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實用的端午節教案範文錦集6篇

實用的端午節教案範文錦集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端午節教案範文錦集6篇

端午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風俗習慣,感受競賽活動的熱鬧氣氛。

2、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瞭解本地舉辦“賽龍舟”的活動情況。

活動建議:

1、與組織“賽龍舟”活動的有關單位聯繫,確定參觀地點及時間。

2、請家長帶幼兒前往參觀,觀察龍舟的外形特徵及賽龍舟時人們的動作表現,感受競賽的熱烈氣氛。

3、引導幼兒交流賽龍舟的場面以及自己觀看賽龍舟時的心情和感受。

活動反思:

本次的活動內容"賽龍舟"選材教好。首先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特點,有利於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同時,"賽龍舟"活動具有民族特點,與亞運會也有相關性。

端午節教案 篇2

第一階段:聯結與建構

教學目標:能對端午節的習俗理解圖畫的含義;能朗讀兒歌,感受兒歌朗朗上口的特點;能理解“掛”、“纏”、“系”等詞語的含義;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出完整的故事;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掛香蒲、划龍舟等。

教學過程:

導入活動:教師説一個掛於粽子的謎語,請幼兒猜猜謎底。示範:“四個角、四個面、六條稜;外面穿着一件綠大衣,中間繫着一條白腰帶;摸上去軟綿綿,掂一掂沉甸甸。”(向幼兒展示綵線紙粽子)這個粽子是老師用綵線和紙做的,你還見過什麼樣的粽子?你吃的粽子是什麼味道的?前幾天,我們一直在聽一首兒歌《端午節》,下面我們一起再來聽一遍吧。(播放兒歌的VCD,只播放聲音,不播放畫面。)兒歌中説過端午節的時候要做什麼呢?我們一起看看大書。

閲讀圖畫:

封面:封面上有誰?揹着的揹簍裏有什麼?她手裏拿着什麼?她會用這些葉子做什麼?她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我們看看書名叫做《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時哪天嗎?對,封面上寫着呢,端午節是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

第一頁:桌面上有什麼?是用來做什麼的?桌面的左邊是誰?表情如何?心理怎麼想的?(揭示文字,將文字讀給幼兒聽,同幼兒討論桌面上是什麼,用來做什麼。)

第二頁:小女孩在做什麼,表情如何?媽媽在做什麼?這頁對應的兒歌中的哪一句?為什麼?(揭示文字,將文字讀給幼兒聽,請幼兒指出香蒲和粽子。)

第三頁:媽媽和小女孩在做什麼?這頁圖畫對應的是兒歌中的哪一句?為什麼?(揭示文字,將文字讀給幼兒聽,請幼兒在畫面上指出五色彩線。)

第四頁:這幅畫對應的是兒歌中的哪一句,你是怎麼知道的?(揭示文字,將文字讀給幼兒聽。)小女孩腰間掛的是什麼,手裏拿的是什麼?學一學她的表情和動作。我們為什麼要掛香包呢?

第五頁:圖畫上有誰?他們的表情和動作是怎樣的?他們為什麼要這麼高興呢?她們要去做什麼?(把文字讀給幼兒聽)她們要去看什麼呢?小姑娘手裏拿的是什麼?畫面右上角是什麼?

第六頁:她們要去看什麼呢?你能用兒歌中的話把這頁的內容概括一下嗎?你見過賽龍舟嗎?

第二階段教學:閲讀與反思

 教學目標:初步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如賽龍舟、戴五色彩線、掛香鋪等;補充關於端午節的背景知識;能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教學過程:

閲讀文本和小書:教師為幼兒朗讀幾份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的端午節的背景知識,可以請幼兒補充自己知道的部分,也可以請幼兒提問不清楚的地方。

教師出示大樹,和幼兒一起完整朗讀兒歌一次;教師將小書發給幼兒,請幼兒自行閲讀幾分鐘,然後和幼兒一起觀察小書:書中有隻動物每頁都出現,它是誰,它在做什麼?請你在每頁上找出來;教師帶領幼兒逐頁翻看大書,討論關於端午節的背景知識。

第一頁:端午節在什麼時間?我們説過是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它是在什麼季節呢?

