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實用的端午節教案錦集九篇

實用的端午節教案錦集九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端午節教案錦集九篇

端午節教案 篇1

在4月25日的片信息技術優質課選拔時上了《端午節》一課,現把點滴感想記錄如下:

這一課是國小信息技術(四下)教材中,網絡單元的第二課時,在教材中,它確定了兩大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確定相關主題;第二部分:查找整理資料;其中第二部分是重點,它又分了3個方面:1、確定主題後圍繞主題蒐集資料;2、建立好相應類別的文件夾;3、找到資料後,分類下載到電腦上。在拿到教材時,第一感覺是這一課的內容是比較單調的,簡單來説“搜索”、“下載”、“整理”6個字概括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如何引導學生有興趣的走入課堂,又能讓他們帶着收穫與思考走出課堂,是我在設計這一課時考慮最多的!

細看這一課的內容,深深感受一點,這一課的學習不只對本單元下面的課時有重要的鋪墊作用,可以讓他們有序的找到內容進行小報創作,而且,對於在將來的學習、工作中,如何對信息進行管理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更有不可忽視的引導作用。所以在設計本課時,我重點考慮瞭如下幾點:

1、分類整理應該是學生的一種內在的需求。

在教材上有兩個方面的目標達成,一方面是建立各類別的文件夾,另一方面是找到資料後分類下載到電腦上。在試教過程中,我發現這樣的順序對於學生來説可以達成一堂課的能力目標,便是對於以後實際的運用的影響是比較弱的。為什麼這麼説呢?

我們一線的老師都知道,在下載資料的過程中,要是沒有要求分類,大部分學生是不會分類的,他們會把他們找到的各種信息放在一個目錄下,是他們不會建文件夾嗎?不是的,那是他們沒有這種需求。在這堂課中,即使在教師的簡單引導下,學生“明白”建文件夾分類比較清晰,在下載資料前進行各種文件夾的分類然後下載,但是,在以後的學習中,有幾個學生會在下載內容時先主動給資料分類呢?有小部分已經非常不錯了,因為他們感受不到,這是他們的一種需要!

在學習這個環節中我做了調整,我先讓學生自由下載各種各樣的信息放在同一個文件夾下,然後再讓學生從凌亂中自己去思考能讓信息變得有條理化的方法,結果全班有大概20%左右的學生,能自己想到用各類文件夾進行整理,當他們把自己實際體驗中的想法告訴大家時,再讓全班同學來整理自己的信息,兩種方式對比下來,明顯學生對於這樣的過程比較樂意接受。而且,在以後我們的實際運用中,我們自己電腦裏的有些信息也是陸續存下來,到了一定量後,再根據已有的內容進行分類整理,這是一種需要,也是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2、信息課不是純操作課,學生應該有美好的情感體驗。

在現代社會,信息技術已是人的一種生命活動形式,用純“工具論”的眼光把它視為一門純“應用”性的學科是片面的。我們的國小生生動也靈動,如何讓他們從豐富多彩的學習中去感受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魅力,是我們一線老師應該更多思考的!

端午節這一課是以端午節為載體,讓學生進行查找整理信息的學習。如果僅僅是按部就班下來,教材也不用選擇端午節這樣一個有民族氣息的日子了,只要會搜索,會新建文件夾,會按一定的目錄保存就可以達到目的了。而我們的國小生活潑而有朝氣,他們有他們的思想,有他們的喜好,他們在他們每一天的學習中體驗着不同知識的到來,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人的心靈在與外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從內部生成的,人的心靈具有自覺能動性,學習過程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只有在學習中同時也有美好的情感體驗,我們的學生才能真正投入學習,愛上學習!

我在設計這一課時,把感受端午節濃厚的文化氣息作為主線,用美好的情境與內容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開始音樂小短片的導入,讓學生初步感受一種濃郁的節日氣息,從而引發他們的求知慾,比如過程中的音樂圖景,比如最後的交流感受等等,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在走出課堂時告訴別人,今天我們學習了建文件夾,學習了搜索,而是想讓學生告訴別人:今天我們瞭解了端午節,那是一種美麗的節日,我學會了用更好的方法與瞭解它!

