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冬至節 >

精選冬至吃餃子作文錦集七篇

精選冬至吃餃子作文錦集七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冬至吃餃子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冬至吃餃子作文錦集七篇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1

今天,媽媽説吃餃子。

我聽了開心的直鼓掌。因為我最愛吃餃子了,尤其是奶奶拌的韭菜餡餃子。但我還是忍不住問了媽媽,今天怎麼突然想起來要吃餃子呢?媽媽説:“今天是冬至。”哦,對了,我看過光頭強的動畫片裏也是這麼説的,冬至這天要吃餃子。

可我抬頭眨了眨眼看着媽媽,她好像猜透了我的小心思,摸摸我的頭,問:“説吧,你還想問什麼?”好奇的我立馬説出心中的問題,那為什麼冬至就要吃餃子呢!

媽媽慢慢道來:“冬至不吃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這是傳統,意思就是在冬至這天吃餃子就會保護兩隻耳朵不會被凍掉,讓大家都健健康康的。

我半懂不懂的點點頭,摸摸自己的耳朵,調皮地説:“我趕緊得多吃幾個餃子,可不能把我的大耳朵凍着嘍!” 媽媽聽了,笑着把我摟在了懷裏。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2

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裏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裏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麪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裏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

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當時的“捏凍耳朵”也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餃子啦!

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你説我能不照辦嗎?為了不凍耳朵,我也要下廚房包餃子嘍!

至於剁肉、拌餡兒等麻煩的工序就只好麻煩老媽來幫忙了。只見媽媽快刀斬亂麻,不一會就把一大塊羊肉剁成了富有粘性的肉餡兒了,我用手摸了摸,嘿!光溜溜的,捏起一點兒,還真有一種藕斷絲連的感覺呢!接着還要進行第二道工序——拌餡兒。

媽媽把剛剛剁好的肉餡兒倒進一個盆子裏,依次放入了鹽、醬油、白糖(白糖提鮮的),十三香等調料,拿根筷子朝一個方向絞,不大一會兒,剛剛還是粉白色的肉餡兒已經是完全大變樣了,而是呈茶褐色的樣子,黏糊糊的,也沒有剛才那麼好看了,不過你若低頭仔細地聞一聞,一陣誘人的香味便撲鼻而來。

馬上要進行第三道工序了,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包餃子。我和媽媽分了工,我來擀麪皮,媽媽則負責包餃子。大廚出場了,我捋捋袖子,穿上圍裙,還真有一副大廚的味道呢!

我拿過一個小麪糰,在案板上使勁兒壓了壓,壓出了一個不規則圖形,再拿擀麪杖在麪皮上滾動,有好幾次都粘到了擀麪杖上,媽媽告訴我説:“這是因為你放的麪粉太少了,所以導致黏在一起。”只見媽媽很快的在麪皮上撒了一點麪粉,帶我再次去擀的時候,果然不是很粘了,就這樣,我擀的第一個麪皮就這樣橫空出世了,雖然它並不完美,缺胳膊少腿的,但這畢竟是第一次嘛,有情可原。

擀了幾個麪皮後,媽媽嫌我速度太慢,於是我又改行啦!搖身一變,變成了包餃子的主。我拿過一個麪皮,小心翼翼地從盆子裏挑了一點肉餡兒放進麪皮的中央,接着是合口,不幸的是,我放餡過多,所以餃子先生的大肚皮上便多了幾個小補丁,嚴重破相。

費時費力半個鐘頭,總算是包好了餃子,就差下鍋啦!水燒開後,我小心翼翼的把水餃倒進鍋,只見餃子一個個如快活的小天鵝似的在鍋裏快活的游泳,不大一會兒,鍋裏泛起了白沫,餃子出鍋嘍!迫不及待的我不等火熄滅就迫不及待地撈了一大碗,再沾點準備好的調料,咬下一口,滿口生津,真是色香味俱全啊!不然怎麼説還是自己做的好吃呢?這畢竟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啊!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3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奶奶經常説,“冬至餃子是非吃不可的,不吃耳朵就會凍掉”……於是,今天下午,我和媽媽,奶奶一起包起了餃子。

