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茶館讀後感

茶館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茶館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茶館讀後感
茶館讀後感1

茶館是老北京隨處可見,在那裏彼此嘮嘮家常,談天説地,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地方了。但誰能想到就是茶館竟能折射一個大的社會問題。老舍讓一個平庸無奇的地方有了更深的意義。

老舍的寫作手法與寫作角度都是對一無二的。我認為《茶館》雖一共只有三幕,但令人難忘,一幕一段,小而精,幹練、簡潔。劇情從清末一直到民國初年,再到國民黨政權覆滅前期。在《茶館》中我們所能感到的不僅僅是時代的變遷,更是一種歷史的變遷。《茶館》中巧妙地表現出了年代變遷與人物的突出性格。儘管書中的“茶館人”呆,三教九流不少,但正是這些小人物在文章中起到核心作用。《茶館》中那些小人物如:茶館老闆王利發,心不壞但膽小的鬆二爺,愛國情懷高的常四爺。在茶館中沒有幾個人是掏心掏肺的人,聽聽!説得不是客套話,便是奉承話,我不懂,不懂老舍為何塑造這些人物,但不能不説從那些小人物的那些有“人情味”有“良心”的話中能讓人感到世態炎涼呀!

在這本劇中“子承父業”,這是一句頗有諷刺意味的安排。劇中一幕幕向前走,那人們的裝束也前衞起來了。西裝革履,看那些黃皮膚黑眼睛的“西裝同胞”們更讓我看到中國的境況不容樂觀。

從老舍那略帶諷刺意味的話語中讓人們瞭解到他的真情實感。讀了《茶館》這個劇本便了解了老舍處於那個年代的真實感覺,總體而論,《茶館》無論從場景佈置,人物性格塑造,語言的精煉程度,都可稱之為一部不可不讀的作品。《茶館》可以作為現在許多劇本的榜樣,老舍可以成為現在劇作家的楷模。

茶館讀後感2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月亮茶館裏的童年》這本書,《月亮茶館的童年》讀後感500字。主要講的是:主人公天米和麥穗是一對很要好的朋友。在與同學和鄰居的相處中,經歷了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之後,她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真正的友誼,真正的友情。雖然,她們兩人有點小矛盾,但是她們仍然是一對好朋友。

人生是漫長的,童年卻是短暫的,可那是美好的,歡樂地,天真的!我更加深刻理解了友情親情的含義,讀後感《《月亮茶館的童年》讀後感500字》。該上五年級的我,再有一年就要和好朋友分別,心裏便惆悵的很,戀戀不捨!想想我的同學,經常在嘻嘻哈哈、打打鬧鬧,共同學習、共同讀書、共同進步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雖然我們也時常鬧鬧矛盾,但是我們的同學情,我們的友誼卻在一天天增加,暑去寒來中變的更加深厚了!在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同學們的幫助、安慰和鼓勵,給我戰勝困難的力量和信心!經過這幾年的相處,成為要好的朋友。想到我們一年之後國小的五年學習生涯即將結束,我們會奔向不同的學校,有了不同的人生,但是我們的友誼仍不會改變!

童年在每個人的心裏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不要長大了留下遺憾,那就讓我們珍惜現在的所有吧!好朋友應該是一生一世的,友誼是永遠連在一起的。

茶館讀後感3

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每個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當時社會不同職業、階級的不同羣體。看似多達幾十位的出場人物,卻無一顯得重複。王掌櫃、常四爺、鬆二爺等等身世不同、個性顯著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就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深深刻在腦中。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櫃,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壞。

通覽全文,在我眼中他作為一個掌櫃,很圓滑又顯得軟弱,遇事就給錢、説好話。然而,在結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館被高官與小人奪取,默默地在後院逝去。這一情節,彷彿出乎了人們的意料,但仔細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讓人心酸不已。這麼一個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櫃,卻選擇以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老舍先生通過一個人物,以其行為與性格的強烈反差,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悲哀,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風氣的諷刺與不滿。

《茶館》的成功在於語言的成功和戲劇結構的巧妙、嚴密。話劇全憑台詞塑造人物,一個人的性格全體現於他的每一個字眼中。“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的語言功力令人歎為觀止。《茶館》中每個人物的台詞都有生活氣息卻意味深長。在戲劇結構上,《茶館》可以説是“形散,神不散”。整部話劇雖年代跨度大,沒有主線故事,但毫不顯得零散難懂。老舍先生通過一個主要人物,從壯到老,貫穿全劇。這樣,故事雖鬆散但有了連貫性。

