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祕密》讀後感14篇

《祕密》讀後感14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祕密》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祕密》讀後感14篇

《祕密》讀後感 篇1

當我興致勃勃的讀完這本書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自由二字。自由,不是無法無天,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自由是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有權做不妨礙他人的事情。

有人在景物上刻字,説這是他(她)的自由。但這違反了法律,想想看,要是人人都在景物上刻“到此一遊”,所有景物上都是“到此一遊”,那你還會“到此一遊”嗎?

有人在車廂裏吃東西,説這是他(她)的自由。但這也是違法的,車廂不是餐桌,也不是垃圾場,是大家的公共場合,更是反映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與品德的地方。請你記住,不要在車廂裏吃東西的時候,把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的面子吃下去。不是因為我們管得廣,更是因為自由只能在遵守法律的同時實現。

有人隨地亂堆垃圾,説這是他(她)的自由,但是大家都知道不能隨便亂扔垃圾,卻都不去照着做?如果大街上遍地都是垃圾,其中有沒有你扔的?你看到之後還想不想上街、會不會上街,有沒有心情出門?請你不要再亂丟垃圾的同時,把你道德的也丟了。

有人在圖書館吃、喝、談話,説這是自由,但是這樣打擾到別人看書。對不起,圖書館僅限看書,不是你進食的餐廳、更不是你説話的場所。不要讓來看書的人,用另一種眼光看你。

有人亂傳謠言,説這是言談自由,可我鄭重地告訴你,美好、和諧的社會是容不下謠言的騷擾,要是你生活在一個謠言的世界,你會

怎麼想?你會開開心心的生活嗎?

有人問,在家裏為什麼不可以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因為如果噪聲太大,就會打擾到別人的休息,你想想,如果你在家裏剛想打個小盹兒,就被鄰居家傳來的噪聲給吵得無法入睡,那你還想“自由”嗎? 有的人問,上課為什麼不能説話?一點都不自由。可是課堂是讓你學習知識的',不是讓你講話的,要是上課時吵得連老師的聲音都聽不見,那乾脆就不要上課了,要遵守課堂紀律。

有的人問,下課為什麼不能打鬧?一點都不自由。對,下課是給同學們放鬆一下的,但追逐打鬧可能會傷到自己和別人。下課也要遵守紀律,自由是建立在紀律之上的。

你有你的自由,我也有我的自由,遵守規則才能保證我們大家共同的自由。

自由,不是無法無天!

《祕密》讀後感 篇2

這個學期我讀了許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了。

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叫王葆的小男孩,每當他在學習上碰到困難,或在課餘生活中遇到麻煩時,他就幻想有一個神奇的寶貝出現來幫他輕鬆地實現目標。一天,他去湖邊釣魚,結果釣到了寶葫蘆,他高興極了,於是便把寶葫蘆帶回了家。寶葫蘆幫他完成了許多事:幫王寶釣魚、幫王葆寫作業、幫王葆做模型,幫助王葆”吃棋“……

可是,漸漸的,王葆發現寶葫蘆原來不分青紅皂白,只懂盲目服從,他生氣了,把寶葫蘆升扔回了湖裏,但同時他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檢討了自己的行為,成了勤奮好學的好孩子。

這本書中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王葆老師常説的”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只能靠自己努力。“是啊,這句話是真對,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凡事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回報。

讀完這本書我想到了一個故事。宋國有一個農民,一天,這個農夫正在地裏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它因受了驚嚇而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截樹根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便放下手中的農活, 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等着天上掉餡餅,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農田裏的苗也枯萎了。

回想以前,我也做過這樣的傻事。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數學老師佈置每天寫兩面口算題卡,我一直偷懶沒有寫,等到老師快檢查的時候,就找同學抄一遍。回到家後,我把《口算題卡》交給爸爸批改,就心虛的趕快開溜了,去寫別的作

業。沒過多長時間,爸爸就怒氣沖天的`把我叫了過去,我仔細一看,原來是太着急了,把前一面的答案抄到了後一面,這一面沒對一題。我低着頭,不敢看爸爸那張陰雲密佈的臉,我羞愧極了,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我知道再也瞞不下去了,就只好跟爸爸媽媽坦白,媽媽聽了我的話,氣極了,把我打了一頓。

看了《寶葫蘆的祕密》,我明白了: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只有一點一滴地不懈努力,才能收穫最美最甜的果實,不然只會適得其反。

