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推薦]清明節隨筆

[推薦]清明節隨筆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的創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清明節隨筆

清明節隨筆1

“清明時節雨紛紛”果然如此。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去掛紙。

我們走進農村,漫步綠易盎然的草原上,那裏到處鳥語花香,一路上我邊玩邊觀賞那植物世界,啊、原來植物也很堅強呀、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管是下雨、打雷還是火燒到死不了。讓我很佩服。

我們來到墓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美麗無比。墓前還有幾隻布穀鳥,那布穀鳥的.叫聲真是可愛。有趣極了,彷彿我自己也變成了一隻翩翩飛翔的鳥兒。媽媽見我在那發呆就提醒了我燒紙錢。那時我才想起來我是來燒紙錢的呀。

經過那件事以後,我就一放假就叫爸爸媽媽帶我回老家。原來農村是這麼的美呀!

清明節隨筆2

清明節那天,是個真正天清地明的好天氣。

這是國家法定節假日製度實施以來的第一個清明節,單位按照規定放假3天(含週六、週日),有新鮮感;在清明節這天為故人掃墓,於我來説也是首次,有喜悦感;帶着二子趁此節日同老家的人一起為故人掃墓,有團聚感。

走去掃墓的路上,兩旁是翠綠的麥苗,如氈、如毯;遠處有一兩畦油菜花,黃花鮮豔的耀眼,放眼望去,宛如金線鏽在浮動的綠氈上。和煦的春風送來陣陣果樹的花香和新鮮的泥土氣息,讓你真正體會並欣賞“沁人心脾”一詞的妙處。真正讓我興奮不已的是,路兩旁的溝渠新來的春水,綠波盪漾,賞心悦目,不僅為春景增添了生命,尤其是油然喚起了兒時的記憶。小時候,每塊田邊都有不深的溝渠,作用有兩個,一是夏天排澇,二是春天送來灌田的春水。一到清明前後,渠渠溝溝來滿了水,就是這春水給農民、我和我的夥伴們帶來了難忘的快樂。每逢此時,大人們便要忙着把春水灌到田裏,看着綠油油的麥苗“呵呵”的笑個不停;我們小孩子或疊了紙船放到水裏比速度,或揀起土片打水漂,或去水邊挖起泥土作泥人、摔“泥碗響”,常常因此弄濕了手做的布鞋和少鈕釦的小褂前襟,得到大人們的訓斥,但夥伴那輕快的身影和我們無忌的笑聲,猶在眼前,似在耳邊。此後更有趣的是這一溝溝春水被大人們用汗水灌到田裏後,溝裏剩下淺淺的水底,這其中必定有魚,大多是白鰱、泥鰍之類的小魚,如果趕上好運氣也有紅脊背的鯉魚和大肚子的鯽魚,每到此時,逮魚就是我們雷打不動的活動,倘若能逮到一條鯉魚,便會得到同伴們的欣賞和讚歎,並有可能博到大人們的`誇獎。但不知從何時起,這水就不來了,田邊的溝渠條條素面朝天,恰如老農民臉上滄桑的皺紋。春水來不了,農民只能用機井水澆麥田,廢柴油、費力氣,不停的抱怨:“唉!咋不來水哩?”孩子們也就少了這方快樂的天地。

“中央政策真是管用,多少年沒用上的春水,今年來了;種田還有補貼…”弟弟見我看着春水微笑,打斷了我的思路。

“種地不交税,國家還給錢,國家真是富了!嘖嘖!”

“聽説農民貸款利錢也少了哩!嘖嘖!”

“農民以後日子好過了…”

“來水了得省多少力氣,怪喜人的水…”

在水邊交談幾位老大爺言裏話外透着喜悦。

掃墓歸來,幼時熟悉的路竟然陌生起來:村頭一座二層的小樓挺出如煙的柳枝間,四五座新蓋的“北京式”似乎是從地下冒出來的,連村的小柏油路像是又剛剛鋪過,平坦二順直。

是啊!温總理説:“農民富、國家安”。近幾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支農惠農政策,農民實實在在的得到了實惠。老百姓能不稱讚嗎?農村能不發展嗎?國家能不安定嗎?

好美的清明節!

