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清明隨筆不少於

清明隨筆不少於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敍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隨筆不少於,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隨筆不少於

清明隨筆不少於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們即將又要迎來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它是一個人們悼念先人的日子。每年的清明節前後,天空都會淅淅瀝瀝地下起雨來,大概是天公也在懷念逝去的親人,又或者是在祭奠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吧!

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的清明節,我們不能再去烈士陵園為英雄們掃墓、獻花了。但是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我們對革命先烈的緬懷之情和學習之情,學校開展了“我們的節日·清明節”線上主題紀念活動。讓我們可以在網上祭掃,向英雄烈士致敬!

在媽媽的幫助下,我打開網址,進入英烈紀念館,瞭解了他們的英雄事蹟,看着他們一個個年輕的生命定格在那一刻,我的心裏非常震驚,我懷着無比沉重的心情為他們掃墓、獻花!後來,媽媽還給我講了抗日小英雄海娃勇鬥日本鬼子的故事,別看海娃小小的年紀,但是他卻能躲過鬼子的搜查,把雞毛信安全的交給了八路軍……他真是我心中的小英雄!

是這些英烈們用他們的鮮血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不知足呢?知道這些英雄事蹟之後,我心裏非常感動!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今天的少年就是我們,我們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難,好好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長大後做一個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把祖國的明天建設的更加美好!

清明隨筆不少於2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微涼的清晨,出得門來,空氣中都是的味道,不由得人不深呼吸一下,我卻沒有那興致,只佇立在車窗外,凝望、凝望……

天,泛起銀灰,很冷,像纖手拂過青瓷,沁涼入骨,“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讓人不由得歎嗟。

我撐傘,路,實在泥濘,我挽着奶奶的手,慢慢踱步,眼前的房屋,稀稀疏疏,後半部分已經塌陷,牆角爬滿了青苔,泛黃的牆壁彷彿向我們訴説無盡的淒涼。我仰頭,我希望有雨水滴下來,濕了我的衣裳。

奶奶道:“這是你爺爺親手栽的銀杏樹,三十年了,時間可過的真快!”我拭乾奶奶眼角的悲涼,復仰頭,銀杏葉顫動,你也在為誰歎息。

爺爺與年輕時的愛情,竟也是轟轟烈烈着的,就在銀杏樹下,兩顆年輕的心愛了。他們的婚姻就開始在無聲裏鋪排開來,柴米油鹽,一屋子的煙火薰着。再後來,病牀上蒼白的身影,心跳漸弱,一個年輕的生命,去了。

奶奶亦悲涼,將他葬在銀杏樹下,喃喃:“老頭子一輩子的寄託也就在這銀杏樹上了”。

村中亦有人住,卻已是垂垂老矣了,他們和房子一樣,都老了。

我與奶奶來到墳前,墳很簡易,草制的,父親已經蹲在那兒了,靜寂、無聲,父親將包好的錫元寶,倒出來,元寶慢慢緩緩的落入火堆,“噼啪、噼啪”燃燒的聲音,荒涼,一陣絞痛,覆上心頭,兩行淚,緩緩落下來,止不住的,無盡的悲傷。很快地,我止住淚水,默默走向前,撫碑,與爺爺作告別。

這樣的清明,才能將人們從那些深沉的悲痛中拉攏出來,慰以最清明的祝福。

願爺爺在天之靈,安好。

清明隨筆不少於3

凋零的花敗落於泥土中,滋養更嬌豔的花兒,先輩的血灑遍祖國山河,孕育更輝煌的一代。從那一刻開始,我感覺自己的責任又多了一份。

清明將至,我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清明祭掃活動。

我們來到學校附近的烈士陵園,園中春樹翠柳,溪流池沼讓人心生肅穆——這裏一千多平米的地下竟長眠着兩百多名革命先烈。我終於明白“青山處處埋忠骨”的含義,感受着這樣的氛圍,我的.心情也沉重了起來。

默哀時,烈士紀念碑前,一百多號師生無不低頭哀思。沒有人講話,沒有人做多餘的動作,只有風吹過耳畔的聲音,共青團的旗幟迎風飄揚。一分鐘的默哀像一張相片,定格在肅穆的陵園裏。

我們又去參觀紀念館。沒有一個人相信自己眼前所看到的,看着玻璃後鏽跡斑斑的匕首、陳年的步槍,我們彷彿看見了當年的紅軍戰士使用這些武器對抗敵人的坦克、飛機。“當年他們都是提着腦袋在革命”,老師的話不斷在我腦海迴盪。

