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名人傳讀後感(範例9篇)

名人傳讀後感(範例9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人傳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傳讀後感(範例9篇)

名人傳讀後感 篇1

 一、貝多芬傳

在生活當中是不是會出現音樂大師貝多芬的影子——比如説像他一樣在逆境中成長出來的人,等等。而且你一定會在某些地方聽過《命運交響曲》等一系列偉大的作品。那麼好,現在我就帶領大家從書中來讀一讀他吧!

貝多芬的一生可説是一部史詩般壯烈的悲劇。路德維夕,凡,貝多芬一七七零年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可隆附近的波恩的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貝多芬的父親是一個不聰明而洶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一個僕人,一個廚子的的孩子。艱苦童年,愛情失敗,疾病纏身,貧困交加。貝多芬的童年是艱苦的,不象摸扎特般享受過家庭的温暖。一開始,他的人生就是一場艱苦而殘酷的鬥爭。他20歲就離開了自己的家,到外面謀生,就當他在音樂界嶄露頭角的時候,他的耳朵幾乎聾了,但是,他憑着對音樂的深厚情感和超人的天賦,創作了許多著名的鋼琴奏鳴曲和交響樂曲,成為聞名世界的一代音樂家。眾所周知,貝多芬不僅身材矮小,容貌醜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後來發展到耳朵失聰。可是這位自尊心極強的音樂家仍然相信,“誰也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握住命運的咽喉。”顯而易見能看出他對命運不屈服的堅定信念及超凡脱俗的高尚精神。

他是一個心靈偉大的音樂大師,性格激昂,有着偉大的人格。他竭力為善,愛子尤甚於一切,追求真理。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但他卻創造了歡樂給予世界!

二、米開朗基羅傳

米開朗琪羅生於意大利的佛羅倫薩,那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他是一個精神的貴族。他是個天才。可他的意志卻不是英雄式的。他心地膽怯,優柔寡斷,謹小慎微。危險來臨之際,他第一個動作就是逃避。他從不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人性些。他只以極少的麪包與酒來支持他的生命。他是一個極其矛盾的'悲劇人物。

可是他對帶上天的不公依然堅持着活下去,它無以倫比的勝的決心是可敬的!所以大師留存下來的作品,無論是建築、雕塑還是繪畫,任何一件都已成為不朽,它們與他一樣名垂千古。

三、托爾斯泰傳

托爾斯泰粗獷的臉又長又笨重,短髮覆在前額,小小的眼睛,寬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脣,寬闊的耳朵,因為無法改變醜相,童年時倍感痛苦。他在一個叫卡讚的地方讀書,成績平庸,他是孤獨的。

他為少年的熱情、強烈的情感和誇大的自尊心所驅使,以至這種追求完美的信念喪失了無功利觀念的性質,變成了實用的性質與物質的了。他慢慢地也學會了放蕩自己。但最後,有一樣東西救了他:那就是絕對的真誠、坦白和善良!

在托爾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對現實的無情批判以外,還熱切鼓吹悔罪、拯救靈魂、禁慾主義、“勿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等觀點,宣揚一種屬於托爾斯泰自己的宗教“博愛”思想,人們稱之為“托爾斯泰主義”——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惡,博愛。

名人傳讀後感 篇2

因為喜歡繪畫,所以非常關注畫家的生活。在幾個週末的零星時間中,我讀了《梵高傳》。或許大家認識梵高大多來自他的經典之作《向日葵》。曾經風靡一時的被人們反覆印刷用做家裏的裝飾畫。我覺得雖然他的這幅畫因此被更多人所認識了,但也使他這幅畫流於俗氣。因而慢慢梵高被人們所淡忘。但是我覺得,梵高本身,就是一部傳奇。只有你知道了他的經歷,才能讀懂他的畫。

這本書從好些天前就斷續在讀了,真正讓我愛不釋手,卻是這幾天。我感動於梵高與弟弟的親情,疼痛着他們的疼痛。我憤怒於人們對一個善良的人所做的欺侮,憤怒於那個不公的社會,憤怒於那些最底層人民的苦難―而我只是一個看客。

