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清明節隨筆[集合]

清明節隨筆[集合]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隨筆,歡迎閲讀與收藏。

清明節隨筆[集合]

清明節隨筆1

清明節,家家户户都要祭拜祖先。我們也不例外,往年的清明節,去年的清明節天氣很不好,下着大雨。“清明時節雨紛紛”山路泥濘這是,我最擔心也是我最害怕的事。因為上去的路全是泥路,萬一一不小心,就有整個人滾下去了。所以我們只好扶着旁邊的石頭小心翼翼的向上走。

了山頂,大人們忙着把祭拜的東西放好,之後就是燒紙了,火一燒起來,那場景可壯觀了。可是隻要有雨,就變得無趣了。不過沒關係,下了雨,似乎呆在夢境一般,還可以試試居高臨下的感覺,從山頂向山下大喊或一覽眾山。可不止這些呢,每當拜完一個地方,那些祭拜的東西就可以吃了。這往往使我們小孩子最期待的

可是,今年的清明節跟以往的有很大的不同

古人有云: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啊,又是一年的清明,連日裏天陰沉沉的,最終雷公電母忍不住了,提前把雨降下,還沒到清明就已斷斷續續下子個星期的雨。清明放假時,一般我們家都不行正清的,所以清明那天我可以在家玩,但是今年媽媽跟我説明天早上要早起,我們要去掃墓,我當時就納悶了,怎麼會明天呢,第二天早上媽媽跟我説,今天不是去掃墓,而是去拜你外公,今年年初,他突然離我而去,如果他臨走前對我説些什麼我可能不會這麼傷心在他離開我的前一星期還在和友人談論健在的長輩,祈禱上帝容許他多活幾年,看着我考上大學。可是他等不急了,一刻也沒多留給我,讓我陪他説説話,再聽他苦口婆心的訓斥。誰説不是這樣?可憐的人們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清明又到了,倍加思念已故的親人,我的心就像有什麼東西揪着一般,到了外婆家,簡單的吃過了早飯,便和兩位舅舅前往公墓,一路上我的心情都是沉重的,跟那天上的烏雲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一路上的風景朦朦朧朧的,不只是風景朦朦朧朧,還是我的眼睛朦朦朧朧的`,外公是一個對我非常好的人照顧了我十多年,今年駕鶴西遊了,一想到他對我小時候的一幕幕,我的眼睛就變得朦朦朧朧的,晶瑩的淚珠不爭氣的流了下來。到了那裏塞車太厲害了,只能徒步行走,天上的黑雲似乎在襯托襯托我的悲傷,嚎啕的大雨似乎在訴説我的疼,

到了公墓,在祭拜外公的時候眼淚又不爭氣的流了下來,看到那上面的照片,往事如流水沖刷我的大腦,我把東西擺好,心裏跟外公説着話,外公啊!您在天堂還好?生活過得幸福嗎?我們在人間都非常思念您,都希望您過得好。外公,我們在這裏燒了一點錢,幾套衣服和一些用品,您記得來拿。

縱使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容若那位相國公子,因着那相知卻不能相見的縷縷牽念,倒出他心底最真摯的思念。而我對你的思念會像大海無邊無際一眼望不到邊。清明是行孝的節日,我們得好好珍惜和親人在的時光,不要等他們不在了,再來後悔。

清明節隨筆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清明節又叫寒食節,這是一個融匯了兩個古老節日精華的清明節,在宋元時期形成了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祭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民國時期,清明節這天,除了原有的掃墓、踏青等習俗外,植樹也被確定為常規項目。

週日上午,我和媽媽走在外婆家那邊的山路上,溪水緩緩的流,路邊的小草又被春風吹綠了,不時可以看到有人挑着擔子和紙錢,匆匆而走;也不時可以從林中傳來一陣一陣的哭聲和鞭炮聲和哭聲;也不時有從山上掃墓歸來的傷心人,這讓我不由的想起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慢走在山路上,看到外公以及其他的叔叔阿姨,都在田地中幹活。有的在田地上翻地,田間一片忙碌;有的.在翻好的地上撒菜籽、種菜苗,綠油油的一壠一壠;有的在插豆棒,整整齊齊,相互交叉依靠;有的在山地上種植果樹苗。田地間一片生機勃勃,真好看!正所謂“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我和媽媽繼續往山上走,看着山腳下嫩綠的野草,半山坡上的桑樹張開着嫩葉,毛竹林中破土而出的竹筍,清明到了,春天到了,萬物復甦,我喜歡這春意濃濃的清明節。

