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清明節心得體會【熱門】

清明節心得體會【熱門】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心得體會【熱門】

清明節心得體會1

隨着清明節的日益臨近,人們紛紛選擇外出遊玩、踏青賞花,賞春光、賞美景的同時,更要注意安全和文明。

文明是旅遊出行中最美的一道風景。眼下還處於疫情防控時期,各景區、景點在做好限流管控、消毒、衞生保潔、疫情防控知識宣傳的`同時,要大力倡導文明出遊。市民外出也要做好相關防護,戴口罩,不聚集。市民和遊客進入景區遊玩時,要理解、配合景區工作人員進行體温檢測、信息登記,同時注意要與其他遊客保持一定距離,避免扎堆。

出行時,要從細節做起,注意文明言行。不隨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亂扔廢棄物,不在禁煙場所吸煙;保護生態環境,不踩踏綠地,不摘折花木和果實,不追逐、投打、亂餵動物;愛惜公共設施,用餐不浪費,用實際行動維護好景區環境和城市形象。

這個清明小長假,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文明旅遊”理念深入人心,讓“文明出行”好習慣一路隨行,營造良好的旅遊環境,在文明的旅途中感受春天之美。

清明節心得體會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我國人民緬懷先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古人還稱這個時節為“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句號。”

每逢清明節前後的這個時候,我們會成羣結隊來到墓前上墳祭祀,像潮水般湧上山去,人們習慣用燒一些紙錢、放置一束鮮花、放鞭炮的傳統方式寄託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幸福和快樂地生活着。這個節日不僅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習慣和道德風尚,也寄託着整個民族的憧憬,承載着人們的美好希望和祝福。

每當我來到先烈的墓前,都會有一絲的自豪和惋惜,我自豪的是:我們的國家有這樣為建立新中國而前赴後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士們,他們為我們打下了許許多多的江山,創下了我們這個和平的中國;而我惋惜的是:他們本來也可以享受一下現在的生活,可已經去世了。我覺得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我們也要去祭祀長輩們的墳墓。我覺得我每次看到長輩們的墳墓,都會想起我和長輩們的一些些美好的記憶。雖然他們去世了,不在我們這裏了,但是他們和我們的一些美好的記憶還在我們的腦海中,所以即使他們去世了,就好像還在我們的身邊,時時刻刻都感覺到很温馨和温暖。我堅信,只要我們對他們懷念得好,他們就一定能接到我們的心意和祝福。

雖然清明掃墓有點辛苦,還會把衣服和鞋子弄髒,但那是一個讓人回憶的日子,可以對祖先的祭奠,也可以讓我們學習的一種美德。我也希望人們能夠珍惜現在在世的老人們,也許他們會有一些囉嗦,但他們的時光很寶貴的,要懂得去包容他們,長輩們所做的,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我也要好好學習,不要辜負長輩們的期待。

清明節心得體會3

今年的清明掃墓我們提前了一週,xx山莊門前還是人海一片,可能大家都想不要擠在清明高峯期吧!

時光飛逝,媽媽去世已經7年啦,隨着父母的離世,我們兄妹間的來往甚少,每年和哥哥嫂嫂的聚會除了春節的拜年就是清明和冬至祭奠父母大家才能湊在一起,哎應證了一句話:樹倒猢猻散!想想以前父母健在時,那時家裏並不富裕,又趕上計劃經濟的年代,可是家裏再小,傢俱再簡陋最多的還是每個人的歡聲笑語,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是是大年三十的晚上家裏哥哥自制的圓台面和媽媽親手烹飪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餚,最讓我垂涎欲滴的就是媽媽的絕活醉雞是每年的必上菜,每人一塊就只剩頭和雞爪了。真的這種情景蕩然無存了,哎,再也找不回來啦!我不知道哥哥嫂嫂們是否與我有同感?

單位的同事也常常和我聊此事,覺得現在的人情世故太不堪一擊了,大家更注重的可能是經濟條件,有點錢怕窮的“沾”光,不願意付出,收入不富裕的有擔心其他兄妹會瞧不上他。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想法徹徹底底地阻礙了人和人之間的'正常交往,親情完全淡漠,當然也有一部分的兄妹在父母去世後走得更勤快,有的大夥組團集體旅遊,國內遊玩不過癮都出過門啦!有的經常聚餐或者是卡拉ok,有的打打麻將打打牌,大家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真是老有所樂,不亦樂乎!

