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生物教學心得體會(15篇)

生物教學心得體會(15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物教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物教學心得體會(15篇)

生物教學心得體會1

20xx年11月21日,我參加國中生物課同課異構聽課活動,無疑給自己的專業成長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使我受益良多,現將我的感受總結如下:

一、教師角色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新的課堂教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純粹的“教書匠”,也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我所感覺到的,上課的老師在課堂上不像是“老師”,反而像一位朋友,沒有一味的去講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比如:魯橋一中的黃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很高,不再是那種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通過採取互動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對生物課更加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強調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快樂中不自覺地記住很多知識,而且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所記住的東西往往是很多的,並且能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精髓。我覺得這是我最應該向老師學習的`地方。

二、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人,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這次教研活動中,“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最為深刻,教師充分相信學生,並尊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結果,耐心聆聽每一位同學的意見,適時給予鼓勵和點撥,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和諧、寬鬆的內部環境中去獲得新知,變被動為主動,轉客體為主體。比如汶上縣二實中的何敬霞老師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親身感受蝗蟲等生物的身體結構,並加以引導學生正確做法,結果不言而諭,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使本堂課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教學方法的轉變和課堂形式的多樣化

教師不在是知識傳授者,打破了傳統的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的課堂教學,而是綜合運用了觀察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各個方面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尤其給學生創設觀察的情境和思考的餘地,讓他們有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練習的設置上,何靜霞老師採用娛樂節目開門大吉的形式出示問題,既活躍了課堂,又激發了學生們的熱情,真正實現了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原則。

總之,通過這次聽課培訓,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許多差距與不足,也從優秀教師那裏獲得了許多經驗與感悟,今後我將不斷反思,不斷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喜歡學習、學會學習、獲得知識、提高能力,也使自己不枉為人師。

生物教學心得體會2

從七年級新生入學開始,課程表上就多出了一門全新的學科——生物學。剛踏入國中的七年級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強,想象力豐富,這是學好生物學的基礎和必要的動力。但是他們缺乏必要的學科學習方法與自我學習能力,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老師做足準備,帶領學生去認識生物學,熱愛生物學,靈活運用生物學。經過這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對國中生物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在課前蒐集有關教學內容的圖片、視頻資料等,在課堂上展示並引導學生學習、總結。在剛開始學習“生物的特徵”時,我就在課前準備好了機器人、生石花等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圖片,讓同學通過小組探究,自己總結出有關生物的`特徵,這樣的方式形象有趣,有助於加深同學對生命現象和特徵的理解。在學習“開花和結果”時,同學們會覺得“受精的過程”有些難懂,我準備了一個植物傳粉受精過程的視頻,形象的視頻加上生動的旁白講解,學生易於理解,突破了難點。

二、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從一開始便要注重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使用顯微鏡是一個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學習的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也要通過臨時裝片的製作去探索和發現,這一部分的內容,由於是無法用肉眼直接觀察到的微觀世界,也一直是學習上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在課堂上講過理論之後,要讓學生走進實驗室,每人都親自動手操作顯微鏡,他們會在操作過程中發現問題並引起注意。剛開始製作洋葱鱗片葉表皮細胞和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時,在載玻片上滴加清水還是生理鹽水,這個點學生經常混淆,但在製作臨時裝片實驗後,錯誤率大大減少了,究其原因,是學生在親自動手之後,記住了自己滴加的是什麼液體,實驗過程明顯加深了對基礎的掌握。

三、生物的學習要聯繫生活,解決實際問題。學習“植物的生長”時的一個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鉀的無機鹽,缺少某種無機鹽,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長,會出現相應的症狀。如果只是強調內容,學生一定記不住,我找到了平時養花時,出現不良症狀葉片的照片,並在課堂上提問:“大家會給我什麼好的建議”?於是學生當起了“小醫生”,對相應的症狀下起了“藥方”,記住了葉片缺乏無機鹽的症狀,教學效果良好。

生物就是這樣一門生動有趣、實踐性強的學科,與我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息息相關。因此,我會經常反思、總結,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讓同學們感覺到:生物課程的學習,是一個充滿樂趣的奇幻之旅。

生物教學心得體會3

就一節生物課而言,教師要上好一節課,應該在導言上下功夫,一上課就把學生的心緊緊拴住,使其懷着新的期待投入到學習新課題、新內容中去,為上好課打下基礎。為此我們組把如何設計導言作為本組的教研課題。在開學這段時間本人也在嘗試摸索中體驗每節導言帶來的喜憂。

一、利用學生熟知的`生活常識或距學生最近的、貼近學生思想的“熱點”設計問題情景,激起學生了解其中原由的興趣。例如學習前言中以對話形式。你們喜歡那些動植物能介紹給同學嗎?一下打開學生記憶的大門。然後順水推舟。其實這些與我們要學習的生物學科有着緊密的聯繫。研究這些又有什麼意義呢?你能結合教材提示舉例嗎?這樣一節課就很快把學生帶入到學習生物的興趣中來了。

二、、可以由成語典故、諺語、歇後語、謎語等開始。學習“食物鏈”時,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談起,學生就不會覺得學的太死太枯燥了。

三、聯舊引新。有意識地抓住新舊內容之間的相似點或不同點,進行溝通、對比,以故引新,學新聯舊,以舊啟新,新舊相連。由於生物選修知識是在必修的基礎上拓展、加深的,因此對於必修知識的回顧很重要。如講“細胞是遺傳信息庫”中對細胞結構的功能回顧及顯微鏡下着色最深的部位的回顧,就有利於對dna基因、染色體認識。學生在必修中已經學習了簡單的過程,對於具體的、更深入的知識是在選修中補充説明的,那就很有必要複習舊知識,這樣也為接受新知識打基礎。

