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重陽節 >

重陽節綜合實踐(6篇)

重陽節綜合實踐(6篇)

重陽節綜合實踐1

活動目的:

重陽節綜合實踐(6篇)

xx年10月23日(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稱敬老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1.讓學生了解重陽節的來歷、習俗;

2.通過調查、訪問、總結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組織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個性的發展。

3.培養學生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良好品質,懂得“孝敬長輩,尊老敬老”是每個人應該遵守的道德規範,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xx年10月23日(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又稱敬老節。前段時間,我們就圍繞“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這個主題,進行了調查活動,今天,我們就以生動的形式來對成果進行彙報吧!

本次活動共分為6個組,分別是重陽溯源組、重陽美食組、重陽習俗組、重陽詩文組、重陽敬老組、重陽調查組。(幻燈出示)

請各組認真準備,首先有請第一組——重陽溯源組。大家歡迎!

二、自主活動,成果展示

(一)重陽溯源組

1、小組長引入小組活動: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我們是重陽溯源組。我們收集到了有關重陽的由來和一個相關的神話故事。

2、組員1介紹重陽節的由來1:

首先請組員1來為大家介紹吧,大家歡迎!

10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專家介紹説,九九重陽節源於西漢,今稱“敬老節”“老人節”,是一個非常温馨的傳統節日。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亦稱“重九節”。古人認為,九為“陽數”,象徵吉祥、幸福、光明。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雙九,故曰“重九”;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稱“重陽”,所以這一天為重陽日。

3、組員2介紹重陽節的由來2:

那大家知道九月初九是什麼時候被定為重陽節的嗎?接下來有請組員2來給大家介紹。

重陽節正式成為節日,是在西漢時期。在漢代劉歆的《西京雜記》中已有記載。文中提到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害後,她有個名叫賈佩蘭的侍女也被驅逐出宮。賈佩蘭與人閒談時,説到在宮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可見,農曆九月九日在漢代就成為節日了。

4、組員3介紹重陽來歷的神話故事: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聽嗎?下面請組員3來為大家介紹吧,大家歡迎!

在民間,關於九九重陽的`來歷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呢。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南有個叫恆景的人,拜方士費長房為師,修煉了幾年後,有一天,費長房突然發現恆景臉色難看,就對恆景説:“九月九家有災禍,想避開災禍,你必須做一個紅布袋,用紅布袋裝上茱萸,紮在手臂上,帶着全家人一起登上高山向東面遠望。到山上,務必喝點菊花酒,這樣災難就會過去。”恆景照辦了,在九月九日這一天,恆景帶上全家登上了附近的高山,第二天,恆景一家回到家中,發現所飼養的雞、犬、牛、羊不知何故都死去了,全家因遵循了費長房的告誡,外出登高才逃過一劫。從此,九月九日登高避邪的風俗便傳開了。傳説終歸是傳説,其實,秋天到野外登高爬山、遊玩賞花本身就是一項對身心很有益的娛樂活動。

謝謝大家,我們組的介紹完了。

(二)重陽習俗組

1、小組長引入小組活動: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我們是重陽習俗組。在重陽節這天,我國民間有很多活動,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下面就請我們的組員為大家一一介紹。大家歡迎!

2、組員1介紹重陽習俗之一:登高(幻燈片出示)。

重陽登高,是節日主要習俗。歷代以來,漢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羣結隊去爬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幹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仿製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避災之意。 "登高"受人重視,特別是受老年人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高"有高壽的意思,因此人們認為登高可以長壽。

3、組員2介紹重陽習俗之三:品酒賞菊(幻燈片出示)。

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説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時逢佳節,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共賞黃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後世留下不少佳句。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寫的《過故人莊》就是寫了朋友邀請他品酒賞菊的情景。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吧!