端午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龍舟。

2、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飽粽子,瞭解粽子的各種口味。

活動準備:

1、插艾草、划龍舟的圖片。

2、活動前請家長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

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説一説。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為什麼要划龍舟呢?教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初了吃粽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艾草的原因。

6、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節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

三、讓幼兒完整聽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麼人呢?

2、他為什麼要跳江自殺呢?

3、人們為什麼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龍舟呢?

教師小結: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為國家大事擔憂,眼看着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於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屍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趕跑河裏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河裏投包子、粽子餵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屍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麼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

四、請幼兒説説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

教師:馬上就是端午節了,我們家裏都已將開始包粽子了,你們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準備呢?

教師小結: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葉和糯

米,根據個人的口味,人們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豬肉,做成鹹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紅棗,做成甜粽子! 活動結束!

端午節教案 篇3

一、活動背景: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正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養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因此圍繞“走進端午”這個話題,設計了“端午説由來、端午話習俗、端午講故事、端午賽詩會、學生談感受”等板塊,讓學生在活動中瞭解端午節的來歷、習俗等,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三.活動時間:20xx年6月16日 四.活動地點:九年級(8)教室

五.活動準備:收集與端午節有關的資料、準備材料。 六.活動過程。 1、開場白

班主任:又到一年粽飄香,你們是否對華夏傳統節日——端午節有所期待呢?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等,今天,老師和大家在這裏共度佳節。 2、瞭解民族文化

班主任:(1)你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關於端午節有哪些傳説?

生:愛國詩人屈原因為擔憂國家興衰,憤而抱石頭投汨羅江自盡,而感動天下百姓,百姓為怕魚兒吃掉屈原屍體。於是用竹葉包成肉粽投入江中,這就是端午吃粽子的由來。

生: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裏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2)在我們這兒過端午節有哪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呢?

生: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撮五彩線、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等 (3)你打算怎樣度過今年的端午節呢? 生:我打算和家人一起吃粽子來過今年的端午節。 ??

3、遊戲開始 (一)吃粽子比賽

班主任:我們先來猜個謎語:三角四楞長,珍珠肚裏藏,要吃珍珠肉,解帶扒衣裳。(謎底:粽子)

班主任:下面我們就來個吃粽子比賽,怎麼樣?(班主任講規則) 參賽者以四人為一組,蒙好雙眼,待主持人宣佈“開始”後,各參賽選手在原地轉五圈,然後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開包裝吃完粽子,當完全嚥下後舉手示意,由小組長檢查無誤後示意主持人宣佈比賽結束。為完成遊戲時間最短的獲勝選手鼓掌。

班主任:從大家剛才的表現,可以看到同學們已感受到了過節的快樂。 (二)縫香包

先由班主任講解縫香包的要領和針法,然後同桌兩人一組,班主任宣佈“開始”後,再動手,同桌可以互相幫助。時間為15分鐘。比賽結束後,由班幹部推選出5個製作的精美的香包,製作人各自配戴自己的作品一塊合影留念。 (三)撮五彩線

還是同桌兩人合作,各自把自己準備好的五彩線拿出來,待班主任喊“開始”,自己動手開始撮,限時3分鐘。完了之後,把自己的成果戴到手上,舉手示意成功。

(四)為了紀念我們的傳統佳節——端午節,我班的同學們都辦了手抄報,請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手抄報,並評選出優秀的手抄報。 (分小組展示手抄報) 七、反思與拓展

這次活動,通過師生討論交流、遊戲活動、展示作品,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價值,瞭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看了你們自己策劃的主題班會,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自己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希望你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勉勵自己,不斷進步!

