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端午節的作文優秀[5篇]

端午節的作文優秀[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的作文優秀[5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端午節吃粽子由來以久。在楊宇浩婆婆家,我們幾位同學經大人的指點幫助,也象模象樣地包起粽子來。以前我就知道吃粽子,用筷子插起一個,蘸點白糖,張大嘴咬一口,香氣一下就進了肚子,吃起來真痛快。可沒想到包粽子是技術活,不僅需要事先準備好粽葉、濕糯米、細繩等原材料,而且包起來也有講究,先得將粽葉折成漏斗形,把糯米放進去裹得嚴嚴實實,最後再用細繩捆緊,做成的粽子在我們眼裏就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工藝品。

拿着一枚粽子,我感到作為一名華夏子孫、龍的`傳人,傳承傳統文化,呵護精神家園是我們的共同責任。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凼凼轉,菊花圓,炒米餅,糯米糰,阿媽叫我睇龍船,我唔睇,睇雞仔,雞仔大,摞去賣,賣得幾多錢?賣得三百六十五個仙。”

“龍船扒得快,好世界。”

在江南、華南一帶,每年“端午節”前後一個月內的一次較大降水過程,被稱為“龍舟水”。當然,既然是民俗的稱法,自然還有諸多有不同的概念版本。有些人講:行龍舟遇大雨才是吉兆“龍舟水”。在此暫且不論。廣州人不管什麼事情,都很講“意頭”,每每此時,本地人會帶着自家的小孩走到江邊,讓孩子小手小腳都“浸浸”龍舟水,龍舟水有辟邪的作用,“洗洗”龍舟水能夠使小孩子身體健康,快高長大。而在南方大廈對面建起的親水堤,會有很多戲水的市民在“洗龍舟水”,一應習俗。

賽龍舟是廣州人過端午最大的活動項目。賽龍舟,廣州人稱“扒龍船”,過去多為郊區農民為之。

龍舟競渡在V州至少有上千年的歷史。每年端午節,都要舉辦端午賽龍舟的活動。明、清兩代,V州是龍舟競渡的鼎盛期。古時V州龍舟競渡與今天不同,是"舟大人多",一種藝術性很強的羣眾藝術活動。正如屈大均當年所形容的:"舟龍長十餘丈,高六七尺,龍鬚去水二尺,龍額與項坐六七人,中有錦亭,坐倍之。旗者、蓋者、鉦鼓者、揮橈擊楫者,不下七八十人。"有的龍舟,"上建五丈檣,檣上有台閣二重,中有五輪閣一重,下有平台一重。每重有雜劇五十餘種,童子凡八十餘人。"而現在則是舟小人少。龍舟競渡變成了一種體育競技比賽活動。

20世紀30年代前,在四月初八的浴佛節便將去年端午節後沉入湧底的龍船起出,俗諺謂“四月八,龍船隨海滑”。30年代以後,逐漸改為五月七年級才起出龍船。俗語順口溜:“七年級龍船起,八年級龍船忍,九年級初四遊各地,初五龍船比,初七初八黃竹岐,初九初十龍船打崩鼻。”初五是賽龍船的高潮,得勝者可獲賞全只燒豬與賞銀元。初八郊區各鄉龍船多集中到市郊黃竹岐進行表演比賽,因那時黃竹岐地方有一座龍母廟,初八為龍母誕。

1994年,廣州市政府正式定五月初五的龍舟活動為龍舟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在V州市區海珠橋到人民橋的珠江河面上舉辦龍舟況渡活動。其時,V州城區萬人空巷,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遊客前來參觀龍舟比賽,可同時參與"洗龍舟水"、"掛香囊"、"嘗龍舟宴"等多項民間習俗活動。