重陽節綜合實踐2

一、活動的目標

1、通過了解重陽節的習俗,感受、積澱、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鍛鍊、提高蒐集、處理信息、調查訪問、與人交往、協作等能力。

2、通過學做重陽糕,瞭解重陽糕的做法,培養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通過開展敬老節的活動,激發關愛老人、孝敬老人的情感,培養關心老人、敬重老人的良好品質,弘揚中華民族尊老的優良傳統。

二、活動的提出

重陽節,每一年都過,但是有一些古樸的習俗卻隨着社會的進步逐漸地流失了。其實,每一個傳統節日的習俗都有其獨特的淵源,也都有着獨特的節日韻味。瞭解傳統節日,既是學生豐富對社會的感知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大契機,何不開發一下好好地利用呢?尤其是重陽節,因為還是我們中國的“敬老節”,就更有活動的空間了。

三、活動的時間

1個月

四、活動的準備

1、調查同學們身邊的有關重陽節的信息。

(1)家鄉的重陽節風俗是怎樣的?

(2)過節的時候家裏做重陽糕嗎?誰做?怎麼做?

(3)如果你是這次活動的策劃者,你會組織同學們開展那圍繞主題的哪些方面的研究、活動?

2、彙總同學們調查的結果。

(1)有關重陽節的風俗,大家瞭解得還是比較全面的,提得較多的是吃重陽糕、登高。

(2)有關家裏做不做重陽糕,情況多樣:有的是年年做,有的是有時間才做;有的是爺爺奶奶做,有的是媽媽做;做法上也有一些出入。

(3)有關活動的策劃,基本上分為兩類:一類是研究活動,如瞭解重陽節的來歷、為什麼要做重陽糕等;另一類是實踐活動,如做重陽糕、去敬老院敬老。(有不少同學在調查的過程中得知了重陽節在我國又叫“敬老節”。)

3、調查情況分析。

(1)學生很認真地參與調查活動,有的是請教家裏人,有的是請教鄰居,還有的是打電話詢問親友,還有一些進行了網上搜索。學生對該活動主題有熱情,這個活動可以開展。

(2)學生的提議很有價值,或説重陽節的故事,或做重陽糕,或拜訪敬老院的老人,都體現了學生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由此,活動的順利開展有了保障。而學生的能力與活動,定能互相促進。

4、全面瞭解有關重陽節的信息,確定活動子課題。

(1)學生利用網絡全面查找有關重陽節的信息。

(2)討論、確定活動的子課題: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的風俗(做重陽糕、賞菊、登高、飲菊花酒、配茱萸、賽風箏)、重陽節的文學作品、重陽節的祝福、其他相關資料。(敬老作為後續活動)

5、分組,確定每個活動小組的成員及組長。

五、活動的過程

(一)重陽節的風俗彙報活動

1、各小組分頭準備。

(1)集體商討:彙報的方式有哪些?(表演小品、製作幻燈片、製作祝福卡等。)

(2)各小組根據自己的研究課題選擇適合的彙報方式,自由準備。

準備的過程中,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做重陽糕小組”。他們為了帶領同學們一起成功的做出重陽糕,利用雙休日的時間請來了自家的奶奶,親自向奶奶取經,在實踐中親身體驗做重陽糕的過程,掌握重陽糕的做法。他們的精神可嘉!

2、集體彙報活動。

(1)賞菊小組彙報

①介紹重陽節賞菊風俗的來歷;②利用幻燈片向大家展示眾多菊花的圖片,讓大家體驗賞菊的美好感受;③發佈馬杭菊花節的信息。

(2)做重陽糕小組彙報

①利用幻燈片展示製作重陽糕的步驟,講解制作方法;②提供事先準備好的`做重陽糕器具,請進爺爺奶奶,帶領同學們一起(分組)製作重陽糕;③採訪同學們製作重陽糕的感受。

(3)來歷小組彙報

①以小品的方式彙報重陽節的來歷故事;②談排練過程中組員之間發生的矛盾,後來是怎麼解決的。

(5)飲酒小組彙報

①利用幻燈片介紹重陽節喝什麼酒、酒的用途、和酒有關的詩詞等;

