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關於清明節日記錦集三篇

關於清明節日記錦集三篇

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天又過去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穫的,想必是時候寫一篇日記了。日記怎麼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日記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清明節日記錦集三篇

清明節日記 篇1

清明節節,滄咱們學校舉行了一場規模龐大的祭祖儀式。

”祭祀大典“共分為八個部分,邀請了本校領導和國學社德高望重的田松林老先生及滄州晚報,日報的主編,戒毒所教官等。十三中學七年級年紀24名同學代表和教務處主任身着漢服,陣容龐大,古色古香的韻味甚濃。

典禮開始,第一項跪拜祖先。24名同學及主任在主持人的節奏下整齊地完成,”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起,再拜,請。“這一系列的動作,同學們眼裏充滿了虔誠與悲傷,哀歎與惋惜。虔誠的,是自己的所作所為;悲傷的,是祖先的死不復生;哀歎的,是自己的錯語錯事;惋惜的,是自己的荒渡年華。接下來咱們又進行了,行一線裏,獻食等一系列祭拜祖先的活動。最後,主持人宣佈:‘祭祀典禮圓滿結束’。

事後,我有幸採訪了到場的資深教師曹舒立老師,老師告訴我:”國學,是咱們中華民族的標誌,而現在的咱們更傾向電子網絡,做為中國人,咱們必須要把他傳承下去,咱們既是祖先的子孫,又是子孫的祖先,承上啟下的咱們,不能讓國學斷在這一代。“曹老師的話,我始終銘記在心,今後,我一定要多學中國傳統文化,做一名合格的中國人。

清明節日記 篇2

清明節放假三天,今天我和爸爸母親一起回爸爸政和老家,給我從未見過面的爺爺掃墓。這是我第一次回老家,早上8點多就出發了,中午先到福州接我奶奶,然後再繼續出發。整整一天,都在路上跑,還好現在高速公路直接通到家門口,到老家已是傍晚5點多了。老家的親戚太多太多了,什麼大爺二爺,大伯三伯的……我的腦袋都快暈了!吃晚飯時很熱鬧,大人小孩約有七八桌,每一份菜量都那麼地多,香噴噴的。大家還在吃飯的時候我自己在院子裏學會了拉板車,前進、後退、轉圈,發覺拉板車比吃飯要好玩的多!

當天晚上我們住在高速賓館,環境很好,我們都很開心!

要上山給我的爺爺掃墓。帶上柴刀、鋤頭,一行七八個人出發了。因為平常都很少回老家,所以對老家的路都比較陌生。到了山上,由於整片山頭種果樹被挖過,所以爸爸伯伯他們要在前面先開路,我和楷軒姐姐一起在路口幫一個老奶奶採茶。第一次才知道茶葉是怎麼採的,我揹着個竹蔞,邊採邊往竹簍裏放,看着竹簍裏的茶葉越來越滿,我好開心,不過,採的好累人啊!

山上還有一大片竹林,地上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竹筍,竹筍邊上還長着許許多多的蕨菜,我和母親一起採蕨菜。爸爸他們開完路時間已經挺遲了,我和姐姐、母親先下山。

爸爸老家有一條小河,整條河裏都是五顏六色的大小鯉魚,大的有十幾斤重,在水裏快活的游來游去。村裏人都把這些鯉魚當作通人性的魚神,沒有人會去抓它們。

7號早上,我們要離開爸爸老家,回母親尤溪洋中老家了。外婆姨姨她們都在等着我們。洋中還有我最愛最愛的板鴨,外婆早就為我備好了,等着一到就可以開吃,謝謝外婆。下午我們又從洋中出發趕回廈門了,當然臨走不會忘記再帶上幾隻板鴨,哈哈哈!

雖然路途很遠、很累,不過我們都很開心!

