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中秋節 >

家鄉的中秋節作文6篇(合集)

家鄉的中秋節作文6篇(合集)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中秋節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中秋節作文6篇(合集)

家鄉的中秋節作文1

我度過了許許多多的節:如“六一”兒童節,端午節,春節……

中秋節在8月15日,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也叫“仲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 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 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 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裏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着 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民間就已有為紀念太師聞仲的 “邊薄心厚太師餅”。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胡餅”,唐高宗時,李靖出征匈奴,於中秋節凱旋而歸,當時恰有一個吐蕃商人進獻胡餅,李淵很高興,手 拿胡餅指着當空的皓月説:“應將胡餅邀蟾蜍(月亮)。”隨後分給羣臣食之。若此説確實,這可能是中秋節分食月餅的開始。但“月餅”一詞,最早是見於南宋吳自牧的紅菱餅。月餅是圓的,且被賦 予團圓之意的時代是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説:“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説:“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沈榜在《宛署雜記》中 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製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心靈手巧的制餅工人翻新出奇,月餅上做出各種花樣,彭藴章 《幽州土風吟》描述説:“月宮符,畫成玉兔窯台居;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玉杵駐丹顏。”

我最愛中秋節了!

家鄉的中秋節作文2

仰起頭,望着天空的一輪皎潔的明月,意識到了這又是一個團圓節了。天色微涼,月光照映在我身上,使我想起了十多年錢的中秋節……那是,我才3歲,童年的事情不怎麼記得了。只是那個中秋節我從未忘記,那個團圓的中秋佔據了我全部的回憶。

我記得,那同樣是一個月明的夜晚,我、父母、爺爺奶奶和一些親人一同在家鄉的四合院裏吃團圓飯。我已忘記了吃的是什麼,總之很好吃。大家一起歡聲笑語的吃完飯。吃完飯後,大人們做了一些祭拜,但是年紀小,我也不記得他們祭拜的是什麼,好像是家鄉一帶的神,而我只是在旁邊好奇的看着。接着,我們一起賞月,我仍記得,院子的中間的桌子上有許多的'月餅。爺爺一邊笑着一邊給我講故事:“很久以前,有個叫嫦娥的人……”“兔兔是白的嗎?”“是啊,很白?”“那嫦娥在月亮上待了幾年了?”“不知道,反正有很多年了,數不清了。”……哦,我若有所思的看着月亮,怪不得老有模糊的人影啊,原來是有嫦娥和兔兔在那裏,我天真的説了一句:“改名我去找她玩去,看看兔兔還在不在。”大家都笑了,我很疑惑,不過長大以後才知道那是多麼的天真,多麼的單純,而那“嫦娥”和“玉兔”成為了我純潔無瑕的幻想。

“怡然,快來吃飯了。”是媽媽在叫我吃飯。我看着那和幾年前一樣的的明月,恍惚了一下,彷彿是在十年前,但又清醒了,意識到這是現實。這裏不是十年前,這裏也不是家鄉,我們已來到北京十年了,離開家鄉十年了,一年一年的中秋又不知不覺度過了。這又是一箇中秋,只有我與父母度過。吃完飯後,父母各幹自己的事情,我獨自迎着涼風賞月。月亮似乎與十年前的一致,但又有些不同。明月依然那麼皎潔,那麼明亮,甚至還能看到廣寒宮的嫦娥依稀孤獨的身影,可是親人們不在身邊,也沒有歡聲笑語的氣氛了。忽然想起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親人們都在幾百公里以外的家鄉,也有在幾萬公里以外大洋彼岸。但總是忍不住想起那年的中秋,心裏隱隱的心酸,眼淚無知覺的流到嘴裏,鹹鹹的,澀澀的,就像我現在的心情。

親人們,但你們看到這輪皎潔的明月時,會不會想起我?會不會想起我們十年前唯一一個一起度過的中秋節?會不會想起那年的月餅?會不會想起那年的明月?我不知道。

願這月亮能把我的祝福及思念,對親人的祝福,對所有人的祝福,帶到月光所能照到的地方。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家鄉的中秋節作文3