其實許多人都明白將來老了獨生子女是靠不住的,就算他們再優秀除了多花點錢請保姆,買營養品,他們有幾個能夠像我們服侍父母那樣不怕髒和臭事事親力親為啊?!但是真真切切能想明白的為數不多,所以只希望從我做起,對自己好點,想明白點,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成家以後我們再也不要去大包大攬,有時是好心辦壞事到處不討好,再説了他們應該有他們自己想要的生活,畢竟有代溝啊!我們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就會少給孩子添麻煩,真正到了壽終正寢之時,骨灰撒入大海啥儀式也不要搞,只要孩子心裏念着你就足矣!

現在的孩子看似幸福,其實他們的內心特別脆弱,因為平時父母願意為他們打理一切,所以一旦風吹草動,孩子就沒有方向,可憐的孩子孤立無助連一個商量的人都沒有,父母就是不死癱在牀也夠他們受的,倆個孩子要照顧4個老人,所以我要呼籲每個朋友,趁早放掉孩子的手,因為越早放對他們的成長越有利,真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啊!

我們現在都還不算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只需對孩子要放手!放手!還是放手!大家共勉吧!

清明節心得體會4

清明節是人們祭祀先祖或亡故親友的節日。故鄉的清明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人們的臉上不像喜慶節日裏的樣子,臉上掛着的是對故人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節被國家列入了法定的節假日,前一天的晚上,攜妻兒往家趕,一進大門,院子裏乾乾淨淨的,黃黃的土地上一塵不染,星星點點地灑上了清水,屋頂的炊煙正緩緩地飄着,母親舉着兩隻沾 着面的手從屋裏迎了出來,兒子從院心飛進了母親的懷裏,驚的落在房檐下的燕子“騰”地一聲竄上了佈滿紅霞的天空。不用問,母親在蒸祭祀用的供饃和麪做的燕子。祭祀用的供饃和燕子是用發酵的 麪粉蒸的。供饃像大一點的象棋般大小,出籠後還要在上面用筷子蘸上水紅色的顏料,點上一個圓圓的點。一份供饃四個,一個墳墓就要擺上三份,一共十二個。每家都要蒸上幾十個,因為哪家也有幾 個老祖宗的墳墓。我小的時候,物資匱乏,農民自己種的白麪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頓,但每逢清明,母親總要把攢下來捨不得吃的.白麪拿出來蒸上祭品供奉先人。

為什麼一份不是三個或五個?我在小的時候就多次問過母親,母親總是一邊捏着供品一邊警示我,不要亂問,但她又總是要告訴我,“人三,鬼四,神仙五”,每逢這時,我總不再多問,感覺到這就是 一項很嚴肅的大事業,因為母親親手蒸的饃要供奉給鬼神享用,自然感到有了一種神祕的感覺。而那些用面做下的燕子,則可以説是母親的工藝品了,你看那燕子的形態各異,或飛或站,或張嘴鳴叫, 或回眸張望,更讓人感受到一種親情的是一隻大燕子的背上還背了一隻小燕子。母親説,河裏的冰化了,燕兒們從南方回來了,老遠呀,小燕子飛累了,媽媽就背上他吧。

這些供品和燕子蒸好後,要有家裏的男人們裝在一隻竹籃子裏,連同炒好的各種菜餚和酒,還有各種水果,再把香燭和專供亡人用的冥幣裝好,扛一把鐵鍬到墳地裏祭供先人。到了墳前先要把祭品擺好 ,點了香燭,敬了酒,焚化了紙錢,然後再用鐵鍬鏟上新土輕輕攏在墳頭上面。每到清明,小孩子們就要嚷着跟大人們去上墳,但不過十二的小孩是決不會讓去的。至於什麼原因,我沒有問過父母親, 估計這中間還有些迷信的色彩吧。我從十二歲那年起,父親就主動叫上我去上墳,我儼然一副大人的模樣,扛上鐵鍬,提上祭品,不是跟在父親的後邊,和父親並排相跟着祭祀長眠在墳地裏的祖父、祖 母、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