生物教學心得體會4

轉眼間高一年的工作就快要告一段落了。由於高一採用的是新課改後的教材,現把我的教學心得體會做如下總結: 我感覺到每次上一節生物新課的時候,都要思考許久來尋求新的教學方法。而給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新教材對於每一個知識點所採取的都是滲透的思想來試圖讓學生遞進式的掌握以及學生對新課程的學習上存在許多問題。我認為在新課程觀念下,好的`課堂應該是老師採取探究式的教學方式,由學生利用互相討論、積極思考,自己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一些生物學概念及原理的歸納總結;還有對於生物的探究式實驗也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每位學生設計實驗方案來自主實施。即:1.注重體驗。 2.適度探究。3.把握節奏,面對大學聯考。4.尋求好的方式方法去解題。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感到生物新教材必修二難點知識太集中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

對於現在的新課改,我主要的學習方式是看些新課改的書籍,但是這樣的不足在於不能及時瞭解其他學校實施新課改的近況和他們是如何理解新教材的;缺點在於光看書籍不能儘早把握新教材的主體思想,所以以後可以採取多種學習方式來學習新課改的思想。

以上是僅是我個人的一點體會而已。

生物教學心得體會5

十多天的研修馬上就要結束,這十多天來,每天一下班就打開電腦開始研修。看到很多同行的文章,頗有感觸。下面也發表一下我的見解。

高中生物課內容比較抽象,有些內容很難,而學生的國中生物知識又極度欠缺,這給教學帶來很大難度。如何讓這樣的高中生物課變得生動有趣,提高教學質量,是高中生物教師必須鑽研的問題。經過一年多的摸索,我找到一些方法,現總結如下。

1、"抬起頭來,動起手來"是我們的口號

我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首先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抬起頭來,動起手來"。這不僅是對學生的要求,更是對教師的要求,作為教師要想方設法使學生"抬起頭來,動起手來"。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生物老師充分發揮生物學科的優勢,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同時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幽默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因為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厭倦,最終失去聽眾。為此,我們採用瞭如下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巧用比喻化疑難,妙用詩詞添興趣,口訣諧音助記憶,理論知識實際化,重點知識實驗化,難點知識"數字"化。

2、"課外不佔課,作業少而精"是我們的組風

目前高中學生時間緊,任務重,所以必須讓學生走出題海。我們認為,要解放學生,教師就要鑽進題海,在題海中"淘金" 。一般來説,在學習新課前,我總是先把課本課後習題,手中的資料等做一遍。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發現課本上沒有挖掘出來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在指導學生做題時就擁有了發言權,就會知道學生哪兒容易卡殼,可能會有哪些解法,使指導更具針對性,也更有實效。此外,我們還做了許多相關章節的習題以及高三的大型考試題,瞭解大學聯考的考查方向。這樣一來,在編寫學案,精選習題時,能夠對習題進行重組優化,選取那些一題多解或多題歸一的`典型題,摒棄難題和大學聯考不作要求的題,讓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

3、"握住學生的手,抓住學生的心"是我們的目標

我們認為課堂教學既是知識技能的傳授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口頭和形體語言,情緒態度,表情等傳遞着教師的情感信息,而學生則通過對教學活動的關心程度和對教師的尊敬態度來反饋情感信息。融洽的師生情感可以鼓舞師生雙方的情緒,煥發教師"教"的激情和學生"學"的熱情,營造出和諧的教學氛圍。

因此,我都明確要提高教學質量,除了認真教學之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充分發掘每個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別是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我經常利用晚導休息時間或課後,耐心地進行答疑,輔導,直到學生滿意。我堅信老師的真情付出會換來學生的進步,學生的進步又不斷地鼓勵老師去幫助學生,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情感交流回路。

4、"團結協作,共同進步"是我們生物組老師的信念

我們認為:團結協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條件。團結就是力量,是生物組全體老師共同信念;與人為善,互相謙讓,是全體生物組老師的做人之本。正因為如此,我們組內老師能團結協作,共同進步。通過集體備課,發揮每位教師的聰明才智,並實現"資源共享,互通有無",有效地縮小了教師間的差距,提高了整體教學水平。

在做到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練習,發揮團隊力量的前提下,我們又提倡"特色"教學,努力使每位教師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5、"擠時聽課,博採眾長"是我的策略

經常聽課,能夠使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遠矚,只要有可能,就不放過聽課的機會。通過聽課,我學習他們處理教材的方法。講題的策略,採百花之長,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形成一套獨特的教學風格,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以上只是我對這一年多工作的反思與總結,。由於我的見識短淺,理論貧乏,經驗有限,倉促之間難免有不當之處,我還需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思考,爭取快速成長。

生物教學心得體會6

有幸能夠參加陸敏剛名師工作室、王薦名師工作室聯合舉行的《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下簡稱新課標)學習活動。對比20xx年版課標,新課標中課程理念全面更新、課程目標核心素養化、課程內容進一步優化、新增學業質量標準,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這對於初高中生物的教學銜接、連貫具有重要意義。下面將就61-69頁的閲讀學習談談心得體會,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新課標61-69頁內容為以附錄形式呈現的教學與評價案例。與20xx版相比,20xx版減少了具體案例,每個實例後增加[案例評價],從核心素養的達成角度對實驗成果進行評價,從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學案例縮減到了7個,其中“案例3尿液的形成”、“案例4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案例6自制實驗裝置,觀察香煙中的焦油對草履蟲纖毛的影響”、“案例7核心素養的評價案例”為新增案例。“案例1探究影響鼠婦分佈的環境因素”的活動目標直接指向新課標中“探究實踐”這一核心素養,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到的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領悟到的科學的思想方法又指向高中生物學科中“科學思維”“科學探究”這兩個核心素養。“案例2觀察細胞的基本結構”中臨時裝片的製作、低倍顯微鏡的使用、繪製生物圖等基礎操作技能也是高中教材中“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等多個實驗的必備技能。“案例3尿液的形成過程”是對高中內環境穩態的中水平衡的調節、內環境作用的學習起到前攝作用。“案例4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是基因與染色體的關係、孟德爾遺傳規律、減數分裂和遺傳穩定性的基礎。“案例5觀察家蠶的生殖與發育”中昆蟲生命活動和規律、環境與變態發育的關係與生命觀念的形成密切相關。從以上幾例可見,基於新課標中課程理念、課程目標素養化所進行的教學有利於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關鍵能力的提升、核心素養的進階。