《祕密》讀後感 篇3

在三年級的時候,我便接觸到了楊紅櫻阿姨寫的笑貓日記系列中的一冊——《一頭靈魂出竅的豬》,從那以後,我便喜歡上了這一系列的書。今天,我要介紹的書便是笑貓日記系列中的《櫻花巷的祕密》。

首先了解作者:楊紅櫻阿姨,中國當代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兒童文學作家,曾經做過國小老師,童書編輯。19歲時便發表了兒童文學作品,現已出版童話,兒童小説,散文等十八餘種。並且在作品中堅持“教育應該把人性關懷放在首位”的理念,在中國小生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多次被少年兒童評為“新增最喜愛的作家”。

這本《櫻花巷的祕密》講的是:在一個落葉飄的深秋。櫻花巷的那些枝丫乾枯的櫻花樹竟然在一夜之間,瞬間變得花開滿樹,往日那清靜的小巷因此變得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每一次看見開的怒放的櫻花,每一次望見櫻花樹下熙熙攘攘的人羣,每一次遇見打扮成花精靈的菲娜,每一次望見哪些*喝“聰明湯”、扎聰明針的孩子們,還有那瘋狂搶購天價的“狀元作文書”的`家長們,笑貓和球球老老鼠就總覺得這後面有許多驚人的祕密。在蜜兒的神奇眼鏡和萬年龜隱身術的幫助下,笑貓和球球老老鼠兩人一步步地破解了一個個驚人的祕密。但在這漫長過程的同時,他們也瞭解到了菲娜真實的內心世界。

我相信,每一個人看完這本書後都會深深地喜歡上它,因為這一系列的笑貓日記,寫了嚴冬到金秋的故事,猶如冬天裏那温暖童年的心靈雞湯;也猶如陪伴讀者成長的“心情寶典”。相信讀者會在幽默好玩,每秒温暖的文字中發現一條連通現實和幻想的祕密通道,也相信讀者會感到驚訝,會哭泣,也會哈哈大笑,會開始生命中的最初思考……總的來説,這些書就是童年的“心靈雞湯”、童心的“心情寶典”使人愛不釋手。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看完了所有版本的笑貓日記系列的書,書中內容都十分精彩,此時此刻,我只想説:楊紅櫻阿姨,我是你的忠實小讀者,你就是我的榜樣,這是因為你的‘用夢想温暖童年,用智慧點亮人心’這句話征服了我,也是因為你的文筆吸引了我,更是因為你那“教育應該把人性關懷放在首位”的理念征服了我,所以我才這等的佩服楊紅櫻阿姨。

《祕密》讀後感 篇4

在各級各類的幼兒教育雜誌上經常能看到蒙台梭利的名字,在專家教授的講座中也常能聽到蒙氏教育的力量之神奇。我有幸拜讀了堪稱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兒童教育家,現代最有權威的兒童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舉世公認最瞭解兒童,最懂兒童教育的教育大師蒙台梭利的《兒童的祕密》,這是一部深刻揭示兒童心靈奧祕的震撼性著作。

雖然作者生於十九世紀,然而她對兒童的熱切關注,細微的觀察,使得她真正瞭解了兒童,瞭解了兒童的需要。她所教育的兒童沒有被強行要求去達到某種智力成就,而是藉助感官教具得到了探索的鑰匙。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是建立在對生命力的研究之上的,這是一種完美的創造力。她覺得兒童像所有其他鮮活的有機體一樣,要經過連貫的發展階段。她把這種發展階段稱為“敏感階段”,在敏感期裏,兒童對獲得某些知識和技能表現出一種無法滿足的渴求。

我現在所面對的小朋友,正處於敏感期:好奇、好模仿、個性強。他們需要愛,因為愛能使兒童以一種敏感和熱情的方式去觀察他所處環境中的的那些特徵。這個階段的幼兒正處於自我實現階段,需要我們為他們敞開大門,他們需要自我創造,從不存在到存在;從潛在能力到實際行動的過程中,他們是簡單的。他們不會裝腔作勢。因而我們應為他們創設一個不受約束、適宜他們的環境,這樣,他們就會自然得到發展,並提示自己的內心祕密。

從書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只有發現和解放兒童,把兒童當成一個獨立的整體來看待,給予他們必要的.幫助。也知道了作為一個老師,

