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林徽因讀後感

林徽因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林徽因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林徽因讀後感

林徽因讀後感1

林徽因,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女人,她像花一樣美好,在任何年代打開,都像是打開一束花,被胡適譽為“第一代才女”。也許是愛屋及烏,我帶着對林徽因的仰慕,走進了她的文章——《一片陽光》。題目很平常,並不吸引人,讀完後才發現,原來林徽因的文章也如她的人一樣空靈婉約、純淨自然、帶有詩的色彩。

散文《一片陽光》通過回憶小時候的一些生活場景:一片橙黃的`陽光,一張孤獨的桌,一角寂寞的廳堂,一隻靈巧的鏡箱,或窗外斷續的鳥語,和水珠——那小孩美麗的病名,延伸到她對藝術的思考和人性的評論上,因此,陽光便成了林徽因走向藝術道路的一個嚮導。我驚訝,只是一片陽光的不經意照射,她竟可以寫出那樣一篇清秀乾淨,猶如水晶般晶瑩光澤的散文。“那種靜,在靜裏似可聽到那一處淙淙的泉流,和着彷彿是斷續的琴聲,低俗着一個幽者自娛的音調。……那種動,柔諧婉轉,有如無聲音樂,令人悠然輕快,不自覺的脱落傷愁。”“至多,在舒揚理智的可管理使我偶一回頭,看看過去幼年記憶步履所留下的殘跡,有點惋惜時間;微微怪時間不能保存情緒,保存那一切情緒所曾留戀的境界。”讀着讀着,就心生激動,暗暗佩服,相同的感受卻可以被她寫得如此傳神。作者不是怪時間流逝得太快,而是遺憾一切美好的情緒都消逝得太快,來不及多享受,只在一瞬間,這種感覺就過去了,只能長久的留在記憶深處,想要去回味,卻似乎永遠也找不到當時的感覺。正如林徽因所説:“宇宙萬物客觀的本無可珍惜,反映在人性上的山川草木禽獸才開始有了秀麗,有了氣質,有了靈犀。”

合書而坐,思緒萬千,我竟渴望自己也能做一個像她一樣的女子,才華橫溢,清新脱俗,內心卻透着一股堅強的力量。我幾乎可以看到林徽因那一抹輕巧的身影。我輕輕轉過身,看着窗外這一片橙黃流動的光,我突然有些發怔:陽光恬靜的,是充滿生命力的,任何平常的事物,只要一片陽光悠閒又灑脱地落在上面,一切都會帶上另一種動人的氣息。

在我們的心靈上灑下一片陽光,學會感受多姿、無奈、遺憾的生命,尋找生活中真正的幸福……

林徽因讀後感2

中國有句俗話“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而樑思成卻這樣説“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從中我們不難窺見林徽因的人格魅力。

一代才女林徽因留下的傳奇我歸為三點,第一點是蕩氣迴腸的三段愛情故事。有人評論説,她與徐志摩合作的是一部青春感傷片,浪漫又悲傷;她和樑思成導演的是一部婚戀正劇,甘醇而綿長;她和金嶽霖出演的是一部地道的悲情小説,無奈又悲愴。哪一個故事拿出來都是一部鉅著、大片。第二點是林徽因對建築學的熱情和堅持,從1930年到1945年,她和樑思成共同走過了中國的15個省,20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00多處古建築物,獲得了許多驚人的發現,並參與設計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對新中國的文化傳承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第三點是她在文學方面的造詣,不管是詩歌、小説、戲劇、翻譯甚至是哲學,她作為一個業餘人士都能達到不俗的水平,也是緣於她豐富的學識和敏鋭的思維,每週六下午都會在她家舉行“太太的沙龍”,讓當時的文人靈魂得以洗禮和交流。

縱觀林徽因的一生,她的成功有很多原因,我覺得我們可以學習的有兩點。首先是行走在理性與感性之間,無法否認林徽因對徐志摩和金嶽霖都是有感情的,一個是豆蔻年華的初戀,一個是默默守護的知己,但是林的理性讓她拒絕了徐的瘋狂求愛,並與金始終維持純潔的'友誼,雖然令人唏噓,但正是理性的思維讓林贏得了尊重。同時林又是感性的,她在《你是人間四月天》中寫道:“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無疑是種感性的表達,而且她能把枯燥的學術論文寫成活靈活現的美文,賦予那些木石結構以靈性,我們才得以讀到這麼多的精品。

