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實用的讀後感的作文錦集10篇

實用的讀後感的作文錦集10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讀後感的作文錦集10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我發現蘇明娟的眼睛是那麼的渴求、天真、美麗。她那雙渴望讀書而又無助的大眼睛打動了無數人的心。如果不是那對閃爍着渴望與童真的雙眸,如果不是那雙充滿着憂鬱的大眼睛,如果不是一位平凡的攝影記者把那一時刻忠實地記載進他的鏡頭,“希望工程”這四個字不會那樣深深地撼動億萬顆真誠的心靈。那雙專注而渴望的眼睛,不正是千百萬貧困地區兒童們渴望讀書求學的心靈?就是這雙震撼人心的大眼睛,讓無數真誠善良的人落下了滾滾淚珠。這雙憂鬱而渴望的大眼睛激起海內外千萬人的愛心,無數人的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學的孩子們。於是,一個又一個孩子得以重返課堂,一個又一個希望國小得以籌建運營。

從她的清澈、美麗、烏黑透亮的眼睛裏,我看到了她對讀書的渴望。是啊!這雙大眼睛,它是那樣專心,因為她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它又是那樣憂鬱,因為她害怕失去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它是那樣強烈地渴望着讀書,即使學習條件是這樣得艱苦、惡劣。這雙大眼睛是成千上萬瀕臨失學的兒童的縮影,它向世人喊出了我要讀書的心聲。

但願更多充滿愛心的人關注希望工程,關注農村山區裏渴望上學卻無力上學的孩子,並且紛紛伸出援手。只要我們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會變成更美好的人間!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時光如水,生命如歌。”在白駒過隙間,我們又送走了緊張的一學期,迎來了又一個暑假。俗話説:業精於勤,荒於嬉。這個暑假,書成了我最好的伴侶。

這幾天我讀完了黃蓓佳的新作《餘寶的世界》,隨着黃蓓佳優美的文筆又認識到了另一個世界。

餘寶的父母都是城市中的外來人員,在最底層為了生活苦苦奔波、掙扎,勉力支撐起五口之家。豈料,一連串的變故紛至沓來:父親的老闆成為車禍肇事人,而父子倆竟然是目擊者;餘寶的國小停辦,需要大筆擇校費才能轉學;親戚身患重病,走投無路;好友意外身亡;父親鋌而走險,又突然失蹤……這個男孩在11歲時面臨的一切,如同狂風驟雨一般打得人喘不過氣來,幾欲抓狂。黃蓓佳把一幀幀真實到殘酷的畫面,明明白白地攤開在我面前。

大多數11歲的孩子,應該整天就是上學、回家、功課、玩耍,除了分數就沒有別的值得擔心了吧?而這些對於餘寶來説,簡直是白日做夢,是痴心妄想,説得難聽些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一切都只因為因為他是個外來工孩子。我也是個外來工孩子,每天都要一邊上學一邊幫助分擔家務,簡單的飯菜都是必修的“功課”。

餘寶他和一些獨生子女不一樣,他們是含着金湯匙長大,在錦衣玉食中成長,雖然也有辛苦和掙扎,但這些和餘寶的經歷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面對這一切,主人公餘寶卻懷有人世間最純真可愛的心靈。

現實是殘酷的,餘寶的世界,是發生在我們現在社會上的另類故事,他的成長,是我們這個光鮮世界背後的另一種成長。卻也告訴我們:現實殘酷,然而擁有什麼樣心靈的人,會擁有同樣的世界。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屋頂,只不過是屋子的一部分,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一處角落。但它在《屋頂上的小孩》一書中,卻被描寫成為了孩子們精神的支柱。

《屋頂上的小孩》主要描述了:在一場失去小妹妹“寶寶”的情感風暴後,小妹不再開口,姨媽將薇拉和小妹帶離了媽媽。從此,姐妹倆常常坐在屋頂上凝望天空,姨媽的態度越來越差,但在姨夫父的努力下,一家人重新團圓,小妹也開口講話了。

在書的末尾,小妹説她爬上了屋頂只是為了離寶寶更近。此刻,我的內心為之一顫,我不禁想到:小妹一家對親人的愛是如此濃郁,無時無刻不在想着她,她們為寶寶祈禱,希望她在天國有好的歸宿。

不僅如此,小妹一家雖然沉浸在悲痛中,但仍舊樂觀、堅強。特別是媽媽的一句話:“寶寶有天使,我們有彼此。”讓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呀!這番話叫人明白,死亡並不是做恐怖的,團結一心更重要。不論是做什麼,都要團結一心,不是有句話叫“眾人拾柴火焰高”嗎?相信吧,團結即是勝利!