相信每一位生物教師都認可,以探究實踐為本是生物學的基本特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是生物學教學的基本策略。新課標中案例3、4、6展示瞭如何通過“少而精”的設計,將真實情境引入課堂,以問題解決驅動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實踐,從而在該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尤其是“案例6自制實驗裝置,觀察香煙中的焦油對草履蟲纖毛的影響”情境的創設更加註重探究實踐與社會及其他學科的關聯性。所以,我們在組織學生探究學習時,既要注重情境創設的真實、綜合、複雜性,融入更多實踐要素,又要注重情境創設的生動、趣味性和社會性意義,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既能體會學習活動的意義,又能體驗學習活動的樂趣。

生物教學心得體會7

一、關於複習課

1.關於定位

複習課每輪的目標有所不同,如果定位不準,就會不倫不類,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因為一輪複習已經對知識進行了拉網式的全方位複習,較好的夯實了基礎,二輪複習就不應該再是一輪複習的重複。二輪要着眼於知識間的綜合、聯繫,突出重難點,關注易錯點。

2.關於模式

複習課是有一定模式的,但不是千篇一律的,考點掃描、知識梳理、典型例題,達標檢測複習課上都有,但不同的輪次用起來就應該有所區別,班級學情不同,個人教學方式不同,模式用的也應該不同。不分時間段,不根據具體情況,一味套模式,固然不會出大錯,但也不會有特別的效果。

3.關於教學具體過程

首先,二輪已經沒必要進行填空式的知識梳理了,就是一輪我也不用填空的方式梳理,第一,耗時太多,不課前預習,就上課做有的20多分鐘填不完。更重要的是我覺得填空把好好的思維給零散了,不能系統的來回顧問題。二輪我還是比較偏向與直接用概念圖,能自主構建自主構建,不能自主構建的輔助構建(已經構建上部分,學生自己構建部分,核心的、重點的要讓生自己構建)。

考點掃描其實在一輪已經掃過一回,這裏掃不掃都可,點擊會考在這裏其實也是個導向作用,把歷年的本部分的考題出示一遍,就能把握住突出問題,重點內容一目瞭然,考法一目瞭然,相對於做,分析會考題的考點考法是不能忽視的。根據這些東西我們可以自己出變式的題目,去年、前年考過的不可能原封不動再拿來考,知識在發展、社會在發展,背景就不同,不如根據課標,根據分析出點變式題,甚至可以讓學生根據分析自己出題。

在經過對重難點突出問題的解決後,我們還是要通過練習看看學生到底掌握的怎麼樣,題目可以比較全面,但講解一定不能再面面俱到,否則難點永遠得不到解決,一輪複習已經解決了很多基礎的問題,留下來的集中出現的問題必須一鼓作氣把水燒開。那麼我們就必須深入進去找到問題,我常用的方式是即時批改和學生自己展示問題。學生做的'有快有慢,快的做完了,不能讓他們乾瞪眼,你改完了,他自己就會反思,就會和周圍的快的交流,強強聯手解決問題,改的差不多了,其他慢的也做的差不多了,再讓小組交流,快的已經把自己的問題解決了(他們往往錯的很少),接下來慢的向快的彙報自己不會的,不要以為他們沒老師講的好,從學生的視角講題,學生更容易會,最後各組彙報自己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往往在你改的過程中你已經知道了學生思維的障礙在哪,可以非常有針對性的精講點撥,把遺留的難點問題解決掉。學生討論的時候你的變式補償題都可以出來了。

二、關於概念教學

關於概念教學,我想概念教學不僅僅是概念圖的問題,更包括這個概念的生成,核心概念如何生成的?子概念是如何分出的,之間有何聯繫?日後如何強化?最終在整套教材體系的地位怎樣?概念教學是以日常教學為基礎的。概念圖是概念教學的一個表象呈現形式,這個事要逐步訓練。如果咱沒訓練過,看人家吆喝這個,到八年級了直接讓學生做,是沒有用的。在咱們的教材的練習中已經有了一些簡單的概念圖,不是讓學生自己自主構建的,而是完善型的,利用這種讓學生構建核心部分,包括描述,然後分析概念之間的聯繫,也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系統的概念圖。我們要在具體教學中實踐,你到底能把學生訓練到哪個程度,學生能做到哪個程度,不能為了迎合而去表現。但毫無疑問的事概念教學時必須進行的,很多重要概念是貫穿於整個國中生物學教學的,需要不斷的強化,只有穿成繩,練成網,才能牽一髮動全身,成為經久難忘的自己的東西。

三、關於實驗教學

在研討會上我做了一個所謂實驗教學的“報告”,一開始我就説過,之所以叫實驗“報告”因為我和我身邊的老師並沒有把這件事情做的多好,只是一個探索階段,跟學生做實驗寫實驗報告一樣需要與大家交流,以便進一步完善這項工作。我並沒有把每個實驗都進行多好的創新,大多數實驗只要按教材要求去做就可以了,有難度的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想想辦法,我們的辦法也不見得比別人好。可以説我們做的實在是一件本來就應該這麼做,而且我們還沒有做多好的工作。我震驚的是老師們為什麼會這麼震驚。

我相信以很多老師們的能力可以把實驗創新的很好,但創新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堅持把那些普普通通的實驗做了,我們只要按照課標要求,做好該做的事情就行了。

生物教學心得體會8

10月19日—20日,在XX名師工作室的帶領下,我與劉銀華老師有幸參加了首都師範大學舉行的2xx中學生物教學研討會。近距離聆聽各位專家對課標、教材的解讀以及課堂、科研的經驗介紹,受益匪淺,總結如下:

1、課怎樣上?教為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學科核心素養而教。

研討會邀請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初高中生物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牽頭人劉恩山教授作《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解讀,普通高中生物教材編寫主持人趙佔良研究員介紹高中生物學新教材特點,教學評價研究院胡興昌教授作了基於核心素養的考試評價的介紹。

這一次的高中課改站在“立德樹人”的制高點落實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關於生命觀念,劉教授列舉“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這一重要概念,指出不同水平概念教學的“保質期”不同。教材通過數十個生物學術語、概念如“嘗試通過化石記錄、比較解剖學和胚胎學等事實,説明當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嘗試通過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知識,説明當今生物在新陳代謝、DNA結構與功能等方面具有許多共同特徵”等來形成“地球上的現存物種豐富多彩,它們來自共同的祖先”這個生物學觀點,最終形成“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的生命觀念。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始終要牢記我們所講的每一節課、每一段內容都要服務於學生長久生物學概念的形成,最終達成生命觀念的素養培養。

關於科學思維,科學思維是基於事實和嚴密推理以期達到更好結論的方法。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一堂課,培養學生高品質的思維尤為珍貴。通過教材的範例,幫助學生提升管理思維結構,使用理智標準、應用邏輯、權衡事實形成良好的思維範式、習慣和工具。質疑是思考的視角,實證是判斷的尺度,邏輯是辯論的準繩,通過不斷對學生提出科學思維的學科要求,達成學生自主、自律、自我監控和自我糾正的思維習慣,讓清晰、準確、質疑、客觀、邏輯、深刻成為思考和決策的原則。

關於科學探究,繼續強調科學探究,堅持生物學教學改革的方向。通過探究,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理解科學家如何思考和工作,加深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更好地認識科學的本質特徵。關於社會責任,劉教授指出我們並不為社會責任而教社會責任,社會責任是滲透在生物課程之中的,將不斷滲透的生物學觀念作為學生考察和思考社會科學議題的視角和立場,用生物學的規律進行判斷、作出決策。

基於生物學科核心素養,趙佔良教授介紹了新教材的編寫工作思路。從老教材到新教材,實現從“着眼於學生掌握生物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轉變為“以生物學核心的基礎內容為載體,提升學生的觀念、思想、探究能力和社會責任”。通過例舉具體的章節變動指導教師理解教材安排的意圖。基於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研討會安排了《細胞學説》、《葉綠體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其他植物激素》三節公開課與專家點評,展現了當今一線教師應該如何圍繞新要求展開工作而最終為培養符合要求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不斷努力。

2、教科研怎樣展開?要像一名科學工作者一樣探究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然後才是教導我們的孩子。

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何奕騉教授通過講述自己從無意中讀書讀到德國科學家恩格爾曼的好氧菌與葉綠體實驗開始,然後引導博士不斷尋根究底,通過“質疑—研究—再質疑—再研究”直至引導博士生完成博士生論文的寫作。而在這個過程中,何教授只是不停地發問和提供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何教授幽默風趣、聊天式的講談中,讓我們感受到科學研究不僅僅發生在科研所,可以發生在一本書中、一節課中甚至一篇文章一句話中,重要的是,這個人是否有善於思考的大腦和善於思考的心。同樣,愛在顯微鏡下看這看那的張柳老師,通過勤快地看、細緻的發現、合理的歸納總結,也看出了與眾不同的鏡下細胞世界。唐俊穎老師和沈璟老師,介紹了自己獨創的校本課程,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努力實踐,引導學生從發現中學習生物,尋找問題的答案,在此過程中實實在在地培養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

北師大二附中的倪川老師更向我們展現了一名專業素養極高、善於冷靜思考的高中生物一線教師形象。他帶領學生借鑑工程學原理與實驗技巧相結合自制模型3D打印,採用DIY分光光度計定量研究酶促反應速率,將生物學中的工程技術與數學相結合,採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得失,客觀質疑數據中的疑問,他帶領學生研究具有臨牀意義的腸道炎症生物檢測器等等。倪老師將有限的課文資源進行無限的挖掘,構建了STEM理念下獨特的生物課堂。同樣的教材在不同的教師那裏產生了不同的教學效果,達成不同程度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怎樣利用教材和挖掘教材正是一線教師要不斷鑽研的問題,而這,恰恰就是教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所以教科研哪裏來?來自一顆好問的心和勇於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

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生物科學不斷髮展,學生不斷成長變化,教師唯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才能當好一名教師,當好一名好教師。這次培訓不僅僅讓我瞭解了高中生物學的新發展,更激勵我在今後的日子裏不斷鑽研教材教法,首先把自己變成一個研究型的教師,其次才能教好生物學科。

生物教學心得體會9

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

比起我以前剛來上課時候的稚嫩,我現在上課確實是成熟熟練了很多,雖然生物是副科這種想法在以前就已經在學生的頭腦里根深蒂固了,如何讓學生也把這個學科當成正科認真來上呢?首先就要備好課,你的課備好了,內容充實又切合生活實際,自然就略勝一籌。然後就要讓學生對這節課感興趣。並不是説你的課備好了去上學生就會感興趣,關鍵是你上課的方式。我性格比較開朗外向,在這裏我主要是添加了一些肢體語言,還有一些生活實際例子,還有一些小笑話,有時候也會搞一些小活動緩解課堂氣氛。在我的課堂上,學生不用再只是看那些枯燥的課本,興趣自然會提起來,有了興趣再讓他們學習就輕鬆多了。

説到備課,自然要先明白教材的內容,然後開始研究學習目標、重難點。為了備好課,我也下了一番功夫,我會上百度看很多的教案還有ppt,認真學習每節課的內容,然後再把重要的內容抄寫下來,在這裏面,我也會尋找一些練習,以便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插入練習加深學生的印象。

