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通用9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通用9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通用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通用9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1

在我做媽媽之前,我的家長就很熱情地把這本書推薦給我。當我拿到學生媽媽印好的用A4紙裝訂起來的這本“書”,那種馬上就要做媽媽,要準備好為一個孩子的一生負責的感覺就更加強烈了。

帶着這種強烈的期待和憧憬,我認真地拜讀了好幾遍,尤其是女兒出生後這4年的時間裏感覺受益匪淺。作者尹建麗同我一樣,是一位老師、教育學者,與我不同的是,她還是一位作家,一位成功的作家,她把自己的教育實踐細細地揉進自己的筆尖下,讓一段段生動又鮮活的育兒小故事,絹絹細流般潤澤着每個捧起這本書的人。這本書中我最傾心的,不是作者培養了一位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的女兒,而是,我從字裏行間感受到的那位小主角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而她身上的出色,要歸功於這位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對她實施的有愛心又充智慧的教育。雖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但我認為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書中記敍了許多事情再次地證明了作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為優秀的人才。

例如書中提到的家長和老師無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錯,日積月累,會慢慢形成一個嚴重困擾孩子的大問題,給孩子帶來深刻痛苦和迷惑,甚至扭曲孩子的心靈,這不是我們的愛心不夠,確實是有些做法欠妥。這個觀點再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我們常在孩子學習不認真或犯了錯的時候,會罰他把課業重寫一遍,還習慣將學生的錯誤向家長告狀,其實,當我們用這種做法我們可能在那個瞬間取得了勝利,得到了孩子表面的應允,卻在他們內心埋下了厭惡寫字的種子。我們一方面要求孩子認真,一方面又把學習作為懲罰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可想而知,當孩子書寫的時候,想到老師懲罰的情景,不反感才怪呢。我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説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個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求知慾,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而不是讓學生討厭上學習的同時,還要他去學好它。“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也是作者的一個觀點之一。

我們人為地把學習過程變成苦,卻只把結果設想成甜,試想要孩子天天吃着苦來暢想着有一天有可能會嚐到甜——過程天天具體而真實地陪伴着孩子,目標卻遙遠得虛無縹緲。當他吞嚥苦澀而感到厭倦時,如何自發地以那想象中的“甜”來壓抑這真實的“苦”呢?正象作者説的,一個人不可能既討厭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記得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講過,在教育中“目的和手段分離到什麼程度,活動的意義就減少到什麼程度,並使活動成為一種苦工,一個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會逃避。”。當學習活動沒有喚起他的愉快體驗時,他就無力去調動自己的主動精神,不由自主地表現出懶散、不刻苦、不認真等——許多人以為這是某些“不成器”的孩子的天性,其實是他上進的天性被扭曲了。作者還提出了“不考100分”的建議。過分重視考試結果,經常以分數衡量一個學生的好與壞,其實這樣是庸俗的,錯誤是把學習目標定位在滿分上,卻對孩子的學習能力、態度、方法、興趣,以及對知識的真實把握狀態沒去關注。這樣的行為看似鼓勵孩子好好學習,實質是在追求作為家長和老師的滿足感。“分數”和“成績”其實並不完全對等,分數可以反映成績,但分數不等於成績。

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培養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對知識的好奇心、愛鑽研的精神,提出問題的能力,尋找答案的興趣,有效的學習方法,平和的學習心態,持之以恆的毅力等等——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績,才是在各種考試中勝出的決定性條件。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我們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2

在孩子1歲的時候,讀完了這本書。假期又讀此書讀到最後的時候,有種感覺,對孩子以後將會出現的狀況有了一個大概的預期。明顯感覺養孩子真是不容易,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光是對孩子,對大人也是一種挑戰。

以我原來的想法,教育孩子只要給她們無限的愛,以理性的態度教育她們,孩子自然地會健康成長。我也不要求他成為優秀的人,只要他能追隨自己的內心,健康快樂的成長就行了。直到讀到這本書才知道,養孩子的過程中會碰到許多問題,不光取決於家長的教育態度,其他的,比如周圍的環境、接觸到的人、一些突發的狀況等等都會給孩子在成長中造成困擾。