天漸漸灰暗下來,夜晚拉開了帷幕,那帶着朦朧雲霧的圓月若隱若現,它穿過一縷縷雲霧,映到了又香又甜的月餅裏,流露出一絲絲的親情。

祥和的夜晚,大家歡聚一堂,品嚐月餅,欣賞月色,享受天倫之樂。“每逢佳節倍思親”,誰都希望在這天與家人團聚,但我卻不能如願。由於這幾年搬到了城市,我已經有好幾個中秋沒有和家鄉中的奶奶一起度過了。想到這裏我不禁想起蘇軾的那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小時候,因為父母忙於工作,到處奔波,於是便把我託付給了奶奶。她是個和藹的人,可能是由於年輕時過於操勞,如今頭髮幾乎已經發白,褶皺的臉上總是掛着一幅淡淡額笑容,讓人感到平易近人。

她知道我喜愛月餅,每逢中秋,奶奶總是會到遙遠的小鎮裏買一些月餅餡。她親手做了幾盤月餅,把它們放在避光的地方發酵,隨着中秋的臨近月餅也在空氣中散發着清香,我被那芳香的味道牽引住,但奶奶告訴我中秋那天才能吃。當炎熱的天空轉向蔚藍時,月餅夜就到了奉獻的時刻。

奶奶做的月餅品種單一,每塊月餅裏都點綴着青紅絲,內加冰糖,花生仁等。但吃起來卻香甜可口,回味無窮。很難想象她那雙千瘦、粗糙的手能做出這麼美味的月餅。

中秋的月是圓的。夜,一輪金黃的圓月已經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向地上灑下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似得一般温柔。空中雲很淡,風很輕,月光很美,構成一幅畫,在深藍色的天空裏顯得更加美麗動人。就在這美麗的環境之下,我和奶奶坐在屋後的'一棵老垂柳上,我趴在奶奶的膝蓋上——聽她講嫦娥奔月;聽她講吳剛伐桂;聽她唱歌謠:月亮彎彎,編個花籃,盛上瓜果,四季飄香......她嘴裏説着,唱着,還從頭上扯下幾根柳枝給我編個柳帽,逗得我咯咯歡笑。我抬起頭看着奶奶問:“奶奶,月亮上真的有美麗的嫦娥仙子嗎?”奶奶説:“當然啦,你看那滿天的星星就是她的眼睛呢?”我懵懂地點了點頭。

一旁是飄香四溢的月餅,往來的行人經過時,奶奶招呼他們來嘗一些,他們想給錢,奶奶不要,順手拍拍人家車上的小孩,把小塊的月餅塞進了孩子的嘴裏,用手摸摸小臉蛋,逗着,笑着。這一刻,她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裏。

回憶着與奶奶的一幕幕,我才發現那時生活是多麼快樂。看着皎潔的明月,不禁引發了遐想:月亮中是否真的有嫦娥仙子呢?我想如果真的有嫦娥,我知道,這時她一定很後悔,真應了那句詩:嫦娥後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她一定是在偷偷看着后羿,也盼望着能與后羿團圓。

“每逢佳節倍思親”奶奶,您還好嗎?我多麼想念您啊!都説“明月千里寄相思”,真希望明月能把我的思念寄給您啊!

家鄉的中秋節作文4

又是一年團圓時,在外的遊子們大多都回到了故鄉,真是人月兩團圓。

對於我們這裏的村民來説,中秋節不但是人團圓的時刻,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尤其是像我媽媽這個年紀的人,要做的事情很多,在中秋的前兩天就已經要動手準備過節的東西了。