清明節隨筆3

清明,纏綿的雨絲帶來的不是以往的浪漫,而是侵入骨髓的淒寒。

清明。清明,説出口總有種傷感湧上心頭。莫名地,心情變得很沉重。

先人的離世,往往是人們心中一段最為悲痛的`回憶,深埋在記憶深處,不願提起、不願憶起。而清明,則將所有的哀思拉回到現實,就那樣平靜地呈現在所有人面前。於是,最初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又回來。逝者安息,生者,卻難以放下。

我相信,清明時節的雨,每一滴都是由人們的思念化成的。這種思念、如此痛,如此讓人心傷。於是當這雨滴落在人們身上時,才讓人心中升起難以名狀的感傷,才讓人的心情變得莫名的沉重。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時節,是個隨手就可以撿拾淚水的時節,亦是個哀傷蔓延的時節。轉身、低首、難言。誰將痛的滋味,連同思念一同葬?

當真葬得、忘得掉麼?

清明,我們都清楚的明白,逝去的,不會再重來。但那份思念則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遺忘的。我們只是壓制着,努力不去想。

但是清明,卻將所有的一切釋放。於是,懷念啊、傷感啊、難忘啊什麼的,一下子全都回來。一絲一毫都沒有減少,反而在心中越發清晰的展現出來。

這雨,下個不停,淚水也流個不停。不想再剋制,哭便哭吧,終究,那是所有人都難以忘記的,那些曾經深愛着我們的人即便不在,我們也要勇敢地走下去。否則怎麼對得起他們的愛和我們的紀念呢?

這雨,下得陰晦。但我們應該笑得明媚,不可以讓那些曾經深愛着我們的人,看見我們不快樂,不可以……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節隨筆4

現在是三月份的最後一天,轉眼間清明節就在跟前。突然間想為逝去的青春祭奠,寫些文字----

拿什麼祭奠你,我的青春。因為曾經揮霍過,所以祭奠;因為曾經輝煌過,所以祭奠;因為曾經迷失過 ,所以祭奠;因為曾經莽撞過,所以祭奠;因為時光不倒流,所以祭奠!可除了祭奠、除了追憶,青春是一個誰都永遠都抓不住的東西,她在一瞬間就從我們身邊溜走了。在當我們回過頭來尋她的時候,她已隨風而去。青春走得太快,只留下背影,黯然......

正如故鄉是用來懷念的,青春就是用來追憶的,當我們懷揣着它時,它一文不值,只有將它耗盡後,再回過頭看,一切才有了意義——愛過我們的人和傷害過我們的人,都是我們青春存在的意義。青春沒有憂傷,憂傷總是在青春過後出現。再見了,青春;再見美麗的疼痛;再見了,青春;再見永恆的迷茫;再見了,青春;再見燦爛的憂傷。為了紀念我們那逝去的青春,為了紀念曾經深陷不見底的憂傷,清明節,值得紀念、祭奠、掃墓......要告別的不是青春不再,而是那伴着淚水和笑聲的年華。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一段時光,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隨着我們漸漸長大,漸漸失去純真,漸漸世故圓滑,漸漸明白有時候很多的'事並不是我們所預想的那麼美好。在青春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失去一些東西,也會得到一些東西,畢竟上帝總是最公平的,他在給我們關了一扇門之後,也許我們就會發現他還給我們開了一扇窗,這是自我安慰的説法。誰能不受傷,誰能不疲憊,誰能不悲觀,誰能坦坦蕩蕩地説一句:“我的青春不哀傷,我的成長一帆風順。”誰能?誰都不能!因為我們的成長需要付出代價,而青春只是正好出現在這一徑長途上。

被人誤解的心情很痛,如果沒有人相信你,那就自己相信自己;如果沒人欣賞你,那就自己欣賞自己;如果沒人祝福你,那就自己祝福自己。用心去觸摸屬於自己的陽光,用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紀。自己讀懂了自己,世界才能讀懂你。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這段有青春光陰裏肆意的張揚,等到回憶的時候,能無憾的説:那些年,我曾經做過的一些事,曾經相處的一些人,足以讓我的一生如此坦蕩。青春啊,青春,我從不曾辜負你!

