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精】清明節的風俗

【精】清明節的風俗

清明節的風俗1

清明已經來臨了,不知怎麼的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下起大雨來。這正如杜牧所説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精】清明節的風俗

這天,大家剛好去祭拜已經逝世的親人。

來到昌國寺,已滿頭大汗的大家望了望接下來的路,只見蜿蜒曲折山路泥濘不堪,看起來很不好走啊!但想想來這裏的目的.,大家還是鼓起信心,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哎,泥和水,水和泥的路真滑呀!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一個“泥菩薩”。經過一段時間的艱難行走,終於來到了目的地。

這裏鳥叫聲聲,空氣新鮮。來到墳前,只見叔叔把準備好的食物拿了出來,把筷子擺好,接着拿出並點燃蠟燭、香和紙錢,然後再在墳前一個接一個地跪拜。輪到我時,不知怎麼的忽然想起了奶奶在世時的一幕幕情景,眼角的空間被淚水佔滿了,此刻的我才明白什麼是失去後才懂得珍惜……

清明節的風俗2

清明節的風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節的簡介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忌諱的事項

一、不適合去掃墓的人

1、孕婦不合適。且不説舟車勞頓,山路崎嶇、祭祀場所各種煙灰影響,在很多地方掃墓有放爆竹的習慣,這些都會影響到孕婦自身健康或孩子的健康。從民俗角度去看,尚未出世的孩子是不合適去見這些死去的人的,因為很容易引起孩子夭折。若孕婦必須去,那就得用紅布將肚子包上一包。但還是強烈建議不要去。

2、剛動手術的人不合適。體弱是主要因素。民間傳説,剛動手術的人要是去了墳場,那是很容易被拉走的。手術傷元氣,元氣弱的時候,邪氣也就特別容易入侵,為了自身健康和家庭和美着想,剛動手術的人還是不要去掃墓的好。 .

3、三歲以下的小孩不合適。有一種説法是7歲以下的孩子不合適,但其實從命理角度上去看,3歲的更不合適,因為不管從中國的宗教還是國外前世今生理論,都提及3歲以下的孩子最容易看到另一個世界。從科學角度上來講,3歲以內的孩子容易因為掃墓現場的各種條件限制不好攜帶,外出到一個相對污染比較厲害的地方也容易讓孩子生病,也就是不建議帶去了,哺乳期的媽媽就更別帶自己嬰幼兒去了。

4、印堂發暗或眼窩發青發黑的人不合適。印堂發暗和眼窩發青發黑的人處於一個很晦氣的時期,掃墓是祭拜祖先,大部分墳墓規則不會是一個很獨立的地方,而是要經過不少其他家的墳墓。晦氣臨門更不合適去穿越陰氣扎堆的地方。

5、重病患者不合適。這個掃墓可不是一個鍛鍊的行為,大部分墳墓都離住的地方比較遠,大部分墳墓還都要走一段路。重病患者需要的是調養生息,不能過度操勞,免疫力低下,身體陰虛,心神漂浮,易遭各種邪氣,所以,不推薦。