餃子的餡是我最喜歡吃的韭菜和肉。奶奶先把麪粉活成麪糰,然後由媽媽切成小塊,我把它們壓扁,最後爺爺擀成餃子皮,就開始包餃子啦,媽媽教我把餃子餡放到餃子皮上,先把中間捏緊,然後再捏緊邊,別看很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卻並不簡單,我老是做不好,包的餃子個個奇形怪狀、東倒西歪,我把它們一個個排得整整齊齊像我體育課是的隊列。媽媽説“包餃子一定記住不要露餡,否則就成餃子湯了。”

奶奶説:“餃子像一羣小白鵝,撲通撲通跳下河”,餃子下好了!一咬,就有一股香味撲鼻而來,特有滋味。

我們家的餃子真好吃,果然自己包的就是不一樣啊!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4

今天是冬至,我和媽媽、奶奶、爺爺一起包的餃子,奶奶説:如果冬至不吃餃子,會把耳朵凍掉的。

餃子的餡是我最喜歡吃的韭菜和肉。奶奶先把麪粉活成麪糰,然後由媽媽切成小塊,我把它們壓扁,最後爺爺擀成餃子皮,就開始包餃子啦,媽媽教我把餃子餡放到餃子皮上,先把中間捏緊,然後再捏緊邊,別看很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卻並不簡單,我老是做不好,包的餃子個個奇形怪狀、東倒西歪,我把它們一個個排得整整齊齊像我體育課是的隊列。媽媽説包餃子一定記住不要露餡,否則就成餃子湯了。

奶奶説:餃子像一羣小白鵝,撲通撲通跳下河,

餃子下好了!一咬,就有一股香味撲鼻而來,特有滋味。

我家的餃子太好吃了。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5

“冬至大如年”。按通常習俗,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豆腐、吃餃子、喝老母雞湯,迎接就要到來的數九寒天。

小時候的那個年代,物質條件差,生活艱苦,吃上一頓餃子可是件歡喜事,也是件難事。寒風凌冽,家裏的老人早早起來去菜市場,捏着肉票排隊買肉。即便低聲下氣,營業員也是將頭抬到天上,隨便賞一塊。那一塊肉基本見不到瘦肉,白花花的,得用力抓住才不至於滑落。順便買些蔬菜,回家後擇好洗淨瀝乾切碎,和那已經剁好的肉泥混合在一起,再加上葱、姜、油、糖、鹽、醬油等,攪拌均勻。餡料準備好了,大人們又開始和麪,一遍一遍地揉,一拳一拳地揣,直到面不軟不硬方才滿意。

一切準備就緒,一家人便在桌面上清理出一塊位置開始包餃子。根據年齡和能力,家裏人各有分工:母親搓面切面頭,我擀皮,外婆包餃子,年幼的弟弟將包好的餃子整理到竹匾中,高齡的曾外祖父負責下餃子。一家人忙得不亦樂乎。當時,看着外婆拿過一張餃子皮,放入適量的餡兒,轉眼一個漂亮的餃子就呈現在面前,感覺像變魔法一般。

餃子包到一定數量時,便燒開水下餃子了。那一隻只白胖的餃子在沸水中上下翻滾,煞是可愛。水開三遍之後,餃子熟了。揭開鍋,香氣撲鼻,饞得人直咽口水。盛出兩大盤,一盤送給沒空包餃子的左鄰右舍,一盤自家老老小小共同分享。吃着,説着,笑着,繼續包着。那餃子裏包入了温馨、幸福,吃餃子更多的是享受濃濃的親情

歲月流轉,兩位老人已仙去,而現在的我們又忙於工作和家務,很少再有時間和母親圍在桌邊包餃子。即使調配的餡兒再好,只要是用那買來的餃皮包裹,總少了那一份餃子香,卻又多了一份思念、一份渴盼。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6