青春的歲月,就像這清明時節的初蕾,清新、歡快、美好。然而,時間不會定格,花蕾終究要綻放,擁有青春的時候,並不覺得它可貴。當它熬盡以後,回過頭看,一切才有了意義。那些愛過和傷害過自己的人,都是青春存在的意義,都是人生的另一個見證。也許面對生活,我們該學會妥協,那樣或許不會過得這麼累吧?我們要做的只不過是一步一步穩穩的走下去,故事結局如何又能怎樣,畫筆在我們自己手中,是好是壞,笑笑便好,沒什麼可遺憾的,就像歌中唱的那般:

為了紀念那段終將逝去的青春

夢中為誰而喜

醒來為誰哭泣

以為感情世界不顧一切就會有結局

生命有太多的意義 愛並不是唯一

你和我的故事就算再美也只是個插曲

可是我該如何剪斷心中的思念

原諒我放棄一切只為執着的明天

唱一首歌 紀念我終將失去的青春

愛一個人 天真的以為會是一生

唱一首歌 懷念我終將失去的愛情

這世界有一個人

總會陪着你走 不會再離開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清明節隨筆5

今天是4月4日——清明節,我和婆婆,爺爺,二姑一起去廣安上墳,這一天的天氣有點陰沉,好像要下雨的樣子,讓我想起了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句。一路上,我看見許多人手持菊花、還有炮竹、冥幣……一些燒給祖先的東西,而我則和爸爸一路找着祖祖的墳,那裏的墳可真多。

到了祖祖的墳以後,我們先燒香,接着再把準備好的冥幣燒給祖祖,願祖祖在天國裏得到很多的錢,買東西給自己吃,買自己衣服穿,買小轎車開……等等一些要買的東西。每年上墳都是這些程序:一、燒香。二、燒冥幣和一些天國用的東西。三、叩頭。四、燒鞭。這也是對死去的親人一種紀念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話,又浮現在我的耳邊,每當想起這句詩句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那些離我們而去到天國的親人,總是不禁的想起他們,想起他們的對我們這些人的好,而這些人雖然離我們而去,但我們會每年4月4日去看他們,替他們掃墓,也算是一種寄託哀思吧!

清明節隨筆6

我的家鄉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鄉村。那裏青山環抱,樹木葱蘢。每年的清明時節,都是家鄉的人們祭祀祖先的節日。因此一到清明時節,我都會和爸爸、媽媽去家鄉掃墓。

每次來到爺爺奶奶的墓碑前我都想哭,因為我總想起爸爸和我説過的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七歲那年父母雙亡,從此他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從小他沒穿過一件新衣服,沒吃過一頓飽飯。他靠親戚和學校的資助唸完中學,並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師範學校,當上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這個小男孩就是我的爸爸。爸爸是個堅強的人,沒有因為命運的坎坷、生活的貧困而放棄自己的學業。爸爸在我學習最沒信心的'時候告訴了我這個故事,我知道,爸爸是為了讓我明白了:不能因為一點困難就放棄自己的理想。

清明時節這天,我來看望我那沒見過面的爺爺、奶奶。我想告訴他們:“爺爺,奶奶,你們安息吧!你的兒子現在過的很幸福,他用他的堅強換來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你的孫女也會做一個堅強的人,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

清明節隨筆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清明節我都會想起這首詩,而我家鄉的習俗卻截然不同。每到清明節,不管你多忙都必須得趕回來給自己的親人燒紙錢,祭拜,如果不這樣的話,那就是對祖先大不敬。

清明節一早,家家趕做祭拜品,我們家也不例外,爸爸媽媽做東西,我就在旁邊打下手,媽媽做的都可漂亮了,有什麼“萬事興,一笑仙等”。祭拜品做完了,該包紙錢了,他們把一大堆的紙錢十張十張的包了起來,然後又把它曬在太陽下面曬乾,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曬乾呢?媽媽笑了笑説:“不曬乾怎麼好燒呢。”

在曬紙錢時也要吃飯,吃飯前要“叫飯”,就是把飯什麼的都準備好後,叫死去的親人來“吃飯”。説是吃,其實這也是一種禮儀罷了。他們吃完“飯”後,未滿12歲的小孩能吃他們吃的`飯,要重新盛飯。

飯也吃完了,紙錢也曬乾了,是時候出發去給他們祭拜了。我們來到祖宗的墳前掃墓,然後把祭拜品放在祖宗墳前,然後邊燒紙錢,邊放炮。祭拜後,一切又恢復了往日的情形。清明節,我們家鄉的清明節,真是有趣。