也要感謝霍伯姨丈,是他為這本書增加了理性的光彩,也給予了我一個人生禮物,是他告訴我,應該在適當的時間裏坦然無懼地留下來自內心的淚水,否則,當內心變得麻木時,你將永遠無法理解他人的悲傷與歡笑,無法坦誠地表達自己的關懷與愛護。

是啊,打開你的心靈之窗,用真誠的淚水灌溉心靈,擦掉窗上的水霧,再度展望美好的明天。

走進這本書,彷彿走入五彩的森林,讓我收穫許多,領域許多,更讓我徹底明白了,陰霧後面就是晴空,拉開窗簾,要堅定地望向遠方,相信一句話: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封面,是黑色的背景,一個男孩,一個孤獨的男孩。懷着敬畏的心翻開第一頁,第二頁,第三頁……展現給我的,是一個混合着悲傷,淚水,靈魂的痛苦,心靈的掙扎,卻參雜着温柔的力量,讓人堅持走下去。這是一個非常灰暗和絕望的故事,但它同時讓人忍不住歡笑,它的温情像冬日的爐火。給了你希望,同時,卻也給了你絕望。我不知道作者到底經歷了什麼事情,可以寫出這樣的故事,有親情、友情、偏見、孤獨,用細膩的文筆,將一切編織成一個乘着痛苦悲傷的搖籃,卻參帶着快樂,讓人冰冷的心,漸漸的温暖了起來。

木靈江,靈江,一個悲傷的角色,所有痛苦都因他而起,不!不是,所有的痛苦,不是木靈江而起,而是一個小鎮,其實,在這個巨大的哀籠裏,除卻人,其他應該很好,空氣、陽光和雨,風和天空,潮濕的,乾淨的。所以,造成這個悲苦的,不是別的,正是人的本身,三靈寺裏的人的扭曲的.心理造成的悲苦,靈江媽媽跳樓的時候,所有人都冷眼旁觀,還時不時的加句嘲諷的話,讓我全身都冰冷了起來。

靈江,一開始被人欺負,是朋友幫他脱離困境,自己也開始了堅強的反抗,希望,來了。可是……這反抗,在社會中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微不足道……三靈寺的人,為了掩飾自己丑惡的心,一次一次把靈江逼入絕望,靈江,一次一次反抗,可這反抗,在人眼中是多麼的自不量力,因為一個名字,就要把靈江逼入絕路嗎?為了自己的自私,就棄別人而不顧,將靈江一家人逼進死路……

合上書的時候,那些血色和灰暗還在心中揮之不去,可是,同時又有一種温柔又極度堅韌的精神滿滿地湧現出你的心頭。心中有絕望,希望,這兩種互相矛盾的東西;温情,痛苦,這兩種互相矛盾的東西。一滴眼淚可以投影出這個世界的醜惡,給你絕望,也能倒映出人間希望的彩虹。

給了你絕望,與此同時,又給了你希望。上帝關上所有的門,你絕望了;卻給了你一扇希望的窗户。是啊,希望和絕望這兩樣東西,就在我們的身旁,只待我們去發現它們……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最近這幾天我在看一本非常好看的書—《插班生兄妹的祕密》,這本書看着非常感人。這本書一共有11個小故事,可是我最喜歡的只是其中一段小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對龍鳳胎兄妹到了九年級(八)班後,與陶曉樂以及王浩、劉子琪之間的故事。這對兄妹的低調以及全身上下的名牌引起了有‘‘柯南迷’’的男生陶曉樂的好奇心,對他們產生了興趣。於是陶曉樂就開始展開跟蹤、瞭解,直到和這對兄妹後來成為了好朋友即離別的過程。

