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數據庫操作系統 >

系統類小説數據庫設計思想理念

系統類小説數據庫設計思想理念

  系統類小説數據庫設計思想理念

系統類小説篇一:小説網站數據庫設計

系統類小説數據庫設計思想理念

小説網站數據庫設計

一、用户需求調查

小説網站主要由:(1)讀者管理(2)作家管理(3)網絡書籍管理(4)工作人員管理。四大部分組成。

(1)讀者管理:

①、建立讀者信息表,對讀者統一編號,實時更新。

②、建立讀者借閲表,對讀者看過的書籍作記錄,以便

讀者再次閲讀。

(2)作者管理:

①、建立作者信息表,對作者統一編號,實時更新。②、建立作者更新後台,給與權限更新作品。③、建立作品及薪酬表,便於結算作者的薪酬。

(3)網絡書籍管理系統

建立圖書信息表,對圖書統一編號,實時更新。

建立圖書點擊推薦表,記錄圖書被點擊的次數,被推薦的次數。建立圖書排行表,可以按:點擊數,推薦數,總字數等進行排名。

(4)工作人員管理

工作人員按權限不同分別有權限更改:作家信息表,網絡書籍信息表,讀者信息表,網站前台網管推薦欄目,給用户或者作者提升權限等功能中的一個或多個。

建立圖書權限表,對VIP書籍進行權限限制。

二、系統數據流圖

三、系統數據字典

(1)、主要數據流定義

數據流名稱:登陸

位置:讀者位置:讀者——>p4-2作家——>p4-2

定義:登錄=用户名+密碼

數據流量:?不懂用來做什麼?

説明:鑑別用户身份

數據流名稱:權限設置

位置:讀者位置:管理員——>p4-2

定義:

數據流量:用户名=用户名+密碼

説明:通過這個設置用户權限

數據流名稱:作家權限

位置:讀者位置:p4-2(權限)——>p4-2(作家)

定義:作家權限=【下派的推薦,閲讀作品,更新,修正自己的作品的權限】

數據流量:

説明:作家獲得用户權限

數據流名稱:讀者權限

位置:讀者位置:p4-2(權限)——>p4-2(讀者)

定義:作家權限=【下派的推薦,閲讀作品權限】

數據流量

説明:讀者獲得用户權限

數據流名稱:看書推薦

位置:讀者位置:p4-2(讀者)——>p3-1(圖書管理)

定義:看書推薦=【讀者執行看書、推薦命令】

數據流量:

説明:讀者執行看書推薦指令時,圖書管理系統分別增加圖書閲讀

量和推薦量

數據流名稱:更新作品

位置:讀者位置:p4-2(作家)——>p3-1(圖書管理)

定義:看書更新作品=【左鍵更新自己的作品】

數據流量:

説明:作家執行更新作品命令時,圖書管理系統增加或修正圖書信息

(2)主要數據存儲定義

1、數據存儲編號:D1

輸入:p4-2

輸出:p4-2前台

數據結構:讀者記錄=以閲讀書名+時間+積分+推薦票數+推薦操作數據量和存取頻率:?不懂用來做什麼?

2、數據存儲編號:D2

輸入:p4-2

輸出:p4-2前台

數據結構:圖書排行記錄=排行書名+時間+積分+被推薦票數+更新操作+修正操作

數據量和存取頻率:?不懂用來做什麼?

3、數據存儲標號:D3

輸入:p3-1

輸出:p3-2前台

數據結構:推薦記錄=推薦書名+時間+被推薦票數

圖書記錄=更新時間+章節數+目錄+推薦數+點擊總數+作家+總字數數據量和存取頻率:?不知道用來做什麼?

4、數據存儲標號:D4

輸入:p3-2

輸出:前台調用

數據結構:作家記錄=已更新書名+時間+積分+被推薦票數+排行方式+是否完結+作者+總字數

數據量和存取頻率:?不知道用來做什麼?