清明節隨筆8

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如:緬懷祖先思念親人的清明節;全家團聚、歡聲笑語的'春節;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端午節;張燈結綵的元宵節等等,藴含了我國人們尊老敬老、愛國愛民、團結友愛的優良品德。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本,也是民族發展的基礎。我國的傳統節日很多,它寄託了人們對整個民族的憧憬,也是弘揚與傳承民族精神的一種有效表現形式。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它獨特的淵源。

幼兒園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對孩子進行傳統節日的教育

1、加強教師傳統節日教育水平的專題培訓

2、保證傳統節日教育在教學活動中的開展

3、傳統節日教育滲透於一日生活中

4、區域活動中開展傳統節日教育

5、環境創設中滲透傳統節日教育

6、家園結合中強化傳統節日教育

清明節隨筆9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日暖風薰,翠柏凝春,更顯得鬱鬱葱葱。為表達我們告慰革命先烈的在天之靈,星期五我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了英雄紀念碑,深深地緬懷革命先烈們的豐功偉績。

我們排着長龍般的隊伍來到了英雄紀念碑前。最為顯眼的就是那塊高大而飽含風雨的石碑。上面寫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幾個金黃色的字。隨着哀樂的響起,主持人宣佈祭奠儀式正式開始。我校少先隊員代表向烈士敬獻花圈,然後同學們默哀一分鐘。在這悄然寂靜的時間裏,我想起了那些長眠在烈士墓裏的烈士們,想到他們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景;想到他們浴血奮戰壯烈犧牲的身影……正如《我站在鐵索橋上》中的“勇士們哪,攀着一根根鐵索。冒着密密的彈雨,衝破了敵人的火網!當年激烈戰鬥的場地如今成了孩子們的課堂;勇士們灑過熱血的地方,滿樹的梨花正在開放。”

此時此刻,我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當然,在每年的祭奠儀式上,總有一羣可愛的`小同學將要成為少先隊員。接下來我們遊烈士陵園。站在那一朵朵小白花面前,我的心情更加凝重了。是革命先烈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的事蹟將永載史冊,他的精神與日月同輝,永世長存!

安息吧,先烈們!你們的精神永遠激勵着我們勇往直前!我們一定不辜負你們的期望,為了實現你們沒實現的願望,我們會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告慰你們不逝的靈魂!

清明節隨筆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陰晦的天氣,綿綿的春雨,失魂落魄的行人。親人墳上添一捧新土,灑幾杯淡酒,燒一堆冥鈔,而後痛哭幾聲——一切按既定的程序進行。

然而,這一天的我卻猛然間憶起少年時代植樹的情景:每年清明時節,雨霧紛飛之際,老師總會領着學生,帶着水桶、鐵鍬、樹苗等到村南邊的公路旁植樹。孩子們總是興高采烈,以至每年這個時候都要伸長脖子,數着日子,盼着這天的到來。在濛濛細雨中,大家起勁地幹着,每種好一棵樹,總會有一陣子的歡喜雀躍、手舞足蹈,歌聲、笑聲、呼喊聲迴盪在嫩草茵茵的路上。在輕風微雨中搖曳的小樹也頻頻彎腰,微笑着向我們致意。

如今,那種純真的少年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學校裏也早已淡忘了這項活動,親手種活一棵樹的感覺早已灰飛煙滅,那份天真的欣喜亦蕩然無存,我已好久好久沒有觸摸過小樹苗那嫩嫩青青的外衣了。

家鄉的公路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葱蘢翠綠,入眼的是滿目的荒涼,焚燒後的焦黑痕跡觸目驚心,砍伐後的樹樁七零八落,似乎正孤獨地向路人傾訴他們的悲苦與渴望。

樹木被砍伐,成了蓋房的材料;樹林被焚燒,擴展成了一塊塊耕地。曾經安適的山村沒有了綠色屏障保護,正日趨憔悴;春季的狂風正肆無忌憚地吹打着她瘦弱的身軀。漫天的`飛沙滾滾而來,掩蓋了她亮麗的容顏。天無語,地無話,我無言,我無力。我為故鄉母親的苦難痛心,我為她擁有一羣“弱智”的子女悲哀。

面對大自然無情的報復,鄉人們只是喃喃地説:“世道變了,咋刮這麼大的風呢?誰惹着風神爺爺了……”

面對純樸無知的鄉人,我不想説是你們毀了自己的家園,多麼滑稽;我也不想説環境遭破壞,多麼愚昧;我只是想説,請給後代子孫留一片生活的綠色吧!

