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讀後感寫作技巧5篇

讀後感寫作技巧5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感寫作技巧,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後感寫作技巧5篇

讀後感寫作技巧1

  國小生寫讀後感的一般模式:交代+介紹+感受+疑惑。

具體來説,如下:

首先,簡單交代在什麼時間,你讀了什麼書,或什麼文章,讀的怎麼樣。

其次,概括介紹書或文章的主要內容、簡介作者及作品。

再次,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書、文章的主要內容或感人之處談體會。

最後,提出自己在閲讀過程中的疑惑。

  另外,國小生寫讀後感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讀後感,既有讀有感,讀是基礎,感是結果,感從讀中來,

讀得透徹,感得才深。讀時一定要認真,弄懂作品的主要內容,理解

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邊讀邊做讀書筆記,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記錄下來。

  第二,寫讀後感重點是寫感而不寫讀,

因此,在寫讀後感時重點應放在感上。有的學生寫讀後感時,大量的筆墨在介紹書或文章的情節、場景,凡是自己認為有意思的段落都寫下來,到最後才寥寥幾筆寫感受,有的甚至僅剩一句讀了這本書或文章我深受教育。

受什麼教育了?連他自己都説不清。可是讀也不能一點都不寫,必要的情節敍述還是要寫的,你為何有感而發?必須交代清楚,這樣文章才有理有據,即:讀和感要有機結合。

  第三,寫讀後感一定要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寫,

書或文章當中的某一個情節或某一句話觸動了你的心靈,你才有感而發。

而這個情節或一句話正是你學習、生活中引以自豪或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離開了自己的生活實際何談感受?你的感受只有放在你的生活實際當中,才有説服力。

  第四,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由於個人的閲歷,水平以及掌握知識的程度存在差異,所以不可能句句理解,處處共鳴,

有疑惑是正常的,敢於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未必不是好事。

這一點有則提出,無則可免。

讀後感寫作技巧2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着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説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敍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複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説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國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敍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脱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説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讀後感寫作技巧3

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本書,抓住書中給你印象最深的內容,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見解。題目自擬。

你最喜歡什麼書?是卡通漫畫,還是偵探小説?是校園文學,還是科幻故事?既然是自己最喜歡的書,請你説説喜歡的理由。

看了這本書,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麼?

你會從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內容説起。有些書的故事特別驚險或有趣。比如,看了《名偵探柯南》,你會説柯南被壞人變成一個小娃娃的那一段,因為你讀時感覺特別驚險、刺激;讀了《西遊記》,你會從長着青面獠牙的妖怪要吃唐僧時説起,因為你讀到那感到特別恐怖。有些書裏主人公的遭遇特別感人。比如,看了童話《醜小鴨》,你就想講醜小鴨在成為白天鵝之前的悽慘經歷;你特別崇拜魯濱遜,喜歡講他在孤島上惡劣環境中的生活。有些書的語言讀起來既有趣又淺顯。比如,你特別喜愛張天翼的《大林和小林》裏幽默風趣的語言。有些書的封面、封底、內頁裝幀格外精美……

在説這些印象深刻的內容時,你也不妨説説你當時的感受和想法。比如,在讀《西遊記》那段嚇人場面時,你當時一定很害怕,恨不得鑽進被窩藏起來,或者會死死地關緊門,防止妖怪進來;你在讀《醜小鴨》時,一邊看,一邊哭,這故事讓你想起了自己的相似遭遇;看《大林和小林》時,你會深深同情大林兄弟倆,它讓你想到爺爺講起他那個年代的生活……

讀後感寫什麼?很簡單。把你剛才講的書中印象最深刻的內容,以及你讀時的感受和想法,寫下來就可以了。如果你還能聯繫自己的經歷和見聞,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那就更棒了。

另外,有些同學寫讀後感時,怕讀者沒看過書,讀不懂,常常大段地抄寫原書內容,這個沒有必要。你只需要簡單介紹一些書裏的內容就可以了。

讀後感寫作技巧4

  一、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

讀後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髮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點。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

  二、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

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

  三、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

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着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

  四、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

總結既可以迴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採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讀後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鬆。

  【高中讀後感作文範文】

  《邊城》讀後感

沈從文被譽為現代中國的“風俗畫家”,它的小説以恬靜沖淡的風格,小品散文的筆調,詩詞曲令的意境,描繪出湘西邊城的美麗風光,反映了“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於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畫出眾多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邊城》,充分體現了他的小説藝術的主要特點。