其實生物是一項很有趣的.學科,因為它所涉及的領域很廣,關係到大自然的一切生物,還有探索人類身體的一些奧祕,學生自然也會更感興趣。而且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既然學生感興趣了,那我就要把他們這份興趣發展成上課的熱情。我的課堂也不是沉悶無趣,我會在上課的時候把一些內容講得輕鬆有趣點然後再聯繫生活實際提問問題,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更是熱情高漲。例如,學習《輸送血液的泵——心臟》這一節的時候,本來內容是很枯燥難懂的,但是我就在課前先給大家猜了一個謎語:胸中有個大桃子,拳頭大小差不離。勞逸結合巧安排,任勞任怨幹到底。學生猜出謎底之後,我就藉着這個謎語來講授心臟的有關知識:心臟在我們身體的什麼位置啊?心臟的大小是多大啊?心臟的外形像什麼?心臟是如何工作的,難道它在我們心中是永遠不停的跳動的嗎?通過這個謎語學生還沒開始看課本就懂得了很多。最後上完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後,我就用了一首口訣幫助學生巧記憶今天上課的內容:人的心臟在胸腔,形態恰似桃子狀。裏面共有四個腔,下為心室上為房。左右不通上下通,動脈連室靜連房。房室之間有瓣膜,血液倒流可預防。令我意想不到的是

學生竟然都很喜歡這首口訣,而且竟連那些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到最後也能背出幾句出來,所以那時候我很感動,覺得我是成功了。再例如,學習《尿的形成和排出》這一節的時候,我講完尿液是如何形成的之後,我就會對學生説,現在讓我們來當一下醫生,給幾個病人看看病,學生的熱情就上來了,對於問題也是非常的感興趣。

雖然課上得是比起以前進步,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後我會努力做到:

1 、深入細緻地備好每一節課,熟悉教材,精心設計問題,力求把握重點難點,使課上內容簡單易懂。

2、 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一般第一次上總是感覺不太流暢,我及時從中獲得經驗,在下次上時更好的講授好。同時課堂注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和創新意識,使其綜合能力得到發展。

生物教學心得體會10

經過多次的新課程培訓及自己在實際教學的實踐,結合最近對新課標的重新學習和認真總結,本人感觸頗深,體會如下:新課標用高度概括的語言,表述了生物學的基礎性重要性。生物新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物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生物新課程的內容要滿足了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生物課程應具有開放性,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新課程三維目標。具體心得總結如下。

第一、要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刻領會其精髓,更新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

生物課的教學要注重國中學生與生俱來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和需要,強調用符合國中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要注意把對學生“學”的關注轉向對學生周圍世界的關注。要進行科學探究方面的訓練,瞭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原理、方法、要點,認識科學探究的性質及在科學中的核心作用等。同時還要給他們補充必要的生物基礎知識,所以生物教師必須具有精深而廣泛的基礎知識,必須瞭解主要的生物學基本事實、理解其基本概念,通曉和弄懂某些輔助性的實驗知識和理論知識。此外,教師還要對基礎內容、學習方法、教學方法、學生情況等各個方面都有所瞭解,並把這些知識應用於生物教學。而且生物教師還應該具有指導學生所提問題而進行的探究活動所需要的種種技能,以及改進教學、評價和課程設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古人講的“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所以,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思考和總結,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

第二、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生物學教學要求大膽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倡和積極實踐啟發式、討論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學,加強生物學實驗教學,積極採用計算機網絡等多媒體輔助教學,使生物學和信息技術整合,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互動起來。同時注重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使每個學生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新課標和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上述的精神。 第三、大力倡導“開放式”教學

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資源共享變成現實,計算機網絡作為知識傳播的有效途徑,正得到前所未有的應用,未來的經濟將轉變為網絡經濟,知識經濟的產業發展日益全球化和網絡化。知識經濟的這些特點呼喚“開放式”教育,以培養一大批具有廣博知識,有較強攝取知識能力和具有開放思想的人才。新課標和新教材就是適當引進了合作式教學,加大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力度,實現了生物學課堂的開放性。例如,探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的實驗,課前教師佈置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習方式後,學生回家調查自己的家族、親人的性狀特徵。課堂上就會相互協作,分小組學習,學生們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熱烈地議論,相互鼓勵和幫助,課堂的知識信息多向傳遞,學生學得輕鬆、活潑、愉快。在這種開放式課堂中,學生學會了相互協作,學會了在和他人交流中獲得信息的方法,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對培養學生的開放思想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四、強烈要求學習方式的變革

新課標要求學生由過去被動、機械、僵化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由過去“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如何實現這一轉變,關鍵是課堂是否能真正交給主體的學生,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統治者、演講者,而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例如:《影響種子萌發的外界因素》一節進行到種子萌發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時,一名學生問到:"老師,我認為種子的萌發一定要土壤,因為我見過農民種小麥、玉米、黃豆等種子時,都是把種子埋入土壤裏,種子才能萌發出來? "我認為種子萌發不一定需要土壤,因為我媽媽生黃豆菜時,是把種子捂在被子下的潮濕的臉盆裏。 "另一名學生緊接着辯解到。需要探究的問題在學生的疑問中產生了。經過學生的討論分析,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解決了有爭議的問題。在新課程課堂上象上述這種針鋒相對的提問情況經常出現,老師趁機發動全體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就這樣開始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在激烈的爭論分析中,既解決了問題,又學到了知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五、新課標要求把實驗到落到實處

實驗要求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視實驗的結果,更要重視實驗的過程,要求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也是新課程評價的一個重要內容,實驗材料、用具等發動學生自己準備,學生準備的過程就是學習思考的過程,分析辨別的過程。如:"植物的開花"一節,學生從田野、路邊、山上採集的各種花朵,彙集在課堂上,極大的豐富了課程資源,各小組之間分工合作,互相觀察、解剖,做到資源共享。各種花的形態結構、顏色、氣味等學生直觀形象生動的掌握了,比老師用語言描述學生靜坐聽講效果要好的多,類似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學生養植家蠶、蒐集鼠婦、蚯蚓、捕捉蟈蟈、蝗蟲等,不再一一列舉。這種實驗方式,注重了實驗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整個實驗活動過程中學會了分工合作,主動參與,學會了觀察分析,老師的負擔減輕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增強了。