②請大家喝菊花茶。

(6)文學作品小組彙報

介紹有關重陽節的文學作品(對聯、詩歌等)。

(7)登高小組彙報

①利用幻燈片向同學們介紹有關登高的詩詞、登高的切身感受;②向同學們推薦常州適合登高的地方。

(8)品嚐重陽糕

①每一小組的同學品嚐自己製作的重陽糕;②一起説一説品嚐自己做的重陽糕的感受;③俗話説:“每逢佳節倍思親。”現場打電話給外地的親人。

(9)其他資料小組補充有關敬老的內容

①告知同學們:從*年起,重陽節被確定為我國的“老人節”,也叫“敬老節”;②為同學們播放一段某國小開展敬老活動的錄像;③請同學説説我們可以開展哪些敬老活動。

(10)祝福小組送祝福

把自己親手製作的一張張精美的寫有重陽節祝福的小賀卡送到同學們手裏。(前期準備:①買了很多五顏六色的卡紙;②從網絡上搜集了很多有關重陽節的祝福語;③把卡紙剪成了各種各樣的形狀,謄寫祝福語。)

(二)重陽節的敬老活動

1、回顧、集體討論:我們可以為敬老院的老人做些什麼?

大家七嘴八舌,意見大致為三種:

(1)送一些適合老人的禮物給老人們;

(2)為爺爺奶奶們表演節目;

(3)為老人勞動。

2、進一步商量:

(1)怎樣的禮物才是適合老人的禮物呢?

大家一起出謀劃策:

(吃的)麥片、豆奶粉、牛奶、蛋糕等;

(用的)毛巾、肥皂、熱水袋、圍巾、手套等;

(娛樂的)撲克、象棋等。

總之,送出的禮物要是符合老人年齡特點以及身體狀況的。

(2)可以為老人們表演什麼節目呢?

同學們手到擒來:唱歌、跳舞、表演小品、朗誦詩歌、説笑話、陪老人玩。

3、聯繫敬老院。

為了充分利用每一個機會鍛鍊同學們的能力,特請住在敬老院附近的同學負責和敬老院的負責人員進行聯繫。反饋:負責敬老院的叔叔在瞭解了我們的心意後,非常歡迎。聯絡小組的任務順利完成。

4、同學們自由準備慰問老人的物品和節目。

5、赴敬老院慰問老人。

重陽節綜合實踐3

第一課時重陽節溯源

活動背景: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稱敬老節),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可是,由於現在的孩子們多數為獨生子女,倍受家庭和社會的寵愛,反而淡漠了他們的尊老敬老的意識。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培養孩子們感恩祖輩的情懷,讓感恩成為孩子們一種自覺行為習慣,於是,我結合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重陽節,設計了重陽節敬老活動實施方案,旨在通過這一活動讓孩子們在自主、合作中主動地去探尋重陽節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在思想上受到薰陶感染;並通過一系列的尊老、愛老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們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良好品質。

活動目的 :(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稱敬老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1.讓學生了解重陽節的來歷、習俗;

2.通過調查、訪問、總結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組織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個性的發展。

3.培養學生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良好品質,懂得“孝敬長輩,尊老敬老”是每個人應該遵守的道德規範,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活動準備:

(1)活動時將全班分為三個小組。

(2)以小組為單位,活動前通過多種方式蒐集“重陽節溯源”相關內容資料,準備交流。

活動對象:七年級學生

活動地點:教室

活動時間:1課時

活動內容:重陽節溯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20xx年10月2日(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又稱敬老節。前段時間,我們就圍繞“重陽節溯源”這個主題,進行了調查活動,今天,我們就以生動的形式來對成果進行彙報吧!

二、自主活動,成果展示

(一)重陽節溯源活動

1、小組一引入小組活動: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我們小組收集到了有關重陽的由來和一個相關的`神話故事。

2、介紹重陽節的由來1:

首先請組員一來為大家介紹吧,大家歡迎!