第二頁:我們為什麼要吃粽子、掛香蒲?你知道還要帶什麼東西嗎?

第三頁:為什麼要佩戴五色彩線(五色即青赤黃黑白)?為什麼要掛香包?為什麼端午節會賽龍舟?

教師再完整帶領幼兒朗讀兒歌數次,提示幼兒注意朗讀的語氣和節奏。

端午節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

1、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認識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2、引導學生珍惜並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熱愛祖國。

3、鍛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辯論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學生自己調查走訪,查閲資料。

2、小組活動中的合作交流。

三、教學準備:

分小組蒐集並整理資料,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麼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二)活動一:端午説由來

1、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別稱嗎?(分小組彙報成果並補充)

2、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也很多,你都知道哪些?(學生分組交流)

(三)活動二:端午講故事

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關於端午節故事傳説很多,

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

(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

(四) 活動三:端午話習俗

1、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

説,於是各地有着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麼嗎?(課件展示:賽龍舟)

3、端午節為什麼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4、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嚐粽子。(學生介紹粽子的由來。)

5、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

種琳琅滿目。我國各地方的粽子還各有特色,你知道嗎?(學生自由交流)

(五)活動四:端午頌詩詞

同學們都蒐集了哪些與端午節相關的詩詞呢?(學生交流分享)

(六)活動五:談感受,激發情感

今年端午節你打算怎麼過?(學生交流自己的計劃。)

五、教師總結

聽了同學們的介紹,相信我們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儘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最後老師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傳統文化課,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在以後的時間裏努力學習,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端午節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體會語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韻味和情致。

2.理解於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流露出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1.加強朗讀,感受的情趣。

2.欣賞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藴和永恆的美學價值。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門楣(ei2) 莧菜(xian4) 籍貫(i2) 硝藥(xia1)、 醃臘(an1) 絡子(la4) 大襟(in1) 車胤(in4)

2.解釋下列詞語。

門楣:門框上的橫木。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説明它的奧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貫:祖居或個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傳説中指主管某個城的神。

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曾經滄海難為水:經歷過滄海,對別處的水就難以看上眼了。

與有榮焉:因而也感到榮幸。

囊螢映雪:囊螢和映雪分別指晉朝車胤和孫康利用螢火蟲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讀書的故事。

二、導人

五月初五端午節,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種風俗帶給人多少樂趣。單是一個小小的鹹鴨蛋,就有説不完的美妙之處。倘若沒有一種故鄉

情結,沒有一顆超然自在的心,誰能從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許滋味?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劇。在短篇小説創作上頗有成就,發表小説《受戒》、《大淖記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選集》。

三、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對家鄉端午節風俗的描寫,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時表現了作者對家鄉的懷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鄉最有名的是鹹鴨蛋,尤其是雙黃鴨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寫孩子們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鴨蛋。

四、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部分。

提問: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這與寫高郵鴨蛋有何聯繫?

學生複述端午節的風俗。

明確: 作者先介紹端午節的一般習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貼五毒④貼符⑤喝雄黃酒。 而後又詳細介紹了家鄉特有的風俗:"放黃煙子"、吃"十二紅",進而引出家鄉的特產--高郵鴨蛋和"掛鴨蛋絡子"的習俗。

(二)學習第二部分。

學生朗讀第2、3自然段。

提問:家鄉高郵鴨蛋有何特點?作者着重寫了哪些內容?在寫法上有何特點?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家鄉最有名的是鹹鴨蛋,尤其是雙黃鴨蛋,因此作者對此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述。