第六、課堂教學和解決實際問題緊密聯繫

傳統教學往往只重視知識的獲得,而對於知識的獲得過程和獲得知識後的應用重視不夠,因此造成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學習狀況,學到的知識是死知識,不能付諸於實踐。現在的課堂無論是學生提出問題,還是老師和學生合作學習,都離不開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至用嗎,讓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實際中體會到生物知識的重要性。比如:在播種種子之前為什麼要澆地、翻地?為什麼每個品種都有它固定的播種季節?為什麼在小麥的"揚花期"遇到陰雨天會減產?移栽樹苗時為什麼要多帶些土坨?為什麼在小麥即將成熟時下一場雨也會造成減產?貯藏糧食時,為什麼要曬乾?為什麼新疆的哈蜜瓜格外香甜等等問題,學生平時經常遇到的困惑問題,在課堂上經過討論、爭論、在老師幫助解決了,學生的那種成就感溢於言表。

第七、課堂教學的過程評價

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傳統教學只注重期末考試、升學考試這些終結性評價,忽視了過程性評價,這樣造成學生輕視學習過程,只重視學習結果,學習的主動性和合作性差,課改後的評價落實到每節課上,無論學生的提問,回答問題,蒐集資料,做實驗的過程等,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把課上課下的每一節環節都做的很認真、很投入,從而強化了學習過程,間接影響了學習結果,使學生的各種技能和能力得到廣泛培養和提高。 總之, 新課程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新課程將以創新為中心,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創造的慾望,勇於創新。新課改教師要先行。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充電,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修養,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成為一名合格的、成熟的生物教師 。

生物教學心得體會11

作為一名剛剛走入教學崗位的新老師,我對教育教學的實踐經驗尚淺,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要專研,現就這一學期談談我所教的高二理科生物教學工作的一些體會和感想:

剛一走上教學崗位,接手的就是高二年級的學生,讓我的心理不由的有幾分膽怯,我怕自己在他們面前顯得太稚嫩,讓他們對我產生懷疑,可能就是由於這種種的顧慮,讓我在開始第一堂課的時候就異常的緊張,放不開,總是擔心自己出錯,越怕出錯就越緊張,原本備好的課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更不要提隨機應變,在這種情況下,我的指導老師對我進行悉心指導和鼓勵,給我提了很多指導性的建議,在後來的教學中,對我幫助很大,同時我也開始適應,找到自信。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1.專研教材

首先,要在課程標準的要求下使用教材,備課時應從情感、態度、技能、能力和知識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發揮課標的作用。其次,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資源,如“問題探討”“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等模塊的使用,如何發揮他們在教學中的最大作用,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同時這也是我在教學中不足和需要改進、提高的地方。再次,根據具體內容的需要適當的.補充材料,這有利於知識的完整性教學,同時有利於學生理解教材。

2.充分備課

在認真解讀教材之後,就是明確這一堂課的教學思路,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突出重點,想方法突破難點,儘量做到細化知識點,並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易混淆的知識,通過例題分析的形式,解除疑惑,並在授課過程中不斷優化教案,完善教學。

3.走進學生

有時候,總是理所當然的認為,學生應該懂這個,應該懂那個,總認為自己已經講的很清楚了或者某個知識他應該知道,就是有了這種先入為主的想法,使得我們與學生之間有了隔閡。其實,要走進他們,課下多與他們溝通,會發現他們有很多的想法和疑惑,當時會覺得難以接受,但仔細想想那才是學生的切實感受,我們的目的就是讓他們懂,及時知道了,這樣會少走很多彎路,少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多和他們溝通,也會讓我的課上得更輕鬆、更高效。

4.鼓勵學生

第斯多惠説:“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喚醒、激勵和鼓舞。”在教學中發現,有一部分學生不是他學不好,只是缺乏信心,這是多與他鼓勵,讓他重拾信心,發現他們可以學的很好。高二(5)是我帶的一個普通班,他們中的一些就是最好的證明,一旦他們有興趣、有信心之後,愛問問題了,也會找資料做題,成績也提高上來了。

5.提高專業素養

一名受學生愛戴的老師,應該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的儲備。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加強自身知識儲備,爭取儘快熟悉高中全套教材,同時擴充知識面,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完善自己。

相信一份耕耘,一分收穫,只要認真、用心、吸取經驗,不斷改進,就會有收穫。

生物教學心得體會12

從教十二年,我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高效課堂的模式,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以下談談我對生物高效課堂的心得體會:

一、指導學生做好生物課堂筆記

做課堂筆記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有的同學作筆記不得要領,影響了教學效果。例如一些成績不理想,不願意動筆,能聽懂就萬事大吉的同學,他們根本不做筆記;還有的同學盲目做筆記,他們的筆記主次不清,祥略不明,象記流水帳;還有的同學是單一的答案式筆記,他們不是記錄老師解答問題的方法,而是抄答案、抄結論。針對這些情況,指導好學生做好筆記顯得是那樣重要。

二、教學的情境創設要積極、新穎

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是提高生物課堂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所謂教學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教學條件和教學規律合理的選擇情境創設的方式。結合本人的教學過程,認為情境創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

1、通過設問創設情境。

就是要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慾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多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機會,有利於學生潛能的發揮,問題可由教師提出,如提出相反的觀點,故意設疑或設置障礙,有意出錯,把學生中常見的錯誤認識提出等;也可以讓學生設計問題,讓其他同學回答、搶答或諮文自問自答等。

2、通過電化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

這是生物課保持活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可以使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有突破性變化,能有效的節約時間,增加教學質量,全面的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引導學生獨立地探索和發現,相互討論和研究,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經過長期潛移默化,提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討論創設情境

討論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組織學生有的方矢的展開定向式討論;可以緊緊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學生有爭議的問題自由討論;可以把學生分成幾組進行辯論或討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做調研式討論。在討論中,討論的主題要鮮明。學生唱主角,積極思考探究。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當好導演,有效的控制討論的內容、方向以及學生的心理狀態,做到有收有放、鬆而不散。