12月21日就是冬至了,冬至,是中國農曆 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但其實,冬至吃餃子也有一段古老的歷史!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麪皮包餡水煮而成。

相傳河南人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裏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裏總掛記着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牀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七年級,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七年級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七年級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冬至吃餃子作文 篇7

水餃,對現代人來説,是最普通不過的美食,想吃又懶得做,就去超市裏買現成的,各種餡的應有盡有;偶爾有功夫,有興致,自己動手和麪、調餡,忙活個把小時,味美的水餃也就到口了。即使天天吃餃子,也不是什麼稀罕事,然而,面對今天的餃子,我總感覺沒有小時候冬至母親包的水餃香美,我還是時常懷念小時候冬至母親包的水餃!

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初期,物質生活相對匱乏,從八月十五到冬至,伙食的品種單調乏味,整天吃得是少油無鹽、近似水煮的蘿蔔、白菜,在不年不節、不來客人的時候,是很難吃上一頓水餃的,所以對於好幾個月沒有吃過餃子的我來説,冬至那碗熱騰騰的餃子便是一種莫大的誘惑。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樂府詩集有詩:“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今天的人們似乎並不太把這個節日當回事兒,尤其是年輕人。然而,在古代冬至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古人對冬至的説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也就是説,從冬至起,白晝逐日加長,黑夜一天天縮短。晝陽夜陰,天陽地陰,故曰“冬至”。過了冬至,各地氣候都將進入最寒冷的時節。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説法。因此,人們常把冬至作為寒冷時節到來的標誌。甚至有“冬至大似年”的説法。

我們老家有過冬至節的習俗。俗話説:“冬至餃子夏至面”。説得是過冬至,要吃水餃;過夏至,要吃涼麪。我的母親是勤勞的。從我記事起,記憶裏無不都是母親忙碌的身影。父親在外地工作,家裏裏裏外外一攤子事就落在了媽媽肩上。可即使母親再累再忙,家裏再拮据,冬至這天母親也要把全家人聚在一起,讓家人吃上一頓熱乎乎、香噴噴的水餃。

離冬至還有好幾天,我就天天盼着吃餃子。冬至這天放學回家的時候,還沒進門,聽到家裏傳出剁餡的聲音,心裏就充滿了快樂。沒有肉,母親就包白菜豆腐餡、韭菜雞蛋餡、蘿蔔粉條餡,不論什麼餡,經母親的巧手調製,香味便四溢開來,引得我直咽口水,一個勁地纏着母親問,什麼時候能吃?母親説,等你奶奶來了就吃。母親包的水餃也與眾不同,看起來像混沌,但比混沌大,皮薄肚大,母親説叫“貓耳朵”。每次在奶奶和父親到家前,母親已經把“貓耳朵”煮進大鍋裏,當他們洗淨手坐在桌前時,熱氣騰騰的水餃就上桌了。照例是奶奶碗裏的水餃最多,照例是父親母親碗裏的最少。有一次心急的小弟看見水餃眼饞,抓起一個就往嘴裏送,燙的來不及品嚐,就咕嚕一聲嚥了下去。哥哥打趣問他:“餃子什麼餡啊?”小弟憨憨地回答:“我還沒嚐到什麼餡就嚥下去了”。圍坐在一起的全家人鬨堂大笑,笑聲和着水餃裊裊的熱氣在屋裏飄散開來,母親笑的流出了眼淚。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母親已經過世了,我們兄妹六人也都人到中年,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兒女,可母親冬至那碗熱騰騰的水餃依舊留在我們的記憶中。每逢過冬至節,我們也會和母親一樣,再忙也趕回家,一家人圍坐着,有説有笑地包一頓水餃,傳承這個古老的習俗,讓兒女感受到那股濃濃的親情。母親冬至那碗熱騰騰的餃子對兒女來説,是世上無與倫比的美味,因為它包進了母親濃濃的愛和殷殷的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ongzhi/jnq6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