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信息技術 >

信息技術提升研修總結(通用8篇)

信息技術提升研修總結(通用8篇)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於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信息技術提升研修總結(通用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信息技術提升研修總結(通用8篇)

信息技術提升研修總結1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使我更進一步地掌握了有關現代信息技術的知識,提高了認識,理論水平、操作水平也有所提高,國培研修總結信息技術。現就這一次培訓學習的認識、體會做一總結。

隨着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深刻的變化。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信息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推進中、國小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為一名教師要適應現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應該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如果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就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現代教育和未來教育的教育和教學任務。因此,現代教育技術要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和開發各種現代教育技術,要適應工作需要首先應掌握現代媒體技術。如果只有現代教學媒體,教師不能很好的應用在教學中,就不能很好的發揮其用,教師還應該具備優化教學過程的系統方法,即教學設計,因此,教師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素質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教師掌握了現代技術,有助於改善教師的能力結構。增強教師對工作的適應性。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具備在教學過程中的聽、説、讀、寫、算、推理以及計算機應用等基礎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應用教學媒體的能力,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科學研究能力;應變機智,創造能力。

參加這次信息技術培訓,不僅使我在原有的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有所改善,增強我對新時期現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適應性,更重要的是增強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深化學校教育改革,由“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上來。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創新能力和實踐力,培養的目標是創造型人才,。為達此目標,按照各門學科的教學目的和教材性質,建立各種現代教學方法體系,是當前學校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我們要充分認識現代信息技術的這種巨大的作用,我們要提倡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為目的、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促進學生髮展為宗旨的教學技術應用觀。要本着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挖掘和發揮傳統的各種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黑板、粉筆、掛圖、模型等傳統教學工具,錄音機、幻燈機、放映機等傳統的教學手段,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同樣具有獨特的生命力,在教學中都有用武之地。當然,每種教學手段也都有其侷限性和使用範圍,所有的教學手段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網絡資源的開發突破了傳統課程的狹隘性,在相當程度上突破了時空的侷限。網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開闊。多媒體強大的模擬功能可以提供實踐和實驗的模擬情景和操作平台,網絡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時、開放。所以,可以重複利用網絡這一巨大的信息載體,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內容重組。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使學生以獨特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生也可以在適合自己的時間、地點獲得有關學習資料。所以説,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於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超越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另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共同建構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可以開闊教師的教學視野,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從而更好地激發教師的創造性和智慧。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突破各種資源的時空限制,使得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成為可能為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種網絡資源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同時,也要積極參與網絡資源的建設,運用網絡技術貢獻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成果,使之成為網絡資源的一部分,與廣大同行交流和共享。另一方面,還要鼓勵學生學會合理選擇和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從而增加和豐富自己的學習生活經驗。

這次培訓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希望今後能多舉辦一些這樣的培訓,因為教育信息技術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識,把工作做得更好。

信息技術提升研修總結2

一、幫助各科教師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信息技術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廣大教師要學好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要注重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同時還必須要加強學習教育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創造高質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必須要以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和教學的基本素質提高為起點。教師只有努力適應時代的要求,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綜合素質。並在教學中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信息素質不斷提高,推廣信息技術,最終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訓渠道,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專業化發展打下基礎。

首先,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讓教師從觀念上內更新,理解整合的內涵: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從思想上達成共識;其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針對師資現狀,確定培訓內容:即:計算機意識、知識、技能與態度;學科教育理論與學科最新發展;教育技術和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最後,提供展示平台讓教師通過“設計——實踐——反思——再實踐”活動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創設氛圍,將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

(一)培訓方式上

1、走出去,請進來。選派骨幹教師參加培訓,請周邊學校優秀的信息技術教師到學校進行講課。

2、定時學習,以骨幹帶全體。做好校本培訓

3、進行考核,嚴格把關。

4、通過教師之間相互觀摩、互相介紹經驗、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師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創新能力。

