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邊城讀後感【優選】

邊城讀後感【優選】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邊城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邊城讀後感【優選】

邊城讀後感1

在讀這本書時,我的腦海常常會浮現出這麼個人:滿頭銀髮,雙手生滿了老繭,站在船上,慈祥的望着你。沒錯,那就是翠翠的外祖父,他是個淳樸的老人。他的一言一行裏舞步透露出對翠翠的關心。就連去世前,也在掛念着翠翠的婚事。

我好羨慕翠翠,羨慕她能有一個這麼好的外祖父,無微不至的照顧她,時時關心她。我的姥姥也是這樣的一個人。

我喜歡姥姥做的菜,在印象中,似乎沒怎麼停過“奶奶菜”這個説法,而“外婆菜”確是非常耳熟。外婆煮的菜很好吃,我常嚷着“到外婆家去”,只因為喜歡她做的`炒飯。

油在鍋裏“滋滋”地跳着舞,被攪勻了的雞蛋在此時看起來特別嫩黃。翠綠的葱被切得整整齊齊裝進了白色的盤子,清清爽爽。一想到馬上可以遲到美味的炒飯,我的心也與油一同跳起了舞。於是,雙腳迫不及待地奔向了飯桌。

望着眼前的炒飯,我大口地吃起來。雞蛋被炒得嫩嫩的,有些脆脆的,香噴噴的葱味直鑽鼻孔。在大火的冶煉下,米飯少了些水分,多了些嚼勁兒,姥姥笑眯眯地合不攏嘴。她不説話,只是靜靜地看着我,因為她知道我不愛別人嘮叨。

姥姥年紀大了,歲月爬上了她的臉龐。在她中年時,抱着小小的我到處遊玩,我們一直走着,走到我的心裏,就像老船伕走到脆脆的心裏。

邊城讀後感2

《邊城》描述的是一出悲劇,裏面卻有詩一般的、充滿哲理的樸實的語言。

這部講述了一個女孩從小到大,從無憂無慮到心事重重——從喜到悲的全部過程。一個孤苦的小女孩,似乎再孤獨地守候渡船一輩子。

就像是在捉弄小女孩一樣,一家船總的兩個兒子都相中了翠翠,也許是她確實太美麗的緣故,也許是機緣巧合的緣故,才使得那兄弟兩個都愛上她,還都認為自己也是翠翠的最愛,當然,最愛只有一個。但這並沒有破壞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真是難得!

因為翠翠喜歡“二老”,有“岳雲”諢號的攤送,長相比“大老”英俊,還會唱山歌,所以不給“大老”的提親任何答覆,“大老”傷透了心,所以外出做生意,莫名其妙地掉到水中淹死了——本來是救人的好手的'人,怎麼至於“不慎”掉到水中淹死了。這位“大老”其實在用死亡來成全弟弟的婚事,可是,他的弟弟因哥哥的死,傷心不已,非要走遍河道找尋哥哥的屍骨。

翠翠的唯一親人——老祖父,因為翠翠的婚事沒有着落,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懷着滿腔愁怨去世了,只剩下翠翠過着孤零零的生活。

整個《邊城》透露着淡淡的哀傷,老大天保的死、老祖父的死都像是註定的,留給翠翠的只有無盡的等待。

文章中含着傷感,向人們揭示了生活中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因為缺乏必要的語言交流而造成的誤會是那樣多,有些還很可怕。

生活是寶貴的,美好的婚姻應該好好珍惜,也許緣份只有一次,過去了,就沒有第二次了……

邊城讀後感3

短篇小説《邊城》,是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寫於1933年的一篇作品,這座《邊城》,最為濃郁地飄繞着沈從文先生的湘西風情。

