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端午節教案集錦10篇

端午節教案集錦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教案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端午節教案集錦10篇

端午節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體會語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韻味和情致。

2.理解於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流露出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1.加強朗讀,感受的情趣。

2.欣賞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藴和永恆的美學價值。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門楣(ei2) 莧菜(xian4) 籍貫(i2) 硝藥(xia1)、 醃臘(an1) 絡子(la4) 大襟(in1) 車胤(in4)

2.解釋下列詞語。

門楣:門框上的橫木。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説明它的奧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貫:祖居或個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傳説中指主管某個城的神。

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曾經滄海難為水:經歷過滄海,對別處的水就難以看上眼了。

與有榮焉:因而也感到榮幸。

囊螢映雪:囊螢和映雪分別指晉朝車胤和孫康利用螢火蟲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讀書的故事。

二、導人

五月初五端午節,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種風俗帶給人多少樂趣。單是一個小小的鹹鴨蛋,就有説不完的美妙之處。倘若沒有一種故鄉

情結,沒有一顆超然自在的心,誰能從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許滋味?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劇。在短篇小説創作上頗有成就,發表小説《受戒》、《大淖記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選集》。

三、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對家鄉端午節風俗的描寫,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時表現了作者對家鄉的懷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鄉最有名的是鹹鴨蛋,尤其是雙黃鴨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寫孩子們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鴨蛋。

四、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部分。

提問: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這與寫高郵鴨蛋有何聯繫?

學生複述端午節的風俗。

明確: 作者先介紹端午節的一般習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貼五毒④貼符⑤喝雄黃酒。 而後又詳細介紹了家鄉特有的風俗:"放黃煙子"、吃"十二紅",進而引出家鄉的特產--高郵鴨蛋和"掛鴨蛋絡子"的習俗。

(二)學習第二部分。

學生朗讀第2、3自然段。

提問:家鄉高郵鴨蛋有何特點?作者着重寫了哪些內容?在寫法上有何特點?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家鄉最有名的是鹹鴨蛋,尤其是雙黃鴨蛋,因此作者對此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述。

第二自然段開頭,作者採用連環承接的方式,説明家鄉盛產鹹鴨蛋。接着用"肅然起敬"和"特別標明"兩個短語,説明家鄉鹹鴨蛋的出名。

高郵鴨蛋多出雙黃鴨蛋,作者在這裏採用對比的方法,説明家鄉雙黃鴨蛋"多"。 "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後,裏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這裏用多重轉折方法説明家鄉雙黃蛋的"奇"。

第二自然段最後作者採用多層轉折、層層鋪墊的手法,説明家鄉鴨蛋的"好"。

第三自然段具體點明高郵鹹蛋的口味特點,結合自己生活經歷表現作者獨特的生活感受。

五、小結

介紹高郵鴨蛋,寫得有聲有色,跌宕起伏,對家鄉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聽寫詞語,學生互評。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學生閲讀課文最後三段。

提問:這部分寫了什麼內容?你是如何理解課文結尾,作者寫到東晉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這部分作者介紹了"掛鴨蛋絡子"的習俗,具體寫了做鴨蛋絡子的鴨蛋的挑選到孩子們的吃法,吃完後的用途等等。作者將現在的成人立場和在故鄉時的少年人的視角交織在一起,以童趣寫出了對家鄉的依戀和熱愛。

課文結尾,作者寫了東晉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有人認為,這段話與課文主要內容無關,是贅筆;也有人認為,由螢火蟲在鴨蛋殼裏閃閃發亮的樣子聯想到車胤苦讀用的囊螢,很自然,正體現了汪曾祺閒適自由的風格。

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聯繫,不求統一答案。

三、朗讀課文.感受作品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語言魅力主要靠反覆朗讀才能體會得出。有些語段還應指導學生讀出語氣語調、讀出韻味。通過朗讀,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問:朗讀第二、三段,畫出你喜歡的句子,仔細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點。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師生可以一同談談自己對某一語句的感受、體會。要使學生認識到。好的語言不一定是華美的詞藻和整齊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語句同樣有韻味有情致。語言生動、口語化,又從容舒緩,富有韻味,寫盡了作者對窮家鄉、名鴨蛋的感情,也使他筆下的故鄉往事更有魅力。

