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信息技術 >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1

隨着網絡技術的不斷髮展,我們的信息技術課課本的價值量低了些,學生計算機水平普遍都比較高,如果再圍繞書本講解,學生不但會抵制,更耽誤後續課程的進度,如何設計一套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是上好信息技術課的關鍵。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保持並提高學習積極性

信息技術課上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漲,他們對新事物充滿着好奇,總幻想有一天能熟練的駕馭計算機、能製作出精美的動畫、能設計出漂亮的遊戲、能控制自己創建的遊戲角色……只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以至用,久而久之,其操作水平就會上一個新台階。七年級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生操作量大,一週僅有兩次課,這就要求課堂講解時間不能太長,多留些時間讓學生上機練習,每次授完新課後給每個學生下發一定的練習題,練習範圍就是本堂課所講授的內容,學生按照老師給定的題目針對性練習,教師再個別輔導,當然學生對於知識點模糊的地方也比較多,老師可以安排每組的小組長擔任輔導員,同桌討論等形式,完成課堂練習。

  二、 任務驅動式教學,一改枯燥的課堂

新授課中,教師如果一味的注重理論的講解,學生在十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內就會走神,所以採用任務驅動式教學可以讓學生集中精神配合老師共同探討新知識。如在講解WORD軟件中繪製表格的第一課,教師可以拿出象棋棋盤圖片,讓學生數出棋盤的行與列,再介紹如何將單元格調整為正方形以便放棋子,如何來畫棋子,美化表格,接着就讓學生完成棋盤表格,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會發現畫棋子很費時,這時老師就可以先讓學生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技巧,再來演示如何“投機取巧”,此時學生似乎一切恍然大悟,接下來的製作過程就方便高效的多了。

  三、老師教以引導為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其實要讓學生真正上好信息技術課,老師就必須充當好一個導學者的角色,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和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區分好與壞的信息,提高學生對信息的分辨能力;多給學生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不能因為老師的導向而埋沒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除此之外,在教學中可以將德育教育滲透到信息技術課堂當中來,讓學生知識信息化時代的兩面性,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習至用。作為專業老師,更應該要讓學生知道學習信息技術的必要性,真正讓學生成為具有高品質的人。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2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營造好的課堂氣氛,還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信息技術教學營造“寬鬆、主動、愉悦”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如下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直觀性,有關信息技術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僅憑老師的口述,學生難以形成準確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應精心選擇使用多媒體數據,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結論,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word製作表格時,學生學起來很簡單。但是否很簡單,通過佈置一個任務(製作課程表),學習效果就一目瞭然了。至於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間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佈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係,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後,從學生製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然後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並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3

在教學中我一直認為信息技術這門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上機操作,課堂上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觀看演示、然後學生上機操作。結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樂觀,反應快的學生教師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反應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你在講什麼,還有部分學生上課走神,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講什麼,一堂課就結束了。這種教學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來挖掘學生潛力,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尤其是利用計算機這一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反思:

一、改變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狀態越好,學習效果就越明顯。在低年級的時候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了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利用電腦繪畫、製作自己的作品、上網聊天、購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現在他們終於能夠動手操作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們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仍採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學”跟着“教”走,只要“我説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教師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產生“三分鐘的熱度”,過後就涼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們應該採用“先學後教”的教學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學會了本節內容。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學習環境,保持良好學習情趣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讓我懂得,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牴觸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是保持學生學習情趣的最佳手段。

現在學生在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教師要一個一個教根本忙不過來,肯定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到的同學的積極性,因此在分組的基礎上,採用“兵教兵”的教學方法。我讓幾位電腦基礎好,掌握快的同學先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輔導,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負擔,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懼怕老師現象。從而使所有學生不會的問題得到解決。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友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總之,要學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4

信息技術課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及各方面的協調能力,要確保信息技術教育在培養新型人才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必須探討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名多年從事計算機教學的教師,在教學中我總結了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利用“任務驅動”法來實現教學任務

單從“任務驅動”字面上看,好像是學生在老師佈置的“命令(任務)”驅動下完成某些學習,如果這樣的話,那學習過程就不是主動積極的學習而是被動積極的學習了,學生主體仍然沒有從被動的去接受知識中解放出來。我們這裏所説的“任務驅動”是建構主義理論中的一種教學模式,是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學生通過對所提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它大體涉及哪些知識,並找出哪些是舊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通過任務的完成而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事實上它並不是簡單的給出任務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講畫圖中的圖片翻轉時,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個任務:畫出一個倒“福”字來。學生得到這一任務後,他們就會主動的思考並學習完成這一任務所需要的知識。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完成這一任務需要用到“為圖畫添加文字”這一舊知識和圖片翻轉這一新知識,學生就可以通過完成該任務學習並複習新舊知識,而且還學到了把知識綜合起來運用。

