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900字四篇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900字四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900字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900字四篇
清明節的作文900字 篇1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源於商代時代,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説,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説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飢”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説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着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清明節的作文900字 篇2

我睜開睡意惺忪的雙眼,透過窗仰望天空。春的到來使冬天帶給萬物的堅毅線條變得柔和而親切,淡藍的天空中隨意抹着幾絲輕雲,陽光輕柔的從剛萌發新綠的柳梢瀉下,給萬物又增一份温暖。我興奮地從牀上一躍而起,卻又在起身的一剎那猛然頓悟:今天應是深沉而含有一絲憂傷的日子,清明時節,任何不適宜的情愫都是對先烈及已故親人的褻瀆。

待爸爸將一切準備停當,我們便驅車回老家。沿路盡是焚燒紙錢的人,我不禁產生一股同情和一絲慶幸:同情他們只能遙寄哀思,希望他們燃燒的祝願,風兒能替他們帶到;慶幸自己可以回家祭拜,相比那些不能回家祭祖的人,我應該感到滿足。

回到老家,一陣寒暄之後,我便同家人一起,走向上墳的崎嶇小道。空中飄浮着紙錢燃燒過的灰燼,讓人着實覺得心內不舒服。

奶奶安睡在一叢青草中央,相比墓園肅穆的環境,這裏顯得更清新、自然。媽媽説,奶奶去世時,我只有五個月大。所以十幾年來,對於奶奶,我其實並沒有什麼記憶,但親人之間的.温情卻絲毫不曾冷漠。望着徐徐的煙霧,我誠心地奉上我的祝福,希望長眠於地下的奶奶能有所感知。

常聽家人提起奶奶的好,説她那時的勤勞和隱忍的心胸。我不禁在腦海中勾勒奶奶的樣子,她一定是十分慈愛與安祥的老人。想象着如果她還健在,聽她喊我名字一聲,也一定會十分滿足。我的眼眶不禁澀澀的,忙仰起臉來不讓淚水奪眶而出,以免攪擾到奶奶的安眠。

天,依然是那麼晴朗,似乎絲毫未受清明悲傷氣氛的感染。哎!天若有情……陽光似乎更明亮了,照在身上,暖暖的。或者,天,並非無情……

吃過便飯後,我們踏上歸程。路過烈士陵園,裏面的人依然很多。他們亦手捧一束白菊,臉上的敬佩之情亦如同穆斯林朝拜者一般虔誠。瞧那孩子,或許他並不知道這樣做的意義,但只憑他將花放在烈士墓前的神情,就知道此時他小小的心中定然充滿自豪。我心中不禁為之一震,一絲羞愧悄悄滑過,為自己的狹隘。

相比先烈們的英勇,個人的親人分離算得了什麼!

過去的硝煙歲月中,是他們用自己的堅定意志吹起一次次衝鋒的號角,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敵人的槍彈,是他們用自己小家的分離換來現在大家的安定。清明節更應是他們的節日!我們要讓先烈們知道,我們從未將他們忘記。他們的事蹟將被一代代流傳下去,他們的精神早已深入後輩人的骨髓,正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一輩輩子孫。

今天,我們除了深沉的追思,還更應有積極向上的目標。在那動亂的年代尚有一羣羣不朽的英雄問世,更何況當代處於安定生活中的我們?雖説“亂世出英雄”,但我認為盛世更應出人才!有這樣整潔的教室,怎能輕易浪費?有那樣優越的條件,更應好好把握!

一絲微笑浮上嘴角,將我先前的悲傷一掃而光。我抬頭望着愈加明朗的天空,將堅定的目光射向極遠處的天際。未來我將不再懼怕挫折,我知道身後有無數先烈正用鼓勵的目光注視着我前行。頓時,我心中如有一輪紅日冉冉升起,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清明節的作文900字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愛的歌來輕輕唱……”一首名詩、一首歌曲便可勾起你那對清明濃濃的懷念,許多人會不在意地説:“清明不過就是吃個清明果、拜個祖先什麼的,其實也沒什麼意思。”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清明是一個非常傳統、非常有意義、有意思的節日,只要你用心去觀察,它其中的各種特色的名風名俗便可凸顯其中了!説着説着,就連我自己都很像很像去探究清明的樂趣了!

正如詩中所説:清明雨紛紛,此時清明還未到,便雷雨陣陣了,此不為“清明雨上”嗎?

清明雨上NO.1:清明果

清明果這東西大部分中國人都吃過,大部分的清明果形如餃子,外皮大多數用清明草(鼠鞠草)做成,據説清明果是祭奠祖輩的,製作清明果時還隱隱有一些清香,令人陶醉!説到製作清明果,那講究可多着呢。先用清明草、糯米、大米捻成粉後再做成皮,之後再加以裝飾,再包裹進去各種各樣的餡:再放入蒸籠裏蒸好,清明果的清香便撲鼻而來。這餡啊,也有講究,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配法,也有各具特色的氣味,像咱們家,時代祖上傳下來這個配法就是這樣的:豆腐、豬肉、竹筍、紅蘿蔔、白糖、豆沙等餡料,這種搭配方法你家有沒有試過呢?如果沒試過,那趕緊去試試吧,可香了呢!所以,做清明過的人也絡繹不絕、不計其數。