《邊城》以清末時期的湘西茶峒地區為背景,以“小溪”渡口為起點,繞山岨流的溪水匯入茶峒大河,展開了曠野渡口少女“翠翠”與山城河街“天保”、“儺送”兄弟的動人愛情故事。沈從文先生極為優美而流暢的`語言文字,如詩如畫般描繪了白河沿岸恬靜幽美的山村,湘西邊城濃郁的風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裏,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做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處不朗然入目。黃泥的牆,烏黑的瓦……”。這些充滿了自然真樸與生息傳神的描寫,給人以極美的享受。隨着故事的展開,《邊城》描述了河街繁華祥和的碼頭市井,湘西淳樸厚道,善良篤信的世道民風。河街雖有“一營士兵駐老參將衙門”,有地方的“厘金局(税收徵稽)”,卻彷彿並不存在,林林琅琅“五百家”,各處是一片繁忙的勞作、古樸的店鋪、悠閒的生活景緻。“船來時,遠遠的就從對河灘上看着無數的縴夫……帶了細點心洋糖之類,攏岸時卻拿進城中來換錢的。大人呢,孵一巢小雞,養兩隻豬,託下行船伕打副金耳環,帶兩丈官青布或一

邊城讀後感4

這本書寫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兵荒馬亂的時代之殤仍然在中華大地延續,古老的中國在外來侵略下被迫經歷着一場由封建制度轉向資本主義形態的變革,傳統的倫理道德模式被逼向崩潰的邊緣。糟粕固然受到了批判,然而其值得繼承的部分也在分崩離析,正義與邪惡的界限開始模糊。

在這樣動盪的時代,個人的存在幾乎沒有意義,所有的意志都遭受到無情的碾壓。沈從文歲出身在民風剽悍的湘西,性格卻脆弱敏感。

他清醒地意識到在革命狂熱背後的隱憂,並在作品中流露出迷惘和難以適應的情緒。

所以他以筆代畫,“以其獨到的思想認識和藝術表現方式,繪製了一部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社會生活的恢宏畫卷”。

作品中那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促使作者以特異的'湘西邊陲,作為構築善與美的“神廟”的地基。《邊城》作為沈從文的代表作,可謂命運坎坷。沈從文自建國以後,飽受左翼文化界的批判,其重要證據就是以《邊城》為代表的“頹廢色情”作品,然而身後,《邊城》又作為沈從文的代表作,重新奠定了其在中國近現代文學的地位。

世事反覆無常,再對照着《邊城》裏宿命式的愛情悲劇,令人喟歎。

邊城讀後感5

上個星期就讀完了《邊城》。那是一個昏黃的下午,翻過《邊城》最後一張紙頁,輕輕合上《邊城》,我揉了揉眼睛,然後又默然坐了一會兒,才站起來舒活筋骨,《邊城》就這樣看完了?沈從文似乎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結局,但卻給人以無窮的遐想與回味。我站在窗前,沐浴在柔黃色的光線裏,細細的回想《邊城》裏的人、事、物,去感受那樣純粹的美,清潔的魂,在這篇猶如一張水墨畫卷般的作品裏,我所領會到的,是在《邊城》中時時刻刻無處不在的善意。

善良、淳樸,是構建邊城世界的'基本元素。

最令我感動的是老船伕給人過渡不要錢,過渡人則於心不安把錢硬塞給老船伕,老船伕硬受了錢,卻是買茶葉和草煙免費提供給過渡人。這樣的場景每每在我心頭浮現,就總免不了在我心頭激起一片嚮往之情。我多麼希望這世上都能如《邊城》啊,沒有黑市炒高價,沒有“黃牛”賣車票。我在想,若現在要過渡,大概是找不到這樣的老船伕了,但是假若我們也碰上了這樣的一隻免費渡船,許多人的心中應是竊喜,竊喜不用付錢了,這時如果有一個人如《邊城》中的過渡人一樣把錢給老船伕,那這個人一定會被視為大大的好人,但其實不應該是這樣的,每一個人心中都應該有這麼一份善意,因為,善是雙向的,只有大家都在心中埋葬一份善意,善良才會灑滿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邊城讀後感6

