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端午節的作文集合【8篇】

端午節的作文集合【8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的作文集合【8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的來源是由於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賽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紀念曹娥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吳月民族圖騰祭説等等。以上各説,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説,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沒錯,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聖的節日。説起端午節,還得從屈原的故事説起。

先用一些新鮮的粽葉包住糯米,在裏面放各種配料,然後用線捆紮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着粽子香的時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時候,要先把線解開,剝開粽子葉,裏面藏着紅紅的粽肉,升騰着熱氣,散發着一種特有的粽香,兩個粽子用盤子裝着,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照耀下晶瑩剔透,散發着濃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個粽子,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味道真是棒極了。

故鄉的端午節啊,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吃着正宗的家鄉粽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別有一番滋味。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我從來沒包過粽子,於是對媽媽説:“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説:“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説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粽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在我的印象中過節大多是孩子們喜歡的事,因為我小時候就喜歡過節。

大人們一大早就開始忙碌起來,有包粽子的,有做綠豆糕的,還有炸油糕的,大人們一見到我們孩子就往我們的身上掛一個香包,有幾次我們幾個孩子為了那個香包香,那個香包好看而鬧得不可開交,大人們不管我們的吵鬧,看着我們只是在一旁笑,但他們的手腳是不會停下來的。

我那是時搞不清人為什麼要結婚,端午節剛過不久,我們幾個孩子就問大人,來友哥什麼時候還結婚呢?大人們説:人一輩子只能結一次婚,你來友哥不再結婚了,那還有誰要結婚呢?大人説:你們問誰結婚幹什麼,結婚就有好吃的,好喝的,還有好多好多的小朋友和我們玩,大人們笑着逗我們説:等你們長大了就可以結婚了,我們就問大人:我們什麼時候長大,我們什麼時候能結婚。

我記得那天的晚上,來友哥的爸爸還給我們這些孩子們講起屈原的故事,也許我是從那時起喜歡上了屈原,後來又喜歡上了屈原的(橘頌),特別是經過郭沫若改編的新橘頌,更使我永遠記住他。

中國有很多端午的故事,比如水漫金山,白娘子喝雄黃酒。這是一個很悠遠的民族的`節日。屈原選擇在端午節殉國,把端午節的人文精神提升了。本來這是一個伸張正義的節日,表現的是對龍的圖騰崇拜,是出於人們對自然的恐懼;而屈原,賦予了這個節日新的意義,《離騷》是千秋絕妙詞,“若無澤畔行吟苦,哪得千秋絕妙詞”。這個古老的民族的習慣,因為屈原,得到了新的意義。拿今天來説,現在講究和諧社會,所以每個戰鬥都是為了和諧。

屈原,生於戰國時期,楚國人,有一段時間深得楚懷王的賞識。楚懷王對他言聽計從,百依百順。而屈原此時就有了一個實施美政的計劃:上有一位舉賢任能的君主,下有一羣竭智盡忠的臣子,國家就能富國強兵,而且屈原認為他一定能實現他的政治理想。看到這裏,我不禁敬佩他遠大的志向和無比耿直的性格。然而好景不長,不久便遭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從而在楚懷王面前造謠,説屈原的壞話,令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屈原絕望了,流落江湖。但是他依然關心着楚國的一切。

楚懷王死後,頃襄王把屈原徹底流放了。可憐的三閭大夫,身形憔悴,面容枯槁,然而還是一片赤誠,把整個的心思放在了對國家的挽救上。可是事情並不像他所希望的方向去發展。結果是,不久秦國便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看到楚國已經無可救藥了,在絕望和悲憤之下,高聲呼喊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投進汨羅江,自盡了。這更令我悲傷不已,感動不已。悲傷的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就這樣去世了。感動的是因為屈原一顆火熱的愛國心!

我同情屈原,我敬仰屈原,我歌頌屈原,又一個端午節來臨之際,我不由得深深感歎:屈原之死,悲哉!壯哉!惜哉!真可謂是: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説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划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淨,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氲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為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為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複着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粽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等。傳説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汩羅江自盡,後來大家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説法。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昨天下午,我們班開展了有關端午節的活動。活動分為介紹端午節習俗、包粽子和端午賽詩會三項,一節課進行一項。

我最喜歡的當然是包粽子活動啦!因為這次,我很榮幸地被老師選為擔任教大家包粽子的“小老師”。

包粽子活動開始了。我大踏步地走上講台,戴上耳麥,拿出老媽上午在家準備好的包粽子的材料,認認真真地給大家邊演示邊介紹包粽子的過程:首先,我把粽葉捲成錐形,放一半的糯米進去,用手指按緊;再拿一顆蜜棗放在中間,然後用米填滿,按緊;接着把囗部的`葉子向中間對摺疊起來,把頂端的葉子捏成三角形。這還不算完哦,我們還要把它在線上繫緊,這樣一隻完美的三角粽子才算完成啦。