本書的作者提出了很多有啟發性的建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閲讀。作者非常強調從小要養成孩子的良好閲讀習慣,可以説是在書中不遺餘力的宣傳。最開始階段是如何讓孩子喜歡上閲讀,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跟孩子一起讀書,給孩子講故事。在家中的時候,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地讓孩子感覺到讀書是有樂趣的。如果家長都不願意讀書,孩子又怎麼會喜歡上讀書呢。孩子在剛開始接觸到閲讀的時候,作者建議家長不要讓孩子一邊查字典一邊讀書,那樣做會破壞閲讀的連貫性和讀書的樂趣。如果碰到不認識的字,家長要儘量的告訴孩子,以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當孩子有一定的閲讀基礎後,作者還鼓勵家長放手讓孩子讀大部頭的書,即使當時讀的有困難,但是隻要堅持下來,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作者還強調了閲讀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長時間的堅持閲讀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學到的知識,也對孩子以後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培養孩子的語感,這對今後的學習將大有幫助。閲讀也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性格形成影響,因為既然能靜下心來讀完一本書的話,以後在做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也可以不受打擾。

第二是保護孩子學習興趣。這方面作者提出了幾個比較有效的建議。其一是,當孩子碰到目前基礎教育中的“暴力作業”的時候,家長的做法。作者提出的方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具體的做法是代替孩子去完成,而給孩子留出業餘時間去閲讀。姑且不論這種方法的正確與否,起碼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第二個是,不要拿學習作為懲戒孩子的手段。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要把不良的嗜好當懲戒手段,比如:長時間的玩電腦遊戲、無節制的看電視等。這麼做既不會讓孩子感覺學習是不好的,只會讓她們覺得學習應當從始至終都是讓人快樂的。

第三是培養孩子的自覺意識。作者主要介紹了這方面的一些具體做法。首要的前提是家長要對自己孩子的能力有信心,不要包辦孩子所有事情。這在當前的社會尤為重要。現在的家庭中的孩子都可以説是家庭的中心,家長本來就都是獨生子女,摘生了這麼一個孩子,她(他)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在這樣的家庭中,普遍的情況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隔輩人全都圍着孫子、孫女轉,害怕孩子受一點委屈。可以説是拿在手裏怕飛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家長也是,深知道現在的社會壓力和學習壓力大。

一方面想讓孩子多學點,另一方面又怕孩子太辛苦。所以為了讓孩子輕鬆一些,往往把孩子除了學習以外的所有事情全部包辦了。但是這麼做,久而久之的就造成了孩子除學習以外的其他能力就越來越差,隨着年齡的增長,生活技能一點也沒有學會。針對這些情況,作者就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鼓勵讓家長勇敢的“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相信孩子有完成的能力。作者之後舉了一個讓自己孩子獨自坐火車回老家的例子,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看出孩子的能力有些方面已經很強了,只是有些家長不捨得“放手”,造成了孩子的信心越來越差,到最後就真的什麼都不行了。這就像嬰兒學習走路一樣,到了能走的時候,家長越早放手讓孩子獨立地去走,孩子就會越早地學會走路。但是有的家長怕孩子磕到碰到,孩子也就遲遲地學不會走路。這方面就需要家長有兩方面的智慧了,一個是準確的把握孩子什麼時候有什麼樣的能力,另一個是勇敢的“放手”的勇氣,兩者缺一不可。

書中還介紹了一些發生其他情況的應對技巧。比如應對教師的“冷暴力”,作者建議家長要及時的跟教師溝通,甚至可以去“賄賂”教師,目的無非是不給孩子造成潛在的傷害源。又比如如何對待老欺負自己孩子的“壞孩子”,一方面是要做到對對方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加強溝通。諸如此類的情況,作者都提出了許多親身使用過的方法。核心的原則就只有一個:不給孩子造成干擾,不能因為大人的干涉,給孩子帶來麻煩。

以上皆為本書的一些主要內容,瞭解了這些,對我的啟發相當大。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説,這些對作者孩子管用的方法不一定對我的孩子也管用,作者能應用的方法不一定我也能很好的應用。還是得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周圍的實際環境,合理的做出判斷,明智的選擇應對手段,來解決遇到的情況。但是原則肯定都是作者所寫的,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概莫如是。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3