清明節隨筆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今年的清明節沒有下雨,根據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一天假,於是我便隨媽媽回老家掃墓祭祖。

“滿街楊柳綠似陰,畫出清明二月天”,我們帶上鞭炮、紙錢,跟爺爺奶奶一起踏上了掃墓的路程。一路迎春花黃,楊柳樹綠。我們踏過一個個泥坑,踐過一條條小溪,走過長長的山路,終於來到了祖先的墓前。

祭過三婆之後,我們來到了姥姥墓前。我們點了幾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墳前,再把紙錢撕開點燃。燒完了的紙錢化作一片片白灰,隨着風飄向遠方,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也遠遠的傳開了,同時,我的思緒也被帶回了遙遠的過去。

姥姥生前一直過着艱苦的生活,生下爺爺他們想必也非常痛苦。在爺爺讀書時糧食緊缺,每天上學都必須自己從家裏帶桌子凳子,自己扛着走幾公里的路到學校。有一次,姥姥送爺爺去學校的途中,一輛車子駛過,姥姥把爺爺一推,自己卻被車子撞了。從此,姥姥與我們陰陽兩隔,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深愛的孩子們。後來,失去母愛的爺爺通過努力當上了一名醫生。

姥姥,今天您的`曾孫女來看您來了,您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的愛卻留下來了,您的愛可以永遠照耀着活的人。

這份親情讓我們心緊緊的相連,這是血濃於水的情感。無論時空怎麼轉變,親情不會變,感恩的心也不會變。不是嗎?

清明節隨筆4

記得古詩説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講的是清明節雨天、人們傷心的情景。可是,在今天清明節的第二天,天氣十分的晴朗,外面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到處是春暖花開的景象,我、爸爸、媽媽、外婆、哥哥、舅舅一起去南北湖掃墓。

我們乘着開往南北湖的公交車,來到了我們海鹽縣的旅遊景點——南北湖,湖邊到處是行人,有來掃墓的,來旅遊的……我們無心欣賞南北湖的美麗景色,直接來到半山腰,來到了外公的墓前,外婆依次擺好拜祭的物品,媽媽、舅舅獻上了鮮花,爸爸點着了蠟燭,接着舅舅第一個拜,第二個是外婆拜,第三個是哥哥拜,第四個爸爸拜,第五個是媽媽拜,第六個當然是我了,因為我最小了。接下來外婆就給外公燒紙錢了,希望外公在下面有更多的錢花,日子過得好一點。望着外公的墓碑,我們心裏都有一種痛苦的感覺。

拜祭完後,媽媽打算帶我到處走走看看,我們先來到了湖邊的木製長曲橋上,只見橋下的湖水水平如鏡,沒有一絲波浪,湖水清的能看到湖底的水草。走過木橋,我們來到了長堤上,堤的兩邊盡是桃樹,我走進桃樹看了一下,發現有的花是含苞待放的就像是一個個害羞的少女,有的花是爭奇鬥豔的.像一個個哨兵展現着自己的魅力。

走着走着,爸爸説起他小時候來英雄紀念碑掃墓的事,於是,我向爸爸提議,也帶我一起去向英雄掃墓。接着,我們就爬上山峯來到了新四軍北撤澉浦之戰紀念碑,原來是在1945年10月4日,新四軍北撤至澉浦時,遭到國黨10倍於自己軍力的包圍,在戰鬥中,新四軍有223名戰士犧牲了。看着紀念碑,想到犧牲的新四軍戰士,我心中感到無比崇敬,於是,我向英雄們獻上自己做的花環,爸爸為我在紀念碑前留了合影。

走在下山的路上,想到有兩百多位戰士犧牲在這兒,我覺得我們不能忘記先輩的事蹟,是他們創造了中國,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覺得今天收穫真多。

清明節隨筆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到清明節,我就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以前年紀小,老年人不主張小孩去上墳祭掃。今年,清明我有幸與老爸去公墓祭奠太爺、太奶,寄上一份晚輩的深深緬懷。

清明節早上,我便與老爸早早地起來,驅車來到爺爺家接爺爺奶奶。從樓上取出準備好的供品、鮮花、紙元寶和冥幣。於是,我們四個人便啟程去北鎮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氣,雖沒有詩中描寫的紛紛細雨,但有涼涼的春風吹拂。我平時也沒有起牀這麼早,穿的比較單薄,不時地打一個寒顫,我好久沒出遠門了,一路上我沒一絲睏意。奶奶又對我和老爸講述了已故太爺太奶的音容笑貌,陳年往事。我聽得特起勁。過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了,其中的生活艱辛,對於生於九零後的'我可能沒能全部理解,但通過奶奶將近一小時的講述,我腦海裏浮現了許多情景,使我就、覺得,太爺、太奶依舊活在我們身邊。我暗想,太爺、太奶,您們在天堂那邊還好嗎?