(二)培訓內容上

主要側重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實施“硬考核”。培訓內容分為四個階段:基本技術階段、開發技術階段、整合技術階段、技術熟練階段。

1、基本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主要解決信息技術“怎麼使用”的問題;

2、開發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工具軟件,像Flash、Photoshop等,主要解決信息技術“能做什麼”的問題;

3、整合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信息技術與課例研究相結合起來的培訓,主要解決信息技術“為什麼用”的問題。

4、技術熟練階段。主要的培訓內容是Office中的Powerpoint、Frongpage和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決信息技術“怎麼樣用好”的問題。

三、加強整合教學問題反思,為研究型教師發展開拓思考之路。

教學反思是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術,提高自己的一個重要途經。教師不僅要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更要特別重視掌握“診斷性”研究方法,重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發展,突出對教學和實際情境與自身教育經驗的分析與反思。在實施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課程的整合時,注意以下原則:

1、要明確以課程為本的信息技術整合目標,堅持符合學科特點和學生髮展需求的方式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的終極目標是學生的發展而不是技術的有無、多寡和先進與否。在教學中是否使用信息技術、使用什麼樣的信息技術、如何使用信息技術都應服務於課程、教學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在理解信息技術整合的目標時,應避免“技術本位”的目標取向,避免單純為了炫耀技術的優勢,而偏離課程培養目標或忽視學生的體驗和發展。同時,作為學科教師,要注意處理好學科本體目標與發展目標之間的關係,不管採用何種技術、何種應用方式,應首先保障本學科教學目標的實現,在此基礎上將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等發展性目標有機融合進來,不能在學生未掌握本領域或本學科必備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時,就本末倒置地培養學生的綜合信息素養或其他能力,並影響課程基本目標的實現。

2、在追求課程“效果”的同時兼顧“效益”

如果不採用信息技術就可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甚至更佳教學效果時,我們就應該儘量不要刻意地使用信息技術。不能不加選擇地將信息技術用於所有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中;當有多種技術方案可供選擇時,利用低成本的技術解決方案就能達到相同的、甚至更好的教學效果時,就不要脱離實際地一味追求技術奢華和技術時髦。我們在評價信息技術應用效果時,應注意考察信息技術的應用對學生的學習及其全面發展是否有效、應用是否適度,而不要過多關注技術應用的多寡和技術是否前沿高端。在學校具有不同層次技術設備時,也應注意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集成功能,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其他教學技術結合使用,不能因為購置了新設備就盲目地棄置原有技術設備。

3、在選擇或設計教學策略、設計教學和學習活動時,應追求信息技術應用與教學方式變革的相互促進

教師應注意有機組合各種技術手段和數字化學習資源,幫助和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問題解決、交流協作等學習活動,並積極探索和組織學生開展信息技術環境中特有的學習方式,如基於網絡的探究性學習、遠程協作學習等,實現信息技術應用與教學方式變革之間的相互促進和有機結合。一定要注意避免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機械電灌”,或有了信息技術支持反倒不利於學生髮展的教學方式。

信息技術提升研修總結3

一、多媒體教學促進課堂教學多元化發展。

世界科技日新月異,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中國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教育是國家工作中的重點。而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依據教材教,學生根據課本學,學習內容、方法單一。多媒體教學的應用促進教學多元化發展,互聯網上廣泛的信息任由教師取用,聲、光、電多感官傳遞信息,促進學生全方位掌握課堂知識。

二、提供開放的學習和交流平台促進教師成長

傳統的教育培訓是將學員集中起來,分班進行培訓,費時費力。加之講授教師數量的限制,學員學習的內容不夠廣泛,不能根據學科和興趣選擇課程,從而直接影響了學員學習積極性。隨着全員網絡培訓的開展,確實給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多媒體計算機把聲音、圖象、動畫等經過處理後,形成一種全新的、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教學信息,彌補了以往集中培訓的某些不足,實現了授課內容的開放性,交流討論的廣泛性。學員可以集中在論壇上發表觀點、交流點評,形成了思想上的智慧碰撞,每位學員都能夠主動參與、積極發現、探究和建構知識的主體,激發了學習興趣和動機,提高了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通過這次培訓,我不僅瞭解到了信息技術應用的知識,也學習到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讓我獲益匪淺。

