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

龍應台雖不是幼兒教育專家。但其作品《孩子你慢慢來》值得幼兒教育工作者閲讀。“孩子你慢慢來”含義非常深刻:教育要遵從天性,欣賞孩子慢慢成長……閲讀之餘,我們不免思考:我們的教育是不是追求太多,讓孩子負擔太重?

教育需要耐心等待 《孩子你慢慢來》開篇記錄了作者因買花而等待花店裏的小男孩學扎蝴蝶結的一幕:老婦人把“我”要的二十支桃紅色的玫瑰從桶裏取出,交給小孫兒,轉身去找錢。小孫兒大概只有五歲。他很慎重、很歡喜地接過花束。抽出一根草繩綁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繩又長,小小的人兒又偏偏想打個蝴蝶結,手指繞來繞去,這個結還是打不起來。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男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那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就是教育。小男孩此時最需要的教育就是耐心等待。我們敬佩這樣的教育,敬佩作者捨得花時間,敬佩她是幫助小男孩的高手。她沒有焦躁,沒有催促,沒有想辦法替代。她相信,只要給予時間,小男孩就能扎出世界上最美的蝴蝶結。在教育實踐中,我們也體會到,孩子有能力並有興趣做的事,如果教師還去幫助或指導,也許對孩子是一種干擾,不合適的幫助和指導不僅會阻礙孩子的發展,還會導致教師身心疲憊。教育本應是輕鬆的,我們要學會等一等,要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長的能力。只要放大我們的耐心,定能收穫孩子的成長。

教育需要平等對話

日記“一隻老鼠”記錄了作者和兒子安安關於作業要不要重寫的對話,最終安安的“心聲”征服了作者。實現了平等對話。媽媽要求重寫作業,安安不滿的情緒爆發了,他發自內心地吶喊:“為什麼我要多寫一行?你總要我寫得好、寫得漂亮,我只是一個小孩,我沒辦法寫得像你那麼好,我有時也要得一隻老鼠――我也有權利得一隻老鼠,就得一隻老鼠呀……”半晌,媽媽擱下手中的紙,用手背抹了抹安安的眼淚,歎了口氣,説:“好吧!就一隻老鼠。你去玩吧!”……

孩子的心聲,震撼了作者,也震撼了讀者。想一想,在我們習慣於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時,孩子多少次接受了不平等的教育。教師要求孩子複述故事時情節要完整。畫畫時畫面要整潔,做操時動作要有力,做手工時動作要仔細……每一項都有標準,對所謂做得不好、不認真的孩子,教師總是要求他重做,甚至重做N次……這是以教育的名義在侵犯孩子的權利。教育需要平等對話,只有平等對話才能認識幼兒不同於成人的一面,才能保證不侵犯孩子的權利。平等對話首先要讓孩子把心裏話説出來,還包括接受孩子的“無理取鬧”。作者説她不願意敷衍這小小的人兒,因為她覺得這不及草高的小小的人兒是個獨立而莊嚴的生命,她尊重。其實教師更該如此。

教育要透過表象反思 莊稼長不好,農民從不埋怨莊稼,而是反思自己的選種、澆水、施肥等工作做得好不好,找出問題所在。與農民相比,我們更需要反思,我們面對的是具有豐富思想、處於生命成長過程中的人,稍有不察就會對孩子犯錯。如果作者沒有對孩子的觀察反思就沒有其作品《孩子你慢慢來》,請聽她反思後的經典語言:“人的快樂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貴!孩子,是天心的驗證,美的極致。人對這個世界已經掠奪無度,您不覺得保留一點天機、一點對自然的驚訝,比較美好嗎?”作者對孩子游戲“殺人”的觀察反思可謂是教育的經典案例,日記中寫道:作者看見安安突然鬆開了手,退後一步。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隻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裏發出“砰砰”的槍聲,然後滿意地説:“死了!”作者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裏:小紅帽的故事中“砰”一聲,獵人開槍把野狼打死了。所有童話裏的狼都受到歧視,不是給燒焦了,就是被羊媽媽剪開肚皮,或是被獵人打死。作者反思着:《白雪公主》中有各種殺人方法,用刀子砍,用絲帶勒……然後,作者把《阿里巴巴》和《白雪公主》移到書架最高一格,並挑選合適的書籍給安安講述。遵循教育規律,規律在哪裏?孩子是環境的影子,影子又是什麼樣的?生命的成長有階段性,孩子處於哪一階段?一切都在觀察反思中。反思是教育的重要環節,教師只有善於觀察、善於反思才能捕捉到孩子傳達的各種信息,從而瞭解孩子正在想什麼、做什麼,身心正渴望怎樣的幫助和支持。

《孩子你慢慢來》展現了教育的輕鬆和諧,讓人感歎教育的最美境界竟是這樣的簡單、實在、形象、温暖。“孩子你慢慢來”不單是對孩子説的。也是對教育者説的,讓我們做一個願意等待的教師,耐心地欣賞孩子慢慢成長吧。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2

趁着十一假期懷孕無法出遊的空檔,去書店採購了今年的書,並於今日看完了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

作為龍應台的人生三書之一,這本是第一本,記錄的是孩子從出生到七八歲之間的故事。於現在的我而言,此刻看此書絕對再合適不過。書很薄,看的時間也不長,如此着迷,大概是因為我的孩子馬上就要降生了吧,因此有很多同感,很多思考。在此着重敍述三點——慢時光、耐心平等的對話和教育問題。

閲讀該書時,彷彿覺得整個世界都安靜了。此時正值秋天,天高氣爽,午後的陽光懶懶地灑進窗子,我坐在陽台邊,讓陽光灑在身上,慢慢閲讀此書。現實中的時光跟書中一樣,慢慢流淌。與這個世界的喧囂吵鬧不同,書中媽媽與孩子的世界裏,有那麼多閒散的慢時光,可以摘一個下午的野花,可以讀一個晚上的故事,可以拿出整塊整塊的時間來一起玩耍。這是多麼美好的時光。

我常常一邊讀一邊想,今後我跟孩子之間,是否會有這麼多的慢時光,讓我們慢慢地只做一件事,哪怕是件很小很小的事。我是否願意並且能夠拿出整塊的時間,陪孩子嬉戲玩耍?在一定的年齡之前,孩子對於整個世界都是好奇的,因此去家門口的公園和去奧森對TA來説是一樣的,甚至能夠在泥水坑裏玩一下午也是TA喜歡的。

那麼,作為成年人的父母,習慣了這個世界的匆忙,是否能夠停下腳步,陪TA靜靜地看一朵花開,堆一個雪人,搭一個積木呢?在安安與飛飛的世界裏,媽媽總是陪他們玩耍、吃飯、讀故事,長大之後才發現,媽媽趁他們休息的時候寫了很多文章,做了很多自己的事。之前看吉田穗波哈佛求學記的時候,她也説過,總是趁孩子休息的`時間學習、做事。我想,這大概就是做父母的必修課之一吧,變得精力旺盛,變得三頭六臂,變得做事更高效,變得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關係。