三、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好多同學進入中學後對生物的學習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學,對此教師要儘快改變這種狀況,針對鄉鎮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從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及學習方法入手,提高他們的成績。

1、建立興趣小組,培養學生能力

我們建立了以學生為主的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每週集中活動一次,活動分三個階段。一是給他們演示趣味性和娛樂性較強的實驗,如教師象魔術師一樣演示澱粉遇碘變藍的特性實驗。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氣讓其變渾濁的實驗等等。增強了實驗的趣味性。二是給他們器材,讓他們模仿做實驗。三是開放實驗室。大部分同學都能獨立完成課本中的有關實驗。教師利用小組活動時間帶領同學到野外去採集了與課堂教學有關的大量的`動植物標本和圖片(攝影小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生物知識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制定學習計劃,進行鍼對性輔導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應不失時機的主動接近學生;搞清知識上的差距,幫助其制定學習計劃,並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利用課餘時間補差糾錯,進行鍼對性的輔導,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毅力和勇氣。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做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補習和落實,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注意教師課前、課中、課後的各個環節

1、教師在課前備課要真正做到備教法、備教材、備學生,精選教法,潛心鑽研教材。找準每一節課的重點、難點。注意每節課與前後知識的連貫性,精心設計練習題和每堂課的

板書設計,在備課中體現出對後進生的轉化,分析每一位同學的情況,看他們在本節課中可以回答哪些問題,真正做到顧及全部。

2、上課時要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把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教師只是針對性的指導。在學生的思維或語言產生障礙時,教師採用精練恰當的語言進行點撥,幫助學生突破障礙,使之思維進程加快,語言表達流暢。讓學生分組討論,質疑問難,在討論中把重點難點解決掉。

3、課後教師要做好每堂課的課後小結。課後小結是常規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每上完一節課,都要把這節課的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教案上,在記錄是要把課堂上的成功經驗、失誤之處以及教學感悟等及時地記錄下來,並且要持之以恆,也就要及時、經常、全面的做好課後小結,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以上是我的淺薄看法,希望同仁批評指正。

生物教學心得體會13

隨着20xx版生物新課標的頒佈,生物教師該如何把握這個標準?新課標的着重點又是什麼呢?在課堂教學中又該如何實施和把握?基於以上問題又該如何開展課堂教學呢?為了解答這些問題,礦區教育局邀請到了xx市教科研中心生物教研員崔四君老師就20xx年版《生物學課程標準》進行了詳細解讀。

崔老師從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和課程實施五方面詳細的解讀分析了新課標的要求,通過培訓,使自己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認識也逐漸加深,對課程標準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也更加明確了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如何開展高效高質的教學活動。

一、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新的課程需要有新的課程標準,新的課程標準是教學活動的行動綱領。作為一名生物學教師,我們必須要理解課程標準,把我們新的課程標準落到實處。新課標修訂目標體現核心素養導向,要讓核心素養落地,主動迴應新時代的新發展、新要求、新期待。讓課標真正成為教材編寫、教學、考試評價及課程實施管理等方面的直接依據,直接依據是剛性的.要求,國家和學校組織的一切有關課程的活動都必須基於課程標準,教科書必須依據課標編寫,教學必須依據標準展開,考試評價必須依據標準命制試題。

二、對新課標內容聚焦“大概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生物學課程的設計和實施追求“少而精”的原則,優化課程內容體系,提煉大概念,精選學習內容,突出重點,契合國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明確學習要求,力求學生有相對充裕的時間主動學習,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和應用重要的生物學概念,發展核心素養。

三、對課堂教學過程重實踐的認識進一步加深。

生物學課程高度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踐經歷,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主動參與的過程,選擇恰當的真實情境,設計學習內容,讓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和動腦的活動,通過實驗、探究類學習活動或跨學科實踐活動,使學生加深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提升應用知識的能力,激發探究生命奧祕的興趣,進而能用科學的觀點、知識、思路和方法探討或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問題,從而引領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四、進一步關注學業評價促發展

生物學課程重視以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重視評價的診斷、激勵和促進作。開展學業評價要高度關注生物學科的特點,將評價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上,特別要注重對探究和實踐過程的評價,致力於創建一個主體多元、方法多樣、既關注學業成就又重視個體進步和多方面發展的生物學學業評價體系。提倡在評價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發展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改進學習方式,促進其核心素養的形成。

新課標存在的意義是指導我們有效開展課堂教學,而精準、細緻的研讀和解讀才是新課標發揮作用的關鍵。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積極關注核心素養,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補充説明、實踐,不斷創新活動方式,讓新課標有效地指引我每一次的備課、上課及反思等教學行為,使其最大化的發揮指引作用。

生物教學心得體會14

自申報以來,學校領導給予大力支持,自己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課題的準備順利進行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為了把課題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開展下去,現將準備階段的工作總結如下: 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成為主體,而要想讓學生思維活躍,積極主動地在課堂上合作、探究,需要教師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進行精心設計。只有高效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而一堂高效課的評價標準有多個方面的標尺。其中“課堂教學的導入方法”更是重中之重。因為課堂導入設計得好,它能優化知識結構,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調動課堂氣氛,消除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畏難情緒,使學生帶着一種放鬆和快樂的心情去感悟,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所以我課題組以《國中生物課堂教學導入方法的研究》為研究課題。想通過教育教學實踐進行深入研究,使自己掌握一些好的導入方法,能針對課程內容進行設計適當的課堂導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提高自身素質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成績,逐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經過反覆論證和研究,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了課題研究中的實施方案,並做一些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分析思考,瞭解了課題的研究背景,理解課題內涵,明確研究目標和方法,熟悉研究內容,制定研究計劃,為下階段的順利實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自課題研究開展以來,我以課程理論和先進的研究經驗為指導,學習先進的、前沿的課改理論,以教育教學類專著為主要理論學習內容,還學習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及其解讀、《生物課程標準》及其解讀等有關課改的材料。另外查閲了與課題內容相關的理論專著和一些學術期刊。在學習過程中,有針對性、目的性地閲讀一些書籍、論文和案例,進一步拓展了自身的認知視野、拓深了研究視角、拓寬了研究範圍。堅持“借鑑、有效、改進”的研究思想,認真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做到了加強學習、認真思考、積極行動、自覺反思、主動改進、初見成效;堅持學習理論知識,課題研究知識;堅持每學期學習一本有關教育理論書籍,以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

