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推薦】清明節日記八篇

【推薦】清明節日記八篇

一天終於結束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想必是時候寫一篇日記了。日記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日記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清明節日記八篇

清明節日記 篇1

清明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為法定節日。

我國人民有“飲水思源”的傳統美德。據《夢粱錄》記載:在古代,每到清明節這一天,無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這一天,掃墓是最重要的活動。不過至今在我國一些地方,還保留着清明節吃冷飯的習俗

相傳在春秋時代,晉國的君主晉獻公有一個年輕美貌的妃子驪姬。她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將來繼承皇位,就用毒計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驪姬的迫害逃離了晉國,一路上受盡屈辱。有一次,重耳因為飢餓暈倒了,大臣介子推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後捧給重耳吃。就這樣,他們顛沛流離,歷盡艱辛,終於在19年後回到了晉國,重耳後來成為歷很有名的晉文公。

晉文公做了國君之後,對那些和他一起流亡的臣子進行了封賞。也許是大意了,他唯獨忘了介子推。後來有人提起此事,晉文公猛然想起,內心十分不安,馬上派人去請介子推。可是去了幾趟,介子推都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來到介子推家,卻見家門緊鎖,一問鄰居才知道,介子推已揹着老母親躲進了綿山。於是,晉文公便讓士兵上山去找介子推,可找來找去也不見蹤影。這時,有人出了個餿主意:乾脆放火燒山吧,火着起來,介子推就會自己走出來。於是,晉文公便下令燒山。誰也沒想到,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也沒見介子推走出來。等火熄滅後,人們再次上山尋找,發現介子推和母親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名為“介山”,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告知全國百姓,每年的這一天都要禁煙火,只吃冷飯。

第二年,晉文公和大臣們來到介山祭奠介子推,發現那棵燒焦的柳樹竟然復活了。晉文公為柳樹賜名“清明柳”,並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

其實,“清明”在我國是有雙層意思的一天,它既是節日,又是節氣。民間有這樣的諺語:“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清明穀雨緊相連,浸種春耕莫遲延”。就是説,一到清明春耕播種就要開始了。清明節日的寒食迎來的卻是清明節氣的播種。

清明節日記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轉眼,春天來了,清明節也悄悄地來了。春雨似乎是知道了什麼,不再歡快,不再浠淅瀝瀝,變得纏纏綿綿,變得斷斷續續。她的聲音成為了一種連綿悲傷的奠歌,成為人們心中的點點思念,成為一種安撫人心的心靈之聲。

人們伴着雨聲來到了公墓,來到着安放靈魂的天堂。人們緩緩地走進公墓,腳步不再輕快,變得沉重。車輛也慢慢地行駛,不時發出輕輕的喇叭聲,那聲音不再響亮,變得柔和。這些聲音交錯在一起,成為一種沉重又柔和的歎息,成為一種衝擊人們心靈的呼聲,成為一種對死者的安慰之聲。

人們手中的鮮花,被雨水滋潤着,變得更加嬌嫩,也變得羞答答的,如同一位來祭奠的少女。每朵鮮花都在流淚,那晶瑩的淚珠,一滴又一滴地從臉頰上淌下來,滴在人們手上,滴在公墓的地上。每個公墓旁都躺着一捧鮮花,到處都是白的黃的,星星點點,彷彿星星也來到公墓,為靈魂帶來祝福,也給公墓帶來生機。淡淡的色彩伴着淚水成為一種香氣迷人的哀歌,成為一種永久的記憶之聲。

墓前站滿了祭奠的人們,有的臉上淌着淚水,眼角濕濕的,嘴邊就傳出一種低低的抽噫聲。有的默默地站在一旁,燒着紙錢,嘴角抽動着,有的則拿出水果和酒菜祭奠,讓親人安息。人們的思念化成了一種沉默的哀調,成為一種愛的延伸之聲。

雨聲、車鳴聲、花語聲、祭奠聲交織在一起,匯成了清明之聲。

清明節日記 篇3

今天,是清明節,所以我們一家就去外婆家後面的山上掃墓。

一路上我們説説笑笑,一邊走一邊採美味的野菜,媽媽還告訴我如何辨別鮮筍和苦筍……走着走着就到了太外公會太外婆的墓前。我們就一點也不開心快樂了,看到先輩的墓總有一些傷感嗎! 把墓上的野菜都拔了個精光,後來還燒了許多紙錢……掃墓掃完了,我們就去挖筍了,我們着一些人中算外婆最會挖筍,外婆在土地上看一看,踩一踩就知道土地地下有沒有筍了,還沒到一個小時,筍就有一袋蛇皮袋子那麼多了。筍挖完以後,我們就去挖野菜了,一路上風景就像一幅美麗的畫,我一邊採薺菜,一邊採野花,我還用野花編了一個花環。忽然一條細細的水蛇從我們前面經過,真是下來我們一大跳呀!不過只要我們不傷害它,它也不會來咬我們……

好像再過一遍清明節呀!

清明節日記 篇4

春天到了,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這天早上,我起得很早。吃完早餐後我就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齊到鄉下掃墓。

一路上,我看見一座又一座的山上長着許多香葱頭樹,葉子紅中帶綠,十分漂亮。近處,小草從地裏鑽出來了,嫩嫩的,像給田野鋪了一層厚厚的地毯,充滿了生機。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這一朵,那一簇地灑在田埂上,翠綠的麥苗整齊地立在田埂旁。

遠處是金黃的油菜花兒開得正旺,勤勞的小蜜蜂,一會兒飛到這兒,然而一會兒飛到那兒的採蜜。大自然可真是美麗啊!