其次就是吃別人吃不了的苦,林這一生雖然得到了萬千愛戴,但也吃了不少苦。她的童年因為生母不受寵,所以成了母親的發泄品。後來抗日戰爭爆發,她仍堅持建築史的調查與研究,經常在工作的時候能聽到遠處的槍炮聲。她還拒絕了美國的聘請,甘願拖着病體和全家人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其實憑藉林的優越條件,她完全不必吃苦,但她成全了自己,塑造了一個偉大的靈魂,站在了一個令我們仰望的高度。

我們可能做不了林徽因那樣的人,但總是要朝着她的方向不斷髮展。學習她對理性和感性的拿捏,對事業和家庭的平衡;學習她熱情率真、外柔內剛的性格;學習她熱愛祖國、熱愛工作、熱愛生活的態度,做個“經得起繁華,歸得起平淡”的人。

林徽因讀後感3

我説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聲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着變換。——林徽因

時光微涼,那一場遠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風吹拂,早已洗淨鉛華,清絕明淨。小院裏潤濕的青苔上,一柄泛黃的油紙傘,遮住了低過屋檐的光陰。誰還記得,曾有個女子,在這個季節,悠悠走過人間四月天。

她就是林徽因,那個讓徐志摩愛了一輩子,讓樑思成寵了一輩子,讓金嶽霖記掛了一輩子,以及讓世界所有男子期盼一輩子的女子。

那年四月,林家大院的一聲啼哭,讓所有人綻開了笑臉,林徽因誕生。祖父欣喜的看着她,鄭重的為她取名: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從此以後這個詩意的名字被歷史永遠的記住。

林徽因六歲來到北京,進入京師學堂讀書,十二歲全家遷往天津,林徽因獨身一人留在北京讀書。十三歲,林徽因初見樑思成,十五歲,林徽因隨父親來到英國,在康橋見到了徐志摩,十六歲,她毅然回國,與樑思成成為當時的佳人才子。十八歲,她與樑思成在温哥華完婚,從此開始了浪漫的人生之旅。

她跟隨樑思成,在加拿大讀完課程,兩人又雙雙回到北大任職,同時,她發現了自家對建築狂熱的喜愛。後來,她為雲南大學設計宿舍,再後來,還參與設計了國徽。

她一生經歷了戰火時代的洗禮,病痛的折磨。她在病榻上寫詩,帶着殘弱的身軀四處考察,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最後,她在同仁醫院安然病逝。

有人説,林徽因一直活在四月天,無論百花盛開,還是秋葉凋零,她始終有着不會老去的容顏。

是的,她經歷了所有女子夢寐以求,但求之不得的一生,她在波濤中安然前行,從山温水暖的`江南到氣勢磅礴的北京,從浪漫柔情的康橋到小橋流水的宋家莊,從温婉的詩人到堅強的建築學家。

可是,人們只有看到了她光彩的一面,又有誰明白她的苦楚?她在康橋的猶豫不決,傷痛欲絕誰能看得到?她在病榻上卧聽風雨的孤獨寂寞誰能感受到?她拖着病軀奔走于山林之中誰又做得到?

她的光彩,是付出了一生髮出的光,是經營了半生的偶然。

人只有將寂寞坐斷,才可以重拾熱鬧,把悲傷過盡,才可以重見歡顏,把苦澀嚐遍,就會自讓回甘。

當我們回首歷史,並不只是看到一個絕世女子,一個建築學家,而是看到一種精神,一種永不磨滅的精神,熠熠閃光。

時光學會了沉默,因為它懂得,再完美的故事也要散場,但林徽因——我説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聲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着變換。

林徽因讀後感4

聽朋友之間的談論林徽因,便好奇這位女子,集美麗、才華、驕傲、事業於一身。林徽因,這位出身名門,在中國文學史和建築史的才女,是一個站在塔尖的才女,是一個用一生追逐自由、雙腳一直在行走的女人。她的生命是短暫的,只活了五十一歲。然而她的生命是燦爛的奪目的。她不僅留下了大量優美的詩、散文和小説,作為建築學家,對保護中國的古建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她的美麗和才華有目共睹,眾人稱羨。