  清明節日記4

清明節墓碑祭祀,那場急匆匆的細雨應勾起清明節所有記憶。”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伴隨着這首千古流傳的詩篇,我們與時事一起哀悼……

一路上眾草叢生,空氣異常的凝重,像積滿了灰塵的古屋,凝重、悽清。微風在樹枝上纏繞着,像是淘氣的孩子,弄得早春的嫩葉瑟瑟發抖。一切都顯得如此潮濕、幽靜。

今天來到目的地,這裏到處野草叢生,看不清腳下的路,慢慢地進入我眼簾的便是太爺爺的墳地。首先,我作為晚輩來到了太爺爺的墳前,將腰彎成90度,鄭重的為他老人家深切的鞠上一躬。只見墳邊長滿了許多無名雜草,去年貼的已被雨水洗得發白的紙錢七零八落的貼在四周,爺爺拿出新的紙錢,點上明火,用他那雙蒼老而有力的手捏住紙錢,由內向外的輕輕一甩,在樹木的映照下劃出了一道深深的弧線,這弧線而蒼勁而軟弱,以淒涼的姿態落入着團熊熊的烈火,以表達我們對先人的赤子之心。回望往事,時光卻無法回頭,但因為有你們的存在,讓這個平凡的家變得更惹人喜愛;正因為那一句句諄諄教誨,才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讓這中華禮儀代代傳承,發揚光大!以這種方式和心態,我走過了一個個先人的墳墓。雲層散開,留下的是一縷温暖的陽光,小鳥展開了歌喉,在樹梢為中華兒女的感恩精神放聲歌唱!

火苗依然在閃耀,陪伴他的還有那無邊的夕陽。我們久久站在墓地,不願與親人分離,誰也不知道先祖會在何方。留下的除了悲傷,還有那揮之不去的永遠的精神陽光。

時光不會停留,讓清明禮讚生命,彷彿是一種温暖。願這種温暖象春陽一樣照進每個人的心田……

清明節日記 篇3

今天,我讀了《咱們的節日》這本書,其中清明節的由來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傳説的在漢魏以前,清明節則是一年中重新鑽木取火的日子。到了戰國時候,祭祀祖先和眾神與保衞國家是同等重要的大事。因此,清明節日益受到重視。到了漢代,人們對祭祀日漸盛旺。盛唐之時,普通老百姓之家也紛紛上墳祭祀。當時的民諺有三月清明雨紛紛,家家户户上祖墳之説。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傳世傑作《清明上河圖》就給咱們展示了當時清明節的'盛況。到了今天,祭祖、掃墓已成了清明節習俗的重要活動,這一天,也就變得分外莊重,連空氣中都充滿了懷念。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但是,清明節正值陽春三月,春光明媚,萬物復甦。因此,踏青、放風箏也就成了清明的習俗。清明去踏青,我必定要去掃墓,給先祖掃墓,也給英烈掃墓。看着蒼翠的松柏和安眠在青山綠水之中的英魂!我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懷念那些為國為家作出貢獻的先輩,正是他們為咱們創造了今天美好的生活。

陽光燦爛,春風習習的日子最適於放風箏。我會帶上青團、紅藕等食物,找個油菜花爛漫的田野去放風箏。累了,就躺在綠草花叢裏休息一下,聽蜜蜂在耳旁嗡嗡的歡唱,疲勞就一下子被風吹跑了;餓了,就打開自帶的點心,坐在田埂上細細品嚐甜甜的藕,糯糯的青團,春天一下子就來到了我的脣邊。古人對放風箏很有講究,認為是消災?病的手段,尤其是不能拾別人的風箏,以免沾上了別人的晦氣。可我卻不一樣,我的心願很簡單,只求讓風箏飛起來而已,並不在乎其它的。有時候,心裏煩惱了,就乾脆把風箏放飛了,讓它帶着我的煩惱一起飛向遠方

其實,何止是清明節,中國的每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富的文化底藴。讀完這本書,我瞭解了咱們祖國各個傳統節日的起源、風俗,不禁感到無比驕傲。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要為繼承這些優良的傳統,弘揚咱們的民族精神出一份力。

標籤: 錦集 三篇 清明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4gyp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