先輩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掀翻了舊時代,把享受新生活的機會留給後人。那一刻,我不再為自己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而沾沾自喜——一個在先人餘蔭下生長的後輩小生沒有這種資格。

正如老師在活動結束時説的:“現在,你們不需要為國家做什麼犧牲當個烈士,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做你們應該做的事情,擔你們應該負的責任。”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老話説的很對,但後人也可以孜孜不倦地給樹以養分,為我們美麗的家園多做一分的貢獻。

從那一刻開始,我覺得每個人的身心似乎都沉重了許多,彷彿一下子懂得了許多。

清明隨筆不少於4

清明節的見聞年的清明節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媽媽一家三口坐火車和汽車來到了爸爸的家鄉——湖南的一個小山村。車快到爸爸的家鄉時,我就從車窗由裏往外看,看到了爸爸家鄉的美麗景色,有山,有河,山青水秀,感覺真美,遠處還不停傳來布穀鳥的叫聲,我心裏頓時高興極了。車到了,我們一下車,爺爺、奶奶就滿臉笑容,非常熱情和激動地接待我們,奶奶摸着我的頭用當地口音笑着説:“八年沒見,羅煜都長這麼高了,長這麼大了,哈哈!”我當時聽得半懂不懂,但心裏美滋滋的,我還是第一次來爸爸的家鄉,還是第一次看到從來沒見過面的爺爺、奶奶。聽爸爸説,爺爺、奶奶只在我過1週歲生日的時候才到城裏來看過我,那時我根本不懂事,我現在來到這裏,感覺這裏就是我經常夢見的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好地方。

第二天是清明節,全家吃過早飯後,就要準備上山去掃墓了,一個家族的人都到齊了,我看到了許多和我差不多大的堂兄弟和堂姐妹,我高興極了,堂兄弟和堂姐妹們先用當地口音和我交流,使我聽得半懂不懂,後來他們就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和我交流了,聽到他們講的普通話,我既感到好笑又感到很親切,好笑的是他們講的普通話發音不準,聽起來挺生硬的,有的像繞口令一樣,有的像外國人講中國話一樣,挺好玩的,親切的是他們都很淳樸和友好,確實像久別重逢的親人一樣。

上山掃墓了,南方清明節的山上格外漂亮,燦爛的陽光照耀着大地,到處是盛開的映山紅,布穀鳥傳來歡快的叫聲,確實讓人感到了寒冬過後春天的無比温暖,讓人心曠神怡極了。在掃墓過程中,我在山上無意中發現了一個陶瓷作坊,看到了緊張忙碌的製作工人,看到精美的陶瓷,看到了精湛的手工藝術,讓人看了後流連忘返,浮想連翩,想不到在這遠離大城市的山上還有這麼精湛的手工藝術,還能製造出這麼好的陶瓷來。

我站在山上放眼望去,看到了遠方彎延清澈的河面上橫跨着一坐古色古香的漂亮七拱橋,在七拱橋的一端河岸上還有一所綠樹成蔭的漂亮學校,在直通七拱橋公路的兩邊是一排排整齊漂亮的民宅,一種沁人心脾的感覺頓時湧上心頭,讓人的心情舒暢極了,我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山上帶着映山紅花香的清新空氣真讓我陶醉,我似乎看到了爸爸家鄉的明天,感覺爸爸家鄉明天會更美好,我真禁不住想説:“爸爸,你的家鄉真美麗,你的家鄉就是我的家鄉,我愛這裏的一切!”

清明隨筆不少於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來了。其實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等,當然清明節也包括在其中。但我覺得清明節是最有紀念意義的節日。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朝,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節及寒食節的日期靠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車間(581年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

在我的家鄉,人們很重視清明節。在這天,不管是在外地工作的人還是在家務農的人,都會早早準備上墳的事。男人們需要準備一些紙錢、酒、點心等用來上墳祭祖。隨着社會的發展,清明節上墳的紙品種類應有盡有,什麼鞋子呀、手機呀、棉衣棉褲呀……而女人們和家裏的女孩子只需要待在家裏,不能隨男人們一起上墳。

上墳祭祖就是祭奠已經去世的親人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就像是給去世親人送衣物,以示對逝者的尊重與懷念。據我所瞭解,每次到清明節時家中的男人們上墳時都要雙膝跪下,邊燒紙邊會説一些讓死者安心的話。比如:家裏的情況的話或着懷舊之類的話,有時也會説:“你在那邊過得好不好,錢夠不夠花……”之類的話。燒完紙後,大人們帶着男孩子就往家裏走。女人們負責把飯菜放到桌子上,等着男人們回來。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一個沒有眼淚而痛苦的節日。

標籤: 隨筆 清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3252o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