故事中人物父子相承,雖然年代變化了,但每個人物所代表着的羣體依舊存在,並隨着時間的遷移有了細微的變化。令故事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每個人物都扮演着自己的故事,同時又與各自所處時代密切關聯。揭示了社會一角,展覽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生活。

茶館讀後感4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著作之一,我讀了之後有很多的感想。

《茶館》的故事發生在清朝末期的北京,那個時期非常混亂,軍閥混戰、敵寇入侵,裕泰茶館裏卻是熱熱鬧鬧,那裏聚集了三教九流、各行各業的人,掌櫃王利發為了適應當時革命的浪潮,不斷改良茶館的經營,把茶館開了下去,但最終還是被軍閥霸佔,成了他的歌舞廳,王利發便上吊自盡了。

茶館本是給人歇腳、喝茶的地方,在《茶館》中,它被描寫成一個縮小的社會,提鳥籠的有錢人、賣蟈蟈的窮人、算命的先生、專橫無理的士兵、奸詐狡猾的商人都聚集在這裏,人物描寫得非常生動,有正直善良的王利發、常四爺,也有奸詐狡猾的劉麻子、吳祥子等,他們之間的交流與衝突都體現了舊社會的封建與腐朽,就像常四爺的經典對白:“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呀。”

當時的社會局勢動盪,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茶館裏每天都有悲慘的事情發生,這讓我體會到,我們能擁有現在美好的生活,非常不容易,裕泰茶館裏的那些人,不正是為這樣的生活而奮鬥的嗎?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幸福時光、好好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樑。同時也要不停磨練自己,就像裕泰茶館的改良一樣,接受失敗、知難而上,這樣才會更上一層樓。

這篇劇作也讓我體會到了那時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是多麼困難,談國事談多了就會掉腦袋,他們能堅持下來非常不容易,使我更佩服勞動人民的堅忍不拔,我要向他們學習。

茶館讀後感5

人藝的劇院門口永遠有着讓人心馳神往的燈光。那五十年代的老式建築發黃的外牆毛時代的字體組成的“首都劇場”四個字招牌,由於燈光的襯托顯得格外熠熠生輝。夜幕降臨了,周圍的建築,車流,行人,都沒有它的光輝。王府井教堂在遠處若明若暗。這是一個做夢的去處。走進大門,《龍鬚溝》的節目單整齊地碼放在簡陋木頭桌子上,一人一份,免費自取。人藝是現在為數不多的節目單還能免費的劇場之一。二樓的皮沙發寬大得有點空曠,在沙發圍成的天井中,老式的水晶頂燈光直射下來;劇場裏面也是一樣。

劇場永遠是厚厚的紅色帷幕。在當時看來很龐大的劇場,現在甚至比不上一個大學的講堂。一層,二層,一層與二層之間的側座,還有二層最後幾排的學生票。但是,依然可以看見演員的臉龐,聽清演員抑揚頓挫的台詞。《龍鬚溝》首演的日子,是在56年前。正如導演顧威所説的一樣,56年,半個多世紀了,那條溝早成了金魚池。小妞 子要是活着,今年也該是七十高齡的妞子奶奶了。光看這齣劇的名字,就讓人覺得眼眶發紅。帷幕拉開,仍然是這個50多年前的小雜院兒,才華橫溢的程瘋子唱着辛酸的單絃,三嫂還是那麼潑辣,趙大爺和現在北京街頭的任何一個老大爺一樣有範兒……50年前的話劇今年首演的日子,正是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的日子。看到一二幕之間兩個黨 派軍隊交 接的過場戲,雪花洋洋灑灑地落下,突然覺得這些年的事情並沒有發生,那些人,那條溝,重回眼前,一如當年。

老舍的話劇經典之處在於生活化,可是現在的話劇連生活化都做不到。那些從網上扒了兩個段子就想把觀眾逗樂的話劇都應該來好好學學,真正的話劇應該怎麼寫。56年的時光輕飄飄地過去了;灰燼在我們眼前反射着它的光。