當手捧起《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時,身為人母又身為人師的我,從讀“序”開始,就一下投入到作者教育孩子時的情境中去了。

本書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做過老師,同時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經驗向我們娓娓道來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無痕。作者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家庭教育原則,內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強,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讓我深受啟發。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作為一位母親也好,教師也好,要擁有良好的心態,孩子心理才能得到健康成長。

當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誤,永遠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願不願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我們願不願意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錯誤。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願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書中説:“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作為母親或教師,自己的行為表率,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自己單純,孩子才能善良無暇;只有自己堅韌,孩子才能不畏艱險;只有自己上進,孩子才能努力向上……正如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羣所説的“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

二、一個好母親,需要不斷地去關注、瞭解自己的孩子;一個好老師也需要用一顆真心善待每一個孩子。

現代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個問題,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雖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心裏卻只裝着工作和社交,僅僅拿出所剩無幾的精力和時間來分配給孩子。把養育孩子的責任掛在嘴上,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承擔着無形的壓力,為孩子今後生命中留下心理的影響,給他的生命留下一個病灶,同時也給整個家庭帶來好多麻煩。

作為雙重角色的教育工作者更應用睿智去解讀好身邊的每一位孩子的成長髮展。“兒童是一個完美地獨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體裏深藏着無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長中有一種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達潛力。他們並非整天無憂無慮,他們經常會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傷”。作為家長和老師要善於觀察他們,從細節中發現問題,正確引導孩子。

書中説“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那麼也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和無能,我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犯了錯誤可以改,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我們不僅要做個好媽媽,還要做個好老師,做個勝過媽媽的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4

好媽媽,其實真的勝過好老師,因為媽媽(監護人)對孩子的影響是遠遠大於傳統上的老師的!

通讀全書後我最深的感受是:監護人和孩子之間,良性的關係應該是彼此合作,或者監護人輔助孩子。但不少的家庭,大人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很容易變成服從,競爭甚至敵對,雖然打着是愛的旗號!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相信沒有哪個家庭的父母生下來就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僅僅有愛人的動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方法,和正確的行動。否則,家長不正確的'但自以為是無私的、偉大的愛,有可能會徒增孩子對你的不難,甚至怨恨。

尹建莉老師通過這本書對“愛是什麼”、“怎麼去愛”這兩個問題,給出了清晰而又易懂的回答,而且可操作性高,很多做法放下書本後就可以實際應用。有一些例子看似有些非主流,甚至難以想象,譬如替孩子寫作業,鼓勵孩子邊看電視邊寫作業等等,似乎在挑戰傳統教育的底線。但看完老師的分析就釋然了。不管外面周遭變化如何,我只執行一條戰略思想:堅決和孩子站在統一戰線!給孩子充分的犯錯機會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家長在心底裏必須認同孩子性本善,給予尊重和自由,從長遠的角度來思考怎麼給孩子更多的愛,讓他自身去發展,而不是依靠父母。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書本不是為了讓家長照搬應用,而是認同作者的育兒原則,從而生髮出適合自己家孩子的養育方法。

共勉之!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5

在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學校向家長推薦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套書,我也第一時間買了回來,從頭到尾認真的讀了一遍,書中的許多教育理念和方法都讓我覺得受益匪淺。尹建莉老師以一個母親的角度,結合自已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用淺顯易懂的話語為我們闡述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扮演着多麼重要的角色。作者講述的許多案例,在我看起來都是那麼的熟悉,因為這些場景我和孩子也都曾經碰到過或經歷過,所以也引起我更多的共鳴和思考。

作為父母,我們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我們總是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去表達對孩子的愛,給予他細緻的照顧,恨不得幫他解決所有的困難。可一旦孩子做了讓我們不滿意的事,我們又總是忍不住大發脾氣,給予他嚴厲的批評或責罰。我們甚至會抱怨為孩子付出了這麼多,孩子卻還是不聽話,不懂事。可是我們卻從來沒有考慮過我們為孩子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他所需要的嗎,對他的成長有幫助嗎?