二、掃墓的時候不能做的'事

1、不能黃昏掃墓,最好是清晨和上午。

2、不能給墳墓照相。不利家運,也容易做鬼夢。

3、不能在墳墓周圍的大樹下照相。民間有這樣容易帶鬼回家的説法。

4、不能在墳墓上大小便,不管該墳墓是否破敗。這種行為往往會引來疾病,甚至更不好的事。

5、不能將墳頭的花花草草樹枝樹苗帶回家。

6、祭祀剩下的香燭不能帶回家。

7、祭祀食品除了肉類,一般到了最後要麼就放墳墓前,要麼就給孩子吃了,總之不帶回家。

8、掃墓的時候當肅穆嚴肅,不打鬧嬉戲,更不可有侮辱的言辭行為。

9、不對他人的墳墓進行不友善的點評。

10、掃墓祭拜順序別顛倒了。順序應該是修整—墳頭壓紙—點香燭—放供品—敬酒或敬茶—燒紙錢—拜禮—放鞭炮-撤供品。

11、不可在墓區過度親熱,房事。

12、不要對自己或他人的掃墓過程進行拍照錄像,此為大不敬。

13、掃墓回家後不能穿着沾滿泥巴的鞋回家。進家門前當先清洗鞋底。

三、清明節該做和不該做的事

1、不能選清明節談婚論嫁,更不可選清明節結婚。

2、若生日是清明節,注意要規避黃色的鮮花,當地風俗若有推遲會提前辦的,應該遵循。

3、不要在清明節當天去拜訪他人。

4、清明節自己沒空去祭拜先人的話,不可胡亂承諾,否則當年運勢不會你想要的。

5、清明節前中後三天有些地方有寒食的説法和習俗,有這個風俗的地方當遵守為佳。

6、外嫁女兒一般不能回孃家掃墓。但有部分地區不忌諱這個,根據地方風俗來不會錯。

清明節的風俗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認為清明是一個很悲傷的,寄託哀思的節日,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清明更多的是歡樂。

清明節是因為這時春和景明,景物清潔而明淨,因此才有了它的名稱——“清明”。

清明節的習俗很多,如踏青放風箏,吃清明糰子,當然,我最愛吃的是清明糰子,不過要吃也得先做出美食來。做清明糰子就像包包子一樣,翡翠一樣的皮裹在餡的外邊。搓得圓圓的一個清明糰子就做好了,最後把清明糰子放入蒸鍋十幾分鍾後便清香四溢,再一嘗更是美味。

其次就是踏青,出門便可聞到一股被雨水沖刷過淡淡的青草香味,一路踏着春天的美景,路旁的小樹,剛剛抽出短短的嫩芽兒。天朗氣清,路邊的各色鮮花更是絢麗繽紛,就像春天的'調色盤一般。

清明的習俗有很多,我們把清明的習俗傳承下來的同時,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春天快樂,不負春光,享受其中!

清明節的風俗4

今天是清明節,爸爸到我會我們老家祭拜祖先。

我們老家在舞陽農村,走在路上,綠油油的麥田就像大海一樣廣闊。麥田裏有許多墳頭,爸爸説每個墳裏都埋葬着逝去大家。來到我家的老墳地,這有一片墳頭,爺爺指着一行五個説:“這個最近的是我的爸爸媽媽,挨着的是我的爺爺奶奶,在過去的就是他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啦!越往後,離我們的年代就越久。”我們燃放鞭炮,在每個墳前都燒了紙錢,奶奶還放了一些供品,對祖先説了一些追憶的話。

最後爺爺又帶我來到一個很大的墳前,這還立了一個很高的墓碑。爺爺告訴我這是我們於家的祖先,早在幾百年前的明朝,他來到這裏後,我們於家就開始繁衍生息下來。

清明節的風俗5

今天是清明節,放三天假,許多人都選擇了春遊。因為三月是春暖花開的時候。

清明節是為了紀念已故的人。所以有一首古詩這樣寫: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我在旅行的路上時,看見人行道上有很多的人在買賣冥錢,還用樹枝纏上各種彩色的紙,做成的`花樹。來祭奠亡靈。

清明節的風俗6

一提到清明節,大家的心一定都很沉重,因為它是一個紀念逝去親人的節日。在我市,清明節最流行的節俗就是插柳條,掃墓。

在清明節這天,大家都要起個早,趁着太陽還沒“起牀”時,跑到河邊去摘一些新鮮,鮮嫩,帶有泥土清香的柳條回來,插在門的兩邊。有些小孩子還把柳條編成花環的形狀,把它戴在頭上,或許能交上好運吧。

掃墓,也是清明節的一個習俗。在清明節這天,人們會買一些黃色的紙,還有紙元寶。帶到親人的墳墓上去燒,同時,還會準備一些祭品,擺在親人的墳墓旁邊,嘴裏默默唸叨着什麼,像是在祝福親人在這邊一切都好。

在拜祭親人這天,人們還要把一些紙用石頭壓在墳墓的最頂端,向人們示意這些親人還有自己的後代。否則,這些這些在莊稼地裏的墳墓會被種莊稼的農民鏟成平地。

還有一些不能回去祭祀的人,他們就會在十字路口燒紙錢,因為十字路口通向四面八方,去世的'親人或許會到這裏來取錢吧!

