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生活範例常識 >

[經典]製作過程的作文6篇

[經典]製作過程的作文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製作過程的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典]製作過程的作文6篇

製作過程的作文 篇1

在炎炎夏日,許多人都會去游泳、吃西瓜、開空調,但還有一種解暑的辦法,就是做果醬,在夏天吃一口,透心的甜蜜哦!製作簡單的自然果醬一點也不難。就讓我來給大家做果醬。

準備的材料有半斤葡萄、一到兩個檸檬、兩個瓶子(一個是用來裝白沙糖,一個是裝果醬。)一盆開水、盆子、勺子。

一開始,我先去拿一張白紙,墊在廚房的瓷磚那裏,接着,把泡好的半斤葡萄拿過來,用手把皮撕開,墊在白紙上,然後,從剝了皮的葡萄的頂端撥開,然後把子去掉,放進鍋裏。半斤葡萄剝完了以後,在裝滿綠茵茵葡萄粒加入少量的水。大約三百克,在切一些檸檬,將汁液倒入裝有少量水的葡萄碗裏。放在煤氣爐上,打開煤氣,打開火。

將糖放在一個小瓶子裏,和裝果醬的另外一個瓶子,放在一盆開水裏“加熱”一下。在開始翻滾冒泡的葡萄水中,加入已經 “加熱”的白糖,用勺子不停地攪拌,順便壓碎葡萄。看看勺子上是否還粘着白糖,如果有就繼續攪拌。

看看葡萄已經燒成了非常濃稠的液汁的'時候,拿出漏斗,灌裝葡萄醬嘍!蓋上瓶蓋,最好將完成的果醬放入沸鍋裏煮上一段時間,冷卻後保存更久了。

放入冰箱的“冷凍”那一層,稍等片刻。然後,拿出來用勺子“推”一下果醬。如果表面起皺了,説明已經煮好了。

所有果醬都需要放一段時間,讓味道更濃厚。而依照上面那種辦法做出來的家庭果醬,放在冰箱裏存放兩三個月都沒有問題。

這就是夏天“瓊漿玉液”,吃上一口,使你感到夏天不再炎熱了,讓你回味無窮。

製作過程的作文 篇2

三國時期,有一個叫諸葛亮的人。某一天,諸葛亮帶領着大軍來攻打孟獲,他們走着走着,就到了一條河,河神説:“你把你的將士殺幾個給我,我就讓你們過河。”諸葛亮答應了,就帶着大軍回到了軍營,想來想去他靈機一動説:“他不是要吃人頭肉?我們就把面做成人頭形狀,再把牛肉放進去,蒸好以後給那河神送去不就行了,然後就讓他的廚師們去做。”第二天就把包子送了過去,河神説:“好吃、好吃……”然後讓他們過了這條河,打了勝仗。這就是包子的由來。

我的媽媽是個大廚,她做什麼都好吃,但我最愛吃她做的包子了!

還記得我媽第一次做包子,做的四不像,色香味也俱全,這讓我“食慾大減”但我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我吃很多,吃的時候還説:“好吃……”這都為了不讓老媽傷心,才説的。

第“n”次做包子時,老媽把香噴噴的包子放上桌時,看着色香味俱全的包子讓我食慾大增,咬一口,香甜可口,鮮嫩多汁!再咬一口,包子濃香的汁液流了出來,在燈光下泛着油光,我一連吃了好幾個才吃個半飽,“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媽媽做的食物,沒有複雜的技巧,沒有炫目的`配料,也沒有精緻的器皿,可她卻將對我的愛,用心的放在食物裏,這就是愛的味道,家的味道。“父母皆艱辛,尤以母為篤”我想這些食物都是用媽媽的愛做成的,是愛把食物變得美味……

媽媽做的包子真好吃,我愛吃媽媽的包子,我更愛媽媽。

最後,我想對媽媽説:“我愛你,媽媽,我想對你説無數個感謝和對不起!”

製作過程的作文 篇3

過年啦!

我們老家有一個習俗,就是過年的時候要吃包子。因為做包子時發酵麪粉寓意着“發財”,而蒸包子寓意着“蒸蒸日上”,表示日子會過得紅紅火火。所以我們過年吃包子也是為了討一個好兆頭。這不,奶奶正在教我們包包子呢!

只見她把發好的一大塊麪糰三下兩下就搓成了一條長長的粗麪團,然後把這條長麪糰又切成了大小均勻的一小塊一小塊的劑子,接着又在劑子上灑了一些麪粉。我正奇怪為啥還要灑麪粉呢,弟弟就向奶奶問出了我的心聲。奶奶説,是為了防止包包子的時候麪糰沾手呀。哦哦,原來如此呀!最後,奶奶端出了早就準備好的包子餡,餡裏有肉,有油豆腐,有包菜,有粉絲,還有牛肉丸,我湊上去聞了聞,好香啊!