其次,耐心平等的對話方式也是本書讓我最為觸動的一點。我們都曾經是個小孩子,經歷過兒童的世界,只是時間推移,世界觀成熟,我們已經越來越忘記那個世界的孩童的想法。所以在與其對話時,我們更多地是從我們這個世界出發,用我們的要求和想法來要求他們。

安安嫉妒弟弟得到媽媽更多的愛,因此一聲不吭地躲在被窩裏流淚;媽媽並沒有立即追問安安哭的原因,而是等安安情緒穩定後再與其交流,探索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安安飛飛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十萬個為什麼”,媽媽沒有忽視,沒有敷衍,而是耐心地一一作答。

孩子們發現了一隻被卡住的小老鼠,找忙於寫作的媽媽幫忙,媽媽沒有拒絕,沒有將其當做不重要的小孩子的無理取鬧,而是與孩子一起去“拯救老鼠”。孩子的所作所為都有道理,跟我們成年人一樣,他們也渴望與人交流,渴望被平等對待,渴望被傾聽內心的想法。

而成年人,經常會以“幼稚”“小孩子玩意兒”之類的想法不屑傾聽,不屑參與。傾聽他們的想法,與之平等對話,探索孩子真實的世界,這是父母的另一必修課。人世間的道理總共就那麼多,孩子的世界也好,成人的世界也罷,道理都差不多,只不過感觸的深淺不一樣。不要小瞧孩子,不要忽視他們的感受,耐心地等一等,問問他們真實的想法。

最後,教育問題,讓人揪心。龍應台在書中多次表達了對兒童讀物中的暴力畫面的擔憂,作為準媽媽的我感同身受。處於模仿成長期的孩子會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當作模仿對象,他們不知道好壞,不知道深淺,缺乏分辨能力。而我們的很多兒童讀物、兒童影視,根本沒考慮到兒童的三觀正處於形成期,清一色地以成年人視角來展現。

作為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多接觸這個世界形形色色的新鮮事物,書籍、影視最適合孩子的世界;而另一方面,止不住地擔憂,出版方審核力度不夠,或者,審核人員本身缺乏兒童視角,如此一來,這些書籍影視內容、質量着實讓人擔憂。父母有責任幫孩子甄選,不能人云亦云,選擇真正適合孩子世界、健康向上的內容。

教育問題的另一方面,就是如何平衡好對孩子放手和對孩子施壓,這也是我一直很懼怕的一個問題。安安覺得媽媽應該對自己放手,同時也覺得,如果媽媽當初逼自己一把,或許自己鋼琴彈得更好些,游泳學得更精些。所以,父母的擔憂就在於,如果逼迫孩子學習,一怕孩子從此厭惡所學的東西,失了興趣;二怕傷了彼此的感情,孩子不開心,父母不忍心。

但是,如果不逼迫孩子學習,一是覺得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義務,在孩子三觀未成熟前沒做好約束工作;二是着實怕耽誤了孩子,錯過了孩子成長髮展的關鍵期,成年後空留諸多遺憾與後悔。所以這是個讓人很矛盾很糾結的問題,再多的理論與指導方法也無濟於事,只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邊教養邊隨機應變。

小時候覺得一天很長,時光很慢;長大後才知道,慢時光從此與我們無緣,世界裏只剩下匆忙。時代是這樣的,但人是可以隨機應變的,人與人之間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願我現在能真心享受每一天的孕育過程,願我將來能耐心慢慢地將小哈哈撫養。父母子女之間的緣分很短很淺,願我們彼此,邊成長,邊珍惜。家庭生活中的一切都彆着急,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3

夏天的夜總是很涼爽的,欄杆旁的風很温柔迷人,卧在躺椅上,雖不是竹椅,也很愜意,夜裏讀書,雖不秉燭,卻也生了一份古意。古時候的君子書生很讓人羨慕。

我聽説看書最難得的是慢讀,這種慢是一種幾番思慮的求索,新茶換成舊茶的味道一般,不是説無味,是平和了,讀書過程是波瀾起伏的,在合上書的那一瞬,長舒一口氣,站在書外,以靜觀動,動者也是靜的了。

今夜是合書的時間了,龍應台女士的《孩子,你慢慢來》自書中看時,只覺得活潑有愛,自由開放,孩子的故事總是新奇逗笑,引人噴飯的,這書講述了自己陪伴兒子華安和華飛的成長故事,後文並有兩篇華安和華飛關於母親的回憶散文,書不算厚,卻很讓人回味,在我的印象中,龍應台是民主自由的衞士,是敢於為公理吶喊的文壇鬥士,是魯迅先生所説的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者。讀過此書只覺得她是一位母親。像千千萬萬的母親一樣的又獨立於千千萬萬人之外的母親。

書中是敍事,敍述孩子小時候的事,簡簡單單的敍述小時候的事,很少帶有直抒胸臆的話,卻在字裏行間透漏了對孩子頑皮,可愛,天真的無奈,喜愛,欣慰種種生活真實的感情。每一位母親都經歷過的無法言説的感情,所以作者不説這是何種感情,讓讀者自己體會也是很聰明的。又何必要把説不清楚的話強説呢?你知道就好了,就像郭靖説過:不用説,我和蓉兒都知道的。一句話可頂的千萬句甜言蜜語?

龍應台女士的生活散文很散,很自由,很簡單樸實,正不是有那種華麗詞句的無思想文章,有些文章雕琢得再華麗卻總比不上天然的佳作,若説作者寫這些文章是為了歌頌母愛,我不敢否認,卻更加願意相信這些只是作者自然感情的筆尖流露,淤積於心,終日似有所懷,醖釀三番而瀉於行墨,遂成錦繡,作者寫時定然不是苦心竭力,搜詞摘句,而是心之所想,筆之所成,自然流暢,沉浸在回憶之中一篇優美的散文便寫出來了。這也是可貴之處,如詩一樣,任然之氣是詩之靈魂,我雖不會寫詩卻在看詩上有些功夫,其實諸位也很容易分辨哪是好詩,哪是為賦新詞強説愁的應酬之作,如杜甫,今我不樂思岳陽,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再如年年歲歲花相似,再如月明林下美人來,好詩總是揮灑自如的,讀此書便會沉浸在故事中,隨着作者的心情波動而動,安安種種可笑可愛的行為彷彿自己見證了一般,這種故事的帶入性使讀者很享受這篇文章,並且是很自然的,沒有什麼讀者請看,看官細思之類的話,正是文章高妙之處。

一篇結束,發現除了陪作者笑笑之外更有一種作者要傳達的哲學深思在言語之中了,比如《龍》,比如《神話.迷信.信仰》這裏的作者思考只是點到為之,卻給了讀者一個線頭,指不定能憑着它從水裏釣出什麼大魚。作者的思想本就是一個東西放交匯的產物正如華安《放手》中説的`那樣:她對我一方面極其嚴格,督促我努力學習,認真做事,一方面又卻極其講究自由尊重和理性思考,讀書恰似知人,作者對自由,對尊重的需求和似隱實現的中華文化傳統思維在書中也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是兩種教育理論的綜合,又是兩種對人生的態度碰撞,愛與放手該如何看待,人的一生永遠在不停的奔跑,卻也需要停靠站,我想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分離的,不似夫妻,愛要結合靠近,愛孩子便教會他獨立,自由。可是很多人做不到,華安文中: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也是有必要的。這句話不能説是對母親教育獨裁的悔恨,只能説是自己懂的了一層人生,也只有站起來的人才知道何為站。