在世時,他被視為做什麼事都失敗的人,視為瘋子。然而,這一連串的'失敗並沒有把他打倒,他還是傾盡自己的生命,來愛,來描繪這個世界,縱然這個世界把他遺棄。

雖然手中只有印刷粗糙的梵高畫選,我還是從中看到了很多。這個不善言辭的人,把他的心,他整個的生命,他一生想要説的話,想要表達的情感都一筆筆繪在畫板上。我看到他對生命的渴望,對這個世界的愛。看到他的夢,那個像他筆下的天空那麼藍的夢。看到了他的躁動,他的強烈的要爆炸,要掙脱這個世界的束縛的渴望。

歐文斯通是一個偉大的傳記家,書中的情感,語言,以及他對梵高的理解,描述,令人印象深刻。

痛苦便是人生”這是名畫家文森特.梵高的臨終遺言,也是他那短暫一生的真實寫照。梵高是世上最孤獨的人之一。這是歐文斯給梵高寫的傳記《渴望生活——梵高傳》的前言。在傳記中,美國著名傳記作家歐文斯通用一支神奇的筆勾勒了這位一代印象派巨匠那充滿痛苦的悲劇人生。這個荷蘭畫家因為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最後開槍身亡。這本書看過很久了,它給予我心靈極大的震撼。梵高是個為藝術而生的天才,他的偉大毋庸多言。

他的弟弟提奧則是在他背後默默支撐他的另一個偉大的人,沒有提奧就沒有梵高。因為梵高根本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提奧定期給生活窘迫的梵高匯錢,讓他能在滿足温飽的前提下繼續創作。梵高則不斷地寫信給弟弟,告訴他自己創作的過程,對生活的信心和絕望。如果沒有梵高,提奧會過得很好吧。體面的工作,豐厚的薪金,温和的性格,彬彬有禮的舉止,走在哪裏都是受人喜愛的。他會過一種衣食無憂,平淡恬適的生活。而梵高,敏感,易怒,脾氣暴躁,行為偏激,有些神經質,難以想象各方面截然相反的人會這麼友愛。

梵高的一生可以概括為:出生+繪畫+死亡,除此以外再無其他。雖然他也曾追求過愛情,卻從未獲得。當他為愛情把手放在燃燒的蠟燭上方,以此表白時,我感動得無意言語。無疑他的愛是瘋狂的,可惜沒人敢接受。

雖然很早就知道他的一些經歷,但是讀起這本書來,卻總有一種讓我透不過氣的感受。也許,他要是生活中在現在的社會中,結果會截然相反,不過,也許,就沒有那樣才華橫溢的梵高,就沒有這樣讓人憐,讓人敬,讓人無限可惜的梵高了。

但不管怎麼樣,我覺得他始終是熱愛生活的,無論生活以什麼方式回敬他。而我們,我覺得,沒有理由,抱怨挫折,沒有理由,不去熱愛自己的生活。你覺得呢?

名人傳讀後感 篇3

《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書中的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基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印證了中國的一句古訓:“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身殘志堅,矢志不渝貝多芬一生挫折不斷,從小父親常用暴力逼迫他學習音樂,又在17歲時痛失母親,年紀輕輕就要挑起家庭的生活重擔。在1799年,他雙耳失聰,可聲音對於音樂家來説無疑是生命。

然而,當這一切磨難降臨到他身上時,他並沒有選擇逃避或放棄,而是一個人勇敢面對,留給後人大批世界名曲。羅曼羅蘭曾説:“這個世界沒有給他應有的快樂,他卻把自己創造的快樂毫無保留、毫無怨言地給予了這個世界。”他的不屈,他的堅強,他的無私奉獻以及他對音樂事業的執着追求,都令我深為佩服,我們應將這個身殘志堅,矢志不渝的偉人牢記於心——貝多芬。超凡脱俗,狂野不羈他,是米開朗基羅。他脾氣暴躁,不合羣,和達芬奇與拉斐爾都合不來。