必不可少的一樣就是糖餅,這是中秋節的口糧,糖餅越遠越好,也有團圓的意思,早上媽媽就動手了,面是昨天晚上和好的,發了一晚上,芝麻是好幾年前人家送的,媽媽一直留着等到一年的一次的中秋節才捨得拿出來吃,平時是不捨的的,今天拿出來一看,好好的芝麻已經生滿了蟲子,媽媽可惜的`連連搖頭,説應該早點拿出來晾一晾,現在只好擇了又擇,箔了又箔,我打笑道不如留着蟲子一起吃了算了,還有點葷腥,媽媽直拿眼瞟我。蟲子都弄乾淨了就要下鍋炒芝麻了,炒熟了在和紅糖攪拌在一起便可以和麪了,我們這裏的人蒸的餅層數越多越好,要是一個餅能蒸上十層,那就表示今年的中秋節和和滿滿,團團圓圓;這種鄉俗的直接後果就是讓蒸糖餅變成了一項艱鉅的任務,我家裏的餅就要三層,那麼就要擀出三個薄餅,底下鋪一層,然後撒上剛才準備的芝麻紅糖,然後在一層,這樣把三層弄好後還沒有完事,糖餅的四周要捲上花邊,然後再拿出一些模具印上好看的花紋才算一個完整的中秋糖餅;出了自己家裏吃外,糖餅還是饋贈的食品,中秋節時上了年紀的人就能收到小輩們送來的月餅,你不能收了月餅讓人家空手而回,要給人家兩個糖餅再配上幾個蘋果,這才是大家的團圓節。

另一個就是中秋的前一天要吃餃子,“好吃不過餃子”北方人對餃子的喜愛不用細説,逢年過節都要吃餃子,東北人吃餃子餡花哨多,什麼都可以做餡,豆角、茄子、辣椒、韭菜、白菜,肉餡也很多,雞肉鴨肉鵝肉牛羊豬肉甚至鹿肉都可以包餃子,我們這裏的人就吃的比較單一了,通常是茴香豬肉餡,早早的將茴香洗好,晾起來,豬肉繳成餡,開水和麪,也要晾一晾才可以包,否則煮的時候餃子容易破,待一切都準備好後,擀皮,和餡,就可以動手包了,這個餃子吃的時候好吃,做起來可是麻煩的很,沒辦法,誰讓它好吃呢。

今年是我上了高中後第一年在家過中秋,以往都是在學校裏面和同學們在一起,雖然吃吃喝喝也很快樂,但團圓節要是不在家裏過心裏就是空落落的,在家裏雖然忙活的事情很多,但是心裏卻充溢着一種滿足,若是能永遠陪在父母身邊該多好,只是我們都在長大,都要離家遠行,如果遠在他鄉的遊子不能回家過節,就在十五的夜晚對着明月暢飲一杯來疏解鄉愁吧。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家鄉的中秋節作文5

明天就是中秋節了。年年中秋,年年月圓。今年的中秋來臨之際,忽然想起魯迅作品中的一句話——舊曆的新年畢竟最像新年,套用過來,就是“家鄉的中秋才更像中秋”吧。

記憶中,似乎自離家讀大學開始,每逢中秋佳節,便只能在遙遠的他鄉與家人千里共嬋娟。對此,母親諒解中亦有微責。她説,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你便是每年使家中八月十五的月亮不夠圓滿的那一份不變的缺憾。我無言以答,心中有歉疚,也有無法言説的惆悵。大學時代,與同學們在一起,每個中秋都是內容豐富、歡快熱烈的。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對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生悲歡離合的體會與感悟不斷增加,更何況人在天涯,於是,望向空中的明月,便總能在皎潔中領略一份清冷,引發幾許感傷。也常想象那月中美麗的嫦娥,在遠離故鄉的浩渺的宇宙,會有怎樣的寂寞

然而,不管我們對中秋懷有怎樣複雜的情感,它一樣踩着亙古不變的步伐靜靜地向我們走來。看着周圍忙碌的人羣,臉上沒有特別的興奮抑或喜悦,似乎沒有注意到中秋漸行漸近的腳步,這不禁令我懷念起在故鄉與家人一起度過的中秋。

許是那時人們的物質與文化生活還很簡單,所以便對古老的節日懷有很大的敬意與熱情。孩子們自不必説,過了端午便一天天數着日子盼望中秋的'來臨。而隨着商店裏花花綠綠的商品日漸增多,獨特的月餅香、混合的水果香日漸濃郁,人們臉上的笑意也逐漸加深,中秋節終於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來臨了。

