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蒺藜作用有哪些 蒺藜的鑑別方法有哪些

蒺藜作用有哪些 蒺藜的鑑別方法有哪些

蒺藜,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主要藥物療效為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去風下氣,行水化症之藥也。其性宣通快便,能運能消,行肝脾滯氣,多服久服 蒺藜,有去滯之功。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閲讀!

蒺藜作用有哪些 蒺藜的鑑別方法有哪些

功能主治

1、腰脊痛。用蒺藜子搗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通身浮腫。有杜蒺藜每日煎湯洗。

3、大便風祕。用蒺藜子(炒)一兩、豬牙皂莢(去皮、酥炙)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鹽茶湯送下。

4、月經不通。有杜蒺藜、當歸,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米湯送下。

5、難產(胎在腹中,胞衣亦不下;或者胎死)。用蒺藜子,貝母各四兩,共研為末,米湯沖服三錢。過一會如仍不下,可再次服藥。

6、蛔蟲病。用初秋採集的蒺藜子,陰乾收存。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7、多年失明。用初秋採集的.蒺藜子,陰乾搗成散,生前了一匙,飯後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牙齒動搖。用蒺藜去角,生研五錢,加水淡漿水半碗,鹽少許,温時漱口,甚效。或以蒺藜根燒灰貼牙,亦能固齒。9、鼻塞多年,不聞香臭。用蒺藜兩把,加水一大碗煮取半碗,先令病人仰卧。滿口含飯。隨好以藥汁一合灌入鼻中,如不通,可再灌。至鼻中噴出一、兩個小肉坨(息肉)子,病即愈。

10、面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梔子各一合,共研為末。加醋調勻。夜塗臉上,清晨洗去。

11、白癜風。用白蒺藜子六兩,生搗為末。每服二錢,熱水送下。一天服二次。一月後斷根。服至半月時,白處見紅點,即預示有效。

12、疔腫。用蒺藜子一升,火熬,搗爛,以醋調勻封瘡上。拔根即愈。

13、蠼螋尿瘡。用蒺藜葉搗爛敷患處。如無葉,可用子代替。

藥材鑑別

性狀完整的果實由5個分果瓣組成,放射狀排列呈五稜狀球形,直徑0.7—1.2釐米。小分果斧狀或橘瓣狀,長0.2一0.6釐米,黃白色或淡黃綠色,背面弓形隆起,中間有縱稜及多數疙瘩狀小短刺;上部兩側各有一粗硬刺,長0.4—0.6釐米,成八字形分開,基部的兩個粗硬刺稍短,亦呈八字形分開,兩側面較薄,有網狀花紋或數條斜向稜線。果皮木質,極堅硬。分果l室,靠腹面生有3—4粒種子,種子長卵圓形稍扁,有油性。味微苦,辛。以飽滿堅實、背面色淡黃綠者為佳。

鑑別方法

1、外觀

粉末黃白色。纖維細長,壁厚木化,成束或上下縱橫交錯排列,少數單個散離,壁稍波狀彎曲。石細胞成羣或單個散離,卵圓形,長條形或不規則形,壁極厚,偶具紋孔。種皮表皮細胞成片,表面觀細胞類方形或多角形,直徑l0—18微米,壁網狀增厚。草酸鈣方晶眾多,直徑約l0一25微米。

2、化學鑑別

取本品粉末5克,加70%乙醇20毫升浸泡3小時,濾過,取濾液5毫升,蒸去乙醇,放冷,殘渣溶於少量醋酐中,加入濃硫酸數滴,呈紅紫色(檢查皂甙)。

現代研究

化學成分

果實含山柰酚、山柰酚一3一葡萄糖甙、山柰酚一3一芸香糖甙、刺蒺藜甙(Tribuloside)、木犀草素和蘆丁等黃酮類成分;還有薯蕷皂甙元、海可皂甙元、Furostanol glycoside saponinC和3一Deoxy一△3一diosgenin等甾體皂甙元,其中薯蕷皂甙元是主要成分。種子含生物鹼類成分哈爾滿(Harman)和哈爾明鹼(Hatmine)。

化學成分

實驗部分

1、 試劑與儀器 試劑為優級純、分析純。UNIFY?400核磁共振儀;LCQ?1700型電噴霧質譜儀;Perkin?Elmer 241型旋光儀;WATERS?600E型高效液相色譜儀,製備柱為SHIM?PACK PREF?ODS。

2、 提取分離 自制總皂苷(20g),將其溶於甲醇中,經硅膠色譜分離,用CHCl3:MeOH:H2O梯度洗脱,得A,B和C 3個部分。B部分硅膠柱層析分離,用CHCl3:MeOH:H2O梯度洗脱,111?130洗脱組分經HPLC製備分離,得化合物Ⅰ、Ⅱ、Ⅲ。

3、 皂苷的薄層酸水解 分別取化合物Ⅰ、Ⅱ、Ⅲ少量,以甲醇溶解,點於高效薄層板上,置濃鹽酸蒸汽中12h,揮幹濃鹽酸,點標準糖,用氯仿:甲醇:水展開,用鄰苯二甲酸苯胺顯色。