那天上課時,班裏;來了兩個插班生,一男一女,是龍鳳胎,陶曉樂看到他們倆身上穿的都是名牌,但是兄妹兩個説他們是來自普通家庭裏使陶曉樂產生了好奇心他決定放學後跟蹤他們兩個人幾經波折,陶曉樂知道了這兩個兄妹的真面目,原來這兩個兄妹是富二代,在陶曉樂的坦誠幾友好的基礎上,他們兩個告訴了陶曉樂他們之所以轉學的原因,在以前的班裏,同學們只要知道他們的身份,就會與他們疏遠關係。所以,轉學後也不想讓新同學知道他們的身份。陶曉樂知道後,與大家一起商量怎樣幫助他們,讓他們放下包袱。之後陶曉樂從保姆那裏得知了兩兄妹的生日,陶曉樂就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為兩兄妹準備了一個生日派對,給兄妹倆製造一個融入集體的機會,兄妹倆過了一個很不尋常的生日,全體同學為他們唱生日歌。這個生日深深地感動了兩兄妹,讓他們感受到了同學情誼和班級的温暖,從此便安下心來努力學習。

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在期末取成績那天,兄妹倆被父母送去美國留學了,留下一封信作道別。而陶曉樂看到信之後,直奔機場,在他們兄妹倆檢票的時候見了最後一面!千言萬語最後只化作一句“一路平安!”,兄妹倆依依不捨地進了安檢口。陶曉樂失望的轉身,卻發現李老師帶着劉子琪和王浩默默地站在身後,李老師慈愛地撫摸着陶曉樂的頭,安慰道:“他們雖然走了,但他們永遠是八班的一員!”陶曉樂慢慢地擦去眼角的淚,感歎道:“插班生兄妹就像兩個墜入人間的天使,突然闖入這個世界,又悄然無聲的離開乘着飛機,飛向了新的世界。”

是呀,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讀完這個故事讓我知道要好好的面對即將到來的每一天,好好珍惜與大家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愛的教育》是每個家庭必備的好書,是為人子女者,為人父母者,為人師長者一生務必一讀的經典著作。該書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於1886年,《愛的教育》的副標題是《一個意大利國小生一學年日記》,通過國小生安利柯三年級的學年日記,歌頌了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等做人的優良品德,歌頌了為他人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對弱小和不幸者給予同情、不畏艱難困苦的偉大精神,書中無論哪一章、哪一節,都把“愛”表現得真切動人、淋漓盡致,大至對國家、對社會、對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親子情、師生情、兄弟情、朋友情……純真無邪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絃,時時引人入勝,感人肺腑。

這些日記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長,都是孩子在讀書期間一天內發生的有趣,有意義的事,孩子只是很簡單的將這些學習過程,教育過程如實地記敍着,但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可以表達很多的內涵。愛的教育並非易事,當教師、父母能把握好這個度,那愛的教育則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而不正當處理這愛的教育,這愛就有可能成為溺愛,盲目的愛,將會起到反作用。我想這是我們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所以,這些以日記形式的小故事表現給我們看。這些日記大人可以看,以瞭解孩子的心靈,小孩也可以看,感受同齡人的身心狀態,一切都因它沒有複雜的語言,卻能帶來一些共鳴。

一、真誠寬厚的人際之愛。

書中的主人安利克是一位國小四年級的小男孩,他出生在一個充滿愛與信任的家庭裏,他天性純良,觀察敏鋭,是個樂觀進取的好少年。他的健康成長與書中所描寫的真誠寬厚的人際之間的愛是息息相關的。

例如在《我們的老師》、《爸爸的老師》、《我弟弟的女老師》這幾篇日記中描繪的師生之間的愛是那樣的親切、自然。在《我們的老師》一文裏,作者用一種非常口語化的語言描寫了老師在迴應學生的問候時的神態、關心孩子時手的動作、批評孩子時的語調等,給我們勾勒出一個慈祥的、感性的、親切中不失威嚴的好老師形象。《弟弟的女老師》一文所描寫的那些情景彷彿就是我曾經經歷和正在經歷的。女老師怎樣教換牙的孩子學拼音,怎樣處理孩子們帶到教室來的東西,怎樣應付上課時突發的事件,怎樣剋制自己情緒,怎樣在發火後後悔等等。讀着這些熟悉、感人的畫面,有時讓我感動不已,感動的是自己正努力去做的,一百多年前的先輩們也努力地做;有時又令我慚愧萬分,慚愧的是許多一百多年前同行做得到的事,我反而沒有做到。