二、使用懸念手法,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時,往往喜歡上上機操作課,對課堂理論性教學則感到單調,尤其是在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時表現較突出。此時,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或採取簡單批評指責的方法要求學生注意聽講和積極思考,效果不會很好。如果採用電視節目預告中使用的“懸念”手法,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計算機存儲容量時,我手舉一張光盤,設其厚1mm,接着提問一套百科全書的厚度是多少?此時學生會七嘴八舌地猜測回答。這時學生已經產生了一個疑問,一張盤和百科全書有什麼聯繫呢?接下來話鋒一轉説道,就用這樣的一張盤,可以存入幾套百科全書!學生馬上會瞪大眼睛、張開嘴發出驚訝的聲音。此時懸念已產生,興趣也調動起來了,學生會懷着極大的好奇心要了解計算機存儲容量到底有多大,預期的教學效果就達到了。

三、注重教師在課堂上所起的作用

在新的課堂教學中,知識不再僅僅作為信息而被簡單傳遞,它應該成為引發學生思考的對象。學生的思維是在活動中發生的,並隨着活動的深入而得到發展。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是促進者,指導者,應該引導學生針對某些問題進行共同探討,儘可能地去暴露學生思維過程,做到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結論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使學生學習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發展能力的過程。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我受益非淺,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通過不斷地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5

這個學期我上高一,高二的信息技術課。下面我就分別對這兩個年級的課進行教學反思。

高一的信息技術是必修課。這個學期學生的任務是學習網站製作和會考。期會考試前我們主要是學習網站製作。現在學生上網的機會多了,所以對網頁不會很陌生,但是,真正到自己建設網站,還是有一定的難度。以前我上課的時候,主要是講解演示一些知識點,演示的網站比較粗糙。要求學生髮揮自己的創意,運用學過的知識點來製作網站。我當時的初衷是想讓學生的思維不要被我的教學束縛,力爭有自己的東西,同時也節省教師演示的時間。但前面幾次的教學實踐看來,這僅僅是我理想的想法,我們的學生還沒有能力達到這個程度。我們的學生習慣於依葫蘆畫瓢,你老師做成什麼樣子,他們做的也是差不多。因為我演示的比較簡單,對於結構,色彩也沒有很好的安排,所以,學生做的也不是很理想。學生不肯花點心思來規劃網頁的佈局,內容的拓展,網頁的美化等工作,或者他們也還沒想到要這樣做。我考慮還是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樣本,讓他們看了我提供的樣本以後,思維能有所發散。所以,這個學期,我一節課的備課時間至少要三節課,對每節課的演示內容進行精細製作,力爭給學生看的是一個比較完美的內容,讓學生有所領悟。從這半個學期看來,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學生的網站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為數不多的學生做的跟我演示的有些神似,大部分學生的網站還是有自己的風格的。

高二的信息課是選修課,決定了學生主觀上不會太重視。學生對於上網的呼聲很高,每次評議時老是有這方面的要求。對於這點,如果生硬的拒絕,必然造成學生的對立情緒,課也不能正常的開展。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在上學期已經有了一個措施。就是當學生完成了課堂上佈置的作業後,剩下的時間允許學生上一會兒網。怎麼檢查學生是否都完成了作業?如果當場全部檢查,時間上不允許。我們的做法是當場抽查六位同學的作品,如果這六位同學的作業都完成了,那麼剩下的時間留個學生自己支配,如果其中有同學沒完成,那麼全班其他同學都要等這位同學完成。在這種措施下,學生既有一定的壓力來學習,又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但是,這個學期以來,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有部分同學有虛假行為。他們動了歪腦筋,把其他同學的作品拿來混充自己的作品,這種行為在檢查的時候是比較難查出的。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措施,那麼有可能這種不好的傾向會在學生中蔓延開來。我想到檢查學生的作品是否是自己做的方法就是當場驗證。所以,我把檢查的方法改為用電腦隨機抽出一位同學,讓這位同學在大家的眼皮底下當場做出作品。這樣,學生是否是自己做的作品就一目瞭然了。運用這種方法,有幾個被我列入黑名單的學生也老老實實自己做了。因為學生還是有羞恥心的,讓他們在全班同學面前丟臉,他們也覺得好沒面子的。

我覺得教學方法也是要經常改變的,每年的學生都會不同,不同階段的學生的心態也是不同的,這就是這半個學期來我的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6

一、信息技術是一門新型的課程,其實踐性強,發展快。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我發覺孩子們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初步掌握了計算機操作的基礎知識,在挑戰困難,增強自信心與創造能力等方面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歡樂。 重組教材激發興趣。

