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重陽節 >

【精品】重陽節優秀作文九篇

【精品】重陽節優秀作文九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優秀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重陽節優秀作文九篇

重陽節優秀作文 篇1

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飲。九月重陽,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於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重陽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種節令美食。

寧靜的傍晚,我獨自一人站在林蔭道旁的一棵樹下,陽光斜斜地織下來,細碎地穿過零落的樹葉,在我的眼睛裏投下斑斑駁駁的閃亮.而我卻絲毫不能從那光芒中獲得温暖,反覺得有一種從骨髓中散出的淒冷.看那枯黃的樹葉光華不再,即便在這尚暖的風中也要凍的瑟瑟發抖,堅持不住就要飄落下來,像蝴蝶絕美的舞蹈,而後歸於寂寞.裹衣離開,我感覺自己就像那些被拋棄和遺忘的敗葉,遠隔親人好友,在這遙遠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氣,咀嚼思念的苦果.

窗外,一陣秋風吹來,我再一次抬頭看那些紛飛在空中的枯葉,忽然覺得它們很像自然的信箋,而關愛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郵票,枯葉用盡最後的生命燃燒成一縷縷陽光純淨的燦爛,給無數異地的親朋好友傳遞温情與祝福,讓世界不再孤單.原來只要心心相印,距離永不會阻隔真情;其實只要真情恆久,天涯也不過咫尺比鄰。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歷史的煙雲,又是一年重陽,再頌經典,宛如心聲……

重陽節優秀作文 篇2

舊時漢族民間節日風俗,流行於黃河中下游、淮河、長江流域插茱萸等地。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時,民間採茱萸插戴頭上,亦有用茱萸製成囊佩帶的,俗信能驅邪治病。相傳始於東漢,晉代成俗。至唐代,插戴茱萸、裝飾美容、祝頌延年益壽。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歷史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秋高氣爽,正是茱萸成熟之時,茱萸被認為能祛病驅邪,所以古人或頭插茱萸枝,或臂佩茱萸囊,登高遊興,並把重陽節稱為登高節、茱萸節、茱萸會。直至民國時期,一些文人秋季聚會請貼的常用款式為:“×月×日,登高萸觴,候光。”到民國以後,茱萸風俗逐漸衰退。但現在民俗仍然保留着。

重陽節優秀作文 篇3

九月初九重陽節到了,又可以去登高了,鳳凰山真熱鬧啊!重陽節清晨,媽媽叫醒了還在沉睡的我,説外婆打電話叫我和她去登高。

我興奮穿上衣服,來到了外婆家,和她一起上山。我們從北外那邊隨着人流往上爬,好不容易爬到了一個小山坡,把我累得氣喘吁吁,外婆也和我一樣。我們休息了一會就又開始爬了起來!後來我們終於來到了鳳凰山的公墓。這裏是登山人的第一站。

只見這裏已是人山人海,歇氣的隨便找個地方就坐下,沒地方坐的人乾脆就站着喘粗氣;小販們使勁地吆喝着;那些繼續往上登的人只好在人林中穿來穿去,尋求着上山的路。外婆和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坐的地方,休息了大約半個鐘頭,我們就準備下山了。可這時要下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還有不少人正蜂擁着往山上爬。我正要從一個地方開始下了,外婆卻説:這裏下去不好。你看,人這麼多,那一年就有一個人被擠下山去摔死了,太危險了。我們走過去再下。結果來到另一個下山的地方,她還是説人太多,又繼續走,繼續走

就這樣走了幾個地方都沒下成山,最後來到了一條小路,只好就從那裏下去了。哎!終於要下山了,把我的腳都走疼了。原來還沒有結束,沒想到這小路上山的人也這麼多,一個一個的從山下往山上爬,我們這些下山的人也不好下,人太多,路又太窄,真可謂上山難,下山也難啊!下完山後,山下還有很麼多人在往山上走。登山的人真是太多了!