我不太認同他為人處世的方式,為了生活,他卑怯地在暴力面前低頭,甚至否認自己曾經的朋友。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傑出的雕塑家。與貝多芬相同,米開朗基羅的童年並不美好,父親性格暴烈,母親早逝,所以他自幼便認識到了人生的殘酷。米開朗基羅一生追求進取和自由,從未放棄對藝術以及自我的要求,也正是這種對藝術的嚴格要求,他鑄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驚歎的'作品。而就在死神降臨的前一天,米開朗基羅仍在為藝術工作。這讓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敬業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我們也只有熱愛生活,感受生活賜予的分分秒秒,才能挖掘出生活中的點滴快樂。我們應將這個超凡脱俗,狂野不羈的偉人牢記於心——米開朗基羅。目光犀利,心靈仁慈他,是列夫托爾斯泰。

與貝多芬和米開朗基羅不同,他出身於貴族,財富眾多,卻生就一副農夫臉。他並非因此而失去對自己的信心,過於成熟的觀察使它擁有犀利的目光,懂得從別人的面容上探尋哀愁,不久後,托爾斯泰就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他深入生活,關注現實,走進民眾,創作出了巔峯之作。托爾斯泰對普通民眾非常親近,也非常尊重他們。他努力去了解百姓的痛苦和要求,領悟人民的道德情操和學習他們的語言,親自看到了社會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努力接近人民,全身心地投入到對人民羣眾有益的工作中去。他用自己坎坷和多難的一生書寫着對真誠和善良的堅定信念。這種執着的精神將成為一顆啟明星,照亮和引導後人前進的道路。我們應將這個目光犀利,心靈仁慈的偉人牢記於心——列夫托爾斯泰。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難,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鬥;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生命充滿意義!

名人傳讀後感 篇4

本書的首位譯者傅雷先生説,“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説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着希望。

其實它一直在闡述一個道理!一個宿命最終還是結束在一個人質地堅硬的生命中!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説:“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説道;

“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裏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迴應,在這裏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像貝多芬那樣堅強、潑辣而又富有人情的人物,他的振撼和扶掖我們,不用多説了。托爾斯泰和米開朗琪羅——特別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點的人,可是我們在傳記裏和他們接觸,卻感奮地分了他們的痛苦、失敗,同時也分了他們的.誠摯和成功。我們的生命和他們的差不多融成一片,決不只“枕着他們休息一會”而已。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有了一個定位,在世界上可以站在哪個位置,讓大家都彼此得清醒着,不要再自欺欺人

名人傳讀後感 篇5

命運,亦是腐朽亦是喧蕪。浮躁的四月季節,最美不過品一本好書抿一口好茶賞一米最暖的陽光。

閒暇間,打開了法國女作家羅曼羅蘭那喚醒人性與命運的讚歌——《名人傳》。魏然,我透到了那生命最敬畏的地方。

“生活的無奈,有時並不源自於自我,別人無心築就,那是一種陰差陽錯。生活本就是矛盾的,白天與黑夜的距離,春夏秋冬之間的輪迴,於是有了挑剔的喜愛,讓無奈加上了喜悦的等待。”羅曼羅蘭用英雄的精神來矯正對時代的偏見,一位是德國音樂家,一位是意大利的藝術家,一位俄國的文學家,他們在隱忍中找棲息地,在可悲的命運中尋找曙光,用堅韌來詮釋了對待命運那最珍貴的態度。

貝多芬,他相貌平平,不常與人親近,卻擁有自己獨特的音樂信仰,在他享受這音樂的成就時,無情的上帝奪去了他最寶貴的聽力,崩潰來得迅猛,但他卻也不失對自己初心的嚮往。他振作、奮發,抑制了命運對他的喉鎖,他用生命演繹了致柔致歡的《田園交響曲》、深情濃郁的《命運交響曲》乃至於在生命的盡頭依然去譜寫了流世傳送的《歡樂頌》。無疑,他的精神撥動了世人的內心,最終被世人戴上了樂聖的榮耀。