廣東划龍舟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劃龍船,叫做“趁景”。兄弟村、老表村的.近百條龍船從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聯絡感情。只表演技巧,不排名次,輪流在各鄉舉行,從五月七年級至五月二十,幾乎天天有“景”;七年級珠村景,八年級海珠大塘景,九年級車陂景,初四廟頭景,初五石牌、獵德景,這已是廣州傳承多年的習俗。每年農曆五月七年級,天河區、番禺區、海珠區、黃埔區、越秀區各村的龍舟都會到珠村“應景”遊玩。珠村人就在農曆五月的第一天進行“招景”,各村的龍船都到來“應景”,有兄弟村、老表村、友好村,深涌上下一時間彩龍飛舞、百舸爭流,當天近百多艘龍舟在珠溪水竟渡巡遊,讓兩岸羣眾大飽眼福。另一種形式是鬥龍船,比賽奪標,又叫“鬥標 ”。

廣東龍船製作十分講究,多選擇堅韌輕便的坤甸木作龍骨。每年龍舟比賽之後,便將它埋於村邊河底處,直至來年農曆四月初八,即傳説中佛世祖生日(浴佛節),才由村中父老主持,拜祭之後,由青壯農民下水將龍船挖出,肩託上岸,打整塗油,這一儀式,叫做“出水龍”。

據悉,3xx年前,龍舟比賽,鹽步龍舟和泮塘龍舟進入決賽。鹽步龍舟眼看奪標在即。不料泮塘龍舟上的年輕人撲下水去奪了錦旗,隨後領回獎品燒豬。泮塘父老知曉後,將燒豬送回鹽步。鹽步人禮讓再三,又將獎品送回泮塘。雙方你來我往,終於有泮塘長者説:“請鹽步受禮吧,今後鹽步同泮塘結交,深厚之情,世代相傳。”於是鹽步龍舟作了契爺,泮塘龍舟作了契仔。傳説此事後來傳到京城後,慈禧太后欽賜鹽步龍舟“鹽步老龍”之美稱。

且看某年的“鹽步老龍”的出場描述:

……

“泮塘景”(景即龍船活動)的高潮就是“契爺”南海鹽步老龍的露面。上 上午約10時,一陣鑼鼓聲響,鹽步老龍前邊的兩隻小船首先出現。據介紹,這叫“龍標”,寓意龍的爪子。緊接着,一艘威風凜凜的黑色“老龍”緩緩劃了過來,引來兩旁泮塘鄉親一陣歡呼。三四位老者划着一條小船迎過去,為鹽步老龍簪花掛紅。熱情的泮塘人還為“契爺”準備了雙份禮物,包括一整隻燒豬、燒酒以及地方特色的“泮塘五秀”。老龍接下禮物後,也向“契仔”送上請柬,邀請泮塘龍舟參加他們農曆五月初六的“景”,並且回贈其特產“秋茄”。

老龍簪花掛紅後,開始與陸續到來的鄰村龍舟一起“游龍”。一時間,羣龍奮髯,健兒舉槳。每當老龍遊過,旁邊龍舟都紛紛讓道,並且舟上人和岸上老者也都禮貌地拱手打揖致意。

……

廣州珠村有一艘二百多年的龍船叫“烏龍公”(即龍船王),此龍船比一般龍舟鼓位處寬多15釐米,長多七米,造船的船板也加厚,人可以從船頭沿着船舷走到船尾,“烏龍公”也絲毫不受影響,所以“烏龍公”扒出珠村與風浪博擊時,特別穩,人人都爭着扒“烏龍公”。有“烏龍公敲起鑼鼓快過風”的美談。以前“烏龍公”扒到那裏都有老人帶着小孩到“烏龍公”上取龍船水喝,據説可以消除百病、身體健康,“烏龍公”名噪一時。在烏龍公每天在珠村出發時,都會用聖水兜裝上聖水,然後用珠村北帝廟前的龍眼樹葉蘸水灑在各龍船劃手的頭上才會出發,以求順風順水,平安、吉祥。龍船盛事結束後,聖水兜就會高價投標。