開始包包子了。奶奶拿了一個劑子先在手上搓成一個小圓球,然後用手指把小球均勻地按壓成了一張圓圓的餅皮,接着把餅皮託在左手掌上,右手用勺子在餡盆裏挖了一大勺餡放在餅中間,然後用右手捏着餅皮的邊緣部分不停地打着折皺向前移動,左手的大拇指還不時地幫忙將餡料朝裏往下壓一下以免漏出來了。轉眼工夫,餅皮邊邊都被打了折皺並提上來了,一個包子也就包好了。看着奶奶做好的'包子,我和弟弟都躍躍欲試。剛開始的時候,我要麼就是把包子皮弄破了,要麼就是把餡裝得太滿導致包的時候餡都被擠得掉出來了,然後收口的時候那包子就像張個大嘴巴一樣合不攏。漸漸地我就沒了耐心,不想再包了,於是對奶奶説:“奶奶,我包不來,應該還是吃比較適合我一些。”然後調皮地伸伸舌頭就準備撤了。正在我打算要放棄的時候,媽媽跟我説:“每個人都不是生下來就會做任何事情的,每件事情都會有一個學習的過程,只要你認真去觀察,去做,並儘量多嘗試幾次,最後你一定會成功的!”然後媽媽也給我做起了示範,讓我跟着她一起試包一下。這次我很認真地觀察着媽媽的手法,並照着試包了起來。在連續試包了三個以後,奶奶都誇我包得漂亮啦!吃飯的時候,我吃着自己的勞動成果,覺得特別香!

這天的收穫可真大呀!

製作過程的作文 篇4

“姥姥,你陪我去採青蓬、做清明果吧!”我一打開門,就大聲嚷嚷。

姥姥樂呵呵地迎出來,説:“好!我們拿好剪刀、袋子再走。”

我們來到了南渠岸邊,眼前一大片綠油油的、生機勃勃的雜草地。哪些是青蓬呢?我傻眼了,早知道應該在出發前網上搜一下青蓬長啥樣。沒等我着急,姥姥就已經瞄準一株草“咔嚓”一聲剪了下去,舉起那株草給我看,説:“喏,這就是青蓬。”我捧着青蓬仔細看,它的葉除了最上面一片,其他都是兩兩對稱的,就像古代皇帝出巡時兩旁的行人紛紛讓路似的。葉子表面有很細很細的'絨毛,莖部長着細細的小軟刺。

我照着這株青蓬的模樣,在草叢裏尋找起來。突然,我發現一個青蓬集中地,就興奮地大剪特剪,不一會兒這片青蓬基地便被我一掃而光。望着一大袋青蓬,我迫不及待想跑回家去做清明果。姥姥慢悠悠地説:“這袋青蓬還不夠做五顆清明果呢!”這也太誇張了吧?但我看看姥姥手裏的袋子,她剪的青蓬起碼有我的兩倍半。我連忙繼續埋頭尋找青蓬,見到一株剪一株,手起刀落,很快我們就大豐收了。

我和姥姥歡快地回到姥姥姥爺家,興致勃勃地拿出鍋、盆、篩子、糯米粉、石灰水、糖……媽媽在一旁驚訝地問:“暈!石灰水乾嘛的?”我和姥姥相視一笑,不緊不慢地解釋:“石灰水是用來殺菌的,能去除青蓬的苦味,卻能留下青蓬的清香。”我們把青蓬洗乾淨,和石灰水放進鍋裏煮,煮到石灰水變黃,便把青蓬倒入篩子,放到水池裏沖洗,直到石灰水基本清除為止。接着,把洗淨的青蓬擠幹,放到砧板上用菜刀剁得很細很細。放入大盆,倒進糯米粉,加一勺糖,一小碗水,我和姥姥使勁把它們和在一起,很快它們變成了又綠又Q的青米團,像超級粘土似的。我和姥姥把它們捏成了小狗、小海豚、小海獅、小圓球等,形狀各異,有趣極了。

我們把這些“小動物”和小圖形小心翼翼地放到蒸鍋上蒸。過了很久,掀開熱騰騰的鍋子,在霧氣繚繞中,鍋裏的清明果的清香撲鼻而來。一口咬下去,真Q啊!

製作過程的作文 篇5

美食diy終於開始了!大家都興致勃勃,期望着在場上大展身手,也期望着能大飽口福。

等到我做時,也有興奮,也有開心。但炊煙讓我淚流滿面,所以又添了一絲緊張

開始做菜了!我仔細端詳,摸清了風向,探清了煙向,我站在背風口,這樣煙無論如何也吹不到我了。

油已經熱好了,我拿起肉絲,慢慢地倒進了鍋,肉絲在油湯裏游泳。我便拿起鍋鏟,往下一鏟,肉絲們都站在了鍋鏟上,我又狠狠一放,肉絲們又甩在了油湯裏。過了一會兒,肉絲已經完全變色了,便把肉絲盛在了盤子裏。

我又立馬拿起了青椒,一下子全撒在鍋裏,糟糕!風好想不聽使喚了,硬要往我這兒刮。煙們隨風飄舞,我很快就陷入了煙的.海洋。

我的眼睛一陣刺痛,不禁停下了炒菜。等我想再炒時,卻再也受不了了,流下來淚水。

“不,別停!”

