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文化 >

校園文化心得體會(15篇)

校園文化心得體會(15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校園文化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校園文化心得體會(15篇)

校園文化心得體會1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並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於經驗總結。小編提供來了關於校園文化培訓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切實的幫助到大家。

經過兩天的培訓學習,感觸很深,xxx教授所講的員工三大紀律與八項注意、武校長講授的校園文化建設、董事長講授的溝通技巧都將會對我們今後的工作和學習起到指導和警醒作用。

張教授在培訓時反覆強調要建立有效的組織,做能打勝仗的好員工。想要建立有效率的組織,必須是有效的決策,有效的決策才能產生正確的結果;有效的執行,才能協調一致,才能產生良好的工作效率。

要做一名有效率的員工,必須時刻牢記員工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在本職崗位,要懂得規則,服從組織,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融入組織,用行動創造效率。

八項注意:

1、堅守崗位。人在崗上、崗在心上,作為班主任更要做到這一點,如跟班聽課,這樣才能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瞭解授課老師的教學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與教務溝通

減少問題的發生及矛盾的激化;做到學生有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在本職崗位上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做肯幹事、會幹事、幹好事的員工,做好角色定位,為學校發展貢獻力量。

2、認真做事。認真是一種精神,是無數次重複的做好平凡的小事,如每天督促學生到教室上課,只有走進教室學生才能養成好習慣,才能穩定;認真做每一件小事,就能有好的工作效率。

3、承擔責任。責任感是員工的職業底線,沒有責任感的人是不會成功的,所以班主任要注意對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在班級管理中,目標明確,責任到人,每個學生對班級管理工作都應負有一定的責任。

不僅班級的榮譽需要每個學生來維護,個人的發展、獨立意識與時效意識的產生,也都離不開責任意識,因此,注重對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既有其相應的社會意義,也有其個體發展的意義。

4、精神飽滿。滿懷激情的對待工作,精神飽滿,滿懷激情才能有更好的工作效率,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心胸寬廣,思想開朗,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永遠保持一種健康的心態。

子曰:“有才無德,小人也;有德無才,君子也;然德才皆具者,聖人也。”“小贏憑智,大贏靠德”,這些名言都告訴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指導思想不對,又怎麼能把事情做好呢?

如果我們自己都做不到,又怎麼去要求學生呢?做好人就是為了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從而做好事。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消極的人像月亮,七年級十五不一樣。班主任要做太陽,不能做月亮,不能因為自己的情緒影響學生,影響工作。

5、團結互助。在工作中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想要有好的工作效率,要勇於承擔責任,有團隊精神,善於學習,有向心力,瞭解組織或他人的需要。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鐵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它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那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鐵桿奇怪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

鑰匙説:“因為我最瞭解他的心。”只有瞭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才能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進入心靈的頻道。 要搞好團結首先要學會溝通,戒除自我、多疑、虛偽、冷漠、封閉、叛逆、嫉妒、自卑;取人所長、補己所短。

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傷害。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別人開啟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6、維護名譽。要維護學校名譽,不只是聽怎麼説,更要看怎麼做。作為老師,平時的一言一行都關係到學校的名譽,儒家創始人孔子曾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所以要做一個合格的管理者,首先要培養自身良好的思想品質、心理品質和意志品質。這體現在熱愛教育上,對工作有強烈的責任感,對工作勤勤懇懇,認真負責;關心愛護學生;誠實正直,有淵博的知識,使自己的道德行為及業務能力始終處於不斷提升的狀態中;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注意自己的教師身份,注意檢點自己,不出現有失教師身份的言行。

學生仿效老師的優點,也會仿效老師的缺點,因此教師在行為、生活作風和精神面貌等方面都影響着學生的心理;為人師表應儀表端莊、舉止從容,談吐文雅,嚴於律己,言行一致;時刻展示給學生正確的社會行為模式;這樣才能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口碑,在校內外維護學校的名譽。

7、遵守契約。契約的核心是誠信,誠信是立足之本,是職業道德的底線,班主任不遵守自己的諾言將會使學生很快產生對學校的不信任感,得不到信任的老師怎麼可能帶好自己的班級做出優秀的成績呢?

所以不能輕視自己對學生的許諾,要麼堅決不許諾,許諾就一定要遵守,否則,作為領導者失去的東西將會更多。要當老實人、説老實話、辦老實事,用正確的態度做事,用正確的方法做事。

8、不斷學習。學習是為了吸收新的知識,為了積累更多的經驗;作為老師,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跟上時代的步伐,學以增智,學以立德,作為班主任對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都要有一定的瞭解,才能應對學生的各種問題,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老師,做一名稱職的員工。

校園文化的建設是學校發展的核心,是需要每個員工用心呵護的行為準則,只有擁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學校才能充滿競爭力,才能不斷創新,校園才能不斷髮展。

消防安全是學校的頭等大事,必須時刻警惕,真正做到“寧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備”。

這期的培訓雖然結束了,我會立足自我,完善自我,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總結,學以致用,提高工作效率。

最後,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裏學校能繼續為我們提供一些個人素質修煉方面的培訓和學習的機會。感謝學校!

校園文化心得體會2

從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之中,父親一直都是個嚴肅、正直、廉潔的教師,甚至有人認為他還很“刻板”,但他的公正、身體力行、奉獻卻一直被老師和鄉親們所公認,所以一直以來大家不管他叫校長,而是十分尊敬地叫他老師。

對於“校園文化”,在我參加這次校長培訓以前,也只是片面地認為就是增設一些標語,多搞一點綠化而已。父親做教師三十多年了,當校長也有十來個年頭,他沒有參加過多少正規的學習培訓,也因“性格原因”沒有走出樂山去考察學習過,當然父親可能至今也不知道“校園文化”的當今含義,但父親愛看書愛學習。

清明假回家有機會再次轉了轉母校——父親“經營”了十多年的學校。看到一些東西,觸景生情,想把自己和父親都作一個還原,我們都不懂得“校園文化”,談不到有什麼“解讀”,只是想從一些所見對父親的教育思想作一個猜測和理解。

父親的校園是一所很平常的農村國小,校園不大,但四四方方,校園裏沒有專家們所説的“辦學思想、教育理念、校訓、主題詞……”,更沒有蘇霍姆林斯基説的“會説話的牆壁”,但校園裏的一草一木、一字一詞卻能折射出這個學校的一些隱性的東西,哪怕談不上文化。

走進校門,八個鎦金大字(這可能是學校裏最奢侈的裝潢了)“樂教、博愛,勤奮、文明”映入眼中,可能父親認為作為農村的老師很多條件待遇是不能比的,但要有一顆“樂教”的心,我們看到的世界雖小但我們要有“博大的愛”,不僅對學生,還得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我覺得他一直就是這樣做的)也一樣博大;作為農村的學生我們就要發揚我們吃得苦、捨得乾的精神,勤奮能彌補一切,但我們又要去其鄉土裏的一些不雅的東西,我們要做文明的人,我們依然有教養,我們不能被人所瞧不起。