必須研究自己的缺陷以及自己的壞脾性,而不是過分迷戀於“兒童的壞脾性”,迷戀於“糾正兒童錯誤”的方式,只有先洗清自己眼中的沙粒。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兒童眼中的塵埃,書中還告訴我們“發怒是一大罪惡,它會制約我們並使我們難於理解兒童”。

不是嗎?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會為一些言行而發怒,可能有時還會覺得發得理直氣壯,這也許就是缺少對兒童的細微的觀察,缺乏對他們需求的瞭解所至吧,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值得我們深思:教育者必須摒棄暴虐,去除內心的傲慢與怒火。

《祕密》讀後感 篇5

今天是週末,我獨自在家趴在牀上。忘乎所以地在讀一本書——《寶葫蘆的祕密》。窗外陽光明媚,點點陽光透過枝繁葉茂的大樹,點撒在我的手上和書上,我卻毫不在意,任憑這些調皮的金色小精靈在我書上跳着舞,和我一塊在書裏遨遊。

過了很長時間,我終於將這本小説讀完了。故事裏講了王葆他意外得到了個寶貝——一個會説話,還能實現自己願望的寶葫蘆。這個寶葫蘆幫助王葆獲得了許多許多”好東西“,比如那幾十盆非常名貴的花草,許多的錢,好多美味的食品,電磁起重器等等,讓王葆成了眾多人中的明星。後來王葆意識到這些東西都是寶葫蘆偷來的。這是因為有一次王葆班級考試,因為題太難了,王葆想不用大腦思考就可以知道考試答案。而寶葫蘆把王葆前桌的.試卷”變“了過來,卻沒有發覺這卷子是前桌的,還以為是寶葫蘆自己將答案給變了出來,想都不想就交了,而王葆的前桌的卷子不翼而飛,在王葆交卷是,老師發現卷子上的筆跡不是別人,正是王葆的前桌的。老師和同學們雖然感到很奇怪,但都一致認為王葆偷了別人的卷子。老師把這件事告訴了王葆的父母,使得王葆有家不能回。最後王葆醒了,才發現這只是南柯一夢。

雖然這只是一個夢,但它給我的印象很深。小的時候,我也曾幻想過自己能擁有一根魔術棒,可變出許多的東西。

雖然這只是一個夢,但王葆他並不是一個壞孩子。他挺想學好,肯做好事,關心身體,熱愛同學。就是有一點不好:有點懶,做一些麻煩的事情的時候,會不想做就想把東西變成現成的。於是就幻想有那麼一個寶貝,可以幫他實現自己任何想要的東西,害的他有家不能回,整日裏提心吊膽……

説來挺慚愧的,小的時候,我也想擁有一個寶葫蘆,可以幫我實現很多的願望。因為在那時滑板車和溜冰鞋可算是當下最流行的東西。看到同齡的孩子穿在腳下的不是鞋子,而是帥氣的溜冰鞋。看着同齡的孩子在小道上飛速地向前衝,鞋子下面不是大地,而是帥氣的滑板車。看在眼裏,饞在心裏。可爸媽鐵了心不肯給我買,不買就算了,為此還把我臭罵一頓,説我什麼不把心思花在學習上,就會想些沒用的……

看完這本書,我才明白,原來這個寶貝可不是什麼好東西,它會使人養成不勞而獲的壞習慣,自己的是要自己努力去做,自己動手才有樂趣。

《祕密》讀後感 篇6

偷來《科學畫報》,變出金魚、許多零食,考試還能換試卷……寶葫蘆真厲害呀!我也想有它,可是,看完《寶葫蘆的祕密》之後,我知道這都是假的,要實現夢想,只能自己努力。

王葆跟我一樣是個愛幻想、愛慕虛榮的國小生。寶葫蘆是個自作主張、自私自利、不分是非、愛狡辯的角色。王葆還有一點性格跟我非常相似,暴躁。他聽奶奶講萬能的寶葫蘆,自己也想要一個,這樣他有什麼要求都可以滿足。有一天,他終於得到了傳説中的寶葫蘆。在科學小組中,要做電磁起重機,他負責繞繩子,組長異常挑剔,愛説這個不好那個不好。王葆受不了,獨自一人跑出學校,回到家……“釣魚去呀,王葆!”外面隱隱約約地聽到有人要跟他去釣魚。跑出去,沒人,他獨自來到河邊。一條魚也沒掉上,他開始生氣,這時,他聽到一陣陣類似於青蛙叫的聲音傳來,居然是寶葫蘆。寶葫蘆對他説,它專門為王葆變出想要的東西,不過王葆得答應一個條件,就是不能對外説。王葆一口答應。

