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春節 >

過春節的意義

過春節的意義

春節的意義1

每逢春節,我就會收到很多利是錢。今年的春節又到了,我想,今年我又有利是錢了,我又一想 , 不如要壓歲言吧。這樣既可以幫長輩省錢,自己又開心。

過春節的意義

於是,我動手做了我的《壓歲言冊》。我先拿一沓白紙,用釘書機釘好,在第一頁白紙上面用黑筆寫上“壓歲言冊”幾個醒目的大字。然後用彩色筆在每頁的四邊編上了不同的花紋,在每一頁的右下角寫上了頁數。這樣,一本嶄新的《壓歲言冊》就做好了。

早上,吃完早餐,爸爸媽媽正想從口袋裏拿出利是錢,我便對他們説:“我今年不要利是錢了。”“那你要什麼 ? 我的小寶貝 ?” 爸爸以為我會提出一些 “ 要求 ” ,就問我。我神祕地對爸爸笑了笑,立刻亮出了我的《壓歲言冊》,大聲地宣佈: “ 我今年要壓 —— 歲 —— 言 !” 他們聽了,頓時發了呆 , 爸爸樂得直誇我: “ 兒子,真懂事 !” 太棒了 ! 看來我的計劃成功了。我先讓爸爸寫,爸爸掏出筆,在上面寫上 “ 祝餘堯年年進步,學習成功 !” 我謝謝爸爸。媽媽已經拿出筆 , 工整地在上面寫上 “ 祝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 接着有許多親戚 ` 朋友都寫上了 , 我拿起來一看 。

過春節的意義2

過春節的意義

人們説,有海水地方就有中華兒女,而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有春節。放眼中華大地,舉目五洲四海,每逢春節,禮花綻放,龍舞翻飛,歡聲笑語盪漾,春節熱鬧了中國,春節也正走向世界。春節不僅是中國人的春節,也是世界的春節。春節首先是個親人的節日、家庭的節日,而人特別是中國人最看重家庭和親情。

中國有句老話:“大年三十吃餃子,沒有外人”,意思是説一年忙到頭的人們,四處漂流的人們,過春節時一般都要回家,父子兩代,祖孫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個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賢,人們在鞭炮聲中,在鑼鼓聲中,在歡笑聲中,享受着人間温暖。這種温暖同金錢無關,同權力無關,同勢利無關,是骨肉情,闔家歡。同時,春節還是加深人與人之間感情、溝通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節日,是團結的節日。不但在親人之間,即使在互不相識“外人”之間,包括在有些隔閡、有些矛盾的人們之間,春節見面時也會客氣一點,會有笑容和寬容。有點理解和關心,一句“恭喜發財”,一句“新春愉快”,誰聽了誰高興。總之,春節是使人和睦相處、歡樂愉快的盛大節日。

過春節,是對和平、友誼和親情的檢閲和激勵,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禱。春節文化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受人喜愛,深入人心。如今,春節不但深入中國人心,還深入了外國人心。重家庭、重親情,中國人、外國人都一樣。在一些有中國人的國家和地區,外國人也同中國人一起過春節。除了原來的幾千萬華僑華人和留學人員,今天還有更多的中國人在走出國門,也有更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人的進進出出,勢必促進文化的進進出出,有“西學東漸”,也有“東學西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東西方互相吸收文化的精華,取長補短,凡是健康的、文明的就是世界歡迎的。春節的魅力是中國的魅力、東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國的春節,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送給全人類的一份厚禮。

春節的起源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傳統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的活動。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藴含着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歲節(年節)的起源與發展涵蓋了人文哲學與自然規律等方面內容。

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斗柄回寅”為春正(歲首),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着新的一歲已開啟。“歲”的概念,來自上古曆法,“歲”即“攝提”(原始干支),又名為“歲星”、“太歲”。在傳承發展中後世將這套多音節的攝提紀元(歲)術語簡化為一個字,其與簡化後的干支在《爾雅》與《史記》均有對照關係的記載。如: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子曰困敦,在醜曰赤奮若(語出《爾雅·釋天》)。干支(歲)紀元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東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為起始,然後順時針方向旋轉,循環往復。在傳統文化中,干支與方位以及八卦等是聯繫在一起的,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歲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説卦傳》曰:“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十二月運行,周而復始,歲末十二月指醜方,正月又復還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終而復始,萬象更新,新歲由此開始。