在中低年級段,學生處於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初步狀態,對於趣味性的知識較為敏感,所以根據這一階段的年齡心理特徵,開設的計算機課就以指法練習、輔助教學軟件的應用以及益智教學遊戲這些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知識為主要內容。這樣做,符合兒童階段的認知結構便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處於一種愉悦的學習狀態之中,便於接受老師教授的新事物,並且易於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發展自我的能力。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內容——《用計算機畫圖》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餘也教學生玩玩“掃雷”、“紙牌”等益智教學遊戲,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機操作課中,我通過學校的多媒體展示系統,將有一定電腦基礎的學生的電腦作品製成幻燈片並配上優雅的音樂在教學樓一樓電視屏幕上播放,學生們頓時沸騰起來,紛紛舉手詢問,我都一一給他們解答,並鼓勵他們只要努力學,就一定能成功。於是就開始手把手耐心給他們講解畫圖的有關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們對電腦已不陌生了,我就帶着他們進入windows的“畫圖”。在畫圖紙上進行畫點、畫線、畫圖形等操作,經過操作訓練,學生們學會了許多工具和菜單的使用。通過複製、剪切、粘貼和移動,學會了畫一些簡單而美觀的作品,互相欣賞,直到下課,同學們仍然餘興未盡,圍着老師問這問那久久不願離去。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輸入漢字給自己的畫取名或將自己的大名也寫在畫上呢?這時我順勢讓學生認識鍵盤,用鍵盤練習卡一遍又一遍的練習,同學們終於能找到×××個英文字母的位置,漢字也會輸了,我又指導學生構思新的作品,給自己的畫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寫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圖畫,同學們非常高興。對自己的創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認識。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二、針對學情化繁為簡

給中年級上計算機課是件比較困難的事,學生剛剛認識鍵盤上的字母,卻不熟練,更談不上讓他們去記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給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講解帶來很大困難。通過實踐,我找一些較貼切且又能讓學生感興趣,能輕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比較好。

三、教學方法生動靈活。

國小生天真活潑、好奇、頑皮好動,但他們形象思維能力強,抽象思維能力差。如果僅僅口頭講授計算機知識,顯得比較枯燥,學生會沒有興趣,課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須要採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不是單純講解,而是側重於畫各 種各樣有趣的圖形。這種由靜變動的教學手段直觀、形象、清楚,易於控制進度、重點的地方可以反覆演示方法,極大的刺激了學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之中,完全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排除了心理障礙,大大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慾望。上機時,我又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求知的慾望,多一些學習的興趣,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由於我這種新理念、新意識,學生們對電腦的學習興趣逐日增強。

四、精講多練加深印象。

精講多練就是多一些上機操作的時間。俗話説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生自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我在做“文字編輯”練習時,採用了使用多種文字編輯練習軟件的功能對比,使學生對word20xx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為了增強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軟件。接着就進行文字錄入比賽,使他們在玩中練,練中學。我還及時總結他們在操作中存在的問題:準確性和速度不夠,不能盲打等是他們失敗的主要原因。進入指法綜合練習後,我提出了操作要求和技巧,許多同學接受了挑戰,課堂學習氛圍即活躍又充滿競爭性。

每節課的開始,我都會讓學生講講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操作技巧。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同時也給別的同學樹立了學習電腦的好榜樣。對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決的辦法因人而異,有時我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指導,還有時讓他觀看其他同學的精彩表演,他們在一點點進步,當聽到老師鼓勵讚揚的話語他們的臉上也終於露出了開心的笑容。經過實踐,這些同學都有了一定的進步,有的還提出要參加電腦興趣小組來進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

計算機知識是不斷更新的,僅靠書本上的知識是沒辦法教好學生。而且學生很想了解計算機發展的一些最新動態,瞭解一些新的軟件,一些網絡知識。為此,我們可以在上課前花3-5分鐘時間,講些計算機信息方面的新知識,信息新動態和大家一起分享。或是讓學生講講自己的學習體會。並且告知學生們光憑單純的興趣是不夠的,要有一種意志力,要把所學習的知識和實際聯繫起來,明白這些道理,學生學習時有了目標,有了動力。

以上只是我平時教學的幾點體會,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方法還有待於進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總結出來,計算機教育必將能在良性的軌道上闊步前進。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7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師的期望,如何提高卻是大家的困惑。由於學科不同,教學方法自然有差異,我僅談談對“如何提高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有效性”的一點感悟。

一、 因材施教是關鍵。

這裏的“材”包括學生和教材。首先我們説説學生,由於家庭、國小教育及個人愛好等因素,造成學生信息素養差異較大,上課前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信息素養的實際狀況,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針對性地備課。其次我們説説教材,因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造成教材內容經常跟實際使用脱節,而信息技術課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主要表現為: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學習、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等,這就要求根據我們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作一些調整,以適應實際教學的需要,而不是生搬硬套教材。