端午節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 緬懷先人,認識傳統節日的由來和意義,團結合作,弘揚民族文化。

2、 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懂得我們國小生如何愛學校愛班級。

3、 學習文明禮儀,爭當文明之星。

活動過程:

一、中國傳統節日知多少

1、春節

春節是我們中國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從農曆正月七年級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我們通常叫做“過年”。你知道為什麼叫“過年”嗎?“年”是什麼呢?它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 ——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放鞭炮的習俗。

春節還有哪些習俗?過年我們還要做什麼呢?貼春聯、拜年、打掃衞生

2、元宵節

春節的最後一天(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宵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元宵節又名“燈節”或“燈夕”,是民間多彩多姿的節日,自此以後一切恢復常態,所以民間熱烈慶祝,故有“小過年”之稱。除了吃元宵,元宵節還有“掛燈籠、猜燈謎”的風俗習慣。

3、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中秋節,這一天是月亮最圓最亮的時候。人們常常在這一天與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圓圓的月餅,出門在外的人也會在這一天趕回家,享受團圓的幸福快樂。

4、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也叫做敬老節。在這一天,我們敬老、愛老,為爺爺奶奶做一些自己會做的事情。重陽節還有登高、賞菊、吃重陽糕的風俗習慣。

5、節日、風俗連線

二、我們的端午節

1、端午節知多少?

(1)端午節是哪一天?

農曆五月初五

(2)端午節還叫做什麼?

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節、蒲節等。

(3)端午節是怎麼來的?

屈原是我國的大詩人,他十分熱愛自己的國家。當時,他很受國王的喜歡,後來被壞人陷害,國王漸漸地疏遠了他。屈原的愛國之情沒有辦法表達出來,最終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4)我們都知道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公公,那你知道哪幾個風俗習慣與紀念屈原有關?a.賽龍舟:當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視頻觀看賽龍舟,感受端午節的氣氛。)

b.吃粽子: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於是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你會包粽子嗎?圖片解説包粽子的過程。)

(5)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你還知道端午節我們還要做什麼?

吃雄黃酒、掛艾葉懸菖蒲、佩香囊

2、欣賞 詩朗誦《五月五 過端午》

3、過渡: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愛國家愛百姓。那麼,我們作為國小生可以怎麼做呢?我們可以愛自己的學校愛自己的班級。

三、愛校愛班級

1、説一説:愛校愛班級,我們可以具體怎麼做?

好好學習、講禮貌、愛勞動、文明休息

2、讀讀兒歌

上學歌、上課歌、下課歌、午餐歌、勞動歌

3、我來評一評:

看照片,説説他們的行為對不對?

判斷題,説説他們做得對不對?

四、總結

小朋友們,我們國家有悠久的歷史,有許多燦爛的傳統文化。平時,我們可以做做有心人,多看看課外書,多向爸爸媽媽學習,做一個愛國家、愛集體、愛學校、愛班級的好孩子!

端午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目之一。

2、體驗中國民間節目的韻味。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初步瞭解中國農曆記年的方法。

2、幼兒用書:《快樂端午節》。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瞭解端午節。

教師:今天是什麼日子?

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在全班面前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曆的五月五日。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教師: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説故事?

幼兒相互交流。

教師請兩名幼兒講述,大家分享端午節的傳説。

教師小結:古代楚國的詩人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在秦國攻破楚國京都時,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農歷五月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湧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

3、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教師: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為什麼進行這樣的活動?

幼兒分組交流。

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配香囊等。

4、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鞏固對端午節的瞭解。

教師:書上有許多活動,請你找出端午節里人們的活動。

幼兒認讀,並完成幼兒用書上的練習。

端午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家鄉端午節的有關知識,培養學生深厚的民族情懷。

2.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情,培養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正確對待生活的態度。

3.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創造力,培養學生多渠道獲取信息、處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查閲資料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全方位收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全面瞭解相關知識。 學生準備:收集有關資料,確定探究主題,組成活動小組,羣體策劃進行研究。

課前交流:

都説我們班的同學特別聰明,課前我們先來做個遊戲好嗎?我出圖片大家猜猜是什麼節日,比比誰的知識最豐富?

課件展示有關節日的圖片,學生搶答。

(我們班的同學可真聰明,知識真豐富!)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上週我們剛剛過完了一個節日——勞動節。知道勞動節是幾月幾日嗎?陽曆的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擁有的節日。那麼你們知道每年的端午節是農曆的幾月幾日嗎?(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即將來臨的端午節。齊讀課題:走進端午節

二、分組交流

1.前幾天根據大家的興趣與愛好我們自願組成了四個小隊,各個隊都有自己的名字。請響亮地來報一下隊名吧!