(3)、主要處理過程

1、處理過程編號:4-2

處理過程名:分配權限

輸入:讀者作者管理員

輸出:讀者信息作者信息管理員信息

説明:用於用户身份確認

2、處理過程編號:3-1

處理過程名:圖書管理

輸入:讀者作者

輸出:圖書排行管理前台

説明:對圖書被更新、推薦、閲讀進行處理

系統類小説篇二:系統分析__習題

一、選擇題

1.軟件的主要特性是(ABC)。

A)無形B)高成本C)包括程序和文檔D)可獨立構成計算機系統

2.軟件工程三要素是(CD)。

A)技術、方法和工具B)方法、工具和過程

C)方法、對象和類D)過程、模型、方法

3.包含風險分析的軟件工程模型是(A)。

A)螺旋模型B)瀑布模型C)增量模型D)噴泉模型

4.軟件工程的主要目標是(C)。

A)軟件需求B)軟件設計C)風險分析D)軟件實現

5.下列屬於面向對象開發方法的是(ABCD)。

A)BoochB)UMLC)CoadD)OMT

6.軟件危機的主要表現是(BD)。

A)軟件成本太高B)軟件產品的質量低劣

C)軟件開發人員明顯不足D)軟件生產率低下

7.軟件開發方法的主要工作模型有(ABC)

A)螺旋模型B)循環模型C)瀑布模型D)專家模型

8.軟件工程的目標有(ABC)。

A)易於維護B)低的開發成本C)高性能D)短的開發期

9.軟件工程學的目的和意義是()。

A)應用科學的方法和工程化的規範管理來指導軟件開發B)克服軟件危機

C)作好軟件開發的培訓工作D)以較低的成本開發出高質量的軟件

1.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是(BC)。

A)系統開發的具體方案

B)進一步確定用户的需求

C)解決系統是“做什麼的問題”

D)解決系統是“如何做的問題”

2.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有(CD)。

A)形式化分析方法B)PAD圖描述

C)結構化分析(SA)方法D)OOA法

3.面向對象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建立三類模型,即(D)。

A)系統模型、ER模型、應用模型

B)對象模型、動態模型、應用模型

C)E-R模型、對象模型、功能模型

D)對象模型、動態模型、功能模型

4.SA法的主要描述手段有(B)。

A)系統流程圖和模塊圖

B)DFD圖、數據詞典、加工説明

C)軟件結構圖、加工説明

D)功能結構圖、加工説明

5.畫分層DFD圖的基本原則有(ACD)。

A)數據守恆原則

B)分解的可靠性原則

C)子、父圖平衡的原則

D)數據流封閉的原則

6.在E-R模型中,包含以下基本成分(C)。

A)數據、對象、實體

B)控制、聯繫、對象

C)實體、聯繫、屬性

D)實體、屬性、聯繫

7.畫DFD圖的主要目的是(AD)。

A)作為需求分析階段用户與開發者之間交流信息的工具

B)對系統的數據結構進行描述

C)對目標系統的層次結構進行描述

D)作為分析和設計的工具

8.數據字典是數據流圖中所有元素的定義的集合,一般由以下四類條目組成(C)。

A)數據説明條目、控制流條目、加工條目、數據存儲條目

B)數據流條目、數據項條目、文件條目、加工條目

C)數據源條目、數據流條目、數據處理條目、數據文件條目

D)數據流條目、數據文件條目、數據池條目、加工條目

9.在需求分析階段主要採用圖形工具來描述的原因是(BC)。

A)圖形的信息量大,便於描述規模大的軟件系統

B)圖形工具能夠極好地概括描述一個系統的信息,比文字敍述能夠更好地表達重要的細節

C)圖形能夠更加直觀地描述目標系統,便於用户理解和交流,有利於開發者與用户之間達成一致的需求

D)圖形比文字描述簡單、形象

1.模塊的基本特徵是(AC)。

A)外部特徵(輸入/輸出、功能)B)內部特徵(輸入/輸出、功能)

C)內部特徵(局部數據、代碼)D)外部特徵(局部數據、代碼)

