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精華】清明節演講稿模板彙編5篇

【精華】清明節演講稿模板彙編5篇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那要怎麼寫好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演講稿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清明節演講稿模板彙編5篇
清明節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懷着沉重的心情來到這裏,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的心情都不能平靜。

四月的晴空,碧藍如洗;四月的蒼松,翠綠挺拔;四月的腳步,如此沉重。面對莊嚴的墓碑,我們心如浪湧。面對先烈的英靈,我們心如潮動。耳畔,彷彿還震盪着激烈的槍聲;眼前,好像還瀰漫着戰鬥的硝煙。烈士們:是你們,使天空變得晴朗高遠;是你們,使大地變得瑰麗斑讕;是你們,使陽光變得輝煌燦爛;是你們,使春風變得和煦温暖;是你們,讓我們的生活籠罩着幸福的光環!

站在這些偉大的烈士們面前,無論你怎樣感受,都應當意識到:我們需要反省,需要學習。看看現在的自己吧,在跟父母頂嘴之後,除了感到片刻的快意,是否想到了父母此刻的感受?在成績下滑之後,接受了老師的批評,卻為何顯得漠不關心?醒醒吧,同學們,我們需要多想想我們的英雄,想想他們如何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艱難的`攻下一個又一個陣地,想想他們如何在敵人威逼利誘時顯得那樣鎮定堅決。在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中,我們的同胞,也有不少我們的同齡人:他們頑強不屈、堅持不懈、視死如歸、自強不息、頑強拼搏,這都是我們該學的,擁有了這些大無畏的愛國精神,我們何愁找不回方向和意志?有了這些艱苦奮鬥的英雄品質,我們何愁國家不能富強,民族不能興旺?

同學們,今天在這裏,我們為先烈們獻上一朵花,表達我們崇高的敬意!今天,我們在這裏默哀三分鐘,流淌着心酸的淚。化悲痛為力量!我們通過掃墓活動得到了教育:要捍衞的是中華民族的尊嚴!要宏揚的是中華民族的正氣!要繼承的是革命遺志!要發揚的是優良傳統!體現在我們國小生身上的是:宏揚奧運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航天精神,努力學習!勤奮學習!刻苦學習!學習文化知識,學習做人,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清明節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小朋友們:

大家 早 上 好!

我是大三班的XXX

今天,我們在這裏舉行升旗儀式。

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你們知道嗎?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今天我們要一起緬懷革命先烈。

憶往昔,革命先烈英勇犧牲;看今朝,祖國昌盛;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先烈們不朽的豐功偉績,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生活在幸福中的少年兒童更不會忘記!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肩負着先烈們沒有完成的歷史重任,我們要好好學習,用行動呼喚美好的明天,告慰烈士忠魂!

我們要銘記革命英雄。

革命英雄永垂不朽!

我的演講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清明節演講稿 篇3

大家好!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説: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説,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着它歎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説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着羣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着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麪粉和着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節演講稿 篇4

晚唐大詩人杜牧曾寫過一首題為《清明》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首詩在中國流傳甚廣,許多人都耳熟能詳。説到清明節,我們常常會想到悽風苦雨、掃墓祭祀,其實,清明節的內涵遠不止這些。

清明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氣候轉暖,萬物復甦,正是春耕春種的最佳時機,民諺常説:“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

這種敦促春耕的節氣,是怎樣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的呢?應該説這與此前一天的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説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因為介子推因火而死,故這天百姓人家不得生火,只能吃冷飯。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並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對此,唐代詩人韓?的《寒食》詩有生動描寫:“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節演講稿 篇5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500多年曆史。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且清明影響相對更大更廣。

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有着密切的關係。

草綠野恣行事,春入處州碧四周。又到了清明節,“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的情感,撥動着每個人的心絃。今年是清明節被確定為法定節假日後的第二年,再加上雙休日,我們就將在這個週末迎來三天的“小長假”。如何過好這個傳統節日,“安全、文明”是兩個必不可少的關鍵詞。

在確保安全的同時,我們還要倡導文明過節,樹立殯葬祭掃新風。清明祭祖掃墓,已經成為“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的傳統文化,表達了對已故親人和朋友的追思之情。不過,近年來,一些封建迷信、愚昧攀比的祭掃陋習陳渣泛起。紙紮的轎車、別墅等祭祀用品粉墨登場,一些不法商販藉機牟取暴利。這不僅造成鋪張浪費,還從根本上背離了清明節的文化內涵,敗壞了社會風氣。

哲學家馮友蘭説過,“行祭禮並不是因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於孝敬祖先的感情。”我們的祭掃,應更多地體現在精神層面,而不是以物質來衡量。當前,植樹祭掃、鮮花祭掃、網上祭掃等現代文明祭掃方式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應該大力予以倡導。獻上一束鮮花,寄託一份哀思,於逝者而言是紀念和慰藉,於社會來説,也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

當然,清明節不應簡單等同於“掃墓節”。作為源遠流長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外,還形成了踏青、郊遊、插柳、拔河等户外活動,從而巧妙地融入了追思感傷和歡樂賞春的不同文化元素。我們在祭奠先人的同時,還要全面繼承清明節的文化內涵,並不斷創新加以豐富,使清明節更好地承載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dwjd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