我一向認為那些説出高深莫測的話的人並不一定高深,相反那些説白話的人説的話才更應該重視,那種白話是微言大義,而作者便是通過這些白話告訴着一位母親和孩子生活的哲學。讀此書的意義也就在於知道這哲學,這種哲學我也是説不出來的,也是隻有自己知道了才知道的。

站在書外,離開作者的記憶,我看這書封面上的圖畫,便有了一種寂寞,書的最後華飛寫文章都十五歲了,你長大,我也老了,這世間的緣分總是喜歡製造遺憾的,以前只是4感覺花開了,又落去,每一個季節輪迴都令人驚喜,現在自己也將老去,那些原本一起看花的親友都難以再聚多喝一杯。想起龍應台女士的《目送》,更添悲傷,時間是慢不下來的,但怎可辜負,所以不必求時光慢,你慢下來,用慢觀快,快者也慢了,再説這世上的花開花落都是很慢很慢的。連夏天晚上的茶也涼的慢,不妨,欄杆旁的風真的又温柔又輕慢。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4

寒假有幸拜讀了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感觸很深,書中淡淡的文字,簡單質樸的語言,藴含了一位偉大母親內心深處的母愛。孩子的天真,在書中表露無疑,作者並沒有長篇大論的談論關於教育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個母親在敍述發生某件事情時,母子間的反應和對話,非常的生活化。

龍應台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她自己的教育方法,用温情引領孩子認識世界,鼓勵他們自由、理性地思考,用安靜、潛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地成長。她隨時隨地耐心地教孩子認識自然萬物——天上的雲、路上的車……這些文字樸實、細膩,簡潔。讀罷展現在我們面前地是一幅幅歲月圖畫,很美,很温馨,又很有智慧。沒有議論、抒情、感慨,只是簡潔的描述,讓讀者看到,聽到,觸摸到,似乎又若有所思。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這是書封面上的一段話,正是這段文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一股暖流湧上心來,給了我無限的感動。我也是一個母親,相比之下,甚感慚愧。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過於急躁,盲目否定。如龍應台所説的,孩子的教育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母親慢慢地走。尊重幼小生命,平等對待孩子,不能簡單粗暴的指責,這樣才能培養他們善良、正直、誠實、優雅和擔當……

在這裏我重點反思自己作為一名老師,在教育學生上的缺憾。沒有耐心,情緒化,對待調皮的學生,有時會很生氣,有時會大聲斥責。不能夠細聲細氣地和學生交流。

有一次,預習鈴剛響,我去隔壁辦公室,老遠就聽到哈哈大笑的聲音從樓上傳出來,我邊走邊想着這笑聲是從何而來。會不會是我們班?於是,上樓直奔教室,想一看究竟。一進教室班長就對我説:“老師,劉嘉豪給他同桌講笑話,惹得大家大聲地笑。”她顯然很氣憤。聽班長這麼一説,我帶着滿臉的怒氣瞥了劉嘉豪一眼,此時的他也許意識到自己錯了,低着頭,看着桌上的書,一動不動地坐在那兒。“如果今天不給他點嚴厲的教訓,那以後怎麼管理?”想到這裏,我走到他的座位,只見他桌子上只放了本書,沒有本子和筆。看到這些,我便火冒三丈:“走,給你媽媽打電話,讓她來看看你的表現。”他一聽,急了:“老師,別……別……。”當着全班同學的面,他竟然這樣對我説,我裝出一副很生氣的樣子,走出教室,進了辦公室,一會兒,他也跟了過來,説:“老師,對不起,我不應該講笑話,逗大家笑,影響課堂秩序”。聽他這麼一説,我真想原諒他,可是,想想以前的種種違反紀律的事,都與他脱不了干係時,説:“以前,我總是心平氣和地跟你講道理,你也總是不斷地向我承認錯誤,這次我再也不給你機會。”説着拿起電話撥通了他媽媽的電話。不一會兒的工夫,她媽媽趕來了學校,得知他犯錯了,不停地數落着:“你真不省事,老毛病又犯了,這麼長時間對你苦口婆心真是白費了,我還以為你有所收斂,沒想到……”説罷,抬手欲打他,我一個眼神制止了她,媽媽相當生氣,這時的他呢,看得出真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小聲對媽媽説:“媽媽,我錯了,下次再也不調皮了。”最後又轉過來向我道了歉。

説實話,這樣的結局,我心裏很不是滋味。從那天起,他那些過分的行為收斂了許多,也正是從那天起,他的名字再也沒被寫在違紀的黑板上。直到今日,我的內心深處並沒有因他折服而自喜,也沒有因我的勝利而置之不理。如果我學着安安的媽媽,耐心地與他交流,讓他愉快的接受;如果我不衝動不叫家長,換一種方式教育;我就會帶給他歡樂,而不是無窮的壓力。上週四的一個課間,我讓他下節課課後找我,他沒有忘記,規規矩矩地進了辦公室。我和他談了好久,談到他期會考試考得不錯,表揚了他作業寫得整齊,交得及時;談到了他的日記比以前大有長進,肯定了他有堅持閲讀的習慣。並提醒他,如若能做到嚴格約束自己、控制自己,相信他還會有大的進步。一句表揚,一次肯定,一種相信給了他莫大的自信,談話結束,他準備回教室時,恭恭敬敬地説了一聲:“老師,再見。”此時,我感到很欣慰。心中默默地重複着那句話:孩子,你慢慢來。老師對你有耐心。

是啊,在學生犯錯時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來教育學生,尊重他們,容忍他們間的差異,效果會不同。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上充滿歡樂。老師也會感到幸福。

孩子,你慢慢來。教育是長跑,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多給學生一點耐心;教育是慢的藝術,我們必須與家長一起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長。讓我們用心欣賞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變化!讓我們用心欣賞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片段,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實!長長的路,慢慢地走!長長的路,健康地走!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5

本來我對龍應台這個名字一無所知,更沒有讀過她的書。有朋友讓我讀一讀她寫的《孩子你慢慢來》這一本書,在搜索中我才發現這是一本很暢銷的書,適合廣大的母親和教育工作者來閲讀。而且我非常喜歡的李薇校長也曾經在講座上極力推薦這本書,於是我也對這本書產生了好奇,買來後也想去深入地瞭解她。