起初不知道林徽因,看到這樣的介紹後非常好奇究竟是怎樣的女子的到樣高的評價,這麼多傑出的才子仰慕,林徽因的詩詞異常優美,喜歡她的“你安好便是晴天,”她的感情經歷讓人印象深刻,她的誠懇,真實,直率,讓這位內女子變得那麼剛烈有温情。

婚後的.林徽因是我敬佩的,二十四歲的林徽因和樑思成在温哥華姐姐家結婚。婚前,樑思成問過林徽因:“我只問一次,以後都不會問,為什麼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準備好聽我了嗎?”這是一個多麼有韻味又特別的女人。

一直以為事業是女人自信最大的來源,不管這份事業是放逐在工作,還是家庭,抑或是某種追求,只要全神貫注的投入,總是能給人一種優雅的張弛感,那種認真忙碌的姿態給旁人一種緊迫感與佩服之情,品嚐果實的自在卻流露出為誰辛苦為誰甜的滿足。幾分認真加上幾分執着,是愛自己,愛生活,更是對身邊人的一種尊重。

當然優秀的人總有一些負面的評論,有些人會覺得林徽因就是玩弄別人感情的女人,生活不檢點,起初我在網上看到這些也會覺得林徽因一生被三個男人所寵愛確確實實的有些不想去看她的事蹟了,有些人嫉妒她深受眾多異性朋友的圍繞而產生很多非議,但卻不得不承認林徽因的才氣、靈氣、美貌以及獨特的個性無法讓男人不欣賞她,在那樣的時代裏林徽因的確是個女性的傳奇。

林徽因是美麗的,是智慧的,縱然是病魔纏身,仍然寫了很多詩不填詞併為中國的建築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還參與了國徽的設計,瞭解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總會讓我們感慨萬千,深思千不填萬。她的生命只有51年,對於現在人來説,這個時間並不長,但是對林徽因來講,51年剛剛好,不長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裏做了自己該做的,奉獻了自己該奉獻的,沒有大起大落,亦沒有大喜大悲,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温暖……在如今的這個時代裏似乎找不到像林徽因這樣及於美貌與才氣一身的女子。

林徽因讀後感5

林徽因,中國第一位女建築師,她的人生充滿着傳奇的色彩,作為一代才女,他的作品也備受後人青睞。

在《林徽因傳》裏,林彬通過大量事例,用清麗的文字,真實地記錄了才女,詩人,建築家林徽因那浪漫而坎坷的心靈歷程。

林徽因出身高貴,在一個富足而温暖的家庭長大,形成了她温暖,善良,活潑的性格。加之林父十分疼愛她,帶她遊遍歐洲,使林徽因自小就立下志願要以建築作為一生人的追求。甚至到了賓父法尼亞大學修讀建築系遭受挫折,他也不放棄自己的夢想,賓父法尼亞大學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就和美國女生一樣報讀美術系,選修建築課程,每天起早貪黑地繪圖,學習。林徽因説過:“我曾跟着父親走遍歐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產生了學習建築的.夢想,現代西方的古典建築啟發了我,是我充滿了要帶一些回國的慾望。我們需要一種能使建築物數百年不朽的良好建築理論。”憑着林徽因這種堅定的信念,才使中國後來出現了更為優秀的建築作品。

林徽因是個堅強,執着的人。無論發生什麼事都無法阻止她為她的建築事業獻身。抗日戰爭爆發,林徽因的弟弟林恆壯烈的殉國,林徽因雖然悲痛萬分,仍收拾心情繼續編寫建築類著作《中國建築史》,在編寫《中國建築史》時,林徽因的肺痛已越來越嚴重,經常大口大口的咯血,而她的丈夫樑思成的身體也垮了下去,脊椎病的復發使樑思成的身體撐不住頭的重量,夫婦倆把全部心血付諸於建築,令人感歎,工作是美麗的,林徽因在工作中獲得極大地快慰,傾注在創作中的時候,常到忘我的境界。

追求夢想不正應該像林徽因一樣嗎?人是有思想的蘆葦,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有獨到的思想,才會有不同的思想,人若沒有目標沒有追求,跟普通的動物有什麼區別?林徽因不是普通的才女,若她沒有定下目標,立下一個終生奮鬥的夢想,他也無法得到如此大的成功。