二、崇高偉大的祖國之愛。

《愛的教育》這本書中還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寫了對祖國崇高偉大的愛,有《帕都亞的小愛國者》、《倫巴底的小哨兵》、《撒地尼呀亞島的小鼓手》、《愛國》、《意大利》等等。

《倫巴底的小哨兵》是一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一位流浪的小男孩給一支騎兵小隊當哨兵,為了看清楚敵軍的情況,他不顧危險,勇敢地爬上樹梢,最後為祖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宣揚了普通的人對祖國的熱愛之心,從故事中,我感受到了勇敢和忠誠,感受到了拳拳的赤子之心。

《愛國》是一篇爸爸寫給恩里科文章,爸爸在恩里科聽了一個愛國故事以後,用這個故事的內容教育、啟發恩里科。文章通篇都在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用慷慨的陳詞、熱情的話語表達了一位愛國者的高尚情操。讀來使人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含並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讀完這本書我感悟到: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愛體現在紮實的基本功、高度的責任感、精深的專業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能以及一顆愛孩子們的心。所以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努力對學生更多地給予一份真情、一份關注、一點呵護、一些寬容,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濃濃的情意和關愛。我手寫我心,把真心亮給學生看,把真情訴給學生聽,把真心帶給學生讀,我相信作為教師的我們,從中也會獲取到無窮的動力與愛……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五三班的壞小子》是我喜歡看的一本書,作者就是大有名氣的楊紅櫻阿姨啦!這本書不僅插圖很精美,而且文字內容更精彩。

這故事主要講的是五三班的一羣“壞小子”,他們在生活中,在校園中,惹了不少麻煩,最後,卻是女生們或老師、家長來收拾殘局。他們壞的可愛,曾經想過辦法幫助老師找到女朋友;曾經想盡辦法讓嚴老師笑起來;還曾經幫助過豆芽兒改掉尿牀的壞習慣……他們壞的特別,曾經帶過“中國牛肉餅”(一切帶餡的包子)到學校來吃;曾經被女生們知道捉弄女生是男生們的一種讚美的方式;還曾經用管子來偷水喝……

這些男生們雖然壞,但卻擁有美好純潔的心靈,這些男生們雖然壞的特別,卻善良正義,這些男生們雖然有時讓人氣的發瘋,但他們壞的可愛,他們壞的特別。他們該調皮的時候調皮了,該搗蛋的時候搗蛋了,孩提時代,他們爽爽的過了把孩子癮。

讀到這裏,讓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有一次,我把媽媽新買的報紙當廢紙賣了——這是“肥貓”的絕招;有一次,我因為嫉妒,把我朋友的衣服濺了一身泥水——這是“米老鼠”的“讚美”;有一回,我想臭美,把媽媽的裙子上的花剪了下來,卻被媽媽罵了一頓——這不正是“豆芽兒”的報復嘛;以前,跑步比賽,我摔傷了,沒得名次,朋友們卻跑過去為我歡呼,這不也是“兔巴哥”的堅強嘛……

也許每個班上都有這麼幾個壞小子,是你也是我,有男也有女。“肥貓”正像我們班的芮文鵬,“米老鼠”那不就是高飛麼! “豆芽兒”就是植宇衡。“兔巴哥”簡直就是我們班的馮鐵軍。

如果你不知道這幾個壞小子長什麼樣什麼性格,你就來我們班看看這幾個“四一班的壞小子”吧!