信息技術提升研修總結4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內涵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已有的課程學習活動中結合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它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學科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它的內涵是要求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豐富的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並將這些工具全面地運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使各種教學資源、 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組合、重構,相互融合,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從而促進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的根本改革,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標。

1、培養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識與能力,為學生打好全面、紮實的信息文化基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文化。新一輪課程改革中開設的信息技術課就是對學生興趣和意識的培養。學生智力的開發,就是培養學生獲取各種信息,最後內化為知識的能力,這種知識的獲取方法,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們必須從被動接受轉換到主動探究的學習主體上來。信息時代的到來要求學習者有更高的素質,在知識量不斷增加、知識更新不斷加速的今天,原先那種“知識積累”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為改變這一現狀,只有開設信息技術課,將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和工作乃至社會交往的工具。其辦法就是讓教師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這就必然會使信息技術與個學科融為一體,即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2、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單純地講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注意的是為學生升學深造打基礎。存在着“高分低能”的問題。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教學,學生必須在課堂上動手動腦,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對學習中提出的問題產生好奇和疑義,對難題刻苦鑽研,對解決問題後的自信表現出求知慾、好奇心,表現出克服困難、自覺學習的堅強意志。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更培養了能力,提高了素質。

3、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倡學習方式的改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人類的學習方式也產生了深刻的變革作用,學習者將從傳統的接受式轉變為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學習者必須學會利用資源進行學習。如上自然教材《日食和月食》一課時,學生有的根本沒有見過這兩種自然現象,很難去想象是怎麼一回事。但是,運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通過錄像、剪輯、課件製作等手段,把整個日食、月食的過程製成一個完整的動畫,讓學生親眼目睹一次日食、月食的形成過程,這時候再來對學生講解書本上的知識概念,學生就容易理解多了。信息技術的介入,彌補了觀察教學中的缺陷和不足,為學生的學習提高了豐富而卓越的學習資源,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信息時代,知識量巨增,知識成為社會生產力、經濟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知識的更新率加快,陳舊率加大,有效期縮短。另外,知識的高度綜合性和各學科間相互滲透,出現更多的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由此帶給人們難以想象的社會生活、經驗生活、政治生活和人類一切領域內深刻而廣泛的衝擊和影響。在這種科學技術、社會結構發生劇變的環境下,人們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變得很重要。因此,我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要注重信息技術的應用,培養出一批批多技能、高素質的新型人才。

二、信息技術和學科課程整合的方式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關鍵,是如何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來更好地達到課程學習的目標,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因此,要培養學生學會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討論、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的認知工具,其具體表現形式為:

1、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演示工具。在現代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使用現成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或多媒體素材庫,選擇其中合適的內容穿插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也可以利用一些多媒體制作工具,綜合利用各種教學素材,製作自己的教學多媒體課件,清楚地説明講解的結構,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難以理解或較抽象的內容來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這樣,通過信息技術的演示功能,提高了教育教學效率。

2、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導工具。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目前市場有大量的練習型軟件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件,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熟練所學的知識,決定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實現了個別輔導式教學。這樣,也就實現了教師職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題、模擬、測試、評定等。

3、信息技術作為交流工具。這是指將信息技術以輔助教學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學,主要完成與外界信息交流的作用。教師通過互聯網可以從外界相互交流、探討教學方法,獲取教育教學信息。學生也可以採用同樣的方式從外界獲取許多新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4、信息技術作為提供資源環境的工具。用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境就是要突破書本是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封閉的、孤立的課堂教學,擴充教學知識量,使學生不再只是學習課本上的內容,而是能開闊思路,接觸到百家思想,拓寬了知識面。如自然教材《太陽系》一課,在學習完成太陽系的組成後,可以讓學生在網上的資源庫中,自由查找自己感興趣的行星資料。這樣,通過在網上查閲資料,學生獲取了比書本上更豐富的信息。

