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有哪些

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有哪些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小編整理的防震減災科普知識,供參考!

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有哪些

在室外如何避震

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是遠離建築物空地。就近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亂跑,不隨便返回室內,避開人多的地方;注意避開建築物或懸掛物,如:樓房、煙囱、水塔,立交橋、變壓器、電線杆、路燈、廣告牌等。

在室內如何避震

在室內,房屋倒塌後能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比如:樓房中開間小、有支撐物的房間,如廚房、衞生間;家中牢固的桌下、牀下、傢俱旁,內承重牆角;教室的講台、書桌下;商場書店的結實櫃枱、室內立柱附近;影劇院的排椅下;工廠車間內的機牀、大型設備附近等等。

發生險情時,如何救助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一定不要驚慌,要沉着,樹立生存的信心。地震後,往往還有多次餘震發生,處境可能繼續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儘量改善自己所處環境,設法脱險。如一時不能脱險,不要勉強行動,應做到:

1.要想法設法保障呼吸暢通。

2.要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

3.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發生後,環境進一步惡化。

4.如果找不到脱離險境的通道,儘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

5.如果受傷,要想法包紮,避免流血過多。

做好防震準備

1、家庭成員平時要熟悉地震知識,掌握基本的地震方法,震前震後都不要聽信和傳播謠言。

2、發佈臨震的預報後,庭應準備好食物、水、手電筒、毛巾、簡便衣物、塑料布和簡易帳篷、收音機、呼叫機等,對煤氣、電閘等做好關閉的應急準備。

3、易燃易爆、劇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內,要妥善安置。較高傢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

4、房屋正門、樓道、走廊內不堆放雜物,以利人員疏散。

2、地震前地下水有什麼異常變化?應當注意哪些干擾?

地下水位升降及變色、變味、翻花、冒泡及温泉水温的突然變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但是,地下水的.變化是一種很複雜的現象,必須注意排除降雨、乾旱、河水漲落、颱風、人為抽水及灌溉、環境污染等多種因素的干擾。

地震前魚類有哪些異常反應?

魚類如鮎魚、鯽魚、青魚、草魚、鰱魚、泥鰍、金魚、鯊魚及某些深海里的魚均有反應。其表現為翻騰跳躍、狂遊、成羣漂游水面,有的發出叫聲,有的呈昏迷狀態,魚肚朝天,甚至死亡。

哪些地面動物在地震前有異常反應?異常表現形式如何?

地震前,兔、貓、雞、狗、羊、豬及牛、馬、驢等大牲畜均有異常反應,大致有狂躁型和憂鬱型兩種。前者表現為狂吠、嗅地、亂咬、亂跑、亂鬧,警犬不聽指令,豬羊和大牲畜不進圈、不吃東西、鬧圈,有的掙脱韁繩逃跑;後者表現為呆滯、不吃食。貓則驚恐外逃,亂抓亂鬧,有的叼着小貓搬家,有的震前跑失,震後又回來。

是不是天氣突然變化就一定要地震?

一般不是。在某些大地震前確有氣象異常的記載,但氣象與地震的關係是很複雜的,即使有某種關聯也是比較間接的,而且只有在某些特殊條件下才能起作用。對一個地區來説,天氣變化是經 常發生的,而破壞性地震卻是少有的。有的人一見天氣變化就以為要發生地震,這種擔心是完全不必要的。

動物的生活習性發生異常是否就意味着一定有大地震來臨?

不一定,因為引起動物生活習性異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動物生活環境條件的變化:比如天氣變化、生存條件的改變、生物干擾、飼養條件的改變、環境污染的影響以及動物本身生理狀態的變化等,都可能引起動物生活習性發生異常。另外人們觀察錯覺也可能認為有異常。我們要在識別真假動物異常的基礎上再確定這種異常是否與地震有關。

地光有何特徵?

綜合目睹者的描述可知,地光的形狀有條帶狀、片狀、球狀、柱狀、閃光狀和瀰漫狀等。顏色有藍、紅、白、黃、橙、綠等,此外還有一些是複合色光,如銀白色、白紫色、綠青色等。地光的持續時間也不相同,多數可持續幾秒鐘至幾分鐘,極個別的也可持續到半個小時左右。地光是地震前大自然向我們發出的警報,當觀察到這種地震前兆後,應立即採取防震措施,減少生命財產的傷亡和損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3q64o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