行人淚雨紛飛,而我卻早已漠然。我只是懷念,懷念那春光明媚,綠樹婆娑的家鄉。那已經逝去的翠綠,難道只能在我的夢裏再現嗎?

清明節隨筆11

很慶幸,在物質慾望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貌似要吞噬一切的時代,還有一個叫做“清明”的節日,似釘在高速公路上的一處減速帶,讓人們在行將掙脱道德束縛的當口,終於慢下浮躁的心緒和功利的慣性,將追思與感恩從心中最靠裏的那個口袋掏出來,晾晾那些已蒙塵黴變的靈魂。

“清明”其實是一個古老的農事節氣,而非節日。只是在近些年迴歸傳統文化的大眾呼聲中,才像一個正在田間勞作的老農,匆匆洗掉了一腿齊膝的黃泥,急急忙忙的進了城,一躍變成一個正式的節日。在一些時下被很多年輕人熱捧的洋節,以及那些塗着政治、人文色彩的節日還沒有出現之前,中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是數千年來農耕中國社會生活的記事之繩。在這個地球的絕大部分地區還是一片蒙荒混沌之時,聰穎的的中國祖先就觀日月之轉規律,研究出了指導農事及社會活動的方法,即中國農曆曆法,並一直實用至今,其藴含的玄機智慧,我等愚鈍之人,實在無法想象。

最開始,清明只是二十四個節氣兄弟姐妹中的普通一員,“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無非就是告訴大家,到了這個點得趕緊春耕播種了。但後來一些帝王將相選擇在這天行“墓祭”之禮,慢慢的就發展成了一個固定而重要的祭祀之節,再後來民間紛紛仿效皇室望族,於此日前後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一種固定的風俗。前幾年清明節被列為國家法定小長假之後,似乎一夜之間身價百倍,與之相關的比如公祭先祖偉人、踏青出行等話題佔據了眾多網絡和媒體的版面,着實也拉動了一些眼球經濟。

對於清明節,農村更顯重視隆重一些,大多數家庭都會按照祖宗規矩子午不差的行祭祀之禮。而在城市裏,無論禮節還是形式,就多少顯得簡化了一些,甚至可以説是敷衍。我出生在農村,在農村長大,對於那些老規矩,自然從小便耳濡目染。爺爺是一個對祖訓傳統虔誠到近乎苛刻的人,除一年四季的生息勞作嚴格按照節氣規律行事外,對於老祖宗傳下來的那些大到婚喪嫁娶、小到吃飯睡覺的繁複規矩也是不折不扣。比如吃飯不能隨便説話,“吃不言,睡不語,半夜講話是窮鬼”;比如睡覺不能隨便一躺,“要想睡得人輕鬆,切莫腳朝西來頭朝東”;比如打掃衞生要注意邊角旮旯,“掃地不掃旮,一天掃到黑”。小事尚且如此,而對於氣氛更加嚴肅、形式更加莊重的清明節禮儀,爺爺當然更是沒有絲毫馬虎。

清明節當天是不能祭祖掛墳的,民間有“前三後四”之説。春分一過,爺爺便會在某個睛好的日子去十幾裏外的肖家河或者觀音庵趕場,在鐵匠鋪修整豁了口的鋤鍬鐮刀、買擔竹篾做的籮筐什麼的,而最重要的,是準得買一大疊那種約兩尺見方的毛邊白紙回來。第二天早飯後,爺爺先將堂屋用高粱掃帚打掃得一塵不染,再在堂屋中央支上兩條長板凳,然後將頭天買回來平壓在卧室那口大黑漆木箱上的毛邊白紙搬出來,恭恭敬敬的鋪陳在地上,再去到偏屋端下一道門板,將門板擱放在長板凳上後,用抹布前後兩三次擦得乾乾淨淨,最後搬來他的放着鑿子、錘子、剪刀的百寶箱置於一旁。這些準備工序做完後,爺爺才彎下腰,依序捻起三張大白紙來,鋪在門板上反覆摺疊,每摺疊一次就用磨得鋒利的鐮刀按折縫裁切,如此三番五次,最後三張碩大的紙張就被裁成了數十張約莫紅磚形狀和大小的小紙片,然後又每次捻數起十餘張小紙片,在門板上橫豎反覆幾次頓齊後,從百寶箱摸出一把老火剪刀,將紙片窄邊的一頭剪出個燕子的三角尾形來,這便是成品了,掛墳的“清明紙”。一個上午,爺爺都一絲不苟的在做這個工作,我和弟弟好像也受了爺爺肅穆氣氛的感染,平素淘氣得恨不得上天入地的哥倆,居然也便老老實實的蹲在一旁,或坐在門檻上,靜觀爺爺每年一度的這種儀式般的表演。