站在操場裏,看到校園四周的樹,不僅又觸景生情開來。操場是用碳渣鋪起來的,每年開學全校師生總會帶上鋤頭、鏟子等工具一起填、鋪、平操場,大家幹得特帶勁。不知現在還是不是這樣,我也沒有問父親,也不知現在的教育提不提倡這樣或者説敢不敢這樣。反正我總覺得,那時的學生可能還領會不到“自立、自強”的含義,但一定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幹,自己的事情要做好”的道理。

四周的樹是老師和學生自己種的,現在已長的很大了,但還是保持着整齊的“隊形”,四周的花園也是方正統一,這似乎也體現出了父親的一點“刻板固執”,但似乎也同時滲透着一種“做人做事要規範有度”的'精神。花園裏沒裏“時髦的、人性化”的提醒大家要愛護花木的標語,校園裏也沒有太多的紙簍和多少温馨的提示,但花兒依然開的燦爛,操場依然乾淨清爽。可見,有些“文化”不是顯現的,而是規範的成為一種習慣,習慣的成為一種自然,自然的猶如一種看不到的精神。

父親的校園就是這樣,還是這樣,可能沒有當今人所議的什麼“文化”,但我總覺得當你走進校園就會從中領悟一些精神,感受一些力量。

對於“校園文化”我現在知道的也不多,但我會像父親一樣去看書去學習,更會從父親哪“刀耕火種、原生態”的校園精神中吸取出人們今天所謂的“文化”,學着繼承,努力思考,然後慢慢去踐行。

校園文化心得體會3

6月3日,我以責任督學的身份參加了全區20xx年“創現”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展示評比活動,現場感受了黃花國中的棋文化,領略了實驗國中七彩星文化,欣賞與品味了九四國小、向陽國小等來自全區20xx年11所“創現”學校的文化建設構想藍圖與實施方略,第一次接受了有關學校文化的專題培訓,收穫很多,感觸頗深。

一、主題是靈魂,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學校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校園為主陣地,以教師、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羣體文化。優秀文化是學校發展的根,它不是無源之水,是在學校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逐步積澱而成的。一所學校,要想辦出水平,辦出特色,提高品位,在狠抓提高教學質量、規範學校管理的同時,更需要打造自己獨特的文化品牌,營造文化育人的氛圍,這是學校發展的軟實力和靈魂所在。

縱觀本次展示評比活動,無論是“棋”、“七彩星”、“紅蓮”、“家”、“德”、“雅”、還是“茶”、“惜”、“禮”、“橘”等文化主題,無不來之不易。就拿鄧村鄉來説,鄧村鄉是中國最美小鎮,也是名茶之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茶被三所學校確定為文化主題,圍繞這主題,各校充分挖掘茶文化內涵,以茶的清、純、和、禮、苦盡甘來等茶文化主線,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三校均確定茶主題,但又各不相同,鄧村國中的“人傑、地靈、茶香”旨在打造一個傳承茶鄉精神,培育優秀人才的校園。

xx國小以“新芽”為主題,構建“茶鄉新芽系列”校本教材培育新芽,以“芽芽兒都出彩”為辦學理念,培養孩子知禮善茶,純真做人、不屈不撓的品德。江坪國小則以“茶山書苑”為主題,將茶與書苑有機結合,實現“讓芽芽們都出彩”的辦學理念,既源自茶,又將茶的生長所需陽光、雨露、營養和生產加工要素溶入評價體系,讓師生們在實踐中體味到茶又感悟人生如茶的哲理。地域特色與主題的有機融合是幾經周折,好不容易才找到切入點,全是大家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物化是基礎,既賞心悦目又潤物無聲

學校文化存在於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校內所有建築物,一草一木,一切活動,均是文化主題的載體。黃花國中校門處黑白相間的棋子,校園內的棋韻廣場,寢室裏的學生個性展示牌,教學樓上“走好每一步,為一生準備”的校訓,班級名稱,步步為營的評價體系等等,讓人一進校園就能感受到學校的特色文化。

xx國小根據學校小的特點,一進校園一目瞭然的優勢,計劃將“自信揚善,博學創新”校訓,“讓芽芽們都出彩”辦學理念用鎦金大字立於教學樓上,讓學生一進校門就見到,時時警醒自己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逐漸養成優秀的品質,校門右手邊是具有茶鄉書宛特色的文化牆,用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藝、茶學、茶畫、茶故事等,營造出一個茶鄉特色文化氛圍,讓學生一進校園就能感受茶的氣息。

xx國小更以一個廣場,一條大道,一園兩廊為載體,構建了一個“純真、優雅、正直、和諧”的環境文化氛圍。無論是黑白相間的棋子,還是芬芳幽香的茶,均點綴着美麗的校園,承載着師生的心聲,“文化”正逐步物化為師生活動的身影、工作學習的軌跡。

三、內化是關鍵,既淨化心靈又激勵行動

應該説學校文化是一種理想,而內化的過程就是學校不斷完善不斷髮展的過程,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程。校內所見所聞皆為學校文化,學校裏的各種活動都是學校文化的載體,師生員工都是學校文化的傳播者。學校的每一個人都是學校文化的組成部分,每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都可以折射出學校文化的品質。學校文化內化的`過程是建設與實施學校文化最關鍵的環節,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是內化的過程,彰顯學校辦學理念、體現學校育人思想、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活動會逐漸將學校文化內化為學校師生的文明言行。

xx國小的“小NBA”社團、“龍飛鳳舞”社團、“剛勁有力”社團、“奇異夢想”社團、“心靈手巧”社團、“彩繪童年”社團、“乒乒乓乓”社團、“揮灑自如”社團、“抑揚頓挫”社團、“輕歌漫舞”社團、“足以制勝”社團、“新聞速遞”社團、“激情飛揚”社團的茶山書苑社團系列活動,實現了人人有去處、處處有老師輔導為目的,給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學生創造了特色展示的舞台,讓師生們在文化活動得到獲得成功的體驗。

學校文化正在師生心中開花。鄧村國小“茶系列”活力育人品牌,以自育養成為目標的“茶之行”好習慣教育。以身心兩健為目標的“茶之帆”體育節。以個性發展為宗旨的“茶之韻”藝術節。以書香校園為抓手的“茶之聲”讀書節。以文化傳承為己任的“茶之源”書畫節正在成為社團活動成果展示的平台。黃花國中的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取得的優異成績,都是學校“棋”文化主題內化為學生學習與生活實踐行為的結果。在學習中昇華學校文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闡釋學校文化,在活動中培育學校文化,在言行中彰顯學校文化,我們將逐步達到文化育人的至高境界。

四、發展是超越,既功在現在又美在將來

一所學校的發展,需要經歷從經驗到制度、從制度到文化的發展過程。超越經驗和制度,達到文化層面,是學校管理的更高境界,是從外在的約束性管理走向內在的自覺性管理的一個飛躍。目前,我鄉三所學校均已確定茶文化主題,一旦主題確定,那學校的制度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就有了核心目標和內容,各校也正在物化成果,有些方面也正在內化為師生的行為,學校文化的確立讓學校的發展有了一次質的飛躍。

學校的發展就是傳承與創新文化的過程。學習現代教育理念,吸收當代文化的營養,尊重歷史,以學校文化主題為綱,不斷創新,不斷超越,做一名忠實的學校文化的“薪火傳遞者”。作為校長,作為學校的一員,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學校文化傳承與創新,從而實現從經驗立校到制度立校再到文化立校的理想願景。