節日裏最令人激動與興奮的活動是賞月。豐盛的晚餐之後,家家户户都把餐桌抬到窗前月光最先照到的地方,擺上水果、月餅。水果一定是圓形的,象徵團圓與圓滿。於是,紅的蘋果、黃的橘子、紫的葡萄、綠的西瓜,加上香香圓圓的月餅便整整齊齊擺滿了桌子。然後便耐心等待十五的月亮慢慢升起、爬上枝頭,等待皎潔的月光透過窗子灑向餐桌。當桌上所有的食物都沐浴在月光的祝福中後,全家人便快樂地圍坐在桌邊,品嚐生活的幸福與甜蜜。這桌上的食物是一定要吃一些的,母親説受過十五的月亮祝福的食物會給我們以後的人生帶來圓滿與幸福。我們都很相信,所以那月餅與水果吃起來就格外香甜。至今想起,仍有久違的餘香從記憶深處飄來。

然而現在,儘管商家挖空心思,月餅的香氣卻不再如從前誘人,空氣裏也少了從前濃郁的節日氣氛。也許是人們在走向現代文明時更注重與國際接軌,但這是否要以忽略我們的古老節日和傳統文化為代價呢?

望向空中年年相似的明月,總感覺它已不再如兒時般圓了。真是遺憾!

家鄉的中秋節作文6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仙道半緣君。

——元稹

秋天的麥子已經成熟,黃葉紛飛,空氣中總透着絲絲縷縷的稻香。清風拂過,黃金般的波濤洶湧澎湃,透露着豐收的美意。稻叢中,他和她面對面的佇立着,千言萬語一併湧上了心頭,卻擁堵在了喉中,久久不能迸出。四周還彌散着金黃的氣息,似乎連天上的雲彩也染上了些淡金。誰也沒有説話,耳畔只剩下稻葉磨挲的聲音。

一聲嘹亮的軍號打破了沉鬱的.氣氛。他匆匆起身,走向瞭如蟻的人潮。他從此再也沒有回頭,只是給她留下了一個似乎即將消逝的背影,和一段破碎的記憶。這一年,他二十歲,她十九歲。

這是個有風的日子。天色甚藍,藍的有些發黑。

台北的月亮很大,很圓。一張古舊的木椅,勉強支撐着他日漸衰老的軀殼。風不大,他卻能感到陣陣徹骨的寒意,額前的銀絲隨着清風微微晃動,更殘酷地顯出了他的蒼老。抬頭,仰望蒼穹,一輪素娥緩緩升起。月色是那樣慘然,清晰無比的映出了他的一道道皺紋和花白的頭髮。 “明年草又綠,王孫歸不歸。明年草又綠,王孫……”觸景生情,他想吟詩,卻不待吟完,已是淚滿衣襟。他放任淚水在臉上肆意地去流、去淌,即使流進耳中,也不肯拭去。一滴淚珠從他眼角輕輕滑落,碎在他佈滿褶皺的手背上。淚光之中,暗淡的光映出了天際的月,只是沒有那麼完美。

即使是在這個極為偏僻的山村,也有人賞月。有人説,那是一個不肯嫁人的老姑娘。

每年中秋,她都會擺上二三藤椅,一張竹桌,再放上幾塊並不是十分精緻的月餅,算作賞月的夜宵。而此時,她正痴痴地望着天空。天空中質樸無瑕的玉兔凝固在了漆黑的夜空中,月中素雅的嫦娥似乎也還是痴痴的望着人間,望着她已不在的愛人。一年,兩年……十年,二十年……為了一個諾言,她也總像嫦娥一般眺望着她的后羿。她知道,他還活着,他們一定還會相聚。哪怕再等上二十年,三十年,她亦無怨無悔。嬋娟之下,她在賞月,卻不知道,千里之外的明月下,一滴淚,為她而落。

又是一輪中秋月,又是一年落淚時。為誰落淚?為伊人;為誰動情?為蕭郎。

麥子早已成熟。依舊是黃葉紛飛,依舊是稻香散漫,依舊是波濤起伏,依舊是稻葉磨挲。只有青青的苔蘚與滄桑的明月為證,見證穿越了五十年曆史塵煙的承諾與等待。一別五十載,他們果真再度相逢,就在當初分別的地方,就在稻花留香的地方,立起了兩座墳塋。那正是他和她,以自己的方式,兑現了當初無言的承諾。

所謂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zhongqiu/2g7y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