5、信息技術作為情境探究和發現學習的工具。根據一定的課程學習內容,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將需要呈現的學習內容加工、處理成具有一定情境的學習資源,再讓學習者在這些情境中進行探究、發現,有助於加強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如通過信息技術創設的虛擬實驗環境,讓學生在虛擬實驗環境中實際操作、觀察現象、讀取數據、科學分析,培養科學研究的態度和能力,掌握科學探索的方法與途徑。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信息技術能夠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美術作品,瞭解美術作品的內涵,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

信息技術提升研修總結5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需要在語文教學中廣泛地運用信息技術;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切不可認為一切都可以用多媒體手段來代替,我們不能忘記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方式。不是有了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什麼也不用講,什麼都通過多媒體演示來解決,這是錯誤的。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手段時,不能忘記自己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應有一個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適當選擇使用信息技術的問題。

1、集合各種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研讀文本。現代信息技術打破了只有教師佔有資料的統治局面,教師的資料可以憑藉多媒體讓學生分享;學生可以隨時從網上獲取一些相關的資料,如作家作品介紹,時代背景、寫作情況,等等。不僅便利學生知人論世,加寬加深對作家的認識、對作品的理解,而且便利學生搞研究性的學習,還可以逐漸培養學生學做學問的良好習慣和善於鑽研的科學精神。

2、藉助聲音和圖像,美化文本誦讀。語文新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經典傳世之作,如唐詩、宋詞等等。對於這些古今中外的詩詞文賦,要進行咀嚼鑑賞,高質量的誦讀是最為直接、最為有效的辦法,比任何枯燥的空洞的分析解説要好得多。這時給文本配上合適的聲音和圖像會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圍中更能體味文本的內涵和美。這是一種愜意的詩化的教學境界,在這種境界之中,學生的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就會日漸提高。

3、通過多種藝術的聯想和轉換,激活學生的思維。語文的主要憑藉是文字,而文字是實際生活的反映,所以注意調動多種藝術手段將文字與具體的事物進行轉換,更能顯示兩者之間的關係,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如一種秋天的思緒,馬致遠用“枯藤老樹昏鴉”等文字來表達;那麼多媒體可用一支樂曲、一幅圖畫等來表現。這種多項的藝術聯想與轉換增設了教學情景,增添了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就是教學資源和教學要素的有機集合,將信息技術看作是各類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我們要充分、合理、正確地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來為語文學習服務,為學生的多樣化學習創造環境,使信息技術真正成為學生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從而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語文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相互交流的過程,教師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通過自身的人格力量影響學生,促進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尤其語文課堂教學更是如此。教師只有緊緊圍繞教學要求巧妙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才能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助推作用。

信息技術提升研修總結6

我們的現代化教學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手段,尤其是對於我們的國小語文教學。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使每個人都有機會面對整個信息大千世界,五彩繽紛呈現在面前,使許多人的理想能夠很快實現。而運用現代技術進行語文教學中,更能發揮更大的效率。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豐富了語文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學習“媒介”,解決了學生學習困難。有利於學生自主地學習,豐富了學生課外知識。

我主要從以下4個方面談談我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豐富了語文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課件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呈現、信息容量大等特點,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圖片、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等是多樣而豐富的。而國小生對具體形象事物感興趣的心理特點,非常有利於他們知識的獲取、存儲與建構。

