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雕塑 >

比較中西方建築雕塑的論文

比較中西方建築雕塑的論文

一、中西方建築雕塑文化內涵之比較

比較中西方建築雕塑的論文

中國的建築雕塑的大發展是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佛教源於印度,傳人我國後以迅雷之勢蔓延開來,與中國本土文化融合後紮下根。佛教的興盛推動了佛教建築的修建,而佛教建築是離不開雕塑的,客觀上推動了建築雕塑的繁榮。自此之後的中國古代建築就與雕塑結下不解之緣,雕塑成為建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縱觀整個中國古代建築發展史,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的人文思想對建築雕塑的影響是很大的,概括起來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傳統儒家的社會等級思想,這種思想影響在建築領域就是“貴賤有等,長幼有序,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荀子禮運篇》);“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一……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禮記禮器》)[2]。這説明私人所擁有的一切物品,必須與其身份地位相吻合,不能逾越。建築的大小、形制,建築裝飾的華麗程度,建築雕塑的內容題材和繁複程度都要與主人的身份相一致,建築也成為維護倫理綱常、禮樂秩序的工具。二是中國傳統認知重文學藝術輕科技工學,建築恰恰不幸的處於工學技藝的範疇,建築人員在古代只能被稱作“匠”,建築也充其量就是手藝活兒,這些導致了我國古代的建築發展和傳承一直處於師傅傳徒弟的狀態,沒有像西方那樣有知識階層的充分介入,將其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成為一門學科。師徒式的代代相傳,往往具有較大的侷限性,徒弟要秉承師傅的教誨,守“祖訓”,勢必不能跨越祖宗定下的規矩。因此,在封建社會,中國傳統建築並沒產生質的飛越,無論是建築材質、建築形制,還是建造技術都沒有新的突破,理論上的建樹更是乏善可陳,僅有的幾部建築方面的著作,也只是對現有成果的歸納總結,更多得是為了發揮規範作用。但是,這並沒有阻礙建築雕塑的發展,中國古代建築不乏繁複精美、巧奪天工之作。

二、中西方建築雕塑表現形式之比較

(一)建築雕塑的載體和部位

西方建築普遍是磚石結構,石材是其建造建築物的主要材質。因石材具有穩定性佳、耐腐蝕風化及抗災害性良好的特性,因此西方至今仍留存於世的古代偉大建築較多。建築雕塑依附於石材之上,以石雕為主。早期希臘建築以柱子作為建築的承重構件,在這些柱子的柱頭或柱身的下半部往往會有雕刻紋樣存在,有的甚至整根柱子就是一尊完整的人物雕塑。建築山牆的尖端會有純裝飾性的雕塑出現,山花及檐部都有大量雕刻。羅馬時期柱子淪為裝飾,不再作為建築的結構構件使用。中世紀的歐洲,主要建築成就集中在教堂的建設上。12世紀以後,西歐的城市教堂以哥特式為代表,更強調世俗美和感性美,教堂的內部由垂直支柱構成框架結構,冷峻精瘦,支柱之間是大面積的窗子,這種內部結構形式使得其內部幾乎沒有牆壁,雕刻之類的建築裝飾沒有了依附。但教堂的外部卻佈滿裝飾,比如教堂的大門四周,主體建築的外立面。巴黎聖母院的西立面上就雕刻着彩色雕像,龕、小尖塔、華蓋上往往也會佈滿雕刻,使建築的天際線擁有跳躍的層次性,增強了教堂的莊嚴、靜穆之感。西方建築雕塑的巔峯是巴洛克建築,巴洛克建築是一種炫富情緒的釋放,它打破傳統建築的設計思維,更注重標新立異,故而裝飾佈滿建築內外,大量使用雕刻和壁畫,華麗璀璨。許多天頂畫和壁畫採用浮雕技法,使雕塑、繪畫與建築渾然一體。中國古代建築多以木構架為主,牆體多為土質燒製,這與中國古代的陰陽理論有關。古代風水理論認為“,木”屬陽性,宜於活人住所建築,而石材乃無生命之物,一般用於陵墓等陰宅的修建。古代建築雕塑以木雕為主,同時還有彩繪、漆飾等。西周時期出現了板瓦和筒瓦,東周時已有附有雕刻紋樣的瓦當出現。我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形式多樣,兩屋面相交而成屋脊,兩條脊或三條脊相交必然產生一個集中的結點,對這個結點往往進行美化處理,雕刻成動植物或幾何樣式,稱之為寶頂或吻獸[3]。整個木構架體系的劃分細緻,分為樑、柱、枋、檁、椽等,這些構件幾乎都是肉眼可以看到,暴露在外的,因此也是進行裝飾的首選之處。往往根據部位和形態的不同加工成動物造型、植物造型等不同形象。古代建築的門窗也是進行雕刻的主要部位:大門上有成排的門釘,中央會有一對獸首口銜門環;窗子上多用紙糊的,窗格較為密集,這密集的窗格上大都佈滿雕刻紋樣。古代建築往往有高高的基座,台基上建有圍欄,圍欄通常雕刻紋飾;望柱的柱頭和望柱下的排水口多被雕刻成動物形象,使整個基座高台看起來莊嚴富麗。

(二)建築雕塑的內容題材和形式手法

中西方建築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雕刻內容也不盡相同,但基本超不出植物、動物、人物這三大類。其中人物又分為歷史人物和神話人物,以及與表現人物所關聯的歷史事件或神話傳説。雕刻手法基本都是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透雕幾大類,少數建築上存在線刻手法。西方古典建築物上的雕塑多為古代神話。以帕提農神廟為例,該神廟是希臘神廟中最負盛名的一座,作為雅典衞城建築羣的中心建築物,它的雕刻和裝飾也是最傑出的,山牆的最上部有金色的雕塑裝飾物,東山花上是雅典娜誕生故事的羣雕,西山花上是海神波塞頓和雅典娜爭奪對雅典的保護權故事的羣雕[4],這兩面的雕刻恰當地被安排在三角形的外框內,自然貼切。檐部的隴間板上也雕刻了一幅幅畫卷,表現的仍是希臘神話內容。這些雕刻採用的是高浮雕和圓雕,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聖經故事也是雕塑的重要內容,大大小小的宗教建築之上分佈着聖母、聖子、聖徒雕像,《新約》也是其雕刻的重要題材。早期的我國古代建築雕塑最初僅具有本民族圖騰崇拜功能,隨着時代的發展,建築雕塑越發豐富起來,其功能也更加多樣化。皇家宮殿多雕塑龍、鳳、獸、獅子之類,還創造出來並賦予某種美好寓意的動物,如鴟吻,原型類似海中鯨魚,用作房屋頂部正脊兩端,有防火的寓意;普通百姓府邸較多選擇表祥瑞的雕塑題材,如荷花、魚、福祿壽喜等;文人雅士的住宅則較多雕刻梅蘭竹菊之類品節高尚、卓爾不羣的植物形象,用以託物言志;寺廟佛窟之類的宗教建築雕刻的往往是各種佛像或佛祖故事之類的神話傳説;太廟祠廟類的壇廟建築內多會刻畫一些先賢聖哲故事,突出人倫教化功能。建築雕塑依附於建築而生,是建築精神的展示,也是民族文化的演繹與傳遞。在中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中西方建築雕塑,有助於我們瞭解歷史,瞭解中西文化,使傳統得以傳承。

標籤: 中西方 雕塑 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iaosu/dwv7k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