節日飲食隊 節日故事隊 節日習俗隊 節日詩歌隊

2.下面我們就在隊長的帶領下認真交流收集的相關資料,待會兒用你們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展示彙報自己的研究成果。

3.分組討論交流,師參與其中。

學生有的在交流傳説;有的在練習講故事,有的在進行古詩配畫,有的在包粽子……

4.師總結:同學們討論得可真投入,劉老師都不忍心打擾你們了。想不想把我們的研究成果展示一下,哪個隊先來?

三、彙報展示

有請隊長帶領你們的隊員上台,他們彙報時其他小隊可要注意聽,比比哪個小隊的發言最積極,聽得最認真,我們將評選金星隊!

(下面的順序隨着學生的活動而隨機進行調整)

1.節日故事隊

我們是故事隊,我們主要研究了端午節的來歷與傳説。

(1)大家知道端午節跟誰有關嗎?(屈原)

(2)我來為大家講講《屈原投江》的故事。

(3)我這兒還有一個傳説呢!《紀念孝女曹娥》

(4)其他隊還有補充的嗎?

(5)聽了這些故事,你們有什麼感受?

(6)師小結:這些動人的傳説,讓我們感受到了屈原的愛國;曹娥的

孝敬;伍子胥的忠貞;那位大嫂的善良,每個故事都深深地感染着我們,謝謝故事隊給我們帶來的文化享受。

2.節日習俗隊

我們是習俗隊,我們主要研究了端午節的習俗。

(1)大家快看,習俗隊給我們帶來什麼禮物啦!

配香囊:展示香囊,這是我跟媽媽學着製作的香包,你們知道這裏面裝的什麼?(硃砂、雄黃、香藥)

(2)插艾子:我通過上網、問我的奶奶知道了: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我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衞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師:是呀,如今手足口病等流行病不斷髮生,我們一定講究衞生,保證健康。

(3)系彩繩:過端午節時媽媽還為我的手腕、腳腕繫上綵線呢!我們班的同學還有誰系過彩繩?

師追問: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嗎?

(4)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5)食粽子

(5)其他隊還有補充嗎?

(5)師小結:只要多觀察、多問、多學,對我們傳統的節日瞭解得更深入,更好地享受祖國的傳統文化。

3.節日飲食隊

我們飲食隊,我們主要研究了端午節的粽子。

(1)我們先來給大家猜個謎語,看看哪個隊反應最快?

三角四稜長,珍珠裏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細品嚐。 (粽子)

(2)想知道這漂亮的粽子是怎麼做成的嗎?下面我就包一個給大家看一看。

學生邊做邊實物展示。師問:你是跟誰學的?(可見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我們的老師呀!就要快過端午節了,請不會的同學們也學着與家人包粽子,全家一起動手,樂就在不言中。)

(3)其實,粽子的種類可多啦讓我們一起看看各種各樣的粽子,飽飽眼福吧!

學生投影自己拍攝的圖片:能説説是怎麼收集到的?説清楚名稱、裏面的是什麼?(蓮子肉粽、板栗肉粽、棗粽;北方的粽子多以大棗、豆沙為餡,南方以肉餡為主。)

有的學生到超市進行了調查;還有的進行了拍照 ;有的採訪了周圍的人……

(4)聽了飲食隊的彙報,你們想對他們説點什麼?

師總結:節日飲食隊自編了謎語,還為我們講述了包粽子的方法,還運用多種方法調查了粽子的種類,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端午節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默讀課文,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3.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複述課文。

4.抓住屈原的言行、藉助資料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抓住屈原的言行、藉助資料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審題導入

同學們讀到題目你想了解什麼?(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檢查字詞。

(1)重點指導:“愛戴”

(2)文中指誰受到“愛戴”,結合句子説説屈原為什麼受到愛戴?

(3)“悲憤”近義詞是什麼?

3.默讀課文,説説這篇文章講了誰的什麼事?

三、深入學習,理解感悟

過渡:哪幾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端午節的由來?