今年的10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專家介紹説,九九重陽節源於西漢,今稱“敬老節”“老人節”,是一個非常温馨的傳統節日。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亦稱“重九節”。古人認為,九為“陽數”,象徵吉祥、幸福、光明。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雙九,故曰“重九”;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稱“重陽”,所以這一天為重陽日。

3、小組二介紹重陽節的由來2:

那大家知道九月初九是什麼時候被定為重陽節的嗎?接下來有請小組二組員來給大家介紹。

重陽節正式成為節日,是在西漢時期。在漢代劉歆的《西京雜記》中已有記載。文中提到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害後,她有個名叫賈佩蘭的侍女也被驅逐出宮。賈佩蘭與人閒談時,説到在宮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可見,農曆九月九日在漢代就成為節日了。

4、小組三介紹重陽來歷的神話故事: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聽嗎?下面請小組三組員來為大家介紹吧,大家歡迎!

在民間,關於九九重陽的來歷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呢。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南有個叫恆景的人,拜方士費長房為師,修煉了幾年後,有一天,費長房突然發現恆景臉色難看,就對恆景説:“九月九日你家有災禍,想避開災禍,你必須做一個紅布袋,用紅布袋裝上茱萸,紮在手臂上,帶着全家人一起登上高山向東面遠望。到山上,務必喝點菊花酒,這樣災難就會過去。”恆景照辦了,在九月九日這一天,恆景帶上全家登上了附近的高山,第二天,恆景一家回到家中,發現所飼養的雞、犬、牛、羊不知何故都死去了,全家因遵循了費長房的告誡,外出登高才逃過一劫。從此,九月九日登高避邪的風俗便傳開了。傳説終歸是傳説,其實,秋天到野外登高爬山、遊玩賞花本身就是一項對身心很有益的娛樂活動。

活動總結:通過上網查找資料、調查訪問等方法,讓學生了解重陽節的由來、習俗、傳説故事等相關文化知識,感受祖國重陽文化的深厚底藴,並受到薰陶感染及通過一系列的尊老、愛老實踐活動,培養了孩子們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良好品質,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

重陽節綜合實踐4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也是老人們的節日,尊敬老人關愛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於是學校就組織了我們去福利院慰問老人的活動,這個活動非常的有意義。

我們帶着慰問品來到了福利院。只見這裏的環境真優美,一幢幢樓房撥地而起,綠樹成蔭,花草遍地,不亞於上海的居民樓。我們先是慰問表演,同學們個個生龍活虎,極為賣力,把老人引得哈哈大笑。就在這時,我突然發現在窗簾後面藏着一個老爺爺的臉。我想:其他老人都出來了,為什麼這位老爺爺不出來呢“下面是問候交談,請同學們和老人們拉拉家常。”主持人的話打斷了我的思緒。好奇心促使我去那個老爺爺的房間。我輕輕推開門,老爺爺一看是我們來了便熱情地招待我們。我看了看老爺爺,只見他的頭髮全白了,眼睛深陷在眼窩裏。我們替他捶背的時候,他雙手緊緊握住我們的手説:“好孩子,你們有這份心就夠了,你們這些孩子都不嫌棄我們,真好!”我們又為老爺爺整理了房間,老爺爺連聲説謝謝。他小心翼翼地從一個隱蔽的地方拿出幾塊糖説:“這是我的一點心意,你們拿着吃吧。”我好奇地問:“老爺爺,您為什麼剛才不出去呢”老爺爺苦笑着説:“我發燒 38℃,不能出去。”“噢,原來是這樣。”我恍然大悟。我們又問了老人許多問題,知道了他姓樊,今年 78 歲。直到老師叫集合時,

我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

今天我知道了尊老愛幼的重要性,更明白了作為 21 世紀的國小生,更應該尊重老人,關心老人不嫌棄老人。啊!充實的一天! 重陽節綜合實踐隨筆 4 九九重陽節,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的探訪活動。

這次的對象是敬老院。以往我雖多次參加過此種活動,但那是去孤兒院之類的。因此,這次我有點遲疑了。不是嗎,看到那些小朋友蹦蹦跳跳的,總比在敬老院裏陰風陣陣、死氣沉沉的好得多。但在老師的鼓勵下,我還是把名字填上去了。

