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讀《沙鄉年鑑》有感範文

讀《沙鄉年鑑》有感範文

“我喜歡一棵年輕的北美白楊,因為有一天,它會老去。”這是利奧波德的筆下所宣泄出的,內心美麗的獨白。

讀《沙鄉年鑑》有感範文

《沙鄉年鑑》記錄了作者利奧波德居住在威斯康辛的農場(一個被社會榨乾了價值,然後又被無情拋棄的農場)中度過的一年所發生的趣事,是大自然的史詩。從冰雪剛消融的一月到十二月的冬季再臨;從農場旁記錄了幾百年歷史的“好橡樹”到經歷了五次暴風雪的鳥兒65290號;不管是威斯康辛奏響哀歌的沼澤還是新墨西哥連綿不絕的山脈;都按照大自然的劇本演繹着自己的戲劇,告訴人們一個又一個深刻的道理。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簡短的隨筆《像山那樣思考》

當我看到這個題目時,我並不能理解,為什麼要像山一樣思考,山又沒有生命,又怎麼會思考呢?我接着往下讀,隨後,我釋然了。

這簡短的一章,不過寥寥幾百字,卻講述了一個哀傷的故事。美國任何一個有狼的地區,狼都被視為魔鬼,政治家為了自己的地位去獵殺狼,農場主為了自己的農場也去獵殺狼。在經過西部大躍進後僅剩不多的狼,在人們的圍剿下逐漸銷聲匿跡,野外再也看不到狼的蹤跡,夜晚再也聽不到狼的悲鳴。於是乎,鹿兒大量繁殖。在經過幾年後,樹林中低於馬鐙高度的葉子全部被吃掉,餓極了的鹿兒只能啃咬樹皮。最後,山失去了綠色。

人們刻意的獵殺狼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人們妄圖用火藥和刀刃,征服大自然的利爪與獠牙,使自然向自己屈服。而利奧波德想要用文章來喚醒人們,希望人們可以像山一樣思考,能夠看到長遠的利益,而不僅僅只看到膚淺的東西:自己獵殺一切對自己有害的物種時所能得到的甜頭。

這點不僅僅是在保護環境上,而是適用於一切事物,中國古代就是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孟子,名軻,字子輿,傳説他的母親為了他搬了三次家。長大後,孟子不負母親重託,成為了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這是目光長遠的典型。因為孟母的'長遠目光,孟子從小就養成熱愛學習的好習慣。宋朝曾被文學大家稱讚過的方仲永,他擁有比擬甚至超越孟子的天賦才能,最終卻只能泯然眾人矣。這都是雙方家長目光的不同導致的。由此可見,擁有長遠的目光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事啊!

看了《沙鄉年鑑》,我不由感到慶幸:利奧波德用隨筆寫出瞭如今環境所面臨的威脅。這個世界上還有人正在努力,努力拯救這個生我們養我們的地球母親。我們不能讓正義孤軍奮戰,我們也要從現在開始保護自然。

在此我呼籲大家,要為了自然去努力奮鬥,要用長遠的、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地球上的一切,讓大家一起努力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7wmpk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