清明雨上NO.2:掃墓

掃墓這個節日習俗,可謂充滿了悲歡離合,也充滿了對祖先的敬佩之情。掃墓,顧名思義,便是去祖輩的墳上祭拜老祖宗或親朋好友,這掃墓的經歷,我也有一次呢!這是幾年前的清明,學習放假,便於老爸同行去老家去掃墓。回到老家,雨,也是紛紛地下着。帶上香、白紙、雨傘,便上路了。帶上雨傘,一是為了掩飾雨的傾斜,二也是掩蓋了咱們沉痛悼念的悲傷、爺父子三人一齊走在崎嶇泥濘的山路上,一路上坎坷艱辛,似乎也意喻着先輩的坎坷道路。每到一個墳上,先把這一年來這裏存活下來的野草給出去,還先輩一個清淨。再點上香,一起祭拜、悼念。看着爺爺口中迷迷糊糊地説着什麼,側耳傾聽,原來都是一些向先輩祝福,給咱們一家祈禱的一些祝福語,再掛上幾條白條,這次掃墓便這樣餘音繞樑地結束了。這一路走來,未免增添了許多的寒酸、心酸、淚,也在眼眶裏打圈圈了。

清明雨上NO.3:植樹

雖説現在人均人口增長,亂砍伐樹木的人也隨之增加。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樹木的存活率也高,這,正是老天賜予人類補償的機會,一個植樹的機會。組織起來,帶上幾棵樹苗,鐵鏟,水桶等材料,便可去植樹了,植樹方法也要學習對的那種。看着一棵棵小樹苗,好似一個出生的嬰兒,正在你的呵護下茁壯成長,那你該多麼有成就感啊!世界上,好人畢竟是比壞人多的,相信不久後,世界將會是春色滿園!

……

清明,令人意味深長的名風名俗並不止這些,期待,今年“雨上的清明”……

清明節的作文900字 篇4

父親多年來一直惦記着,去江南看看,他説的那個地方在鎮江,哪裏有他已故的祖父母,我的曾祖父母。多年以後,他的女兒,我們全家在省城南京定居,我常想,這裏或這不遠的地方,曾經有我的祖先的足跡,然而,地下的祖先再也無從得知之後的時時事事。在離南京不遠的地方,我的祖先便在這裏長眠。心中不免失落,清明時節難免觸景生情,想起前年和父親一起的鎮江之行。

初春時節,我們一行人幾經週轉,我們來到一個貼於路邊的小小村落。據父親説他在十幾歲時來過這裏,如今的他已六十有餘,憑着記憶,他摸着、問着、尋找着據説是他姑姑的女兒家。果真,在找了兩户人家之後,我們便見到了那位遠房表姑,穿過幾塊田地,跨過一條小小的水溝,我們來到了我曾祖父母長眠的一片農田邊。看見昔日的我的先祖,如今只剩一座矮矮的土堆,不禁悲從中來,又不知悲從何來?對待似乎很遙遠的先祖,那種感情往往是很複雜的。然而我不知如何思考這兩處小小的墳頭於我來説的意義,我甚至從不曾見過他們,我無法對着一?g黃土悲傷哭泣,這便是我可親可敬的祖先,我們之間唯一存在的便是牽連不斷的血緣關係吧!

父親拿着一把鐵鍬,很虔誠很沉重地給墳頭添土,一鍬一鍬,一鍬又一鍬,在他覺得似乎很滿意以後,他便跪下給他已故的祖父母磕頭。而我,只在邊上看着,也許因為是女兒,傳統的觀念是不要孫女之類的跪拜的,而於我,我是不知我是否可以找到此時該有的感情、心情,只是在心裏默默地告慰先祖,您的子孫生活得很好,感謝先祖庇佑,日子不再艱難,再也不用每遇荒年便乞討度日了。父親告訴我:“於他而言,他便是墓中已逝者的孫子,地下長眠的是他一直記掛着的爺爺奶奶。”

祭掃回來後,我更多地瞭解了關於先祖的一些事,在那個年代,先祖是貧窮的,窮得食不果腹,窮得不能接受教育,更意識不到教育的重要性,也無從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改變自身的命運。於是,當遇到天災,當老天不能提供温飽時,他們只能服從命運的安排,四處飄蕩、隨波逐流。就像我的曾祖父母一樣流落他鄉至死都未回故土的大有人在。當時,他們就是一羣流浪者,記得一位大家的筆下曾記錄對蘇北的這些不勞而獲的難民的一些褒貶之詞,而於我,我的心中只有敬意與無盡的感激。

由此我想到恰逢和平盛世的幸運,由此,我感受到了教育改變命運是不變的真理,就像作家龍應台所説:“教育,是落在井底的繩子,只有抓住它才能出來。”

如果真有另一個世界,願先祖們不再流浪辛苦,不再為生活所困。更願每一個世人珍惜每天能陪伴左右的父母高堂或其他長輩,讓他們因子女的孝順、陪伴而倍感幸福。就像我所認識的一位長輩,在母親病重時,她給自己的母親堅持洗了八個月的腳,而在她的母親離去後,她沒有一點遺憾,感到坦然、欣然。她説:“我寧願在父母健在時多孝敬,讓父母生活好,照顧好父母,讓父母感到幸福。而不是在世時不孝順,卻在長輩故去時大聲哭泣。”她説到了,她也做到了不留遺憾。因此,我在她的眉宇間看到了自信。

標籤: 四篇 清明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7wrpv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