四、拓展訓練

提問:説説你的家鄉過端午節的風俗,談自己的體會。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可以先讓學生介紹端午節的由來,接着説説自己家鄉過端午節的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 學生交流之後,可以就"端午節"這一話題,自選角度,完成一篇作文。

教師還可向學生推薦沈從文(端午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民俗風情,鼓勵學生關心、參與有益的民俗活動。

五、小結

'端午的鴨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在小小成鴨蛋裏嚐出生活的滋味,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讀來從容閒淡,大有月下聽長者談古論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間,流露出的是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於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結構的嚴謹,但在隨意之中也體現了構思的嚴謹與和諧。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端午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

3、讓幼兒瞭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4、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5、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1、視頻(端午節兒歌)

2、圖片(粽子、龍舟、香囊等)

3、實物:粽子、香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給掛圖選字活動。(鞏固上面學的端午節知識)

1、師:在黑板上掛有關端午節的圖片,請小朋友選字貼在圖片的下面。

2、幼:選字活動

三、看視頻,學兒歌。(再次鞏固有關端午節知識)

師:教讀《端午節兒歌》

五月五,端午到。

賽龍舟,真熱鬧。

吃粽子,帶香包。

蚊蟲不來身邊鬧。

幼:跟着老師和視頻一起學習《端午節兒歌》。

端午節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在一系列端午節主題活動中,幼兒對端午節習俗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對龍舟競渡活動產生了濃厚興趣。本節活動為幼兒創造親身實踐的機會,幫助幼兒瞭解龍舟競渡的不同傳説,進一步瞭解各地不同的競渡方式,在共同遊戲的過程中體驗團結協作的力量,激發幼兒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龍舟的不同傳説,知道龍舟競渡是一項傳統體育活動。

2.能用多種方式蒐集關於龍舟競渡的信息、資料,積極與同伴交流龍舟競渡的傳説。

3.積極參與遊戲,在遊戲中感受賽龍舟時的激烈氣氛,體會團隊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收集有關賽龍舟的傳説故事,以及各地龍舟競賽中方式,完成調查表。

2.紙箱龍舟4個,鼓,紙棍。

3.邀請家長志願者4-5名。

活動建議

1.組織幼兒交流《龍舟競渡調查表》,自主瞭解龍舟競渡的由來及比賽方式。

(1)請幼兒講述龍舟競渡的不同由來,知道龍舟競渡也是端午節的一種習俗。

小結: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説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是説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因諫不成反遭放逐。悲憤中,屈原投汨羅江自盡。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2)播放教學課件,進一步瞭解各地龍舟競渡的不同。

討論:圖上的人們正在開展什麼活動?龍舟競渡需要幾人參加?都幹什麼?他們劃的船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小結: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劃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羣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

龍舟競渡根據龍舟大小確定人數,有17人、23人等多人組成。有舵手、鼓手、劃手,需要多人齊心協力完成。

龍船競渡的船是一條龍的形狀,龍舟上有龍頭、龍身、龍尾、槳、舵。龍身上會畫有龍鱗,龍舟一般中間寬、兩頭窄,都有一個長長的龍頸,龍頭裝在長長的龍頸上,龍頭和龍尾向上稍稍翹起,好像一隻野鴨浮游在水面上,龍舟上還會插一面小紅旗。我們平時見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3)播放視頻,引導幼兒瞭解龍舟競渡的發展歷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於1980年5月16日作出決定,將龍舟競渡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龍舟賽在我國南方地區開展的比較普遍,已形成一年一度的“龍舟節”。現在的龍舟競渡,已經走向國際。

2.組織幼兒玩“賽龍舟”遊戲,感受同心協力獲得成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1)家長志願者和幼兒分組比賽,老師當裁判,聽口令後幾組同時把龍舟划向終點,先到者為勝。