方法的設計總則是(CD)。

A)程序簡潔、操作方便B)結構清晰、合理

C)模塊內聚性強D)模塊之間耦合度低

3.軟件設計的主要任務是(ABD)。

A)將分析階段獲得的需求説明轉換為計算機中可實現的系統

B)完成系統的數據結構和程序結構設計

C)完成模塊的編碼和測試

D)對模塊內部的過程進行設計

4.設計階段應達到的目標有(AD)。

A)提高可靠性和可維護性B)提高應用範圍

C)結構清晰D)提高可理解性和效率

5.從工程管理的角度來看,軟件設計分兩步完成(D)。

A)①系統分析②模塊設計B)①詳細設計②總體設計

C)①模塊設計②詳細設計D)①總體設計②詳細設計

6.模塊獨立性準則由以下定性指標來衡量(BD)。

A)分解度B)耦合度C)屏蔽性D)內聚性

7.用户界面設計的任務包括(ABC)。

A)確定用户界面類型B)建立任務模型

C)建立用户模型D)建立功能模型

8.程序設計語言可以分為(BCD)。

A)面向過程的語言B)機器語言

C)高級語言D)彙編語言

9.程序效率包括(ACD)幾個方面的內容。

A)代碼效率B)運行效率C)存儲效率D)I/O效率

方法中的基本控制結構有(ABC)。

A)順序結構B)選擇結構C)重複結構D)GOTO結構

11.內部文檔可用註釋語言書寫,註釋語言分為(ABCD)。

A)序言性註釋B)描述性註釋C)功能性註釋D)狀態性註釋

12.為使程序中數據説明更易於理解和維護,必須遵循以下原則(ABC)。

A)數據説明的次序應當規範化

B)一個語句説明多個變量時,各變量名按字母順序排列

C)對於複雜的數據結構,要加註釋,説明在程序實現時的特點

D)定義變量名應按字母順序排列

13.源程序的效率與(D)階段確定的算法的效率直接有關。

A)概要設計B)總體設計C)單元設計D)詳細設計

14.在詳細設計翻譯轉換成源程序代碼後,算法效率反映為對程序的哪幾個方面的要求

(CD)。

A)讀寫速度B)代碼長度C)存儲容量D)執行速度

15.提高程序效率的根本途徑在於(BC)。

A)編程時對程序語句進行調整B)選擇良好的設計方法

C)使程序最大限度的簡潔D)選擇良好的數據結構與算法

1.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機制(ABC)。

A)繼承B)消息C)方法D)結構

2.下列屬於面向對象的`要素有(BCD)。

A)分類性B)抽象C)共享D)封裝

3.下列選項中屬於面向對象開發方法的有(ACD)。

A)BoochB)CADC)CoadD)OMT

4.下列屬於Coad方法中面向對象的分析模型的層次有(AB)。

A)主題層B)對象層C)應用層D)接口層

5.一個類屬性依其特徵劃分,其類型有(ABCD)。

A)描述型B)定義型C)派生型D)參考型

6.在進行面向對象分析時,所採用的模型有(ABD)。

A)對象模型B)動態模型C)靜態模型D)功能模型

7.狀態是對象屬性的值的一種抽象,它的性質有(AB)。

A)時間性B)持續性C)有序性D)有窮性

8.數據流圖中的處理必須用對象中的操作來實現常見的操作有(ABCD)。

A)查詢B)動作C)活動D)訪問

9.建立繼承關係時所採用的方式有(AC)。

A)自頂向下B)從內到外C)自底向上D)從複雜到簡單

10.對象是人們要研究的任何事物主要的對象類型有(ABCD)。

A)有形實體B)作用C)事件D)性能説明

1.下列不是模型元素的是(D)。

A)關聯B)聚合C)依賴D)筆記

具有擴展性,常見的擴展機制有(BCD)。

A)修飾B)版類C)加標籤值D)約束

語言支持的建模方式有(ABD)。

A)靜態建模B)動態建模C)模塊化建模D)功能建模

4.下列各種圖可用於動態建模的有(ACD)。

A)狀態圖B)類圖C)序列圖D)活動圖

5.下列屬於狀態的組成部分的有(AB)。

A)名稱B)活動C)條件D)事件

中包括的事件有(ABCD)。

A)條件為真B)收到另一對象的信號

C)收到操作調用D)時間表達式

7.屬性的可見性有(ABD)。

A)公有的B)私有的C)私有保護的D)保護的

8.用例之間的關係有(BCD)。

A)友元B)擴展C)使用D)組合

9.應用於通用化約束的方式有(ABCD)。

A)完整B)不相交C)不完整D)覆蓋

10.消息的類型有(ABC)。

A)同步B)異步C)簡單D)複雜

二、判斷題

1.軟件就是程序,編寫軟件就是編寫程序。(×)

