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信息技術 >

【優】信息技術體會15篇

【優】信息技術體會15篇

信息技術體會1

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學習、反思、和總結。理論指導實踐,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學上不斷進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雖然是又一次的學習,但還真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覺,讓我在教學方面又有了新的體會和收穫。

【優】信息技術體會15篇

在教學中我們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它有利於集思廣益,優勢互補。但我認為過於頻繁就會適得其反,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討論要在真正需要時候用,討論問題應該有思考價值絕不能留於形式,以防止教學出現“浮躁與虛假”“課堂教學熱熱鬧鬧,結果卻為低效”等現象。教學工作也是腳踏實地、不斷革新的艱辛嘗試與實踐,絕不能使“有效教學”成了“面子工程”的化粧品。

新時代,新要求,新挑戰。新教材編寫體現了“新”“實”“活”的特點。新主要表現在選材新、結構新;實主要表現在更貼近學生實際、更強調實際運用、更突出實用效果;活主要表現在活用教材,既教材需要整合處理和開發、教法學法要活潑、為生活化學習提供範例。這樣既拉近了信息技術與生活的關係,更體現了信息技術本身的個性,而且也可以讓學生感覺到信息技術與生活更貼近了。使學生願學樂學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在此,我只想談談對“活”的認識,尤其是在課堂上,如何使一節課鮮活。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曾嘗試這樣做:在閲讀教學中營造寬鬆的課堂氛圍,儘量讓學生帶着興趣、帶着問題在探索中體驗閲讀的快樂。情景創設的形式力求活潑生動,符合學生心理特徵,能夠與學生產生共鳴,最好是能夠在共同的學習探索中碰撞出知識的火花。

實踐操作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一個感情體驗的過程。老師不能為完成教學任務和所謂的教學秩序而剝奪學生探索和體驗的權利,而是要因勢利導,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享受探索的樂趣,在實踐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體驗是個體生命獨有的心理過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要允許有差異,不要把專家的實踐操作體驗強加給學生。因此,在講課的過程中,我總是不斷地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講對操作的瞭解,對結果的理解,對不同問題的見解。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忘我的投入,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樂感,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也使得教師的講課更富有激情與活力。

信息技術的運用,能使許多抽象的數學概念、規律,複雜實際應用反應環境由靜態變動態,無聲變有聲,抽象變具體,不僅能大大增強表現力而且易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有着極高的價值,從而促使學生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入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逼真的動畫效果、聽覺效果與視覺效果相融洽,學生眼耳手腦的全部調動並聚焦於一點,再加上軟件的運用交錯穿插在學生實驗、老師講解之間,教學效果達到了最佳狀態,達到了教學的最優化,使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透徹、掌握準確,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讓學生擁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為他們提供了自由探索、嘗試和創造的條件。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如我在講用代如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我們就可以運用課件來演示將二元轉化成一元的過程,通過演示學生們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達到學習的目的。

新課程標準高度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培養的關係。而創新能力的高低,取決於人們的思維方式,啟迪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是創新教育的實質和核心。也就是勇於突破傳統、習慣所形成的思維定勢,重新組合既定的感受、體驗,探索規律,得出新結論的思維過程。由此可見,創新思維具有生動性、求異性、發散性和獨創性等特徵,所以在化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逆向思維能力,以達到啟迪創新思維的目的。運用信息技術,能使課本中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複雜的化學反應過程,生動地、直觀地演示出來,便於學生對化學反應的現象進行觀察、比較、分析,使思維得到適時地啟迪。

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的整合為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依據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媒體這一新的教學結構去探究新的教學模式,把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整合的切入點融入到教學當中,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興趣―自主學習―創造”的教學模式,即:激發興趣、自主實踐、創造遷移。教學過程要經歷“觀察”和“思維”兩大基本層次,實現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目標。

利用網絡資源的共享優勢,最大限度的利用網上信息,進行篩選、整理、提煉為我所用,再結合教學實際,從根本上改變了單純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參備課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體創設新情境,形象、生動、直觀地展現實驗現象,達到聲畫同步,圖文並茂,以激起學生興趣;利用互聯網進行人機交互溝通,通過上網查資料來進行研究性學習,甚至不斷推廣遠程教育,提高學生和教師的互動。

培養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獲得適應未來信息社會需要的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

信息技術體會2

本次網絡遠程學習最大的優點能足不出户、不影響工作的同時,利用業餘時間參加學習是一件非常實際、非常好的事。本次培訓大大拓寬了我的視野,在這些培訓的日子裏,我觀看了專家講座的視頻:那一個個生動的教學課例,讓我更加貼近了課改的課堂;使我體會到教學也是一種藝術,它需要根據學科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學知識。專家們精闢獨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學中該注意什麼,怎樣因材施教,怎樣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雖然看視頻、做作業很累,可是我的心裏是充實的,甜蜜的。因為我分享着智慧,享受成長的喜悦。在遠程培訓中,我獲得一個個的靈感,使課堂充滿機智,充滿活力。遠程學習的形式多樣,視頻、課程簡介,與專家、同仁互動式的交流等深深地吸引着我,樸素、真實的交流與評論,讓我感動,得到啟發。每一專題中的各個觀點及案例,很好地解決了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疑問和困惑,原來在教學中一些感到束手無策的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借鑑和啟迪。讓我能重新的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對自己以前的教學有了一次徹底的反思,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去。我的視野開闊了,我的見識深廣了,我的'思想活躍了。通過這段時間的網上學習,我感受良多,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網上學習體現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以前是以老師教學為主,是老師教什麼我們就學什麼,我們在學習中感到很被動,學習興趣不是很大。現在通過網上學習,從以教師為主的教學主義變為以學生為主的自主學習,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體現,學習興趣提高了。這種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了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網絡既是一種學習的工具,也是一個信息的海洋。

我們進入站,開闊了視野,除了去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外,還對新的知識產生興趣。在自己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開始重新構建知識,最後大家對這個問題再討論時,出現了多方面的觀點,多樣化的答案,但理解漸趨深刻。我們通過動手動腦自主地解決問題,提高對某些主題概念知識的理解,培養其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在頭腦中建構新知識。

二、網上學習方便,有利於協作學習

在網上學習方便,可以隨時學習,師生可以分別做自己目前緊要的工作,有空時發貼及回貼,網絡環境下有利於協作學習。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教師通過網絡實現了資源共享,學生和教師之間可以同時在網上進行問題的研究探討,形成一種協作化的學習方式。為了便於學生之間或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學習經驗,互幫互助,教師在網絡課件中設計了交互功能來滿足雙向交流、協作學習的需要。當教師也在線時,學生們可同老師交流學習中的感受、討論學習中的疑惑。另外學生和教師的電子信箱,更是師生之間非實時交流的工具。

三、在網絡環境下充分利用交互功能進行教學。

全體學生可通過在線交流,探討問題,教師通過留言板的管理功能快速瞭解全體學生對某一問題的看法,也可一起參與討論,此時教師的權威蕩然無存,僅作為一名新知識學習的幫助者、協作者,一起參與學生知識的意義建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及時發現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可通過網絡主動向教師請求調整自己的學習安排以適應教學要求,教師也可通過網絡對學生的學習進程進行了解,根據實際學習情況調整教學安排。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及時交流,保證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充分利用交互進行教學,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們把自己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觀點、見解發布到網絡中,通過參與討論,將獲得愉悦感和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創新意識。