1.輕聲讀3—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屈原是個什麼樣的人,用書中的語句概括。(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幹)

2.默讀3—6自然段,劃出體現屈原忠誠愛國的句子讀一讀,把感受批註在書的邊上。

3.指名讀,“在他的輔佐下”一句。

(1)為什麼強調“十分”這個詞語?(突出人民對他的愛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這段影片,你有什麼感受?(屈原為國為民操勞,他很偉大屈原為國為民操勞,他很愛國)

(3)讀出你對他的讚揚。

4.對比詞語讀,體會屈原的愛國。

(為黎民的苦難而悲,為祖國的滅亡而悲,為自己報國無門而悲)

5.引入資料讀,體會屈原的愛國

投影:屈原《離騷》中的兩首,從中感受到什麼?

6.對比句子讀,感受人們對屈原的愛戴。

讀讀哪句話好,為什麼?

四、通讀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節的理來是什麼?用自己的話説説。

【作業佈置】

1.抄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鞏固複習

1.讀詞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愛戴—— 輔佐—— 誣陷—— 流放——

二、指導練習複述課文內容

1.回顧全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小組合作填寫。

(1)端午節的習俗有( )( )( )( )。

端午節是為紀念:(1)屈原為楚國( )

(2)屈原為百姓( )

(3)屈原( )

屈原投江後,百姓們( )、( )、( )

現在的端午節( )

3.自由的依據題詞的順序,試着複述課文內容。

4.全班交流。

三、資料擴展

你還知道中國哪些傳統節日的由來,講給大家聽。

【作業佈置】

以“中華傳統節日”為主題製作一期手抄小報。

【板書設計】

端午節的由來

屈原

人民 悲痛

悲憤 包粽子為國捐軀 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教案 篇8

大班端午節活動小結

1、大班端午節活動小結

端午節活動已經接近尾聲了,由於今年時間上兩個節日間隔較短,而且六一之後只有兩天的活動時間就開始了端午假期。佈置節日環境、“端午慶祝活動”等幾個活動只能在2天的時間裏完成,時間上比較緊張。即便如此,在家長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的端午節活動仍然開展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

情況總結:

本主題活動是以“端午節”為基本材料而生成的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教學活動之一,源於幼兒對生活中所熟悉的事情“端午節”的關注,並在此基礎上不斷為幼兒的好奇、興趣而及時調整、修正、設計的活動。整個活動的展開是以幼兒參與適宜引導為主。活動採用讓幼兒回憶、談論端午節,在豐富的感性經驗基礎上,通過圖片、出示實物、討論等活動,幫助幼兒瞭解、強化了對端午節的認識。並且將幼兒的學習地點還擴展到了家庭(如讓幼兒回家包粽子、向媽媽、奶奶學習蛋的製作方法等),體現了幼兒是教育的主體和教師尊重幼兒個體學習方式的意識。

我們的主要活動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進餐前後及午睡前向孩子們講述了故事《端午節的傳説》《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風俗》。

2、學兒歌。同樣利用進餐前後及午睡前的時間,教孩子們學唸了三首既通俗易懂又琅琅上口的兒歌《端午》,孩子們非常喜歡這首兒歌,在短時間內就將兒歌學會了。

3、裝飾製作《小粽子》並用它來裝飾環境。

4、製作彩蛋。在老師的精心組織下,孩子們在在蛋寶寶的身上利用彩紙剪、貼、畫出漂亮的圖案,從製作的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孩子們非常喜歡這次活動。5、考慮到六一家長剛剛來園活動,因次本次慶端午就不邀請家長參加,把家長到園包粽子活動更改為

請家長將孩子在家包粽子、吃雞蛋等端午習俗用相機記錄下來,發給老師,然後在幼兒園交流分享。

6、孩子從家裏帶來端午的食品一起分享。

7、認識各種蛋、蛋製品。

豐富的活動得以順利開展離不開家長朋友對我們的支持和幫助:周希桐、田燁、張宜駿媽媽打印了好多關於端午節風俗和蛋製品的圖片,使我們的主題牆漂亮而豐富;遲俊超媽媽帶來了端午節來歷和風俗的資料;王炫皓小朋友可謂是全家總動員:奶奶早上4點就起來做蛋餃、媽媽用蛋殼製作了喜洋洋、爸爸將稀有的鴯鶓蛋殼加上了底座,方便小朋友觀察,一直做到晚上11點多;周海玲、曲志鑫的媽媽用紙折出了一串漂亮的粽子;張宜駿、張若熙、曲志鑫媽媽還親手做了雞蛋餅和煎雞蛋,加上王炫皓奶奶的蛋餃,小朋友分享的時候一直喊着沒吃夠,可見她們的廚藝是多麼精湛!