後來參加工作後,若能碰到星期天是清明節的,我一定要回家培着父親去為祖先們上墳,但長大後的我已經覺得這不是一件神祕的事情,雖然母親的供饃照樣蒸,燕子照樣做,各種各樣的菜餚照樣烹炒 ,我也附和着總是在路上買上些花花綠綠的冥幣,父親看見後就笑着説:“若能花上這錢,倒好了,嘿嘿,哄鬼了。”但他們照樣一絲不苟地上墳、燒紙。

從墳地回來,父親總要用鐵鍬折上一截酸棗樹枝,把母親做的燕子細心地紮上去,舉回家中,把它別在窗户上面。一時間,就會感到一種春和景明,燕語呢喃的景象。

晚上,和父母親睡在暖暖的土炕上,心裏有一種別樣的踏實,我問他們,那死去的爺爺奶奶真能吃上你們蒸的饃,花上我給他們的錢麼?

父母親相視一笑,很爽朗地笑了道:“哈哈哈……兒子,你是記者,還不知道這?這就是孝心啊!人死如燈滅,就不存在了,但作為兒孫後輩卻要記住前人的養育之恩啊!”

夜裏,春雨瀝瀝拉拉地下,我想起兒時母親對我説的一句話:孝敬大人有飯吃!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的祖先用幾千年的民俗文化流傳給了我們的道理,那就是把“孝”字意義代代傳下去!

清明節心得體會5

每年的4月4日,是我國人民緬懷先人,烈士的清明節,為紀念這個有着深遠意義的日子,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我校精神文明建設。我們胸前佩帶着鮮豔的紅領巾,懷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寧而英勇犧牲的戰士,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烈士陵園是那麼莊嚴、肅穆,迎門兩側的松柏是那麼挺拔、青翠。

我們排着隊來到烈士陵園門口,我們開始了主題隊會:首先由校長講話,然後由大隊幹部代表發言,再由輔導員帶我們宣誓最後為革命先烈默哀。在那三分鐘裏,我想了許多許多: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來的,也是血紅的鮮血換來的。於是,我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要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我們坐着叔叔的小轎車回老家祭祖。

一路上,陽光明媚,春風拂面。公路兩旁,往常常見的清明花,如今已是寥寥無幾。我們先來到了鎮上,在鎮上,我們買了:饅頭、豬肉、紙錢、蠟燭、香、黃紙 之後我們又乘汽車沿着鄉間公路到達了老家。

到了老家後,我們顧不上休息,便上山祭祖去了。來到祖墳前,爺爺把準備好的饅頭和豬肉都貼上了紅紙盛在了碗中,放到了墓碑前。然後我們把許多的紙錢放在後面,用火點燃,讓祖先也用得上錢。我們又把香點燃,磕頭祭拜,我心中暗想:祖先啊!你一定要保佑我的學習和我們家的生活水平像芝麻開花 節節高。保佑爸爸在外做事一帆風順,全家人萬事如意,心想事成,身體健康。祭拜完以後,爺爺再把蠟燭插在兩旁,把兩張黃紙用石頭壓在墓碑之上。再把豬肉和饅頭拿走,進行下一個墓碑的祭拜工作。有的墓由於年代太久遠,上面長滿了花草,無奈,爺爺只好和叔叔用打火機點燃花草。火助風威,風借火勢。火浪卷着黑煙扶搖直上,下面則是紙錢飛舞。在這種情況下祭拜,別有一番情趣。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的《寒食野望吟》: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祭拜完後,爺爺他們滅了火,提着籃子下了山。

下山回了老家之後,在家中供奉的祖先遺像前,爺爺把剩餘的紙錢等祭拜用品都燒了。在老家吃了中午飯後,我們就乘車回去了。

清明節祭祖給我留下的是對逝去親人的懷念與憂傷。因此,每年清明節祭祖的情景我還歷歷在目,這些情景深深的烙了我的腦海裏。讓我久久難忘,也無法忘懷。

清明節心得體會6

為深刻緬懷革命先烈,繼承先烈遺志,弘揚英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按照市委部署,4月4日,通化市直機關及社會各界代表在楊靖宇烈士陵園舉行“清明祭英烈”主題黨團日活動。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蔡紅星參加活動。

