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冬至節 >

冬至此物最相思

冬至此物最相思

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今天,好好過一過冬至這一民俗節日我以為是必要的。因為所謂三九嚴寒始自冬至呀!不是麼,昨天我感覺整個福州街市巷口匆匆行人頭臉手腳蜷蜷縮縮在衣帽鞋襪裏,一個個被嚴冬綁架得身子骨緊湊得很,聳聳肩膀支起雙腮步子急促。因為這一天宗旨明確:快點回家吃甜“米時”。誰不想走快點吃到讓人垂涎的甜“米時”暖暖身子呢。

冬至此物最相思

“米時”除了惹人口水淌還催發人們記憶。福州人從總角到白頭對“熱‘米時’冷粽隔夜芋頭蛋” 這個飲食諺語均記憶深切,它表達的意思是説吃冬至的“米時”一定要趁熱才好吃;另外端午節的粽子倒宜煮熟冷透後蘸着白糖咬食時那凝凍的口感特爽;那小個帶皮的芋頭需蒸透後呆在鍋裏隔夜後取出來,剝去皮含在嘴裏碾濡着吃起來,全神貫注用心迎取齒腔間滿盈的芋頭沁香。我尤其鍾情糯米湯圓從湯鍋裏用一竹笊籬起撈後丟進黃豆芝麻爆炒碾磨後加入白糖而成的粉末裏華麗轉身為“囫圇米時”的過程。“囫圇”一詞是物件在粉團裏囫圇打滾的方言形象説法,讀音猶如“抱孫”,外地人初學福州話老以為“抱孫氏”,一定與某歷史典故有關,刨根追底得讓福州人無端覺得理屈詞窮地答不上來。那擠擠挨挨團團圓圓黏黏糯?香香甜甜熱“米時”香氣彌散,讓人意識恍惚,滿意識都是饞蟲蠕動不消歇,難受不?快去要幾粒解饞吧!

古時由於阡陌交通受阻,物流不暢,一些不產糯米的地方因地制宜順時應變地用地瓜粉替代糯米,也做出了風味獨特甚而享譽海外的“米時”,比如嵐島平潭的.“鹹米時”,我在一篇文章作了專門介紹。這裏再給大家介紹福州邊邑永泰縣冬至大家圍爐享用的“米時”叫“米囝”,“囝”是方言對牙牙學語的男孩子的暱稱,所以方言“米囝”叫起來就精神就温馨且愛意無垠。“米囝”也用糯米做成,但加入當地山間巖壁一種“葛根”的植物塊莖洗出的葛粉,那口感絕佳了,相當勁道Q Q得好吃。好吃到後來這特色小吃便不拘節令流傳開來,福州南門兜百年老店“醉仙樓”就有賣“葛粉包”。同時內容決定形式,永泰的大姨大媽做出了形制與我們冬至常規球狀“米時”不同,它外形猶如餃子,中間加上各色餡料後,用柚子葉墊底再旺火蒸熟。柚葉不粘蒸屜且散發柚子清香,對吃的人又是“造孽”地一番勾引……

另附童謠《搓塒其搓搓》

搓塒其搓搓,依奶疼依哥

排排水棠菊,齊齊兄弟哥

依哥討依嫂,依弟(我)單身哥

依嫂帶身喜,爹媽齊歡喜

……

標籤: 相思 冬至 此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ongzhi/144y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