一路上,老爸將車開得平穩,也許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公墓的山腳下的空地中停滿了大小的車,行人手持鮮花,絡繹不絕。遠遠地就聞到燒冥幣的味道。偶爾,驚聞刺耳的爆竹,嫩綠的小草從土裏像衞士一樣肅穆地站在那裏。有些公墓上已擺好鮮花與供品。人們忙着祭祀先人,各個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紅紅的。

我們四人找到太爺的公墓,擺好供品,鮮花和香爐。老爸教我點好三柱香並行了跪拜禮。我的思緒便隨着老爸點好的紙錢飄逸。由於紙錢多,爺爺又用木棍撥弄着紙堆,怕燒不盡,收不到。老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了一些燃燒着的紙錢,同時説:“我爺爺、奶奶腿腳不好,你們(注:你們指孤魂野鬼)別跟他們搶。”我的眼淚差一點流下來。火燒得很旺,山上的風不時的將紙灰吹起,烘烤着我,我通身暖和。這暖和好比是來自太爺的擁抱。我心裏默記着……我學着老爸的樣子也去將紙元寶點燃,我雖沒能説上幾句話,但我內心對太爺還是挺想念的,也許是血濃與水的緣故吧!我主動拿着掃把將公墓小院打掃一番。爺爺、奶奶看着我輕盈的動作,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與傳統,李家後繼有人來延續香火的緣故吧!

祭奠完畢,在回家的路上我沒説太多的話。我感到我長大了,我有大收穫。我決定每年清明都來為太爺、太奶掃墓,並對他們説,您們在那邊還好嗎?

清明節隨筆6

今天是四月四日,學校放清明節假。我回到家鄉和親人們一起過清明節。

早上的時候,媽媽和奶奶早早就起牀,要做許多的事情,到市場買菜、肉,其中有葱、荷蘭豆、豬腸子、豆腐、豬肉、豬肚。媽媽買完各種東西后,就回家當場和爸爸一起殺雞、炒菜、買鞭炮……做清明掃墓前的準備。媽媽叮囑我們説:飯後不要亂跑,上午準備出發去掃墓。

媽媽、爸爸、奶奶、二伯、二伯母等一直在做準備工作,從早上忙到中午。差不多11點的時候,我們帶着汽水和啤酒,還有雞鴨、米、水果、鞭炮等供品,帶着裝滿黃草紙,冥幣等祭祀品的麻袋就出發。哥哥是負責扛所有的汽水和啤酒,雖然很重但卻堅持扛到目的地,因為媽媽相信他的實力。相對來説,我拿的東西是很輕的,但責任重大:一不心可能引起大爆炸,我拿的是鞭炮。

我們走很長的一段路,終於到達目的地,哥哥累的氣喘吁吁,而我也累的心臟怦怦直跳。我和哥哥最先到達墓地,後面的一羣慢慢才跟上來。

二伯一上來就二話不説,拿起鋤頭就把太公的墓碑前後的野草和爛泥清理起來,清理乾淨後,就叫爸爸到附近的`泥地裏,拿起鋤頭挖幾塊大的泥塊。我、哥哥還有表哥一同去搬石塊。我們把石塊搬到墓前,接着大家把帶來的紙錢統統交給二伯,二伯把疊得整整齊齊的紙錢分別放在石碑的東西南北方向,用石頭壓着。此後,奶奶把盛兩碗乾飯用兩雙筷子插在飯的中央,再在墓碑前擺上各種供品。然後奶奶就拿出一麻袋的黃紙和冥錢,讓我們分別把它們搓得均勻。哥哥搓得最搞笑,他使盡力氣地搓,像打沙包一樣用力地打着,使冥錢都均勻散開而他的拳頭的皮搓破。紙錢搓好以後,表哥就把火點着,點燃香燭,紙錢一疊一疊地燒,在燒紙錢的過程中,由於風勢很大,使得周圍的乾草燃起來,我們趕緊拿起樹枝撲打火焰,撲滅火焰後,又鋤一條防火隔離帶。接着把還沒有燒完的紙錢再燒起來。這時候,天上下起雨,表哥説:“糟糕,下雨。“姑和媽媽卻不慌張,她們異口同聲地説:“下錢羅,下錢羅,祖宗在保佑我們今年賺大錢!”。幾位表哥們點燃“浪漫禮花”,隨着“呼--啪啪啪”響三聲,那禮炮就像離弓的箭一樣,在空中跳舞幾圈後爆炸,顯得絢麗多彩。雨此時也停,天空又出現太陽。