一拿到這本書,看見的是封面,上面有一個母親笑着看着遠方,母親胸前站着一個孩子,望着母親的臉,封面的背景全部為黑色,給我沉悶、壓抑的感覺,從拿到這本書的時候起我就沒有認為封面跟書的內容有什麼關係。在閲讀的過程中我才慢慢發現了其實不光是封面,而且裏面的每張插圖都是真實的照片。那就先從照片説起吧,看得出來,每張照片的顏色都不是那麼鮮豔甚至有些泛黃,傢俱及汽車也都和現代掛不上鈎,即便如此,我卻從中發覺每張照片都是那麼的温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麼的可愛,照片中的環境是那麼的優美——有綠草紅花,也有金黃的落葉。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是日記,又像散文。她記錄了孩子的成長過程。隨着閲讀的深入,我對書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瞭解從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讀了這本書,龍應台女士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我和更多的幼教工作者們借鑑。在《尋找幼稚園》一章裏,書中龍應台女士也就是文章中的母親説在華安3歲半時帶回故鄉,去找幼兒園,但是那家幼兒園有着國小的課程表,孩子因為天氣不好而不準到外面玩,孩子都是統一行動,而華安在德國都是自由活動,就是玩玩玩!她會想:這真是三歲的孩子需要的嗎?這也使我想起了我問兒子的一句話:“你喜歡去媽媽學校還是喜歡實驗?”兒子爽快地回答:“喜歡實驗國小”,我有些不惑,為什麼呢?兒子回答:“因為實驗國小裏下課可以自由地活動,想怎麼玩就怎麼玩而你們學校走廊裏不讓跑。細細想來也確實如此,我們過分擔心着孩子們的安全,也是學校老師工作的一項內容,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就會限制孩子的許多活動,先吃好飯的孩子只能搬好椅子看書,不能亂走,走路散步必須得排好隊,不能自由走,還有上課、上廁所、洗手等活動都是整齊劃一的集體活動,孩子稍有調皮搗蛋的行為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我們是否也應該想想,這些孩子真的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我是一位國小的老師,我也很愛班級裏的孩子,但很多時候在教育自己孩子時卻會失去耐心而對他們面目猙獰。讀了龍應台女士的《孩子你慢慢來》,不禁被她內心深處的母愛和款款深情所打動,文中所描述的一位母親照顧教育兩位兒子的生活點滴,宛如涓涓細流撫平了我躁動的心靈。平時班級裏孩子的頑皮,天真,可愛歷歷在目,“媽媽,起牀啦!”安安用手撐開媽媽緊閉的眼瞼,像驗屍官撐開死人的眼瞼…。這方佛就是昨天的孩子。不知從什麼時候,我對孩子少了一些温柔,多了一些粗暴。現在細細想來,我和大多數老師一樣,對自己班級的孩子寄予了太大的希望,給他們過多的要求,比如因為擔心孩子們操場跑得太過分,我讓孩子們在操場上可以跳繩、踢毽。如果發現他們在操場上掄繩,我會讓他們在操場上跳皮筋。反正不準就對了。所以更多的孩子只是在操場上坐着聊天,這真的是一種煎熬,還有班級裏的很多家長生怕怕孩子在起跑線上掉隊,一窩蜂地都去學鋼琴、學古箏、學繪畫、珠心算、圍棋等,把孩子當成了集萬千期待於一身的無奈選手,所以在教育孩子時免會急躁,而不會讓孩子“慢慢來”。

我終於合上了《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這是一本讓我久久不能平靜的好書!這本書有太多的內涵,在閲讀的`時候,我不僅想到了自己作為名幼兒園老師與龍應台的差距,同時我彷彿也與龍應台女士共同的温習了一遍做母親的感受,一邊咀嚼着她育兒的經驗,經歷,感受和內心的美好憧憬,一邊回味我與兒子一同成長的快樂,以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最終我坦誠地承認:和龍應台女士相比,我很愧疚。

因為自己也是一個母親,同時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面對自己的孩子和學校的學生時,時常會有困惑:現在的教育急功近利,一年級要讀二年級的學業,二年級要讀三年級的學業……紛繁的早教機構、親子教育無孔不入,嬰兒出生後就面對了一個競爭如此殘酷的社會,父母時刻被提醒着要為孩子的教育早作準備,讓孩子學得快、學得多,恨不得一夜成才。父母們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難免會浮躁、會困惑——教育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一種快餐消費呢?吃快餐的確能管快管飽,但是最終的結果必定是消化不良、惡性循環。

孩子不是我們實現自我理想的工具,不是社會競爭激烈的犧牲品,如果他們長大後回憶起他們的童年時能感到快樂,就足夠了。

當寶寶跌倒時,不要急着上前扶他,看着他如何笨拙地從地上爬起;當寶寶搭的積木倒塌了,不要急着幫他拾起,看着他如何不厭其煩地重新搭建;當寶寶不原意和別人分享玩具時,不要急着教育他把玩具遞給別人,看着他如何適應這個社會學會與人共處……看着孩子一點點長大,同他一同體會成功的喜悦,享受這樣的過程,未嘗不是一種幸福。其實,孩子在不經意間,已經長大。

我和兒子也走過龍應台女士所走過的路,也有着或多或少相同的經歷和感受,也曾不止一次地想,為我心愛的孩子的未來做些什麼,比方記錄可愛的孩子的成長,比方記錄養育孩子的艱辛,比方記錄我們共同的快樂……做為最珍貴的禮物送給孩子,但終因瑣事而放棄,所以,我很愧疚。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6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是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裏最經典的一段話。這本書很早已經讀過,那時的我還是一名特別年輕的老師,也沒有做母親,對其中的文字情感是陌生中夾雜些許的感動。而今,從教十年多,也已為人母,再讀起來竟是大不相同的心境和感觸。前些天和學生家長聊起此書,我亦是滔滔不絕。後來想,乾脆以一些文字以對話或者紀念自己的變化吧!

這本書的語言温柔自然,讀來卻深情動人,使人沉醉於母愛的那種温暖和親切。讀這本書我雖然僅用了一下午,讀完後卻讓我思考了很久。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同時又是六十多名孩子的老師,在這本書中我體會最深的就是一個字“慢”。在這個任何事情都追求效率,提倡速度的時代,我們每個人也都不可避免地以快來要求自己和學生們,任何事情都希望得到即時滿足,付出就要利益最大化,也許在有些方面快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成就感,但快絕不是教育。教育不是快餐,也不能速成。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學校不是工廠流水線,我們教育的是人,而不是貼標出售的商品。一旦我們放慢腳步真正以平等的心態來陪伴孩子的時候,我們才能體會到孩子世界裏慢慢的美。

想起班裏有個叫做浩浩的孩子,模樣清秀極了,十分討人喜愛。但是性格卻是非常內向,從不主動和同學説話,也包括每一位老師,每每上課時候總能看見班裏角落裏的`他,那麼孤單。他不參加任何學習討論或者課外活動。學習成績也在意料之內的不好,老師同學都想幫助他,我可以説用盡了方法,批評、督促、表揚,就差自己變成他了,但沒一點效果。他的父母為此擔心焦慮的不得了,同齡的孩子一天一個樣,而浩浩似乎已經被遠遠丟在了起跑線。

