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新年 >

陝西新年習俗

陝西新年習俗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大晦日,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農曆十二月多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r為廿九日,有些地區又會改稱二九暝。“除夕”中“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

陝西新年習俗

辦年貨

每年交上臘月,農村貿易市場空前活躍,辦年貨的人絡繹不絕。這個時期農村的貿易中心,無疑是為過年而服務。整個市場呈現出一種節日的繁榮景象。市場上有農副產品的交流;有京廣雜貨的陳設;有節日禮品的供應,等等。各種雜貨琳琅滿目,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最突出的是木版年畫、門神、窗花和品種繁多的花炮、煙火,以及民間泥塑玩具、各色紙張,美不勝舉,供不應求;那些各式各樣的名貴點心,什錦南糖、名煙、名酒,簡直叫人口饞;還有那些為年節準備的肉類、蛋類、雞、鴨、魚各種副食品,貨堆如山,任君選購。

寫春聯

春聯是什麼?就是一種用大紅紙寫成的對聯(也有用其它顏色紙寫的)。據史載春聯是從桃符演變而來的,傳説古代的東海度朔山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樹,它們枝葉伸向東北方的鬼門,萬鬼皆由此門而入。樹下有兩位神仙,一個名叫神荼(tu),一個名叫鬱壘(lei),時常把守着鬼門,監視鬼的行動,發現有為非作歹者,即用單繩捆起來喂老虎。於是從春秋戰國時起,每逢過年人們就用兩塊桃木板,上刻神荼、鬱壘的畫像,豎立在門前,以示避邪,這就是桃符的來源。王安石《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除夕守歲

農曆臘月三十日的晚上,是年末最後一個時辰,“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是新舊年的交替,人們最重視過除夕,所以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守歲,就是守住時間,不願意讓這一年空空地過去。

祭神靈

每逢春節(過年),人們都要祭祀神靈,這是幾千年來形成的風俗。差不多每個村莊,寨子,都有土地廟、老爺(關帝)廟、城隍廟等,鎮守一方。大年七年級,即除夕十二時以後,各村各社都要為這些廟宇燒香,祭祀神靈。燒香的隊伍十分壯觀,彩旗招展,鑼鼓喧天,抬上豐盛的'祭品,爭先恐後,搶燒“頭爐香”(零辰後第一爐香)。據説燒了頭爐香,全年大吉大利,百事遂意。屆時,各個社隊聚集在廟宇前,各村各社的鑼鼓隊,爭相比藝,都要以自家的優勢壓倒對方。人人都想燒頭爐香,但是頭爐香只能有一家。不免有爭吵、鬥毆的現象發生。村有村綱,户有户綱,都要為自己的村社爭榮譽。

祭祖

凡為人者不忘本,是故過年時首先要敬奉自己的祖宗。一般的家庭在庭房正屋,懸掛祖宗牌位,設立香案,獻上供品,隆重祭奠。這都是過年的既定風俗。陝南的風俗在自己的祖宗位之前,端端正正的書寫“天地君親師”五個大字,作為祭祀之首。

拜年

大年七年級起牀後,第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活動,就是拜新年。先鳴炮焚香,後拜祭先祖。香案前燈火輝煌,香煙繚繞。然後按輩份大小依次拜新年,祝賀新春佳節。

標籤: 習俗 陝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xinnian/kmp49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