例如教學《美麗的西沙羣島》一課時,結合課文內容,我適時播放了一些描繪海灘和海島美景以及海底世界的錄像片,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學生一會兒觀賞海灘和海島的美景,使他們好像看到了一望無際的海灘上到處是形態各異的貝殼,還有龐大有趣的海龜;海島上綠樹成林;一會兒彷彿又潛入海底,探索海底的祕密,大海深處,無數的魚兒游來游去,穿梭不停,美麗的珊瑚千姿百態,好像還聽到了海底的動物發出的各種聲音。整個觀看過程中,學生們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思想高度集中,情緒十分高漲。

再如我在四年級教學《火燒雲》一課時,由於學生很少看到火燒雲的樣子,我讓學生課前先從網上搜索了一些火燒雲的圖片,然後課上展示給同學們,並作簡單介紹,讓他們不僅學會了蒐集資料,更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課文內容的興趣。由於語文教學中創設了一定的情景,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被充分激發起來,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生主動探索,從而加深、加快了對課文的理解。

二、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學習“媒介”,解決了學生學習困難。

學生的認知由於受年齡、生活經驗等多方面的影響,他們理解、感受語言的能力比較弱,尤其對一些抽象的語言文字——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的內容,理解就更加困難。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媒介”,突破學習中的難點,轉化學習內容的呈現形式,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困難。

古詩的語言是高度凝鍊的,所創設的意境是深遠的。如何引導學生來學習古詩,感悟詩人語言之凝練,體會古詩之神韻呢?我覺得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解決了這個難題。

比如在教學白居易的《憶江南》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詩人筆下江南春天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古詩的興趣。我設計製作了能體現詩情的課件,並選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樂。上課初,我先以一張配有詩文的電子幻燈片呈現教學內容,在具有古風古韻的音樂聲中,我動情誦讀全詩,激起了孩子學習的熱情,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在理解詩意時,我演示了課件。在太陽緩緩升起,遍地開放着鮮豔的花朵,春光水碧,紅花像燃燒的火焰的畫面出現時,學生眼神中透露出異彩,不但對詩意的理解了然於心,而且感情得到了昇華。

同樣的在講授《桂林山水》時,採用現代教育技術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語文課堂教學。講到桂林的山水之美時,播放課件,畫面上山川林立,水在潺潺的流淌,音樂響起,把學生帶入到山水之間,有親臨其境的感覺,逼真地體會到桂林的山水之美,上課時學生激情高昂,紛紛説將來要到桂林去旅遊。這樣,在一節課當中,溶入音樂、美育的欣賞,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有利於學生自主地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由教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到教學步驟,學生被動地參與多。

在語文教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交互式的學習,學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類的學習資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的天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發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就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導他們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從而培養語文的應用能力及其他綜合能力。

比如我在執教《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課前學生查閲了很多有關地球的資料。包括地球美麗的自然景觀,豐富的資源,以及地球環境遭到破壞的資料和圖片。課後學生們又利用電腦製作了保護地球的宣傳手抄報。

四、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豐富了學生課外知識。

語文教學如果依靠教科書、教師、學習的參考資料(書本)等的信息,那麼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如教科書、工具書、網絡、圖書館……”現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絡優勢,能收集更多的語文學習的信息資源,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充分地開發了語文資源。

如教完六年級《景陽岡》之後,為了讓學生的知識面不只停留在書本上,不只對武松的“武藝高超,疾惡如仇”有所瞭解,還要對其他人物有所瞭解,課後佈置學生收集大量有關《水滸傳》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經過加工整理辦一期“水滸羣英傳”的板報。同學們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聯網上搜索圖片,有的上圖書館查找資料,通過各種途徑同學們把收集到的各種資料彙總。這樣學習小組的同學可以做到資源共享,可見信息技術給學生提供了生動、豐富、快捷的資源,這樣既學到了課本上的知識,又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延伸,學生也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另外,我們語文老師在識字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習作教學等方面也可以適當地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我認為,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合理運用,將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加以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最終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信息技術提升研修總結7

通過這次研修,使我感觸頗深,通過與參加研修老師的交流、讓我真正感覺到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的責任:承擔祖國未來的建設者的教育和培養,要繼往開來,堅定自己的信念。

下面我來談談我對這次培訓的收穫:

一、學習了怎麼做“微課”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係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有別於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專家的講座,不僅有當今世界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學理念,還以大量的實際案例直觀展現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現新課改下角色的轉變,教會了我們設計、研究的方法,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習的魅力所在。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這種觀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這個觀念的引導,在今後課程改革中儘管可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挫折,堅信我會去探索、解決,而不是躲避,因為希望就在前面!