書中有一段話説的讓我特別有感觸:如果生怕孩有什麼考慮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慮了,一點不落地盯着他,從眼前看是在幫他,但從長遠來看,這是幫孩子倒忙。凡事應該讓孩子自己去考慮、去做,多犯一些錯誤,才能慢慢學會做得不錯。我覺得我就是那個什麼都喜歡幫孩子考慮周全的媽媽,總是會忍不住幫他安排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但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對我的安排有時會非常牴觸甚至會反抗。

有一段時間我們總是為他早上穿什麼發生爭執,我為他準備好的衣服他有時並不喜歡,他自己選的我認為不合適,擔心他會在學校熱了涼了。雖然最後他都在我的強迫下屈服了,但我能感受到他的不情不願。後來孩子開始自己在睡覺前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我認為這是對我一種無聲的抗議。我也忍着不再去管他穿什麼,即使他穿的不合適也只是提醒一下他,不再強迫他換掉。

有一次天氣很冷,我覺得他穿的有點少,但他覺得不冷,我也沒有多説,只是告訴他如果在學校覺得冷了可以讓老師給我打電話送衣服,後來我確實也接到了送衣服的電話。但從那以後他準備衣服的時候更願意主動問問我天氣,並聽從我的建議,我們也再也沒有為這類事情產生過爭吵。從這件小事我發現只有當家長真正學會了放手,去尊重孩子的意願的時候,孩子才能學會成長,也能夠減少與孩子之間不必要的摩擦。

在培養孩子的品行方面,書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值得我們去思考:很多人習慣把兒童的品行問題歸咎於孩子自身,所以習慣指責孩子;可孩子的品行習慣是如此依賴家長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長在思考改變孩子的問題時,切入點永遠應該是如何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哪怕你認為孩子的毛病就是來自孩子自己,你也有責任通過改變你自己喚起孩子的改變。不這樣思考,你就永遠找不到改變孩子的路徑。我們在面對孩子撒謊的問題上,很多時候都是生氣地批評、指責甚至恐嚇,卻很少去思考孩子撒謊的深層原因是什麼。書中總結了撒謊的兩個原因,模仿大人和迫於壓力,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其實並不明白撒謊是什麼,更多的是大人曾經用假話騙過他們,所以他們也學會了説假話;當孩子懂事後,他知道自己犯錯將會得到批評時,為了避免被責罵和處罰,也會選擇去説假話。所以我們要學會體察孩子的謊言,找出癥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孩子天生是不會説謊的。

也許有一些家長認為尹建莉老師的理念和方法對自己的孩子不適用,因為自己沒有一個像圓圓那樣的孩子。尹建莉老師在《自由的孩子最自覺》這本書裏是這樣回答的,沒有人專門為你家孩子量身定做寫本書,讀書如果不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改變,只是生搬硬套,那麼一切知識和智慧都是無效的。所以我們讀這套書需要把握的是教育的原則和理念,“因材施教”,學會去理解和靈活運用書中的方法,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正因為我們永遠找不到一本適用我家孩子的書,所以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去總結和反思,並進行自我改變。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6

很早就買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一本書,這本書中,尹老師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對於教育的理解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它讓我發現,原本我們一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地貽誤了我們的孩子。

整篇文章共分為了六個重要部分來進行闡述作者是通過哪些生活的小細節來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品德、素養等。我對於書中的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比較感興趣。首先,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讓孩子先愛上學習。其次,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而不是一件很討厭的事情。

尊重孩子,保護孩子,是我們每一個家長的天職,很多家長也是這麼做的,家長給了孩子很多的愛和關心,在當下的應試教育下,許多家庭有很多的無奈和無助:家長痛苦,孩子更痛苦。如果父母存在功利或自私的想法,只注重眼前的成效,或只看到自己的要求和希望,本身就是一種無視孩子自身獨特性的武斷想法,作為父母就一定要有平等、尊重、關愛的心和要讓孩子自信、獨立、誠實,懂得關愛,具有健全人格,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關於家庭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的影響遠遠大於學校教育,培養一個好孩子,不僅是對家庭負責,也是對未來社會負責。我們需用正確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用正確的心態來看待教育,勇敢的放手,給孩子獨立的生存能力,給孩子保留學習的激情,是我們父母、老師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7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真的是本難得的家教讀本,作者尹建莉既是好媽媽也是好老師,書中內容既能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讀完讓我受益匪淺。