每年這天,我們達州人總是傾巢出動,説是紀念當年登高遠送清官元稹,實是親近大自然踏青玩耍。

這次登山雖擠雖累卻又爽又好玩!還讓我明白了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兩個成語的真正含意。

重陽節優秀作文 篇4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係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俗的組成部分。宋代《東京楚華錄》卷八:“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金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

明代,在《陶庵夢憶》中記載有:“兗州紹紳家風氣襲王府。賞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燈、其爐、其盤、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盤大觥、其壺、其幃、其褥、其酒;其麪食、其衣服花樣,無不菊者夜燒燭照之,蒸蒸烘染,較日色更浮出數層。席散,撤葦簾以受繁露。”

重陽節優秀作文 篇5

  明天就是重陽節了,預祝天下的老人健康幸福快樂,長命百歲!都説家有一老賽過一寶,現在才明白其中道理,家裏的老人讓你想想就感覺温馨也生出對家的無限依戀,每當夜幕降臨,暢遊車河時,萬家燈火中總有一盞燈是屬於你為你而留,心中頓有暖流緩緩淌過……

這個重陽節快到了,想起我的奶奶和姨婆還有爺爺,希望他們在天堂裏快樂安康!經常會想起他們,很少會夢到他們,相信他們在那裏一定是快樂安好的在我還是個毛毛頭時,奶奶把我接回來,和姨婆一起把我帶大,我的童年考試吧無慮,她們對我寵愛有加,特別是姨婆對我偏心偏得來是地球人都知道最遺憾的是她們一天我的福也沒享到,在我還沒開始工作賺錢她們就都走了,雖然這些年我總是盡我所能為她們做佛事,總彌補不了心中的缺憾……到現在還記得姨婆看到我就説阿囡啊……放學後每天偷偷給我買奶油小方還叮囑不能告訴表妹……過年奶奶為了勸説我去表姐家作客需要先答應我的條件---買連環畫外帶拷扁橄欖,我才同意去的……奶奶做的五彩圓子,青團,鬆糕……在我的記憶中那是空前絕後的美味隨她一起走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抓緊時間,多陪陪家中的老人,陪他們多聊聊,哪怕多一個電話,以後都會少一個遺憾……

重陽節優秀作文 篇6

由於國慶調休,今天很多人仍然上班,所以來參加活動的人少得可憐——美麗心情、小石頭、我,加上負責人左哥,只有四個人。左哥好像有點失落,因為今天的“兵”太少,他這個“司令”當得不夠威風,新來的門衞大爺不認識左哥,在門口難為左哥給院領導打了好一通電話才讓我們進去,但院領導的熱情相迎讓左哥一掃滿臉陰雲,興高采烈地帶領着我們地來到活動室,並給我們佈置了任務,主要陪老人下棋、聊天,給他們解悶,逗他們開心。

活動室裏,有的老人在下棋,有的老人在打麻將,有的老人在聊天,左哥陪一位老人下棋去了,我和美麗心情、小石頭就去和幾位老人一起聊天。

一位戴眼鏡的奶奶,興致勃勃地給我們講她的人生故事。她出身於一個大家庭,早年因為父親的成分問題,一家人在此起彼伏的運動中,經歷了種種悲歡離合。但她非常樂觀,説起那些事情的時候,常常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描述得像是喜劇中的情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彷彿磨難對她來説是人生必然的經歷,看淡它,超越它,就能成為強者。她説她有四五十年的心臟病史,這更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看她談笑風生的樣子,給人的感覺,八十多歲的她和一顆病蔫蔫的心臟和平共處,簡直就是一個生命奇蹟。她不但心態好,而且還很愛美,她抬起腳給我們秀小女兒剛給她買的一雙漂亮鞋子,眼睛裏滿是自豪、得意的神情,有一個詞“老來俏”,我覺得形容她此刻的狀態再合適不過了。