清明節的習俗,會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一直傳到永遠。

清明節的風俗7

一提到清明節,大家的心一定都很沉重,因為它是一個紀念逝去親人的節日。在我市,清明節最流行的節俗就是插柳條,掃墓。

在清明節這天,大家都要起個早,趁着太陽還沒“起牀”時,跑到河邊去摘一些新鮮,鮮嫩,帶有泥土清香的柳條回來,插在門的兩邊。有些小孩子還把柳條編成花環的形狀,把它戴在頭上,或許能交上好運吧。

掃墓,也是清明節的一個習俗。在清明節這天,人們會買一些黃色的紙,還有紙元寶。帶到親人的墳墓上去燒,同時,還會準備一些祭品,擺在親人的`墳墓旁邊,嘴裏默默唸叨着什麼,像是在祝福親人在那邊一切都好。

在拜祭親人那天,人們還要把一些紙用石頭壓在墳墓的最頂端,向人們示意這些親人還有自己的後代。否則,那些那些在莊稼地裏的墳墓會被種莊稼的農民鏟成平地。

還有一些不能回去祭祀的人,他們就會在十字路口燒紙錢,因為十字路口通向四面八方,去世的親人或許會到這裏來取錢吧!

清明節的習俗,會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一直傳到永遠。

清明節的風俗8

清明的風俗

1、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2、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3、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清明節要忌諱什麼

1、不能黃昏掃墓,最好是清晨和上午。

2、不能給墳墓照相。不利家運,也容易做鬼夢。

3、不能在墳墓周圍的大樹下照相。民間有這樣容易帶鬼回家的説法。

4、不能在墳墓上大小便,不管該墳墓是否破敗。這種行為往往會引來疾病,甚至更不好的事。

5、不能將墳頭的花花草草樹枝樹苗帶回家。

6、祭祀剩下的香燭不能帶回家。

7、祭祀食品除了肉類,一般到了最後要麼就放墳墓前,要麼就給孩子吃了,總之不帶回家。

8、掃墓的時候當肅穆嚴肅,不打鬧嬉戲,更不可有侮辱的言辭行為。

9、不對他人的墳墓進行不友善的'點評。

掃墓禁忌

1、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説在華人眼裏,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

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

2、清明節掃墓有民族之分嗎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是我國最大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因此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不過提醒朋友們也有些民族會在其他日子裏進行類似活動。

3、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序如何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乾淨。

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序很關鍵,一是寄託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提醒朋友們這就是風水。

清明節的風俗9

土家族的清明節習俗與風俗1:寒食節

土家族民間非常重視傳統節日,自年始至年終,可謂月月有節。正臘月間的年節(過趕年)、元宵節,二月社日、花朝節,三月寒食節、清明節,四月初八牛王節,五月端午節,六月初六向王節,七月乞巧節、女兒會、月半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初九重陽節,十月七年級“寒衣節”等等,都是較為重大的節日。

在眾多節日中,以“過趕年”最具特色,現只有部分地區保留這一習俗。過趕年,也稱過蓑衣年,即逢月大臘月二十九過年,月小臘月二十八過年,因比漢族提前一天過年,故名。屆時家家户户都要殺年豬,做綠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

土家族的清明節習俗與風俗2: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風箏,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土家族的清明節習俗與風俗3: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其實,掃墓在秦代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代以後的事。到唐代才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

土家族的清明節習俗與風俗4:插柳

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專家介紹説,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存在3種説法。一説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一説清明節既為鬼節,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還有一種説法是為了紀念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的介子推。

土家族的清明節習俗與風俗5: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土家族的清明節習俗與風俗6: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的清明節習俗。鞦韆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以樹椏枝為架,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清明節的風俗10

清明節到了,我跟陳宣錦和張江裕一起出去玩,去了安康,我覺得安康的空氣新鮮,也好玩,去了瀛湖做船到一座一座小島玩,我最喜歡的是吊橋島,那裏可以看四季女神,還去了中壩大峽谷,景色迷人,我們還在那裏玩水上漂,我一不小心踩到水裏我的腳濕了,但是我還是很開心。最後一天我們去了柞水溶洞,溶洞裏很可怕,我們看見了一隻不吸血的蝙蝠,我們看見了三國時代的兩具屍骨,我們三個很害怕,就跑到下一個路上了。

這次我們玩的.很開心,三個小夥伴也很團結,我們還期待下一次的結伴同行。

清明節的風俗11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拜祭講輩分?