我們全體成員在鋪氈子的墓碑前齊齊地跪下來,隨着二伯的叫聲又跪又拜,我們在默默祝願祖宗在九泉下安息,祈禱祖宗保佑我們下一代興旺發達。

最後,我們打開帶來的東西,午飯就在墓前吃,含義是邀請祖宗和我們一起吃飯。我覺得這頓飯很好吃,也覺得清明節掃墓是一件有趣的有意義的事情。

清明節隨筆7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他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關鍵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時間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時間,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所以,清明節也是關鍵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時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它是在每年陽曆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隨筆8

清明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每年的4月4日,人們都會早早的起牀,到祖先的墳前去祭奠。我也不例外,因為清明節學校放假一天,一大清早我就跟着媽媽去了陶山。

清明節想去叫輛出租車都有點困難,好不容易才攔住了一輛出租車,我們剛把大姨接了過來,出租車就一轟油門,朝陶山奔去。車窗外面下着淅淅瀝瀝的.小雨,車特別的多,離陶山已經不遠了,可是最不願意發生的事還是發生了堵車了。司機見勢不妙,趕緊調轉車頭朝馬嶼那邊的高速公路開去。

一路上,司機嘴裏不停地罵罵咧咧,還想把我們趕下車去。高速公路也開始堵車了,我們只好拐進了老路。歷經了“千辛萬苦”,我們終於到達了外公家。舅舅、舅媽還有弟弟都已經在門口迎接我們了。鋤頭、鐮刀這些缺一不可的東西都已經準備好了,就等着我們出發了。這是,天空又開始了哭泣,一顆顆“淚珠”滾落下來,我不禁想到了詩人杜甫寫的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説不定呀是老天爺為了替杜甫圓這個謊才每年清明都下雨。

按照現在的天氣,想要步行走到那裏是不太可能的。三輪車立即騎到了山腳下,我過去一看,呀!外婆的墳墓都快不見了。旁邊雜草叢生,都快把墳墓給淹沒了。舅舅的鋤頭馬上起了作用,雜草被一一斬除。其實我知道,這是説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要花很多力氣,有些草上還有刺,一不小心就會被扎到。

草鋤完了,花早就已經買好了,最後我把花籃擺在了墳頭。走的時候我又看了眼墳墓,現在的人已經不再那麼迷信,不會亂燒紙錢使大山上發生火災,只要送上鮮花和祝福就夠了。

清明節隨筆9

清明節回家,藉着掃墓,重走童年的路。

爸爸是浙江人,以做松油,做香菇謀生。所以從小我們田裏的活幹的少,但是,山是我們最熟悉,尤其是熬山。那裏到處留着念想,佈滿回憶。

記得有一次在山上過夜,夜裏醒來,聽到森林裏傳來陣陣呼呼聲,一摸,爸爸不在。我頓時恐懼無比,哇哇大哭。我摸黑邊哭邊跑,最後發現附近有一盞煤油燈亮着,原來勤勞的爸爸看我睡着便起來挖菜地。白天要做松油,做香菇,還要幫助生產隊管理一大片的地瓜,實在沒有空,於是爸爸常常利用夜晚摸黑種菜。

爸爸已經走了十多年,可是爸爸用身體力行傳給我們兄弟姐妹的一大筆財富——勤勞,所以時值今日,我們不敢懈怠,唯有勤勞對待生活。

此刻,滿眼望去,記憶中的'筍廠早已拆除,松樹沒有了蹤跡,杉木,翠竹,板栗樹等經濟林取而代之。或許那些曾經的採田珠,採蘑菇,拾茶梨。故事也將漸漸老去。

幸好還有媽媽和我們一起嘮叨那些年裏的老故事,還有媽媽陪着我們踏上熬山路。多年以後,誰來陪我看熬山?