“魚,我要魚!”寶葫蘆立刻變出了滿滿一桶魚,回去路上王葆又餓了,寶葫蘆又給他變出了滷蛋、煎蛋、蘋果、糖葫蘆和各種各樣的'零食。王葆想看他捐給學校的《科學畫報》,寶葫蘆立刻把《科學畫報》偷給了王葆,導致大家都懷疑王葆偷的。於是,他埋怨寶葫蘆自作主張,但寶葫蘆不接受意見,兩個人開始不和。然後,王葆參加象棋比賽時想要吃“馬”,結果寶葫蘆塞到嘴裏,“馬”突然不見了,後來王葆在家裏的書桌抽屜裏找到,由此,更對寶葫蘆亂作為不滿。寶葫蘆給他添了越來越多的麻煩,變出一盆盆珍貴的植物、自行車、其他許多書……使得他被誤解、冤枉,出醜、尷尬,還被爸爸、同學、老師、甚至學校門口保安的兒子所懷疑。後來,考試王葆也被寶葫蘆煩得走神,導致快臨近考試結束,他還一道題沒做,急得團團轉,寶葫蘆又自作主張把他前面同學的卷子調換了,交卷時,教室一片混亂……原來,這都是王葆的一場夢。

其實,我也跟王葆一樣有各種各樣的幻想,衣服不用人疊、飯有人做、難題有人幫忙解決……但是,看了這本書,我知道了現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美好,自己偷懶,只會造成更大的麻煩。因此,不論學習還是生活,我都得腳踏實地,不能不勞而獲,不然就會變得懶惰、愚蠢、還會被人嘲笑……要實現夢想,我從現在起就要認真踏實地努力奮鬥!

《祕密》讀後感 篇7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好書,名字叫《寶葫蘆的祕密》,它是中國著名現代文學家張天翼先生寫的。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主人公王葆是個貪玩,調皮,不喜歡學習的孩子,一次偶然的的機會讓他獲得了寶葫蘆。在以後的日子裏,寶葫蘆給王葆幫了許多忙,開始幫他寫作業、答考題、幹活。王葆覺得這樣很好,還能得到老師的表揚,洋洋得意的。

但是好景不長,寶葫蘆分不出指令的.意思,例如:上次象棋比賽,王葆為了贏,悄悄地對寶葫蘆説:“吃車!吃象!”寶葫蘆就糊里糊塗就把棋子喂到了王葆嘴裏。這短短的幾分鐘,我一直都在哈哈大笑。

數學考試了,王葆不想費勁,卻想考全班第一,只有找寶葫蘆幫忙。寶葫蘆使用魔法,將好同學的試卷答案連同別人的姓名全部轉移到王葆的試卷上,讓王葆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更加出醜了。在這一次“倒忙”之後,王葆狠心地離開了寶葫蘆,決心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告別了寶葫蘆,依靠自己的勤奮練習,王葆終於在游泳比賽中獲得了冠軍。

書中的寶葫蘆讓人幾多喜歡幾多愁。喜得是它身上有無窮無盡的魔法,愁得是這個寶葫蘆沒有自己的想法,別人叫它做什麼它就做什麼,根本不理解這件事的目的。往往會適得其反,把事情搞砸。

書中的王堡也是讓人幾多喜歡幾多愁。喜得是主人公王堡是一個天真活潑愛動腦的男孩,他擁有一個快樂的家庭。愁得是他是一個好偷懶、依賴性強的孩子。但是令人驚喜的是他能知錯就改,並賦予行動獲得碩果。

讀着《寶葫蘆的祕密》,有時我也會從王葆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依賴性強。我已經上五年級了,可生活還不能自理,什麼都要爸爸媽媽為我準備好了,即使這樣,有時還要不顧爸媽的辛苦發發小脾氣。學習上稍微累一點就埋怨這個埋怨那個。

讀完這本書,看到王堡改過自新,喜獲碩果。我發現其實我們本身就是一個寶葫蘆。我們身上也有“魔法“,那就是潛能,只是我們沒有好好地挖掘它,發現它,利用它。文中有句話使我終生難忘“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有自己靠自己”。可想而知人的潛能是無窮無盡的。

當然它需要我們付出無窮的努力去挖掘它,發現它,利用它。世上沒有異想天開、不勞而獲的事情,只有踏踏實實、辛苦努力,才會有快樂和收穫。

《祕密》讀後感 篇8

我們每天都在經受着人生功課的考驗。你是否在家庭環境中身心疲憊,孤獨無助?你是否在生活中處處碰壁,遠離快樂?你是否在愛情中浮浮沉沉,心無所依?……一切的一切都有這本書給你化解,它是一本讓你重拾幸福,瞭解幸福的本質,提高獲得幸福能力的書籍。也許你一直很幸福!