茶館讀後感6

老舍用其獨特的視角和手法使《茶館》整部劇本的語言綻放生命的炫彩,讓它成為真正的藝術品,以幽默、風趣的語言,有力的諷刺度,深刻地體現了人們在舊社會時的生活、背景,深刻的諷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三個時代對人們的欺壓,及三個時代統治的黑暗,真實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真正本相。《茶館》也成為了老舍個人漫長創作生涯中的高峯,也是五十六十年代劇作界的高峯,是前輩作家中少見的後期超過前期的高峯。

以老舍先生獨一無二的創作手法,使全劇顯得乾淨、簡潔。它最突出的特點便是全劇只有三幕,一幕一時段,用人物來表現年代,同時又把年代作為人物表現的背景,二者相輔相成,使小小一茶館成為中國舊時代的一個縮影,讓人以看“歷史劇”的眼光來評審。三教九流市場彙集地的茶館,仍有幾位核心人物始終貫穿其中,例如茶館掌櫃王利發,膽小的鬆二爺,十分愛國並胸懷正義常四爺等等。茶客間説的不是客套話便是奉承話,他們之間的談話使人更能深刻的體會到世態炎涼。

《茶館》中語言的精妙運用,同樣讓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第一幕裏茶客的東一句西一句,左一下右一下。那都是北京語言的精華,都是近百年京都生活的沉澱。它們多彩而不雜亂,節奏明快又一氣呵成。這使得第一幕成為全劇的高峯,後邊兩幕也是由第一幕而來,託着襯着第一幕構成整部戲。

希望多年以後,我們也不會忘記那一句“我們吃下午茶去!”

茶館讀後感7

茶館是愛茶者的樂園,也是人們休息、消遣和交際的場所。但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茶館》變成了話劇史上的經典。

《茶館》的故事全部發生在一個茶館裏。故事講述了茶館老闆王利發一心想讓父親的茶館興旺起來,為此他八方應酬,然而嚴酷的現實卻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終被冷酷無情的社會吞沒。經常出入茶館的民族資本家秦仲義從雄心勃勃搞實業救國到破產;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爺在清朝滅亡以後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還揭示了劉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狀態。

王利發是茶館的掌櫃,他心地不壞,對世間的苦難早已熟視無睹。他是個本分買賣人,希望社會安定,自個兒的生意也順心點兒,可社會總跟他擰着勁兒來,他不敢跟社會較勁,只能俯首當“順民”。但是,社會的魔掌越來越緊地卡住了他的脖子,最後無奈身亡。他的形象很有代表性,不坑人、不害人、逆來順受、沒有過高的要求,是當時小市民最普遍的心態,也表現出底層人民的憤怒。

秦仲義是個民族資本家。他憑着一顆報國之心,變賣祖業創建工廠,想實業救國。他耗盡40年的心血辦起不小的企業,覺得這樣就足可以“富國裕民”。他錯了,抗戰剛結束,他的產業就被沒收了。秦二爺痛心疾首,怨氣沖天,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帝國主義、封建寡頭和官僚買辦共同控制的國家經濟形勢,沒讓想實業救國的秦二爺實現願望。這又一次批判了黑暗的統治者。還有許許多多的人物,鬆二爺、常四爺、二德子、劉麻子……他們代表不同的人物,但他們都反映了人民的苦難、憤怒、鬥爭……

老舍的《茶館》讓我看到了一段屈辱鬥爭的歷史。銘記住這段歷史,記住《茶館》,讓屈辱的歷史不再重演。

茶館讀後感8

可以説《茶館》是老舍先生的一部傳世經典之作,我們從這個小小茶館的興衰也可以側面看出中國半個世紀的興衰。小説裏面每一個人物都各具特色充滿了個性,簡單的一個茶館我們看到了朝代的更替,看到了社會的各個階層人物的生活狀態。

文中茶館的老闆王利發,其實算是一個處事比較圓滑的人,他要求的不多隻要他的小茶館可以好好地經營,但是在故事的結尾他也是落得一個悲劇收尾。

其實這是關於一個時代的悲劇,不管是面對清朝的滅亡前那些封建制度的壓迫,還是民國初年社會的動盪不安,還有解放初期的內戰,茶館都是堅強的存在着經營着,可是終究還是敵不過現實的殘酷打擊,悲劇是註定的結局。