夏鈺涵家長還精心找到了各種蛋的內容和營養價值介紹,老師講完以後相信小朋友會更喜歡吃蛋。不僅僅是這些,家長朋友為孩子們做的香包、五彩線、按時帶到幼兒園的粽子、雞蛋等等。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的活動才能按時、順利的開展,孩子們才能在活動收穫更多的精彩和快樂!同時家長們的大力配合也讓我們老師感動萬分,我們會將的支持化為我們工作的動力,以更加飽滿熱情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

衷心的感謝所有家長的支持與配合,相信在我們的合作下孩子們會有更出色的發展和表現!

2、大班端午節活動小結

在這次端午節活動中,孩子們對把粽子拋到河裏,紀念屈原,賽龍舟等都很好奇。

活動剛開始,幼兒和家長都迫不及待的開始做粽子,在興致勃勃地觀看了幾位家長制作粽子後,孩子們在剝粽子的時候發現:各種粽子的大小不同,包法也不同,有的是用線扎捆起來的、有的則不是用線,是直接用粽葉穿過去的。但是孩子們都想知道這粽葉軟軟的怎麼可以穿進去的?是怎麼穿的?當粽子被切成一塊一塊開始品嚐時,他們品嚐各種各樣的粽子。孩子們都很開心,對端午節有了進一步的感性認識。在此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吃到了美味的粽子,更從活動中瞭解了這個活動的由來,以及我們民間對於活動的重視,更進一步增強了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通過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3、大班端午節活動小結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為了讓孩子進一步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培養孩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20xx年6月9日,君融天湖幼兒園開展了端午主題活動之快樂包粽子活動,大班的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親手包粽子,而小班的小朋友則自由參觀,有的小朋友還積極參與進來呢,大家都體驗到了包粽子的快樂。

活動前幾天,老師們就已經給孩子們講解了許多關於端午節習俗。孩子們被老師講述的故事感動着,其中最為孩子們津津樂道和印象深刻的就是“屈原的故事”,通過老師的講解,孩子們瞭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及意義,瞭解了我國傳統的風俗習慣及文化。

幼兒園裏的老師們也早早的準備好了包粽子的材料,首先孩子們認識了棕葉、糯米、黑芝麻餡料、火腿腸等材料,然後在老師的帶領下準備包裹粽子。

代老師先給大家演示粽子的製作方法,孩子們認真地傾聽着。演示完畢後,孩子們也迫不及待的行動起來,只看到一雙雙稚嫩的小手“忙碌“的穿梭在一張張翠綠欲滴的粽葉間”,幾分鐘後,在孩子們辛勤的努力下,一個個形態各異的粽子躍然桌上,雖然不成樣子,但藴含着孩子們甜甜的心血。

我們開展這樣的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們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活動的開展,小朋友們都知道了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有吃五黃、掛五端、染紅蛋、佩香包、賽龍舟、品粽子的習俗。

在這個有意義的活動中,孩子們在濃濃的節日氣氛裏學習了包粽子,既鍛鍊和發展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又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獲益匪淺。

4、大班端午節活動小結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摺紙“粽子香袋”、毛線編制“長命縷”、積塑搭建“龍舟”以及家長們共同參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其次,家長們在活動中也非常的配合,紛紛拿來了香袋、菖蒲等端午節特有的物品,還特地請假來參加包粽子的活動,使活動的開展很順利。

5、大班端午節活動小結

設計意圖:

大班孩子對中國的傳統節日(如中秋節、春節、清明節)已有一定的知識經驗;臨近端午節,家長紛紛為孩子佩戴了香包,孩子們對形狀各異、散發香味的香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隨之而來一系列問題“為什麼要佩戴香包?”“什麼是端午節?”產生了探究慾望;這個階段的孩子觀察、語言表達能力較強,願意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有利於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所以我設計並進行了本節活動。

環節設置及反思:

首先我通過播放歌謠《端午節》帶領幼兒排小火車拍頑固節奏進入場地,一下就集中了孩子注意力;隨後我出示香包,設疑提問、引發思考:“這是什麼?有什麼味道?為什麼要佩戴?端午節是怎樣來的,有哪些習俗?”從而引入課題;緊接着通過觀看動畫視頻,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動畫的播放一下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形象生動的理解了故事;接着我又播放自制的課件,讓孩子瞭解到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和當地特有的習俗,收集的圖片色彩鮮豔,比起傳統的説教,一目瞭然;最後我又通過划龍舟遊戲再次讓孩子們體會到傳統節日的快樂,進而引出下一課題“下節課我們再一起來製作品嚐美味的粽子,好嗎!”,整節活動的設計,動靜交替、環環相扣,通過討論、觀看動畫、幻燈片、朗讀兒謠、律動遊戲等方法,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循序漸進地瞭解端午節的由來與習俗。

在課堂實踐活動中,我十分注重使用鼓勵性評價,及時肯定孩子的參與,鼓勵孩子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激發孩子活動興趣;並能靈活的駕馭課堂,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要求自己在課堂活動中語言親切、自然,心中有孩子,做孩子親近的朋友,因此在整節活動中孩子們情緒積極,注意力集中,參與性強,思維活躍,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達到了預期效果。

不足之處:因為園內多媒體室電腦反應不太靈敏,活動中我沒能親自操作,由其他老師幫忙播放。以後在這方面要不斷學習進步。

我在社會教育活動中經常應用以下幾種教育方法:實踐練習法:這是典型的做中學的方法。比如説《小小值日生》《我會疊衣服》等這些內容都可以通過實踐練習法來進行。參觀法:在教學活動中,我經常組織幼兒在園內或園外的場所參觀。如:《我心中的國小》《小小郵局》《理髮店》《特殊的工作人員》等都可採用參觀法。參觀法的運用能使孩子通過身臨其境,耳聞目睹,接觸社會,接受教育。情景表演法:如一些行為習慣的判斷對錯,經常會請大班孩子進行情景表演,讓孩子們通過情景再現,做出正確的判斷。

講解法:如《特殊用途的號碼》,通過講解向孩子説明三種號碼的用途,使孩子瞭解規則及其意義。此外我還經常使用講述故事、學習兒歌使孩子懂得一些傳統的民族文化及行為規則;通過表演法,樹立孩子的自信心;通過談話法、討論法激發孩子對已有生活經驗的總結,豐富孩子的社會認知。當然這些方法並不是獨自存在,而是依教學要求,靈活組合使用,從而避免空洞的説教,使我們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我在社會教育活動中經常應用的活動模式有: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實際練習教學模式、生活感知教學模式等。

端午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端午節的傳説及人們過節日中的習俗。

2、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感興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4、通過參加端午節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端午節慶祝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端午節的傳説及人們過節日中的習俗。

活動準備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動前請幼兒收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

3、請部分爺爺奶奶參與活動。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到爺爺奶奶家過節。

1、請爺爺給小朋友講屈原的故事,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2、小朋友自由和爺爺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資料。

進一步瞭解端午節時人們進行的一些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枝、灑黃酒、掛香囊等。

3、幼兒和爺爺奶奶們一起進行過端午活動。

(1)、我給奶奶學包粽子。

請奶奶向小朋友介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2)、做龍舟、划龍舟。

和爺爺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龍舟進行龍舟大賽,請幼兒四五人一組,套上龍舟,進行划龍舟比賽活動,先取到紅綢一組為勝。旁邊請幾位幼兒為他們搖旗吶喊。

(3)、做香囊活動。

請奶奶示範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縫成校口袋,放進香料和少許艾草,合上袋子,幼兒學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節日的氣氛。

(5)和爺爺奶奶再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uanwu/1qd0y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