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信息技術 >

信息技術影響着現代的教育論文

信息技術影響着現代的教育論文

信息技術的產生和不斷地發展給現代教育教學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機遇,使傳統意義上的教學突破了時空限制和改變了單一的教學形式。特別是各式各樣的教學課件的運用,使教學內容更直觀和豐富多彩,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學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也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在教學中遇到和想到一些問題,在此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信息技術影響着現代的教育論文

  第一:教學中的應用信息技術是個廣闊的範疇。

東北師範大學的解月光教授提出了基於整合理念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模式的觀點,認為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的應用有兩個層面:

一是基於“輔助”的理念,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媒體、手段和方法來幫助教師或學生解決教或學中的問題。

二是基於“整合”的理念,即信息技術作為構建自主、探究學習環境的`重要要素來支持學習。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應用信息技術除了輔助教學外,還要構建自主、探究的學習環境,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與教育本質,與此同時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第二、應用各種信息技術是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有些人認為: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就是將教學內容的電子化,就是把教材課堂教學結合起來用多媒體展示。這種觀點忽視了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的目的除了輔助教學外,更重要的是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例如:在現實工作中,有些教師把課本的中的一些例題或練習照搬到電腦當中,簡單的做成所謂的課件。象這樣,與其説是在應用信息技術,還不如説是在追求一種形式。教材,以及與教材有關的音、像、圖等只是教學的主要資源,把它們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只是信息技術在教學資源上的應用,還遠不是應用信息技術的全部。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不僅要提供給學生足夠的學習資源,還要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創造學生合作探究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學習和展示的平台。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學生學習,而且要讓學生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做自己學習的工具和手段。讓學生能全面的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為他們拓展自己的見識和知識提供一個嶄新的認知平台。

  第三、應用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生將信息技術作為自主學習的手段,在學習的同時也提高自身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的應用,最重要的不是知識在信息載體的體現,而是信息載體及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及各種能力、意識的培養。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我們在設計和實施教學程序時候,要從開放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意識的原則為着眼點,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上的各種優勢,提供給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空間,使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做信息技術的主人。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不斷的提高學生自身的修養。

  第四、應用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時代要求。

有些人認為:應用信息技術教學就是由任課教師設計製作出多媒體課件,然後學生通過網絡學習系統進行學習。例如:網絡教學課上,教師只要製作了精美的、涉及到教材各知識點的網絡課件,之後教師只要作簡單教學陳述,由學生獨自展開網絡學習,教師只要做一個旁觀者。這種觀點是誤解了現代教育中所提倡的“自主學習”。把“自主學習”簡單的理解為脱離教師的引導,變成了一種放任性的“自主學習”。在應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師不再直接控制教學過程,但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教學指引: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指導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組織開展小組合作探究,督導和評價學生的主動學習等。信息技術的應用不能把教師置身事外,而且還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應用信息技術的技能,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反饋的信息,把握教學干預的時機和力度,適時、適度地實施教學調控,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

  第五、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教師自身的知識拓展和自身修養的提高提供了新的途徑。

俗話説:“教學相長”。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應是如此。它不但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嶄新的方式和途徑,而且使教師之間業務知識和業務技能的交流,擺脱了傳統的絕域性的教研活動和教研講座的單一形式,提供了突破空間和時間的網絡平台。同時也為教師增進自身的知識面和提高自身的修養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途徑。

總之,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和進步,信息技術會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學中來,我們應主動認識、積極學習、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靈活、合理地運用,使我們的教學形式和方法豐富多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去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為學生創設個性化和人文化的學習環境,在教學中不斷為學生創造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開放思維、樂於創新,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也使我們能不斷地適應現代教育教學技術發展,做一位合格的現代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xinxi/722e6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