拜祭要分先後次序。依次為:父親、母親、長男、長女、次男、次女……拜祭完畢後,祭品讓祖先祝福過,眾人可食取祭品。最後提醒您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燭點完後再離開。

清明掃墓越早越好嗎?

祭掃的日期,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後十天;有的稱"前三後三";有的在清明前後逢"單"日舉行;有些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只要在清明節期間均可,看自己方便。當然,各地都有一些當地的習俗,我們要尊重這些習俗。

掃墓當日出發時間也不是越早越好,古代曆法中,最好是在5-7點,即卯時。現在通常不需要這麼早,根據自己情況即可,但最好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動。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對於我國傳統的節日,南昌市民會怎麼做呢?下面跟着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祭祀掃墓

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茶葉茶水祭祖

祭祖是清明節的主題,一般在清明當日或"前三後四",在江西一些地方,流傳至今的茶葉祭祖習俗則顯得獨特而雅緻。人們在祭祀的時候會在故人墳前灑上一些茶葉,以表示先人的恩情如茶葉的清香存於後人心中。

食貢麪糰製成"魚肉"供奉先人

與茶葉祭祀有着異曲同工之效的.,是在贛縣流傳的用麪糰製作成"魚肉"祭祀先人的習俗。製成的祭品名叫"食貢",與一些地方大魚大肉祭祀的鋪張相比,食貢以其"素"而顯得與眾不同。用麪糰製作成的食貢十分多樣,有鯉魚、雞、鴨等不同造型,外觀惟妙惟肖,堪稱藝術品。

為耕牛慶生傳遞傳統美德

江西清明習俗中反映的傳統美德還有感恩。在江西,除了追念先祖親人外,為耕牛過生日便是"感恩"元素最鮮明的體現。在古代吉安地區,重視農耕的社會環境中,為耕牛慶生是清明的重要習俗之一。

放風箏

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蹴鞠踏青

原來清明第一天家裏是不能生火做飯的,那麼大家就用蹴鞠,踏青等運動讓我們可以暖起來。

美食習俗

芥菜糰子——南昌特色

在南昌,大家最先想到的清明節美食一定是一個青色的菜糰子,這個糰子在江南地區一帶都有,一般叫"清明果"或"艾米果"。清明果,是一種清明節令食品,只有這個季節才能採到做清明果的艾葉。依餡料不同分為甜、鹹兩種。用清明草和適量糯米粉、大米粉加入白糖水和好菜餡清明果捏成糕點或加工成皮子,包入芝麻、桂花糖、豆沙餡,壓成圓模蒸熟則為甜清明果;包入臘肉丁、冬筍丁、香菇丁、紅椒丁、豆腐乾、醃菜、豆芽餡等,做成餃子形的為鹹清明果。

不過南昌人在清明時節常吃的青色糰子不是艾草做的,很多是芥菜做的,芥菜糰子,應該算是南昌的特色了,芥菜糰子一般分2種,包餡的和不包餡的。

吃螺螄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有"清明螺,抵只鵝"的説法。不過咱南昌人吃螺螄可沒那麼多講究,南昌人最喜歡的就是各種街邊小攤,二室一廳大排檔,啤酒燒烤,螺螄更是不能少的下酒菜!過了清明節,南昌的天氣越來越熱,一份辣螺螄,一碗啤酒,索泡擠牙膏的景象預示着夏天來啦!