通過學習,讓我茅塞頓開。我深深感覺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與時代同行。我們的課堂變革與學校變革,都與社會變革血脈相連。總之,計算機網絡遠程教學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重要途徑和主要趨勢,對教育質量的提高,確保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在網絡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的開放性、共享性,且揉合傳統教學方式中的優勢,將有利於增強學者學習的興趣,培養學者的信息素養,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者素質的全面發展,能為培養出更多符合時代需求的創新型人才而服務。

信息技術體會3

本人近期有幸參與了20xx年廣東省普通高中新大學聯考新課程新教材線上研修活動(高中英語)。研修過程中聽取了多位專家的精彩講座,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來自韶關的王錦霞老師所作的“區域高三英語教研活動設計與實施研究”的講座。現就王老師的講座淺談幾點個人的收穫總結。

一、將課標理念與高三複習完美結合

新課標自20xx年發佈以來,現在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課標裏的各種理念也可以説都或多或少能夠深入人心,但如何在日常實踐中很好地踐行卻一直是一線教師在不斷研討當中。特別是在高三複習中,如何將課標理念與高三複習完美結合起來一直是困擾我的一個問題。因為我們平常經常看到的高三複習教學很多都是詞彙語言點教學、語法複習、專題訓練等,這些教學方式與課標倡導的教學理念是大相徑庭的。然而,王老師的`講座卻給我帶來了新的啟示。在王老師的教研整改下,新課標的理念已經能夠很好地與高三複習完美地結合了,如她將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理念貫徹到高三複習的日常操作中。

二、將前沿教學理念與高三複習結合的大膽嘗試

從王老師的講座中,我還發現她將很多前沿理念有機地與高三複習進行了大膽嘗試,比如羣文閲讀。在王老師所展示的四節高三複習典型課例中,她介紹了在閲讀課中運用羣文閲讀的方式進行高三閲讀教學。該課例中,授課老師選用了一篇大學聯考真題,一篇新教材的閲讀文章和一篇舊教材的閲讀文章。這三篇文章都是基於同一主題選擇的,而且文體也都是説明文。本節課例中,第一個文本和第二個文本進行對比閲讀,有效地實現了閲讀技能的遷移,第三個文本作為拓展作業又再次鞏固了閲讀技能。

三、將區域學情與高三複習結合起來

王老師除了把新課標和前沿教研的理念融入到高三複習中,而且還紮根於區域學情特點,把高三複習教學做實做到位。在王老師提供的四個課例當中,每個課例都是基於相對薄弱的學情開設的。這是非常接地氣的做法,因為高三複習針對的羣體絕大多數學生的學情並不是特別樂觀。提供大量支架支撐學生有效地學習便是最大的基於學情的體現。以寫作課為例,寫作教學除了教授寫作策略外,該課例中授課老師還提供了很多主題詞、句、段的支架,而且這些支架也都是循序漸進,完全沒有太多的違和感。

信息技術體會4

通過英語教學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研修培訓,從網上的專家學者那裏學到了很多,也從身邊的優秀教師那裏學到了很多。學習的過程是短暫的,但學習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通過網絡培訓,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觀念在更新,能力在提升,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現將我個人網絡研修的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一.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課堂上不但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培養他們的創新與想象能力,因此,學生是否對英語感興趣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英語學習。而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很好地解決了這樣的一個難題,信息技術中所包含的聲音、圖畫、文字、動畫等多種功能能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加直觀和生動的感受。這是以往的教學手段很難達到的,因此,信息技術手段的出現讓英語課堂更加的生動、活潑,極大提升了英語課堂的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術,為英語課堂營造真實情境新課程改革主張在學習英語時要注意語境的理解、體驗和接觸真實語言,並明確指出教師必須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學生創造學習語言的真實語境,國小教材知識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功能可以讓我們創設語境更加容易,例如教學對話時我們可以找到對話的動態演示,這樣學生就不是機械地對照書本上毫無生機的文字和圖片,而是能直觀地感受説話者的心情和以及所學內容所產生的語境,讓學生對所學對話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輕鬆。同時,我們還可以在網上找到很多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在更好地幫助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也讓他們能瞭解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

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拓展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習英語知識能培養學生的英語基本素養及拓展他們的思維水平,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能掌握英語的基本語言知識,並且能發展英語基本的聽、説、讀、寫能力,使學生可以初步用英語與人交流。如國小英語課本中經常出現名詞複數形式和第三人稱單數形式,國小生不能像高年級學生那樣去理解老師所講的語法知識,因此我們就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去親身體驗感知,從而讓英語知識在利用的同時得到昇華,在英語學習的實踐中去感悟,進而提升他們的英語語言表達水平。

四.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在英語教學中,要讓學生多瞭解國外的文化知識,開拓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的文化素養。通過學習英語知識讓學生視野更加開闊,增多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及跨文化學習,不斷髮展自己的創新能力,從而形成不錯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要讓學生更好地瞭解國外的'文化和風俗習慣,我們可以從網絡上尋找相關的文字介紹以及視頻資料,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和對比,從而達到所要求的學習目的。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讓我們的課堂更加生動,更加精彩,學生對英語的學習也更加的主動和有信心。可以説信息技術的出現給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內容,在這種環境下,我們有信心讓英語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有信心讓學生對英語學習充滿渴望和期待。

信息技術研修心得體會或許很多人都認為現在是信息技術的時代,我們的生活與信息技術息息相關,甚至是不能離開信息技術而生活。

在參加這次的xxxx國培農村教師語文信息技術培訓後,收穫頗豐,也有些許感觸。農村國小,在很多的硬件軟件上比城市裏的國小差很多。雖然國家現在非常重視農村學校的教育建設,教學設備也逐漸的健全。但,我們老師的思想觀念是否跟得上?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能力是否可以跟得上?農村家長的思想是否與時俱進,各個環境是否能配合?這些應該都是目前存在的問題。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農村的教育也會跟上時代的發展。因為,很多農村學校都配備多媒體教室,每個班都配置白板教學。為了能得心應手的應用這些設備,大家都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多多少少學會一些技能技術。

在這次的培訓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微課製作”和“思維導圖”,通過周老師的詳細講解和示範操作,讓“微課製作”和“思維導圖”這兩個原本神奇又遙遠的概念轉換成我們可以利用自如的技能,是多麼的不可思議。這就是我們培訓學習的目標也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感謝國培!感謝各位培訓老師!

信息技術體會5

我非常榮幸參加了國培計劃z省中國小50名美術教師培訓學習。首先要感謝學校領導給了我這個普通的教師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這次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俗話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禮。”這次培訓收穫最大的是全省中國小美術教師和省電教館領導對我思想上的衝擊。每天的感覺是幸福而又充實的,因為每一天都要面對不同風格的名師,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這次培訓學習猶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

在國培計劃的開班典禮上,省電教館主任,十一中校長,培訓部主任給我們提出學習要求和學習的意義。其中提到了一個問題,就是怎樣把信息技術成為每個教師應必備的一種能力。雖然學習的時間比較短,但課程安排非常緊湊!觀摩——解讀——研討——實踐。安排的課程對於教師專業發展非常的實用,極大的提升了教師的現代教育理念和學科教育理論水平,極大的提升了我們美術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及創造性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問題的能力,使我對教育教學的內涵有了新的理解,領會到在新課改的形式下教育教學的新理念,教師的職能和學生的權利和義務。

雖然只有短短的7天學習,但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全新的教學舞台。省電教館在我們學習之前就把住宿吃飯生活等上的需要安排得井井有條,學習班的班主任早來遲走天天陪伴者我們,為我們解決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培訓部的李湘主任在學習期間常來指導我們的學習。每天上午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下午共聽兩節名師給我們上展示課,課後與我們相互切磋學習。7天裏聽12節講座,8節展示課。下面就我的心得體會談以下兩點:

一、樹立現代教育思想

現今教育的目標,必須立足於當前,着眼於未來,預測社會發展對人才要求的變化,適應未來社會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鍛鍊學生的意志,使學生能適應未來,適應新世紀,成為適合社會發展的合格人才。因此,我美術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幫我樹立了全新的理念,激發了我認真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上好美術課的決心。每位專家、學者從自己的研究方向、方面的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卓有獨到的視野和經驗出發,暢談了他們對新課程的改革以及體育教學領域的獨特見解。我認識到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同時也為我們追求的高效課堂、優質課堂指明瞭實踐的方向。

二、提高自身素質及業務水平

加強自身美術素養和修養,加強對美術知識的學習,學習十一中名師的教學風格。感受最深的是,他們都有較強的美術功底,他們都有共同特點:理解學生,寬容學生,在課堂中有機的進行美術教學的同時還要求學生做有責任心敢於擔當,建設美好家園的教育。他們尊重學生的需求和發展特點,重視基礎,為學生有個性發展提供空間。從學生出發,做到以人為本,為每個學生提供平等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寬鬆、民主的環境中體驗成功,健康成長。

在這次學習中,共有兩節學員彙報課,我上了其中的一節。在50多名美術教學能手的指導下展示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感到非常的榮幸和高興。通過這節課的彙報,更瞭解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和愛好,更瞭解怎樣才能讓學生在短的時間裏學到美術技能技巧並運用到生活中去。課後老師們對我的課進行客觀評價和讚賞,肯定了在課堂中信息技術在美術課中極好的解決課中的重點難點,輕鬆較好的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這次學習我們還建立了qq羣,把我們美術教師之間平時學習工作中運用到的資料素材進行共享,為今後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礎,為我們建立了感情的紐帶,我們帶着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學習班,每個學員都希望能再次相聚學習!

希望培訓學習的機會再多幾次,“學到老,活到老”認真學習是我一生的座右銘!

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心得體會篇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文化載體,正在深刻地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教育作為人類文化傳遞的重要手段,必須在人類社會已全面進入以網絡為載體的信息社會的形勢下肩負起傳播現代文化和科技的職責。這次有幸參加了信息技術的培訓,使我收穫頗豐,感悟頗深。各位專家和老師的講座使我認識到,要有所發展,就要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不斷豐富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使自己不斷地在學習中進步,在教學實踐中成長。

專家們精彩的講解,為一線教師提供了許多技術上的指引,讓我們從理論上有了較大的提高。Flash動畫的製作,讓我們看到了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原來那些看着遙不可及的絢麗動畫,是這樣一幀一幀製作出來的。因為有了老師詳細的講解,我這個門外漢也可以做一點點動畫出來。雖然做出來的都是最基本、最原始的,但是心中還是那麼的興奮。畢竟,我也開始略知皮毛了。但是通過實踐還是發現,有許多老師講過的內容,在課堂上好像就聽懂了,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存在着諸多問題,比如找不着要用的工具,一碰鍵盤也不知哪兒就不聽話了。究其原因,還是練得太少,不熟悉。所以,在今後的學習與工作中,我會加強業務上的學習,多進行一些實際操作,爭取讓自己的業務水平有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在工作中,我承擔了學校很多與計算機有關的工作,比如管理、攝影照相等相關工作等,經常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打雜的,沒有太多的發展,在本次培訓中,看到名師的講座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他的經歷使我對自身的發展有了更多的思考。信息技術教師擁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只要我們能認識自身的優勢,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投入到教育教學科研中,學會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及時總結和反思,就能更好更快地提升自我,促進專業化成長。我感到自身的學習才剛剛開始。我會把這次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身的工作和學習中,通過學習和實踐鞏固學到的知識,利用學到的教學方法、積極開展學科教學活動、不斷開拓,為信息技術教育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信息技術體會6

信息技術課作為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它與傳統的學科課程有着很大的不同,我們在教學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如何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上好信息技術課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試對國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常見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與思考。

一、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基本性質認識的問題

現象一:開學初的七年級信息技術課上,當教師問學生:“你們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嗎?”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喜歡!”而第一次上機時,學生們早已等候在機房門口。但經過一段時間信息技術教學後,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和熱情明顯減少,甚至出現遲到現象。

為什麼造成這種現象?根本原因在於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沒有正確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基本性質認識的問題。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20xx年修訂)中明確説明“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主要目標、以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學習領域作為課程形態的必修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生存與發展必需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基本態度與基本能力,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良好行為習慣,為培養能夠適應信息社會發展挑戰的創造性人才打下基礎。”

現在,有些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認識往往與“遊戲”、“上網”和“玩”聯繫在一起,這時,我們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礎上,應該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認真組織好每一節課,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引導學生學會有效的獲取信息、利用信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形成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基本態度與基本能力。如:在學習第三章《應用文檔的設計》時,學生在掌握了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後,讓學生自由設計屬於自己的文檔,將作品上傳網絡,根據學生的網絡投票選出優秀作品並打印張貼在教室或學校的宣傳櫥窗中,一方面讓這些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另一方面影響其它學生和老師對這門課的正確認識。

二、學生正確認識信息技術教材重要性的問題

現象二:開學一段時間後,經常見到學生不帶教材進機房,而有些帶教材的學生在整堂課上教材也是“原封不動”。

究其原因,一是學生覺得上機房就是以操作為主,老師上課會演示教學的,自己可以“照貓畫虎”,根本不需要帶書;二是有些信息技術教師認為教材上的案例或內容不適合自己學生,從來不要求學生使用教材,這樣就進一步加劇學生不帶教材上課的情況。

眾所周知,教材的編寫是由多名在信息技術教學領域中的優秀教育者一起編撰出來的,他們有來自一線的教師,也有理論豐富和擅長分析的專家,與教師個人的想法相比,是更規範、嚴謹,符合學生的實際。就拿今年的江蘇省國中信息技術教材來説,它是根據20xx年3月份頒佈的《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20xx年修訂)》的精神,總結了幾年來教材的使用情況,並結合信息技術的.發展現狀又進行了重新修訂,所以現在的教材已經比較成熟,有很高的使用價值。作為信息技術教師首先要熟悉教材,對教材要做到了如指掌,教學中不要脱離教材,但可以進行進一步加工或重構。其次,學生閲讀課本,自己去探索操作方法的過程,其實就是培養我們常説的“自學”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如:在第八章《動畫製作》第三節有關“形狀補間”動畫教學中,就完全可以讓學生參照教材中“實踐學習”內容,邊閲讀教材邊上面操作完成6朵花兒開放的動畫。當然,讓學生進行自學時,教師要適時地進行指導並將及時地講解一些共性的問題。如在第十章《主題網站設計》中有關“給網頁增加動感效果”教學中,學生往往很快能按照書上的步驟在網頁上添加“滾動字幕”,但對於字幕屬性設置方面,教師要及時鼓勵學生採用多種設置,體驗不同的效果。

三、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關於“屏幕廣播”的問題

現象三:信息技術上課前,學生開始在電腦上忙於自己的事情,當上課時教師進行廣播教學時,學生開始唉聲歎氣。現象四:當學生正在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由於教學時間不夠或其他原因,教師突然進行教學廣播,學生抗議聲四起。

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是教學中教師沒有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師生關係,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前準備活動、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正確認識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係,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促進者。