關於茶館最大的感觸就是社會最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無論怎麼説受傷害最大的還是這些底層的人民羣眾們,裏面也有衝有愛國的旗人常四爺和一心想着實業救國的秦二爺,可是他們都被悲劇的打壓了,就是大多數人的愚昧無知麻木不仁才導致了清朝的滅亡,讓當時的中國被列強欺辱。

還有文章中的各種小人物的各種性格的描寫也是十分的傳神,可以反映出當時黑暗的社會背景下人們的思想狀況。沒有充滿民族正義感的國民的話中國這個泱泱大國是不能真正的站起來,老舍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的悲哀,只有記住那個時代的痛苦才可以走好現在的發展之路。

茶館讀後感9

茶館,在我們眼中只是彼此嘮家常,談山海經的地方。誰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會問題!除非有一位具有獨特視角的大師使它“活”起來,否則茶館依舊會是那樣的平庸無奇,永遠不會有更深的意義。而那位大師便是老舍,他用其獨特的視角和手法使整部劇本的語言綻放生命的炫彩,讓它成為真正的藝術品。

以老舍先生獨一無二的創作手法,使全劇顯得乾淨、簡潔。是時間變遷,同時也是歷史變遷。用人物來表現年代,同時又把年代作為人物表現的背景,二者相輔相成,使小小一茶館成為舊時代的一個縮影,讓人以看“歷史劇”的眼光來評審。三教九流市場彙集地的茶館,仍有幾位核心人物始終貫穿其中,例如茶館掌櫃王利發,膽兒小的鬆二爺,十分愛國並胸懷正義常四爺等等。茶客間説的不是客套話便是奉承話,他們之間的.談話使人更能深刻的體會到世態炎涼。

《茶館》中語言的精妙運用,同樣讓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第一幕裏茶客的東一句西一句,左一下右一下。那都是北京語言的精華,都是近百年京都生活的沉澱。它們多彩而不雜亂,節奏明快又一氣呵成。這使得第一幕成為全劇的高峯,後邊兩幕也是由第一幕而來,託着襯着第一幕構成整部戲。

但是,老舍先生的《茶館》低調的很,僅有一個電影演員劇團,算是業餘演話劇,排過,在郊區劇場也只演過一兩場。可真的藝術,無論何時,都會散發光輝。現在的《茶館》已經成為人藝的經典保留節目,同時也在人們的心中紮下了根。

希望多年以後,我們也不會忘記那一句“我們吃下午茶去!”

國中讀後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好書推薦

茶館讀後感10

這部劇運用對京城中裕泰大茶館裏人們的談話,體現了國家的興盛衰敗。從戊戌變法的失敗到解放戰爭的前夕,時代的變遷讓茶館裏發生的一件件小事變成了一部歷史劇,而這部歷史劇的主角當然就是茶館掌櫃王利發了。

王利發是個精明而正直的人,年僅二十歲就出來替早逝的父親打理生意,他生在一個混亂的、戰火連綿的年代,最後正因不能忍受自己經營了幾十年的茶館被人強行霸佔而上吊自殺。是啊,用戲中的話説,那是一個人們“一堆一堆給洋人送鈔票”的日子,不少的人都當起了漢奸,個性是戲中的兩代小人——劉麻子和小劉麻子。

先説劉麻子吧,他見利忘義,幹着給人説媒拉線這種不正當的生意,不論雙方願意與否,只要有錢賺他就幹,有時甚至還賣人兒女。在第一幕中,他竟然把一位生活貧苦的農民——康六的女兒康順子以十兩銀子的價錢賣給了給了一個太監。

而劉麻子的兒子小劉麻子呢?他非但沒有“改邪歸正”,反而還“發揚光大”,要創辦一個專給美國人帶給女招待的“花花聯合公司”,甚至想方設法霸佔了王掌櫃的裕泰茶館,把它改成了一個“取得超多情報,捉拿共產黨”的地方。

現如今,像這樣見利忘義的人還在少數嗎?有些奸商,為了謀求暴利,用偷工減料製成的東西來矇騙消費者,甚至不惜搭上消費者的性命!