《邊城》的藝術風格,是一首抒情的田園詩,一曲浪漫主義的牧歌。

沈從文執意要把《邊城》寫成“純粹的詩”,主要是出於“懷舊”的主觀抒情並要把它凝結成“詩”。正如他所説:“這一年,我的過去痛苦的掙扎,受壓抑無可安排的`鄉下人對於愛情的憧憬,在這個不幸故事上,才得到了排泄和彌補。”

翠翠與儺送的愛情故事成為作者這股內衷隱祕詩情的載體,抒情才是小説的“本事”與目的。所以,作者敍事的筆端,傾瀉着、流動着作者對“愛”與“美”的詩性的謳歌與詠歎,使故事本身成為對“愛”的剪不斷、理還亂的追覓與幻想。為此,作者還在藝術上追求詩意化的表現。

人物描寫方面,以關於動作、對話的白描與韻味發掘翠翠內心豐富的“潛台詞”。如,翠翠只愛儺送,因此明確地向爺爺表示拒絕天保的求親;儺送月夜上山為她唱歌傳情,她在睡夢中身體隨着歌聲漂浮起來,“飛竄過懸崖半腰”,去摘象徵美好愛情的“虎耳草”,追覓着甜蜜幸福的愛情。

情節結構方面,以經緯交織、明暗結合的手法,衍生多變的波瀾,切合、烘托內在的情緒節奏;在鄉土風俗描寫方面,將人物的活動置於一幅幅風俗、風情畫面上,形成了詩情畫意的意境。

如,作者特意在故事中間穿插了對歌、提親、陪嫁、喪葬、賽龍舟等苗族風俗的描寫,構成一道鮮亮的風景線,使《邊城》具有獨異的鄉土文學色彩,再加上幾分童心話語的調色、敍述語言的抒情化等,構成了《邊城》詩一般清新俊逸的風格。

邊城讀後感7

邊城就像一首歌,有高音也有低音;邊城就像一首歌,有讚美也有謳歌;邊城就像一首歌,有旋律也有節奏。

邊城——一個風光秀麗的小城。

天真善良、聰明乖巧、温柔清純的妙齡少女——翠翠,唱出了對祖父的深切依戀;唱出了對愛情的真摯期盼;唱出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這本書把一個沉浸在對愛情的美好幻想中的女孩的形象勾勒出來了。我們的眼前也許沒有這個女孩的相貌特徵,但有一點是無庸置疑的:她一定有一雙清澈透明的'眸子,一定有一顆晶瑩剔透的心。都市裏有太多紛擾複雜的情感了,就像河水,再好的水質也免不了攙雜泥沙和石塊。而在《邊城》裏,一切都是簡簡單單的。愛,或者不愛,一句話就可以説明白。

翠翠與祖父的祖孫情,唱出了親情的無限;翠翠與天保兄弟的愛情,唱出了愛的美好與心的純潔;天保與儺送的手足情,唱出了心的選擇。

邊城,唱出了人們淳樸的人情美。

一首首情歌唱出了愛的心;一把把虎兒草,唱出了情的真;一個個人唱出了世間的真情!

沈從文,一個赤誠的遊子。用他靈性的思維,假設了一個硝煙裏的童話,卻只用了一座邊城,論證了人生命題的真偽。

現實裏的童話,不可期待夠浪漫,我喜歡。

邊城讀後感8

一處人間天堂,一份平凡而不完美的愛情,在沈從文先生的筆下成就了一曲經典。沒有海枯石爛,沒有轟轟烈烈,只是平平淡淡。或許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所造成這份不完美的愛情,或許是男女雙方都太靦腆害羞,都不敢對彼此表明心意。對於這份情,我沒有資格去評論什麼。但我有一個問題:若當初翠翠敢大膽一點,向儺送表明心意,儺送是否就不會遠走他鄉?故事是否會有一個happy ending?