校園文化心得體會4

通過深入學習實踐,是我認識到指導發展的理論,也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根本指南。實現學校的和諧發展,必須以科學貫穿於構建和諧校園的全過程,落實到構建和諧校園的各個方面。

只有堅持發展的可持續性,才能使和諧校園建設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和諧文化建設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和基本保障,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結果,人的全面發展是和諧文化建設的最重要的終極目標。努力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徵和具有特色的和諧文化,對於構建和諧校園,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必須堅持堅持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堅持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統一。堅持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統一。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必須突出重點,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人心,把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誠信教育貫穿始終。

對學生和教職工進行理想教育,要堅持崇高理想與現實理想的統一,因為缺失了崇高性的理想是庸俗的理想,離開了現實性的理想是空想,失去二者就失去了理想本身的價值。要堅持個人理想和社會共同理想的統一,因為社會理想指導和制約着個人理想的形成,個人理想體現着社會理想,要用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指導教師學生確立正確的個人理想。

進行弘揚傳統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要把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與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做到古為今用。中華民族在創造文明中形成的博大精深、極具生命力的傳統文化,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和優良網道德。尤其是愛國主義,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熱愛祖國、忠於人民的思想行為和情感,表現為對自己祖國和人民的深情和眷戀、為國家貢獻力量的責任感和為民族命運不惜犧牲一切的獻身精神。

要加強誠信教育,不斷提高師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學生成才的根本。把誠信教育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有針對性地解決好誠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引導學生追求理想的誠信道德人格。

和諧校園不但包括師生個體自身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學校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還包括學校與社會的和諧等。所以,在構建和諧校園的進程中,一定要以尊重人、激勵人、關愛人、發展人為前提,營造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和文化氛圍,為每一位師生員工的智慧和才能的發揮創造機會和條件。

要強化品牌意識,不斷提高學校在社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讓師生能夠感受到生活在這所學校的快樂、自信、幸福和自豪。事實上,只有學校快速發展了,才能為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與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與服務,體現教育的魅力和價值。要強化羣眾意識,這也是加快學校發展的基礎和動力。

要把師生員工對工作、學習、生活的滿意與不滿意、贊成與不贊成、高興與不高興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堅持為師生員工辦實事,辦好事,解決大家的後顧之憂,使教師能夠安心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最充分地調動廣大師生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快學校發展的步伐。

要強化政治意識,堅持德育為先,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教育的歷史使命,也是建設先進的和諧文化之需要。面對社會變革給教育工作帶來的大量複雜的新情況、新問題,面對西方敵對勢力思想文化滲透的新挑戰,面對改革給師生員工思想觀念和利益帶來的新問題,我們必須強化政治意識,切實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探索和諧視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點,把握新規律,探索新途徑,創造新思路、新方法,營造新環境,構建新機制,為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校園文化心得體會5

一次偶然的機會走進了一所國中學校,發現學校的校園文化基本上都是用錢“買來”的。無論是主要的公共場所還是活動場室的佈置都是清一色的偉人頭像或是一些名人名言,根本看不到有任何代表校本特色的文化。給人家的感覺顯得特別單調、蒼白,既不接地氣,也不夠底氣,更沒有人文氣。

相反,一些名校卻很少見到用錢“買來”的文化,而是源於校本的特色文化。眾所周知,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建設與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載體,更是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的.重要體現。衡量一所學校是否優秀,校園文化往往就是一個重要的窗口。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問題上,必須體現以下“五性”:

1、校本性:校園文化必須突出以校為本,源於學校,服務學校。

2、生本性:校園文化的最大受益者應該是學生,所以,學生應該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校園文化要源於學生,服務學生,影響學生。具體來説,就是要讓學生來直接參與校園文化的建設。在學校團委、學生會以及班幹部的帶動下,組織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創建活動,讓所有學生都成為校園文化的創設者。

3、傳承性與創新性:校園文化既要體現傳承性,更要體現創新性。在傳承的基礎上要不斷與時俱進,與時代吻合,與國際接軌。

4、多元性:作為校園文化必須體現多元性:如:人文思想、文明禮儀、傳統美德、藝術、語言、體育等方面。

5、獨特性:校園文化必須體現自己的獨特性。獨特性體現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這就要求學校要充分了解本校的校情,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一是要考慮學校的辦學歷史,二是要考慮學校的辦學理念,三是要體現學校的育人目標。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發一些具有校本特色課程,打造有校本特色的社團、俱樂部或宿舍文化,創設有校本特色的牆壁文化、長廊文化、課室文化和班牌文化。

校園文化心得體會6

校園文化體現出學校的辦學特色、文化底藴和精神面貌。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的校園文化日新月異。我校緊緊圍繞“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突破口,實現校風學風的整體提升”的工作目標,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已卓見成效。

一、領導重視、措施到位

學校領導班子對活動開展高度重視,校長在把握全局的同時經常過問,還親自參與擬訂活動方案和指導活動,其他班子成員各司其職又團結協作。在上下共同努力配合下,全校師生投入到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的熱潮中。開學初的學校工作計劃中,制定了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的具體方案,通過召開行政會、教師會、校會班會,進行國旗下的講話、常規課堂、知識講座等形式向全校師生大力宣傳,組織師生收集素材,交流學習。

二、加強學校校容、校貌的建設

1、各班教室都貼有《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各樓道的醒目處都貼有警示標語:噓!我喜歡安靜、走路學花貓下樓靜悄悄、輕輕地走悄悄地來!

2、以樓層為單元,每個樓層一個方面的內容,彰顯我校的德育特色。

3、成立了科技活動教育基地,購置了大量的科技大型器具,組織學生底氣的參觀。以上這些,不但給學生美的薰陶,還能從中學到很多藝術方面的知識。從環境和科技單元教育學生們熱愛環保,我們的生活只有一個地球,從小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的習慣,並且為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豐富多彩的活動:

1、抓好每週一升旗儀式,開展了以德育校長為起始的國旗下的講話、出“時事要聞”和“生活小常識”專欄等系列評比活動。

2、廣泛開展創建“誠信校園”活動,使隊員明確在校做誠信學生,在家做誠信孩子,在社會做誠信公民。

3、通過值日檢查逐周逐月的評比和獎懲、開展班隊間的學習競賽或評比、兩個“窗口”(廣播站和宣傳欄)宣傳等形式,切實抓好了隊員的養成教育。

4、手抄報、板報。手抄報和板報定期更換,有環保、健康、法制、科技等主題。全部由學生自己創作、蒐集、整理、製作而成,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思維創作和動手繪畫的能力。

5、加強了法制、衞生以及安全知識的學習,組織了全體同學學習《安全教育手冊》、《道路交通安全提示》、《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條文內容,聽專題講座和形勢報告等。

6、落實“三操一課”工作,廣播體操和眼保健操作為值日檢查必檢內容,並進行評比。

7、切實開展了學科知識競賽活動,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興趣。

8、組建了學校環保小分隊、科技活動小組、文藝隊、體育隊,並定期開展活動,安排專長教師進行指導。

四、和諧的人文精神

好的環境約束人也造就了人。我校的`人文管理造就了一個有特色的和諧的團結向上的文明集體。教師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學習、起早貪黑、任勞任怨、團結一致、共同奮進。擁有一個嶄新的精神面貌和高尚的師徳修養。