生物教學心得體會15

而對於生物的學習總是力不從心,總覺很難理解和掌握。因此,使得的生物教學顯得特別的被動。

關 鍵 詞 生物 初高中知識的銜接 體會

本學期我主要從事高一生物教學工作,使用的是蘇教版的教材,由於教育條件的限制,絕大多數的學生在國中幾乎就沒有學過這一門課程,在教學中總有一種被動的感覺,使得教學經常陷入困境。

一.國中與高中生物知識的銜接問題

1.1國中生物教學透視

國中生物知識並不深奧,往往有許多學生因為學習方法不當,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是入不了門。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生物基礎普遍較差:在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引領下,大部分地區依然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淡化生物教學,只在七年級、八年級階段開設生物課,而九年級不開設生物,這就直接導致學生在生物學習中出現“斷層”現象。

(2)學習興趣不夠濃:生物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會考不是考試科目,因此,該學科也就被理所當然的認為是輔課,加之大學聯考所佔分值也不高,所以學生對其興趣並不大,短時間內很難扭轉這種不良的心態。

(3)錯誤的學習觀點:國中生物絕大多數是通過理論和現象來闡述生命現象和本質的,這樣,就使得絕大多數學生對於生物的學習完全寄希望於背誦,而缺乏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思考。當然,也就無法形成自己的觀點。

1.2高中生物教學現狀及分析

進入課程改革以來,教材中增加了若干實驗,其中也保留了以前的一些經典實驗,但同時也增加了一些要求較高的探究類實驗,體現課程標準對於培養學生科學方法和探究能力的目標導向。因此,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都有這樣的感受:生物因國中不是會考科目,與大學聯考形成了較大的反差,進而導致了一系列銜接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考試製度與教學條件的.限制,絕大多數高一學生對生物缺乏最基本的認識,幾乎沒有一點基礎知識。導致高中生物基本上是從零開始學習。

2.學習興趣不夠: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既是會考又是大學聯考科目,學生對此很重視,而對生物學習興趣不大,再加上師資的限制,大多數學校無法開足課時,實驗教學無法實施。而這種現狀在較短的時間內是很難改變。

3.學習習慣及方法欠佳:到了高中階段,由於學習科目的增加,大部分學生無法做到課前預習,上課也沒有做筆記的習慣,課堂練習不積極,課後也不能很好地複習,不懂又不善於問。學習中仍然沿用機械、死板的記憶方法,缺乏歸納總結的能力。

1.3.初高中銜接存在的主要問題

1.目標導向方面

國中與高中在目標導向上有所側重。國中生物側重於培養學生一些基本的生物觀念:如“生物是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複雜、從水生到陸生的” 。但對於具體的要求較低,對知識體系的瞭解相對薄弱 。主要針對學生對知識的獲取,注重設疑能力的提高,提倡體驗過程,而不強調結果,有的甚至沒有具體的結果;而高中對知識體系的掌握要求較高,在達到一定的能力要求的同時還必須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面對大學聯考選拔性的考試,老師要組織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梳理銜接,將各個重要知識點串成線,連成網。同時對知識的應用及做題也有相當的要求。

2.教學方法方面

教學方法的差異:(1)一部分高中教師沒有教過國中,甚至沒有聽過國中課,對國中教學知之甚少。導致學生對教法的不適應,而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2)課改的實施過程使初高中在教育教學觀念上形成的差異,影響着學生對高中知識的接受。(3)國中生物教材每課時安排內容較少,教學進度一般較慢;而高中生物每課時內容較多,進度快,學生對不懂的知識,不能及時與老師溝通交流,課堂上又沒有太多的時間解釋和反覆強調,造成了學生對知識的一知半解。

二.生物必修一教學的一點體會

蘇教版必修一生物教材,主要是圍繞生物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展開的,看似簡單,但貫穿於整個高中生物教學。學生對其理解程度將直接影響學生對後面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下面就自己在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談一點體會。

1.明明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但考試一考就出錯。比如能源物質,在生物體內的能源物質很多,有糖類,脂類,蛋白質等,但主要能源物質是糖類,主要儲能物質是脂肪,直接能源物質是ATP,當然還有動植物體內各自特有的糖,這些都是我們在教學中必須給學生指出的。再比如酶的概念,明明講的是有機物,可總有些同學認為是蛋白質,而忽略了RNA這種酶。

2.考試中但凡牽扯到化學方程式方面的計算,學生大都暈頭轉向。比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以及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過程中,由於學生不能完全理解整個過程,而對問題缺乏理解和分析能力,在答題中經常張冠李戴或者以空白作答。

3.面對數學曲線所表示的生物過程,學生都表示看不懂。其實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都將各種曲線在處理習題的過程中都進行了講解。比如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曲線,由於學生未能搞清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區別與聯繫,進而無法從曲線上看出兩種生理過程的變化。

4.對於探究性實驗題,相當的同學由於恐懼而多選擇放棄。比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問其呼吸過程和方程式都知道,説起實驗原理和方法也能理解,可就是由於恐懼,而對於此類題缺乏了主動性。

5.忽略知識間的遞進關係,缺乏創新和拓展,忽視對學生原有生物知識的糾偏、更新和整理,進而影響到教學效果。

總之,高一生物是學生學習該課程的新起點,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信息能力、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也要注重學生對已有知識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必須讓學生明白,能力不是空中樓閣,它必須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上,知識是能力的載體,夯實基礎是才是發展能力的重要保證。不論是誰都不可能一口吃個大胖子,只有循序漸進,在掌握基礎的同時培養自己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學好這一門課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jjr4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