“起龍”是端午龍舟節第一個傳統習俗,流傳至今已有約3xx年曆史。民俗選吉日良辰,清早由丁壯、父老來到上年沉塘的船坳(即船塢)前,焚香燭、上酒果、燃鞭炮。隨着隆隆的龍舟鼓鑼聲,丁壯們爭先躍入泥淖,鋤去雜草挖開淤泥,舀卻積水,待船隻慢慢浮起。由於早潮已退,一般還需待下午或次日潮漲,將船起出空地,或以龍架將其支起,用柚葉或艾葉水洗淨,再經數天至一週的抹豬油、補桐油、添新漆等,再另擇時日採青、安上平時供在祠堂的龍頭龍尾,這樣龍舟才光彩奪目。廣州周邊有傳統龍舟的村埠頻頻看到。連日雨霽交替,龍舟水漲,老城區內,天河車陂、石牌、獵德;海珠龍潭、土華、小洲;荔灣沙湧、坑口;黃埔下沙、雙崗、南灣等等大小百多處龍舟紛紛出水。

廣州舊俗,一般在端午節前開始,七年級祭祖,八年級便有送禮之舉,禮物包括粽子、酒肉、香包等。已婚婦女要用“全盒”盛上粽子、生果、豬肉、酒等,送回孃家。清末民初時,私塾學生亦依例送上述禮物給先生。這些風俗,1949年後城市中已不多見,鄉村中仍有。節日期間,姑娘、兒童身上多佩帶五色絲線繡織的香包,一般由新嫁娘製作送給親友,俗稱“新抱手藝”。香包內裝香粉、硃砂、雄黃等物,意在“辟邪

粽子是端午必備的食品,據説與祭奠屈原有關,各地皆然。廣府地區的粽子有鹹肉粽、鹼水粽、裹蒸粽三類。成肉粽以糯米、豬肉、綠豆、五香粉等為原料,用芒草葉包裹,呈墳堆形;鹼水粽以鹼水或草木灰泡浸糯米制作,用芒草葉包裹,呈三角錐形,俗稱三角粽;有加豆沙餡的,亦有無餡料的,食時加白糖或糖膠,金黃爽滑,別具一格;裹蒸粽為肇慶特產,以當地特有的荷葉包裹,用料比成肉粽更講究,除鹹肉粽配料外,有加粟子、鹹蛋黃、香菇等的,呈方形。其最大的特點是裹粽的荷葉,煮熟後會留下一股清香,十分可口。

舊時的端午中午,家家貼“午時符”,一般請道士用黃紙書寫,作為驅魔辟邪的一種鎮符手段,符章多為漢字形體的變異。然後用水果、粽子拜神,燒艾草以薰蚊,撒雄黃酒以殺蟲,另外,還用雄黃酒調硃砂、塗在小孩的額頭、胸口和手心上,謂可辟邪。

龍船飯”是初四晚龍舟大賽前招待橈手的。龍船在出水打整之後,九年級初四到各地遊大比試;併到關係較好的鄰村去拜訪,主家村寨必以禮相迎,放鞭炮、敲鑼打鼓,中午則以“龍橋餅”(類似核桃酥)招待客人,晚餐則以燒豬肉、雞等宴請客人,互祝大賽成功。初五大賽之後,初七初八便到市郊黃竹岐去拜龍母,因五月初八是龍母誕,故V州俗諺雲:“正月生菜會,五月龍母誕”,這是廣府地區兩個大的民間誕會。當時南海黃竹歧有間龍母廟,附近江面也較寬闊,拜祭龍母之後,又在那裏舉行“綿龍盛會”,再賽龍舟。

賽龍奪錦:又叫《龍舟競渡》,廣東音樂名家何柳堂的代表作。是一首流傳很廣的廣東音樂,也是廣東音樂興盛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賽龍奪錦》原是一首絲竹樂曲,後來為了表現樂曲的氣勢,改編為吹打樂合奏形式,增加了嗩吶和打擊樂器,全曲以曲首的音調為基礎,加以不斷衍生和發展。並從表現龍舟竟賽的內容出發,借鑑外來作曲技巧,大量使用模進和變形等手法,是我國傳統樂曲中較少見的。