當然,在清明節裏,我和弟弟並不僅僅只是看客,這些爺爺精心裁剪出來的清明紙,就是兄弟倆在這個傳統節日舞台表演的道具。臨到清明節前,母親説“你們倆明天跟爺爺一齊上山掛清明去”。其實不用母親交待的,五六歲起,我們就跟着爺爺上山掛墳了,每個祖墳的位置,我們心裏門清着呢。真應了“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詩句,似乎每年清明節都冷雨霏霏,路滑泥深,雜草絆腿,難以前行,所以那時我心裏並不願意跟着爺爺上山掛紙,但架不住母親“人不能忘本”以及“老規矩就是要代代相傳”的威誘利逼,最終還是噘着嘴巴跟着爺爺出發了。弟弟那時倒可以找些比如“年紀小”、“兩兄弟去一個就行”、“你是老大應該去”等合適的理由三年打魚兩年曬網的。

我家祖墳較多,分佈較散,加上下雨路不好走,一圈下來得大半天,着實是件吃力的事情。爺爺穿着笨重的蓑衣,提着鞭炮清明紙,還揹着培墳剷草要用的鐵鍬,自然顧不上深一腳淺一腳的我,所以每年清明上山祭祖,摔跤滾泥是常有的事情。每到一處祖墳,爺爺便會年復一年的告訴我“這是爺爺的爺爺,你得喊老老爺爺”、“這是你的老嘎嘎(外婆),也就是你爸爸的嘎嘎”、“這是爺爺的爺爺的兄弟,當過和尚,你得喊太爺爺”等,十多年的諄諄教導,那些複雜的祖輩關係,我至今都爛熟於心。爺爺説,掛清明有講究,得從墳後上墳頭去,將清明紙沒剪口的那頭對着墓碑位,用土塊壓嚴實,防止被風吹走;墳上的草和雜樹,只有清明節才能扯能砍,其它時候不能動墳上的一草一木;兩支蠟三柱香,先點燭再燃香,墳前不能大聲説話等不一而足。而路過的地方,有些無主墳,爺爺總也吩咐我去掛幾張白紙在墳頭,説“他們可能沒後人了,我們路過就順便掛張紙,也不至於讓他們在陰間太過淒涼,積點陰德”。爺爺平素話並不多,但每年掛清明和大年三十給祖墳送燈時,就會變得續續叨叨,生恐我們記不住似的。如今,爺爺離開我們已有二十多年,每年清明節回老家祭祖,佇立爺爺墳頭,我便想起那些年清明節我在他後面的亦步亦趨,想起他如數家珍般地給我介紹每一座墳裏的人,想起他去世後的第一年清明節我給他掛紙時的嚎啕大哭。去年清明節,我帶着兒子回老家祭祖掛墳,在一座座祖墳前,給他講墳裏的誰誰誰,特別是在爺爺墳前,我不厭其煩地講當年爺爺帶我掛清明的一些往事。末了,兒子一句“爸爸,你今天怎麼變得這麼囉嗦?”讓我半天沒回過神來。我突然發現,眼前的兒子,就是當年的'自己。而若干年後的某個清明節,兒子也一定會在某座墳頭看到今天的自己。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見證各種生命來來去去的過程。新生蒂落,欣慰歡喜,駕鶴長天,感傷落淚。平時奔走於紛蕪塵世,忘性於功利街頭,非特殊時刻而甚少記起那些已然與我們兩個世界的他們。清明節的驚堂木一拍,迫使我們駭然轉身,用靈魂回望那些凝固了的時光,用柔軟浸潤那些纏裹住了的温情。我們不只祭奠賦予血肉延續的先祖宗親,更要感恩於那些給了我們恩蔭惠澤的師友鄉鄰。所以,必須有這麼一個日子,讓我們能夠打開時光之門,低下高傲的頭顱,與神靈對視,接受良心和道德的審判,很多時候,我們真的淡忘了他們的身影,淡忘了他們的恩惠。於是,那個懷才不遇、曾用笛聲撫慰我青春躁動的老師,那個風趣幽默、曾與我一起在球場上揮灑汗水的朋友,那個勤勉謙遜、幫助於人而不露痕跡的同學,那個皮膚黝黑、曾一起掏鳥窩翻泥鰍的兒時夥伴,他們就從記憶裏款款的閃出身來,在細如研末的追思裏,開始立體,進而鮮活。於是,就有一些酸酸的液體盈出來,如千年不絕的清明雨,潮濕了我所有的心緒。