《幸福的祕密》作者是美籍華人索菲婭,她是全球頂尖的心靈作家,歐美12大教區靈脩主講師,她的幸福理念從美國傳至全球,颳起了一股幸福心靈復甦的熱潮。幸福的人吸引幸福的人,於是,我被她吸引了。她的幸福祕密有21種,也就是讓你幸福修煉的21堂課。

每晚睡前我會翻閲她的一個幸福祕密,每每讀完後,彷彿能從中卯上我的影子,是啊反思審視下自己,其實,我離幸福還很遠。舉一個她的幸福祕密,祕密八:想做什麼,馬上就做,看到這個大家一定會想到一個詞,激情!是啊,有了激情你才會有想去追求,想去生活的.慾望,激情是點燃夢想的火花,是鞭策我們前進的動力。可往往我們就是缺少這一點點激情,所以別怪生活索然無味,如一潭死水一般。

我是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孩,性格樂觀開朗,所以我的腦海總是充實着許多對未來的憧憬,比如,來一場揹包就走的自己的旅行,一份青澀卻美好的初戀;一桶人生第一金……太多的想做的,卻總是苦於自己的不勇敢和在意父母的意見而總以失敗告終,安慰自己以後總能行的吧,可以後是什麼時候呢,就這麼沒有概念的過着日子,心累!人累!

讀了索菲婭的這個幸福祕密,我那顆沉睡已久的心臟似重新鮮活一般,她説:“一不小心我們就會陷入平庸的生活模式,起牀吃飯睡覺,一沉不變,我們習慣指責生活變得無聊無趣。其實生活沒有變,是我們的內心變了。變得遲鈍麻木,不再活潑敏感,變得對自己失去了信心,降服在瑣碎的平庸中,不再要求自己,不再檢視自己。”是啊,一切都是咎由自取罷了,在意別人就會停滯自己前進的腳步,於是在準備屬於自己的第一場旅行了,現在不做,更待何時,我們自己想做什麼,馬上去做!

讀了這本書,我變得自信了,我知道了唯有一顆鮮活激情的心可以救我們脱離平庸的生活,幫助我們追求嚮往的生活,我要感謝這本書,是它讓我懂得追求真正的幸福!

《祕密》讀後感 篇9

這本《神聖祕密》作為pkd的自傳性小説,絕不僅僅是一個奇怪的故事。如果只想看他的中早期作品中,一個有趣點子如何讓故事中的人物出生入死顛沛流離,這本書絕對不會是好的選擇。

這本書裏面有太多關於宗教的思考,建立在基督教上的思辨讓非該文化圈的讀者,總會有明顯的疏離感。在pkd那也許覺得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在我這裏,卻是連他這個問題提出的背景都難以知曉。對於核心的問題,比如“真實”“存在”這些大詞,是可以説是脱嵌某具體文化語境的核心議題。當文本圍繞這些問題展開的時候,理解上並沒有太多的難度,所以一般來説,看個大致還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想理解這本書中有關各種宗教的更為細緻的討論,恐怕之前得有足夠的西方哲學、宗教學方面的積累。

小説很明顯的可以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是主人公之一的愛馬士·肥特在精神病院的一些幻覺與體悟;而後一部分,則是肥特以及他的其他人格與他的朋友們在看了電影《瓦利斯》之後的的探險。正如讀者會試圖在pkd的這本《神聖祕密》尋找的字裏行間的微言大義一樣,書中的人物也是在這部電影中看出了歷史的真相與世界的本源。

像是這種在書中描寫對另一文本的探究乎是pkd非常喜歡的創作方式。最有名的自然就是《高城堡裏的人》。pkd在虛構了二戰之後的歷史之後,又用《沉重的螞蚱》這本書試圖揭示文本世界中的“真相”。而《高城堡裏的人》與《沉重的螞蚱》與pkd生活的`世界,三者各自都具有成為真相的可能性。