學生的自身行為已成習慣:好人好事蔚然成風、環保意識已經形成、學習讀書的興趣濃厚、有很強的愛國意識和自立精神,有正確的坐、立、行姿勢,見面問好禮貌待人,有團結的集體主義精神。

環境吸引人,文化影響人,習慣造就人。我校的校園文化正在不斷更新、不斷豐富,力求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校園文化心得體會7

三位著名專家的精彩講座使我豁然開朗,受益匪淺。20xx年5月18日、19日郊區教育局對全區中國小校長就學校文化建設和學校精細化管理兩大主題進行了培訓,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們對學校文化建設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為我們今後的校園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提供了精彩案例、實踐經驗,引發了我們對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深深思考。

一、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質文化是實現目的的途徑和載體,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撐。校園物質文化,屬於校園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見摸的着的東西。

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方面。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它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園精神文化又被稱為“學校精神”,並具體體現在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和學校人際關係上。

一是校風建設。校風建設實際上就是校園精神的塑造,校風作為構成教育環境的獨特的因素,體現着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

二是教風建設。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

三是學風建設。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衞生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表現。四是學校人際關係建設。學校人際關係包括學校領導之間的關係、學校領導與教職工之間的關係、教師之間的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係。

三、學校制度文化建設。

校園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包括學校的傳統、儀式和規章制度,是維繫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範了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但僅有完整的規章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負責將各項規章制度予以執行和落實的組織機構和隊伍,因此,還必須加強相應的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

通過本次學習,使我對校園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校園文化建設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內涵、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一所好的國小校園應當是一座探索求知的學園,真正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是生動、活潑的樂園,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和環境中健康成長,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創新的激情。是充滿親情的家園,使學生在家的温馨和親情中,感受到家的延伸,並體味出人際交往的坦誠與和諧。是美麗的花園,使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無窮魅力。並從中體會人與自然的生存關係。更是色彩繽紛的文藝百花園,使學生在藝術的薰陶下陶冶情操,並從中學會欣賞、創作和創造,而這一切僅僅依靠課堂教學的手段是完全不能夠滿足和實現的,只有把國小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到與課程改革緊密相結實的時代高度,才能使學校真正發揮巨大的育人功能。

校園文化心得體會8

6月3日,我以責任督學的身份參加了全區20xx年“創現”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展示評比活動,現場感受了黃花國中的棋文化,領略了實驗國中七彩星文化,欣賞與品味了九四國小、向陽國小等來自全區20xx年11所“創現”學校的文化建設構想藍圖與實施方略,第一次接受了有關學校文化的專題培訓,收穫很多,感觸頗深。

一、主題是靈魂,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學校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校園為主陣地,以教師、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羣體文化。優秀文化是學校發展的根,它不是無源之水,是在學校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逐步積澱而成的。一所學校,要想辦出水平,辦出特色,提高品位,在狠抓提高教學質量、規範學校管理的同時,更需要打造自己獨特的文化品牌,營造文化育人的氛圍,這是學校發展的軟實力和靈魂所在。

縱觀本次展示評比活動,無論是“棋”、“七彩星”、“紅蓮”、“家”、“德”、“雅”、還是“茶”、“惜”、“禮”、“橘”等文化主題,無不來之不易。就拿鄧村鄉來説,鄧村鄉是中國最美小鎮,也是名茶之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茶被三所學校確定為文化主題,圍繞這主題,各校充分挖掘茶文化內涵,以茶的清、純、和、禮、苦盡甘來等茶文化主線,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三校均確定茶主題,但又各不相同,鄧村國中的“人傑、地靈、茶香”旨在打造一個傳承茶鄉精神,培育優秀人才的校園;鄧村國小以“新芽”為主題,構建“茶鄉新芽系列”校本教材培育新芽,以“芽芽兒都出彩”為辦學理念,培養孩子知禮善茶,純真做人、不屈不撓的品德。

江坪國小則以“茶山書苑”為主題,將茶與書苑有機結合,實現“讓芽芽們都出彩”的辦學理念,既源自茶,又將茶的生長所需陽光、雨露、營養和生產加工要素溶入評價體系,讓師生們在實踐中體味到茶又感悟人生如茶的哲理。地域特色與主題的有機融合是幾經周折,好不容易才找到切入點,全是大家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物化是基礎,既賞心悦目又潤物無聲

學校文化存在於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校內所有建築物,一草一木,一切活動,均是文化主題的載體。黃花國中校門處黑白相間的棋子,校園內的棋韻廣場,寢室裏的學生個性展示牌,教學樓上“走好每一步,為一生準備”的校訓,班級名稱,步步為營的評價體系等等,讓人一進校園就能感受到學校的特色文化。

江坪國小根據學校小的特點,一進校園一目瞭然的優勢,計劃將“自信揚善,博學創新”校訓,“讓芽芽們都出彩”辦學理念用鎦金大字立於教學樓上,讓學生一進校門就見到,時時警醒自己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逐漸養成優秀的品質,校門右手邊是具有茶鄉書宛特色的文化牆,用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藝、茶學、茶畫、茶故事等,營造出一個茶鄉特色文化氛圍,讓學生一進校園就能感受茶的氣息;鄧村國小更以一個廣場,一條大道,一園兩廊為載體,構建了一個“純真、優雅、正直、和諧”的環境文化氛圍。

無論是黑白相間的棋子,還是芬芳幽香的茶,均點綴着美麗的校園,承載着師生的心聲,“文化”正逐步物化為師生活動的身影、工作學習的軌跡。

三、內化是關鍵,既淨化心靈又激勵行動

應該説學校文化是一種理想,而內化的過程就是學校不斷完善不斷髮展的過程,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程。校內所見所聞皆為學校文化,學校裏的各種活動都是學校文化的載體,師生員工都是學校文化的傳播者。學校的每一個人都是學校文化的組成部分,每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都可以折射出學校文化的品質。

學校文化內化的過程是建設與實施學校文化最關鍵的環節,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是內化的過程,彰顯學校辦學理念、體現學校育人思想、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活動會逐漸將學校文化內化為學校師生的文明言行。江坪國小的

“江小NBA”社團、“龍飛鳳舞”社團、“剛勁有力”社團、“奇異夢想”社團、“心靈手巧”社團、“彩繪童年”社團、“乒乒乓乓”社團、“揮灑自如”社團、“抑揚頓挫”社團、“輕歌漫舞”社團、“足以制勝”社團、“新聞速遞”社團、“激情飛揚”社團的茶山書苑社團系列活動,實現了人人有去處、處處有老師輔導為目的,給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學生創造了特色展示的舞台,讓師生們在文化活動得到獲得成功的體驗,學校文化正在師生心中開花;鄧村國小“茶系列”活力育人品牌,以自育養成為目標的“茶之行”好習慣教育。

以身心兩健為目標的“茶之帆”體育節;以個性發展為宗旨的“茶之韻”藝術節;以書香校園為抓手的“茶之聲”讀書節;以文化傳承為己任的“茶之源”書畫節正在成為社團活動成果展示的平台。黃花國中的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取得的優異成績,都是學校“棋”文化主題內化為學生學習與生活實踐行為的`結果。在學習中昇華學校文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闡釋學校文化,在活動中培育學校文化,在言行中彰顯學校文化,我們將逐步達到文化育人的至高境界。

