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清明節風俗作文5篇

清明節風俗作文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風俗作文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風俗作文5篇

清明節風俗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清明節我都會想起這首詩,而我家鄉的習俗卻截然不同。每到清明節,不管你多忙都必須得趕回來給自己的親人燒紙錢,祭拜,如果不這樣的話,那就是對祖先大不敬。

清明節一早,家家趕做祭拜品,我們家也不例外,爸爸媽媽做東西,我就在旁邊打下手,媽媽做的都可漂亮了,有什麼“萬事興,一笑仙等”。祭拜品做完了,該包紙錢了,他們把一大堆的紙錢十張十張的包了起來,然後又把它曬在太陽下面曬乾,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曬乾呢?媽媽笑了笑説:“不曬乾怎麼好燒呢。”

在曬紙錢時也要吃飯,吃飯前要“叫飯”,就是把飯什麼的都準備好後,叫死去的親人來“吃飯”。説是吃,其實這也是一種禮儀罷了。他們吃完“飯”後,未滿12歲的小孩能吃他們吃的飯,要重新盛飯。

飯也吃完了,紙錢也曬乾了,是時候出發去給他們祭拜了。我們來到祖宗的墳前掃墓,然後把祭拜品放在祖宗墳前,然後邊燒紙錢,邊放炮。祭拜後,一切又恢復了往日的情形。清明節,我們家鄉的清明節,真是有趣。

清明節風俗作文 篇2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諺語。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有着密切的關係,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清明節的由來。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避禍害,流亡出走。流亡的期間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的大臣都各奔東西,有一次,重耳餓暈了,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讓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又回去做了君主,他對以前跟他同甘共苦的臣子都加了封,唯獨忘了介子推,晉文公去找介子推,可介子推不願出來,晉文公就放了把火,本以為介子推會出來,可沒想到介子推寧死都不願出來,介子推死前寫了一首血詩,晉文公看了後悔莫及。所以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老百姓這一天不能點火,在這一天祭拜自己死去的親人。

至今我們都稱這一天為清明節,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出來祭祖掃墓,帶一些紙錢、紙房子、紙汽車來燒給自己已經死去的親人,還要帶一些水果寒食擺在墳墓前祭奠,祭奠後自己再吃下。另外在這一天人們還要出來踏青:放風箏、插柳,所以在這春光明媚、柳綠花紅、鶯歌燕舞,天空中一定會有許許多多的風箏,家家插柳,因為介子推死的時候抱着柳樹。清明節這一天不僅有祭奠親人的悲傷之情,還有踏青玩耍的歡悦之情。

清明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讓我們在清明節時一起出來踏青吧!

清明節風俗作文 篇3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都會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流,又有踏青遊玩的'歡聲笑語,是一個有特色的節日。

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北京人多在清明掃墓,但祭掃儀式並不在清明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據説,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

插柳:據説,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説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説:“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説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跟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

清明節風俗作文 篇4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因此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因此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風俗作文 篇5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説可以阻止鬼魂進宅。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踏春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放風箏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説起清明,我又想起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標籤: 清明節 風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7wqj7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