時間飛快,一年匆匆而過,浩浩依然是班裏最差的那個,最孤單的那個,彷彿被世界遺忘了一般。

就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進校時,突然發現一個熟悉的背影,他在校門口一片一片地撿拾垃圾,我揉了又揉眼睛,不錯,就是浩浩!那瞬間我竟是如此的感動,這真的是我們都認為最差的那個孩子嗎?後來我專門把浩浩叫到身邊,表達我對他的讚揚,號召其他同學向他學習,並持續給他安排了一些班級管理任務,出乎我的意料,他也竟然非常喜歡地接受了,這時的他眼睛似乎特別的亮,和以往非常不一樣。一學期下來,其實結果並沒有像我的期盼那樣,浩浩也並沒有太大的轉變,除了眼睛看上去更加明亮起來。

這時也會想起讀過的《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時,我想浩浩真的需要時間,我應該和他的父母一起對浩浩慢起來,慢一點再慢一點,不那麼着急地要求孩子一定的成為我們想讓他們成為的樣子。事實證明,這樣做確實是正確的。和浩浩相處已經快三年了,我們都放下了以往嚴厲批評和督促,放下了迫切要求他進步的渴望,時間就這樣一點一滴過去,浩浩竟然和以往明顯不一樣了。不一樣在哪裏?説不出來,就是覺着開朗許多了,笑容多起來了。雖然成績仍然不理想,但是整個人似乎更能融入集體了,對一些獎勵也有了自己努力,老師和父母十分的喜歡!還好,我們慢下來了,不僅給了孩子成長的空間和時間,也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了他的變化。

如今已經四年級了,浩浩已經和班上的孩子無兩樣,一起學習,一起歡笑,字體尤其的漂亮,下棋也少有對手,和老師交流再也不紅臉不捏衣角,看着每天班裏的他,他們,我也會無意識地慢起來:講難點時語速再慢一點,讓孩子們聽得更仔細點;批改作業再慢一點,能發現更多的錯誤還有個性卻富創新的答案;想發脾氣時,慢兩分鐘再説,結果迥然不同。慢下來,離急躁,離求速成的情緒遠了,教學卻有條不紊起來,工作也更加輕鬆起來。

作為一位老師,我知道育人即是育己,我時刻警告自己再也不要隨意定義任何一個孩子差與不差,孩子的成長總需要過程和時間!面對孩子純真的眼神,我是敬畏的,他們對成人的包容,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愛都使我們赧顏。我會試着讓他們慢慢舉起自己的小手,我會聽着他們慢慢講着自己的想法,我會等着他們慢慢給我一個自信的眼神,我會盼着他們慢慢成為他們想成為的樣子。

看着他們慢慢地長大,我也在學習用赤子之心來對待這個世界,我們慢慢去聽花開的聲音,我們慢慢去欣賞落雪的美,讓我做那個陪着他們徜徉知識海洋的同路人吧,孩子,我們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7

一、有一種愛叫等待。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表達了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期盼,父母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作為教師對學生也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這種心態和思想讓我們做出了拔苗助長的事情。書中的作者像大多數的中國媽媽一樣,不滿足孩子的作業總得一隻老鼠,要求孩子補寫一行作業,這樣才會得三隻老鼠,可是淚水湧上孩子的眼睛,他咆哮着説:“你總要我得兩隻老鼠三隻老鼠,這麼好,那麼好,我有時候也要得一隻老鼠———我也有權力得一隻老鼠,就得一隻老鼠”。媽媽嚇了一跳,坐在那裏半天説不出話來,半晌,媽媽用手背抹了抹安安的眼淚,歎口氣説:“好吧,那就一隻老鼠”。安安默默收拾東西,對還在發着呆的媽媽説:“有時候我可以拿三隻老鼠的。”

花開有期,孩子的成長需要慢慢的培育,靜等花開,何嘗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QQ提示音響起,老師,端午安康!我的嘴角掛出了笑容,一個可愛的笑臉浮現在腦海。當時這個小女孩,説話有點結巴,每次上三年級課的時候,最後十幾分鍾,我總會讓一些孩子上前來展示英語對話,每次叫她,她總會特別慢,下面的小朋友催促她,笑她,她會更着急,更説不出口。當時,我也不怕浪費時間了,耐心的等她,我知道要尊重她,不能打斷她,還示意其他同學要有耐心,等她成功展示完,她那開心的勁,真是無法表達。慢慢的,一學期下來發現這個小姑娘,越來越棒,越來越自信。每次英語課上,小手總是舉得高高的,等待着我的迴應。當有一天她的媽媽在學校門口非要見見我,對我説,我們孩子真的很喜歡你,每次都能等待孩子把話説完,特感激你,你給了孩子自信。我當時真是感動了很久,我只是做了該做的平凡的小事,卻收穫了一個孩子感恩的心。尊重孩子,等待孩子,發現他們的身上的美,比知識的講解更有深意。

等到自己有了孩子,等待卻失去了耐心,常常因為作業和孩子爭辯衝突,最後甚至爭不出個結果,鬧個不歡而散。這本書不僅詮釋了一個“慢”字,還有“愛”字,很多很多的愛。母子對抗中,安安完勝,媽媽一退再退?退不但是愛,更有智。這是給為人父母者的一本高水準的教科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二、有一種愛叫放手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都得學會放手。在孩子蹣跚學步時,在孩子一次又一次的跌倒時,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目不轉睛的看着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不能一輩子為他遮風擋雨,要學會放手,教會他技能,讓他迎接風雨的洗禮。在安安牙牙學語時,一家人生活在瑞士,媽媽是中國人,爸爸是德國人,爸爸媽媽又説的是英語,他從小就生活在四國語言中,媽媽沒有刻意的教授,最後安安卻神奇地學會了四國語言。

前一段的單親律師媽媽被15歲女兒勒死的案件案震驚了我們,一個單身媽媽辛勤撫養的孩子,卻親手殺害了她,媽媽性格要強,孩子卻認為母親對她要求嚴苛,媽媽的愛讓孩子感到了窒息,愛的方式不對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愛是一門藝術,知道去愛固然重要,懂得如何去愛更需要極大的.智慧!蔡元培老師在《中國的修養》一書中提到: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媽媽想讓孩子更優秀,但母子間關係的培養比知識的學習更重要。

在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也要學會放手,把課堂歸還給學生。我常常覺得把知識講爛講細餵給學生,他們便能掌握得更好,殊不知這樣的“飯”已經索然無味,學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只能被迫接受。上課時學會放手,讓他們小組討論,自編對話,分配角色,老師敢於當觀眾;家庭作業敢於放手,聯繫所學知識,繪製思維導圖,繪製複習資料,自編題庫,只要老師方法指導到位,效果會比單獨的抄寫更有效果,我們不妨也學一學文中的作者,用愛包圍學生,用智傳授知識,做一個敢於放手的智者。

放手的過程雖然很難,難極了,但聽聽華安長大後那樣説“如果你記得我們兒時的甜蜜時光,如果你知道你在我們心中永遠的位置,或許,它就會容易一點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要慢,樹人更要慢,這樣簡單的道題,常常被我們忽視了。真正的愛,會給孩子陽光般的力量!對於孩子的成長,尤其是一些慢孩子,我們不妨停下快節奏的腳步,不能一味的催促,更不能拔苗助長,學會包容,學會等待,學會期盼,學會像龍應台那樣,柔聲的説:“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