而在《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中,其中也有類似的。書中設計了“墨瑟主義”這一新興宗教,而電視則是不斷播放巴斯特的喜劇表演——揭露這種宗教的虛偽。這檔電視節目到底是提供了彼時人們心靈上的慰藉,還是同樣也是一種騙局。這種模糊的處理,與對於仿生人態度的道德中立,也形成了呼應。

從上面兩本書中可以看出來,pkd對於書中次級文本的運用,態度非常模糊——絕不是認同,更不是否定——只是是一種通過文本的並列,擴展事件發展的多種取向。

從這個角度出發,《神聖祕密》之中的電影《瓦利斯》,與我們捧在手中閲讀的《Valis》,這兩者又是什麼關係呢?是一種自我指涉,還是自我消解?pkd是想告訴我們他發現的洪荒正道,還是想説一切都沒有意義?

不管怎麼樣,看了再説,閲讀就是意義。

《祕密》讀後感 篇10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關於兒童教育的書籍。作者是一位教育學家,亦是一位充滿温情關愛的女性學者,在書中以熱情的筆調記錄了她在學前兒童方面的研究成果。

《童年的祕密》提出了“敏感期”這一理念,在當時是具有開創性的。兒童在多方面的發展擁有一個特殊的敏感時期,尤其是精神心理髮育,如果錯過,就無法重現和挽回。兒童的成長有着其內在的精神驅動和規律,需要得到教育者的尊重。

感覺是心理的第一個衝動,嬰兒通過感官來獲取外界信息、表達自身的需求。作者認為嬰兒對於秩序感也有要求,特別是在室內,有些孩子看似沒有原因的哭鬧,是因為秩序感沒有得到滿足。孩子熟悉的環境遭到破壞,也會給他們帶來不安的感受,這是因為嬰兒能夠注意到環境當中細微的改變。但這一點並沒有實驗的數據作為佐證,作者只是舉出了一些語焉不詳的例子。我對這一點持有懷疑的.態度。而皮亞傑的實驗對於兒童的固定位置感或許有一定意義,但對嬰兒不見得有參考價值。

早在19世紀,作者就已經意識到了兒童的獨立性,並且批判性地指出,成年人把自己看作是判斷兒童善與惡的標尺,把兒童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在無形之中壓抑了兒童的個性,並且“洋洋得意於自己對兒童所謂的熱愛和犧牲”,認為這就是教育孩子的正確途徑。

可是,這種帶有啟蒙性質的新思想卻沒有出現在同時代的中國。彼時的中國父母是多麼喜歡控制孩子,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童年的我是多麼想要一點自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穿衣打扮的選擇權,哪怕是獨自出門的時間。人和人之間的鴻溝可以有多深多遠,這樣的事情縱使説出來也沒有多少人能夠相信和理解,我也不想一次又一次去開口訴説。

無論是這本書還是精神分析流派,都認為成人的幸福和一個人童年時期的生活有着緊密的聯繫。的確,童年與成年生活一一對應的歸因縱使困難,其千絲萬縷的關聯也無法被割裂無視。倘若世間多一些理智與熱愛並存的父母,這世界上也會多一些生活快樂、心靈温暖的孩子。當美好被代代傳承,和暖的風也將吹開緊閉的心扉,讓微笑綻放在每一張面龐。

《祕密》讀後感 篇11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看那大家一齊拍拍手“,想必這首歌大家耳熟能詳。對,《寶葫蘆的祕密》一書就經常出現小主人王葆這種”幸福“的畫面。

暑期,我迷上了《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王葆總想不費力,把什麼都做得最好。一天,他釣魚釣到一個寶葫蘆,有了寶葫蘆就會變得好幸福,要什麼有什麼。從此他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且不是一般人享受的”幸福“。可是,王葆逐漸發現寶葫蘆原來不分青紅皂白,只懂盲目服從,因此屢次令王葆哭笑不得,最後更令王葆在考試中鑄成大錯!最後他終於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並用自己的能力奪得了市裏游泳比賽的冠軍。

書中有句話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王葆的老師常説的:”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是啊,這句話真對,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凡事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啊!我們不能要不勞而獲的東西,要用自己的勞動而換來的成果才是最珍貴的,最幸福的。