現在我還記得其中的一篇《“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解決了現在很多家庭陪孩子寫作業的難題。原來我總是陪着孩子寫作業的習慣是錯的,真正意義上的“陪”是心理上的支持和信任。在培養學生習慣的過程中,如果總是製造孩子的主動性和成就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一個好的習慣;如果經常讓孩子又不自由感和內疚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壞習慣。對於孩子偶爾所犯的小過失不要大驚小怪,內心一定要堅定一個想法:它只是個“小事”,不是個“錯事”,孩子的成長需要經歷這些小事,他們甚至必做功課還重要。所以,只要鼓勵學生改正就可以了。不要責怪,也不要經常提起,不要讓孩子有內疚感和負罪感,否則的話它真能固定成一個難以改正的缺點了。

作為父母沒有誰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誰不想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我也如此,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總想多給兒子弄點家庭作業讓他多寫多練習,或許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學習好。可是孩子不是這樣的,每天都不及時的完成作業,邊寫邊玩磨磨蹭蹭的到九點多,更別説什麼我佈置的家庭作業了。有時候作業寫得潦草,我看了一氣之下全擦了重寫,孩子就會大哭起來,我更生氣,他邊哭邊寫,對學習產生逆反心理。從這本書中,我明白我的做法太過生硬了,有點拔苗助長了。我必須馬上改變自己的一些不好的習慣,來影響孩子一點點去改變她已經養成的不好的習慣。我必須想辦法使得他對學習感興趣,對自己有信心,讓他感到學習是一種享受,或許能改善這種狀況。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學語文不是學語文課本”讓我明白了:“我們語文教育最大的問題是用叫西方拼音文字的方法教中國的象形文字。”“大學聯考語文試卷,除了一些古詩外,絕大多數內容與教材無關,它考查的基本是學生語文的真實水平。如果不關注閲讀,死抱着教材學語文,那學學生進入中學後就會越來越力不從心。”“學生的成績和閲讀量成正比關係。”在教學中,一定要堅持閲讀教學,讓學生從海量閲讀中汲取營養,而不是僅僅從教材中獲取知識。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細細品讀,每次都有新收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8

在自己有小朋友之前,我就對家庭環境塑造個人成長非常認同,最近讀了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越發感覺到,一個孩子如何成長,非常大的程度取決於父母對其的教育、教養和影響。

我讀這本書的時候並不知道作者自己養育了一個多麼成功的孩子,讀的目的也不是去學習如何培養一個可以考取哈佛的女兒。因為我自己的成長經歷以及性格,我知道家庭環境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在有了點點之後,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小朋友在充滿愛的環境里長大,教育她、引導她,和她建立親密而自然的親子關係。但是,如何寵愛而不成為溺愛、如何教養而不成為控制,卻不是隨便説説就可以做到的。在讀完作者的這本書後,我更是發覺,做父母並不是簡單的順着或否定孩子,做一個合格的父母是一個非常艱鉅的課題,需要強大的智慧,不斷的學習、反思、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長。父母的行為投射在孩子身上,然後就會收穫屬於你的孩子和親子關係。

培養閲讀的興趣養成讀書的習慣。

減少批評和説教尋找問題根源以引導。

智慧對待學校教育保護孩子自由天性和創造力。

以身作則培養良好的自控力。

尊重和理解孩子建立平等信任的親子關係。

上面列示的內容是我讀完書籍後印象比較深刻以及認同的地方,我相信大部分的讀者也非常認可,但是難的是如何去做到,卻是需要父母花心思和心力的地方。在書裏面,作者不僅樹立了世界觀,很多問題也給出了具有參考價值的方法論,供大家去借鑑和嘗試。孩子一旦出現問題,永遠不要孤立的看問題,如同作者所表達的,一定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作為父母需要不斷的嘗試、等待,給孩子足夠的信任,並且認真去反思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自己的問題,是否是導致孩子出現某些問題的根源,永遠不要懷疑作為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力。