但是此刻,隨着人們的意識不斷增強,明白那些為祖國作貢獻的好心人越來越多,這是讓人們欣慰的一點。不管怎樣,《茶館》這篇局本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從中讀出了一位語言大師的愛國愛民,善解人意。

茶館讀後感11

今天,是第四次去書城了,我拿着礦泉水,又踏上了書城的電梯。到了書櫃,我看看有沒有好看的書。突然,我看到一本書,便從書堆中把它抽出來。

這本書叫做《茶館》,作者是中國著名的現代小説作家老舍,老舍生於北京的一個貧窮家庭,他的作品深受讀者的喜愛。故事講述了茶館老闆王利發一心想讓茶館興旺起來,為此他不斷應酬,然而嚴酷的現實卻使他每次被嘲弄。最終被無情的社會吞沒。經常出入茶館的秦仲義從雄心勃勃搞實業救國到破產;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爺在清朝滅亡以後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在滿清王朝即將滅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館卻依然一派“繁榮”景象:提籠架鳥、算命卜卦、賣古玩玉器、玩蟈蟈蟋蟀者無所不有。又過了三十年,已是風燭殘年的王掌櫃,仍在拼命支撐着茶館。日本投降了,但***和美帝國主義又使人民陷入了內戰的災難。王利發絕望了。這時,恰巧來了兩位五十年前結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過的正人君子常四爺,一位是辦了半輩子事業結果徹底垮了台的秦二爺。三位老人撒着撿來的紙錢,悽慘地叫着、笑着。最後只剩下王利發一人,他拿起腰帶,步入內室,仰望屋頂,尋找安然了結一生的地方。

常四爺的失敗,除了社會的責任之外,也因為他的人生哲學已然不合時宜。就這一點説來,他與終於跌進厄運的王利發、秦仲義,是殊途同歸。《茶館》,這個經典的話劇,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描寫的人物形象,讓人品嚐得津津有味。

茶館讀後感12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劇的劇本。《茶館》講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館幾十年間的跌宕起伏,歷經清朝、民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統治時期這三個年代。《茶館》非常現實,好人不一定有好報,惡人不一定有惡報,充分體現瞭解放前社會的黑暗、官員的腐敗。

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這也是這個劇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櫃、常四爺、鬆二爺、劉麻子、唐鐵嘴、宋恩子、吳祥子等人物的個性特點都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不必像上語文課那樣細細品讀,也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櫃,他為人正直、不做壞事,但有些軟弱,遇事就給錢、説好話。茶館的老主顧常四爺,他跟王掌櫃一樣,正直、不做虧心事,跟王掌櫃不一樣的是他比王掌櫃要硬,骨子裏有那麼一股傲氣,怎麼也不肯低頭,不肯讓步。

讀完《茶館》,我體會到我們現在是多麼幸福,那時候的很多孩子連一碗熱湯麪都很難吃上,而我們現在漢堡牛扒可以隨便吃。那時的人們真是生不逢時,生活在那樣一個黑暗的年代。

在《茶館》裏,我最敬佩的人還是常四爺,特別是他那種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常四爺是滿族旗人,在清朝時有份“鐵桿兒莊稼”,不用幹活就有錢拿。後來清國滅亡了,常四爺並沒有像他的好朋友鬆二爺一樣捱餓,而是自己去種菜賣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難低頭。這種精神正是我們現在缺少的,由於生活條件優越,我們遇到困難就退縮,假如生活在那個年代,沒有常四爺這種精神恐怕也很難在社會中生存。

《茶館》裏的道理可真多呀!

茶館讀後感13

茶館,大家嘮家常、談天説地的地方。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會問題!除非有一位具有獨特視角的大師使它“活”起來,否則茶館平庸無奇,永遠不會有更深的意義。而那個人便是老舍――一位語言大師,他用其獨特的視角和手法使整部劇本的語言綻放出生命的炫彩。最使我感到震撼的是:

劇本的結尾三個老人在舞台上“撒紙錢”“祭奠自己”,走投無路的王利發懸樑自盡,這是一個很有象徵意味的結局,既是對舊時代的控訴,也是對之唱了一曲“葬歌”,瀰漫着一種陰冷悽慘的氛圍。

看出當時三個舊時代共同表現出的:政局混亂、是非不分、惡人得勢、民不聊生的特點。

最使我受益的作品的語言。

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從社會上層到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在茶館登台亮相,構成了一個展覽式的“浮世繪”。他避開對重大歷史事件的直接描繪,而是描述這些歷史事件在民間的反響,將之化入日常生活之中。

老舍對北平口語與舊北平人物心理的熟稔,使得他能三言兩語就勾勒出一幅生動的人物肖像,製造出內在的衝突。

《茶館》中的情景必然是以當時社會的背景,而當時社會決定了〈茶館〉中突出的社會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這種社會面臨的必然是革命。而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社會矛盾是在中國強大的國力、穩定發展的新社會中出現,必然是次要矛盾,是可以解決的。所以中國的發展成就告訴我們對未來應充滿信心!