夢想不是不切實際的概念,作為年輕人,作為國家的希望,我們更應該立下夢想,為夢瘋狂,不要再耗費自己的生命,讓大學的四年更有意義,更加精彩。

林徽因讀後感6

她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和作家,為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築學家,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林徽因,純淨而美好,白蓮一樣的女子。她是人間四月天,笑聲點亮了四面風。她是蒼穹中一顆低調的星星,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初始不知道林徽因,看到這樣的介紹後,非常好奇究竟是怎樣的一位女子能得到這樣高的.評價,讓這麼多傑出的男子仰慕,於是毅然買了《林徽因傳》,讀後猶如喝了一杯茶,久久回味,立馬便迷上了這個30年代的大才女。喜歡林徽因的詩詞,意境異常優美。喜歡她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喜歡她的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喜歡她的除非在夢裏有這麼一天,你和我,同來攀動那根希望的弦。她的感情經歷也讓人印象深刻,她的誠懇,真實,率性,讓這個女子變得那麼的剛烈又温情

這本書我讀了一個多星期,也許時間長些,但是閲讀的過程卻使我無比沉醉其中。人物臨摹似的描寫,景物身臨其境般的描述,充滿作者靈犀、生動的敍述獨白,字裏行間時而浪漫,時而悲感,時而激憤,時而靈動,還有充滿學術性的記載和專業知識性的詞彙,更多的是對林徽因這樣一個讓人千古留戀的一代才女,偉大的母親的一種憐惜,讓人為她對藝術,對文學,對建築學的奉獻精神和那種痴狂而敬重。

林徽因是美麗的,是智慧的,縱然是病魔纏身,仍然寫了很多詩詞併為中國的建築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還參與了國徽的設計,瞭解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總會讓我們感慨萬千,深思千萬。她的生命只有51年,對於現在人來説,這個時間並不長,但是對林徽因來講,51年剛剛好,不長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裏做了自己該做的,奉獻了自己該奉獻的,沒有大起大落,亦沒有大喜大悲,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温暖

林徽因讀後感7

昨日讀完白落梅著的林徽因傳,很是感動和深思。

林徽因是個什麼樣的人,書中是這樣子總結的,這樣的女子當養在深閨中,當花草為鄰,當詩書作伴。然而一切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般,她熱愛煙火人間,渴慕與世俗為伍,願為事業獻身。她雖潔淨出塵,喜愛浪漫,可她不清高遺世,她嚮往煙火、懼怕孤獨。

她在臨死的時候要求見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孩子一眼,是她一生對徐志摩的愧疚、牽掛與愛。比起陸小曼,林徽因是太過清醒,還是太過懦弱?又或許真的如她自己所説,是愛徐志摩還不夠多?陸小曼未來徐志摩,決然離開丈夫,敢於承受世俗諸多壓力,縱是萬箭穿心亦要和他在一起。而林徽因明明深愛,卻假裝輕描淡寫,不肯對人提起。她甚至冷靜地説過一句話:“徐志摩當時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可我真實並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樣一個人。”而徐志摩相比卻對愛有了勇敢的承擔,他説過,“我這一輩子只那一春,説也可伶,算是不曾虛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人與人不同,兩個相愛的人分開後,一個極力想要擦去過往痕跡,另一個則想珍藏曾經的美好。誰都麼有錯,只是對待人生的方式不同而已。但我覺得,這隻能説明林比任何人都清楚什麼是她真正想要的人生和生活,樑思成母親儼然當時已經對林有了很大的意見,不同於徐對待生命的灑脱,林是一個官宦家族出身,為了日後的生活和人生她更要隱藏心中的真實想法,要不也不會在臨死時見徐的孩子。

看完此書,我心久久不能平靜,林的一生確實耐人詢問,真因為對她的人生我自身有強烈的理解和所謂的同樣的軌跡下行走的引子。我更加希望多的瞭解她,她對待感情的冷靜和對待事業的渴望。

她是清醒的,她是世俗的,她卻也是浪漫的。這都是她,不是很純粹,但是讓人品味,我曾一直把她當榜樣,我將還視她為我的榜樣,我是多麼的渴望去讀她些的每一首詩。她創造的每一個作品。

也許在一天的時間內就讀完你的一生,也許因為白作者的影響,自己眼中一直噙着淚,這對你來説不公平。你如白蓮一樣的人生,做到了生如夏葉之絢爛,死如秋葉之精美。你對待人生的修行自是很灑脱和安靜,我不該帶着絲毫雨絲搬的心情。抱歉沒有好文采來描述我對您的喜愛,我多麼希望自己也如您般寫出自己的人間四月天,我多麼希望可以用如您一般坦然樂觀之心態,描述每一次人間的變故和情感。但是我卻做不多,我只想在您死後的56年來臨的時候,告訴您,我懂你。