楊靖宇是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1940年壯烈犧牲。1957年,楊靖宇烈士陵園落成,是偉大的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的安葬地,是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上午9點,在楊靖宇烈士陵園楊靖宇將軍雕像廣場,儀式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始,參祭人員肅立、脱帽,向革命烈士鞠躬默哀。在中學生代表飽含真情的'獻詞後,全體人員向楊靖宇將軍雕像三鞠躬,來自我市社會各界代表共350餘人有序上前敬獻鮮花,緬懷英烈崇高精神,表達無限崇敬之情。

“我非常榮幸能夠參加今天的祭祀活動,今年是中國共產黨_,回顧百年_,常學常新,作為一名税務部門的基層黨員幹部,我要不斷堅定意志、增加學識、提高能力,在今後的工作中履行好税務人的神聖使命,多為納税人辦實事、辦好事,以優異的成績報答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美好生活,為_獻禮。”市税務局基層黨員王曉楠激動地説。

大家表示,“清明祭英烈”活動,是一次感悟_、砥礪初心使命的學習教育,是一次增強黨性、昇華精神境界的主題黨課。深刻領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守正創新用好紅色資源,引導黨員幹部弘揚英烈精神,延續精神血脈,凝聚邁進新徵程、奮進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清明節心得體會7

清明節踏着輕快的腳步到來,我也踏上了回鄉之路,和家人一起去掃墓,為仙逝的故人請安,讓他們在天上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天,我帶上了清明果,坐上了車,就像有人拖住我們去掃墓一樣,慢悠悠的。啊,經過了半小時的路途,到了山腳下,我們一路而上,到了奶奶的墳前。放好了清明果,我深深地鞠了一個躬,拜了又拜,給那親愛的奶奶請安。爸爸拿出了鞭炮,一點火“噼噼啪啪”的聲音一下子向我湧來,那聲音震耳欲聾,估計幾裏都聽得見。

我又默默地走到奶奶墳上:希望奶奶在天上過得好,您的孫女一定會努力學習,為您爭光!還請奶奶保佑我們全家幸福安康!祭奠完了親愛的奶奶,我還去祭拜了爺爺,伯伯,祝他們在天上幸福安康。

走在濛濛細雨的路上,聽着緩緩悦耳的'鈴聲,看着故鄉的一個個景色,我禁不住,一下子淚流滿面。在這一次的祭奠故人之後,讓我有了努力學習的決心,向着成功進發!

清明節心得體會8

又一個清明節來了,這又是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靜靜的來到了墓前,然後祭奠長眠在這裏的先烈的英靈。

俗話説:苦不苦,想想二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的確,我們每天上下學也只不過幾千米或幾百米,比起這二萬五千里長徵來又算些什麼呢?許多人説:“世界上最難的事莫過於幹活與學習了。”但想起革命老前輩過草地、爬雪山都挺過去了,我們還怕吃這麼一點兒苦頭嗎?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司馬遷的説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那些為未來,為祖國而犧牲的烈士們,他們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唐朝詩人杜牧寫過一首名為《清明》的詩,當中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寫得非常傳神。每每讀到這句詩都會讓我想起:狼牙山的五位壯士,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的小兵張嘎,用身軀擋住敵人子彈的黃繼光,聰明勇敢又懂事的小蘿蔔頭……沒有他們的英勇獻身,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呢?有了他們才有我們的今天。我覺得那些革命烈士們並沒有死,而是一直活在我們的心中,受到人們的敬仰……

就因為革命烈士們做出了許許多多的奉獻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所以他們會受到萬人敬仰。而那些中國人的背叛者則會是遺臭萬年……我們要努力學習,將來做一個對國家有用之人。

清明節心得體會9

中華民族有慎終追遠、崇功報德的悠久傳統,而清明節則是承載這一傳統的重要節日。人們在清明節不但祭掃先人墳塋,同時也紀念民族的傑出先賢,諸如黃帝等人物的祭祀活動都在清明期間進行。而全國各地的烈士陵園在清明節期間,也接待了一批批的參觀羣眾,清明節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課堂。