二、 情境引入要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雖然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比較感興趣,但要想長時間地吸引學生的注意還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平鋪直敍的引入往往使學生剛上課就開小差了。如果每堂課都能創設一個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情景,課堂的有效性會有很大提高。例如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提一個能引起學生思考、回憶的問題,播放一段新穎的動畫等等,都可以是很好的引入方式,當然這些故事、問題、動畫等都必須切合本堂課的主題,要能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引起學生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對於情景引入的效果,有一次的課堂經歷我至今還記憶猶新。在《走近因特網》這課,我用《三隻小豬》的FLASH動畫作為情景引入,引導學生認識掌握網絡搜索技巧的重要性,激勵他們學習的熱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當時整個課堂上所有的學生都一眼不眨地盯着電腦屏幕,關注着三隻小豬因為網絡搜索水平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命運,最終整堂課的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三、 任務設計要合理。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信息技術教學的常用方法,通常是將教學任務隱含在一個或幾個有代表性的任務中,以完成任務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如果任務設計合理,就能使學生在解決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就感,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形成一個認知、情感活動的良性循環,培養他們勇於探索、開拓進取的學習精神。由於學生的認知能力和信息素養差異較大,這就要求我們最好採用分層任務教學的方法,設置符合各層次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封閉型任務和開放型任務讓學生自由選擇,使信息素養較差的同學可以通過完成封閉型任務產生成就感,避免因完不成相同任務而出現挫折感。而認知能力強、信息素養高的同學可以在完成封閉型任務的基礎上再繼續完成開放型任務,鼓勵他們對所學知識作進一步的探索,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從而提升綜合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四、課堂教學組織要有序

組織好課堂,讓整堂課有序而不死板,學生活潑而不混亂,需要預先設計好教學環節,對引入、講授、提問、練習、總結、展示、評價等環節的時間、內容都要有準確的安排。無論是講解還是演示,教師都要與學生互動起來,產生良好的氛圍,控制好學生情緒和課堂節奏,避免教師坐着操作講解,更忌諱有氣無力地平淡講述。

五、總結評價要恰當

總結評價作為信息素養的一部分,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高潮。評價有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在學生互評前,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學生評價作品時大都只看作品本身,而很少關注同學完成作品的過程,往往會產生偏頗,打擊部分同學的積極性,這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非常不利。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多看到別人的亮點和長處,尤其是在完成作品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合作能力等等,學會多方位全面地進行評價。教師評價作為對學生評價的補充和總結一定要恰當,應着眼於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以肯定性評價為主,指出學生的優點,即使學生最後的學習結果不夠理想,也應鼓勵其繼續努力,並適當指出改進辦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成就感。對於老師評價的作用我深有感悟:我班上有位同學上課很專心,完成任務時也非常認真,就是完成的作品不理想,他自己對此很苦惱。為了鼓舞他學習的熱情,我每次對他作品的評價總是給高分,並幫他分析問題所在。通過多次鍛鍊,他的信息素養有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熱情得到了保護,課堂的有效性自然提高了。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科研能力,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教學的最終目的,創建和諧課堂,實施有效教學。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表演!最精彩的課堂首先主角是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組織和激發下,思維火花四射!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8

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蓬蓬勃勃地開展開了,從實驗的情況來看,要搞好課改,關鍵是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就給教師培訓提出了新的挑戰。在近幾年的工作時間裏,我深深的.體會到,只有改變舊的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更換新的教育思想,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教育,才能在教學中真正體現學科的課程改革。

關鍵字:教學改革,課程安排,評價體系,誤區

一.建立新型的教學環境,構建教學模式

要進行教學改革,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是關鍵。作為一名教師應要求自己把着眼點放在科學方法論、教育方法、推理方法、蒐集資料的方法、從事實中做結論的方法以及分析綜合事實的能力培養上面。要減少教師講授的內容和時間,增加學生自學的內容和時間。在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通過研討,促進學生對規律性知識的掌握。在這過程中,教師要啟發、點撥、誘導、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得到最充分的發揮。要打破以前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觀,樹立育人的教學觀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現代教育觀。在教學中應堅持以人為本和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參與,使教師由原來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合作者、參與者。在這裏還不得不提出當遇到差生時,千萬不要厭惡,對於他們提出的問題不要草草了事,要知道自己正在實行的教學改革呢!