真的很喜歡“清明”這個有着通透純淨感覺的詞,雖然平素説出來可能有人會感犯忌,但也許古人的智慧恰在這裏,讓人們在陰陽之間尋到一處心靈的橋渡,在現實和理想之間找到一個心理的平衡點。可是,當我們懷揣一顆虔誠之心,面對親友冰冷的碑冢,鏟一鍬新土、栽一棵綠枝、存一縷緬懷之時,你是否能從哀思與惆悵中悟出些許生命的真諦呢?

一冢一部書,一碑一故事。曾經的喧囂和寧靜,翩然杳去,曾經的擁有與遺憾,化為煙雲。人,只有在生命之火即將熄滅之時,才會頓感人生蒼涼,回首來路的慾望和貪戀,瞬間被擊為齏粉,撒向虛無。然而,仍被裹挾在名利場中央的人們,又有誰能真正參透凡塵,寧靜於心?為權困,為錢累,為情傷,其實最後都是“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清明!清明!朗朗乾坤,芸芸眾生,究竟有幾人能清,又有幾人能明呢?

清明節隨筆12

清明節那一天,我們一家人包括周邊的親戚都去奧林匹克吃飯,結果忘記了要不要上管樂叫上了妹妹,我們準備出發了。

來到奧林匹克,妹妹踏着她的小腿走上了舞台,在那裏蹦蹦跳跳,看到我們一個個追着她跑,玩的更是不亦樂乎,最後,她還是服服帖帖的跟着我們吃飯了,結果到了吃飯的'時候,她又開始鬧了,想爬上飯桌玩,在我們的合力阻止下,她,終於停下了鬧騰,安安靜靜的吃飯。

我們一家人坐在飯桌上有説有笑,吃着美味的飯,開開心心的,連別人都羨慕的看着我們。

吃飯的時候,我使勁往碗裏挑吃的,顧不上吃,碗裏的東西已經滿滿的,我才開始吃。

身旁的奶奶見我有些吃的夾不了,起身幫我一個一個夾,就這樣,我的碗又滿了,歐耶!

直到吃飽,自己碗裏還有半碗飯,看着這半碗飯,感覺實在吃不下了,就直接拋棄了,就跟妹妹開始玩。

妹妹一會兒往台中心跑,一會兒往邊上走,看的我都心慌慌的,害怕妹妹隨時隨地會摔下來,所以,我做了個明智的做法,拉上大妹一起看着!不過,大妹來幫忙,我基本上沒啥作用了,就在那默默的看着她們兩個在那裏嗨皮,自己又回到坐位上。

回家時,妹妹還是不肯走了,直接賴在那裏了,我想想也是醉了,抱她哭!不抱又回不了家!大家都對妹妹軟聲軟氣的説:君君,回家了,不然我走了。妹妹跟沒聽到似的(雖然她可能聽不懂),自顧自在那裏玩。我二話不説抱起她走人!結果她以為我在和她玩,使勁推我,臉上掛滿了花晚上,約了妹妹去打籃球,結果打了一會便沒興趣了。

清明節隨筆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到清明節,我就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以前年紀,老年人不主張孩去上墳祭掃。今年,清明我有幸與爸爸去公墓祭奠太爺、太奶,寄上一份晚輩的深深緬懷。

清明節早上,我便與爸爸早早地起來,驅車來到爺爺家接爺爺奶奶。從樓上取出準備好的供品、鮮花、紙元寶和冥幣。於是,我們四個人便啟程去北鎮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氣,雖沒有詩中描寫的紛紛細雨,但有涼涼的春風吹拂。我平時也沒有起牀這麼早,穿的比較單薄,不時地打一個寒顫,我好久沒出遠門,一路上我沒一絲睏意。奶奶又對我和爸爸講述已故太爺太奶的音容笑貌,陳年往事。我聽得特起勁。過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其中的生活艱辛,對於生於九零後的我可能沒能全部理解,但通過奶奶將近一時的講述,我腦海裏浮現許多情景,使我就、覺得,太爺、太奶依舊活在我們身邊。我暗想,太爺、太奶,您們在天堂那邊還好嗎?