樂曲開頭以嗩吶吹出號召性的引子,表示比賽開始。接着是 樂曲的主題,逐漸活躍,表現了龍舟競發,生氣勃勃的景象。然後是比賽正式開始,情緒逐漸熱烈,並加進了打擊樂,刻畫了龍舟在水上前進的形象;隨後速度進一步加快,節奏多變,猶如龍舟你追我趕,氣氛相當熱烈。最後吹響嗩吶象徵比賽結束,結尾再現了前一段的曲調,表現了龍舟在碧波上自由盪漾,令人心怡。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故事嗎?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説:“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等所有的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你就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聞得我們直流口水,看起來特有食慾,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裏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賽龍舟”比賽。家家户户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整個賽龍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粽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我是一個平凡的小女孩,在平時的生活上我只不過是一個醜小鴨,但是我對吃情有獨鍾,不過今年的端午節卻讓我餓的前胸貼後背——餓啊!對此我表示強烈的不滿!!……(省去n個感歎號)

這事得從早上説起,早上的時候我以0.00001秒的時間刷牙,洗臉……目的就是想快點吃到又香又甜的.粽子——可媽媽的一席話卻讓我差點沒把昨晚吃的東西吐出來——“今天早上吃麪條”我為了表示不滿,今天早上就不吃了。可換來卻是同學的異樣眼光。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中午我以驚人的速度跑回家,不管三七二十一拿着粽子就撥着吃,媽媽卻叫我別吃了,我沒聽繼續埋頭苦幹(那時,我已經在吃第2個了)媽媽在也看不下去了。大吼:“阿布!你再不聽話,我叫你爸爸修理你!”

我最怕爸爸了,認識我的都知道,我爸爸長的很彪悍!他的巴掌和皮帶可是有的比滴!唉!看着可口的粽子,香甜的飯菜我卻在也吃不了去了。還被媽媽批評,説我吃的太多,不聽話,我只是想吃個過癮,可是又被媽媽教訓一番後婆婆又偷偷給了我一個粽子!害我又被媽媽説了。好慘啊......

大家説説看,我這個端午節是不是令人鬱悶呢?可惡的粽子害我不淺!都是貪吃惹的禍!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了,又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可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因為,誰不喜歡那香香的粽子呀?好了好了,我來給你們講一講端午節吧。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説到端午節,讓我想到了偉大的楚國詩人屈原,據説屈原是在農曆五月初五受了蒙冤之憤,抱着一塊石頭自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聽説後馬上划船雲撈救,可沒有撈到屈原的屍體。於是,為了不讓魚兒吃屈原,家家做粽子,煮雞蛋,並投入江中。以敬奉偉大詩人屈原。

端午節賽龍舟是端午節的重要活動。首先,人們會把舟打扮得像龍一樣,然後,開始比賽,幾十名隊員在同一條龍舟上,隊員們依照船頭指揮員擂鼓的節奏前進着,拼命地前進着,賽龍舟需要隊員們的同心協力、奮力拼搏,才能劃的快。它發揚了我們中華民族奮力拼搏的精神,也宏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

粽子,當然是端午節裏的“主角”啦!我們家一般都是自己做了吃,我來講一下怎樣包粽子吧。

首先,把洗乾淨的粽葉折成漏斗的形狀,又將糯米泡好後用小勺子均勻的放一層墊底,再把切好的火腿和白糖拌成的餡,均勻的放在糯米上,然後再鋪一層糯米,最後用線把粽葉包住糯米捆起來,一個個綠油油的有稜有角的粽子就包好了,包好的粽子放到燒開的'熱水鍋裏煮就可以了。過一會兒,香噴噴的粽子就煮好了,剛煮好的粽子熱氣騰騰的,我第一個坐在位子上説:“媽媽,我來幫您嚐嚐粽子熟不熟。”媽媽笑眯眯的説:“來先給你一個,小饞貓!”撥開粽葉,看到了晶瑩白潤的糯米粽子,糯米、火腿和粽葉混合的誘人香味充滿了整間屋子,我忍不住咬了一口,哇,真香呀!

這就是我快樂的端午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uanwu/oe612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