另一位七十多歲、穿着漂亮花衣的奶奶,不太愛説話,當“眼鏡奶奶”給我們講故事時,她一邊玩一種麻將連連看的遊戲一邊吵着説:“我都聽了八百遍了,不要見人就講你那點老黃曆了”。“眼鏡奶奶”反駁她:“我在講歷史呢,年輕人喜歡聽歷史。”“花衣奶奶”打趣道:“就那一點歷史,有什麼好講的。”而當我們請她給講講她自己的歷史的時候,她卻顯得有點不好意思。我逗她説:“我們最喜歡老年人給我們講過去的事情了……”,最後,她終於打開了話匣子,給我們講各種各樣的事情。也許,與“眼鏡奶奶”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相比,她過得平平順順,沒有那麼多故事可説,但她很愛自己的家,很愛自己的親朋好友,所以她講得大都是家長裏短的小事情,她給我們講她的兒女,講對兒女的教育,講與兒女親家的相處之道,她説的最多的就是女兒嫁到婆家後,她一直交待女兒要對公公婆婆好,女兒的婆婆很感動,對她也非常好,經常給她買禮物。她説:“你看,我身上穿的這件衣服,就是俺姑娘的婆婆給我買的。”那是一件時尚的漂亮衣衫,她穿着非常合體、好看,我們一致誇獎:衣服好,人更好!她聽了樂得合不攏嘴,説:“你對人家好了,人家才會對你好,這就叫‘人心換人心,兩好合一好’!”老人這句話,讓多少婆媳不合、姑嫂相爭、親友反目的人們汗顏啊!我説:“要是大家都有你這樣的心態,都像你這樣想,咱這社會就會和諧很多啊!”她頻頻點頭,説:“是啊,人都和諧了,社會才和諧!”

在來之前,我覺得我是一個給予者,覺得自己在幫助這些老人,但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想法錯了,我能做的僅僅是在給他們解悶,逗他們開心,而他們卻在教我怎麼對待生活,怎麼做人怎麼做事,怎麼用一種開朗、豁達的態度面對人生的起起落落、是是非非。今天,恰逢重陽節前夕,我只不過用短短三個小時的時間付出,卻收穫了老人用一輩子經歷總結出的`人生經驗。所以,參加這次活動,對我來説,是一次真正的心靈盪滌,是一次很有意義的修行!

重陽節優秀作文 篇7

九九重陽節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中國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稱。

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戴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飲。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東漢(25;220)方士費長房對他的弟子桓景説:九月九日你們家有大災難,如果用紅色的囊袋盛茱萸,掛在臂上,登高山飲菊花酒,就可以免禍。桓景到那天就率領全家老小到山上避難去了,等到晚上回來的時候,發現家裏的雞犬全都死了。從此,人們每到九月九日就去登高避邪,於是沿襲成俗,遂成佳節。

重陽登高,是節日主要習俗。歷代以來,漢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羣結隊去爬山登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幹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仿製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避災之意。

登高受人重視,特別是受老年人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高有高壽的意思,因此人們認為登高可以長壽。

歷代詩人都喜歡重陽登高賦詩,唐代(618;907)大詩人工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方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遠客思鄉之情,深切感人。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中藥植物,氣味辛烈,中國古人認為折以插頭,可以防止惡濁邪氣的侵襲;燃薰後可以避蟲咬,在這百足之蟲,死而未僵之時,薰佩以避之,猶似端午節薰雄黃一樣,是很符合傳統衞生習慣的。

菊花是中國一種歷史悠久的名花,除重陽賞菊外,還具有食療價值。因而古人在食其根、莖、葉、花的同時,還用來釀酒。晉代菊花酒製法是:採菊花莖葉,雜秫米釀酒,到次年九月始熟,用之。

明代(1368;1644),菊花酒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構相諸藥方佳。明代醫藥家李時珍説菊花酒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痿痺,消百病的療效。

重陽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種節令美食,在重陽節食用。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的意義。

農曆九月初九是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或“敬老節”。重陽節歷史悠久,在戰國時期就形成了,它有着非常多的習俗,比如説登高、賞菊、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九九重陽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是一個尊老、敬老的日子。於是,我準備給奶奶一個驚喜。

回到家,我彎着腰、躡手躡腳地上樓,像小貓一樣悄無聲息地踱到房門口,“噗”的一聲,我跳了出來。咦,怎麼沒反應?哦,原來奶奶出去買水果了。我想,可以趁奶奶不在家,準備點什麼。

首先,我將作業完成了,接着幫奶奶泡了一杯熱茶。在倒開水的時候,些許熱水燙到了我的手背,痛得我哇哇大叫,但一想到奶奶能喝到熱茶,這點疼算得了什麼!