2.瀑布模型的最大優點是將軟件開發的各個階段劃分得十分清晰。(×)

3.結構化方法的工作模型是使用螺旋模型進行開發。(×)

4.結構化方法和JSP方法都不適合於大型軟件的開發。(√)

5.原型化開發方法包括生成原型和實現原型兩個步驟。(×)

6.面向對象的開發方法包括面向對象的分析、面向對象的設計和麪向對象的程序設計。(√)

7.軟件危機的主要表現是軟件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軟件價格上升。(×)

8.軟件工具的作用是為了延長軟件產品的壽命。(×)

9.軟件工程過程應該以軟件設計為中心,關鍵是編寫程序。(×)

法與RSP法的主要區別是前者採用循環漸進的開發方式,原型將成為最終的產品,而後者將被廢棄。(√)

1.在進行了可行性分析後,需求分析就只需要解決目標系統的設計方案。(×)

2.SA法是面向數據流,建立在數據封閉原則上的需求分析方法。(√)

法既是需求分析方法,又是軟件設計方法。(√)

4.在面向對象的需求分析方法中,建立動態模型是最主要的任務。(×)

5.加工小説明是對系統流程圖中的加工進行説明。(×)

6.判定表的優點是容易轉換為計算機實現,缺點是不能夠描述組合條件。(×)

7.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有SD法、OOA法及HIPO法等。(×)

8.分層的DFD圖可以用於可行性分析階段,描述系統的物理結構。(×)

9.信息建模方法是從數據的角度來建立信息模型的,最常用的描述信息模型的方法是E-R圖。(√)

10.用於需求分析的軟件工具,應該能夠保證需求的正確性,即驗證需求的一致性、

完整性、現實性和有效性。(√)

1.劃分模塊可以降低軟件的複雜度和工作量,所以應該將模塊分得越小越好。(×)

2.在網狀結構中任何兩個模塊都是平等的,沒有從屬關係,所以在軟件開發過程中常常被使用。(×)

3.信息隱蔽原則有利於提高模塊的內聚性。(√)

4.中心變換型的DFD圖可看成是對輸入數據進行轉換而得到輸出數據的處理,因此可以使用事務分析技術得到初始的模塊結構圖。(×)

法是一種面向數據結構的設計方法,強調程序結構與問題結構相對應。(×)

6.所謂結構衝突,是指輸入數據與輸出數據之間很少或沒有結構上的對應關係。通常解決的辦法是:構造一個或者多箇中間結構,在輸入和輸出結構之間進行轉換。(√)

7.當模塊的控制範圍是其作用範圍的子集時,模塊之間的耦合度較低。(×)

8.(來自::系統類小説)JACKSON方法是以數據流、數據封閉性準則逐層分解的。(×)

9.程序設計語言的工程特性包括: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可維護性、局部性和順序性。(×)

10.項目應用領域是選擇語言的關鍵因素。(√)

RAN、Pascal、C語言、PL/1和彙編語言都是科學工程計算可選用的語言。(×)

12.要用快速原型法開發軟件,應選用4GL語言。(√)

13.提高程序效率的根本途徑是選擇良好的設計方法、數據結構與算法。(×)

14.良好的程序設計風格簡單説就是高的編程技巧。(√)

1.面向對象的的方法是以類作為最基本的元素,它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核心。(×)

2.類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質對象的抽象,對象是抽象的類,類的具體化就是對象。(√)

3.繼承性是父類和子類之間共享數據結構和消息的機制,這是類之間的一種關係(×)。

4.多態性增強了軟件的靈活性和重用性,允許用更為明確、易懂的方式去建立通用軟件,多態性和繼承性相結合使軟件具有更廣泛的重用性和可擴充性。(×)

5.面向對象分析,就是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並建立問題域精確模型的過程。(√)