第二自然段開頭,作者採用連環承接的方式,説明家鄉盛產鹹鴨蛋。接着用"肅然起敬"和"特別標明"兩個短語,説明家鄉鹹鴨蛋的出名。

高郵鴨蛋多出雙黃鴨蛋,作者在這裏採用對比的方法,説明家鄉雙黃鴨蛋"多"。 "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後,裏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這裏用多重轉折方法説明家鄉雙黃蛋的"奇"。

第二自然段最後作者採用多層轉折、層層鋪墊的手法,説明家鄉鴨蛋的"好"。

第三自然段具體點明高郵鹹蛋的口味特點,結合自己生活經歷表現作者獨特的生活感受。

五、小結

介紹高郵鴨蛋,寫得有聲有色,跌宕起伏,對家鄉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聽寫詞語,學生互評。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學生閲讀課文最後三段。

提問:這部分寫了什麼內容?你是如何理解課文結尾,作者寫到東晉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這部分作者介紹了"掛鴨蛋絡子"的習俗,具體寫了做鴨蛋絡子的鴨蛋的挑選到孩子們的吃法,吃完後的用途等等。作者將現在的成人立場和在故鄉時的少年人的視角交織在一起,以童趣寫出了對家鄉的依戀和熱愛。

課文結尾,作者寫了東晉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有人認為,這段話與課文主要內容無關,是贅筆;也有人認為,由螢火蟲在鴨蛋殼裏閃閃發亮的樣子聯想到車胤苦讀用的囊螢,很自然,正體現了汪曾祺閒適自由的風格。

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聯繫,不求統一答案。

三、朗讀課文.感受作品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語言魅力主要靠反覆朗讀才能體會得出。有些語段還應指導學生讀出語氣語調、讀出韻味。通過朗讀,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問:朗讀第二、三段,畫出你喜歡的句子,仔細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點。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師生可以一同談談自己對某一語句的感受、體會。要使學生認識到。好的語言不一定是華美的詞藻和整齊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語句同樣有韻味有情致。語言生動、口語化,又從容舒緩,富有韻味,寫盡了作者對窮家鄉、名鴨蛋的感情,也使他筆下的故鄉往事更有魅力。

四、拓展訓練

提問:説説你的家鄉過端午節的風俗,談自己的體會。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可以先讓學生介紹端午節的由來,接着説説自己家鄉過端午節的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 學生交流之後,可以就"端午節"這一話題,自選角度,完成一篇作文。

教師還可向學生推薦沈從文(端午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民俗風情,鼓勵學生關心、參與有益的民俗活動。

五、小結

'端午的鴨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在小小成鴨蛋裏嚐出生活的滋味,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讀來從容閒淡,大有月下聽長者談古論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間,流露出的是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於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結構的嚴謹,但在隨意之中也體現了構思的嚴謹與和諧。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端午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通過分享、交流,初步瞭解體驗端午節的相關習俗,體驗和集體共同過端午節的樂趣。

2. 嘗試動手製作端午節的相關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繩、彩蛋。

活動準備:

1. 讓幼兒收集有關端午節的各種資料。

2. 有關製作的各種材料:

粽子——粽葉、糯米、線等。

香包——各種形狀的布片、訂書器、棉花、香水、乾花。

彩蛋——煮熟的雞蛋、顏料、水彩筆、蠟筆、油畫棒。

五彩繩——各色緞帶、絨線、縐紙。

3. 有關的圖片、艾草和菖蒲。

活動過程:

講講看看:

要求:交流幼兒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內容。

指導語:

1.(在門上懸掛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麼呀?(菖蒲)那為什麼要掛菖蒲呢?(因為端午節要到了,掛菖蒲是端午節的習俗)

2.那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每家人將鍾馗像懸掛在門上,可以鎮宅驅邪,保佑一家平安。 @_@我是分割線@_@(2) 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淨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3) 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划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後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4)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後,人們怕河裏的魚蝦把他的屍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裏餵魚。

(5) 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它放在米酒中製成雄黃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黃酒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