緊接着,老師把五十位同學分成五組,把我帶去的材料分發給大家,讓大家按照我説的方法去包。有的同學在我講的時候聽得很認真,包的時候也是一絲不苟,所以包得很好。有的同學可能聽得不夠全面,拿着粽葉在手裏轉,左也捏不起來,右也捏不起來,嘴裏一個勁地嘀咕着:“這難道就是傳説中的‘一看就會,一學就廢’嗎?”還有的同學根本就無從下手,爭先恐後地拿着粽葉過來找我:“施鴻宇!施鴻宇!快教我怎麼包?”那個同學又説:“快看我包的對不對?”“快!快!看我的對不對?”可把我這個小老師忙得夠嗆。同學們忙着包粽子,老師忙着給我們拍照,教室裏真是比菜市場還要熱鬧哩!

包粽子活動結束後,接下來就是賽詩會了。一共有十三位同學參加了角逐,由四位同學擔任評委。每位參加賽詩會的同學都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不僅朗誦得抑揚頓挫,富有感情,加上了動作,還解釋了詩意和寫作背景呢。

最後,老師把我們包的26個粽子“精品”當作獎品獎給了參加賽詩會的同學。

感謝老師精心組織了這次豐富多彩的端午節活動,讓我們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今天又是端午節,家家户户都吃粽子。

早上,我看見媽媽在包粽子,就問:“媽媽,今天為什麼要包粽子啊?”媽媽説:“今天是端午節呀。”隨後,奶奶和爸爸也來幫媽媽包粽子。我也湊到他們跟前,幫他們添米添餡。

粽子包好了,媽媽把粽子放到鍋裏去煮。大家都在着急地盼望着粽子早點熟,好嘗一下味道。

“粽子熟啦,快來吃粽子呀——”媽媽將一串煮好的粽子拎上了桌子。

大家津津有味地吃着粽子,説着,笑着,開心極了。我一邊品嚐着粽子一邊問媽媽:“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啊?”

媽媽告訴我,古時候,我國有位愛國詩人叫屈原。他聽到自己的楚國快要滅亡的消息,心裏痛苦極了,就抱起石頭跳到汩羅江自盡了。人們擔心屈原在江河裏會餓死,就把食物投入江中。人們又怕江河裏的魚會搶屈原的食物,就用蘆葉把食物包起來。這樣,年復一年,就有了我們今天的端午節啦。

聽了媽媽的'話,我重新撥開一個粽子。心想,今天我不僅吃了美味可口的粽子,還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今天的收穫真不小啊!這個端午節我過得特開心!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在我老家,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説: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花生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包粽子的工序就開始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顆棗、幾顆花生米,最後把葉子用桑條皮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你看那又胖又大的粽子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先把它們放在鍋裏煮三個小時,再撈出來放到盛有冷水的桶或鍋裏冷卻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説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粽子,想過端午節,更想讓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興旺發達!讓先輩的遺願變成事實在在的現實,讓他們的英靈流芳百世、與世長存!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我問粽子為什麼是三角形的,不是圓的、方的?端午節是什麼意思?下面我就來回答吧。

端午節的意思是,很久很久以前。屈原在回國的路上,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自己的國城,很悲歎,對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流水的長江中,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怕魚蝦把他的屍體給吃了,但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這些東西,不要吃屈原大夫屍體 ,還有些郎中還把酒倒入江中,以便把魚昏倒,讓屈原大夫屍體不被傷害,從今以後端午節就是農曆5月初5,定為了紀念屈原大夫。

粽子為什是三角形的,不是圓的、方的,是因為用少量的材料就可以做,各地包的材料不太一樣,但基本都是植物的葉子,葉寬而長韌,但畢竟是葉子,寬度有限。三角形包法只用1葉或2葉就能包成,而長方形大概就要的3、4片了把,我們一家圍坐餐桌旁,阿婆把熱氣騰騰粽子端上來,我們就把繩子解開,剝開一層層竹葉,露出那白白的熱熱的粽子來,粘着糖慢慢的吃起來,那味道軟軟的粘粘的,很可口,粽子有綠豆沙、紅豆沙、紅棗、豬肉、小豆、蛋黃、瘦肉餡的,品種繁多,我們邊吃邊聊其樂融融。就這樣過了一個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今天是端午節,又是外公的生日,我和姐姐早早起牀,一起認真地製作了一張漂亮的生日賀卡,姐姐又把她平時變魔術的用具裝進書包。