21世紀的我們,拋棄了封建社會,婚姻再也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產物。若你真的喜歡上某一個人的話,應要想他(她)表明心意,即使他(她)最後是拒絕你。因為如果你説的話你還有百分之五十的機會,若你埋在心裏的話,你連百分之一的機會都沒有。就好像柯騰和沈佳宜一樣,明明互相喜歡,卻不敢承認,不敢向對方説,導致最後沈佳宜的`新郎不是他。

或許有人會認為,愛一個人,只要在他(她)的背後默默地為他(她)付出,因他(她)高興而高興,因他(她)傷心而難過。但你是否想過,你喜歡的人也喜歡你,正等着你和他(她)一起邁進婚禮的殿堂?

新的社會,願翠翠般的戀人越來越少,有情人能終成眷屬。

那個人一定會來,他明天就會來。

邊城讀後感9

沈從文《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從字面上理解,可以理解為發生在城市的邊緣,現代文明的邊緣,戰爭的邊緣的一個故事。

沈從文《邊城》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描述了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翠翠是這篇小説的主人公,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天真善良,温柔清純。在那時,人們依舊是包辦婚姻,二老儺送已被一富人指定做女婿,且有碾坊做嫁粧,因此,二老與翠翠之間的'自由戀愛很難達成。沈從文《邊城》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簡樸優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

但翠翠心裏愛的卻是儺送,當天保明白了這個三角戀愛的實情,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駕船下辰州,好忘卻那裏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仍然愛着翠翠,但哥哥為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伕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所有的變故,在等着,等着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人。

流水墜月,遮不了山的青葱;寂靜憶風,蓋不了水的閒適;時間流淌,帶不走你對他的等待。你一直在等待的味道中,一直地等,等着他再次出現於渡口。

邊城讀後感10

在還未讀《邊城》之前,我已經將邊城美麗的風景和淳樸的鄉民刻畫在我的腦海裏了。

在文中它描繪了邊城這個質樸而又清新的世界,它就像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的鄉村。它不受外界的影響,有着湘西人淳樸的習性。像中秋節,青年男女用對歌傾吐愛慕;端午節,家家鎖門閉户,到河邊,上吊腳樓觀賞龍船競賽,參加在河中捉鴨子的活動;正月十五,舞龍、耍獅子、放煙火等無不展示一個質樸的氛圍。

在讀《邊城》之前,我早已對翠翠和儺送的愛情故事有着極大興趣。他們的愛情像一潭清澈的溪流,純淨而又質樸。成為了文中的一大亮點。表現了原始鄉村孕育下的清新而健康的情感。所以沈從文不僅對兩個年輕對待“愛”的.方式給予了熱烈的讚揚,而且謳歌了他們所表現出湘西人的高貴品質。

翠翠健康美麗,從文中的話來説:她在風日裏成長着,皮膚黑黑的,觸目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撫養着她,教育着她。”她心地善良,”從不想殘忍的事情,從不發怒也不動氣。儺送是一位英俊善良的人。從他的眼眉中望去即知他是一位為人聰明而富於感情。他們倆渾身充滿着自然的氣息,淳樸的自然。正是由於這種自然而又淳樸的氣息。才孕育出兩個人清新而又健康的情感。

沈從文不僅在《邊城》中揭示了人物命運的神祕,讚美了邊民的淳樸性格。也從其中的以歌求婚,兄弟讓婚、外公與翠翠的相依之情。這些湘西邊民的生活方式、都隱含着對現代文明物慾氾濫的批判。

邊城讀後感11

1933年,沈從文與新婚妻子張兆和共遊嶗山,在山下的溪水邊,看到一位縞素裝扮的少女在燒紙錢,然後提了一桶溪水慢慢走遠。望着少女孤單孱弱的背影,沈從文不禁對妻子説 :“我準備依照她寫一個故事給你看!”