當日,我們從學校步行到了日的地。我不禁感到意外,那裏的環境比我想像的好多了。該院的建築物,都圍繞着一個花園豎立着。這個花園雖然不大,但都種滿了各種小植物,空氣清新,亦格外關觀。此時,花園中排滿了小凳,有不少老人坐在那兒,臉上泛着陽光般的'笑容,齊聲説歡迎。跟他們打過招呼之後,我們幾個負責表演的同學,便開始為老人們唱歌和伴奏。唱着唱着,忽然有位老伯伯站了起來,走到我們附近,跟着一音樂跳起舞來。接着,有更多的人都走上來,包圍着我們。而那些行動不便的公公、婆婆也坐在椅子上使勁地拍掌打節奏和歌唱,連職員們也不甘示弱,大聲哼着山歌來助興,弄得大家捧腹大笑。我完完全全地陶醉在這個環境中,剎那間。我像忘掉了世界似的,聲音越唱越響亮,情緒越唱越激昂。我多麼想以歌聲挽留住這無限歡悦的時刻啊! 接着,我們還參觀了他們的住所,又慰問病卧在牀上的公公、婆婆們。他們有的還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令我們的眼眶紅得像火一樣。最後,我們為老人們派發了學校預先準備的禮物,便依依不捨地離去了。

經過這次的探訪,我才明白自己錯了。敬老院並不是從前無知的我所想的那般死寂,那裏充滿了生氣、活力。充滿了歡笑和關愛。

重陽節綜合實踐5

一、 活動背景及主題的提出

重陽節是我們中國獨有的傳統節日,雖然每年都過,但隨着社會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鐵門、鐵窗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友情、親情也隨之而疏遠,像敬老、愛老等這樣一些傳統美德也隨之被淡忘.現在的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根本體會不到父母、長輩的辛勞,尊老、愛老更是無從説起.因此瞭解重陽節,既是豐富學生對社會感知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需要,同時也是學習、傳承敬老、愛老傳統美德的一大契機.

二、 活動目標的定位

1、通過了解重陽節的習俗,使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2、通過學做重陽糕,瞭解重陽糕的做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通過開展、參與敬老節的活動,激發學生關愛老人、孝敬老人的情感,培養愛老、敬老的良好品質,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4、通過蒐集資料、觀察討論、小組合作等多種活動方式,培養學生語言表達、運用信息、資料統計等能力.

三、 活動的時間安排:

兩週

四、 活動的準備

1、瞭解、調查同學們身邊的有關重陽節的信息.

(1)家鄉的重陽節風俗是怎樣的?

(2)過節的時候家裏做重陽糕嗎?誰做?怎麼做?

(3)如果你是這次活動的策劃者,你會圍繞主題組織同學們開展哪些方面的研究或活動?

2、彙總同學們調查的結果.

(1)有關重陽節的風俗:吃重陽糕、登高.

(2)有關家裏做不做重陽糕,情況多樣:有的是年年做,有的是有時間才做;更多的同學家則是到糕團店買現成的.

(3)有關活動的策劃,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研究活動,如瞭解重陽節的來歷、為什麼要做重陽糕等;另一類是實踐活動,如做重陽糕、去敬老院敬老.

3、調查情況分析.

4、激發學生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5、根據學生的調查情況和愛好進行活動分組.

(1)調查"重陽節的來歷"小組.

(2)瞭解"重陽節的風俗"小組.

(3)瞭解"重陽節的祝福"小組.

(4)瞭解"其他相關資料"小組.

6、確定活動小組成員、組長,明確各小組活動要求.

五、活動的過程

(一)調查、研究性活動階段

1、各小組分頭準備調查、瞭解.

2、各小組彙報.

3、進行分析評價.

4、相關材料補充,

(二)實踐活動策劃、準備階段

1、各小組策劃活動方案.

2、彙報各小組活動方案.

3、指導優化方案.

4、各小組分頭準備.

(三)活動延續、參與社會實踐階段

根據各活動小組的活動方案,教師、家長、社區的協同下各小組開展實踐活動.

1、進行賞菊活動.

2、學做重陽糕.

3、重陽節文學作品創作(對聯、詩歌等).