二、在反思中進步、成長

我們要在教學中學會反思,在反思中總結,真正提高教學能力,做一個智慧型的老師。因此,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自己向專業化的發展。

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斷更新,需要可持續性的發展。能否對學生實施高素質的教育,促進學生主動、活潑、生動地發展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只有通過在教育中不斷學習,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才能逐漸提高教學水平。教育將更進一步注重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接受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這次研修,使我明白,每個學生都能夠學習,並且能夠學好,成為優秀的學生和未來社會的成員。因此,教師就應着力於將經驗內容轉化為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內容與形式,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困惑中的引導者、探索中的支持者和學習過程的合作者。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具備特殊技能知識,沒有理由不學習,不提高自身素質。我們每位教師都應該不斷地用知識來充實自己,並逐步向專業化教師轉化。

2、努力轉變好角色。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為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要使學生的學習以要我學到我要學的這種巨大變化,在孩子們身上凸顯出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的引導和鼓勵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快樂。把價值引導和孩子的自由發展結合起來,體現了價值引導,同時又注重學生快樂的學習,不強迫學生去被動的接受,而是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不但主動快樂的學習了知識,而且努力創造一個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的應答的環境,學生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達,不僅語言得到發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發展。

為此,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鼓勵學生大膽去學,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新時期“發現型、發明型、創造型、創新型”的學生。

培訓期間,我認識了各地很多優秀科學教師和科學教研人員。在與他們的交流與溝通中,我學習了很多關於科學教學方面的經驗。比如怎樣巧妙處理教材,怎樣把握重點講透難點,怎樣規避國小生提出來的但是在這個階段他們很難理解的問題等等。同時,我也感悟到了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是如此的神聖、真實。科學如此求真、嚴謹,對誰都是一個挑戰。我們教育教學工作者,更多的是應該教給學生進行科學探索的方法,培養學生養成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

在今後的教學日子裏,要堅持先進的理念,堅持核心的價值,就是代表先進文化的理念。多讀書、多思考、多反思,要做有思想的老師。要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教研和教學結合起來,認真做好反思總結工作,爭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

我相信這次的研修對我們今後的工作會有更大的幫助,我們也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收穫。

信息技術提升研修總結8

隨着信息化的迅速發展,教育領域也正在發生着深刻的革命。教育信息化的運用正在使我們的課堂和教學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因而,對於教師而言,信息技術手段的掌握和應用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術。2019年10月27日,我參加了“西夏區100名骨幹教師計算機高級研修班”的學習,有幸聆聽了王宇、趙健等眾多區內外專家的精彩講座。學到了很多教育教學方面的理念知識和技術手段,極大地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覺得收穫很多。

雖然這次培訓的時間很短,但我們的指導老師都很有耐心,對於我們提出的各種問題,總是一遍遍地講解,在與同行的相互學習、交流中,我收穫頗豐。所以這種教學必然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信息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

在培訓中,我清楚地認識到隨着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是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微機網絡,開展教學。教師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識的認識上,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充實自己。現在的學生更是聰明,他們不僅能在學校裏學習知識,還能通過電視、網絡等多種途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而,教師必須有一種超前意識。

在教育系統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躍的因素。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新知識,可以與同行交流經驗,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可以多渠道、多途徑地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這次培訓的時間雖然短些,但我通過學習認識到多媒體應用的重要性,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學到的知識進行教育教學,創新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xinxi/lg0p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