如何恰當利用屏幕廣播教學呢?首先在上課前,教師可以事先播放上節課的一些作秀作品並配上優美的音樂,這樣可起到複習回顧的作用,學生也容易進入學習狀態。其次,在教學中一是要對教學重、難點知識或操作技能進行廣播教學,這與是廣播教學中最基本的使用;二是對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碰到的共性問題進行集中屏幕廣播,因為學生操作中碰到問題,心理上產生需要教師講解的預期,這時教師及時屏幕廣播,學生不會有牴觸情緒;三是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並進行評價,此時學生有迫切想讓自己的作品讓全班同學欣賞的心理,而其餘學生則通過欣賞作品,進行橫向比較,瞭解自己與同學間的差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四是學生利用屏幕廣播功能演示自己的學習過程。一般來説,學生上台演示,課堂氣氛較好,而其他的學生則重新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同時對比自己的操作,檢驗自己和演示學生操作正確與否。此時,教師也容易找到一些共性問題及時進行講解,對演示操作中比較好的地方進行及時表揚。最後,教師要有儘可能少用屏幕廣播的思想意識,精講多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重操作、輕技能的問題

現象五:學生已經學過第八章《動畫製作》,在組織學生參加中國小電腦製作活動比賽過程中,教師發現好多學生都已經忘記了最基本的動畫製作,並開始埋怨學生怎麼這麼快就忘記所學內容。

如何造成這一現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師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重操作、輕技能所造成,沒有堅持把信息技術既作為學習內容,又作為學習與應用工具。信息技術教學中,雖然以技術工具的學習為主,但不是對工具的機械操作和簡單模仿。

我們平時教學中要注意分析學習某種技術時的理由與目的,深切思考它並在實踐中加以落實。比如第五章《圖片獲取與處理》第二節有關圖片的處理內容,教材中簡要介紹和使用了“光影魔術手”、“我形我速”、“美圖秀秀”和“Photoshop”軟件,每個軟件只是探究了一種基本的圖片處理方法,且較容易學習。但是學生的作品往往單調,不能讓人滿意。要想使學生作出耐看有新意的作品,則需要教師從美學及構圖的基本原則等方面進行指導,展示平面構圖的賞析,學生作品的表現力會有明顯的提高與進步,最後讓學生收集素材,開展製作一幅宣傳畫主題活動並進行評比。這樣的教學是以學生的體驗、理解、決策、評價等認知活動為基礎,在信息活動過程中真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創新思維的能力,學過的內容自然不會遺忘。此外,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班組和學校的文化建設活動,利用所學習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為學校的活動服務。如:學習了第四章《數據統計與分析》後,可以在學校朗誦或文藝活動等評比中進行實時的比分統計。最後,一堂課講完後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梳理,使其井然有序、系統化,讓學生在一節課結束後會有豁然開朗、學有所獲之感。

信息技術體會7

全面實施信息技術素質教育,全面實施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作為這場變革中站在第一線的我在不斷地學習新課標,嘗試着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應用於教學實踐,為信息技術課程建設儘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覺得有所感觸,所以又去看了有關的知識現把學到的知識和大家一起來學習。

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方式的變革迫在眉睫!它關係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係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我們今天必須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標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新課標強調師生互動、互教互學。

引用沃德的一句話説“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教師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想讓學生學到東西,學生自己得渴望學習,而不是要老師逼着學。實現這一學習目標的惟一辦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擔任主角。任何老師都不能讓人學好,學生必須願意學習,而且努力學習才行。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習是一項參與性的活動。學生學習的方式是實踐——不斷實踐,直到學習成為他們的第二本性為止。而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亦或是探究學習體現的正是學生親身的體驗和實踐。聽新課標指導下的老師上課,你會明顯地體會到他們很少這樣做: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讓學生把每天的講話記錄下來。相反,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觀念似乎是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為。運用蘇格拉底式的教學原則,向學生提問,鼓勵學生討論,對話和辯論,希望學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去嘗試:體驗成功,品嚐失敗,得到提高和進步。這種方法給學生傳達出信息是: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而且相信學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話説,如果你認為他們行,他們就行。

多年來,學生已習慣於教師講、學生聽、做筆記、課後背。如何讓學生“動”起來,老師們確實動了一番腦筋,可當學生真的“動”了起來以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課堂紀律難以控制,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最令人擔心的是考試怎麼辦?課改使學生思維變得活躍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了,甚至敢於向教師挑戰,教師得放下架子,學會蹲下來欣賞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有勇氣承認自己有不懂的地方,願意與學生共同探討。因此一節課,無論怎麼準備,都不會盡善盡美,課堂上會發生很多事先無法預知的情況,有時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這是很正常的,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的發展,就應當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開放性,並且採用了現在比較流行的任務驅動模式來設計教材。學生並非空着頭腦進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他們已經形成了廣泛而豐富的經驗和背景知識,從自然現象到農家生活、社區活動,他們幾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問題即便他們還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但當問題一旦呈現在面前時,他們也可以基於相關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這並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從他們的經驗出發來推出的合乎邏輯的假設。所以,教師的備課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教師從學生的經驗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問題情境出發,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體驗學習。這樣的課堂學習才有的放矢。然而這種全新的編排體例和教學要求上的變化,與教師教學習慣產生強烈的衝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們卻堅信有了矛盾才會有改變、有進步。

信息技術體會8

作為教育戰線的一員,我很幸運參加了20xx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遠程訓練項目的國家訓練計劃信息技術訓練。其訓練模式新穎,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的作用,許多教師不出門就能享受優質的學科訓練資源,共享網絡學習資源,大大提高訓練質量。在這次河北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的訓練中,我們從觀看視頻、閲讀資料班的交流討論、集中答疑作業三個環節來細分學習任務,感覺像玩遊戲,為我們建立了學習、交流、提高的平台。在這次信息技術訓練中,我改變了自己的學習觀念,重視,認真負責按照各模塊的要求學習,完成學習任務,促進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通過訓練學習,我認為收穫很多

一、改變觀念,提高自己的素養。

多年來,由於思想認識的偏差和學校條件的限制,在農村中國小很難開展正常的信息技術教育活動。我一直認為信息技術就像勞動技術、美術、思想等課程。信息技術是簡單的計算機操作,教師上信息技術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操作計算機,特別是對於農村的國小生來説,正確接通電源,切斷電源完成了教育任務。之間的很多信息技術課都是為了給學生看錄像,學生不在教室學習也很高興。從學期開始到學期結束,沒有一個領導聽説過信息技術課,沒有一個領導對信息技術教育活動的開展提出合理化建議。作為一名農村中國小的IT老師,即使沒有按照大綱完成教學任務,也受到了學員的青睞。

參加訓練學習後,對照各模塊的訓練知識,發現自己以前想發生異常幼稚的.事情。對於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我認為在農村中國小,按照大綱上好的信息技術課並不容易。因為我們農村國小還有很多學生家庭沒有電腦,很少有機會接觸電腦。學校電腦少,電腦配置低,難以保證學生正常上機實踐的問題,給正常的信息技術教育帶來了很多不便。在這次訓練中,我改變了自己的學習觀念,堅持每天在網上學習,參加在線交流,高質量地完成作業。另外,重視學思結合,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教育實踐,不斷反省促進自己素質的提高。讓我在學習中感受到農村IT老師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等都是一個新問題。就像我們鄉鎮國小的老師一樣,只有轉變教育觀念,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提高自己的素養,努力工作,才能實現農村信息技術老師應有的價值。