在傳統的農耕社會,立春歲首具有重要的意義,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首節俗文化。雖然此後由於在歷史發展中陰陽合曆曆法制度的推廣,節令與節日發生了分離,但許多節令民俗仍舊保留了下來。春節是由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在春回大地、終而復始、萬象更新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驅邪攘災、祈歲納福。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蹟。如嶺南部分地區沿承有在新年七年級拜歲以及新年期間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驅邪納福節儀活動,由此可見上古時代歲首祭祀的蛛絲馬跡。春節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與普及的過程。春節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着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底藴,也記錄着古代人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

春節民間習俗

傳統節日儀式與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着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底藴。歲節(年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歷史發展中,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這些活動,可大體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奉祀神靈,以應天時;崇宗敬祖,維護親情;驅邪祛惡,以求平安;休閒娛樂,放鬆心情。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舞龍、遊神、廟會、逛花街、賞花燈、遊鑼鼓、遊標旗、燒煙花、祈福、摜春,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春節期間貼年紅、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春節民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春節是除舊佈新的日子,春節雖定在農曆正月七年級,但春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七年級這天。從年尾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祭灶、掃塵、購置年貨、貼年紅、洗頭沐浴、張燈結綵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春節是個歡樂祥和、閤家團圓的節日,也是人們抒發對幸福和自由嚮往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春節也是敦親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是人類在遠古生存活動而創造出來的期望與天地自然和諧共生的信仰活動。

過春節的意義3

過春節的傳統意義

人們説,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華兒女,而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有春節。放眼中華大地,舉目五洲四海,每逢春節,禮花綻放,龍舞翻飛,歡聲笑語盪漾,春節熱鬧了中國,春節也正走向世界。春節不僅是中國人的春節,也是世界的春節。春節首先是個親人的節日、家庭的節日,而人特別是中國人最看重家庭和親情。中國有句老話:“大年三十吃餃子,沒有外人”,意思是説一年忙到頭的人們,四處漂流的人們,過春節時一般都要回家,父子兩代,祖孫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個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賢,人們在鞭炮聲中,在鑼鼓聲中,在歡笑聲中,享受着人間温暖。這種温暖同金錢無關,同權力無關,同勢利無關,是骨肉情,闔家歡。同時,春節還是加深人與人之間感情、溝通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節日,是團結的節日。不但在親人之間,即使在互不相識“外人”之間,包括在有些隔閡、有些矛盾的人們之間,春節見面時也會客氣一點,會有笑容和寬容。有點理解和關心,一句“恭喜發財”,一句“新春愉快”,誰聽了誰高興。總之,春節是使人和陸相處、歡樂愉快的盛大節日。春節是集中展現傳統文化的節日。

過春節,是對和平、友誼和親情的檢閲和激勵,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禱。春節文化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受人喜愛,深入人心。如今,春節不但深入中國人心,還深入了外國人心。重家庭、重親情,中國人、外國人都一樣。在一些有中國人的國家和地區,外國人也同中國人一起過春節。除了原來的幾千萬華僑華人和留學人員,還有更多的中國人在走出國門,也有更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人的進進出出,勢必促進文化的進進出出,有“西學東漸”,也有“東學西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東西方互相吸收文化的精華,取長補短,凡是健康的、文明的就是世界歡迎的。文化交流使世界更文明,生活更多彩。春節的魅力是中國的魅力、東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國的春節,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送給全人類的一份厚禮。

歷史發展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過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藴味無窮。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熱鬧喜慶,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這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遊戲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過年的習俗

臘月二十九:[小除夕] [過趕年]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臘月三十:除夕: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吃年夜飯][放爆竹][祭祖][給壓歲錢]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正月七年級:[拜年][開門炮仗][佔歲][貼畫雞][聚財]

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中國不同的歷史時期曾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更改正月七年級的時間。

正月八年級:[祭財神][財神的傳説]

北方在正月八年級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正月九年級:[燒門神紙][穀子生日][小年朝]

小年朝,即天慶節。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九年級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標籤: 春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chunjie/6g459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