4、重陽送祝福.

5、服務社區敬老院、慰問敬老院老人.

(1)送一些適合老人的禮物給老人們;

(2)為爺爺奶奶們表演節目;

(3)為老人勞動.

(4)與老人談心.

六、活動總結、評價

採用自我評價或指導老師評價以及小組成員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此次活動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

重陽節綜合實踐6

第二課時 重陽節習俗

活動背景: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稱敬老節),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可是,由於現在的孩子們多數為獨生子女,倍受家庭和社會的寵愛,反而淡漠了他們的尊老敬老的意識。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培養孩子們感恩祖輩的情懷,讓感恩成為孩子們一種自覺行為習慣,於是,我結合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重陽節,設計了重陽節敬老活動實施方案,旨在通過

這一活動讓孩子們在自主、合作中主動地去探尋重陽節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在思想上受到薰陶感染;並通過一系列的尊老、愛老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們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良好品質。

活動目的 :(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稱敬老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1.讓學生了解重陽節的來歷、習俗;

2.通過調查、訪問、總結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組織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個性的發展。

3.培養學生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良好品質,懂得“孝敬長輩,尊老敬老”是每個人應該遵守的道德規範,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組的介紹完了。

三、活動準備:

(1)活動時將全班分為三個小組。

(2)以小組為單位,活動前通過多種方式蒐集“重陽節習俗”相關內容資料,準備交流。

活動對象:七年級學生

活動地點:教室

活動時間:1課時

活動內容:重陽節習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20xx年10月2日(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又稱敬老節。前段時間,我們就圍繞“重陽節習俗”這個主題,進行了調查活動,今天,我們就以生動的形式來對成果進行彙報吧!

二、自主活動,成果展示

1、教師引入小組活動:同學們大家好!我們今天討論交流重陽節的習俗有關知識。在重陽節這天,我國民間有很多活動,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下面就請我們的各小組為大家分別介紹。大家歡迎!

2、小組一介紹重陽習俗之一:登高(幻燈片出示)。

重陽登高,是節日主要習俗。歷代以來,漢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羣結隊去爬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幹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仿製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避災之意。 "登高"受人重視,特別是受老年人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高"有高壽的意思,因此人們認為"登高"可以長壽。

3、小組二介紹重陽習俗之二:品酒賞菊(幻燈片出示)。

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説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時逢佳節,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共賞黃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後世留下不少佳句。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寫的《過故人莊》就是寫了朋友邀請他品酒賞菊的情景。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吧!

4、小組三分別介紹重陽習俗之三:插茱萸(幻燈片出示)。

大家好!聽了前面朱曉麗同學的介紹,大家都知道了重陽節要插茱萸的習俗,那我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下茱萸的功效吧!

重陽節身插茱萸、飲菊花酒,其實和端午節懸艾葉、飲雄黃酒的習俗差不多。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時節。説茱萸可以辟邪,這也反映了古人預防疾病的科學思想。除了防蟲,它還有散寒止痛、止嘔止瀉的功效,可用於頭痛、疝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等。可見,茱萸的.功效可不小啊!所以,古人不但喜歡將帶果實的枝葉採下來插在頭上,還喜歡單獨將果實做成香囊隨身佩戴。

大家好!聽了我們組的介紹,同學們一定會想這種植物究竟長什麼樣呢?請看大屏幕。(幻燈片出示茱萸圖片)

因為據瞭解,茱萸分為兩種:吳茱萸和山茱萸。兩種都是中藥,不過前者有芳香的氣味,而且可以驅蟲。古人重陽節插的就是吳茱萸。不過,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盛行,到了宋元以後,就開始少見了。專家認為,大概是因為重陽節俗的重心發生潛移,重陽在早期強調的是避邪消災,隨着社會發展,人們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多的期盼,所以代表“延壽客”的菊花最終蓋過了“辟邪翁”――茱萸。因此,現代人知道茱萸的已經很少了。這也是我們調查之後,覺得非常遺憾的一件事。

標籤: 重陽節 實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chongyang/wpvd0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