二、提高專業理論知識水平。

這次訓練是在電腦和網上課堂上自學的,但是聽了老師的説明,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感覺真的學習不停,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還在提高,今後的教育生活需要不斷學習,充電。在訓練中,我瞭解了信息技術的基本工具的作用,瞭解了多媒體,瞭解了計算機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的應用。掌握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教學設計方法,能夠在信息技術上有效地設計學科教學方案。掌握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精確診斷和切實解決學科教學難題,提升課堂教學實行和考核能力。瞭解學科教育的最新動向和發展趨勢,可以在各學科教育中運用,改善課堂教育及其研究行為。明確課程改革和發展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新要求,在準備課程、授課、作業批改、學生指導、學業評價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掌握教育研究理論和學科教育研究方法,進行學科課堂教學案例研究,形成初步成果。

三、提高課件製作水平。

掌握多媒體技術,熟悉多媒體軟件的使用,瞭解多媒體課件的製作過程已經成為現代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製作課件必須美觀實用。製作課件是一個艱苦的創作過程,優秀的課件應融合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技術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潛力,加強教育效果,提高教育質量。因此,通過這次訓練,學習從網上等多種方法下載視頻、照片、flash等資源,截取網頁和視頻等,整合課件的中等技術操作,製作更豐富的多媒體課件,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信息技術理論掌握得更系統。

這次訓練使我們更加系統地掌握了信息技術的理論和方法,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有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通過訓練學習,不僅提高了我對新課程的認識,還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技術教育能力和技術,為了真正推進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日常教育工作,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同時,學習無限,我也繼續學習,認真學習業務知識,提高業務水平,為教育信息化建設做出自己的努力!

學以致用,才是根本。這次信息技術訓練的內容很實用,訓練結束後,我必須把訓練中獲得的知識應用於教育教育的實踐。今後,我將像往常一樣堅定地繼續學習,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個人信息素養,學習更多相關知識,努力使自己的計算機技能更長時間有效地為教育服務。

信息技術體會9

通過課程的研究使我更加充分的認識到了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性。下面我談談我的研究體會。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就是要以學科知識的研究作為載體,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載體融合、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去,使學生在研究學科知識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解決學科問題的綜合能力。從教學整體上看,信息技術豐富了教學的內容,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從教學系統上看,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引起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一系列的變化,導致了教學思想、教學觀念、教學行為等的一系列變化。

作為一名國中英語教師,我能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平時的教學中,在教學中儘可能的使信息技術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的優勢得以發揮,以計算機為工具,以網絡為資源,以課堂活動為載體,以語言交際為主線,豐富教學形式,優化教學過程,我已經充分感受到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魅力。

信息技術下的英語講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情境性、真實性,創設與主題相關的、儘可能真實的講授情境,激活學生的先前經驗,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研究興趣的上下決定了研究效果的好壞,一旦學生的研究興趣被激發,他們的注意力就會被提高,同時他們研究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慾望也會被喚起。而信息技術就是將各種不同的信息,如筆墨、圖像、動畫、聲音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抽象的圖形、數字,死板的筆墨、圖片,變成賞心悦目的畫面,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的刺激。從而抵達了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調動學生研究積極性的目的。

在英語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多媒體,傳統的英語教學已經無法營造一種真實的語言研究環境,研究內容枯燥,學生研究效率低下。但信息技術教學能給學生提供聲音、畫面、人物、情景,使學生置身於真實語言研究環境之中,為學生的語言研究提供了合作與展示的平,縮短了教學和現實的距離,營造了真實、輕鬆、愉快的情境,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言實踐時機,而且也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學生處於真實語境之中,表達的慾望得以激發。這種情景性研究和交流無疑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接觸、體驗、理解、運用語言,表達了語言研究的實踐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英語講授是教育開展的必然趨勢。講授中要經由過程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我們的講授辦法厚實,不再侷限於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死板體式格局。我們在英語課堂講授中應用信息技術創設真實的英語研究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和研究動機,使學生經由過程多種感官去感知,在有限的課堂講授時間內提高效率,優化課堂講授,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x月14日至x月21日,我有幸在XXX參加了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經由過程這8天的培訓,感覺獲益匪淺。

這八天時間,先後聆聽了XXX、XXX、顧xx、XXX、XXX、XXX、祝xx、XXX、XXX9位專家有關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講座,圍繞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工程工程的實施,通過9位專家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講解,使我比擬全面地研究了有關創學與教師專業開展,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工程標準及實施方案,教育信息化規劃的內容、方法和策略,區域信息化套餐課程建設,信息技術下的校本研修,遠程培訓的質量管理,培訓管理中的信息技術應用,工程管理與方案設計等內容;初步瞭解和研究了有關“翻轉課堂”、“微視頻”、“XXX”等一些世界頂級的教育模式,以及國內對這種教育模式的嘗試應用和取得的一些效果;瞭解了目前世界或是國內在教學上應用的一些先進信息技術。上海是中國科學技術最興旺的區域,到上海蔘加這次培訓,並且能與各位專家面對面、座談式、討論式的交流研究一些引領中國乃至世界的一些教育教學情況,真的是開闊了我的眼界,使我進一步對現階段的教學,對教學改革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1、當今我們正處在一個教育大變革時代。

我國的教育開展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説是到了一個比擬高的水平,但還要繼續開展,教育必須要向世界看齊,必須減負增效,必須同時代同步,必須同現有的信息科學技術同步,用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引領教育,促進教育,這樣才能使教育不斷開展和超越,傳統教育在我國已有多年,我國的教育要長足開展,提高質量,必須應用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先進的信息技術將推動教育的時代變革。

2、先進的信息技術對促進和提升教學質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對教師信息技術教育應用能力的培訓和提高迫在眉睫,任務艱鉅。

4、應該珍惜這次培訓時機,回去之後再認真梳理、研究、提高,把學到的知識用到自己的實際工作中,並且要發揮骨幹作用,發揮自己的培訓作用,培訓、引領我校教師認真研究教育信息技術,並且能盡力用到教學實際中,提高教學質量。

信息技術體會10

許多信息技術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剛接觸信息技術課時興趣很大,可沒多久,興趣就沒有了,學生對玩計算機很感興趣,但對信息技術課卻沒有興趣。信息技術課怎麼學?怎麼教?加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這些問題一直讓許多老師感到困惑。

信息技術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範例教學法等等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是一種較為普遍、較為合適的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概括為: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確定任務是核心,怎樣驅動是關鍵,信息素養是目的。具體教學實施流程:

1、創設情境,提出任務

創設情境教學的目的是使各種學習因素處在最和諧的狀態,以利教與學的有效開展,任務驅動教學的教學情境即是一種任務化的凊境(任務情境)。主要用於比較自然而真實的引出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任務的理解。例如向學生呈現任務完成前後的效果圖或者任務完成後的作品樣例賞析,情境星現後,教師引導學生説出自己的體會和評論。有了任務情境的烘托,接着教師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提出任務,使學生明確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及任務所包含的教學目標。

2、共同討論,發現問題

提出任務之後,教師不要急於講解,而是要讓學生討論、分析任務,提出完成任務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3、自主探索,解決任務

任務驅動使學生進入學習情景,師生討論,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和自己要解決的方案。在解決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仔細揣摩任務及樣例,領會和進一步清晰解決任務的意圖和思路,允許和鼓勵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同時要鼓勵學生討論、交流。對於完成任務有困難的學生或小組,教師要與學生一起找出存在的.問題,給予恰當的引導。對於很快就完成任務的學生可以佈置拓展任務以進一步的提高。