清明節日記 篇5

今天,我懷着沉重的心情來到了烈士陵園。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大門兩側八個剛勁有力的大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走進園內,再一次映入我眼簾的是兩排松柏,他們在風中傲然挺立着,像一個個戰士一樣守衞着這座陵園。在兩排松柏中間有一座紀念碑,上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這幾個字代表了我們對烈士崇高的敬意。

再往左走,又一次映入我眼簾的是路旁的石碑和兩個亭子,旁邊便是烈士安息的地方。我細細地品讀着每個石碑上的文字,每個文字都彷彿在告訴我:我們現在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用烈士們的血肉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國家有用的人,把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強大!接着,我向烈士墓走去,看着這一座座墓碑,讀着一個個英雄事蹟,我既惋惜又感到憤怒。這時,我想起了媽媽經常給我提起的烈士李明德,我便走到李明德烈士的墓前,把手裏久久握着的白花放在了墓碑上。並深深地鞠了一躬。

老師常説:弱小就要捱打。我們中國要想不受帝國主義的欺凌,不再讓更多的同胞為了和平獻出寶貴的生命,就要把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富裕,更強盛。讓那些帝國主義看看,我們中國也不是好惹的!

清明節日記 篇6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啦,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啦,只剩下啦一步之差。

由於,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裏過。在家裏,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裏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裏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啦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裏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啦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啦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啦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啦一個躬,拜啦幾拜。給奶奶請啦安,向他問好。對他行完啦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啦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上墳的經過不具體)

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啦啦,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餚。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清明節日記 篇7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我和我的爸爸、媽媽再次來到我們襄樊烈士陵園。

來到一個個的烈士的墓碑前,向烈士們獻上自己親手做的小白花。在這雄偉而高大的墓碑前我不禁想:這麼多為國而戰、挺身而出的熱身男兒為了人民而失去了像金子一樣寶貴的生命。烈士們啊!你們為了我們現在幸福生活而犧牲,在戰場上,每個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親人,雖然你們想起了,但是你們在戰場的時候,把這份感情放到了一邊,你們為了我們的祖國,為了我們全國人民奮勇而戰,你們的這種精神是多麼的高尚,多麼的高貴。我在這時候不禁想起: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誰換來的?是你們,是你們用鮮血換來的,用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珍惜它。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我們將把你們的意志發揚光大,傳遍天下。

班級同學們,我們是幸運的,我們不是出生在殘酷的戰爭年代,而是蒸蒸日上的和平年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報答祖國呢?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為她發奮努力,為她增光,為她添彩。班級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繼承先烈們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的明天!

清明節日記 篇8

今又清明,我隨着祭祖的人們來到阡陌之上。油菜花飄香,給人一種心曠神怡之感,來到祖人的墳前,爺爺奶奶告訴我姥姥的墓,我捧着一束黃菊花,點燃香紙,燒了一些紙錢。此時下起雨來,往來的人絡繹不絕,不禁讓我想起杜牧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祭祖時每一個人都是那麼虔誠,小心翼翼的燒着紙錢,跑着點香……那一縷縷煙霧,帶走了人們的思念與寄託。我繼續撥動着那團紙錢,讓一切化為灰盡,一切從頭開始,但我的思緒卻回到了以前……

記得六年前,姥姥給了我一顆青果子,並告訴我這是橄欖。從未吃過橄欖的我,懷着對這顆青果子的好奇與甜蜜的猜想,把它放在嘴裏。閉上眼輕咬,立刻舌尖上一股澀澀的味兒。我失望的睜開眼,把這顆果子咬了,連同破碎的希望一塊吐了,只留下澀味在嘴邊……

從小,我就覺得姥姥並不愛我。記得我第一次學走路時,踉踉蹌蹌,幾次跌倒,媽媽心疼的要來扶我。可都被姥姥攔住了,只有姥姥眼睜睜看着我一次次跌倒,聽着我的一聲聲啼哭。我四五歲時,姥姥又訂了一條“怪規矩”——每次吃飯,必須把面前那碗搭配了蔬菜的,所謂的“配菜”吃完,否則,就不許我出去玩。多少次,望着剩在碗底的青菜,我苦苦哀求姥姥放我一回,可她就是不答應。我也只好一邊抽泣,一邊直起脖子嚥下那“討厭”的菜,總而言之,姥姥對我太嚴厲,沒有其他孩子的姥姥那麼和藹,就像這顆果子澀澀的。

我搖了搖頭,想把這些童年的往事連同青橄欖的澀味一起拋開。可猛然,嘴裏的澀味已經當然無存,卻化作縷縷沁人心脾的幽香。奧,對了分明記得,我學走路時,姥姥雖執意攔住媽媽,可那隻像松樹皮一樣乾瘦的手,卻那般無力。分明記得,在那碗配菜下面還卧着一個雞蛋,或是幾塊排骨,還有姥姥最愛吃的魚籽,可姥姥卻説不愛吃。其實一次姥姥病了,滴水未進,喃喃的卻説只想吃魚籽。分明記得,姥姥也常想方設法地把討厭的蔬菜變着花樣兒做的美味可口。分明記得……哦!我懂了,這澀味後的幽香才是最有魅力的,最值得回味的。我現在終於理解了姥姥對我那份澀澀的情,也領悟了那縷縷幽香所藴含的濃濃的愛。我想説:“姥姥,我還想吃青青的橄欖。”但一切都晚了,我來不及説出,姥姥就這樣悄悄的走了……

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我在姥姥的墓前輕吟——姥姥,您安息吧!婷婷永遠記得您!我順手將一束黃菊花放在姥姥的墓前,以示對她的懷念。

標籤: 八篇 清明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317kq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