米開朗琪羅,“愈使我痛苦我就愈喜歡”,這位藝術大師在家庭、教皇、政治上深受壓迫,甚至於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性格的優柔寡斷更是使她無力抗拒,忍受着一切,為着他深惡至極的教皇服務,他用一種極其謙卑的愛,來包容愛護着他的家人。是呵,命運的蹉跎與性格的軟弱終使他孤獨,可他卻做了他盡力所能做的,朋友們,不要用一種可悲的眼神去看待他,因為他正用着一種輕蔑的眼神來抹殺無知的同情。他用着一種勇氣去叩問那個無意的社會,最終成為了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一位藝術巨匠。

列夫托爾斯泰,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他生於貴族,卻決意與貴族反抗,蔑視權貴與地位為自己的榮華與富貴而感到羞恥難堪。面對妻子家人的不理解與反對,他仍然同情着下層人民,決心與這個上層社會決裂去尋找生活的真諦。這位老先生拿起筆飛舞,寫下了《戰爭與和平》、悲憫的《復活》等作品,他用筆不斷地向那個冷漠的社會播散愛與能量,他的意志比身體要堅強,語言比心緒更為強烈。可是命運還是捉弄着他,是他最終逝世在火車站頭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就那麼安靜的通往天國。

決然抖起,才發覺生命的價值與命運的眷顧,讓我參透命運終還是敵不過那堅韌的.意志。

“當浮華給了我們過多的欺騙,現實中的虛假幾乎讓我們忘卻了真實的存在,是真情換回了迷離的心,是真情帶給了我們最純最真的感覺,它流露的是美的誓言,參透的是永恆執着的真愛。”萬千世界別為了喧囂與笙歌而忘了初心,用不屈的意識去書寫下最燦爛的彩虹搭,乘着夢想前往那夢最開始的地方。別忘記,你依然是自己命運的主人,用心去感受生活的質感,像他們三位一樣逐一擊破困境。上天終將降大任於是人……

安靜,也是一種力量。

名人傳讀後感 篇6

一 個是德國的音樂家;一個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畫家、詩人; 一個是俄國的作家。 各自處於不同的領域,但他們都是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他們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與劫難而一味地沉淪,那麼就定能衝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名人傳》創作於二十世紀前期,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十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説是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説,《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説,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説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裏,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立大事業者,不謂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

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畢竟“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馬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着思想,阻撓着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名人傳》寫作目的崇高,創造精神世界的太陽,呼吸英雄的氣息,使人們在痛苦、失望的現實中獲得心靈上的支撐。《名人傳》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個閲讀《名人傳》的讀者首先都會強烈地感受到作品中無法抑制的熱情,都會為羅蘭那極富感召力的語言而怦然心動。所以 ,我們要崇拜他們不朽的靈魂!

名人傳讀後感 篇7

《名人傳》讀後感

重要的是偉大,而不是顯得偉大

——題記

這一週,我閲讀了《名人傳》這本書,這本書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説是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名人傳》就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一流的傳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譯者,使這部作品很快即成為經典名著,時至今日仍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二十世紀的前半期是人類歷史上風雲激盪也苦難深重的時期,羅曼·羅蘭創作《名人傳》,傅雷先生翻譯《名人傳》,都是有感而為,是要從這些偉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戰鬥的勇氣。傅雷先生説,“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説,《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讀後感《《名人傳》讀後感 單明睿》。我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説,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説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峯上生存。

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裏,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名人傳讀後感 篇8

艱難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作品,由《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文章講述了三位偉人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想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不屈不撓的抗爭。閲讀《名人傳》給我的最大感受是: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傅雷先生翻譯《名人傳》,也是有感而為,是要從這些偉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戰鬥的勇氣。傅雷先生説,“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現在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也充滿了挑戰,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中的許多人卻不想奮鬥,啃老拼爹現象十分普遍,許多人追求的是一夜成名而不願在職場打拼。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的就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的一生無疑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是因為他有着超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毫不畏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往往想到的就是請他人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自己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耳聾,與別人溝通困難,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