饊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雖然饊子不是南昌特色,但是南昌的街頭小巷也可以買到哦,一般出沒於炒貨店啊,秤斤的蛋糕店啊或者是路邊挑着擔子賣的。饊子是油炸的,很脆,買來完整的一份總喜歡一口咬開看它變得七零八碎,不過饊子現在也不僅僅是清明美食了,像紅薯片一樣,成了大家日常零食。

棗糕甜甜蜜蜜

棗糕在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發麪,夾棗蒸食。棗糕又叫"子推餅",來源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不過像饊子一樣,雖然這不是南昌特色,但是棗糕這樣點心早已融入了南昌人的飲食習慣裏,清明節出去踏青的時候吃兩塊甜蜜蜜的棗糕也是不錯的~

清明掃墓禁忌

一、孕婦避免掃墓

孕婦最好避免清明的掃墓活動,這不僅僅是陰氣重的影響。從別的方面來説,清明時節是非常擁擠的,為了胎兒的安全,並不建議孕婦去參加,再者掃墓的氣象和周邊的環境均不利孕婦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類活動。

二、不可在墓地照相

大家掃墓的目都是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樂。舉頭三尺有神明,大家掃墓的時候,最好心懷敬意,專心謹慎,千萬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隨意的照相,否則引來了不好氣場,就有陰陽失衡的可能,會損害個人的運勢。

三、忌穿大紅大紫

清明節是不能穿的大紅大紫去上墳的,相信大家也不會穿這樣的衣服去參加此類活動的。不過總有人會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內衣上不經意使用了紅色。當然本命年是例外,內衣可穿紅色。

四、外人不要參與他人的掃墓

清明的時候作為外人的身份去參與掃墓是比較忌諱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煩。畢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氣運也不同,可能會造成氣場的紊亂,導致不協調而走黴運。

五、身體不佳,時運不濟者避免掃墓

一個身體正處於生病狀態,或是虛弱狀態的,或者最近運氣不佳,諸事不順的人最好不要去參加掃墓活動,因為此類人正處於總體運勢低迷的狀態,極易招致晦氣,説的難聽點就是邪靈上身,因為陰晦之物最喜氣運低迷的人,這種人缺乏人氣,容易侵犯。

六、墳頭長草必需修整

墳墓上長植物的,必需要清除,萬萬不可使其長出氣候。這一點最重要不過,要知道,所謂掃墓,就是讓你清掃不利於墓地的東西,墳頭的草木會對家族的成員造成傷害,包括了氣運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七、發不遮額忌買鞋

事實上,清明節也算是鬼節,當然在髮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頭髮不能遮住額頭,額頭是人身體的神燈所在,是不可蓋住的。同時鞋子也不要在當天購買,因為鞋同邪,有點常識的朋友大多不會在這天購買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八、忌嬉罵,非議先人

掃墓完畢後,有人帶着孩子去的,可能剛開始還算肅穆,一結束就開始打打鬧鬧,嘻嘻哈哈了。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墳地畢竟是陰靈沉睡之所,嬉笑怒罵會滋擾陰靈,是大不敬,可能會招致報復,非議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過他人的墓地,對逝者品頭論足即是褻瀆的行為,屆時麻煩上身就怪不得誰了。

清明節的風俗12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源於商代時代,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説,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xx“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説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xx“割股充飢”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xx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説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xx(又名xx)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xx,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xx前來領賞。可是,xx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xx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xx。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xx揹着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xx的忠誠。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就是現在的民族掃墓節。按主日説,約在四月五日前後,按農曆,則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曆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後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

清明節的風俗13

清明節的由來

要談清明節,需從一個節日——寒食節説起。

寒食節,又稱熱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節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食備好的熱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中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6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清明節飲食風俗來源

1、青團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青團,用艾草汁或者是漿麥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裏,再包裹進豆沙餡兒,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2、清明果

安徽、江西等我國南方省份多在清明節吃清明果。清明果和青團相似,但略有不同。其一,清明果多為餃子型。其二,清明果裏面的餡多為五香乾、筍乾等,是鹹的;青團則是以豆沙甜口餡為主。其三,清明果通常用鼠麴草,而青團喜歡用艾草。

3、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和青團的原料一樣,也用糯米,艾草汁。形狀上略有不同,多會壓成扁圓狀。

4、暖菇包

暖菇包是福建泰寧的`傳統特色小吃。泰寧縣民間每年清明前夕,農村家家户户都會做暖菇包。用食米和揉碎的乾暖菇粉做成餈團,再加入鼠麴草汁。

5、饊子(sǎn)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都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6、薄餅