新時期以來,平民英雄在全國如羣星般湧現,他們中有一些如流星劃破天空,燃盡了全部的光和熱,讓人們感到了道德的温暖,看到了善行的力量。因此,在清明節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全社會都不應該忘記那些已逝的平民英雄。

對於已故英雄的家人來説,他們渴望平靜的.生活,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對於社會公眾來説,銘記英雄,是對英雄的告慰。平民英雄付出生命,是為了社會更美好,而對生命和奉獻麻木不仁的社會,絕不是一個美好的社會。

清明節心得體會10

今天是4月2日,校領導組織我們全校師生到青年山烈士陵園為革命先烈掃墓。同學們都很重視這次活動,早在活動的前一天就編織好了花圈,花圈雖然很簡陋,但包含着同學們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

到山上後,我們為烈士獻上我們用松柏枝編成的花圈,全場默哀一分鐘,隨後校領導又逐個發言,當時全場師生的心情都異常的沉重。

想一想在那個戰火硝煙的年代,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和強大的帝國主義侵略者戰鬥着,你們雖然倒下了,但成千上萬個革命接班人站起來了。

在這個和平的年代裏,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當年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們。

通過這次活動,我醒悟了許多,在革命先烈用鮮血築就新中國,和平的年代裏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祖國還等着我們去建設,革命先烈們雖然倒下了,但是你們的精神卻留下來了,我們要繼續將這種精神發揚下去,再築輝煌。

清明節心得體會11

又至清明。

細雨綿綿,微風和煦,雨滴落地,濺起塵世記憶。那年亂世硝煙瀰漫,國家安定,刻不容緩。無數革命志士,將美好年華定格在那戰火紛飛的艱苦歲月。雲附三十一位烈士,化作照片牆上永恆青春的英魂。雨悄悄落,萬千銀絲斷續於天地之間,恍如隔世。只不知那三十一個名字,可於生前清明賞那細雨,借一時節,尋心清明?

雨絲牽扯天地,歲月無痕,卻關聯古今。這年清明今人祭祖踏青,胸前的黃花白朵,似也懷有深切敬意。清明,如一位淵博的長者,帶着歷史的厚重,從遠古走向未來。他走過介之推與重耳君臣情深的春秋,走過帝王將相墓祭之禮的先秦;走過黎民百姓時序而耕的'田野,走過幼童孩提放箏蕩繩的庭院。他亦曾踏足詩詞天地,化一身清明,為一文清明。“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這是馮延巳所傷懷的清明。“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這是白居易所親見的清明。“明朝事與孤煙冷,做滿湖、風雨愁人。山黛暝,塵波澹綠無痕。”這是吳文芝所追憶的清明。細雨如絲,清明入雨,忽而憶起,不知那三十一枚英魂,可於那年清明憶及往昔,借一時節,抒心詩興?

清明,或許不僅僅是一個時節,亦不僅僅是三天假期。它是一個清澄透明的印記,如這紛紛細雨,成為塵世紛雜中難得的一份純淨;它是一個緬懷祭奠的契機,如那徐徐微風,拂過吾輩靈魂中柔軟的一方偏隅。如箭的光陰,亦願為清明緩下步伐,清明,該是一個心思沉靜的時節。這時節,當對話先祖,當心知感恩,當於雨紛紛得思紛紛,當於清明思清明!

今至清明,又至清明,吾輩清明感微雨。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魂斷處,不知回憶深處,會否清明?

清明節心得體會12

縷縷春風、綿綿細雨,訴不盡對革命烈士的無限深情,道不盡對烈士英魂的無盡哀思。

日前,新河街道新建里社區團支部聯合塘沽十五中學師生一行100餘人,來到濱海新區塘沽烈士陵園開展“弘揚英烈精神 奮進新時代”主題團日活動,引導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

活動中,新建裏全體團員青年和十五中師生嚴整列隊,瞻仰革命紀念碑,懷着對烈士們的無限崇敬與哀思,向革命烈士深深鞠躬,並默哀致敬三分鐘。隨後,團員代表依次向烈士紀念碑獻花,重温了入團誓詞。