以,他面對困難,只能獨自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説實話,在讀完《名人傳》之後,也使我不難想到自己。的確,我就是一個很容易遇到困難而退縮的人,習慣讓別人去幫助的人。一切事情只要不順利,遇到坎坷我都習慣於依賴父母。想採取哪些所謂並不勇敢的方式去解決,甚至逃避。有時還會以淚解決問題,即使我知道這並不會有效果。正是因為讀了《名人傳》才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我所經歷的一切是多麼的脆弱與渺小。與他們的困難挫折相比,我比不上;與他們那面對挫折、困難是的堅強相比,我更是比不上。所以説我又有什麼理由在面對困難時去退縮呢?這也使我在今後的生活中更堅強。不再因一些小的困難與挫折而退縮,而是勇敢向前。

其實,名人的生活也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美好,也許正因為重重困難,阻礙、挫折和不幸的命運才讓他們勇敢地站起來而成為世代傳頌的名人吧!既然我們知道成功必須要付出相應的代價,那我們現在何嘗不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加把勁,努力加油,一直向前呢?

讓我們一起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吧!

名人傳讀後感 篇9

一本《名人傳》,三個擁有不同國籍和不同職業的偉人,三個相似的經歷,一個相同的結局。 ——題記

《名人傳》出自於現代主義作家羅曼·羅蘭的筆下,是一部激發人上進的文學名著,它講述了三個偉人的一生——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馮·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書中讓我們看到了偉人們和常人一樣,有他們的矛盾、痛苦和掙扎,有他們的煩惱。但,在憂慮、困頓的人生征途中歷經苦難而不改出衷的心理路程。

在大多數人眼中,貝多芬的一生在失聰前是輝煌無比的,但殊不知,貝多芬的從孩提時代一直到離世都是極坎坷的。正如羅蘭所形容的那樣:“他整個一生都象是一個雷雨天。”四歲時,因為他的父親發現了他在音樂藝術方面的天賦,常常使用暴力,把他一連幾個小時地釘在羽管鍵琴前,或給他一把小提琴,把他關在房間裏,壓得他透不過氣來,甚至差點因此而厭惡藝術。所以貝多芬的童年是艱辛的。他的一生可以説是一部史詩般壯烈的悲劇,艱苦童年,愛情失敗,疾病纏身,貧困交加,貝多芬從剎那光輝享受的名譽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貧困交加,從童年時的悲慘人生到老年對快樂的追求的曲折的人生。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疾、孤獨、有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給世界創造了歡樂!以超人的毅力寫下了不朽的《歡樂頌》。我感到他的人生是崇高的。

對於米開朗琪羅而言,他的作品、信仰和自尊便是他的一切,他受盡了苦楚,自從他答應替教皇尤利烏斯二世開始建造陵墓時,他便麻煩不斷。狡詐的對手用計離間他與教皇之間的關係,他的家人不停地向他索要錢財卻從不過問他的生活好壞。但是,羅蘭形容他的話一點也沒錯“他有力量,他有幸生來就是為了奮鬥,為了征服,而他也被征服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期望的。”所以他是精神貴族,是天才,卻被天才所困擾,連他的精神與心靈也無能為力。這種瘋狂的激發存在於一個過於柔弱的軀體和心靈中無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

一百年前在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説,列夫·托爾斯泰曾經是照耀我們青年時代的最純潔的光芒。他年幼時雖成績平庸,又孤獨,但在一個十九世紀末那陰霾濃重的日暮黃昏,他是那撫慰人的星辰,他的目光吸引着、安撫着我們青少年的心靈。他用他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能讓我們一步一步的緊跟着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的作品。當時儘管響應的人寥寥無幾,但他並不放棄,畢生堅持着自己的使命與信念——強調“道德”主張“博愛”,這是托爾斯泰的信仰,是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的,這將成為人類生活的共同原則。

讀完了《名人傳》後,正如羅曼·羅蘭所期望的那樣,我在一瞬間頓悟了——《名人傳》是給那些不幸的和幻想破滅的人提供一種鼓舞和勉勵的泉源!

酷熱的夏天,手捧一本心愛的書,泡着一杯沁香的茶,享受着午後的寧靜,感悟着“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意境,是炎炎夏日裏一道炫麗的風景。——後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3g47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