有人説,《邊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的讚歌,是一首用小説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繪就的無彩之畫。因此,欣賞《邊城》,需要有一種獨特的眼光,如果僅拿它當一般的小説,就不能領略箇中真趣。

在小説中,沈從文不追求扣人心絃的懸念,也不想營造驚心動魄的氛圍,更不敍述波瀾曲折的情節,他只想給讀者展示真實環境中的真實的人物。而沈從文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出人物的心理流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進人物的心靈世界。

節選部分,主要寫了三個人物:翠翠、祖父和天保。他們性格迥異,卻有着共同的心理情感:愛、矛盾、孤寂。

翠翠對祖父的愛帶着一些任性、一些嬌氣,而對天保兄弟的愛則帶着少女的羞澀和幻想。由於她感覺到祖父不理解自己,便設想着自己出走給祖父帶來的“懲罰”——讓祖父嚐嚐失去她的痛苦;可是當她想到祖父的無奈便又為他擔心起來,於是一次次地叫祖父回家,生怕兩人真的就會分手。這生動地反映出翠翠對祖父的依戀之情。文章最精彩之處就在於翠翠的“哭”。哭得那麼的突然,那麼的深沉,那麼的久長。翠翠的哭,祖父自然不理解,連翠翠自己也覺得好笑。但正是這哭,反映了翠翠內心對祖父的負疚感、無人解懷的孤寂感以及夢與現實的矛盾感。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一個青春少女的躁動不安的心理。

從整部小説來看,翠翠似乎一直生活在一種夢幻中,她只能在夢中才能品嚐到愛的甘露,而現實卻似乎離她很遠,於是,她只能淒涼地守候,孤獨地等待。從翠翠身上,我們也看到了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種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

祖父是一個閲盡人事、飽經風霜的老人,他稱得上是苗族古老歷史的象徵。在祖父的身上,同樣流淌着熾烈的愛,也存在着難以排遣的矛盾與孤寂。祖父對翠翠的愛寄託着對不幸的女兒的哀思,他的後半生是為翠翠而活,他的惟一的生活目標就是要使翠翠快樂。但他並不真正瞭解孫女兒內心的情感躁動,他只能用一些不切實際的空洞的話語來安慰孫女兒:“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情都不許哭泣。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他的許多活動都是圍繞孫女兒能有一個好歸宿展開的。

但他又害怕翠翠會重蹈母親的悲劇,所以,他去探天保的口風,徵求翠翠對天保兄弟的看法,給翠翠講她母親的故事,唱那晚聽來的歌,也因此他沒有把天保兄弟的選擇直接告訴翠翠,只是提醒翠翠注意夜晚的歌聲。然而他的努力並沒有讓翠翠理解,也沒有成就翠翠與儺送的.愛情,反而導致一些誤會。從表面看,他是一個快樂、豪爽而略帶幽默感的老人,但透過他的言行,我們卻能感覺到老人心中的那種愛的矛盾和無奈的孤獨。

節選部分,對天保的刻畫不多,但這個人物的性格卻同樣鮮明地突現在我們的面前。他愛翠翠,但無法讓翠翠同樣愛上自己,當得知弟弟也愛着翠翠,便懷着十分複雜的感情退出了角逐,既表現出濃重的手足之情,又流露着失敗的落寞。從他對老船伕的冷冷的神情和生硬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是多麼的矛盾和痛苦。為了愛,他孤獨地外出闖灘;又為着愛,孤獨地客死他鄉。

總之,作者通過一些生活的細節,在貌似不經意中,刻畫出湘西人民的敦厚純樸的品性,反映了鄉村原始人性的美好境界,抒寫了作者重造民族品德的理想。

讀後感寫作技巧5

關於讀後感類的文章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寫。

第一,作者的有關情況的介紹,包括姓名籍貫、出生(逝世)年月、代表作品、後人的評價,主要政治學術觀點及其貢獻和影響。

第二,概括出作品的梗概。即閲讀本書後,用最簡練的語言將其大意介紹出來,向別人介紹這一本書寫的是什麼內容,也可以對其思想價值進行極概括的交待,讓人明白這本書或好在哪裏。