林徽因讀後感8

何彼濃矣,華若桃李。

自古江南出美人,林家有女初長成。

杭州,天堂;人間,過客。一九零四年,陸官巷,林家大院,黃昏燈如星,暮色輕如綢,林徽因,一個白蓮似的精靈悄落凡間。

從兒時起,她便開始與文學結緣。月光皎潔的夜半,天際泛紅的晨曦,年幼的林徽因順着筆墨的方向、宗卷的氣息,聞柔情密語,觸塵世悲歡。青澀聰慧的她,為之恍惚,為之深陷。

每個故事的開頭,都如夏花。她隨父親遠遊留學,寫下別具一格的詩篇,創造一片心懷純真的"人間四月天".正是如此,在歐洲,同是故鄉人的徐志摩也為林徽因的才情所傾倒,但當時的確有太多阻礙夾雜在他們之間,所以,林徽因不得不放棄。相信吧,這場遇見是歲月之福,讓當時的她漸漸把江南女子多愁善感的性子轉變為豁達從容——顧慮再三,林徽因選擇了敦厚且默默守候着的`樑思成。

不得不説,林徽因就算一生無伴,也依舊可以繼續孤傲清醒地活着。於自己的建築事業,她一生信念如故。用一個夏天,走遍整個歐洲,看遍曾經舊時的古蹟繁華,那裏一點也不似人間——迴歸故土,她把這些經歷講學生們聽時,那些稚氣未褪的臉上無不一是滿足與崇拜的。

她亦參加了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心懷大業,有旁人無法觸及的高貴優雅;她亦隨夫四處考察,以為之付出的堅持剛毅,幫助丈夫撰寫《中國建築史》。

她是詩人,是學者,是女建築師。

這些代名詞的背後,往往掖藏着隱隱作痛的迴音。

她太敏鋭,她太嫉惡如仇,所以飽受戰爭的屈辱與不甘。但她寫詩,依舊可以拾回蓮之初心,慢慢清揚、芳馥、傾城、化生。中年時她嚐遍病痛的折磨,但她仍四處奔波,為事業而艱辛着,粧點自己的生命。晚年時,她病得卧牀不起,但她把半生的榮耀與流離靜靜地啜飲,在沉默中享受靜好,啜着茶。

……

女子當為林徽因,在照不見前後崎嶇人生路時,也依舊玲瓏從容。

女子當為林徽因,在單擁有那一剪微弱光時,也依舊驕傲輝煌。

靜看人生由荒蕪走向繁華,

皆成傳奇。

林徽因讀後感9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民國的才女們大都如煙花一般絢爛,讓人難以忘懷們她的美麗。徽因便是如此,相信,後世之人都不會忘記當年的那段傾城之戀……

翻開《林徽因傳》,徽因的一生,離不開三個男人。可是,使我最有感觸的那個人,不是最終抱得美人歸的樑思成,也不是風流倜儻的詩人徐志摩,而是鮮為人知,默默無聞的金嶽霖!

徽因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三個痴情的才子圍繞着她。建築學家樑思成與她結為伉儷,廝守半生;多情詩人徐志摩肯為她與原配離婚決裂,甚至為她的一場講座匆忙赴約而英年早逝;而執着緘默的金嶽霖則深情地默默守護了她一生,不動聲色,終身未娶!

徐志摩説:“我將於茫茫人海,訪我一靈魂伴侶……”曾經滄海難為水,什麼是靈魂伴侶。我想,金嶽霖的靈魂伴侶就是林徽因了吧!而且是唯一的一個!一起愛上徽因的三個男子,樑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後又續娶了學生林洙,徐志摩追求徽因失敗後又與陸小曼結下了另一段塵緣。金嶽霖,這個看起來內斂甚至有點木訥的男人,只有他將自己對林徽因的感情悄悄地埋於心底,而默默地一個人孤獨終老。