中午到了外公家,外公家準備了豐盛的酒菜,舅舅買了一個兩層大的生日蛋糕,那生日蛋糕比我們畫的還好看。舅舅把生日蛋糕放在客廳的桌上,我插上蠟燭,姐姐用打火機點着,表弟樂樂把燈關上,又拿出他帶來的手風琴,我們一起合唱“生日快樂”,唱完後外公許願,吹滅蠟燭,這時屋裏的燈突然全亮了,我們邊跳邊鼓掌,逗着大人們都笑了。

外婆在餐廳裏喊:“快過來,吃飯啊”,我們又跑到餐廳裏,圍着桌子坐好。在大人們舉杯祝賀之前,我和姐姐拿出我們準備的生日禮物遞給外公,一起念道:“祝外公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外公看着我們畫的生日賀卡,説:“這麼好看的生日蛋糕,還有彩色的'蠟燭,這生日禮物太好了。”

飯菜非常豐盛,有魚,有雞,有火鍋,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我們小孩吃了好大一會兒,不見菜少,都已經非常飽了,就跑到樓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廳休息時,姐姐開始變魔術,我們全家都圍着看,只見姐姐熟練地把兩個硬幣放在桌面上,在上面並排放二張撲克牌,然後把外面那枚硬幣往外推推,讓第二張撲克牌蓋住這個硬幣,再往裏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氣,翻開撲克牌,只見第一張牌下的硬幣也跑到第二張牌下面來了,大人們都覺得奇怪,誇姐姐真行。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我們該回家了,今天我們玩得可真高興。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説,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到了,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有一天下午,我就跟着奶奶學包粽子,奶奶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捲,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奶奶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住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奶奶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着,奶奶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裏先放上一粒棗墊底,放上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放上自己喜歡的.陷,如棗、紅豆陷,肉陷,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學着奶奶的樣子,不是把粽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奶奶説:“往裏放的陷候要少一些,把粽葉捏緊些。你看――”奶奶邊説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最後一道工序捆繩。只見奶奶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吃着自己包的可愛的粽子,幸福極了。通過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每年的端午節,正是夏令時分。端午温暖了歲月,鄉情也温暖了端午。每當端午,我都會想起家鄉——黑龍江省的塔河。

那裏羣山疊嶂,碧水縱橫,位於大興安嶺山麓以東,黑龍江畔以南,一個天然的大寶庫,一個美麗的大花園,那就是我的家鄉一一塔河。家鄉的景美,風俗更美。尤其是端午,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

家鄉的端午節,起於“踏青”。端午的早晨,東方還是一片魚肚白,媽媽就給我的手脖子、腳脖子纏上五彩線,然後和爸爸一起帶着我去踏青。漫山遍野,翠綠的青草,繽紛的野花,好一片山野的`美。我不怕涼風吹透了衣衫,不顧露水打濕了鞋子,在草地上歡笑着,奔跑着,採下一枝枝帶着露珠的艾蒿,再捆成一把,別在衣襟上,低頭一聞,野草的清香,撲鼻而來,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踏青回來的路上,經過一個熱鬧的早市,到處是“買小葫蘆啦”的叫賣聲。心靈手巧的家鄉人用各種彩紙,做成了大小不一的葫蘆,大的和燈籠差不多,小的像手指那麼大,精巧極了!我嚷着“買葫蘆”,媽媽買了好幾個,還買了一個香包,掛在我的脖子上,我美滋滋地跑起來。爸爸又買了一把小笤帚,説是掃除百病。

滿載而歸,回到家裏,我們把艾蒿、小葫蘆、小笤帚都掛在門檐和窗框上面,爸爸説把百病都擋在門窗外。然後,最有趣的就是包粽子。媽媽端來頭天夜裏泡好的粽葉子,又拿來泡好的紅棗、紅豆、糯米等。材料準備好了,我們就開始包粽子。只見媽媽先拿了兩片粽葉,錯開鋪平,捲成一個漏斗形,然後往裏面先放一顆紅棗,再放幾勺糯米,接着把多出的粽葉子往回一折,最後用一根棉線一綁,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學着媽媽的樣子,也包了一個。可是,我包的那個粽子,問題百出,不是漏出米來,就是線繩綁不住,急得我抓耳撓腮。關鍵時刻,媽媽趕快出來救場。媽媽手把手地教我一道道工序,之後,我終於在手忙腳亂當中,包出了一個比以前好看多了的粽子。爸爸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煮着。過了一會兒,滿屋的熱氣,滿屋的棕香,真是美味極了!吃粽子了,蘸一點兒白糖,黏黏的,甜甜的,再吃一個茶雞蛋,端午的香味,飽含着美好的鄉情。

現在,我跟着爸爸、媽媽來到北京讀書了。雖然與家鄉相隔幾千裏之遠,但是,每到端午節,我都會想起家鄉端午的風俗,踏青、艾蒿、五彩線、小葫蘆、小笤帚,還有那滿屋的熱氣、滿屋的棕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uanwu/dgky1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