看了這本書,我感覺收穫很大。我小時候老是被人埋怨,原來就是幫了倒忙!這個還需要解釋一下,本來麼,我想幫助人,結果呢,不應該幫的我幫了,應該幫的我卻弄得更糟。現在,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讓它永遠充滿開心和快樂。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暑假期間我讀了《會飛的教室》一書,作者是德國著名的小説家、詩人、劇作家、新聞記者、兒童文學作家:艾裏克·科斯特納,他生於1899年,距今已經有120年左右。書中講述了一些少年通過想象,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出舞台劇,劇中有煩惱,有爭執,但處處洋溢着同學之誼,師生之愛和朋友之情。交織出一個感人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凱旋而歸”這一節,講的是:兩隊正在雪地上打的火熱朝天,雪球像一顆顆子彈在人羣中穿梭時,戴馬亭小分隊神不知鬼不覺的已經偷偷摸摸地潛入了艾嘉蘭家的地下室裏,漆黑漆黑的,走了一段路才看見透出來的一點點微光,越往下光就越亮,而且泥土帶着馬鈴薯的味道。走着走着,他們聽到有人説話,説話的人正是葛羅迪。旁邊站着一個敦實的大傢伙,身旁還站着其他職校生,大傢伙正要掄起胳膊打葛洛迪一拳時,後背一股強大的力量把他打暈在地,其他職校生愣在原地,還沒看清楚發生了什麼。“來了!”葛洛迪大叫到。職校生一看他們人多,倉皇而逃,戴馬亭小分隊順利救出葛洛迪。

走着走着,馬提斯大叫道:“糟了,聽寫薄!”葛洛迪沮喪地説:“他們當着我的面燒成了灰……”

就在這時,艾嘉蘭走了過來,鞠了一躬,把手中的紙包給了戴馬亭:“你們的聽寫薄已經被燒掉了,現在我把它還給你們,好給老師個交代。”

“謝謝”戴馬亭接過紙包,對艾嘉蘭肅然起敬,也鞠了一躬……

這節故事讓我也懂得了:只有以客觀的態度對待人們,才不會有失公正。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準備讀這本書的時候,剛剛結束九型人格學習不久,而且即將開始非暴力溝通工作坊學習,一旦自己開始意識到需要"慢下來"去覺察自己和身邊的人,就會發現生活中忽視那一部分,往往是你最想逃避,也是最手足無措的時候。

雖然2型人的特點是善解人意,喜歡幫助他人,但是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是這個型的瓶頸,同時對於他人憤怒時的無力感,讓2型人更加隱忍、憋屈。

學習完九型和正管課後,對於自己和其他的8個型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再來看這本書,讓至少可以鼓勵自己開始實踐非暴力溝通,開始試着去用我信息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時對於身邊人的憤怒開始理解、接納,做到不評判。

下面先來談談我是如何體會表達"我信息".

我此刻的生活如何?這個問題好像我很少去問自己,因為我總是在捕獲周圍人的需求,自己很少把關注點放到自己身上。因為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所以也從來沒有去想着瞭解自己未被滿足的需求,看了《被討厭的勇氣》後,有了去使用非暴力溝通這種生命語言的勇氣,在練習的過程中需要發自心裏的感覺,而不是通過思考,做出選擇。

原來我在和他人發生爭執後,即使過了很長時間後,也很少去回顧,因為擔心悲劇重演,所以自己特別逃避談論痛苦。在學會用"我信息"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後,在剛開始也遇到幾次對方説"不"的時候,剛開始我很沮喪,後來我堅信,自己的需要沒什麼不對。一旦你發現自己需要後,很難去把它深藏在心裏,彷彿有個重擔一直揹負着。於是,我還是堅持表達了"我信息".雖然剛開始,使用的有些生硬,句式完全照搬,但是自己給自己打氣,一定要説出來。説出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後,不是需要馬上需要對方做什麼,更多的是需要向對方的傾聽,被看見。正如,佛的建議:"不要彌補,在此即可。"

這本書中寫到了如何進行非暴力溝通實踐提到了三點:

1. 要精神純粹。需要我們努力做的主要事情就是修煉自己。馬歇爾每天都會停下來兩次、三次或四次—---真的停下來,然後提醒自己:我想怎樣與世界上的其他人相聯繫,冥想是個好辦法。

2. 練習,練習,再練習。

3. 成為非暴力溝通支持團體中的一員真的很有幫助。

對上述的三點,第一、二條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堅持,對於第三條來説,期待着和讀書會同頻朋友們一起分享。

對於我來説,除了要學會及時用"我信息"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還要嘗試對於身邊易怒的人帶着"非暴力溝通之耳"進行觀察,去接納和理解他們的憤怒,而不做評判。