“人間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金嶽霖用自己的理智以駕馭自己對林徽因強烈的情感,他對林徽因説;“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去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於是他選擇了退出,此後三人終生為友,金嶽霖總喜歡與他們毗鄰而居。樑家每週幾乎都有文學沙龍,而金嶽霖總會是座上賓,他們志趣相投,交情甚篤。據説,每次林徽因與樑思成鬧矛盾時,總會不約而同去找理性冷靜的金嶽霖去裁決。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徽因,最終還是辭世而去。葬禮上,金嶽霖的淚水,就沒有停過。他為徽因寫下了那幅讓人永遠記住的輓聯:讀後感·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徽因去世後,金嶽霖再也不能伴她左右,孤獨的他只能依靠美好的回憶度日。有一天,他把從前所有的老朋友全都請到北京飯店裏,請的時候他沒有交代理由,老朋友也不知為何故!直到宴席開始了,他才舉起了手中的`酒杯,平淡地説:“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為他的痴情默默地流淚!

金嶽霖的晚年是和徽因的孩子們一起度過的。他們親切地叫他“金爸”,他們知道這個緘默的老男人為他們媽媽付出了自己畢生的感情了。元好問有詞雲: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金嶽霖,他默默地對徽因用自己的一生,來作為最美的答案,詮釋了這個情為何物這個問題……

林徽因讀後感10

這本書是校訊通書香班級活動教師啟明星獎的獎品,在我辦公室的書櫃裏靜靜地躺了兩個月。初次看到這本書時,富有詩意的書名,清新淡雅的封面吸引了我的目光,翻看了幾頁就再也沒有時間去閲讀,這本書就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

寒假終於有點自己的時間了,就翻開了這本書,我一氣呵成看完整本書用了一個半小時,因為這本書的主人公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被林徽因這個才女的一生吸引着。看完以後,我開始查閲關於林徽因的資料和照片,然後又用兩天時間精讀了一遍,一個清晰的最有才情最純淨的女子伴隨着江南的煙雨出現在我的腦海裏。

這樣的女子是我所欽佩的,我稱之為女子,而不是女人,也不是女士,是對林徽因的尊敬和愛戴,如她的學生稱之為林徽因先生一樣。她幾乎標誌一個時代的顏色,出眾的'才,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個春天的童話,幸福而浪漫。她讓我欽佩的地方有三點:一是才情,文學和建築學上的建樹無人能比,清華大學的教授,參與國徽的設計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等等。二是容貌和氣質,恬靜、飄逸、清麗、婉約、理性,堅韌、真誠,做女人應該是美麗的。三是理智同時又率真的個性,最初我知道林徽因是因為徐志摩,似乎還對林徽因有點偏見,真正瞭解了她的情感世界,對她的個性非常欣賞,愛了就是愛了,決斷就是決斷,敬慕就是敬慕,選擇了就不動搖。真性情的女子贏得了真愛。

做女人做到這樣也就是極致了,純淨、有才情。我們這些女人永遠做不了林徽因的成就,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品位高尚一些,純淨一些,有點小才情,做有點小清高的女子。獨特的氣質與修養是女人永遠美麗的根本所在。一個真正的有才情的女人是靈性與彈性的結合,既有“知識女性”的大氣,又有平凡女人的温婉;既有職場女性的幹練,又有普通女人的細膩。她們不僅能夠征服男人,也能夠吸引女人。

美貌會隨着時光的流逝而漸漸消逝,而女人內在的才情卻能夠與時俱進,歷久彌香。愛讀書、愛思考、愛藝術,生活樂觀、心地善良、為人豁達是才情女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女子要有女子的高貴,有突出的個性、豐富的內心、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品德,才會永遠美麗。

人生就是修煉,修身養性,用出世的心態做入世的事情,好好教學、靜心讀書、唯美舞蹈、真誠待人,説的是我,做不了林徽因,做最美麗的自己。

林徽因讀後感11

你是我種下的前因,我又是誰種下的果報。——林徽因

江南水鄉的女子,自有一股外秀內慧柔婉的靈動,她們是結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曾經走過悠長的雨巷。嬌羞的採蓮女,是有着蓮一般的美麗,蓮一般清雅的姿態。

林徽因的出生,給杭州增添了更多夢幻的色彩。這個從江南走出的女子,帶着與生俱來的美麗靈動、高雅才情,成了民國時期最耀眼的女性。世間曾有林徽因,世間只有林徽因。她以超拔曠世的才情,詩意地在人間棲居。她執着於夢想,如同一顆璀璨的夜明珠,在建築和文學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大放異彩。林徽因是一朵生長在江南水鄉里的清雅蓮,不蔓不枝。無論周圍有多少淤泥,她只顧迎風綻放,這朵開在愛河裏的蓮花,美麗聰明,是個謎一般充滿詩意的女子,有關她的一切都是那麼令人迷醉。