結果與討論

化合物Ⅰ酸水解檢出葡萄糖、半乳糖。1HNMR顯示4個糖端基質子;13CNMR顯示4個糖端基碳,與標準糖甲基糖基[6-7]信號比較,該化合物糖鏈中的葡萄糖和半乳糖均為β構型[8?9]。13C NMR譜中4個甲基峯和110.7處峯表明Ⅰ為22?羥基呋甾皂苷[9],C5,C9和C19信號分別為δ44.5,55.7和11.7是5α甾體皂苷的特徵吸收[9]。13C NMR譜中的213.0處的峯表明C12有酮基。經與文獻[10]化合物4的碳譜數據相對照,確定化合物Ⅰ結構為26?0?β?D?吡喃葡萄糖基(25R,S) ?5α?呋甾?12?酮?3,22α,26?三醇?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基。

化合物Ⅱ酸水解檢出葡萄糖、半乳糖。1HNMR譜顯示3個糖端基質子。由1HNMR譜、13CNMR譜數據確定苷元結構為(25S)?5α?呋甾?12?酮?3β,22α,26?三醇,化合物Ⅱ的碳譜數據與文獻[3]中化合物2碳譜數據相一致,確定化合物Ⅱ結構為26?0?β?D?吡喃葡萄糖基(25S)? 5α?呋甾?12?酮?3β,22α,26?三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

化合物Ⅲ酸水解檢出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經與文獻[3]化合物3碳譜數據對照,確定化合物Ⅲ結構為26?0?β?D?吡喃葡萄糖(25R,S)?5α?呋甾?12?酮?3β,22α,26?三醇?3?O?β?吡喃葡萄糖(1→4)?[α?L?鼠李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

藥理作用

水浸液、乙醇一水浸液及30%乙醇浸液對麻醉動物均有降壓作用。灰分中鉀鹽及生物鹼成分有利尿作用。生物鹼成分和水溶部分對大鼠小腸蠕動有抑制作用。這一作用與乙酰膽鹼有對抗性。此外生藥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生藥所含硝酸鉀透入體內還原成亞硝酸鉀,可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而產生窒息。其生物鹼成分除具有上述作用外,對大鼠還有中樞興奮作用,劑量50毫克/公斤可引驚厥,20毫克/公斤,可明顯降低大鼠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升高血糖、膽固醇及腎腺皮質激素的血藥濃度。

中醫傳承

經典選方

①治身體風癢,燥澀頑痺:蒺藜四兩(帶刺炒,磨為末),胡麻仁二兩(泡湯去衣,搗如泥),葳蕤三兩,金銀花一兩(炒磨為末)。四味煉蜜為丸。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方龍潭家祕》)

②治眼疾,翳障不明:蒺藜四兩(帶刺炒),葳蕤三兩(炒)。共為散。每早服食後三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祕》)

③治胸痺,膈中脹悶不通或作痛:蒺藜一斤,帶刺炒,磨為細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祕》)

④治通身浮腫:杜蒺藜日日煎湯洗之。(《聖惠方》)

⑤治奔豚疝瘕:蒺藜十兩(帶刺炒),小茴香三兩(炒),乳香、沒藥各五錢(瓦上焙出汗)。俱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祕》)

⑥治急引腰脊痛:搗蒺藜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台》)

⑦治氣腫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黃,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腫大小,勿開孔貼之。幹易之。(《千金方》蒺藜散)

⑧治乳脹不行,或乳巖作塊腫痛:蒺藜二、三斤,帶刺炒,為末。每早、午、晚,不拘時,白湯作糊調服。(《方龍潭家祕》)

⑨行經:當歸、杜蒺藜各等分。上為末,米飲湯調服,食前。(《儒門事親》當歸散)

名家論述

1、本草匯言

"蒺藜,去風下氣,行水化症之藥也。其性宣通快便,能運能消,行肝脾滯氣,多服久服

,有去滯之功。《別錄》主身體風癢,燥澀頑痺,一切眼目翳障等疾;甄氏方主筋結癧瘍,肺癰肺痿,咳逆膿血等疾;蘇氏方主水結浮腫,氣臌喘滿,疸黃腳氣等疾;李氏方主血結成症,奔豚瘕疝,喉痺胸痺,乳難乳巖等疾。總而論之,《別錄》所主者風,甄氏所主者氣,蘇氏所主者水,而李氏所主者,即取其化症之意也。然四家之説雖有不同,去滯生新,是其專成,故婦科方中以此催生墮胎,良有以焉。"

2、本草正

"蒺藜,涼血養血,亦善補陰。用補宜炒熟去刺,用涼宜連刺生搗。去風解毒,白者良。"

3、本經逢原

蒺藜為治風明目要藥,風入少陰、厥陰經者為響導。目病為風木之邪,風盛則目病,風去則目明矣。《本經》專破惡血積聚,治喉痺乳難,以苦能泄,温能宣,辛能潤也,此言刺蒺藜之功用耳。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以其入腎益精氣也,此則專指沙苑蒺藜而言。其治痰消癰腫,搜腎臟風氣,又須刺者為破敵之先鋒。"

4、植物名實圖考

"蒺藜,近時《臨證指南》一書,用以開鬱,凡脅上、乳間橫悶滯氣,痛脹難忍者,炒香入氣藥,服之極效。蓋其氣香,可以通鬱,而能橫行排蕩,非他藥直達不留者可比。"

5、本草便讀

"蒺藜,善行善破,專入肺、肝,宣肺之滯,疏肝之瘀,故能治風痺目疾,乳癰積聚等症。温苦辛散之品,以祛逐為用,無補藥之功也。"

標籤: 蒺藜 鑑別方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733n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