(2)討論遊戲中遇到問題,分享遊戲經驗。

提問:你們在遊戲中遇到了什麼問題?(腳沒有走齊,太擠,用力不均勻)怎樣才能將龍舟劃得又快又穩?(喊口令,聽口令一起用力)

(3)再次玩遊戲,體驗成功的歡樂。

端午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端午節的傳説及人們過節日中的習俗。

2、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感興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4、通過參加端午節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端午節慶祝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端午節的傳説及人們過節日中的習俗。

活動準備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 活動前請幼兒收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

3、 請部分爺爺奶奶參與活動。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到爺爺奶奶家過節。

1、請爺爺給小朋友講屈原的故事,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2、 小朋友自由和爺爺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資料。

進一步瞭解端午節時人們進行的一些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枝、灑黃酒、掛香囊等。

3、幼兒和爺爺奶奶們一起進行過端午活動。

(1)、我給奶奶學包粽子。

請奶奶向小朋友介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2)、做龍舟、划龍舟。

和爺爺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龍舟進行龍舟大賽,請幼兒四五人一組,套上龍舟,進行划龍舟比賽活動,先取到紅綢一組為勝。旁邊請幾位幼兒為他們搖旗吶喊。

(3)、做香囊活動。

請奶奶示範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縫成校口袋,放進香料和少許艾草,合上袋子,幼兒學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節日的氣氛。

(5)和爺爺奶奶再見。

教學反思

1、通過這次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的傳説及相關習俗有比較深入的瞭解,孩子興趣濃,熱情高漲。

2、這節課通過三個小活動,讓幼兒與爺爺奶奶的心理距離拉近了,孩子親自參與了活動。鍛鍊了孩子動手能力,增進了他們對民族文化的瞭解。

3、從這次活動整個開展情況來看,我覺得孩子們積極性還是比較高,同時也得到爺爺奶奶的密切配合,但我覺得爺爺奶奶及孩子他們知道的還很欠缺,需要進一步提高。

4、此次活動,自我覺得參與度還不夠,還沒有真正進入角色,還需要我做更深層次的思考,提高對孩子的服務質量。

5、從這節課中,我也有所思,如果讓我在開展同樣的活動,我會採取更豐富的活動形式和內容,積極參與,和孩子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小百科,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瞭解端午節的傳説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2、 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力。

3、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 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 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粽子、艾草、蒜頭、鴨蛋網等。

活動過程:

1、 談話導入。

提問: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鮮肉粽子、鹹肉粽子、 紅棗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歡吃哪種粽子?

2、 為什麼在這段時間裏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兒討論後,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説)

説説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3、 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教師出示艾草、蒜頭,瞭解它們的特徵,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4、 拓展談話範圍:為什麼在端午節時家家户户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出示鴨蛋網,討論鴨蛋網的用處及來歷,並欣賞鴨蛋網的造型、結構美。

5、活動延伸:請幼兒將自己的鴨蛋網帶到園,分組談論自己的鴨蛋網的形狀、來源,欣賞其結構美。

活動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本活動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龍舟、香袋等,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

端午節教案 篇6

在4月25日的片信息技術優質課選拔時上了《端午節》一課,現把點滴感想記錄如下:

這一課是國小信息技術(四下)教材中,網絡單元的第二課時,在教材中,它確定了兩大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確定相關主題;第二部分:查找整理資料;其中第二部分是重點,它又分了3個方面:1、確定主題後圍繞主題蒐集資料;2、建立好相應類別的文件夾;3、找到資料後,分類下載到電腦上。在拿到教材時,第一感覺是這一課的內容是比較單調的,簡單來説“搜索”、“下載”、“整理”6個字概括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如何引導學生有興趣的走入課堂,又能讓他們帶着收穫與思考走出課堂,是我在設計這一課時考慮最多的!