她就是翠翠原型,《邊城》裏面的女主人公,一個父母雙亡的小女孩。翠翠的母親和父親沒有結婚就生下了她,她的父親,看聚首不成,先服毒而去;她的母親,老船伕的獨生女,在生下了翠翠後,故意到溪邊吃了許多冰塊“走”了。剩下小翠翠和為人忠厚的外祖父生活在湘西“茶峒”小山城裏。

翠翠聰明伶俐、懂事,但又不得不為家境自卑,為命運抱怨,心裏為外祖父擔憂,怕唯一的親人離去,怕自己無助、孤獨,自個兒常偷偷哭泣。

就這樣,一個七十多歲的古稀老人,一個十六歲的伶俐少女,靠每天給別人擺渡維持生計。他們的生活是拮据的,也是快樂的;談不上幸福,但是充實的;不算滿足,但其樂無窮。

翠翠,她有許多幻想,把自己幻想成自由的`牛、羊,害羞的新娘子。她純樸——不肯接受別人憐憫她而贈送的物品;她迷茫——不知為何有時外祖父不回來。

她,翠翠最終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情。愛她的兩兄弟,為了她,一個落水而亡;一個出走不歸,翠翠的心也漸漸地涼了。

陪了翠翠十六年的外祖父,有一天終於閉上了雙眼,翠翠沒有忍住淚。

翠翠,你在哪裏?我不是你,也不能幫助你,但是我希望你幸福。

邊城讀後感12

讀過《邊城》,便不由自主地想到沈從文先生的故鄉——鳳凰去看一看,讓那裏清涼的微風吹過臉龐,然後坐在翠翠曾劃過的那條小舟上,看看那的端午龍舟賽,看看那兒的大白鴨與綠油油的菜地,還有古香古色的建築,吊腳樓。翠翠是一個在自然中長大,清秀活潑美麗的女孩。她從小跟着擺渡的'外祖父,祖孫倆過着不富足但幸福的生活。

隨着翠翠的成長,慢慢認識了兩兄弟:天保與儺送。天保是大哥,他忠厚老實,儺送是個陽光又有能力的年輕人,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岳雲”。天保找了媒人去翠翠家,而儺送在前一天晚上對翠翠唱了很久的山歌,翠翠本打算在清晨告訴祖父。當知道哥哥也喜歡翠翠時,儺送決定跟村人出外經商以成全大哥。天保知道後去追弟弟,不料出了意外,死掉了。儺送因為內疚,還是走了。不久,外祖父也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去世了。只剩下翠翠一個人在渡頭守望着。“那個人可能明天就回來,可能永遠不回來。”這是最後的一句。

一個淒清的結局,但是卻深深地感動了我。故事中那份厚重的感情,是那麼樸實,是我們在現在這個浮躁不安的世界裏找不到的。

因此,推薦沈從文老師的《邊城》給大家,它的文字清新,明快,沒有華麗的詞藻,每個字卻又像是經過精雕細琢,絲毫沒有文字的堆砌,還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曾用了一星期的時間,每個詞、句都沒漏下,中間沒有停頓,很盡興地讀完,愛不釋手,也激發了我讀更多書的慾望。希望它也能帶給你們更多感觸,更多啟發。

邊城讀後感13

這樣沒有結尾的節選,讀起來有種時代,空間的距離感,文字鋪就的是黑白單調畫面,情感衍生的是動人,柔和的樂調,這是浸着文化,才情的邊城,保守而朝氣,不覺動心。

很自然就想到這樣一個複雜的開場,節日盛況的'細述就是個鋪墊,鋪墊翠翠與儺送的邂逅,不過節日裏的邊城傳統熱鬧,喜慶可愛,不是我們如今的虛設所能營造出的,那些瑣碎生動的習俗放到現在看如此充實生動,趣味橫生。