清明節隨筆10

清明節放假,許多小朋友都跟父母一起去給去世的祖輩上墳、掃墓。

收假回來後的那天早上,課間自由活動時,謝泰文跟我聊了起來。

謝泰文:“老師,昨天我和爸爸媽媽去鄉下看我的老祖祖了。先坐車,又走了好遠的路,還爬了山。”

師:“哦!你真是個懂事的孩子,你的老祖祖一定很喜歡你了。”

謝泰文:“那,老師,是不是我去看他們,他們就很喜歡我,如果我不去,他們就不想我了。”

師:“當讓不是了,你去不去看他們,他們都一樣想你、喜歡你啊!”

謝泰文:“哦!”

師:“那你想他們嗎?”

謝泰文:“想!”

師:“所以你應該去看看他們啊!他們想你,卻不能來看你,你想他們,你可以去看他們,如果你不去,他們還以為你不想他們,會難過呢。你説是麼?”

謝泰文:“噢!當真的誒,他們來不了,我可以去。今年去了,明年我還要跟爸爸媽媽一起去。每年我都要去。”

看着他那懂事的樣子,我真喜歡他。同時更加意識到,清明節是中國幾千年一直流傳下來的祭奠祖輩的一個重要節氣。從法定假這個層次來説,就顯出這個節氣是傳統文化的.一大重要內容,是對人們進行尊老愛幼傳統美德教育的一大素材,其中的教育精髓更應該滲透到幼兒的情感教育中.

清明節隨筆11

又到清明拜山時一年24個節氣,清明節應算得上有點名氣。

清明的出名,不只是因為晚唐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清明之所以讓每一個炎黃子孫難以忘懷,恐怕緣於清明是一個特定的日子。

據説古人常把清明與寒食聯繫起來,而寒食又傳説是春秋時期晉文公為紀念功臣介子推而定的,此日嚴禁煙火,以掃墓、踏青、插柳、寒食為俗,故而清明那天,人們都紛紛上山或遠行,給自己逝去的親友送去一份濃濃的祝禱。

廣州從化人清明期間的祭祀叫拜山,這與內地的掃墓很有些不同,一是這裏的拜山時間長,一般説整個4月份都是拜山期;二是這裏拜山的規模大,他們往往是一個村、一個家族同時出動,那浩浩蕩蕩的車隊和漫山遍野的人羣,讓那些內地人看了真有點不可思議。曾有在從化工作的內地朋友跟我探討過這種現象,其實當初我對這種現象一時也難以理解,後來,在從化生活久了,對這裏的人們及民風民俗有了一定的瞭解,因而也就漸漸地品味出了這種活動的意義。

清明是祭奠的日子。你看,漫山遍野的爆竹硝煙在春風的輕拂下,和微微冰涼的雨絲交融在一起,在墓冢間久久地飄蕩,它給祭掃的人融成一種思念,化成一種寄託,變成一種期待,生生把一個或雨或晴的日子變成了一個節日。

清明也是生者和死者共同的節日,是一條連接着人間和陰間兩個不同世界的繫帶,只憑着一柱香火,幾樣果品和“三牲”,就足以把出生、成長、死亡一起概括了。

在親友墓碑前祝禱已經不再單純是一種追思,更多的是對生活和生命的一份嚮往和祈願。不管是默然不語還是泣號連聲,都是一種情感的宣泄,昭示着生者和死者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清明時節,山上的杜鵑花都開了,奼紫嫣紅地瀰漫開來,放眼望去,那山好像燃燒着的火焰,點燃着拜山人的激情。相映之下,山那邊的小草也因此分外的`綠,而且,都一律很鮮亮地掛着晶瑩的露珠或雨珠,彷彿在一夜之間被誰抹上了如此厚重的色彩。春天便因此豁然變得分外嬌豔,分明讓在城中蜷縮了一冬的人們格外的心驚眼熱。

拜山歸來,信手在漫山的花叢中折上幾枝,很誇張地舉着招搖過市,回到家後插人花瓶裏用水養着,花不香也不名貴,但也算把遲滯在山野裏的春天擷回了幾許,擺進自己的生活裏。

清明是季節裏一座光滑的橋樑,哪怕一年寒風呼號,開春時雷雨交加,無論那雨水多麼的肆虐,到了清明,那雨也變得不再那麼凜冽,何況再過十幾天,遍地的耕牛就拖着犁耙在田野裏來回地遊走了,一年中繁忙的春耕季節又來臨了。顧名思義,清明應該有清亮的天空,明淨清新的空氣,但清明的時候往往都是細雨綿綿。有時太陽不經意要從鉛灰色的雲層裏探出半張臉,只一下就把大地上那稚嫩的草芽充足了活力。