徐志摩與她在康橋相遇,深情地等待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併為她寫下最美麗的詩篇;樑思成與她攜手走過千山萬水,為完成使命而相約白頭;金嶽霖為她終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

林徽因在上大學的時候遇到了徐志摩,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遇到了風華正茂的`他,在劍橋之上,兩個人彼此相愛,但徐志摩的故事使她猶豫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時候她都不會讓自己和別人尷尬,當她發現自己擺脱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的陰影的時候,她斷然的選擇離開他的生活。就好像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林徽因想要的僅僅是一份真實的情感,所以此生註定與徐志摩擦肩,林徽因與樑思成二人一同漂洋過海,比翼雙飛,兩個人的一切都是那麼的門當户對,當樑思成問林徽因時為什麼是他,她回説:“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林徽因就像謎一樣美麗,也許因了這句話,讓樑思成細細品味了她的一生,與她長廂廝守。

金嶽霖卻是最痴情的那一個,這一點就不同於徐志摩,徐志摩雖然愛她,但心中卻裝下了兩個女孩,一個陸小曼,一個林徽因。樑思成陪伴她走完了漫漫一生,但在她死後,卻又娶了他的學生,而金嶽霖卻為了他愛的女孩終身未娶。

幾場梅雨,幾陣荷風,江南又在煙雨中變得迷離。撐一把油紙傘,穿一襲白衣,行走在青石小巷,江南還是當年的江南,可當年那個白蓮一般的女子卻不知去向。她去了哪兒呢?我也不明白,但我明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讀後感12

第一次聽説林徽因是在學習《金嶽霖先生》時,老師向我們介紹了這個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的女子,雖然只是簡單一述,但我也從老師的字裏行間聽出了這個女子的睿智與才情。

某天無意間在同學那裏看到一本《林徽因傳》,只是隨手翻了幾頁,卻被那恬靜優美的文字吸引了。從那時起,林徽因便成了我心中一道獨特的風景,讓我瘋狂地用無數優美的詞句來詮釋這個神一樣的“中國第一才女”。

她是那般純淨。

讀完這本書,我才真正理解“純潔”的含義。林徽因就是這樣的女子,她美的令人難以靠近,只能遠遠地、靜靜地去走進她的心靈。品味他的思想,她用他的理智維繫着愛情,她太冷靜、太清醒,即使她深愛着徐志摩,即使他們兩情相悦,她也能決絕地轉身,因為徐志摩有默默為他付出的妻子。林徽因不會沉迷於情愛中,是的,她就是這樣的女子,掠盡了人間所有的.美,令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卻還是一如既往地、如蓮花般的純潔。

她是那般優雅。

一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展示了她獨一無二的才情。他的文字永遠是清新美好的,與她本人一樣,令春風失色,令百花換顏。她的柔美、優雅、淡薄平和傾倒了無數座城,天堂杭州為她傾倒,皇城上海為她傾倒,霧都倫敦為她傾倒……她是一個柔美並孤傲的人,她沒有陸小曼的執着瘋狂,也不會像張愛玲那樣為愛默默耕耘,她要的是安穩,是一生的清白。

她是那般淡然。

她説,那個手捧詩書靜彈箜篌的女子才是真正的自己。世間又有幾人能像他一樣拋開一切喧囂、放棄所有的榮華?她不需要富貴榮華,只要一本書、一支筆、一杯茶、一盞燈足矣。她要平淡的幸福,要安穩的生活。所以,她離開了浪漫多情的徐志摩,與樑思成相守一生。殊不知,她選擇託付一生的男子在她死後會另娶他人。而金嶽霖——這個從未擁有過她的人,卻守護了她一生。林徽因太過清醒,清醒到幾乎可以看淡一切,但,這才是她,如一首平仄而唯美的詩,永遠沒有疼痛,永遠是那樣的平和靜美。

讀完這本書,我不由地對它的作者“白落梅”心生敬仰,她用簡單清新的文字描述了一個傳奇才女的一生,把這個世間最美的女子,用文字展現在世人眼前,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靜守己心,看淡浮華,寧靜致遠。”

標籤: 林徽因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jjm5p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