一次,鄧老師佈置預習新課的作業。平時的我還算是個愛學習的孩子,今天就不知為什麼?無法靜下心做作業,竟然抄起同學的作業。此時,我的眼睛東張西望,生怕別人發現。左手遮住同學的作業本,食指和中指之間留出一條細縫,右手不停揮動着筆尖,抖動的手時不時寫出歪歪扭扭的字,甚至,眼睛連看也沒看筆尖,就稀裏糊塗地抄,不知抄錯多少。我抱着僥倖的心裏,認為老師應該不會抽查到我吧。天有不測風雲,老師第一個抽查的人竟然是我。

”你今天怎麼呢?作業出現這麼多錯誤?而且字跡還這般模樣……“説話間,老師皺起了眉頭。

”我……我……“我用極細的`聲音説,”我……今天抄同學的作業……“説着説着,我的頭越低越下面,恨不得挖個無底洞往下鑽。

”不勞而獲的東西不可取,天上如果掉餡餅也是一些不利的東西,凡事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師抬起頭注視着我,意味深長地説。

”你作業重新做。“我在一旁使勁地點頭,心裏默默地説:”老師,我錯了。“

有人説過:”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寫的,它只能體會,體會越深越難以描寫,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實的彙集,而是一種狀態的持續。“我低着頭走回座位,就怕遇見同學們的眼神,從沒感到這段路是這樣漫長。在課間的時候,我重新做作業。我的思想在字裏行間穿梭,像身臨其境一樣用心體會。這也許才是一種真正幸福,一種暖暖的,甜甜的感覺。

《祕密》讀後感 篇12

最近,我讀了楊紅櫻老師的《櫻花巷的祕密》這本書。讀完以後,我思潮起伏,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櫻花巷的祕密》以主人公“我”——笑貓的視角,從櫻花巷裏深秋開放的櫻花,到“起跑線加油站”到“小天才培訓基地”再到“天價的狀元作文本”。“我”和球球老老鼠用蜜兒的神奇眼鏡,看穿了這一個個騙局之後並揭穿的故事。

書中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人物——安琪兒的媽媽。她四十歲才生下安琪兒,覺得安琪兒一出生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逼迫安琪兒去“起跑線加油站”喝所謂的“智慧湯”,扎“聰明針”。又讓她去“小天才培訓基地”接受培訓,花六萬塊錢為她買所謂的“狀元作文本”,她一次次上當受騙,卻仍執迷不悟。看到這裏,我覺得現實生活中,像安琪兒媽媽這樣的家長其實並不少見,就像書中所講,似乎他們都認為“笨”是一種病,覺得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笨,動不動就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較,讓孩子參加各種補習班,卻連“起跑線”是什麼都無法回答孩子。比如我的鄰居小明,每次他考試考得不好,我都會聽到他媽媽説:“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聰明,你呢,這麼笨……”而且他每個週末都要去補習班補習,這樣做,真的能變“聰明”嗎?其實,我覺得,每個人不可能生下來就是“小天才”,也沒有人生下來就比別人笨,父母讓孩子上補習班,説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笨,這樣往往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心理傷害,而會適得其反,使孩子產生“我真的比別人笨”的心理,從而喪失自信心,真的'變“笨”。父母為孩子好的心是對的,我可以理解書中安琪兒媽媽的心理,但是,方式很重要,不要總是“以愛的名義,做着傷害自己孩子的事情”。

這本書帶給我的另一個啟示是——“只有真實的,才是最美的。”這是書中的最後一句話,從一開始櫻花巷裏深秋開放的櫻花,到後來的種種騙局,都是假的。比如,在深秋裏“開”得燦若雲霞的櫻花,不過是用細銅絲綁在樹上的假花。我覺得這句話説得好,假的終究是假的,永遠都成不了真的,無論是人或事,抑或是景和物,都是同樣的道理。唯有真實的,才會散發出它最美的光芒。

這本書沒有過多華麗的詞藻,而是用最簡單的語言,教會了我最深刻的道理——真實的,才是最美的。這個道理,會一直陪伴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堅持做最真實的自己。

《祕密》讀後感 篇13

我們的孩子應該是什麼樣的呢?蒙台梭利在書中給我們描繪的“正常”的兒童模樣是:他們有尊嚴,守紀律,舉止得體,熱愛學習!有良好的的控制行為和情感能力,自信,善於思考。他們沒有恐懼,不一味順從,沒有過多幻想,不迷戀玩具,不説謊...

