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學習董進宇博士《造就卓越的教師》有感

學習董進宇博士《造就卓越的教師》有感

教育是一門科學、是一門藝術。是科學就有規律可循,違背規律、不按規律實行、隨意而行無異於毀壞孩子的生命。董博士提倡成年人要走進孩子,否定"西人把孩子當成成年人的預備隊、中人把孩子當成小大人"(魯迅語)的兩種觀點。他認為:孩子是一個神祕的世界,待開發的寶藏。成年人在自己多年積聚的背景知識前提下,去解讀孩子;以成年人的思維方式來推斷孩子的思維,自以為很為孩子着想,其實父母、孩子説着同樣的語言,同樣的話卻表達着不同的意思。因此家長解讀孩子就要做兩種轉變:首先從人類的習慣教育轉變為科學教育,瞭解孩子成長的階段性、規律性,掌握、遵循科學的育子方法;其次從原有的主觀態度轉變為客觀態度。

學習董進宇博士《造就卓越的教師》有感

董博士剖析了教育的基本規律: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理解"過程"的人才是智慧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提倡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每個孩子的天賦差異有限,多種潛能等待開發,博士以實例證明任何的潛能開發必須有三個條件:一是被激活,然後是環境支持,再就是科學的系統訓練。具備這三條,挖出了寶藏,潛能得到開發從而成為特質。董家兄弟的成功就是例子:董二博士是長春理工大學的化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卻曾經化學不及格,董三博士就職於黑龍江法學院、博士生導師,曾三次參加大學聯考,第三次考上的.是兩年制的大專。揭開耀眼的光環,他們的成功經歷的也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作為家長、作為教師,我們應具備"移情"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説的互相理解、理解萬歲,在愛心的支配下作為教師通曉人性,走入孩子心靈,瞭解孩子的喜好、歡樂,更要了解孩子的恐懼、迷茫、孤獨、無助,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情感基礎上引領孩子成長。同時在教育過程中堅持:教育無小事,時刻以敬畏的心態對待教育,對待我們所從事的特殊職業。因為我們的言行可能造就孩子一生,也可能毀掉孩子一生。教師擁有神聖的職責。

董博士提到教育要追求人性化,遵循轉變的天條,他的描述是:"我們每個人都掌握着一扇由內開啟的門,鑰匙在自己手裏,不經我們同意,任何人無法改變我們"。是啊,作為教育者只能對受教育者施加各種影響,這些都是外在的,受教育者要發生改變,更多的取決於學生的內在的品質: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取決於學生具有的進取精神、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取決於學生是否找到了學習的快樂,是否快樂的學習。成功更多依賴於受教育者那種"我想要"的內在需求和主動追求,這種需求如同草原上的獅子捕食獵物那樣強烈渴望,渴求知識、渴求賞識、渴求發現、渴求創造、渴求成功,把人類生命的積極的原動力調動起來,使探索、學習從苦差事變成愉悦、快樂。使學生轉變,使孩子成功的過程中,教師、家長以愛為本,以鼓勵、表揚、肯定、理解、關注、批評和規則做教育工具、教育手段,堅持不斷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使孩子增強進取精神、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引領孩子尋找學習的快樂,領略成功的喜悦。我們教師是先行者的身份,來做人類文明的傳播者,來做知識的播種者,來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來做人類愛的使者。

董博士還提到不是你面對的東西決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對的方式確定你的幸福,事情總有兩方面,凡事多想積極的一面,這樣有利於自己的心態積極向上。有時自己因為自己的付出與學生的回報不成正比,自己會埋怨學生不爭氣,心態很長時間消極,通過讀書,我心情開朗了,我要通過問題去發現問題的本質,為什麼學生不領情?與學生溝通較少,作業有時落實不好等,這樣找到問題的癥結,何談不上進。狀態決定成敗,學會看到光明,學會陽光思考,一切幸福皆源於心。工作是幸,奉獻是福。

是的,在我們日常教學中我們很少會思考這些問題,雖然工作中,我們會去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會去關注學生心理上教育,但我們沒有坐下來認真思考過,教書育人,教書育人應先將人育好,教書才會事半功倍的。總之,追求卓越是教師的專業發展理想境界,追求卓越的過程是一個不懈奮鬥、不懈創新的過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6k61q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