讀了龍應台寫的《孩子,你慢慢來》以後,浮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細膩如水的女子。這本《孩子你慢慢來》,語言帶有異域特點,短句較多,段落簡潔,讀來別有一番感受。書的封面是作者和兒子的照片,孩子睜大一雙純淨的眼睛,小臉朝上,母親面帶微笑看着遠處。背景是純黑色的,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潔淨。書中的文字不是很多,其間夾雜一些彩頁,很是浪漫。如第一個彩頁就是一道長長的鐵軌中的一段,鋪了一地金黃,孩子在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樣的專注。文字説明是“長長的路,慢慢地(書中是‘的’)走”。畫面上沒有我們想象中的一望無際的長路,只有腳下這一片小小的空間,似乎在告訴我們:不要注視那麼遠,我們不需要拼命趕路,只須看着腳下的一點路。

《孩子你慢慢來》這篇文章,是本書的開篇。作者描述了在花店買花時看到的一個情景:一個5歲的孩子,非要自己動手給花束繫上蝴蝶結,而作者就那樣坐在斜陽淺照的台階上,願意靜靜地等。在等待的過程中,作者追敍了一個昔日冰冷的事實:一個追不上別的孩子功課的女學生,帶着自己的弟妹,跳進了冰冷的河裏。由那悽慘的一幕,作者想到了,孩子,你慢慢來。

在生活中,我們也不能不接受這樣的.一個事實:也許一輩子都追不上別人。那該怎麼辦呢?別急,我們還是要等等自己的靈魂。我們不能為了去追趕別人,就不顧腳的疼痛,就不顧自己心的勞累。

作者沒有像一般人那樣,狹義地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續,而是把孩子看作和自己一樣的、來這個世界上看看的一個人,只是時間先後不一樣而已。她寫道:“媽媽必須做導遊,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她。”很簡單的一句話,卻撼動了我!她把母子間的關係看作是平等的、互助的,甚至孩子可能比母親懂得更多。孩子的淳樸,孩子的真實,孩子沒有被污染的心靈,使得他們的眼睛更明亮,心底更純淨。在她的眼裏,孩子是我們成人的老師。我們走在歲月的路上,遺忘了許多美好的風景,忽略了許多美好的事物,是孩子以一顆純真的心,用一雙稚嫩的手,幫我們一一拾回。這樣,我們在人生的暮年,才得以返回童真。

在向孩子介紹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做母親的龍應台發現了許多自己以前沒有看到過的事情:在母親的眼裏,“龍”就是古人視作圖騰的那個四不像的東西,那個很神聖卻誰也沒有見過的東西。而在孩子的眼裏,一條綵帶,許多玩具汽車排列起來,也是龍。在做母親以前,她喜歡的歌曲可能是憂傷的,比如“滴不盡相思血淚……”而有了孩子以後,她卻會不由自主地哼起“咕呱呱呱,就是母鴨帶小鴨”。這種變化,是自然而然的,也許是被孩子帶動了,也許是被孩子喚醒了。

母親總是希望為孩子遮擋住那些利劍、陰雲、污穢之類的東西。《白雪公主》、《小紅帽》的故事,想必我們每個人都耳熟能詳了吧?但是我們中間有多少個母親考慮過它們的負面因子?如裝扮成老婦人的皇后勒住白雪公主的脖子,繼而想用毒藥去藥死白雪公主。可是龍應台考慮到了。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純淨的世界,她把書藏到書櫃中,藏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因為愛孩子,所以她不想讓孩子讀《水滸》,因為怕那些綠林好漢的性格影響到孩子們,怕這樣的書破壞了自己的生活教育。難得她如此用心地做母親!

因為做母親,所以失去了青春時的“野心”,所以任孩子把自己帶回人類的原始起點。因為做了兩個孩子的母親,所以一邊悉心照顧小的孩子,一邊悄悄揣摩大孩子的心思。她發現:那做過父母的,而且養育過兩個孩子以上的,來看嬰兒時,不會忘記多帶一份給老大的禮,那不曾做過父母或只有獨生兒女的,只帶來一份禮。她知道,該怎樣幫助那個大的孩子擺脱掉心裏暫時的陰影。也許在她的心裏,自己只是那個最先來到世間的,而大孩子是來得稍微早點的,小孩子是來得最晚的,大家同樣需要愛,而孩子就是上帝送給那個做母親的女人的最好禮物。

這本書的字數不多,我用了兩天的業餘時間,就翻閲了兩遍。但是書中所藴含的愛的氣息,彷彿在這炎炎夏日裏吹來的春天的氣息,就那樣慢慢飄到我的心房,我的心界也好像變得靜謐美好,不再那樣焦慮功利。我不再要求自己的孩子像別人那樣奔跑,我不再強求自己的學生非得優秀,不再強求自己的學生非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快、快、快!我在等待着他們。我想對他們説:孩子,你慢慢來到這個世界上,你要慢慢地走。所有真正愛你的人,都會耐心等你!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9

每次都是這樣,讀完一本書不會馬上寫書評,而是過幾日再來寫。倒不是沒時間,而是希望在這幾天更加深刻地理解這本書的內涵。

書中有很多處的細節寫的很好,動詞用得生動傳神。如:

那背影,一會兒就被人羣抹去了

噴泉的水放肆地衝向天空,又惡作劇地垮下來,噴濺回地上。

每半個小時有輛大巴士喘着氣通過

……

“抹”“放肆地”“喘着”,看到這些用詞,忍不住為作者的才華大大讚揚,把物都寫活了。

下面談幾點自己感觸比較深的地方

引用1――

為什麼一個男人忙於事業,就沒有人想到要問他:你怎麼照顧家庭?為什麼一個女人忙於事業,人們就認為她背棄了家庭?

這大概是中國的普遍現象吧。男人忙於事業,沒時間陪伴家庭,似乎理所當然,甚至這是值得讚揚的;而一個女性事業成功若對家庭付出的較少,反而不怎麼被社會認可。似乎,賺錢養家是男人的職責,生兒育女則是女人的職責。

但是這個時代對女性的要求很高。若是成為職業女性,會有人説你不顧家;若是成為全職母親,有人説你沒有夢想,經濟獨立的能力都沒有。

雖然當代的法律條文上寫着男女平等,但是女性遭到歧視的現象無處不在。去年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發表的言論就是對女性的歧視;在日本東京一大學女性被錄取的門檻更高;每年畢業季公司招聘上寫着只招男生的規定。

在中國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幾千年的根源,在今天仍然不能完全根除。寫到這裏,不由得想起“白百何事件”。她在國外對一男子做出一動作被偷拍時,各種罵聲鋪天蓋地地向她砸來。

那個時候我就在想,為什麼要罵她呢?不是説她和她的丈夫早就離婚了麼?為什麼要説她出軌了呢?為什麼大家都同情陳羽凡而要辱罵她呢?她不過是做了男歡女愛中再正常不過的一個動作啊,就算大家説她騙錢,那也應該兩個人一起罵啊,為什麼只罵她一個人呢?

