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寒衣節 >

寒衣節的傳統食物

寒衣節的傳統食物

寒衣節,俗稱“十月一”、又叫“臘冥陰節”、“燒衣節”等,這一天,是合葬、遷墳、燒紙等祭奠的節日,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中國民俗節日中的三大鬼節。寒衣節裏,人們要為亡人燒寒衣,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家人試穿;男人們則在這一天整理火爐。寒衣節吃什麼?人們吃餃子、麪條等食物來度過寒衣節。

寒衣節的傳統食物

1.麪條

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徵過冬的傳統活動。民間改善生活,山區興吃蕎麪、莜麪。寒衣節吃麪的習俗習俗由來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麪條是不錯的選擇。平時應酬較多的人,喝酒後最宜吃碗陽春麪,不僅解酒,還能起到養胃補身的功效。

冬天是吃蘭州拉麪最好的季節。炸醬麪是幾種風味面中營養搭配最合理的。刀削麪由於製作工藝的差別,面較硬且不易消化,所以青年人可以多嘗試,而老年人就不該多吃了。吃麪條應該多搭配一些蔬菜、蛋類食品。

2.紅豆飯

後人把十月七年級當悼亡節來過時,以紅豆飯為奠。迄今江蘇大豐一帶還有個傳説,大意為: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這一天正是十月七年級。此後,窮人在十月七年級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尚有童謠為證:“十月朝,看牛娃兒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摑你三犁擔子一薄刀。”

紅豆的表皮緻密而堅實,需要提前浸泡處理一下,否則蒸出來會很硬。傳統的紅豆飯做法是將紅豆事先泡水數小時,讓其喝飽水後,有時候還需要提前煮一下紅豆,然後再與大米一起蒸煮。現在可以稍微提前泡一下紅豆(也可不泡),然後用高壓鍋直接蒸煮,半個小時,軟糯香甜的紅豆飯就可以出鍋了。

3.逆餈

在惠州傳統的風俗中,“十月朝”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是牛的生日,也是惠州傳統的祭牛節。在這一天,惠州人要吃一種叫“逆餈”的傳統食品。惠州人認為,牛為人類辛勤勞動了一年,要慰勞慰勞牛。

除了做些逆餈供奉牛神外,還有一些農户將菜葉包裹着逆餈來喂牛,祈求它身強體健。剩下的逆餈除了自己吃外,還會送給親朋好友。久而久之,這逆餈就成了惠州最有代表性的民間傳統食品之一。

4.餈粑

“十月朝,餈粑碌碌燒。”這是一句客家俗語,説的是每年農曆十月七年級,家家户户都會製作餈粑。十月七年級恰逢秋收完畢,勤勞的客家人會把新收的'糯米打成粉,搓糊蒸熟後,以糯米為皮,加入花生、芝麻、糖等餡料,做成應節食物餈粑,以慰勞一家老少,慶賀豐收。

吃餈粑最過癮的吃法就是吃烤餈粑,冬日的山區陰寒潮濕,為了取暖,一般人家都會燃起火爐,大夥圍坐一團。將餈粑放在火盆木炭上烤炙,餈粑在炭火中漸漸鼓脹,嘰嘰作響,表皮微微隆起後像個大包子。此時將表皮弄破,會有一股白氣騰出,用口撕咬外酥內軟外黃裏白,似一個“金包銀”的餈粑拿在手裏軟乎乎的,但千萬要注意避免燙了口舌。

5.餃子

洛陽有話雲:“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説,十月七年級這天,人們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餃子,準備供奉祖先的食品。桓台居民多是用“煎餡食”祭祖

民間有“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説法,來源於醫聖張仲景,他看到嚴寒中百姓耳朵被凍壞,故用麪包了驅寒藥材,煮熟做成“嬌耳湯”治好了百姓的耳朵。通常餃子餡料有葷有素,這種合理營養搭配,能起到進補養生的作用。除了必須的肉類和蔬菜,大蒜等調味料也能起到提高肌體抵抗力的作用。

標籤: 寒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hanyi/or9yl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