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中秋節 >

【精選】中秋節的作文800字4篇

【精選】中秋節的作文800字4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秋節的作文800字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中秋節的作文800字4篇

中秋節的作文800字 篇1

記得在小的時候,中秋對於我來説是十分美好的。每當中秋,我便會與父母一起回到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過中秋。

吃過午飯,全家人便會一起勞動起來,奶奶做煎餅,爺爺打棗子,媽媽和麪,爸爸做糕點,而我呢,則摘下院子裏一撮又一撮的桂花遞給爸爸做桂花糕,人人都忙得不亦樂乎。

整整一個下午,桌上出現了滿桌佳餚,大大小小的碗碟擺滿了桌子。家裏逐漸來了許多人,是爺爺奶奶把伯伯與鄰居都請到了家中一起吃這團圓飯。每個人都紅光滿面。大家圍坐在桌旁,紛紛敬酒感謝,其樂融融,而我對這些並沒有什麼興趣,就一個人津津有味地品嚐着各色佳餚。

家裏的大人不斷地長吁短歎:現在的生活可真是變好了許多,從前整天忙忙活活地為了生計四處奔波,卻也沒吃上什麼好東西,哪像現在?

吃 ,爺爺便會從房間裏拿出一盞小燈籠,點上一根粗長的紅蠟燭,讓我提着燈籠到外邊玩,説是讓小孩子提着紅燈籠在房子周圍四處跑,便會為家裏帶來福氣。

等我與小朋友們瘋玩了一圈回來,他們早已在院子的葡萄架下襬好八仙桌,滿桌放的都是柚子、葡萄、橘子、桂花糕、棗泥餅?看着月亮在天空中隱隱約約展現笑容,直至深夜?

而現在,我升了國中,學習生活逐漸佔用了我的時間。於是我抽不出時間回老家。而奶奶碰巧在前不久生了一場大病,現在身子還是很虛弱,經不起車途勞累,於是爸爸也沒有將奶奶接到深圳。

在中秋節這一天,桌上依舊擺滿了水果佳餚,不過,卻少了一絲人氣。“叮咚”,門鈴響了,竟是大姨一家。我們互相説着節日快樂,一邊請他們一起坐在桌旁享受美食。我彷彿找到了一些感覺,微微笑了笑。小侄女一邊叫着“姑姑”一邊給我講述着她在學校裏發生的事情,我忽然恍惚了一下,好像從前一般,一家人坐在一起,談天説地,閒聊家事。

中秋晚會已經開始,可月亮卻遲遲不肯露臉,我們不禁有一些無趣。於是爸爸拿出了手機,用微信和爺爺奶奶視頻,屏幕上爺爺奶奶的模樣是那麼的清晰,他們不斷地叮囑我們要注意身體,不要太操勞,要勞逸結合?

天色漸深,快入夜時月亮才從天邊偷偷露出臉蛋。在幽藍的天幕中,如玉如盤;仰望天空,今年的月光比往年更加縹緲,猶如嫦娥將要踏着這如紗的月光下凡。

趁此,大家連忙拿起手機拍下這美輪美奐的一面,閃光燈不斷地閃爍着。媽媽也趁此往每個人手中放一個福橘和一片柚子,祈求着年年團圓,大人們又一次柔聲講述關於嫦娥奔月的傳説。

幾縷輕風推開浮雲的遮掩,一輪明淨的月,流淌着温婉,潑灑着淡淡的水墨,徐徐地舒展着一軸無邊的詩意畫卷。品嚐着手中的桂花糕,感受着家鄉的風俗。今夜,明夜點綴了誰的窗,那位駐足在月亮上懺悔的人,又將落入誰的夢中?

與家人坐在一起,在這一天,花好,月圓,人更圓,這一天看的不是良辰美景,而是家家團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作文800字 篇2

親情一本字典,在它的體內,你能找到“歡樂”與“温暖”;親情是一顆明星,在漆黑的夜裏,能給迷途的心指引方向;親情是一根繩子,用它的身軀,把心與心緊緊地連了起來。

莎士比亞的詩句“對着悲哀微笑”説盡其中的苦況,傳出“笑的悲劇的情調”。

中秋節,是閤家歡樂、團圓的日子,本是滿懷暢飲的時刻,可為何心中卻有種孤獨的愁緒浮上心頭。匆匆過了十八年,在記憶中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人,因此童年比別人少了幾許關心與呵護,比別人多了些孤立與堅強。每一個節日都是由自己度過,從未享受過生活節日的氣氛,家的温馨,所有的歡樂都走向寂靜。父母一生忙碌,長年累月在外,漸漸的習慣了這一切,總之黑漆一團活着,夜闌人靜,回頭一想,哪能夠不為自己悲哀,哪能夠不痴痴地笑,笑裏感到無限的生的悲哀。

中秋時的月亮好圓,凝視着天空,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別人幸福的聚在一起享受這節日的氣氛,而我卻只能把它當作休假日一樣百無聊賴的打發。靜謐的夜,望着皎潔的月光,星星似乎在向我眨眼,像是在諷刺我的孤獨,頓時有種想哭的衝動。

每逢中秋節時,心裏總有説不出的苦痛纏着,可想到父母與自己相隔兩地,看到這深深一層的隔膜,我除了傻笑,還有什麼別的辦法嗎?笑之餘又似乎隱約有淚的味道,實在正是因為後面有看不見的淚,説不清的孤獨。中秋的夜晚,別人的幸福與歡樂,我不羨慕也無羨慕的必要,與其羨慕不如找些理由來填充心裏的孤獨,為自己找一絲的安慰。我無法説清我內心裏的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不過説清也許只是多餘的,存在就是合理,已經發生了就只能面對,無法拒絕也抗拒不了。

皎潔的月光用白紗裝飾了大地的美麗,道路旁的燈光普照着大地,燈光與月光渾為一體,顯得格外的美麗。心中同時充滿了孤獨的惆悵和感受中秋月圓的歡悦,這兩種情緒混雜在一起,使我的心就像一清一濁兩水交匯的河流,兩水都洶湧着,努力撫平,使它們融合一地,並且進而相互在對方中消失,以使自己的內心恢復平靜。

中秋,沒有家人的陪伴我並不孤單,因為我同樣可以感受到幸福,有月光的陪伴,星星的閃爍,依然是那樣的和諧的美。那皎潔的月光的美,不僅是我,就連時間也會被它俘虜了,換種心態看同一件事會得到不同的解脱。

淚與笑,同樣可以演繹出不同的精彩。中秋,自己並不孤單,因為在生活中已依附了它歡樂的氣氛,所以一個人過又何妨呢?

中秋節的作文800字 篇3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

”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西湖遊覽志餘》中説:“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説:“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説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節的作文800字 篇4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但是中秋節的來歷,相比很多的人並不是很瞭解的,今天閒下來給大家簡單的説一下,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西湖遊覽志餘》中説:“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説:“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標籤: 中秋節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zhongqiu/vv03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