廈門民諺有云“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在掃墓後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如今,閩南多數地方還保留這樣的風俗習慣。老廈門人卷薄餅時,一般喜歡在薄餅皮裏放點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絲,或抹一點辣醬等,卷後趁熱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預示着將使農苗興旺、六畜茁壯,有的地區還認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餅,會使人們更勤(芹)勞,生命更長久(韭),家業更興旺。

7、大葱和蛋餅

清明節,青島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此外,舊時青島地區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麪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

8、芥菜飯

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説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

9、子推蒸餅

俗稱蒸餅,是山西地方的傳統食品,據説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子推蒸餅,相傳是寒食節流傳下來的一種熟食,人們為了紀念忠誠堅貞的介子推,就在他死的這一天,不舉煙火,也不進熱食,所以這一天便被稱為寒食節了。

清明節禁忌

一、清明節忌諱探視朋友親人嗎

最好不要清明節當天去探視親朋好友,隔天去探視為宜。因為清明節是祭奠的特殊時候,此時去探視親朋好友很説不過去的,或者説不吉利。當然,你也可以請親朋好友在外面吃飯為宜。

二、選擇清明時期結婚好嗎

同上理,結婚是人生大事,最好避開選擇清明節時期結婚。

三、清明節可以出去旅遊嗎

清明節的重要活動就是去踏青,春暖花開的時候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無可厚非。但是,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別人祭掃比較多的山!不要説不吉利的話,更不能説對亡者不敬的話,晚上活動要謹慎。因此清明節休假出去旅遊不能説是對不起列祖列宗。

四、清明節能穿紅內衣嗎

通常來説,清明節期間要特別忌穿大紅大紫的衣服,即使紅內衣也要謹慎穿用;應穿上素色的服飾為宜。當然,也不要佩戴紅色的配飾。但是,特別提醒,如果你是本命年,則紅內衣可穿。

五、為何清明期間忌買鞋

一些人恰巧是清明節過生日,因此有時難免就在清明節期間買雙鞋。豈不知鞋與邪同音,故而通常不在此時買鞋。真有需要也要錯開時間購買。提醒你留意鞋店為何清明節生意不好就明白了。

如果有些朋友不慎清明這天買鞋了,如何_?請這些朋友用紅紙包好鞋子,放在門口一晚,然後清早將紅紙燒掉即可。

六、清明節忌過生日嗎

有些朋友恰巧是清明節生日,提醒你要提前過生日。如果恰巧是老壽星在清明節過生日,那麼禁忌會更多。比如當日不要接受鮮花,同時生日蛋糕自己不可以當天吃。坊間認為,這樣老壽星一定會過一個平安吉祥的年,會更加長命百歲。

七、清明節當天為何少些娛樂活動

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在清明節去祭祖、掃墓的朋友,清明節當天儘量少些娛樂活動,更不能吵架、説些不着邊際的話語,否則,日後恐生麻煩。

八、為何不能因頭髮而蓋住額頭

按照古人的説法,清明節也是“鬼節”。如果需要在此期間走夜路的朋友,一定要記得隨身攜帶護身的吉祥物,如桃木手珠等。同時,千萬不能忘記要亮出你的額頭,不能因頭髮而蓋住,因為,那是你的神燈所在。

當然,以上所説有些封建迷信的意味。生活最重要的還是開心就好。但是,如果家裏有老人,他們可能會很顧忌這些,還是稍微注意一下為好。

清明節的風俗14

清明,難得一個朗朗天。

沒有落雨紛紛,沒有風沙飛揚,輕輕地微風和紅紅的朝霞給掃墓的人們帶來好心情。

一大早上,窗外的鳥兒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好像在叫起牀,。因為,今天我要和爸爸去為爺爺奶奶掃墓。一路上,我看見了路兩旁的小樹抽出新綠葉,路邊的小草綠油油,田地的油菜花,在温暖太陽的照射下顯得更加金黃美麗。不知不覺就到了墓地,爸爸先是掃除雜草,在獻上鮮花,又鞠三個躬,我也學着爸爸的'樣子照做了一遍。爸爸還誇我挺像模像樣的。

這還是我第一次掃墓。

清明節的風俗15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於,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裏過,在家裏,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裏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六爸爸在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裏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裏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餚。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標籤: 清明節 風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ddvj9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