二.求真務實、紮實工作,加強管理和領導

要認真組織和實施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運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引入優質教育資源,實現信息技術課改的跨越式發展。要提高認識,進一步把課程改革推向深入,嚴格規範教材選用行為,嚴禁使用未經國家審查通過的教材,更不得直接使用境外教材。加大對農村地區課程改革的支持進一步完善新課程推廣機制,廣泛開展交流活動,組織開展評選表彰先進學校和教師活動,及時宣傳報道實施新課程的先進典型,努力營造推廣新課程的良好氛圍。

三.要合理設置課程內容和安排課時

課程設置為“多起點”模式: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習者,採用不同內容、不同難度、不同要求的教材進行學習。對於難以避免的部分重疊內容,必須改變其教學難度、廣度、深度,並形成梯級層次。國中階段應以獨立研究、探索和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主;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設備較差,硬件水平跟不上,對大型通用軟件和網絡信息的處理將是困難的,不能適應網絡化、交互式學習,課程考慮安排計算機基本原理和程序設計等內容,對計算機的硬件要求不高的應用軟件的課程。

四.信息課程在評價體系上,由注重甄別和選拔轉變為注重激勵,關注過程

《標準》在評價建議中貫穿着評價觀念的轉變。強調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因此,課程評價應由注重甄別和選拔轉變為注重激勵和過程。這樣的評價體系應做到評價目標多維性,評價主體多元性,評價方法多樣性,評價結果激勵性。

五.在信息技術教學改革中存在的誤區和改進的方法

1、要克服教學中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誤區

這就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和師生觀。我們的教學過程,總是隻把結論告訴學生,很少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很少重視過程。過去有一個教學原則叫“精講多練”,但講到了什麼程度才叫精,是講少點才叫精,還是越細越精?多練,練到什麼程度才算好呢?過去我們講:“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就要有一桶水”,現在行嗎?如今,報紙、雜誌和網上都有很多很多的信息,老師有一桶水夠不夠?學生都在信息海洋裏面“衝浪”,我們教師要跟着學生一起“衝浪”才行。很多的觀念都是要轉變,因此,我們要重新審視教育的原則,重新審視教師的作用。現在的教師已經不是知識的重要載體,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教師仍然要起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在於指導學生應該怎麼學習,選擇正確的學習路線和學習策略;告訴他們學習的方法,教會他們處理信息的方法,而不是把現成的結論傳授出去,我們要改變教學原則叫“優講優練”。

2、教學設計誤區

在教學設計中着重統一的學習

要求、統一的學習內容,沒有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層次性、獨立性。因各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情況不一樣,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差異很大,以及在一個教學班內學生基礎知識普遍存在兩極分化的事實。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應適當進行分層、分段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同學佈置不同深度的練習。

3、信息環境的互動的誤區

熒屏取代了課本,忽視課本的作用。上課時,老師一直坐在教師機前通過計算機與同學進行交流,缺少了師生間的面對面的交流。還是應該在講解理論知識時,加上一定的肢體語言和眼神,不要讓課件代替了教案。

4.熱鬧的課堂過於形式化

“將課改理念融入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授課老師想着,聽課老師也惦記着,於是課堂上各種花樣層出不窮。很多時候,我們捨本求末,只注重形式,課堂是熱鬧了,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盡人意;學生的語言表達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紮實;更為嚴重的是開放的教學空間助長了學生渙散、鬆懈的紀律觀,這對教學和學生管理都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然而,很多教師都把它當成了課改後的教學模式,這樣反而影響了正常的課堂教學。

隨着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學校計算機教學條件的改善,信息技術教學也會不斷地發展。我也會不斷的探索、研究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新型的教學方法,讓這朵信息技術教育之花在祖國的大地上開得更加燦爛。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9

週二參加了巴南區的信息技術賽課,課雖然完了,但我的學習還沒有完。我的教學生涯還在繼續。在這次賽課過程中有無數的感慨,但更多的是一種收穫,一次學習,一次進步。

這次進行賽課既有成功的地方,當然也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結合這次賽課的全過程,以及自己的進步,自己也靜下心來,對整個賽課過程進行一次總結、反思、以促進自己成長。

這次賽課,雖然心中還有一些想法,但已經成為過去。我沒有辦法去改變過去,但是我有能力去改變明天。通過這次賽課,我總是在不停的問我自己:“你進步了嗎?你成長了嗎?如果成長了,你又成長了多少?你反思了嗎?”這些問題總是在我腦海裏不停的浮現。當然,這次賽課,也暴露出了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我該怎麼去面對這些問題,並能逐一的克服、解決這是我想得比較多的。通過這次賽課,總結如下:

一、重新認識自己。

我能做什麼,我做了什麼。因為我不知道,所以我自以為什麼都懂了,因為自以為什麼都懂了,所以才不知道該怎麼去努力。這次賽課,恰恰給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我重重的一擊。重新審視自己,發現自己,定位自己。説實話,這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去否定自己過去的很多,要改變自己的一些觀點,一些方法,這也就意味着自己過去做的一些事情、做事的方法是不對的,至少是有問題的。一個人最難做的就是否定自己的過去,因此相信這是很多人教不願意去面對的。但是隻能敢於面對,一定是一個成長的新起點。