四、發展是超越,既功在現在又美在將來

一所學校的發展,需要經歷從經驗到制度、從制度到文化的發展過程。超越經驗和制度,達到文化層面,是學校管理的更高境界,是從外在的約束性管理走向內在的自覺性管理的一個飛躍。目前,我鄉三所學校均已確定茶文化主題,一旦主題確定,那學校的制度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就有了核心目標和內容,各校也正在物化成果,有些方面也正在內化為師生的行為,學校文化的確立讓學校的發展有了一次質的飛躍。

學校的發展就是傳承與創新文化的過程。學習現代教育理念,吸收當代文化的營養,尊重歷史,以學校文化主題為綱,不斷創新,不斷超越,做一名忠實的學校文化的“薪火傳遞者”;作為校長,作為學校的一員,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學校文化傳承與創新,從而實現從經驗立校到制度立校再到文化立校的理想願景。

校園文化心得體會9

學校課程基地建設正在進行收尾,幾處文化牆終於見到廬山真面目了,可是從已出現的情況來看,確實有設計者的思想:

迤美長廊分為五個部分:對話偉人,對話古典、對話現代、對話國內、對話國外。從內容上看,確實體現了與這五個部分很得體的對應,在尚美大道東側,是一面牆,在牆上也增加了相應的文化內容,但是現在看到的,只有校訓與三分,還有就是一排古今中外的畫家。

好像從看到的情況來説,設計者對古今中外的藝術有着準確的瞭解與把握,這對宣傳學校藝術教育有着很大的幫助。

問題是:一個農村美術課程基礎,這樣的高大上的設計與學校的藝術教育真的有關係嗎?我們做了什麼?有哪些資源?憑什麼作為課程基地的?就是因為中國的藝術成就就能讓我們的學校成為課程基地嗎?

其實在其他學校的文化建設中,我也看到過他們的設計,看上去大氣磅礴,其實內容空洞,就我個人的觀點而言,作為農村高中美術課程基地的文化建設,設計的思路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首先要關注農村,既然是農村高中,就得發揮地理優勢,挖掘農村藝術的瑰寶,當然這也應該是從本地具有的資源取材。

其次要關注藝術,農村藝術有時並不是只有美術資源,好像只有書法、繪畫、雕刻之類,其實農村藝術特別是地方特色藝術還是有很多題材可以利用的。當然這可能需要時間與人力與查找。

第三,學校的資源不容忽視。不管你怎麼説,如果學校缺少這份資源,就沒有資格開辦課程基地,所以我們一定要展示學校課程基地的貢獻,有哪些資源具備課程基地的開發能力。

第四、我們採取了哪些措施,開展了哪些活動,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才是課程基地應該具備的鞋料,沒有這些作為支撐,我感覺再美的設計只是一張畫,對學校的基地建設並不能產生太大的作用。

當然,整個學校文化建設還沒有全部展示出來,也許我的推測是多餘的`,只是不知道會展示在哪裏?難道我的路燈文化才是真正要展示的內容?

在學校文化設計全部完成效果圖時,我被安排製作學校23盞路燈的燈杆文化。我當時覺得應該是文化設計小組來設計,好全面佈局,整體設計和分佈,但是校長固執的把這項工作安排給了我,也許是我平時説的太多了吧,通過這個設計看看我的設計思路吧。

現在已初步完成設計思路是這樣的:內容分為五個部分:課堂教學改革、陽光體育活動、藝術創作風采、藝術活動和素質教育。這些內容都是平時學校實實在在搞的活動,通過圖片與文字介紹展示給每一位觀眾,只要看完了路燈文化,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幾乎一覽無餘。只是還是設想,等待進一步完善。關鍵是完成46塊路燈牌的設計,這些內容在哪裏?設計與製作間的差距真的很大。

校園文化心得體會10

為學習全國知名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開闊視野,更新觀念,上週(12月14日——12月17日),由縣教育局組織各學校部分副校長、政教主任、總務主任前往上海省xx市為期四天的考察學習。全縣29名教師不畏嚴寒參觀學習了xx市復興路國小、xx國小、xx中學、xx國小、xx學五所學校。

在考察中發現,xx市的校園文化建設特別注重xx歷史文化與當地名人相融合,大力推行學生的興趣培養、陶冶情操、展示學生綜合素質,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做法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考察學習期間,大家聽取了五所學校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經驗介紹。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該市按照注重建設、循序漸進、入腦入心的原則,積極開展以校園綠化、美化、淨化和師生作品上牆為主要內容的“三化一上牆”活動;以提升自信,增強愛校、愛班、愛教研團隊的凝聚力為目的,積極推動每所學校創建校徽、校旗、校歌、校訓、校刊的“五個一”工程;以增強“我是學校一成員”的幸福感為宗旨,將校園文化課程化,文化目標教學化,達到了文化立校、文化立班、文化樹人的目的;以社團活動為推手,推動校園文化由外到內輻射、滲透,形成了“一校一品位、一校一特色”的發展格局。這五所學校分別以名校文化、書香文化、傳統禮儀文化、國學經典文化為特色,學校和每個年級、班級均設計有相互聯繫的文化主題,育人功能鮮明,管理精細,內涵豐富。各校每一級台階、每一面牆體、每一根廊柱,都成了教書育人的.載體,花木有靈性,石頭會説話。其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典型做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次外出考察學習感慨萬千:為自己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相差甚遠感到着急;為社會各界對教育的重視感到擔憂;更為城市教育與農村教育不均衡而發愁。但這都是大氣候,目前客觀存在的,相信在以後城鄉教育會慢慢的達到均衡,會讓每個孩子享受到同樣的待遇和教育。

總而言之,本次學習深切感受到xx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帶來的震撼,不僅學習了先進的經驗,更看到了各自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差距。決定在以後的校園文化建設上一定要創新思想,全面整合資源,更新理念、改進做法,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真正讓校園文化起到浸潤育人的目的。

校園文化心得體會11

學校是傳播文化、塑造靈魂的園地。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着巨大的影響。我校歷來十分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致力於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為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提供物質和精神相統一的環境氛圍,讓身處其中的師生時時受到教育,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淨化着師生的心靈,陶冶着師生文明高尚的情操。

一、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

物質文化是一種直觀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現出師生所處的文化氛圍,有較強的直觀性,如校園佈局、建築裝飾、教學設施、環境衞生等。物質文化的建設及管理能直接地反映出學校的辦學水平。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應從以創建優美校園為主要內容的物質文化入手。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是物質文化建設必須以“三個面向”為指導思想,符合本校的實際,代表師生的共同意志,體現出科學性、教育性、藝術性、經濟性。

2、是校園環境的建設要做到“四化”,即綠化、美化、淨化、靜化。

3、是物質文化的建設不能由學校全部包辦,必須羣策羣力,師生齊動手,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創造一個優美的校園環境。

二、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

制度是校園文化建設初級階段的產物,是為了達到無意境界而採取的一種有意識的手段,是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來強化,而後用情境來內化。學校的規章制度要體現三個特點:

1、全。規章制度應該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總務管理制度、內部體制管理制度等。

2、細。內容要具體明確、操作性強。

3、嚴。要紀律嚴明、賞罰分明,從而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環境。

三、加強課餘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生活

讓學生“與書為友”,豐富學生的課餘閲讀活動,定能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為構建和諧校園增光添彩。

1.推薦閲讀內容。學生主要閲讀內容為《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古詩文篇目,以及中外名著、優秀的童話、寓言、科普等讀物。

2.創造閲讀條件。首先是學校積極充實學生讀物,圖書室和閲覽室定期向學生開放,進一步規範圖書管理,指導學生進行網上閲讀,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閲讀環境。其次是建立班級圖書角,引導學生將家中的優秀圖書帶到班級中,成立班級圖書角,專門配備1-2名學生作為班級圖書管理員,負責班級圖書的借閲、登記、歸還等工作。再次是建立“圖書漂流”和“個人小書庫”機制,同學間定期交換閲讀,讓班級成為同學間的“交換站”,讓年級成為班級間的“交換站”。

3.保證閲讀時間。要明確幾個讀書時間:①晨讀,即早上入校到早讀課之前朗讀語文,拓展閲讀或自己的課外讀本;②中午,各班級有組織地進行閲讀;③每天在家讀書不少於半小時。

4.有效閲讀指導。①上好閲讀指導課。要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和學生年齡特點,擬定好各年級指導內容,像如何查工具書、如何學會提問、如何學會圈點評註等,幫助學生學會閲讀,提高閲讀效率。②做好讀書筆記。“記”是讀的強化、讀的深化。為使讀書筆記成為學生自由吸收和創造的快樂小天地,語文老師要認真教給學生讀書筆記方法(摘錄式、提問式、心得體會式等),內容可以是摘抄精美詞句、內容摘要、閲讀賞析、讀書心得等,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5.豐富閲讀活動。①開展“每週一詩(詞)”、“中華經典詩文誦讀”等活動,將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與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質相結合,充分發揮古典詩文塑造人格、陶冶情操的作用。②開好“班級讀書會”。各班每月舉辦一次“班級讀書會”,組織學生展示彙報自己近期的閲讀收穫,以“名人名言”、“書海拾貝”、“好書推薦”等小板塊,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看過的新書、好書,交流自己在讀書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

四、加強輿論文化建設,形成優良校風

集體是一個熔爐,能把生鐵煉成鋼,也可能是個染缸,給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響。學生在集體中,思想行為容易受到集體輿論的制約和同化,心理學上稱之為“從眾心理”。因此,學校要重視輿論文化的建設,真正做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要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強政治思想學習,注重養成教育。其次,要加強“愛校”教育,培養母校意識。第三,確定共同的奮鬥目標。學校應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及自己的實際情況、辦學特點,提出校訓和奮鬥目標。第四,強化學校“三風”建設。學校“三風”即領導的作風、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教師要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學生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勤奮攻讀,立志成才,讓整個校園充滿一種濃厚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以優美的環境陶冶學生,以嚴格的要求規範學生,以優良的校風影響學生,以高尚的師德感染學生,以崇高的典範激勵學生,以紮實的課程發展學生,以豐富的活動提高學生,讓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發展的靈魂。

校園文化心得體會12

一所現代化的學校缺少不了現代化的校園文化。儘管對校園文化的理解見仁見智,但對起重要作用的認同還是一致的。根據湖北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鄂教基[20xx]25號)的要求。我區校園文化建設全面展開,但根據目前實施情況看,還存在一些誤區,有待研討矯正。

誤區一:

認識誤區。對校園文化建設理解片面,重硬件環境裝飾,輕多元文化融合。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和動力,它是以師生員工為主體,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以精神、制度、環境、行為和課程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從而全員踐行,彰顯精神,反映學校綜合實力的羣體文化。環境文化只是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外顯形式。在學校文化建設上,往往把環境文化當着唯一,只注重“面子”建設,不注重內涵發展,硬件不到位視乎文化就不能規劃。對於如何統籌和融合環境、制度、精神、行為、課程等思考不到位,借用和抄襲現象沒有完全避免。校園處處皆文化的思想沒有形成,把井然的秩序、整潔的環境、友好的交往、朗朗的書聲置於校園文化之外。

誤區二:

規劃誤區。過分信任和依賴廣告策劃公司,校情把握不準,歷史積澱挖掘不夠,牽強附會,急功近利。

校園文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苦思冥想出來的。文化建設必須依據辦學理念,圍繞辦學目標,體現學校精神。制度、精神、環境、行為、課程等應融合一致。因此,設計規劃要全員參與,科學設計,合理佈局,依據學校歷史背景和發展願景進行總體構思。何處栽樹、何處種花、何處靜態、何處動態、寫什麼、畫什麼,都要出自學校人之手,符合自身要求。當下不少學校文化受到廣告策劃公司的“綁架”,規劃內容缺少個性特點,雕塑多,噴繪多,牌子多,口號多。學校文化方案思考高度不夠,撰寫內容不全。

誤區三:

實施誤區。好高騖遠,華而不實,學校文化建設作用難以充分發揮。

校園文化建設要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校園文化是學校的一種“教育場”,它不僅能陶冶師生的'情操,規範師生的行為,而且能夠激發全校師生對學校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學校一員的使命感、歸屬感,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羣體意識,同時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學校文化建設應立足校情,通盤考量,系統設計,分佈實施。學校文化建設既不能好高騖遠,華而不實;也不能省力圖便,急於求成。

校園文化建設要充分發揮其薰陶功能。優美的學習生活環境有助於陶冶學生心靈,薰陶學生行為,啟迪學生智慧的作用。學校應通過綠化、美化、淨化等讓校園的一景一物都能“説話”。如在樓道長廊裏展示師生作品,在校園櫥窗裏呈現師生豐富多彩的活動圖片,在校園內開闢多種園地,讓他們去想象、踐行,從而感受到快樂,體驗到成功。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血脈,是校園文化得以延伸與發展的源泉,它為師生提供展示才華,發展個性的舞台,有利於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更能使學校充滿生機與活力。學校文化建設要把定期舉辦文化藝術節、運動會、書畫展、科技節、評選表彰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設計進去。通過這些活動,豐富師生員工的業餘文化生活,增添文化氣息,營造團結、和諧、文明的校園氛圍,促進辦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校園文化要充分發揮其自我完善功能。建立科學合理、動態多元的評價系統,引導師生員工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完善是學校文化建設不可忽視的一環。學校應該結合學校文化建設,制定師生結合、校內外結合、天周學期學年結合的評價體系,讓自律成為常態。同時充分發揮合作小組,活動團隊和關工委、家長委員會等組織的作用,用他律促進自律,達到不斷完善自我的目的。

當然,文化建設是系統工程,也是見仁見智的工作,只要我們認準目標,立足實際,潛心建設,就一定能彰顯特色,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校園文化心得體會13

上週五,我校教師在孫校長和韓主任的帶領下,來到了xx國小,進行了一次參觀學習,令我們受益匪淺。

校園文化是現代教育的關鍵詞,這證明了校園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校園文化的實施,對學生品德與素質的形成有着陶冶、啟迪、塑造的功能。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成長有着教育和引導作用。它能不時的提醒和啟發學生的潛能意識。良好的校風及校園師生互動,能使學生在言傳中互補,形成良好的品質。高標準的`校園文化,具有強烈的感染和滲透性,對學生羣體及社會道德的提升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從而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