細看這一課的內容,深深感受一點,這一課的學習不只對本單元下面的課時有重要的鋪墊作用,可以讓他們有序的找到內容進行小報創作,而且,對於在將來的學習、工作中,如何對信息進行管理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更有不可忽視的引導作用。所以在設計本課時,我重點考慮瞭如下幾點:

1、分類整理應該是學生的一種內在的需求。

在教材上有兩個方面的目標達成,一方面是建立各類別的文件夾,另一方面是找到資料後分類下載到電腦上。在試教過程中,我發現這樣的順序對於學生來説可以達成一堂課的能力目標,便是對於以後實際的運用的影響是比較弱的。為什麼這麼説呢?

我們一線的老師都知道,在下載資料的過程中,要是沒有要求分類,大部分學生是不會分類的,他們會把他們找到的各種信息放在一個目錄下,是他們不會建文件夾嗎?不是的,那是他們沒有這種需求。在這堂課中,即使在教師的簡單引導下,學生“明白”建文件夾分類比較清晰,在下載資料前進行各種文件夾的分類然後下載,但是,在以後的學習中,有幾個學生會在下載內容時先主動給資料分類呢?有小部分已經非常不錯了,因為他們感受不到,這是他們的一種需要!

在學習這個環節中我做了調整,我先讓學生自由下載各種各樣的信息放在同一個文件夾下,然後再讓學生從凌亂中自己去思考能讓信息變得有條理化的方法,結果全班有大概20%左右的學生,能自己想到用各類文件夾進行整理,當他們把自己實際體驗中的想法告訴大家時,再讓全班同學來整理自己的信息,兩種方式對比下來,明顯學生對於這樣的過程比較樂意接受。而且,在以後我們的實際運用中,我們自己電腦裏的有些信息也是陸續存下來,到了一定量後,再根據已有的內容進行分類整理,這是一種需要,也是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2、信息課不是純操作課,學生應該有美好的情感體驗。

在現代社會,信息技術已是人的一種生命活動形式,用純“工具論”的眼光把它視為一門純“應用”性的學科是片面的。我們的國小生生動也靈動,如何讓他們從豐富多彩的學習中去感受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魅力,是我們一線老師應該更多思考的!

端午節這一課是以端午節為載體,讓學生進行查找整理信息的學習。如果僅僅是按部就班下來,教材也不用選擇端午節這樣一個有民族氣息的日子了,只要會搜索,會新建文件夾,會按一定的目錄保存就可以達到目的了。而我們的國小生活潑而有朝氣,他們有他們的思想,有他們的喜好,他們在他們每一天的學習中體驗着不同知識的到來,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人的心靈在與外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從內部生成的,人的心靈具有自覺能動性,學習過程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只有在學習中同時也有美好的情感體驗,我們的學生才能真正投入學習,愛上學習!

我在設計這一課時,把感受端午節濃厚的文化氣息作為主線,用美好的情境與內容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開始音樂小短片的導入,讓學生初步感受一種濃郁的節日氣息,從而引發他們的求知慾,比如過程中的音樂圖景,比如最後的交流感受等等,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在走出課堂時告訴別人,今天我們學習了建文件夾,學習了搜索,而是想讓學生告訴別人:今天我們瞭解了端午節,那是一種美麗的節日,我學會了用更好的方法與瞭解它!

端午節教案 篇7

一、活動來源: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

①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②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粽子、鹹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③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

④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⑤端午節有許多傳説、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説等。

二、大班年齡段節慶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瞭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如:吃粽子、掛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3)喜歡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節,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三、大班節慶活動實施概況:

1、屈原的故事(語言)

2、童謠《拍手歌》(語言)

3、感受賽龍舟(社會)

4、美麗的.龍舟(藝術)

5、龍舟競賽(健康)

6、我愛吃粽子(科學)

四、端午節慶活動環境創設及資源利用

1.各班級幼兒進行手工粽子摺紙和塗色,並進行環創佈置;

2.大班活動領域三樓音美大廳走廊陳列幼兒收集的與端午節有關的物品,懸掛艾草、粽子、鴨蛋、香包等;

3.展板三個班級一組,主題明顯,體現端午主題活動;

4.龍舟的製作,六個班級合作製作;