二、學會放低自己。

可常聽別人説,年輕人出來要多多請教,不要清高,自以為是。要學會放低自己。原來對這些話,有些愛聽不聽,也有些反感。但在現在,我對這些很樸實的話有了新的詮釋,通過這些改變,或多或少的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東西,其實每一個人的成在就有他成在的理由,因此,我們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虛心向別人請教,不是丟自己的臉,而是在用最好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裏強大自己。

三、經驗與理論結合的重要性。

初出道者,還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如經驗不足,課堂應變能力相比來説要差一些。遇到一些問題還是不能及時解決。理論與經驗脱節,不能將理論更好的運用在課堂上,當然也就看不到經驗在課堂上是理論的個體應用,當自己還不能提升到這樣的高度時,就只能通過不斷的練習,不斷的總結,才能更好的學以致用。

四、研究團隊的重要性。

俗話説“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就意味着團隊的力量是很重要的。因此,一個人的成長,將帶動一個團隊的成長。沒有一個優秀的團隊,個人的成長也將放慢腳步。

五、學生觀得以改變。

以前上不好一節課總是認為學生不行,是學生不好,其實現在想來真的好笑,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同樣對於枯燥無味的課堂毫無興趣。因此課堂的設計是否合理,教師的合理引導,才是吸引學生的真道理。這次團隊的研究,還讓我在上課時的關注點發生了變化,以前我關注的是學生是否守紀律,作業完成情況怎麼樣,現在我逐漸的轉向關注怎樣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生長的意義,是怎麼體現學生主體性的。

六、教師知識面的廣度與深度和老師基本功對教師的重要性。

以前,總覺得學生是一個一個的笨,很簡單的知識教不懂。殊不知,學生現在獲到知識的渠道很多很廣,每一個人的關注點不一樣,各有所長。因此只有教師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深度與廣度,上課才能信手拈來,很自然。現在上課,我不會再找學生的瑕疵,有問題,先反思自己。教師的基本功對於一個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次賽課,普通話,教姿、教態、課堂應變能力等一些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正是因為這次課,才會發現自己,認準自己。

一份付出,一份收穫。相信這是絕對的真理。在這次賽課過程中,我可以毫無疑問的説,我在我盡力落實這個教案,積極主動的參與整個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我的收穫也不少。至少現在我可以肯定的説,我該從何入手讀教材,我該怎麼去寫出一個像樣的教案,從那些方面來發現教案的閃光點,可以自己獨立的去提煉一些思想,我想這是這次賽課的最大收穫。因此,這個結果現在對我已經沒有什麼意義,最有意義的是我在這個過程我學到了些什麼,在以後的教學中如何改進。

曾聽説“要改變一個人的觀念,比推翻一個王朝還難”這句話一點都沒有錯。“充分尊重一個的觀點,不要輕易去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尊重,這也是賽課的一種收穫。

因為年輕,所以會有失敗,有無耐,有無知,有思想。也正因為年輕,所以才經得起失敗,能自己主動的去改變自己、強大自己。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10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型的課程。發展速度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其實踐性強。存在這樣的情況:學生們很喜歡上計算機課,特別是上機的操作課,更是有一種讓我一次上個夠”感覺,但是一部分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玩”樂”為主要的情緒支配,對遊戲、上網聊天情有獨鍾,而對於教師所講授的教材上的內容卻覺得“不好玩”或者乾脆來個置之不理。上機操作的秩序也比較混亂,結果一節課下來,外表上課堂氣氛很輕鬆、活躍,其實效果很差,學生覺得自己一節課後好象什麼也沒學會。面對着這樣的學習現象,經常會產生幾許無奈,但更多的思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作為從事國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師要改變這樣的現象又該做些什麼呢?

首先。那麼就不能以原始的教學方式來教學

。作為中學時期的教學,信息技術屬於一門新型課程。屬於初級往中級過度階段,學生處於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初步狀態,對於趣味性的知識較為敏感,所以根據這一階段的年齡心理特徵,教學時,以學生為主體,課本知識為主,益智遊戲為輔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這樣做,符合本階段的認知結構,便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使學生處於一種愉悦的學習狀態之中,便於接受老師教授的知識,且易於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發展自我能力。為此,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內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餘,也教學時玩玩“掃雷”紙牌”等益智教學遊戲,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

其次。受此影響,信息技術在學生們印象中屬於副科。

學生們從思想上也未得到重視。為此,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列舉生活、工作中的實例,來闡述信息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讓學生了解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從學生的思想上,來改變這樣傳統的副科無所謂”觀念。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11

在我幾年的教學中我總認為信息技術這門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上機操作,課堂上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觀看演示、然後學生上機操作。結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樂觀,反應快的學生教師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反應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你在講什麼,還有部分學生上課走神,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講什麼,45分鐘就這樣過去了。這種教學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來挖掘學生潛力,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尤其是利用計算機這一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反思:

一、改變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評價方式多樣化,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小組評價等多種方式,以過程評價為主。對學生的學習和練習作出評價,以有趣多樣的評價激勵學生的積極情緒,實現人機對話,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狀態越好,學習效果就越明顯。在我們教育相對落後的邊遠山區,學生以前更本就沒見過計算機,更不知道計算機是什麼東西。近幾年,通過電視、社會、書籍等方面的傳播,使學生在國小的時候對計算機早已有了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

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利用電腦繪畫、製做自己的作品、上網聊天、購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現在他們終於能夠動手操作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們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仍採用傳統教學模式 “教師講,學生聽”,"學"跟着"教"走,只要"我説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教師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產生“三分鐘的熱度”,過後就涼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們應該採用“先學後教”的教學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學會了本節內容。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信息技術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採用探究式學習,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的優勢,成為信息的廣播者,為學生提供動態的,豐富的信息;嘗試點撥的引導者,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設空間;知識反饋的調整者,激活學生積極探索的自信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的幫助下,小組合作交流中,利用動手操作探索,發現新知,自主學習。

興趣是推動人們認識活動的內部動力,它是構成青少年學習積極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覺完成任務的力量源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得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在信息科技的教學中,遵循學生興趣發展規律,努力培養學生學習信息科技的興趣,使學生能以飽滿的情緒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輕鬆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

按照我校學生的實際,學生基礎差,學習意識比較單薄,在課堂上除了對遊戲有興趣外,其他的不感興趣的情況,我們採取從最簡單、

最基礎的問題入手,先對學生布置作業,讓自己獨立去完成,也使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有了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完成後在進行檢查和講解,對作出來的同學進行當堂表揚,對疑難問題進行分析講解,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 創設和諧學習環境,保持良好學習情趣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讓我懂得,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牴觸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是保持學生學習情趣的最佳手段。

我校現在每班學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都有機子操作,但在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教師要一個一個教根本忙不過來,肯定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到的同學的積極性,因此在分組的基礎上,採用“學生教學生”的教學方法。讓幾位先掌握的、基礎好一點的同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輔導,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解除學生的疑惑,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懼怕老師現象。從而使所有學生不會的問題得到解決。在這種分組教學的情況下,教師的作用並沒有失去,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友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法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

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由於建構主義學習活動是以學習者為中心,而且是真實的,因而學習者就更具有興趣和動機,能夠鼓勵學習者進行批判型思維,能夠更易於提供個體的學習風格。建構主義認為,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真實的任務和學習領域內的一些日常活動或實踐。這些貼近生活真實的、複雜的任務整合了多重的內容或技能,它們有助於學生用真實的方式來應用所學的知識,同時也有助於學生意識到他們所學知識的相關性和有意義性。

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創造性、操作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這一教學法既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也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總之,要學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及時瞭解新的動態,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認真分析和研究教材、學生,拿出一套切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發揮更大的潛能,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12

(一)小組合作

實際教學中學生使用計算機的水平差異很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時,可採用合作學習策略,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習者通過討論、互助等方式來互促學習,提高學習成效。學習過程中必要的交流互動,協商合作,可讓學生有機會對某一個問題提出不同的觀點,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

例如在講授“文件的特性”時,讓學生小組討論,並上機操作驗證。

文件的特性

1、唯一性(上機試一試)[教師演示建立2個同名的文件是否成功?]

2、可攜帶性(學生舉例)

3、可修改性(上機試一試)[修改一個文件,看大小等有沒改變?]

4、可容性(具體文件類型舉例)

5、確定性

我的教學設計意圖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總體來説,完成情況還是理想的。但有些學生濫竽充數,坐在電腦前不知幹什麼好,沒有全部完成上機要求;有的又不敢大膽討論。這種現象也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

(二)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分層教學問題:

在信息技術課的實際教學當中,我覺得分層教學實施起來差強人意。一節信息技術課的流程包括很多方面:換鞋要幾分鐘,開關機又要幾分鐘,剩下的時間除了授課,還要留意設備和學生的情況,40分鐘很快就過去。往往只能顧及整個班的教學,很難分身顧及個別好的學生或者差的學生。部分已經接觸過WindowsXP的學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太重視有關基礎知識的學習,甚至對老師的示範操作不屑一顧。同時,還有部分同學在國小沒有接觸過WindowsXP操作系統,對文件和文件夾的管理不太理解。儘管我也知道可充分發揮前者的積極性,讓他們充當“小老師”,適當輔導後者。但實際上操作起來,沒有想象的那麼如意。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分析學生特點和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任務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難度適中,分出層次,哪些是必須要做的,哪些是選做的,避免有的學生吃不飽,而有的學生吃不了。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13

低年級的電腦繪畫,這部分內容不僅適合低年段的學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我本人也挺喜歡上的,總覺得這個模塊的內容相對於其它幾個模塊而言,課堂的學習氛圍更容易營造得熱烈,有趣。不過,我也覺得有幾點需要注意的:

1、要全面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緊緊抓住教學重點,明確教學目的,做到教學手段與教學目的和諧一致。

2、根據信息技術課的特點,注重讓學生們在動手實踐中感悟知識、發現知識、形成技能;在應用中將知識與技能緊密結合並互相轉化。

3、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選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學習任務,採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發現"需要和創造的"成就感",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放手讓學生學,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4、教學不能侷限於一節課,侷限於一時,必須着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以更高、更長遠的眼光來處理教材,實現課程的拓展延伸。,《畫圖》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14

信息技術是一門融科學性、技術性、實踐性於一體的課程,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剪貼圖形是蘇科版國小信息技術教材上冊中的內容,主要知識點是讓學生掌握選中圖形,複製、剪貼圖形,並能進行簡單的翻轉。在這一節的教學設計中,我大膽的對教材進行了重新整理和設計,並分為四大塊:不拼不知道、剪貼拼更妙、會拼才會贏、智慧大比拼,從而把知識點有機的串連在一起,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這樣的設計很感受興趣,從而讓他們始終在被課堂所吸引着。

整個教學,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每一個環節,都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重點,讓學生上台示範,讓學生邊操作邊説,然後再讓每一位學生自己去實踐。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整個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全過程。在操作中,我一直是學生的學習夥伴,學習助手,適時點撥,加以引導、啟發,培養創新。同時,我還充分調動基礎好的同學,讓他們去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協作的情感。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形成了學習共同體,分享彼此的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15

本學期,我擔任了國小的信息技術課教學。羅樂中學歷來對信息技術課非常重視,注重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非常感謝校領導能給我這個機會,給我一個自由發揮的舞台,尤其感謝黃校長,在教學上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您的一些創新的理念,令我受益匪淺。

國小信息技術課的教材,已經要求對網絡的瞭解;對於一個剛踏上教師崗位的新教師來説,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也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在學生中開展了調查,對於時下他們最感興趣和了解的信息技術內容進行了統計和歸納;其次,把學生知識點內容也結合進來;再次,教授了教材上將要學習的某些內容,但是程度對於農村的學生來説不是很簡單,但能為國小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最後,和其他學科的內容想結合,使學生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

本學期,大致教授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基礎操作篇

①開關機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②文件夾的操作(要求每個同學建立一個以自己班級學號命名的文件夾,將今後每堂課的作業都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夾裏)。

③文件和文件夾的搜索。

④桌面的設置。

(2)網絡篇

①學會瀏覽網頁。

②申請免費電子郵箱,收發電子郵件。

③聊天軟件QQ的使用。

④申請北海網誌(學生Blog)的空間,學會修改模板、發表日誌。

⑤學會發送電子賀卡。

(3)軟件篇

①“畫圖”軟件的使用。

②用“Word”軟件製作小報。

③用“Word”軟件製作表格。

④用“Powerpoint”軟件製作幻燈片。

⑤用“金山畫王”軟件製作圖片。

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每堂課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然後讓他們運用學過的知識完成任務。所設計的任務有:教師節賀卡,給老師的一封信,國慶節小報,製作一張課程表,奧運會幻燈片,製作一幅“秋遊”的圖畫,給自己安一個網上的家。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完成任務還是比較有興趣,他們覺得如果能快速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就能體現出自己的能力。我還發現,他們對於上網完成的任務,熱情特別高,可能是因為互聯網的普及,已經滲透到我們身邊的每個地方,網上豐富的資訊內容能夠使他們的視野更寬闊。對於依靠軟件完成的任務,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也做的非常好,比如小報、幻燈片和金山畫王的圖片,有些學生的作品體現了相當高的藝術水準。我在授課和指導學生的同時,注意了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及時瞭解他們的愛好,他們感興趣的技術,和他們想學的知識,並把這些貫穿到課堂教學中,力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他們引導到主動學習、自主創新的道路上來,也通過不斷的交流,增進了和學生之間的感情。

當然,在本學期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學生掌握知識還不牢固,教過的內容,過了2、3個星期就忘記了;有些學生對於鞏固的、知識點重複的練習興趣不高;由於學生水平的差距,造成講課效果不一致,往往好的同學已經反覆操練了幾遍,而較差的同學還未能完成一遍,而我個別輔導的時間有限,因此某些同學一學期內完成的任務寥寥。這些問題在下一學期裏都需要改進。另外,信息技術課基本都是上機操作課,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也比較容易興奮,因此要保證課堂紀律,做到收放自如,還需要下一番功夫。

以上是本學期信息技術課教學中的一些得與失,在新的一學期中,我要更加努力,爭取出色地完成校本課程的編寫和課堂教學任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xinxi/rrk9w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