一路上,爸爸將車開得平穩,也許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個時,我們來到公墓的山腳下的空地中停滿大的車,行人手持鮮花,絡繹不絕。遠遠地就聞到燒冥幣的味道。偶爾,驚聞刺耳的爆竹,嫩綠的草從土裏像衞士一樣肅穆地站在那裏。有些公墓上已擺好鮮花與供品。人們忙着祭祀先人,各個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紅紅的。

我們四人找到太爺的公墓,擺好供品,鮮花和香爐。爸爸教我點好三柱香並行跪拜禮。我的思緒便隨着爸爸點好的紙錢飄逸。由於紙錢多,爺爺又用木棍撥弄着紙堆,怕燒不盡,收不到。爸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一些燃燒着的紙錢,同時説:“我爺爺、奶奶腿腳不好,你們(注:你們指孤魂野鬼)別跟他們搶。”我的眼淚差一點流下來。火燒得很旺,山上的'風不時的將紙灰吹起,烘烤着我,我通身暖和。這暖和好比是來自太爺的擁抱。我心裏默記着……我學着爸爸的樣子也去將紙元寶點燃,我雖沒能説上幾句話,但我內心對太爺還是挺想念的,也許是血濃與水的緣故吧!我主動拿着掃把將公墓院打掃一番。爺爺、奶奶看着我輕盈的動作,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與傳統,李家後繼有人來延續香火的緣故吧!

祭奠完畢,在回家的路上我沒説太多的話。我感到我長大,我有大收穫。我決定每年清明都來為太爺、太奶掃墓,並對他們説,您們在那邊還好嗎?

清明節隨筆14

花兒紅了,草兒綠了,雪兒化了,春天到了。清明節媽媽帶我去位於107國道以東的鴻寶園林踏青。走在郊外的小路上,一陣微風吹過,使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遠看,田野 裏的小麥鬱鬱葱葱,像鋪上了綠色的地毯,近看,路旁的柳樹吐出來嫩綠的新芽,像春姑娘的長髮,路邊絢麗的油菜花綻放着笑臉,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五顏六色的野花在爭奇鬥豔。此時此刻,我完 全被眼前美麗的春景所吸引,深深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

步入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望不到邊的玉蘭苑,遠看那玉蘭花有白色的、黃色的、紅色的。它們怒放着,如雪、如水、如詩、如畫。一陣微風吹過,玉蘭花抖動着身體猶如少女的裙子起舞 弄影。我再走近一看,一朵玉蘭花舒展開了花瓣,淡白的'顏色,美麗極了,再看那邊的花兒,還是一朵花骨朵呢!跟月季花比不如月季花的奼紫嫣紅;跟茉莉花相比,它也不如茉莉花的香復鬱芳香。但 是但是它卻點綴着我們的生活,也美化着我們的城市。

再往裏走,是一片梨園,那裏種植着幾十品種的梨樹。現在正值梨花開放的季節。遠看,梨園白茫茫一片,彷彿剛下過雪一樣。

春天,讓花紅柳綠;春天,讓萬物復甦;春天,讓大地甦醒,誰不為你高歌,誰不為你低吟?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更不可辜負春天的恩賜!

清明節隨筆1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題記

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而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美麗的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親愛的爺爺。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裏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怎麼不讓孫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在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但是沒有爺爺的`清明節連天都灰濛濛的。這種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愛孫女的爺爺怎麼就在也不回來了。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綠,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着。還有那無人採摘的碧綠的青蓬。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爺爺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藍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着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着。哪個緊隨其後的慈祥老人不正是爺爺嗎,他的臉色為何這樣蒼白,為什麼不停下休息,我明白他是捨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跟着爺爺乖乖地採青蓬。再老人的嘮叨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麼沒有看出爺爺眼中的憂傷,爺爺在用最後的力量延長着小女孩的快樂。

知道無奈的離開人世。

爺爺走了,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爺爺卻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標籤: 清明節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0wnkg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