5、各班以端午節為主題更換主題牆飾,展示幼兒參與端午節活動的全過程及在活動過程中的發現、收穫與體驗。大班可以以“我的調查”、“我的發現”等為標題展示幼兒端午節活動進展情況,如:有關端午的問題以及對端午的傳説與習俗方面的調查資料等。

3、區域中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如:

①圖書角:提供有關端午節的圖書、圖片,供幼兒欣賞、閲讀; ②體育角:提供“賽龍舟”遊戲所需的竹竿、彩條、紙棍、小旗等,供幼兒遊戲;

③動手區:大班提供紙、線等材料供幼兒嘗試包粽子、縫香包、編鴨蛋網,

4、家長園地:介紹主題活動中須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主題活動進展情況等

五、家園共育:

1、請家長協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收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

2、可以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和老師、幼兒一起包粽子活動(大一班),共同感受節日做做、玩玩、嚐嚐的快樂;

端午節教案 篇8

端午節主題班會簡案

薛城區常莊鎮北點聯校 褚志永

一、活動主題:端午話傳統

二、活動背景:現在的國小生對國外的節日瞭解很多,但對於中國的傳統節日僅限於春節、中秋節等幾個節日,為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節日,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積澱,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我決定引導孩子們開展“端午話傳統”的主題班會。

三、活動目標:

x、緬懷先人,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在瞭解端午節由來和風俗習慣時,鍛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4、以“端午節”為契機教育學生學習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偉大精神。

四、活動準備:

x.收集有關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等相關知識。

2.準備有關端午節的詩歌。

3.瞭解屈原的歷史資料及詩歌作品。

4.選主持人,師準備視頻及PPT。

五、活動形式:小組合作 詩歌朗誦

六、活動時間:十九周班會課

七、活動地點:五、二班教室

六、活動過程:

一、假設情境,激情導入

x.放吃粽子、賽龍舟的視頻及照片。

2.引發學生了解相關知識的慾望。

3.主持人引出主題: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同學們對端午節的知識瞭解多少呢,?我宣佈:“端午話傳統”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一、展示

(x)首先由各小組交流整理各自收集的的有關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及屈原的事蹟。

(2)由各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彙報自己收集到的知識,師生交流、彙總,共同學習: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如《九歌》、《離騷》,深入人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等熔鑄着屈原思想光輝和人格精魂的雋永詩句,兩千多年來,影響和哺育着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和文人墨客。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每到端午節,人們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紀念屈原,端午詩會吟屈原、賽龍舟紀念屈原、舉行儀式公祭屈原,此外還有掛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等。

二、交流

(x)選取學生代表説出有關端午節的詩歌及偉大詩人屈原的作品,師生交流、彙總

(2)選取代表朗誦李清照《端午》、《九歌》、《離騷》部分詩句,師生評價。

(x)師朗誦《離騷》部分詩句,引起共鳴,師生齊讀,昇華情感。

三、昇華

師進行情景昇華:今天我們瞭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及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事蹟及他的作品,就是要弘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今中國不僅需要大量優秀的人才,更需要成千上萬富有高尚愛國情操的仁人志士。我們國小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及希望,更要做一個愛國的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

四、拓展:

(x)討論交流:為了明天更幸福,我們應該怎麼做?

(2)師生小結討論交流情況。

七、班主任總結

今天的主題班會開展的很成功,同學們團結協作,積極參與,老師為你們感到高興。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瞭解了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以及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事蹟和他的作品,真正接受了一次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更懂得了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創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讓我們努力學習,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端午節教案 篇9

一、設計思考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①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②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粽子、鹹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③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④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⑤端午節有許多傳説、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説等。

二、各年齡段主題活動目標

年齡段

主要目標

小班

(1)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感受端午節的節日氛圍;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做做、玩玩、嚐嚐,共享節日的快樂

三、主題活動實施概況

年齡段

序號

活動內容

主要涉及領域

組織形式

小班

1參觀端午節的環境

社會

集體

2好吃的粽子

科學

分組

3綠豆糕

藝術

分組、區域

4劃龍船

健康

體育、遊戲

5一起過端午

綜合

集體

7端午節親子活動

綜合

年級組活動

5熱鬧的賽龍舟

語言、社會

集體

6龍舟競賽

健康、社會

集體

7一起過端午

綜合

大帶小活動

四、主題活動環境創設及資源利用

環境創設

(1)園內大廳佈置“賽龍舟”的場景;

