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白毛女讀後感匯聚

白毛女讀後感匯聚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白毛女讀後感匯聚,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白毛女讀後感匯聚

昨天晚上,生平頭一次去人民大會堂看了歌劇《白毛女》。是紀念延安老毛講話70週年的彙報演出。

碰巧,我中學的一個女同學是中央歌劇舞劇院的女中音歌唱家,給了我兩張票。我小時候是看芭蕾舞劇白毛女長大的。所有的音樂部分的片段倒背如流,一點不吹牛。老實説,到底是大上海的演員,藝術功底還是有的。舞劇改編的不錯,音樂部分也很好。歌劇版本要長的多,我從小就沒完整聽完過,所以這次想補個缺。

90後的小演員嗓子真好,聲音也亮,但是第一幕就唱串了詞了。中間,背景板也安錯了,場子裏哄哄直笑個不停。

半場休息的時候,演出進行了快兩個小時。我是實在聽不下去了。歌劇原版的唱腔難聽不説,台詞的內容讓你覺得你居住的這個國家,怎麼富人都那麼壞,窮人呢,也好不到哪兒去,不守信用,其實也很壞。到最後其實就是比誰的胳膊粗。黃世仁粗的時候,就能糟蹋喜兒、逼楊白勞按手印;等到王大春牛逼的時候,嘡嘡兩槍把老黃乾脆給斃了。

一部藝術劇的價值連70年的歲月都堅持不下來,讓我很難受。老黃祝壽片段的台詞總是不自覺地讓人想起當代爆發的山西煤老闆,想起強拆強遷的各種傳言。

真不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東西能有70年以上的生命力。按説我對音樂是有過份好感的,總能聽得下去。西洋的歌劇,過了兩三百年,越聽越過癮。白毛女這一版本的排演其實嚴格遵循了原來的集體創作原貌,還是很用了點心思的,只是壓縮了表演時間,以適應當代人的快節奏生活習慣。曾經若干年前,改過一版,增加了王大春和喜兒曖昧的戲份,以迎合觀眾市場的口味,據説把還活着的90多歲的賀敬之老先生氣的夠嗆,他是原集體創作團隊的核心人物。

想起了某人曾説的話,大意是:革命的結果不可預測,革命不會摧毀舊制度的枷鎖,只會強化這種枷鎖,革命不是一項成就,也不是新時代的黎明,它源於年邁腐敗,源於思想和制度的枯竭,以及自我更新的失敗。經常發生革命的民族其實缺乏持續創新、改良、變革的勇氣、耐心和智慧。這是我一直反對任何形式暴力革命的根本原因。

歌劇白毛女給我的印象是:時代似乎毫無改變,手拿IPAD的現代富人和拿着枴杖的黃世仁就像是孿生的兄弟,親如一家;市面上,網絡上,王大春們似乎也很活躍,人數也在增加,70年的光陰彷彿被穿越了。這是白毛女歌劇僅存的價值和意義,當然僅僅對我個人而言是如此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95gw2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