從網上的言論來看,大家罵她的原因基本上就説她出軌了(雖然不是,因為他們離婚了)。其實我就在想,就算她真的出軌了,哪又怎樣呢?(在此我並不是贊同出軌,我覺得那種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愛情更讓我向往)。男性出軌,有人就會説女性不愛打扮,跟黃臉婆似的,男性出軌無可厚非。而女性要是出軌,就是被指水性楊花、沾花惹草,是不可饒恕的。有時候我就真的覺得對女性特別不公平,為什麼男性就值得被原諒,女性就不可饒恕了???

思想上的男女平等真的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所以,我從小就特別喜歡那些為人類做出貢獻的女性:居里夫人、林巧稚、香奈兒……在這個時代,女性更是要堅強獨立,才能夠進一步拉小男女平等的距離。

引用2――

老闆娘説:“這是你的囝仔?”我點點頭。她大聲説:“那怎麼可能?這囝仔這麼漂亮!”

大概龍應台聽到也會尷尬吧,其實老闆娘有“哇,你長得不怎麼樣,怎麼會生出這麼好看的孩子”的意思,書中有幾處提到了,還有一次別人誤認為她是孩子的保姆。

書中有龍應台的照片,其實她並不是一個很好看的女性。在我看來,女性有才華很重要,但是外表也不能丟。

在我看來,內涵是最最重要的。但外貌方面也要花點心思,就算天生不好看,也要朝着美貌與智慧並存的方向看齊呀。

引用3――

“三十八歲算什麼!”醫生很誠懇地説着,“您有能力撫養孩子,您有時間和智慧培養孩子……您這樣的婦女不多生幾個孩子,誰該生呢?”

很多讀者在這裏就抨擊中國的家庭――越窮越要生。(當然,這是以前。不過現在有些貧困地區也是這樣)“為什麼越窮越生呢”這個問題,我問過我奶奶,我奶奶有4個孩子。

她説“中國是以家和萬事興為理念呀,而且人多家裏的勞動力就多啊,那個時候飯都吃不上,多個人就多份力啊。還有就是,大家都這麼生啊”

這個説法可能很多人都不怎麼認同。後來我去看了中國人口方面的`一些書籍。裏面就説到那個時候,中國嬰兒的存活率不高。若只有一個孩子,要是不幸離世,對家庭的傷痛是巨大的。另外,中國曆來有以多子多福為家族興旺的傳統。所以那個時候生太多孩子也不應該被批判,不同的時代塑造不同的人。

引用4 ――

“你知道嗎?媽媽,我跟同學一起比賽尿尿,他們的尿都是一條線,射得長長的,我的就像洗澡的那個那個什麼——?”

哈哈哈,當時看到這忍不住笑出聲來,以前刷知乎有人分享這樣的童年趣事。難道每個男孩子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嘛?好奇,想知道。若是看到此書評的男孩子可以評論一下嘛~

引用5――

十二點一放學,幾個死黨就會討論:今天走哪條路?每天試不同的路線。我們走得很慢很慢,邊走邊玩。

看到這段話,腦海裏瞬間浮現國小期間,與小夥伴們一起去學校走在田間的小路上,那裏有一片荷塘。男生髮現了一條去學校的近路,就會帶我們女生一起走,在路上嘻嘻哈哈,追逐打鬧,一起捕蟬抓魚……那段舊時光一去不復返。

童年的記憶真的美不可言……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0

記得在大學校園裏,讀了龍應台女士的《目送》,是由同窗好友王娜推薦的,自此喜歡上了她真實細膩感人深邃的文筆。後來讀了她的《野火集》,深深為她犀利深刻的認知,以及敢於對這個世界的不公發出吶喊之聲的勇氣所折服。至今仍記得其中的一篇文章:《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為什麼合法權益被侵犯你不生氣?為什麼看到黑暗不公你不生氣?每當自己憤怒到絕望的地步時,總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時間久了就好了,慢慢適應了就好了。就好了嗎?龍應台在1984年就質問的問題為何今日依然存在?不去正視只會越來越遭。那中國人,你為什麼還是不生氣?她的總結讓我無以反駁:“因為中國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殺到他牀上去,他寧可閉着眼假寐。”“忍呀!反正中國人講忍耐!畏縮地把門窗關上,聳聳肩、搖搖頭!”……

去年又拜讀了她的《親愛的安德烈》,細膩柔軟的文筆下將母與子之間的情感交流緩緩道來。印象較深的是書後面給讀者的回信,一位讀者來信講述自己帶孩子的勞累辛酸,認為孩子剛出生那兩年真是人生中最艱辛晦暗的階段。龍應台的回答給彼時剛有孩子的我帶來了很多啟發,她坦言自己也經歷過那樣的兩年,讓我知道原來天底下的.母親都是這麼過來的,這是一段每個母親必須走的路,我必須快快強大起來,獨自去承受。

近日,讀書會裏的一位友人慷慨相贈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拿到書後一篇一篇慢慢品讀,可謂愛不釋手。這本書詳細記錄了作為母親的龍應台,照顧陪伴兩個兒子從出生到進入國小階段的點點滴滴。每一個小故事讀起來都非常感人、温馨,甚至彷彿身臨其境,因為我的女兒也剛十六個月大,正在書中描述的那個階段裏。我被書中濃濃的母愛所感化,也為書中母親教育兒子的智慧所驚歎。反觀我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多少呢?

一邊讀書,一邊不停地反思自己。我有多久沒有好好陪着我的小寶貝了?休假的這幾天,才驚訝地發現我的小寶貝走路已經很厲害了,不再輕易摔倒,開心的時候還會小跑幾步。龍應台寫道,自己無論任何時間地點都着迷似的親吻着孩子,吻他的頭髮、臉頰、小手、小屁屁、小腳丫……我又何嘗不是呢?每個小寶貝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我的女兒就是我的小天使。她總是在玩兒、在笑,一旦睡着,全世界好像都安靜了;一旦醒來,世界也跟着甦醒過來,四處都是找媽媽的聲音,拉着媽媽的手玩玩具、吃東西、看書、去坐搖搖車……

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一般,可能跟父母總不在身邊陪伴引導有關,她對好多字都發音不清,好多詞只能説出其中的一個字來表達意思。比如叫狗狗為“兜兜、旺旺”,魚魚是“維維”,皮球是“皮”,想喝水就一個勁兒地喊“水呀、水呀”,想吃任何東西就不停地叫“喂喂、喂喂”,看見水就説“洗呀、洗呀”,想寫字只會説一個字“寫、寫、寫”,想買東西也只説一個字“買、買、買”……不過她對和自己切身需求有關的很多詞説得非常清晰:“抱抱、門門、走呀、穿鞋鞋、坐滴滴、不吃、不要……”