俗話説: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學校正是這樣的一方水土。是培養人的地方,而校園文化則是這方水土的生命所繫、靈魂所在。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能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氛圍,對學校的發展起極大的推動作用。一所學校沒有校園文化,猶如鮮花缺少水份的滋養,失去了發展的潛力,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與靈魂。

由此我想到,我們學校的繩編社團和摺紙社團也可以向他們學習,把作品展示在校園內。合唱社團、舞蹈社團和朗誦社團可以把圖片和視頻資料展示出來,由此來激發同學們的興趣和愛好,也是我校的校園文化有了更大的提升。

校園文化心得體會14

為學習全國知名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開闊視野,更新觀念,上週(12月14日——12月17日),由縣教育局組織各學校部分副校長、政教主任、總務主任前往河北省邯鄲市為期四天的考察學習。全縣29名教師不畏嚴寒參觀學習了邯鄲市復興路國小、百花國小、第十中學、廣安國小、廣泰中學五所學校。

在考察中發現,邯鄲市的校園文化建設特別注重邯鄲歷史文化與當地名人相融合,大力推行學生的興趣培養、陶冶情操、展示學生綜合素質,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做法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考察學習期間,大家聽取了五所學校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經驗介紹。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該市按照注重建設、循序漸進、入腦入心的原則,積極開展以校園綠化、美化、淨化和師生作品上牆為主要內容的“三化一上牆”活動;以提升自信,增強愛校、愛班、愛教研團隊的凝聚力為目的,積極推動每所學校創建校徽、校旗、校歌、校訓、校刊的“五個一”工程;以增強“我是學校一成員”的幸福感為宗旨,將校園文化課程化,文化目標教學化,達到了文化立校、文化立班、文化樹人的目的;以社團活動為推手,推動校園文化由外到內輻射、滲透,形成了“一校一品位、一校一特色”的發展格局。這五所學校分別以名校文化、書香文化、傳統禮儀文化、國學經典文化為特色,學校和每個年級、班級均設計有相互聯繫的文化主題,育人功能鮮明,管理精細,內涵豐富。各校每一級台階、每一面牆體、每一根廊柱,都成了教書育人的載體,花木有靈性,石頭會説話。其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典型做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次外出考察學習感慨萬千:為自己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相差甚遠感到着急;為社會各界對教育的重視感到擔憂;更為城市教育與農村教育不均衡而發愁。但這都是大氣候,目前客觀存在的,相信在以後城鄉教育會慢慢的達到均衡,會讓每個孩子享受到同樣的待遇和教育。總而言之,本次學習深切感受到邯鄲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帶來的震撼,不僅學習了先進的經驗,更看到了各自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差距。決定在以後的校園文化建設上一定要創新思想,全面整合資源,更新理念、改進做法,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真正讓校園文化起到浸潤育人的目的。

校園文化心得體會15

國小的校園文化建設學習,令我受益匪淺,從中得到了許多啟發。下面我就談談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幾點認識。學校是引領社會發展與文明的機構,理應擔負起構建和諧社會的重任,建設和諧校園。建設“和諧校園”,必須從學校文化建設入手,喚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識,立足於學校實踐,着眼於學校未來,積極構建開放、民主、和諧的學校化,全面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環,它能促使整個學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變革,對於引導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開發學生智力,增進學生身心健康,豐富文化生活,幫助他們樹立和形成良好的審美觀以及和諧的人際關係,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和創造意識,促進學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義。校園文化建設以科學的教育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相合,聯繫學校發展實際,在物質、制度、精神三個層面,從制度文化、課程文化、教師文化、學生文化等方面,構建校園文化體系,堅持人本思想和科學管理相結合,建設人本民主和科學規範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堅持科學和人文的不斷整合,堅持師德與師風並行,建設嚴謹、善誘、 文檔衝億季,好禮樂相隨mini ipad移動硬盤拍立得百度書包靈活、高效的教師文化,堅持自由與合作統一,建設個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學生文化。大力倡導學習化。學校以“建設學習型校園”為目標,大力倡導自主學習、終身學習,使學習成為學校及各成員持續發展的源動力,使各成員理解“學無止境”的內涵,明白“學習改變命運,學習是成功之母”的硬道理。同時,根據學習文化的特徵,學校在物質上、制度上、精神上創設有利於學習的場景,使教師在個體學習、組織學習中重新創造自我,實現自我價值併成為學生努力學習的楷模,使校園文化成為具有生命活力,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不斷地自我更新、自我創造的學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是以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諧的人際關係,營造互相幫助,相互尊重,彼此信賴,團結合作,樂於爭鳴的文明氛圍為出發點和歸宿,而精神文化的核心也不是名言警句,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過程和良好氛圍的形成過程。它體現於學校各成員的各種行為和現象之中,是學校的生命和靈魂,是學校長期發展的物質、制度、文化和行為的積澱,是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同和維護並隨着學校的發展而日益強化,最終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既要繼承、積累,又要不斷揚棄、創新,與時俱進。校園文化建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有計劃、有目標,分批建設,逐步完善。校園文化本身的特點 要求我們做細節上的一點一滴的經營和積累,而不是將外在的文化細胞移植於學校體內,要結合時代要求、學校發展目標、辦學特色而逐漸生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本身就是一項神聖而艱鉅的任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建設先進的校園文化任重而道遠。作為老師,我們應毫不懈怠,迎難而上,不斷拓寬知識結構,增強綜合素養,用豐富的知識啟迪學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愛崗敬業,奉獻進取,精益求精,對學生高度負責,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注重校園文化的精神塑造,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在此情況下,校園文化就一定能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建立和完善做出應有的貢獻。

建設談一些體會: 校園文化反映了一個學校的辦學理念,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外部環境。它能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學生,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是一個對外宣傳的窗口,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成長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現學校的文化風貌。 有了先進的校園文化理念,優美的校園文化環境、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以及厚重的校園文化底藴,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就能培養共同的價值取向,打造凝聚力很強的團隊;就能得到師生高度認可,廣泛參與,共同實現學校發展的願景。因此,我今後要在校園文化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刻認識校園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

良好的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較好調節、激勵師生的思想行為,培養良好的羣體意識和集體精神,使校園人文精神得以昇華,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管理規範化的基礎上,建設高品位的校園文化,優化育人環境,對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和現實意義。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20xx年教育部提出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在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還強調:加強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2、 按照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導向,以中國小生為主體,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推動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澱和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薰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園人文、自然環境中陶冶情操,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事實證明,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展現校長辦學理念、學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規範辦學的重要體現,也是德育體系中亟待加強的重要方面。大力加強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對於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施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深刻認識校園文化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內容及其圖解和解釋,還包括人生格言、偉人佳句等,使學心理解“習慣就是本質”的內在,從而養成遵紀遵法,言行規範,文明自律,健康成長的良好習慣。

3、以“造就健全人格,提升生命質量”為正題的“人格教育系列”。主要分佈在暢想園外牆和講授樓、測試樓走廊內,主要內容包括人格和運氣、性格與成功、心態與成長、做事與做人等有關內容,學生在此通過進修、接收、內化,可以品味人生真諦,加大深度理解“進修轉變運氣,人格成就未來”的真正內在。