翠翠那顆細緻敏感的心猶如瑪瑙的樸實,堅硬,剔透。固執的等待着祖父,初遇儺送時的慌亂,對祖父慪氣,被説親得羞澀……就是那一樣一個鮮活的耿直,明媚的少女形象,抿嘴,笑,輕問,這樣細微的神態,話語都透着少女的朝氣,頑皮,可愛。是邊城裏跳躍的青春。儺送與翠翠邂逅及其中莫名的情愫讓人感覺如山楂樹之戀般純情,美好。沒有世俗與物質的牽絆,那些年輕人的情感都真切,清澈地沁人心脾。

再看質樸,善良的祖父,好心的幫助,替他的老船伕和賣皮紙的過渡人,年邁的擺渡人,誠摯的對待每一個渡河人,而這相依為命的祖孫倆守着船,守着這幽幽親情。

看着這健康向上的邊城,看着這清純內斂的情愫,看着這質樸人性化的交往,人性美最為珍貴。

於是,便有了一觸傾心的內斂。

邊城讀後感14

作者用細膩,平滑的手法描繪了又一個世外桃源,沒有戰爭的硝煙,沒有車馬的喧鬧,有的只是山清水秀,山路蜿蜒,即使偏僻閉塞,但依舊有着它的悠閒自得。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沒有眾多鮮明的人物,甚至純真的.愛情也只是剛剛萌發,而沒有如熾熱的火焰。就在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面——茶峒,小溪,白色小塔,一户單獨的人家,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

《邊城》講述的故事悽美動人。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場面,但他細膩而且真實,描述着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人間往事,卻透露着令人嚮往的淳樸民風,像一根輕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你心靈的一角。

《邊城》裏的人情亦如水,細水長流,卻不是如水一樣無色無味,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純淨。在閲讀的時候,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爺爺一起守着渡船,相依為命,彼此關懷。爺爺,一個堅強的老人,同樣有着每一位老人都擁有的那份慈愛,為翠翠的未來擔心,卻從不把煩惱告訴她,只是緊鎖在眉頭裏一個人承擔。

不由的感慨,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結局或許不盡如人意,但不由得為祖孫間的關愛,兄弟間的情誼,男女間的感情而感動。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這片悠然的土地上孕育着這樣一批有着淳樸,美好心靈的人。

邊城讀後感15

沈從文先生常説“美麗總使人憂愁”。《邊城》裏的翠翠是美麗的,她單純善良、不諳世事,對老船伕的感情真摯而感人,對儺送二老的感情朦朧卻執着,可就是這樣一個美麗的少女卻始終不知道也沒人告訴她,她應該要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幸福,最終只能在一片悽苦之中,孤獨的守着祖父的渡船,等着不知歸期的愛人。老船伕是也善良的,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守着一條渡船,不知把多少來來往往的人渡過了小溪,“他從不思索自己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他深愛着翠翠,他唯一的親人便只是那個女孩,他總是在為孫女將來的生活而擔憂,最後卻還是在失望和遺憾中死去,就連撐了一輩子的渡船也被漲起的大水沖走了,這是何等的悲涼啊。

天保和儺送也都是好男人,兩人同時愛上了翠翠,卻因為兄弟之情而相約採用了美麗浪漫的“走馬路”的為愛人唱情歌“競爭”方式,做哥哥的走車路佔了先,無論如何也不肯先開腔唱歌,一定得讓弟弟先唱,明知不是弟弟的對手之後就主動離去,在心灰意冷葬身河水之中,也不知是為了心中美麗而死,還是因為心中的憂愁而死。儺送二老愛着翠翠,寧可不要碾坊,卻因為一連串的誤會,最終又因天保的意外死去而將愛意深深埋在心中,卻又難以割捨,最終只能帶着深深的自責,選擇遠行,把遙遠的期望留給了翠翠。儺送幾年前與翠翠的偶遇是美麗的,心中萌生的愛意也是美麗的,卻因為彼此的誤會交織着家庭的壓力,而最終釀成了令人失望的悲劇。

標籤: 讀後感 邊城 優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71rq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