這時,奶奶回來了,她進門放下包,準備倒一杯水喝,我指指那杯熱氣騰騰的綠茶,奶奶驚訝地問:“這是你倒的嗎?”“不是。”我答道。“是開水先生和茶葉小姐在杯子里約會哩!”奶奶聽了後,明白了我的心意,開心的摸了摸我的頭,欣慰的笑了。

我看看鐘,已經到新聞的時間了,便拉着奶奶坐到沙發上,打開電視,調到新聞頻道,説:“奶奶,您看您最喜歡的新聞吧。”在一旁的我,還學着電視裏的樣子,給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小肉拳頭敲得奶奶笑眯了眼,直誇我是個好孩子,我可開心了。

吃飯時,我把媽媽買的一隻炸雞腿夾到了奶奶的碗裏,把另一隻留給了自己。奶奶説:“這雞腿還是你吃吧!”“不行,您吃!”我堅定的説。“你吃吧,這樣你就能長的高大結實。”“不行,要胖的,我減肥!”“那我吃了就不會胖呀?”“您以前總是省給我吃,吃一兩次不會胖的!”“你吃??”“您吃??”這隻雞腿就不停地在我們的飯碗裏“轉悠”。最後,奶奶拗不過我,只得把雞腿吃了。“嗯,太油了!”奶奶説。“嘻嘻,這樣才好吃嘛!”我得意地大笑。奶奶也笑了。

晚上,我睡得可真香,大概連導彈爆炸也吵不醒我。還做了個好夢,夢是怎樣的?你猜?? 重陽節作文:重陽節感悟

金黃的枯葉離開了樹梢,在空中如蝴蝶樣飛舞,最後以悠柔的弧度悄無聲息地降落在地上,一片片的金黃,為冷寂的街道作了最美的點綴,漸漸的,秋的韻味濃了起來。秋天,來了。

“每逢佳節倍思親”楓葉正紅時,又是重陽佳節到。我登上了故鄉的山。往日,崎嶇的亂石小路,如今還十分親切,路旁的景物依舊,只是覺得更添了一份愁緒,因為,睹物思人,而物事人非。是的,重陽節,難免讓人回想起過往的人,過往的事,過往的一切,更難免讓人觸景傷情。不經意間,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親愛的大伯。往日與大伯的歡聲笑語,又在我難中浮現,讓我對他的思念,在秋風中更加濃烈。

去年的重陽節,過去了不久但又似乎很漫長。那時,大伯還在我們身邊。他是一個很活潑可愛的老人,因為他有一顆常青的新,又寬厚的胸懷。他的笑,是那麼的爽朗,清澈又慈祥,不禁讓我想起“絕類彌勒”。他的一切,都感染着身邊的日呢。

可是,生老病死——這一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終究讓大伯從此成為過去,只給我們留下似楓葉般的片片回憶,簌簌的落下,沉甸甸的壓在我們心頭。那爽朗的笑容從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長大了,明白到人世的悲歡離合,明白到何謂親情,明白到在世的我們應該珍惜這一切。

如今的重陽節,我站在山上,習習秋風,夾雜着思念,吹亂了我的思緒,古往今來,人們都喜歡悲秋,又值重陽,我終於明白,這“悲”從何而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時此刻,我反覆咀嚼這句詩的韻味,嚐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對現實的無奈和對過往的追憶。我於這迷離的秋色中,試圖尋找昨日那一幕幕珍貴的畫面,不知不覺,太陽已滑到了山間,像一個泛黃的大石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心裏默唸着,踏向了歸途??

重陽節優秀作文 篇8

涼風習習,如一首季節的樂曲在樹林中穿梭,葉落的沙沙聲似遠處一曲悠悠的小令。小松鼠伸了個懶腰,有準備閉上眼睛繼續着獨享幽靜的舒適,剛睡下的一瞬間,望見牀頭上的日曆,一個紅色圈起的日子,九月初九。小松鼠猛地抬起頭—是“重陽節”便迅速穿好衣服,心中暗暗想到:“今天一定讓長輩們開心,做一隻尊敬、孝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一隻小動物。