我強忍淚水,握着鍋鏟繼續炒。菜終於炒好了。我長舒一口氣,等好點之後,我又把肉倒進了鍋裏,不停翻炒。等我要用醬油時,卻不見了醬油的瓶子。

我掃視着周圍,當我發現醬油和五香粉時,卻在架子板上。

我將腳大大地邁了一步,卻未能觸及到它們。我嘗試將身子前伸,又伸出了手,但卻還是摸不到。

此時,我望着快要炒過了肉和青椒,顧不上三七二十一,邁着大步子,馬上跑到了架子板邊,雙手一揮,抱住了調料,又跑了回去。

我握住了鍋鏟。

“啊!”

我馬上往後退了一步,就這麼一會功夫,火已經把鍋鏟薰得熱似煤炭,哪裏是我能承受的!但望着半成品,又忍不得放棄。

我又衝了上去,握住鍋鏟,拿起調料,醬油、五香粉嘩嘩地倒了下去,翻炒一下完成了。

吃着美食,甜在嘴裏,也甜在心裏。

製作過程的作文 篇6

暑假裏,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湖源李家村的元書紙基地參觀了製作元書紙的整個過程。

來到造紙基地,我們走進一個大門,看到屋子左邊堆着一些元書紙。右邊有一個木頭架子,上面吊着一根大木頭,掛着一根手腕粗的竹繩子,下面放着一疊厚厚的紙。聽老闆説這是用來把紙壓緊的。現在有了現代化的方便省力的工具代替了這個架子。沿着牆壁放着幾張用黃布鋪蓋的桌子,上擺滿了各種奇形怪狀的造紙工具,還 有一些生活用品,如煤油燈、蓑衣、竹水罐和竹飯罐。媽媽説,以前的人上山砍柴幹活就用這種竹製的罐子帶水和乾糧的。看着這些東西,我彷彿看見人們腰上彆着柴刀,肩上揹着水罐,手裏拎着飯罐上山砍竹子的情景。這些東西就地取材,壞了天長日久就會腐爛成泥,真正環保啊!

穿過屋子,有一條崎嶇不平的小路,路兩旁是一些平房。遠遠的,我就聞到了一股特別的怪味兒,媽媽説這是紙漿的味道。走進右邊第一間屋子,裏面有一個大大的石盤,直徑足有兩米,上面立着一個石碾子,高度足足到我的眼睛。石盤上有一點用石灰浸泡過的竹纖維的痕跡,估計這裏是把竹片碾碎的地方。

第二個屋子會是幹什麼呢?我想着,走進了第二間屋子。一陣強烈的捶打聲傳入我的耳朵。我一看,一個石臼裏放着一些粗粗的竹纖維,一個大錘正在自動打這些竹纖維,不一會兒就打成了碎末。

第三間屋子就是元書紙最後成形的地方。這裏有一個高高的彎彎曲曲的水槽,裏面是一些正慢慢移動着的像玉米糊一樣的黃紙漿。原來,打碎的竹子還 要經過這個水槽進行碾壓,注入一定的水配製成紙漿,經過一根管子引到一個方方的`池子裏。這時已經看不到紙漿的樣子,只感覺水池裏的水渾渾的。一位叔叔雙手拿着一個長方形的像篩子一樣的工具在水池裏一撈,再讓水瀝乾,然後把這個“篩子”放在旁邊一疊正在瀝水的紙上,輕輕一抖,一張薄薄的紙就從“篩子”上褪了下來。

這時候的紙還 是濕濕的,如何把它弄乾呢?我走進路左邊的一間大屋子,沿着幾級台階走上二樓,只見樓上立着兩面高高的鐵牆。四位阿姨正用特製的刷子,動作嫻熟地把濕濕的紙往鐵牆上刷,後一張剛刷好,前一張已經幹了。原來這兩面鐵牆是兩個大烘缸啊!

在回家的路上,我感慨萬千。元書紙的歷史已有1900多年,至今雖然有了更先進的造紙工業,但元書紙的製作方法卻一直沿用至今。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真是偉大啊!一張薄薄的紙要經過那麼多步驟才能完成,多麼不容易,我們平時一定要節約用紙呀!我又想到,我們的學習也像元書紙的製作一樣,要花時間花心思,一點一點磨礪,最後才能出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changshi/65yn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