看到這裏或許你會説,這不是幻想嗎?世上有如此堪稱“完美”的存在嗎?這或許真的不僅僅是“正常”,而是“完美”吧。不,這不是幻想,我們的孩子也是可以成為這樣的天使,只要我們用對了方法。

“正常”並非要求我們的'孩子事事完美,而是強調培養是非判斷能力,正直,快樂,有責任感,能夠承擔壓力,能夠探索這個世界並且覺得學習或者工作是愉快的,不容易隨便成癮。可是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不是每個父母都是教育家,也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夠按照孩子的需求給與適當的關懷和愛護。書中更是指出兒童心靈上的許多烙印,都是成人在無意間烙下的。他們在打着為孩子好的旗號,有意無意地壓抑了孩子個性的發展,導致很多孩子得不到充分、舒展的發育和成長。所以,孩子周圍的所有成人即孩子的父母、老師以及祖父母必須瞭解孩子,認識孩子的成長規律,並把它們從自己設置的障礙物中解放出來。

首先,父母和老師應該端正對兒童的態度,孩子沒有是非對錯的判斷力,或許面對你的批評,他會內疚,反反覆覆的批評變成了一種指責,孩子逐漸失去了自我。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消除自身的內心障礙,做好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者。

其次,關於孩子塑造孩子行為最好的時機就是孩子做出正確行為的時候。在孩子作錯後反覆的指責只是在強化錯誤的行為,只有孩子做出正確行為時我們對孩子的肯定,才是孩子積累正確行為經驗的優選方法。千萬不要讓口頭獎勵被物質獎勵取代。

當然,書中也依舊強調關愛和理解對孩子的重要性。畢竟人類都是感情動物,或許在糾正孩子行為之前先與孩子連接情感,處理起來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的陪伴,拉近的不是身體的距離,而是心靈的距離。只有我們認真的與孩子相處,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從而發現孩子內心深處的祕密。

世界上沒有一種包治百病的藥,也不會有一勞永逸的方法,有的是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提升完善的過程。要知道過程應該比結果有意義的多,不要一味追求“完美”的結果,或許放慢腳步用心享受這個過程,會有不一樣的美的收穫。

《祕密》讀後感 篇14

我手中的這本《童年的祕密》是由意大利當代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台梭利撰寫的,蒙台梭利一開始研究智力缺陷的兒童的心理和教育問題,後來她創辦“教育之家”,致力於正常兒童的教育實驗。

這本書中,蒙台梭利深刻地揭示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祕密,説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並通過自己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指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

《童年的祕密》詳盡地告訴父母,兒童的成長有着其內在的精神驅動和規律,兒童的成長需要依靠他們自身不斷的有意識的、自主的、獨立的與外界環境進行活動(書中稱為工作)來獲得。成人如果想促進兒童成長,最重要的是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安全的環境,尊重並理解孩子的行為,對他們的行為儘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導”。兒童自然會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該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會逐漸成長起來。

書中還講到許多具體的觀念,比如,兒童充滿精力樂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動),只是一種內在的心理驅動,並沒有任何目的。在這種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兒童對“秩序”有一種天然的敏感性,如果這種秩序被打亂,會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甚至會引起生理上的疾病。更換保姆、脱穿衣服、移動一些物品的擺放位置等這些秩序的打亂,兒童都能敏感的感知,並做出相應的反應。兒童還喜歡重複性的活動,對於喜歡的活動,他會十分專注的.、安靜的反覆操作進行,並在這種重複的活動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成人絕不應該去取笑或打斷孩子的工作。

我覺得蒙台梭利一生中最重大的成就,除了研製出了各種適合幼兒操作的蒙氏教具外,還有一項就是幼兒關鍵期的確立,配合幼兒不同的關鍵期進行適時的教育,這也許就是孩子們有出色表現的原因吧!對於這一點,我想任何一個蒙氏教師都是十分熟悉的。用心分析孩子出現的各種現象,孩子需要什麼,我們就給他提供什麼樣的環境。把孩子置身於一個愉快的環境。

蒙台梭利説“這種敏感期的存在也許更清楚地表現在兒童所遇到的障礙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兒童發脾氣很可能都是由於這種敏感性……依據孩子的敏感期,適應孩子的發展規律,那麼我們的教育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標籤: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0lnv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