4、檢查結果,總結經驗

既然給出了任務,就一定要檢查任務完成的情況。教師可以逐個檢查,看是否符合要求,並作相關的記錄,也可以交流展示,大家討論點評,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反饋。指出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發現和挖掘每位學生的優秀表現,並做出評價和表揚。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任務驅動教學法仍存在種種缺陷和不足,還有待於我們信息技術教師作進一步的研究。

5、鼓勵“嘗試創新

幫助學生樹立“求新”“求異”觀點。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寬鬆、積極、探索、創造性的課堂氣氖鼓勵學生樹立“芸試創新”的意識強調在課堂上只要敢於參與就是成功。比如在教學生製作幻燈片時,同學面對功能如此強大的“Powerpoint””軟件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創新的少製作出來的演示文稿沒有新意在製作過程中也很少出現同學之間的商討與爭論。這時我仔細觀宗學生作品中的閃光點通過多媒體教學網演示給大家看並讓他説思路再讓其他同學發表意見接着大家一起試一試。這樣時間長了學生的思路就開淘了也願意動手嘗試了。

學生們不僅認識到了動手操作、手腦結合的重要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淡化了失敗的感覺體會到了大膽芸試就會成功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培養創新。有人説過“創造性在一致性的要求中饅饅被泯滅。"課堂上我努力探索創造性學習新途徑。例如在平時教學中鼓勵學生不以老師和同學所做的為規為矩強調自己的作品要與眾不同注意整理學生的作品在期末辦相應的展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選登就會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同時結合學校的各項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參與創新,逐漸幫助學生樹立“求異、求新”的觀點。

總之,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常學常新的課,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才生使課堂教學有所成效。信息技術教學方法中的“任務驅動”,也需要教師不斷去探究,儘可能的發揮任務驅動帶給學生獲取知識,技能的“槓桿”作用,讓信息技術教學,學習不斷提高。

信息技術體會11

20xx年9月15日至11月16日,本人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貴州省安順市、畢節市農村中國小教師遠程培訓項目信息技術36班的培訓學習。通過培訓學習,使我進一步地掌握了有關現代信息技術的知識,提高了認識。隨着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的每一個角落,在教育領域引起了一場深刻的革命。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信息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現就本次國培體會簡述如下:

首先,充分認識到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徵,在當今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第二,認識到具有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對教師個體的特殊要求。在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傳播而使受教育者(主要是學生)受益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息源和傳輸者,在教育信息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

第三,作為一名教師,更要適應現代教育工作的需要,應該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如果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現代教育和未來教育的教育和教學任務。因此,現代教育技術要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和開發各種現代教育技術,要適應工作需要首先應掌握現代媒體技術。教師掌握了現代技術,有助於改善教師的能力結構。 學習和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不僅使我在原有的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有所改善,增強我對新時期現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適應性,更重要的是增強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第四,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我們要充分認識現代信息技術的這種巨大的作用,我們要提倡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為目的、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促進學生髮展為宗旨的教學技術應用觀。要本着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挖掘和發揮傳統的各種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黑板、粉筆、掛圖、模型等傳統教學工具,錄音機、幻燈機、放映機等傳統的教學手段,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同樣具有獨特的生命力,在教學中都有用武之地。當然,每種教學手段也都有其侷限性和使用範圍,所有的教學手段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最後,為了適應新課程、推進新課改,中國小教師必須掌握新的技能,學習新的技術,這也是中國小教師這一專業技術工作的特徵。比如,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程開發與整合的能力,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廣泛利用新課程的特點與資源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等。這些新技術,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術,是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直通車。因此,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是新教材,新課程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之一。目前,通過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培訓,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服務於教學,充分顯示了它的優勢。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表、錄音、錄像、動畫等功能於一體、圖文並茂,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確是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善於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起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為學生能力的發展營造最理想的教學環境,這是新課程對教師的又一重大挑戰。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發揮關鍵作用。

總之,通過兩個月的培訓,儘管短暫但使我的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育科研工作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人民教師。我仍會繼續學習各種關於信息技術的知識,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優化課堂教學,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興人才。

信息技術體會12

一、多媒體投影教室的課堂教學

(一)教學環境分析

傳統課堂教學環境+多媒體投影

結論:

1、只能採用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雙主模式)

2、多媒體投影是教的輔助手段

3、是現在乃至將來學校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有教就有學,有學可以無教)

(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選擇的課題內容不能發揮多媒體投影教學的優勢

2、代替其它常規媒體(板書、實驗、投影器、錄音、錄像等)

3、課件質量不高

(解決重難點、啟發學生思維、技術性、藝術性)結果:提高了教學成本,卻沒有提高教學質量

(三)今後應用建議

1、認真選擇課題

在備課時,要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反覆比較,選擇使用多媒體投影教學效果好的課題,採用多媒體投影教學。

2、精心設計課件

要在新課程改革理念和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把教學內容科學地組織並呈現出來。

3、儘量採用成品課件

對成品課件採取“一引、二用、三改”的使用原則,減輕教師的負擔。

“引”――引進;購買、交流、網上下載(包括小工具、小軟件)等多種渠道。

“用”――使用;引進後必須使用,在使用中學習、體會和鑑別。不能以任何理由束之高閣。

“改”――改進;使用中發現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改進、創新、完善,成為自己製作的精品課件。

4、支持並服務於各種先進的課堂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要在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上發揮作用;要在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發揮作用。

二、計算機網絡教室的課堂教學

(一)教學環境分析

網絡教室的課堂教學環境一般應包含:網絡環境、課堂環境和人際環境。 網絡環境主要是指網絡教學的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

課堂環境主要是指課堂空間。師生集於一室,繼承了傳統課堂的特點:易於交流、調控1和互動。

人際環境主要是指師生、生生之間的關係。 網絡課堂學習中,學生改變傳統課堂的主要向老師學習的方式,而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對網絡教學資源的選擇來進行自主學習,這不僅增大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快了學生學習進步的速度,使其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等智能得到全面發展。

結論:

1、改變了教學過程中各基本要素之間的關係

教師:知識的傳授者

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學生:被動聽講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媒體:教師的演示工具轉變為學生的`認知工具。

2、改變教學的進程結構

從傳統的邏輯分析講授過程轉變為學生通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意義建構的過程。從單純幫助學生獲取知識轉變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單純重視一般要求轉變為重視個性發展。

3、課堂教學質量主要取決於網絡課件的質量和教師主導(組織、引導)作用的發揮。

4、實現了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模式。是學校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學模式。

(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適用於網絡課堂教學的網絡資源非常缺乏。

2、多媒體投影教學網上搬家,造成浪費。

3、讓學生利用搜索引擎到互聯網上自學,造成教學效率降低。

4、教師對網絡課堂教學的組織、指導、調控不得法,駕馭不了課堂。

5、許多學校有計算機網絡教室而無網絡課堂教學平台。

結論:目前許多學校網絡課堂教學表現出“低水平、操作化的傾向”。

(三)今後應用建議

1、必須安裝能夠滿足網絡課堂教學需要的實用的網絡教學平台。

教師應依據教學平台的功能設計教學過程。

2、下大力氣解決網絡教學資源缺乏問題。

主要靠自制、協作和交流。

主要設計製作針對一節、一章或某一專題的網絡“小池塘”。形式:課件、網頁、專題網站。

結構:模塊結構、菜單結構、層結構、網結構。設計製作網絡課件要注意的問題:

站在學生自主學習的角度考慮和處理設計製作中的一切問題。

使用多種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教學策略,有效的引起和維持學生的注意和興趣。

學習內容都包含明確的學習目標,且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利用超鏈接技術體現知識點及相關內容之間的聯繫,而不只是翻屏或翻頁。