4、以“普及科學常識,關注科技最前沿”為正題的“科技教育系列”,主要分佈於實驗樓走廊內。其內容主要包括航空航天、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天文地理等科技常識,以倡議學生愛科學、學科學和用科學常識報效祖國的壯志激情。

5、以“陶冶藝術情操,展現藝術特長”為正題的“成功教育系列”,主要分佈在暢想園和講授樓、辦公樓內,其內容主要以學生作品及活動場景為主。在這裏學生可以感觸感染成功之樂、品味實踐之樂、泛論人生理想、憧憬美好未來。

6、以“營造傑出氛圍,培育立異人材”為正題的“處室文化教育系列”,主要分佈於教室、功能教室及工作室內,其主要內容包括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科室文化和與之相應的功能教室文化,力爭營造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的文化氛圍。 完善的校園設施將為師生員工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提供重要的陣地,使師生員工教有其所、學有其所、樂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完善的設施、合理的佈局、各具特色的建築和場所,將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悦目,將有助於陶冶校園人的情操,將塑造校園人的美好心靈,將激發校園人的開拓進取精神,將約束校園人的不良風氣和行為,將促進校園人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方面。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4 最高層次。它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1、校風建設。校風建設實際上就是校園精神的塑造,校風作為構成教育環境的獨特的因素,體現着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好的校風具有深刻“強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環境氣氛要求的心理和行為時刻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使每一位校園人的集體感受日趨鞏固和擴展,形成集體成員心理特性最協調的心理相容狀態;好的校風具有對學校成員內在動力的激發作用,催人奮進;好的校風對學校成員的心理髮展具有保護作用,對不良的心理傾向和行為具有強大的抵禦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種不良心理和行為的侵蝕和干擾。

2、教風建設。抓好校風建設首先必須抓好教風建設,因為學校是育人的場所,是人才的搖籃,而教師是人才的培養者,理應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過程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只有在教師隊伍中樹立起實事求是、艱苦奮鬥、團結協作、服務周到、細心耐心的工作作風和在教師中樹立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治學嚴謹、認真負責、耐心細緻、開拓進取的教風,才能引導和促進勤奮學習、積極向上、嚴謹求實、尊師重教、遵紀守法、舉止文明的優良學風的形成。總之,沒有良好的工作作風和教風就難以形成良好的學風。

3、學風建設。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衞生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表現。優良學風像校風、教風一樣,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人格品質的發展和完善,對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義。

4、學校人際關係建設。良好的學校人際關係有助於廣大師生員工達到密切合作,形成一個團結統一的集體,更好的發揮整體效應。 四、校園行為文化建設 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載體,努力實現行為文化與校園文化的

5 和諧統一。

1、校園行為文化是師生文明素質的表現,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最終體現。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校園文化則是土壤與空氣,學生就是校園的幼苗。所以,校園文化要成為充分展示學生成長的文化。 為此,我們在每期都要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校園文化活動,將常規性活動與主題活動結合起來,有陣地、有載體,學生人人蔘與,人人受益,為學生搭建了充分展示才華的舞台,有力地推進了校園文化建設。每到國慶節及教師節等重大節慶日,我們都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我們還利用學生入學、入隊儀式等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堅持每週一次的升國旗儀式,發表緊密聯繫學生實際、內容生動具體的國旗下講話??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教育人、引導人、激勵人。

2、重視閲讀文化的建設,努力打造書香校園。 閲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閲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不論出生境地優裕或是貧寒,閲讀可以改變人生的座標和軌跡,奏響人生的樂章。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們的一生,一個人物可以感動人的生命。讓同學們從小就與書為伴,在閲讀中豐富生命,在感動中自覺成長。這正是學校培植校園文化之目的。 為了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努力營造“時時是讀書之日,處處是讀書之所,個個是讀書之人”的良好氛圍,我們學校從不放過任何一次教育機會。 平時,我們還利用主題班會開展“向你推薦一本好書”的演講、“讀書辯論會”、“古詩文誦讀比賽”、讀書“金點子”徵集等一系列活動。校園“紅領巾之聲”、校報開闢了讀書專欄、交流陣地。我們利用一切手段引導着師生投身於讀書,鍾情於閲讀。

3、以“養成教育”為核心,努力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 正如培根所説:“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6 生。”新學期開始,我校就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工作習慣做起,時刻牢記:“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處”的“四會校訓”,今日播下良好習慣,明日收穫美好人生!在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中,我們的做法是:“尊重規律,講究方法。” 第一,抓好第一次。因為“萬事開頭難。”第一次往往印象深刻,先入為主,具有導向作用。請記住:“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

第二,持之以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抓反覆,反覆抓。特別是對已形成的不良習慣,要矯正就更要堅強的毅力,強化訓練,持之以恆。 第三,訓練有序。好習慣的養成也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還充分利用自己編寫的校本教材——《好習慣養成·成長手冊》,對學生進行科學、嚴謹、有序的訓練。 五、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重視管理文化建設,努力實現制度管理與人文管理的和諧統一。 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範了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校園管理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包括學校的傳統、儀式和規章制度,是維繫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是推進學校和諧發展的基石。

有人説校園文化簡單地説,其實就是管理文化。因為透過管理,我們就可以深刻地體驗到學校的辦學思想、師生的精神面貌、學校的發展潛力等。能否使校園文化鮮明、厚實和富有個性,管理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為校園文化的傳承與創造者是師生。管理通過對人、物、事的管理,形成了以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制度的執行為核心的管理文化,這個管理文化的硬件是制度與制度的執行,這個管理文化的軟件就是管理思想與工作方法。前者如齒輪,後者如潤滑油,二者的和諧就是管理文化。 首先,要立足於學校的傳統文化與歷史背景來建立學校管理的制 7 度和執行制度。不同歷史傳統與歷史文化的學校,其制度的建立與執行絕不能一視同仁。比如百年名校與一些新建學校,在制度建立與執行上,如果不考慮她的傳統與歷史,就必然帶來管理上的紊亂。例如,我們學校的《教師積分評比制度》是傳統與歷史、定性與定量、民主與科學的結晶,它也將在改進與完善中不斷髮揮其導向、激勵功能。 其次,在建立制度與執行制度時,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制度管理具有很強的強制性和約束力。人文管理則體現一種以圍繞人的生活、工作習性展開研究,使管理更貼近人性,從而達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潛能和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人文管理就要以人為本,追求和諧,體現人的平等,尊重人的需要。 從工作實際出發,我們會發現:人文管理要以制度化管理為基礎,制度化管理為人文管理提供了保障與支撐。強調人文不能不要制度化,強調製度化一定要有人文色彩,制度化要充滿人文的温情,否則很難進行有效管理。因此,制度管理與人文管理應並行,不宜過於強調孰重孰輕。在管理中無論有多少制度條例,但都應該把握一條:那就是一定要以人為本,本着肯定人、激勵人的思想去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我們的制度既充滿温情又充滿和諧。 因此,我校要再創輝煌,必須繼續加強校園文化氛圍的建設,在教育學生學習上、做人上、為人處世上下大功夫,時時刻刻、時時處處讓學生受到薰陶,感染,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wenhua/r5m7y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