(6) 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香包裏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7) 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 豎雞蛋、畫彩蛋:人們説:“在端午節的時候,能將雞蛋豎起來的人,這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端午節教案 篇6

端午節 班隊活動教案

桐林中心國小 六年級

活動目標:

端午節是中國的四大節日之一,同學們對端午節的印象只是吃粽子、掛香包、看劃龍船,從來沒有深入去認識端午節,本活動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深入的去認識端午節。整個活動設計先從端午佳節的習俗切入,讓學生去尋找端午節的起源故事,動手做香包,以及認識端午節是詩人節,詩人寫了很多讚頌端午的詩歌;進而讓學生在吃粽子之餘,關心一下自己,如何讓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劃龍船之餘,也能體會一下團體同心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賽龍舟錄像 各種香袋及做香袋的材料 有關端午節的詩歌 活動過程:

一、全體立正、各小隊整隊

二、各小隊長向中隊長報告人數,中隊長向中隊輔導員報告人數

三、出旗、奏樂、敬禮

四、唱隊歌

五、主題活動開始:

(一)端午奇緣話習俗。(可以通過上網、查閲書籍等方式瞭解。)

學生暢所欲言,只要跟端午有關的知識和風俗都可以説,以幸大轉盤的形式隨機上台介紹,也可回答下面的問題。

1、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端午節)

2、那麼,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3、學生生動地講述端午節的起源故事。(各種起源故事附後)

(二)外來學生説説自己家鄉過端午的習俗。(班上7位外來學生)

(三)做香袋比賽。

(主持人):同學們,佩香袋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每到那一天,小朋友的脖子上掛上了媽媽為自己做的各式的香袋,心裏樂滋滋的。今天,我們就自己動

手做香袋,看誰的手最巧,做的香袋最漂亮。將自己做好的香袋送給媽媽或長輩。 活動前準備:

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絲線(或中國結細線)。

2、工具:剪刀、針、縫衣線。

3、將碎布畫上自己喜歡的形狀,如:圓形、三角形、桃形、動物形等。

4、剪下相對的兩片。

5、做法:

(1)用線將三邊從反面縫合,留下一邊。

(2)翻過來,塞入沾有中藥店買回來的香料粉的棉花。

(3)將最後一邊縫合,再加長繩裝飾即完成。

學生動手做香包,然後進行評比。

(四)與詩共舞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端午節也是什麼節?不知道吧,告訴大家端午節也是詩人節,詩人寫了很多讚頌端午的詩歌,下面請各小隊表演詩朗誦。 (每一小隊自行準備,形式可以自主創設)

(五)觀看賽龍船慶端午的錄像。

(主持人):同學們,你看過“龍舟競賽”嗎﹖端午節龍舟競渡不單是傳統慶祝活動,也是一項體壇盛事!端午節起源於詩人屈原因不滿朝廷腐敗而投江自盡,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鑼鼓聲把江中魚蝦嚇走,而同時又把粽子拋進江中喂飼魚蝦,以免它們啄食屈原的軀體 。

龍舟競渡可説是端午節的高潮。龍舟長10米多,以龍頭和龍尾作裝飾,船身還特意雕上麟狀花紋,唯妙唯肖;每隻龍舟可容納20至22人,二人並肩而坐,在船首的鼓 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領下,以及圍觀人羣的吶喊聲中划向終點 。現在,我讓我們一起加入這一行列。

(播放賽龍船慶端午的錄像。)

(主持人):看了剛才的錄像,想談談自己的想法嗎?

隊員們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

六、輔導員講話:

同學們,今天的活動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們表示祝賀。老師高興地看到同學們參與的熱情,強烈的表現慾望以及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年對信息、資料的蒐集能力。通過本次活動,我們近距離接觸了端午節,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老師相信今年的端午節大家一定會過得特別有意思。到時候我們再一起來包粽子,表達一份我們對屈原的懷念。

七、呼號。

八、退旗、奏樂、敬禮。

九、宣佈活動結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uanwu/k41y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