書中説:憤怒是份禮物,激發我們去了解引起這種反應的未被滿足的需求。

以往身邊的人發生憤怒的當下,我非常害怕、恐懼,自己總是想着逃離那個現場,不想去面對他們的憤怒。但是通過閲讀,瞭解到憤怒應該被壓制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當我們認為憤怒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問題時,我們就會傾向於壓制憤怒,對其置之不理。這種應對憤怒的方法經常導致我們用對自己和他人都很危險的方式來表達憤怒。

其實我們需要去了解和幫助我們或他人達成那些自己沒有滿足的需要,因為這些未被滿足的需要是我們憤怒的根源。

書中的比喻非常貼切,將憤怒比喻成"汽車儀表盤上的警示燈"----它提供了關於引擎的需要方面的有用信息。如果警示燈亮了,我們不會想這去隱藏這一情況,或不理會或忽略,而是想要減慢車速,弄明白這燈想要告訴你什麼。

所以如何處理憤怒還是非常關鍵,分享書中提到憤怒處理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是意識到憤怒的激發因素,或者被稱為誘因,但其實並不是導致憤怒的原因。換言之,並不是簡單的人們做了什麼讓我們憤怒,而是我們內心深處的什麼東西與他們所做的事呼應---這才是憤怒的真正原因。

第二步:意識到誘因從來不是憤怒的真正原因。也就是不是簡單的人們做了什麼事讓我們憤怒。我們對這件事的評價才是憤怒的原因。憤怒不直接與我們的需要和周圍人的需要相連,相反的,它基於暗示對方所做之事有錯或不好的思維方式。其實就是我們自己有了評判。

這一點,在《非暴力溝通》一書,馬歇爾兩次被學生打了臉,第一次他非常憤怒,第二次卻不太憤怒。因為他對兩次打人的同學有了評判就是個非常好的例子。

第三步:尋找憤怒的根源---需要

我們沒有直接與我們的需要相連,而是在腦中開始思考那些沒有滿足我們需要的人有什麼不對。對他人的這些評判導致了我們的憤怒,而這些憤怒實則是對未滿足的需要的異化表現。

在這裏,我們需要好好認識一下"評判",這句話我實在是太喜歡了。評判是對我們需要的自殺性的、悲劇的表達。我們不是迴歸內心,與我們未被滿足的需要相連,而是將注意力轉到評判他人沒有滿足我們的需要有什麼不對上。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放學回家沒有帶書回家,我心裏就會暗暗想:"這個孩子太不負責任了,自己的事情都不能處理好。",我就會帶着評判的語氣問他,即使我沒有將評判大聲説出來,我的眼睛也泄漏了這種想法。:"為什麼不帶書回來,作業如何完成?"孩子感受到的是指責、埋怨。雙方溝通的結果並不理想。

但是如果我放下評判,去體會我的首要感受是失望,擔心,剛才表現出來的氣憤是我的次要感受;我就會放慢腳步,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就會發自內心去詢問:"書沒帶回來,作業怎麼辦?",孩子很強烈地感受到我語氣中更多的是對於他不能完成作業的擔心,而不是責怪。他看到大人這樣對他,自然會放下防禦,開始想辦法去尋找解決辦法。於是開始頭腦風暴,想出了幾個辦法,大家開始把注意力放到了如何解決問題上。

我在這個場景中,我體會到感受的基本功能是為我們的需要服務。情感能夠把我們釋放出來,調動情感來幫助我們滿足自己的需要。我在這個場景中的需求是信任。如果注意力轉移激發了憤怒。帶着憤怒,我們就無法瞭解這種需要了。憤怒是一種調動我們去責備、懲罰他人的情感。

第四步:在通過了解評判背後的需要,將憤怒轉化成其他感受之後,實際對對方説出的話。

還是剛才那個場景,孩子沒有辦法完成家庭作業,我感到失望、擔心。因為我看重孩子的責任感,需要信任。我需要孩子能想辦法完成家庭作業。

通過對於憤怒管理和放下評判的學習,也呼應了《被討厭的勇氣》裏的阿德勒的目的論,生氣是一種可放可收的怒氣,因為是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我們的感受。

憤怒是非暴力溝通中非常寶貴的一種情感。它是一座警鐘,提醒自己,我現在的思考方式幾乎可以保證我的需要鐵定不會被滿足。為什麼?因為我的能量沒有與我的需要相連,憤怒時我甚至都意識不到自己的需要是什麼。

