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冬至節 >

傳統節日冬至節的教案設計

傳統節日冬至節的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傳統節日冬至節的教案設計

1.收集有關冬至的傳説、民俗,通過收集材料,真正理解“冬至大如年”的含義。

2.感受冬至節的喜慶,增強學生互助合作的能力,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底藴。

3.讓學生了解並認同冬至節,喜愛傳統節日,賦予傳統節日新的時代內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傳。

教學重點

通過收集冬至的材料,傳承節日文化,建立起對家鄉濃厚的感情。

教學準備

1.通過網絡等途徑,收集與冬至有關的資料。

2.向老人詢問民間流傳的與冬至有關的習俗

教學過程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 背誦《節氣歌》

同學們,你們能背一背《二十四節氣歌》嗎?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琅琅上口的節氣歌不僅韻律優美,而且包含了勞動人民的智慧。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2.學生交流關於節氣的信息。預設: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這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時候,過了冬至開始“數九”,九九八十一天後,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這樣將課前準備的信息進行交流,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

3.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説説冬至。板書:冬至。

二、説冬至由來

簡介冬至的由來、俗稱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進九”,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説法。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前是大雪 冬至後是小寒,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所以被稱為“活節”;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陽曆年(元旦)。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冬至”又稱為“冬節”。

(教學形式:學生介紹,教師用課件的形式同步呈現相關信息。)

三、説冬至傳説、習俗

過渡:為什麼古代的.節日還能保留至今?讓我們一起用傳説和習俗來“説冬至”吧!

1.用傳説説冬至。主要有:

傳説一:冬至餛飩夏至面。(見補充材料)

傳説二:冬至吃狗肉。 (見補充材料)

傳説三: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飯。(見補充材料)

傳説四:冬至吃餃子(見補充材料)

2.用習俗説冬至。主要有:

(1)習俗一:祭天迎日、緬懷祖德——冬至之祭(見補充材料)

(2)習俗二:新裝雍容、衣飾應景——冬至之農(見補充材料)

(3)習俗三:葭灰土炭、圖歌消寒——冬至之娛(見補充材料)

(4)習俗四:盛情敬師、贈襪履長——冬至之禮(見補充材料)

(5)習俗五:精心寧神、食療養生——冬至之養(見補充材料)

3.各地冬至習俗有不同

(1)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南人在冬至時吃大葱炒豆腐。

(2)蘇州人過冬至節所吃的湯圓,又稱“冬至團”。亦稱“冬至丸”。流行於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陽曆12月2日前後)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蘿蔔絲等作餡,包成團,稱作“冬至團”,並饋贈親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團圓的意思。

蘇州人過冬至——吃餛飩憶西施

(3)寧夏:冬至吃“頭腦”,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老百姓冬至這一天給羊肉粉湯叫了個古怪的名字——“頭腦”。

四、慶冬至

1.交流:引領學生走進冬至節,齊過冬至節,交流自己的父輩和祖父輩是怎樣過冬至的。

2.回憶:自己家裏是怎樣過冬至的。要求學生在冬至節節慶之際,偕同家長齊過冬至節,讓學生在當天撰寫日記、作文等,將擇優評獎。

五、暢冬至

1. 暢想:下一個冬至,你打算怎麼過?

2. 結合時令要求學生在冬至節節慶之際,偕同家長齊過冬至節,讓學生在當天撰寫日記、作文或描繪出你最嚮往過的冬至的情景。

六、作業

1. 體驗:跟家長學會做餛飩或水餃,感受冬至節的喜慶,增強學生動手的能力。

2. 講述:給弟弟妹妹講述有關冬至的傳説和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ongzhi/yy9rq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