利用網絡特性,設計有效的交互活動;包括網上討論、網上協作、網上練習等。

反饋評價形式要多樣、反饋評價的出現要適時、恰當;

提示説明或導航要清晰、恰當、要有層次。

3、教師要設計好網絡課堂教學過程的組織策略,即教學環節、節奏、時間安排等。

4、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自學的引導和調控。引導的內容包括對學習目的、學習內容、教學形式和網絡學習方法的提示、説明和介紹。

2調控的方法是針對學生具體學習狀況適時在網上發佈教學信息和資源,依情修訂學習內容、學習指導,組織網上學習討論、個別化輔導、進行答疑、發佈練習和評價等。學習過程的調控主要是通過控制學生學習時間來實現的,規定具體的學習時間以完成規定的學習內容,保證學習的有序進行。

5、教師要在網絡課堂教法上創新。

大膽進行教學實驗和探索,創建在網絡環境下課堂教學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興趣,使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教學才可以説是得多媒體教學之精髓。

信息技術體會13

通過一個多月的信息技術培訓學習,我對信息技術在中的應用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聽了專家的講座和培訓老師的指導後,我感觸最深的是微課的認識與製作方法。培訓中,老師一方面要求我們以超脱姿態,踏實前行,堅持遵循教育規律,研究微課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自覺培養自學發展意識,力求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要求,促進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上新的台階。通過深入學習,下面談一談這次培訓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認識了新的課程――微課

在4月24日餘德興老師和25日陳展虹教授的講解下,我初步認識了“微課”這一門新的課程。他們指出“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一些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在網絡時代,隨着信息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隨着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二、如何根據本學科的特點設計微課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本人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一些有關微課設計的知識。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嘗試做到如下幾點:

1、知識點儘量選擇教學的重點、難點。

2、知識點的選擇要細,十分鐘內能夠講解透徹。

3、知識點要準確無誤,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知識性錯誤或誤導性的描述。

4、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

例如:在這次培訓中,我根據本學科國小四年級語文的教學,我選擇了“習作”指導作為一個知識點設計一節微課,讓學生在短暫的10分鐘內對習作審題、習作方法等內容進行微課的設計。這節微課在前一節課“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微課的設計,突破了本節習作課中幫助學生審題和習作方法教學的兩個重難點。

三、培訓模式微課化

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言能盡。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感受到的艱鉅。同時,對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並致力於把它們應用於課堂內乃至課外的教與學活動中。這次培訓,學習內容非常實用,專家們分別從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環境的運行與維護、數據的統計處理、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術新媒體網絡教學平台在教學中的應用、電子白板的應用、演示文稿製作,多媒體素材的獲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網絡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等方面展開培訓。還結合大量中國小實際教學案例,特別是教學各環節的具體設計與處理,上網查找資源和一些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教師如何深入開展教科研、更多的獲取資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導與幫助。在這短短的幾天培訓中,我深深的體會到:

1、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身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養是終身學習者具有的特徵。在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絡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

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身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2、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培養高素質、複合型創新人才的需要。

中國加入wto後,需要更多的高素質、複合型的創新性人才參加國際競爭。同時,信息社會呼喚信息人才,如果我們培養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發現新機會的能力,就很難在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中求得生存與發展。也就是説,要求這些高素質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而這些人才培養的速度、數量和質量直接由教師的信息素養的高低來決定。

3、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在教育系統中,教育信息則成為最活躍的因素,成為連接教育系統各要素的一條主線;而教育系統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傳遞給受教育者。因為從信息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信息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

4、六天的培訓雖然短暫,但使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

通過培訓,使我們掌握了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論知識、研究方法,教學媒體選擇和使用方法,學習媒體素材的加工和獲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檢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導型和探究型教學設計的模式依據、教學設計的一般過程(包括前期分析、確定目標、制定策略、選擇資源、確立步驟、時間分配、分析),教學資源與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基本概念,教學設計的實施與評價反思等。

通過培訓,使我們具備了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特點及教學條件有效的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具備了收集、甄別、整合、應用於學科相關的教學資源加以優化教學環境的能力,具備了在教學中對教學資源、學習活動、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總之,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所學到和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與能力,更好地應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最後,我想説,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之餘進行培訓是我的榮幸!我會不停地學習各種關於信息技術的知識、提升應用能力,持之以恆,不懈地努力優化課堂教學,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興人才。

信息技術體會14

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文化載體,正在深刻地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教育作為人類文化傳遞的重要手段,必須在人類社會已全面進入以網絡為載體的信息社會的形勢下肩負起傳播現代文化和科技的職責。這次有幸參加了信息技術的培訓,使我收穫頗豐,感悟頗深。各位專家和老師的講座使我認識到,要有所發展,就要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不斷豐富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使自己不斷地在學習中進步,在教學實踐中成長。

專家們精彩的講解,為一線教師提供了許多技術上的指引,讓我們從理論上有了較大的提高。Flash動畫的製作,讓我們看到了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原來那些看着遙不可及的絢麗動畫,是這樣一幀一幀製作出來的。因為有了老師詳細的講解,我這個門外漢也可以做一點點動畫出來。雖然做出來的都是最基本、最原始的,但是心中還是那麼的興奮。畢竟,我也開始略知皮毛了。但是通過實踐還是發現,有許多老師講過的內容,在課堂上好像就聽懂了,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存在着諸多問題,比如找不着要用的工具,一碰鍵盤也不知哪兒就不聽話了。究其原因,還是練得太少,不熟悉。所以,在今後的學習與工作中,我會加強業務上的學習,多進行一些實際操作,爭取讓自己的業務水平有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在工作中,我承擔了學校很多與計算機有關的工作,比如網站管理、攝影照相等相關工作等,經常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打雜的,沒有太多的發展,在本次培訓中,看到名師的講座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他的經歷使我對自身的發展有了更多的思考。信息技術教師擁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只要我們能認識自身的優勢,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投入到教育教學科研中,學會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及時總結和反思,就能更好更快地提升自我,促進專業化成長。我感到自身的學習才剛剛開始。我會把這次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身的工作和學習中,通過學習和實踐鞏固學到的知識,利用學到的教學方法、積極開展學科教學活動、不斷開拓,為信息技術教育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能參加此次培訓倍感榮幸,身在基層教育站線的我們,能夠接觸遠程教育,步入信息課堂,能夠運用先進網信息技術教學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化教學方式,也是當今世界教育技術發展的新趨向。cai的興起是整個教育界進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產物。隨着cai的逐漸推廣和應用,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也越來越成為廣大教師所應掌握的一種技術。網絡化的進程,也正一步一步臨近,對我們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因此,一個好的課件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那什麼樣的課件才算一個好的課件呢?