憤怒是很有價值的。憤怒是種福氣,一旦生氣,我們就知道自己需要慢下來,看看我們是否告訴我自己,我們需要轉化這些讓我們生氣的評判,瞭解自己的需要。

"慢慢來,你知道這是你的"我們都必須努力做到慢下來,

非暴力溝通和愛:

下面我想説説,這本書中關於非暴力溝通和愛的關係,當你在任何時候都能不帶其他任何目的,真實坦誠展現自己,袒露內心的想法時,這便是一份禮物。

不去責備、批評或懲罰----只是"我在這裏,這是我想要。這是我此刻的脆弱".對我來説,這種給予就是愛的體現。

而奉獻愛的另一種形式是傾聽他人,我們可以肯定自己,但不批評他人。我們可能沒有意識的是,所有的人,處於痛苦中時,需要的都是關注和理解。

最後用一句話結束我的這篇讀後感:也是封底的這句話:

帶上非暴力的耳朵,真心傾聽他人;拔掉語言中的刺,充分表達自己。

讀後感的作文 篇10

無論是充滿神奇的古埃及,還是讓人神往的古印度;無論是魅力無窮的中國,還是藝術氣息濃厚的古希臘……無不讓我激動,感歎!而《尼羅河的禮物》這本書又一次帶我穿越時空,感受歷史,讓我充滿童趣的世界受益匪淺。古老的人們,憑藉他們的智慧和力量,創造了多麼了不起的歷史啊!

古埃及在公元前 3000 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統一的奴隸制國家,人們把他們的國王尊稱為法老。在那個充滿血與淚的奴隸制時代,古埃及人每天都被神話包圍着。自然界的河流和沙漠都是他們的神明。在古埃及,人們認為,太陽的起落是因為太陽神划船橫跨天空;他們頭上的蒼穹在正午為女神納特所支撐;他們還期待死後能受到豺狼頭人身的沙漠之神阿努比斯眷顧,象徵着人們死後來到陰間接受審判,度量亡者良心以分辨在生前所做的好事、壞事之多寡;還有那牛頭人身或戴牛角髮飾的女神哈托爾,掌管繁榮、生育、青春和美貌……

在眾神之中,古埃及人最崇拜的是太陽神,人們認為太陽帶來光明、温暖,帶給世界萬物生命,所以古埃及人的重大活動都以太陽神為中心。人們相信生命就像太陽一樣循環反覆,永不消逝。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古埃及人死後很重視保管軀體,因為他們相信,人的生命沒有消失,只不過到了另一個世界,而保管好完整的軀體是在等待生命像太陽一樣循環到這個世界以期待復活。這也就是木乃伊的由來。古埃及人無論生前還是死後,都會重視一樣小小的辟邪物——聖甲蟲,其實聖甲蟲在我們這裏叫蜣螂,俗稱“屎殼郎”。蜣螂在古埃及人眼裏是神奇而神聖的,當它們把糞便推成一個個小球的時候,這便和古埃及人眼中的太陽神聯繫在一起,循環,永不消逝,於是蜣螂也就成了聖甲蟲。

至高無上的法老是太陽神的兒子,他們在死後為了能很好的保管好軀體,以等待復活。所有要修建存放軀體的建築,這也是最早金字塔了。最早的金字塔比較簡單,古埃及語稱作“阿斯塔巴”,就是板凳的意思,説明早期的金字塔不高。但是隨着法老權利和財富的越來越集中,他們攀比的慾望也就越來越大,也就形成了後來高大雄偉的金字塔了。矗立在尼羅河西岸開羅附近的金字塔是古代七大奇觀中體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了。大金字塔為法老胡夫於公元前 2500 左右所建,佔地 13 公頃,相當於 12 個足球場。還沒有被中世紀歐洲大教堂的尖頂高過之前, 3800 多年來,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即使在高層建築不斷出現的今天,人們見到後也會歎為觀止。

在這樣一個神祕的國度裏,一個個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一座座高大雄偉的金字塔,無不讓我感到古埃及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和聰明才智。但是一個個未解之謎,也成為激勵着我努力學習的動力,我相信將來一定能去探索世界未解之謎,為保護人類的文化遺產而奮鬥。

標籤: 讀後感 錦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7yv19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