(2)班級中陳列幼兒收集的與端午節有關的物品,懸掛艾草、粽子、鴨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節為主題更換主題牆飾,展示幼兒參與端午節活動的全過程及在活動過程中的發現、收穫與體驗: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調查”、“我的發現”等為標題展示幼兒端午節活動進展情況,如:有關端午的

問題以及對端午的傳説與習俗方面的調查資料等;②小班則可以以“我們在端午節裏”為題展出幼兒的活動情況;(4)區域中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如:①圖書角:提供有關端午節的圖書、圖片,供幼兒欣賞、閲讀;②體育角:提供“賽龍舟”遊戲所需的竹竿、彩條、紙棍、小旗等,供幼兒遊戲;③動手區:中、大班提供紙、線等材料供幼兒嘗試包粽子、縫香包、編鴨蛋網,小班提供油泥讓幼兒嘗試自制綠豆糕、鴨蛋。

(5)家長園地:介紹主題活動中須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主題活動進展情況等

資源利用

(1)請家長協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收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

(2)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和老師、幼兒共同感受節日做做、玩玩、嚐嚐的快樂;

(3)在本地組織“賽龍舟”活動時,組織師幼前往參觀並攝像

五、主要教育活動方案

(一)小班

活動一:參觀端午節的環境

主要涉及領域:社會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園內環境,感受節日氛圍。

2.初步瞭解端午節的一些習俗。

活動準備:

園內佈置的端午節的環境。

活動過程:

1.談話,激發參觀興趣。

2.參觀園內環境,自由交流、講述與端午相關的物品。

3.集體交流,瞭解端午節的有關習俗。

★指導語:①你看到了什麼?②幼兒園裏為什麼要掛這些東西?

活動二:好吃的粽子

主要涉及領域:科學

活動目標:

1.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通過觀察,瞭解粽子是由粽葉、糯米等包成的。

2.喜歡吃粽子,通過品嚐活動進一步感受節日的愉快。

端午節教案 篇10

活動名稱:粽情端午

活動地點:小二班教室

活動目標:

1、體驗民俗文化,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2、喜歡勞動,樂於參加家務。

3、初步瞭解包粽子的方法。

活動準備:

視頻(端午節如何包粽子)粽葉細線已經弄好的粽子餡安全剪刀盆子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老師:小朋友們好!端午節快到了,老師家裏要來客人,小朋友們説説老師應該做什麼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給老師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可是老師還有一個大難題,小朋友們願不願意幫助老師啊?

小朋友:願意。

老師:老師家要來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個人包粽子,忙不過來,小朋友們可以和老師一起包粽子嗎?

小朋友:可以。

老師:小朋友們真好。可是你們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嗎?(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沒有關係,下面來和老師一起一起看一個動畫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觀看視頻,瞭解端午節由來以及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老師:看了動畫片,小朋友們知道為什麼端午節會吃粽子了吧?小朋友們回家後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聽看。下面我們再看一個視頻,看看粽子怎麼包,完了小朋友們可要幫助老師喔。(放視頻)老師:小朋友們,看看那你們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現在我們就要用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來。老師先給大家示範一下。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過視頻學習及老師的示範,部分幼兒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個大概,對於還不會或者無從下手的幼兒採用同伴幫助及老師指導,確保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老師:哇,**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學習,看看他是怎麼包的,怎麼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結束部分老師總結:哇,小朋友們真是能幹,包的粽子讓老師忍不住要流口水啦。這下老師不用擔心沒法招呼客人了。謝謝小朋友們。希望大家能度過一個愉快的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4、學念兒歌《五月五》。

活動延伸

告訴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粽子吃,並給爸爸媽媽講述端午節的由來,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端午節。

標籤: 教案集 端午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uanwu/jnmp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