點點馬上一歲了,開始懂得大人説的話,也會咿呀咿呀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帶她從來沒有覺得辛苦或疲憊,但我知道,她的小小人生已經啟程,需要作為爸爸媽媽的我們來保駕護航。透出作者的這本書,我的最深感觸還是做父母最需要的還是用心,保持愛心、耐心和思考的心,然後是一顆平常的心,摒棄自己是個大人,所以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管教小朋友的觀念,陪伴着小朋友一起成長。啊,是任重而道遠啊。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9

近期我閲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最早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是在一個熱銷榜上,起初很不以為然,自己本就是教師,教育孩子的道理應該都明白。後來在網上買書為了湊單,才買了這本書。可一翻便不能釋手,再細看內容,便有了沒有早早看這本書的懊悔。

做父母,是我們每個成年人的職責,但我們是否都能扮演好為人父母的角色呢?會生孩子不等於會當父母,第一次為人父母,我們應該需要虔誠地學習如何做合格的父母。當我的孩子在生活、學習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時,我也常常會問自己,我的教育在哪裏出現了問題?但常常認識到了問題的存在,卻沒有持之以恆地堅持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在班主任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也常常會因為學生出現的習慣問題而發出感慨:這個孩子到底怎麼了?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了嗎?這本書中作者給出了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教育方法,使做父母的我們會獲得許多有效的經驗。

本書的作者提出了很多有啟發性的建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閲讀。作者強調要養成孩子從小閲讀的良好習慣。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跟孩子一起讀書,給孩子講故事。在家中的時候,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地讓孩子感覺到讀書是有樂趣的。如果家長都不願意讀書,孩子又怎麼會喜歡上讀書呢。作者建議在孩子剛開始接觸閲讀的時候,家長不要讓孩子一邊查字典一邊讀書,那樣做會破壞閲讀的連貫性和讀書的樂趣。如果碰到不認識的字,家長要儘量的告訴孩子,以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當孩子有一定的閲讀基礎後,作者還鼓勵家長放手讓孩子讀大部頭的書,即使當時讀的有困難,但是隻要堅持下來,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作者還強調了閲讀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長時間的堅持閲讀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學到的知識,也對孩子以後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培養孩子的語感,這對今後的學習將大有幫助。閲讀也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性格形成影響,因為既然能靜下心來讀完一本書的話,以後在做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也可以不受打擾。

第二是不要拿學習作為懲戒孩子的手段。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要把不良的嗜好當懲戒手段,比如:禁止長時間的玩電腦遊戲、無節制的看電視等。

第三是培養孩子的自覺意識。首要的前提是家長要對自己孩子的能力有信心,不要包辦孩子所有事情。讓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相信孩子有完成的能力。作者之後舉了一個讓自己孩子獨自坐火車回老家的例子,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看出孩子的能力有些方面已經很強了,只是有些家長不捨得“放手”,造成了孩子的信心越來越差,到最後就真的什麼都不行了。這就像嬰兒學習走路一樣,到了能走的時候,家長越早放手讓孩子獨立地去走,孩子就會越早地學會走路。但是有的家長怕孩子磕到碰到,孩子也就遲遲地學不會走路。這方面就需要家長有兩方面的智慧了,一個是準確的把握孩子什麼時候有什麼樣的能力,另一個是勇敢的“放手”的勇氣,兩者缺一不可。

第四是品格教育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本書的作者認為品格決定命運,童年決定一生,而對孩子的品格教育其實都體現在日常生活裏。這一觀點我認為運用在教育教學中也十分必要。都説什麼樣的班主任帶出什麼樣的班級,這其實就反映了班主任或老師的品格對學生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所以我認為要“樹人”首先要先“樹己”,老師更應該注重日常學習生活中對學生的品格教育,用自身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

雖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家庭教育方面的書,但我認為如果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從教育教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也能受到許多啟發,掌握更多的教育智慧,思考更多的教育問題,從而不僅成為好媽媽,而且成為好老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4klnl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