茶館讀後感14

這幾天,我花了一些功夫在一本書上,書名叫——月亮茶館裏的童年。它的作者是殷健靈。這本書寫得非常好。故事裏的人物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我不禁讚歎作者寫的真是妙筆生花啊!

故事寫的是一個農村小孩子——天米從小到大經歷過的事情。天米是一個非常漂亮,文靜,的小女孩。實際上,她比誰都熱情,朋友非常多。她上國小時交了一個朋友叫麥穗,兩人非常要好,形影不離;漸漸,學校轉來一個小女孩叫廖廖,她又多了一個好朋友,三人在一起有説有笑,後來廖廖知道自己不是自己的媽媽親生的,而是自己媽媽的妹妹的親生女兒時,她考慮再三,回到了自己親生媽媽的身邊,居住地——大山裏;從此,她們再也沒有見面,後來她又見到了一個古怪的老太太——眉娘,漸漸產生了感情,可是眉孃的了肺癌,忍受不了寂寞和病魔的折磨,自己服用了大量安眠藥,自殺了;她還遇到了自己班主任的女兒——南南。這充滿童真的南南患有心臟病,不幸去世了……可是,不管天米在這期間遇到哪每一件事,她都用一顆善良的童心去看待每一件事。

讀完這本書後,我一直在想:天米的那一顆美好的童心是用多少金錢也買不來的呀,現在的人,小孩子,都失去了那一顆美好的童心。我們被每天的作業,工作中的壓力沖淡了那顆童心的味道,我們現在都懷着一顆顆充滿壓抑的心。所以,我提醒大家:童心是多麼重要啊!他家都知道忙這個字怎麼寫吧。對,就是一個豎心旁加一個亡字,意思是:你如果太忙了,心也就死了。現在去珍惜你那顆珍貴的童心吧!

茶館讀後感15

揚州最著名的是茶館,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滿滿的。揚州茶館吃的花樣最多。坐定了沏上茶,便有賣零碎的來兜攬,手臂上挽着一個黯淡的柳條筐,筐子裏擺滿了一些小蒲包,分放着瓜子花生炒鹽豆之類。又有炒白果的,在擔子上的鐵鍋裏爆着白果,一片鏟子的聲音。得先告訴他,才給你炒。炒得殼子爆了,露出黃亮的仁兒,鏟在鐵絲罩裏送過來,又熱又香。還有賣五香牛肉的,讓他抓一些,攤在幹荷葉上;叫茶房拿點好麻醬油來,拌上慢慢地吃,也可向賣零碎的買些白酒來喝。

叫茶房燙乾絲是不可少的。燙乾絲先將一大塊白豆腐乾飛快地切成薄片,再切成細絲,放在小碗裏;用開水一澆,乾絲便熟了;潷去了水,撥成圓錐似的,再倒上麻醬油,擱一撮蝦米和幹筍絲在尖兒,就成。説時遲,那時快,剛瞧着在切豆腐乾,一眨眼已端來了。燙乾絲就是清得好,不妨礙你吃別的。

接着該要小籠點心。揚州的小籠點心,肉餡兒的,蟹肉餡兒的,筍肉餡兒的且不用説,最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燒賣,還有乾菜包子。菜選那最嫩的,剁成泥,加一點兒糖一點兒油,蒸得白生生的,熱騰騰的,到口輕鬆地化去,留下一絲兒餘味。乾菜也是切碎,也是加一點兒糖和油,燥濕恰到好處;細細地咬嚼,可以嚼出一點橄欖般的回味來。這麼着每樣吃點兒也並不太多。要是有飯局,還儘可以從容地去。但是要老資格的茶客才能這樣有分寸;偶爾上一回茶館的本地人外地人,卻總忍不住狼吞虎嚥,最後總不免捧着肚子走出。

標籤: 讀後感 茶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5vwm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