寫梗概的目的是讓人看了它基本能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價值所在。寫梗概時要注意以下幾點:梗概不同於縮寫,也不同於中心思想應該比縮寫更為簡略,比中心思想更詳實。寫梗概要尊重原文,不能改變原文的意思,具體要求可以概括為:中心不變,順序不變,人稱不變,語言精練,保留主幹。

第三,寫作讀後感,這是主要內容。在寫作過程中,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

1、什麼是讀後感。

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它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等等。

2、寫作讀後感的一般步驟

(1)在讀完有關作品後,先確定自己所要抒發的“感”點,然後以此為依據,有針對性地對作品的相關內容進行引述,為下文的展開做好鋪墊。在此基礎上,對所引用的內容進行分析、評述和充分地挖掘,引出自己所要抒發的感想和體會,亮出觀點。

(2)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或巧妙設喻、或正反對比,對自己的“感”點進行分析、論證,證明其正確性和合理性,為讀者所接受和認同,使自己的觀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

(3)注意聯繫實際,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聯繫原閲讀材料,用原材料中的內容證明自己的觀點;二是聯繫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生活實際,還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談出你的“所感所想”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4)最後照應開頭,再次用原閲讀內容中的情節或語言對文章進行“點綴”,再次強調自己的觀點,併發出號召或者倡議。

3、讀後感寫作時應注意的問題

讀後感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也不同於思想評論,更不同於作品評論(書評)。讀後感是“借題發揮”,是在讀後的基礎上闡發的感想,必須從作品的某一方面受到感觸、得到啟示,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展開的議論。這種議論是由作品引出,但重點不在作品之中而在作品之外。所以寫作時必須。在具體寫作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處理好“讀”和“感”的關係,做到“讀”“感”結合。“讀”是基礎,“感”是延伸(結果),“感”從“讀”中來。所以首先要讀懂原作,理清文章思路,正確理解原作內容,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只有讀懂原作,才能真有所“感”。萬不可在對原作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隨便發表感想。

(2)處理好“思”和“感”的關係,做到由“思”到“感”。“思”,即認真分析、深入思考。“思”是“感”的醖釀過程,是“感”的深化手段,有了“思”,才有可能使“感”既緊扣原作,又能聯繫現實,做到觀點明確、深刻感人。所以,寫讀後感除了“讀”以外,一定要作思考,即從原文中的人和事聯繫到自己所歷所見的、與書中相近相似或者相反相對的人和事,闡明自已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已的感想抒發出來,並使之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只有“思”得深入,才能“感”得深刻,不至於天馬行空、任意發揮。

(3)“感”要凸顯重點,切忌面面俱到。讀後感(或讀書隨筆)的重點應落在“感”上。“感”必須寫得集中。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它們都寫出來。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要“感”得太多、太雜。這就要求我們對自己諸多的感想和體會加以分析提煉,從中選擇確有話可説的一點(或者幾點)來寫,儘量避免東扯西拉、泛泛而談、中心散亂的弊病。

(4)“感”要真實獨到,要具有超越性。讀後感中的“感”不是矯揉造作地拼湊所謂的“感受”。一是要避免公式化的寫作,即上半篇介紹文章內容,下半篇對照自己聯繫實際來個自我批評,最後再來寫上幾句空洞的保證。二是要避免用大量的篇幅複述或引用原作原句,而忽視了對“感想”的抒發,將讀後感寫成了“內容介紹”。三是要有獨到的見解,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有價值的原作的內核挖掘、闡述出來。四是要具有超越性,即所謂源於文本、超越文本,甚至超越自我。

(5)“感”的表現手法要自然。從表現手法上看,讀後感多用夾敍夾議,必要時藉助抒情的方法。敍述是聯繫實際、擺事實。論是談感想、講道理。抒情是表達讀後的激情。敍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議論要準確,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

(6)“感”的表現形式要規範。讀後感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是聯繫實際來闡發所感的,即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對原作內容和價值的理解與把握,使原作的觀點更加具體化、形象化;另一種是從研究理論的角度出發闡發意義,即根據自已的研究和理解闡明較難理解的原作的思想觀點,或估價一部作品的思想價值,它的作用是從理論上幫助讀者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這一種讀後感的重點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論性較強。另外,讀後感最好不要直接以“×××讀後感”、“讀×××有感”等形式命題,應根據自己所感的主題來命題,為了點明文章體裁,可加以“×××讀後感”、“讀×××有感”等副標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qv63q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