祭掃結束後,全體人員繞烈士紀念碑一週,並參觀了烈士碑文,追尋當年革命先輩的奮鬥足跡,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先輩們堅定不移的政治志向、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讓大家深深感動。

微風拂過,樹葉沙沙作響,好像在訴説無盡的哀思,花兒紛紛點頭,好像在向烈士們表達深深的敬意。通過此次活動,團員們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洗禮,表達了對英烈們崇高的'敬意和無限的哀思,更加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生活,鞏固了以學報國、廣開新局的堅定意志。

清明節心得體會13

又是一年春草綠,慎終追遠祭先人。清明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緬懷先烈、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每逢清明,掃墓祭祀、外出踏青、插柳寄情等祭祀活動,無疑表達了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之情。

隨着鄉風文明的浸潤,清明節祭祀方式也在悄悄發生着變化,人們更多地將着力點放在緬懷逝者、寄託哀思、追憶美德上,從之前的.倚重實物實地祭祀,逐步向傳承慎終追遠優秀傳統文化轉變,尊重生命、孝老敬親、厚養薄葬等文明新風正得以倡導和弘揚。

清明祭祀在心不在形,處處當顯文明風。獻一束花、系一絲帶、植一棵樹、種一抹綠等從簡文明祭掃方式,靜靜地祭拜故去親人,一樣寄託着我們的哀思;家庭追思會、講先人勵志故事、書寫寄語等綠色低碳方式,照樣可以表達我們的緬懷之情;踏青或遙祭、誦讀經典等健康的清明節日生活方式,在豐富我們傳統節日內涵的同時,緬懷先烈、祭奠逝者之情一分不減。其實,變化的只是祭掃的形式,不變的始終是在緬懷與無限追思中,我們對自然的無限敬畏和對生活的那份摯愛。

清明祭掃重在表達感情,生者平安就是對逝者的告慰。在清明祭掃中,我們弘揚和傳承的始終是流淌在血脈之中的孝老愛親、優良家教家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尊老、敬老、愛老、孝老”的傳統美德,須從自身做起,倡導並踐行“孝行重在當下、厚祭不如孝養”觀念,對在世老人多一份孝心,時刻將他們的喜怒哀樂、安危冷暖牽掛於心,真正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清明節心得體會14

古人説:“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這一天細雨會下個不停。今天4月5日,是祭祖和踏青的日子。媽媽和姥姥商量回鎮平老家給她的爺爺奶奶掃墓。

早上起來,爸爸開車去把姥爺姥姥和舅舅舅媽哥哥接上。我們就開開心心的出發了。一路上,看到路上的車可真多呀!路邊的柳樹發出了嫩嫩的.綠芽。

我們來到了祖宗的墓地,那裏的油菜花開啦,金黃金黃的是多麼的光彩耀眼。地裏的麥苗已經出穗了,有一腿那麼高。大人們虔誠地把帶來的供品擺好,燒着火紙放着鞭炮。我們在大人的帶領下給祖宗磕頭。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我和哥哥像出了籠子的鳥在野地裏捉蟲捉蝴蝶,又愛憐的把它放掉。畢竟它們也是一個個生靈。

過了一會兒,姥爺説要回家了,我和哥哥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裏。

清明節心得體會15

昨天,我們去多媒體教室參加了“文明祭掃,從我做起”的活動。參加這項活動我有很大的'感受。

這次的活動主要講的是文明祭掃,也就是網上祭掃,祭奠地震遇難者和革命烈士們。

網上祭掃文明快捷,又能跨越時空。這種網祭方式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民所接受。以前,人們祭掃都是燒紙錢,放鞭炮,破壞環境,又容易引起火災,是極不文明的行為。近年來,國內已誕生多家祭祀網站,在互聯網上十分活躍。“5.12”之後,就有不少網友自發行動起來,通過網絡平台建立汶川特大地震遇難者靈堂共同祭奠。

祭奠死難同胞,緬懷革命英烈,對於我們是一次生動感人的愛國教育,我們立誓要向革命先烈們學習,繼承革命傳統,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共建我們的美好家園。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不負先輩們的重望,用勤勞和智慧開創明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w013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