6.面向對象的設計的主要目標是提高生產效率,提高質量和提高可維護性。(√)

7.對象模型表示了靜態的、結構化的系統數據性質,描述了系統的靜態結構,它是從客觀世界實體的對象關係角度來描述,表現了對象的相互關係。(√)

8.面向對象的分析是用面向對象的方法對目標系統的問題空間進行理解、分析和反映。通過對象層次結構的組織確定解空間中應存在的對象和對象層次結構。(√)

9.類的設計過程包括:確定類,確定關聯類,確定屬性,識別繼承關係。(√)

10.複用也叫重用或再用,面向對象技術中的“類”,是比較理想的可重用軟構件。有三種重用方式:實例重用、繼承重用、多態重用。(√)

11.主題是一種關於模型的抽象機制,它是面向對象模型的概貌,也是關於某個模型要同時考慮和理解的內容,主題起一種控制作用。(√)

12.面向對象的分析由對象、結構、繼承性和基於消息的通信構成。(×)

13.支持繼承性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和傳統程序設計語言在語言機制方面的根本區別。(√)

14.面向對象的分析過程主要包括三項內容:理解、表達和驗證。(√)

15.面向對象的設計的主要目標是提高生產效率、提高質量和提高可維護性。(√)

建模語言是由視圖、圖、模型元素和通用機制構成的層次關係來描述的。(√)

是一種建模語言,是一種標準的表示,是一種方法。(×)

系統類小説篇三:操作系統第二章練習2答案

1.P、V操作是A。A.兩條低級進程通信原語B.兩組不同的機器指令C.兩條系統調用命令D.兩條高級進程通信原語2.設系統中有n(n>2)個進程,且當前不在執行進程調度程序,試考慮下述4種情況,不可能發生的情況是A。A.沒有運行進程,有2個就緒進程,n個進程處於等待狀態。B.有1個運行進程,沒有就緒進程,n-1個進程處於等待狀態。C.有1個運行進程,有1個就緒進程,n-2個進程處理等待狀態。D.有1個運行進程,n-1個就緒進程,沒有進程處於等待狀態。3.若P、V操作的信號量S初值為2,當前值為-1,則表示有B等待進程。A.0個B.1個C.2個D.3個4.用V操作喚醒一個等待進程時,被喚醒進程的狀態變為B。A.等待B.就緒C.運行D.完成5.用P、V操作可以解決A互斥問題。A.一切B.某些C.正確D.錯誤6.多道程序環境下,操作系統分配資源以C為基本單位。A.程序B.指令C.進程D.作業7.從下面對臨界區的論述中,選出一條正確的論述。(1)臨界區是指進程中用於實現進程互斥的那段代碼。(2)臨界區是指進程中用於實現進程同步的那段代碼。(3)臨界區是指進程中用於實現進程通信的那段代碼。(4)臨界區是指進程中用於訪問共享資源的那段代碼。(5)臨界區是指進程中訪問臨界資源的那段代碼。8.(A)是一種只能由wait和signal操作所改變的整型變量,(A)可用於實現進程的(B)和(C),(B)是排他性訪問臨界資源。A:(1)控制變量;(2)鎖;(3)整型信號量;(4)記錄型信號量。B:(1)同步;(2)通信;(3)調度;(4)互斥。C:(1)同步;(2)通信;(3)調度;(4)互斥。9.對於記錄型信號量,在執行一次wait操作時,信號量的值應當(A),當其值為(B)時,進程阻塞。在執行signal操作時,信號量的值應當為(C),當其值為(D)時,應喚醒阻塞隊列中的進程。A:(1)不變;(2)加1;(3)減1;(4)加指定數值;(5)減指定數值。B:(1)大於0;(2)小於0;(3)大於等於0;(4)小於等於0.C:(1)不變;(2)加1;(3)減1;(4)加指定數值;(5)減指定數值。D:(1)大於0;(2)小於0;(3)大於等於0;(4)小於等於0.10.用信號量S實現對系統中4台打印機的互斥使用,e的初值應設置為(A),若e的初值為-1,則表示S.L隊列中有(B)個等待進程。A:(1)1;(2)0;(3)-1;(4)4;(5)-4B:(1)1;(2)2;(3)3;(4)4;(5)5;(6)6;(7)0。11.試選擇(A)~(D),以便能正確地描述圖2.12所示的前趨關係。