只聽見“KK”兩聲,是爺爺,小松鼠衝上樓去,之間爺爺拍着胸口,“一定是着涼了”小松樹下出決定。並從牀上拉起被子裹住爺爺身上,親切的問:“爺爺還冷嗎?”爺爺聲音變的沙啞:“沒事,你真乖。”小松鼠笑了笑:"天冷,彆着涼了。”便輕身走出去爺爺的房間。慢慢的拉上房間的門。

走過大廳,之間奶奶提着籃子,“奶奶您去哪?”小松鼠邊走邊問。“去...去多采點松果,準備過冬,家裏的果子不夠。”話音剛落小松鼠熱情的説:“我也去,我幫您吧。您要多注意身體,別凍壞了。”説完便拿起頭巾就走。奶奶在下面挎着籃子,小松鼠三小五摘二靈活地爬上樹。不過一會,籃子就滿滿的了。他牽着奶奶的手,一邊聊天一邊趕回家去。

回到家,只見爸爸媽媽正做着早餐。小松鼠還沒喘氣,就衝到身邊,高高的舉起手,“我來幫忙。我也要參加。”“你幫不了忙的。”爸爸媽媽欣慰的笑了笑,指了指掛在高出的水果,“你 拿不到的,去玩吧。”“不”小松鼠硬賴這幫忙。便拿來凳子,踮這腳尖想那果子。突然一打滑,摔了下來。弄破了皮。媽媽這急的説:“你看你,叫你去玩,在這埕什麼能,疼了吧?”小松鼠的臉頓時紅了起來,哽咽的説:'對不起,我只想讓你們在重陽節這天高興。“爸爸媽媽的眼淚也流露了出來,“真孝順。”

重陽節優秀作文 篇9

“重陽節?今天是重陽節?哈哈!早忘記了哦!”

走在中關村市場,不時的詢問一些朋友今天重陽節怎麼過。大多的人卻陷入了這種驚訝、茫然的狀態。説到重陽節我便想起王維的那首“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來。

今天的重陽節,也是第19個老人節。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敬老祭祖,傳統的重陽節是一個詩意又温馨的節日。然而在浮躁,匆忙的經濟市場生活工作中,重陽節的黃金甲正隨着金秋的過去而慢慢的退去。

在中關村廣場我遇到了一位正拿着報紙找工作的小夥子,他對報紙看的非常執着,還不時的用筆點點畫畫。年輕人,有的是活力,有的是精神。登高是不在話下的,可這位小夥子卻深深的被失業的圈子套住了。他對我説這麼一句話,“工作都沒有,吃飯都是問題了,那還有心思登高望遠,月飲菊花酒呢?既是對親人的思念這時也只是深深的埋藏在心裏罷了。”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家鄉,重陽節雖沒有什麼山珍海味,然而插茱萸,吃餈粑是非常普遍的。只記得每年重陽節的時候,奶奶就會宰殺自己養的雞鴨通知所有的姑姑、伯父們前來享用。其實反哺之情,人人都有。然而有多少人能體會此時的父母親自宰殺牲口聚集子女享用的真實用意呢?一對坐在家樂福門口正在歇息的老大爺、老太太,他們攜着手,顯得無比的親近。他們對重陽節有這深厚的感情,子女們成天忙於工作,他們只有兩個字“理解”。今天購點好東西,晚上等他們回來吃個團員飯。非常多人不知道父親節,也遺忘了母親節。更多的人也淡忘了今天的重陽節也是老人記節。一句問候,一個不長的電話他們都會會心的甜蜜一笑的。

中關村,市場裏面忙忙碌碌,氣温比外面的要高的多,然而感覺並不是非常舒服。他們有的坐在櫃枱,有的站着拉客,有的高聲吆喝。等等的。總之顯得格外的匆忙。

“今天是重陽節,沒有帶孩子,老人出去溜達啊?”

“哪有時間啊!工作這麼忙,生意又這麼慘淡經營的,也沒心思。”這是一位在中關村幹了八年的朋友和我説的感到無奈的一句話。

禮拜一,中關村按道理也是一個比較安靜的時段。只是“九九”相對來説有點過於冷淡和平靜。我從E世界到海龍,從海龍到科貿鼎好再到太平洋,一樣的平靜,也一樣的“忙碌”。只不見有關“九九重陽”的促銷活動。

標籤: 九篇 重陽節 精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chongyang/jk41y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