我的女兒不知不覺已經這麼大了,長出七顆牙齒,體重20斤,會走路,會跑步,會在媽媽懷裏撒嬌,會翻開書看,會拿筆亂畫,會自己把錢放進搖搖車裏,會按好多玩具的開關,會跟着音樂跳舞,會唱“媽媽好”,會準確指出照片中的家人,會自己拿勺子吃飯,會啃玉米,會吐葡萄皮,會給媽媽喂東西……看到她的每一點點小進步我都好開心、好自豪,可是她也有好多成長中的缺點:獨佔欲太強,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的,哥哥姐姐手裏的也必須搶過來,搶不到就哭,自己手裏的任何東西卻絕不與人分享……我該如何引導教育孩子呢?一道道課題擺在我的面前。

寓教於樂,説來容易做卻難,從現在起就要不斷去摸索、實踐,讓寶寶在輕鬆愉悦中成長,並獲得智慧。龍應台每晚都會給孩子們講故事,講西遊講三國講童話,這是個不錯的育兒方式。我也喜歡西遊記的故事、傳奇的中國神話故事,從現在起都要開始整理總結,慢慢講給寶寶聽。還有經典的唐詩宋詞、儒家啟蒙經典讀物、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都要一點點教給寶寶。當然最重要的是要讓寶寶從小健康生活,擁有強健的體魄,還要身傳言教,引導她擁有寬廣豁達的胸懷,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給寶寶寫成長日記也是一個不錯的記錄方式。記得楊瀾在一本書中寫道,她送給兒子的十八歲禮物就是一本厚厚的成長日記。龍應台的這本書相信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成長禮物。我也在堅持給寶寶寫成長日記,從小生命在肚子裏開始一直斷斷續續記錄到現在。歲月的忙碌讓我寫得越來越少,以後得勤快起來,把寶寶的點滴變化都詳細記錄下來,等她長大後陪她一起翻閲。這其實也是一個不斷反思學習的機會,讓自己在一點點探索中成長為一個稱職的母親。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1

親愛的媽媽:

您好!

藉着寫讀後感的名義,藉着這本書的主題——母愛,我想向您述説一些事情,望您能原諒莽撞、年少輕狂的我,即使,您對那些事早已淡忘或釋懷,但,我仍要在此、在這封信的開頭,誠摯地、真心地,向您道歉——對不起。

雖然我狂傲不羈、嚮往瀟灑自由,帶着這個年齡段獨有的固執與偏激,做事只認死理,不懂變通,常為一點兒小事與您大吵大鬧,言語間毫不留情,似用泛着銀光的錐子,狠狠地、毫不留情地,刺穿了您深愛我的心,又似將一大盆冰涼刺骨的水,殘忍地潑在您熱情似火的心上,讓您心寒到無力。

媽媽,以前,我總認為和您爭吵、對峙,只要過去了,就沒人會在意、會受傷,可自從我看了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我才知曉您不為人知的、軟弱的一面,我才明白您堅強的外表下,有着一顆柔軟的心。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記錄了華安、華飛在成長過程中與母親——龍應台相處的點點滴滴。令我不禁懷念自己的幼年時代,懷念那些純粹而美好的孩童時代。書中的故事,氛圍温馨美好,令我感覺像是小時,睡在牀頭,聽您講小故事一樣,令我沉迷其中,沉迷在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天真無邪的童年時光中。

讀了這本書更是讓我深切地對我的所作所為感到愧疚,內疚之情油然而生,卻不知如何開口。《孩子你慢慢來》讓我開始想象、開始好奇自己毫無印象的幼年時光:

剛出生的我,應該小小的,令人一看,就心生憐愛,想要親,想要抱。而我,應該很嗜睡,常用肉嘟嘟的'小屁股對着別人,不理睬別人,一心只顧自己呼呼大睡,只有餓了,才睜開大大的、富有靈氣的眼睛,哼哼唧唧地要奶喝。到喝得心滿意足、小肚子撐得圓滾滾時,便又慢慢地把眼睛閉上,在您身邊安靜地睡覺,閉眼垂眸的樣子,頗像個精緻的瓷娃娃,惹得您看了又看,怎麼也看不夠。

剛出生那段日子,我大部分時間應都很乖巧,但應也有不聽話、哇哇大哭的時候,譬如:奶不夠喝的時候,爸爸給我泡來奶粉,我不願喝,死命吸着您的乳房,小胖手揮舞着,阻止爸爸把奶粉遞過來,結果,爸爸一個不小心,失手將奶粉灑在您的牀單上,害得爸爸只得叫護士進來換牀單,我躺在您旁邊,灑時應該有所察覺吧,不知有沒有竊笑呢?爸爸,應該很是無奈地看着搗蛋鬼我吧,可是打又捨不得,不打又氣不平,真是兩頭為難。當然,最後,作為罪魁禍首的我,是沒有受到懲罰啦!

稍大一些,我便能咿呀作語,會走會跑了。時常愛纏着您,聽您講故事,與您玩耍,是個機靈的搗蛋鬼。我總是一會兒幹這,一會兒幹那,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害得您只好跟在我後頭,給我“擦屁股”。

待我再大些時,您應也開始工作了,生活慢慢迴歸正軌,當然,還是有些小不同——多了個小不點兒,嘻嘻,就是我啦!您開始工作了,自然忙碌起來,我也被交由外婆帶了。我每天跟着外婆起,刷牙洗臉,吃外公買回來的,熱騰騰、香噴噴的早餐,吃完早餐,我便背上小書包,拉着外婆的大手,蹦蹦跳跳地向幼兒園走去,玩耍一天,又牽着外婆的手往家走,這時,我總會吵鬧着要吃紙杯蛋糕,外婆無法,便買與我吃,我方才罷休,哼着新學的小曲兒,興高采烈地往家走。晚飯大家都在一起吃,您和爸爸也在,因而,那是一天中,我最快樂的時光。我喜坐在您雙腿上吃飯,給您唱新學的歌,給您講幼兒園裏的見聞,而您,總是笑着附和、傾聽,令我不由自主地説更多。

時間倏忽而過,一眨眼,我就七歲了,是該上學的年齡了,您怕我在外婆家不學好,便把我接回來自己帶。之後的幾年,時光流水般飛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地流到了現在。

現在的我,即將升入六年級,是個活潑開朗的妹子,可我也有許多不足——脾氣暴躁、做事粗心···等,時常與您鬧彆扭,不理解您的好意,惹您傷心。但自從我看了《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某塊一直堅硬無比的地方,突然崩塌,內疚,羞愧,悔恨,諸多情緒五味紛雜,如調料一般源源不斷地倒出,令我束手無策。

媽媽,如果還能讓我再回到幼年,讓您再復年輕,我一定會將幼年的每一瞬美好時光都銘記在心,永不忘懷,一定會改過自新,好好待您,不再讓您因我而傷心難過,讓您想起過去,與我一起度過的時光時,臉上洋溢着幸福而滿足的笑容,再不讓您有一絲傷心與遺憾。

《孩子你慢慢來》讓我的心重複澄澈,恢復成最初天真無邪的模樣,但是,又與原來有些不同,多了要用心愛、用心守護的人。

標籤: 讀後感 慢慢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e1mq1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