Vara,b,c:semaphore:=0,0,0;BeginParbeginBeginS1;(A);end;BeginS2;(B);end;BeginWait(a);wait(b);S3;(C);SS21EndbaBegin(D);S4endS3ParendcEndS4A:(1)signal(a);(2)signal(b);(3)wait(c);(4)signal(c)。B:(1)signal(a);(2)signal(b);(3)wait(c);(4)signal(c)。C:(1)signal(a);(2)signal(b);(3)wait(c);(4)signal(c)。D:(1)signal(a);(2)signal(b);(3)wait(c);(4)signal(c)。12.設有10個進程共享一個互斥段,如果最多允許有1個進程進入互斥段,則所採用的互斥信號量初值應設置為(A),而該信號量的取值範圍為(B);如果最多允許有3個進程同時進入互斥段,則所採用的互斥信號量初值應設置為(C)。A:(1)10;(2);3;(3)1;(4)0。B:(1)0~1;(2)-1~0;(3)1~-9;(4)0~-9。C:(1)10;(2);3;(3)1;(4)0。13.信號量的物理意義是當信號量值大於零時表示可用資源的數目;當信號量值小於零時,其絕對值為因請求該資源而被阻塞的進程數目。14.臨界資源的概念是一次僅允許一個進程訪問的資源,而臨界區是指進程中訪問臨界資源的那段程序代碼。15.進程在運行過程中有三種基本狀態,它們是運行、就緒、等待。16.進程主要由程序段、數據段、PCB三部分內容組成,其中PCB是進程存在的唯一標誌。而程序段部分也可以為其他進程共享。17.系統中各進程之間邏輯上的相互制約關係稱為進程同步。18.若一個進程已進入臨界區,其他欲進入臨界區的進程必須等待。19.將進程的PCB鏈接在一起就形成了進程隊列。20.用P、V操作管理臨界區時,任何一個進程在進入臨界區之前應調用P操作,退出臨界區時應調用V操作。21.在多道程序系統中,進程之間存在着的不同制約關係可以劃分為兩類:同步與互斥。同步指進程間具有的一定邏輯關係;互斥是指進程間在使用共享資源方面的約束關係。22.程序順序執行時有順序性、封閉性和可再現性的特點。23.有m個進程共享同一臨界資源,若使用信號量機制實現對臨界資源的互斥訪問,則信號量值的變化範圍是1~-(m-1)。24、同步機制應遵循的準則:、、和。空閒讓進、忙則等待、有限等待、讓權等待25、在記錄型信號量機制中,e>0時的值表示;每次wait操作意味着,因此應將e,當e時,進程應阻塞。可用的臨界資源數量;申請一個臨界資源;減1;小於026、在記錄型信號量機制中,每次signal操作意味着,因此應將e,當e<=0時,表示,此時應。釋放一個臨界資源,加1,仍有請求該資源的進程被阻塞;喚醒相應阻塞隊列中的首進程27、在利用信號量實現進程互斥時,應將置於和之間。臨界區,wait操作,signal操作28、在每個進程中訪問的那段代碼稱為臨界區。為實現對它的共享,應保證進程進入自己的臨界區,為此,在每個進程的臨界區前應設置,臨界區後應設置。臨界資源,互斥,進入區,退出區29、PV操作必須成對出現,有一個P操作就一定有一個V操作。30、臨界資源是指系統中一次只允許一個進程使用的資源,而臨界區是指涉及到臨界資源的代碼段。31、如果P(S1)和P(S2)兩個操作在一起,那麼P操作的順序至關重要,一個同步P操作與一個互斥P操作在一起時同步P操作在互斥P操作前。而兩個V操作的次序無關緊要。32、P(S):表示申請一個資源;V(S)表示釋放一個資源。信號量的初值應該大於等於0。33、P、V操作當為互斥操作時,它們同處於同一進程;當為同步操作時,則不在同一進程中出現。

標籤: 數據庫 小説 系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ujuku/qemvg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