通過學習,我進一步理解了作為一名教師要適應現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應該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如果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網絡資源的建設,運用網絡技術貢獻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成果,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學會合理選擇和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從而豐富自己的學習經驗。

通過遠程教育培訓,我進一步掌握了信息技術等有關基礎知識及其應用,雖然很緊張,但我覺得很充實。因為我在這緊張學習的氛圍中學到了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現代遠程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態,在觀念、過程、方法以及師生角色等諸多層面賦予教學以全新內涵。

我個人認為遠程教育資源的作用和好處有兩個:

一是能讓農村的孩子同城市的孩子一樣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使不發達的邊遠地區的教育手段上了一個新台階,改變了課堂教學以教師的語言講授為主要形式,一直沿襲單一的口耳相授的教學模式,使我們的.教學方式變得豐富多彩,讓課堂更形象、具體、生動,更直觀,更逼真。使用教學光盤、教育網絡去採集和利用各種教學媒體資料使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教育信息更靈通了,不再限制學生的發展空間,更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二是幫助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我們有時間有精力真正用心去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自身水平。通過學校的系統培訓後,在我的學習和運用過程中,讓我的教育教學理念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視野逐漸開闊,技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更新。同時遠程教育資源的運用,使得信息技術的使用已成為實現現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應用多媒體教學的最佳途徑。信息技術的使用符合了中學教學過程有效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實現信息化教學、媒體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使教學方式方法更精益求精,豐富多彩,聲色具備。

在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之後,更能激發了學生們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慾。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既學到了知識,又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更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總之,通過培訓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在這裏,我們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理念,一種帶着現代技術投身於教育事業的信念。遠程教育資源的運用,使學生的視野開闊了、信息靈通了,變得耳聰目明,更具發展潛力;我相信學生會擁有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我將繼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為教育事業作出一份微薄的貢獻。

信息技術體會15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學科,融知識與技能於一體,列入教育計劃作為中學階段的必修課,其目的是為了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學會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和應用能力,培養良好的信息素養和和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由於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自身的性質,決定了它有着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特點。因而,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又該如何把計算機知識既深入淺出又活潑生動地教給學生,很值得我們研究。對於信息技術教師來説,探討該學科的教學內容、方法及計算機輔助教學,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和學生的發展,就顯得更為重要。動手(上機操作)是本學科一個最大的特點,在整個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然而,盲目的上機不僅達不到教學目標的要求,還可能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不斷的探索教學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時間裏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方法的探討:

現代教學最主要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問題是怎樣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認為好學對教育非常重要。

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個水閘門,藉助它,注意的水庫被打開,並規定了流向。可見,將興趣作為學生學習過程發生的運行機制,是所有教師的共識。 我在講word2000文檔潤色時,不是直接去講課文中的知識點,而是先作好一張賀卡,並在上課時説明這是一位學生寄來的賀卡。至於email用法以後還會學習,也為以後的教學打下伏筆。這時,大家對於如何製作這樣一張賀卡就有了興趣了。而通過分析賀卡的製作,也就將這節課的內容講清楚了。同學把學到的內容整合到製作一張賀卡上.感覺學有所獲!其實不然,剛開始的鍵盤指法練習、鼠標練習就是很枯燥的。這時我們就用寓教於樂的方法。利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遊戲,如青蛙吃蟲、打田鼠、警察抓小偷等讓學生興奮不已,從中練習鍵盤的基本操作。

(一)比喻法

計算機學科中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作為老師應化繁為簡,將深奧的理論講得通俗易懂。在教學中巧用生活中的實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學生接受。例如,在講計算機原理及結構時,可以將計算機比喻成一個人,人的感官系統(如手、腳、眼等)相當於計算機的輸入設備,輸入信息到CPU(相當於人的大腦)經過處理後,由輸出設備(嘴巴等)輸出來。又如,講到內存時,可比喻內存為一唱戲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較小,但它後面有很大的準備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須到舞台(內存)中來,才能表演。這樣一講,學生比較容易容易而且正確地理解。可以説比喻法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一大特點,在本課程可大量運用。

(二)聯繫實際,設置懸念法

上課時,教師先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想想如何解決,以任務激發學知識的主動性。比如:在教Excel中統計、排序這一內容時,可問學生:本次期會考試成績在電腦裏處理,將各科成績彙總,還要排名次,應該怎麼辦?然後引出Excel的統計、排序方法,通過Excel應用軟件來完成任務,輕鬆又準確。通過設置一些懸念,再讓學生用計算機去解決,他們會覺得學習計算機確實管用,能夠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從而也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三)演示法與實踐法

我校有條件能在硬件上保證教學的需要,教師可以應用演示法,使學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種信息,更容易接受。另外,還可以製作一些與本次教學有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課堂教學。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通過上機實踐,才能發現問題,才能更準確地理解計算機、更靈活地應用計算機。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瞭解學生的掌握程度,發現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合理佈置學習任務。實踐中,特別是對於一些動手能力差的學生,要鼓勵他們不怕犯錯誤。 上機實踐,必明確目標,有多層次要求,必讓學生每堂課有所學,有所獲。

(四)多媒體輔助教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並不是一種獨立的教學法,它可能是用於演示,講解,也可能是用於自學,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點是要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學科可更方便的應用它。比如在機房的局域網裏安裝一些有實際應用價值的CAI輔助教學軟件,讓學生在上機時根據自

身特點有選擇地學習,可以發揮計算機教學的優勢。如練習打字的《金山打字通》等。作為教師應隨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組織好學習的內容、方法、要求和檢測,以防失控。

(五)一題多解,求解多樣化

不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樣性,有時答案也有多種。在信息技術學科,更應讓學生樹立這種觀點,提高這種要求。比如,刪除一個字符可以用Del鍵,也可以用Backspace鍵,還可以用鍵;一題多解,旨在增強學生靈活地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質的內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給習題和要求。

中學計算機教學是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也是非常之多,這裏是幾點個人教學中的心得與觀點,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利於互相交流教學體會,把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搞得更好。

(六)互動教學法

找一名計算機操作比較好的同學坐在教師機上(教師機帶投影)與其他同學聽我指令進行操作。比方講到word文檔編輯時,我先給同學們5分鐘時間讓他們輸入近100個漢字。然後分步講如何插入圖片,插入藝術字,設置背景顏色。學生一步一步跟上口令操作,不太明瞭的可以看投影幕上演示性操作。這樣教師更容易瞭解到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學生也向是被老師扶着走路一樣,雖然步履蹣跚但滿懷興致,對知識不是停留在理論的理解上,而是掌握的更紮實!成功感是自主參與學習的激勵機制 。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與鼓

勵是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績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強化方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等。所以,課堂上,特別是在學生上機練習時,應該及時把握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表揚和肯定。所以在練習文檔的潤色時,講明若有比較好的作品,將會打印出來以作鼓勵。這樣事先給予刺激,練習指導過程中看到有個性的、創造性的,馬上加以表揚和鼓勵,以便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七)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

研究性學習方法旨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一種新教學模式。要允分利用信息技術及互聯網絡優勢,擬定部分適合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指導學生自主收集資料信息,研究、學習、分析、總結,以達到提高學生信息分析處理的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把課上得再好一點,如何讓學生喜歡這麼課,並且能在喜歡的情況下,學好這麼課,掌握這門課。在這一年的教學過程中,有一些心得體會:

一、深刻領會和把握教材,努力拓展教學的空間國中信息技術教材的編排,除了考慮到了呈現的連續性、相關性和難易程度之外,還考慮到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知識水平,甚至照顧到了零起點的學生的情況。教師的教學方法要讓學生從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與自信,而教師也得到了學生的尊重。學生在自己完成課本內容之 第 6 頁 共 12 頁

後,在對相關的知識探索和交流中,掌握了書本中還沒有介紹的知識,對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是有很大幫助的。

二、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鬆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類型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而我學校就還沒有電腦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儘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用好的比喻,貼近聾生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也很重要,教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學生,從而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儘可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體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有什麼問題才會及時地提出來,師生雙方才可以及時交流。教師應不斷地分析學生的感受,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把握好“度”,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為學生創造輕鬆、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教師在和諧中詮釋教學,讓學生在和諧中建構知識,從而在學生心目中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讓自己的課堂散發出靈性的

光輝,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喜歡的感覺,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根據環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xinxi/kj5l6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