因此,每年的清明拜山期間總是裹攜着雨水和陽光。明白了這些,你就明白了從化人拜山的內涵。

清明節隨筆12

今年的清明節來的真快啊!正如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以前我總是以為清明節很好,可以放假了,我就多麼想要清明節快一點到,終於清明節到了,可是那個時候一開始還玩的很好,一到了星期一就一直下大雨,下個不停,還得我們上學都成了一個麻煩,從家裏到學校就已經濕了全身的一半,雨一下就是2個星期半了,還記得一次去上學的時候也是清明節後的'最後一天下的雨了,那一天偏偏就下大雨又冷又颳風,我最不喜歡的下大雨時鞋子進水,一進水就很難受了。但下那麼大的雨也有好處跟壞處。

雨的好處。現在中國有很多的國家都是缺水的,像我老家那樣,那裏的跟都已經快乾枯了。那一年是過年,我回了老家一次,幾天後就很無聊就到爺爺的田地去看看,一看就嚇一跳,那裏的那條用來澆菜的河水就只能裝2個水桶那麼多了,不但是這裏還有被的地方也是這樣。一次我又跟爺爺奶奶去他們種的新田地,我又看到了那些河都已經乾渴,就只有小小的水了。水都還是黑的。

我在老家也有半個月了,也應該回廣州了,在我沒回之前就下了一場大雨,第二天就回去了,但那些河也已經裝滿水了。加上現在又是清明節下了這麼多天的雨,老家那裏的河水也夠種田地的人用也用不完了。

雨水的壞處。清明一到,就下去了大雨,學生們上學就出問題,雨就不停的下着,人也只好撐着雨傘去上學,儘管帶了雨傘照樣也會被雨淋濕。而且雨下了這麼多天隨時隨地都會引起洪災,雨即有好處也有壞處,雨少下也不行,雨多下也不行,就像我家對面有條河,裏面養着很多魚,但河水都早被污染了,清明下雨那時,河水就漲起來了,那些魚也游上來了,那水越長越高,幸好人們及時處理了,才退出了危險。

清明雨上,我又學到不少知識。

清明節隨筆13

哀思日活動結束了,整個活動開展的還是比較順利,有自己摸索到一些的經驗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改進:

一、經驗談話的不充分

因為剛好是清明節後回來開展活動,因此在活動前我先開展了關於清明的談話活動:“在清明放假的三天中,你們都去了哪些地方呀?”孩子們都很願意説,有的説去外婆家了,有的説去遊樂場了。但是孩子對於上墳掃墓的經驗都沒有,於是我簡單的和孩子説了關於上墳掃墓的相關事宜。但是因為之前準備的'不是很充分,所以怎麼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説給孩子聽,讓孩子更能理解關於清明還需要改進。

二、故事內容的選擇

因為小班幼兒有一定的移情能力,能夠理解他人的感情,所以想借助卡通故事這樣的形式來幫助孩子理解親人的離開,但是《長大也要做個好爺爺》是關於大班的生命教育繪本,繪本內容很長,有些話語對小班孩子來説晦澀難懂。雖然我已經把故事部分內容刪減掉,但是這樣整個故事就相對不完整,不能很好的體現小小熊和熊爺爺的情感,也就對之後的分離不能有深刻的感受,所以説出了這個繪本以外,有沒有更好的故事內容可以來給孩子閲讀、欣賞,能不能找到一個更合適小班幼兒的內容呢?

三、自身情感體驗的缺少

哀思日,讓孩子感受體驗哀思的情緒,除了通過故事的形式讓孩子瞭解這種情緒,那對於孩子自身的體驗來説,怎樣去做呢?這是本次活動開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我自己開展活動中存在的困惑。因為孩子還很小,他們很少有這種親人離去的體驗,包括我設想的最喜歡的動物離開了,孩子也基本沒有這樣的體驗。所以整個活動孩子對哀思的情緒情感體並不強烈,很難體會。

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對哀思這種並不常遇到的情緒有了初步的瞭解和體驗,他們知道當親人離去時會難過、會傷心、會想念。通過折小船祈福祝願,孩子們非常開心的參與,他們幫助小小熊帶給熊爺爺美好的祝福和想念,這是孩子們內心最純真最美好的部分,也是整個活動我覺得得到了昇華之處。

清明節隨筆14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這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為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為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説: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脱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裏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就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裏,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裏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是凝住了。整個世界就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為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為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清明節隨筆15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他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所以,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與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它是在每年陽曆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一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標籤: 清明節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e776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