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荊棘鳥讀後感(15篇)

荊棘鳥讀後感(1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荊棘鳥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荊棘鳥讀後感(15篇)

荊棘鳥讀後感1

正的悲劇是一種微妙的形式,它絕非是原本美的東西結合後又因彼此的衝突而告終的那種,而是當好不容易結合後卻時常因外在壓力或內心譴責生活在如履薄冰的思想境地中,最終這種因環境或某種特殊原因的壓力而在實際上或抽象意義上分開,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白瑞德與斯嘉麗,主人公揹負着或沉重或戲謔等特性,在上帝的微笑中悄然而去,留給讀者無盡的感傷,同時卻使人心靈得以淨化。

只有把一種感情放在記憶中或想象中去品味,同時使之在一種被呵護的狀態中活在當下,才是最好的,物質的或肉體接觸如果稍有不當都是對它的褻瀆。與人共享青春,但願獨自蒼老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愛情也一樣,如果麥吉和拉爾夫沒有結合,悲劇的味道就會沖淡,與人在逝世前仍對他們所憧憬的保留一份絕對的神祕,的確帶有淡淡的紫丁香般的哀傷!遺憾的是酸澀的,美卻是令人愉悦的,這就是悲劇的魅力。

拉爾夫愛上麥吉源於一種直覺,然而這種感覺卻支配着他的一舉一動,很難説請一見鍾情和理智思考後的真情誰更好,但猶如佛教中的密宗禪宗一樣,終能修成正果。

感謝文學殿堂裏悲劇的獨特的貢獻,主人公以其悲壯,作家以其刀筆,直入人的魂魄深處,喚醒人性沉睡的或正要入睡的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從而有了參照物以修正自我,潤物細無聲的滋養着人的荒蕪或即將失去的精神家園,使人高雅起來,悲劇的高尚正在於以其悲成全人類之美!

——至拉爾夫死在麥吉的懷中及文中對戰後歸來的其弟兄的描寫及人物的死亡安排,作者人性化及個性化色彩呼之欲出,躍然紙上,感動之餘遂亂寫下自己的一點感受,時常感動,學會感恩,讓自己成為人!

荊棘鳥讀後感2

拉爾夫和梅吉之間的愛情是全書最打動人的地方,縱然註定了是悲劇,依然讓人動容。

從拉爾夫選擇了一千三百萬英鎊放棄梅吉開始,他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再真實不過的人而已,偽善卻真實。

梅吉的出現對他來説是個幸福的意外,打破了一直高傲堅守了二十八年的絕不涉及世俗男女之情的準則。他享受一切和她相處的時光,認為愛着這個與之相差了十八歲的女孩猶如愛着上帝一般,是靈魂的愛,但能表露出的只有對上帝的愛。當需要他在鉅款、一直追求的權利和地位與梅吉之間做出選擇時,他毫不猶豫選擇前者,這就是人性,真是再真實不過。

拉爾夫自以為離開梅吉,就能斬斷與她的感情,極力的剋制,就能掩埋那種感情,他不願意承認梅吉對他的重要程度超過了一切。可是當帕迪與斯圖爾特意外死去,他冒雨騎馬趕來,更多是為了看一眼他愛着的梅吉是否安好;當他得知梅吉結婚並遠走他鄉,氣的快瘋了。還需要更多地證明梅吉對從不流露任何感情的他影響有多巨大嗎。可他就是不願承認,自以為可以騙過自己,自以為是上帝的代言人,自以為身為教士從來都不應該是一個男人。當他在梵蒂岡加冕的同時,梅吉糊塗地與盧克成婚,他就這樣直接或間接地造就了她悲慘的命運。

梅吉對拉爾夫而言,是縈繞一生的痛苦根源,但同時也是讓他明白自己先應該身為一個男人然後才是教士,而不是冰冷的空殼。而拉爾夫對於梅吉而言,是她從小到大都希望得到的那個人,即使怨恨也依然深愛着的那個人。

即使他們不能廝守,甚至不能相見,但那份愛在他們之間從來沒有改變過,她永遠只會是他的玫瑰灰,他也永遠是她願意給予一切的男人,唯一的那個男人。

無論是在基蘭博火車站第一次相見時透過彼此眼睛地凝望,還是拉爾夫過世前靠在梅吉臂彎中的最後一次對望,他們彼此都明白,即使歲月被時間洗禮,那份對彼此的愛,從來都是真正的永恆。

荊棘鳥讀後感3

關於書名:

一開始看整部小説的的時候,是不理解為什麼起名為荊棘鳥,感覺不怎麼搭邊。後來看完的時候,才發現再沒有比它更貼合的書名了。

荊棘鳥有我們所缺乏的的忠貞、勇敢和執著。在文中每個有各自特點的人身上,都不可避免的發現他們的性格都具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那種不顧一切的態度——飛蛾撲火般致死的執着,就像荊棘鳥一生都在尋找那可能讓它以一曲絕唱結束生命的荊棘一樣,讓人震撼的同時又感動到想哭。荊棘鳥的性格一開始就註定了是一種悲劇,但也是另一種成全和幸福,只有和着血的歌唱才能打動人心,正如永遠追尋着永不消亡的愛情才最經典一樣。

心得感悟:

小説和現實還是有所區分的,小説中的某個人可能會有我們活着我們身邊某個人的影子,但是我們不是也永遠不可能是書中的某某某。作者寫了致死的執著,但是卻未提筆寫道誰誰誰因為忍受不了生活/命運的折磨而選擇逃避或者自殺,就連弗蘭克那個生活在絕望之中的人作者都未捨得給他一種放棄命運的結局,雖然我覺得他死了可能會比活着更為解脱。

我們需要找到一種讓我們的精神不會感到空虛的東西,或者是宗教的信仰,或者是某種理想和夢想,只要是讓我們能夠對生活有所追求就行。這樣我們才不會在碌碌中迷失了本心,我們或平凡或不凡,都是需要一種能讓我們不放棄的精神來面對這個浮華的世界。

每個人面臨選擇時不可能都是從一而終,有誘惑、有迷茫、又不知所措,但是隻要我們選擇了就勇敢的走下去。

在某種意義上來説,梅吉選擇嫁給盧克時,我覺得一瞬間所有的美好都破壞殆盡了。甚至不想再看到那本書,但是,我知道那不是梅吉和拉爾夫的結局,所以我有期待,有糾結。看完整本書時,我真的不知道是作何感想的,只是會經常性的在某個瞬間就想起了書中的故事片段,感覺還不至於那麼破碎,因此耐着性子再讀了一遍,只能感概不愧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

荊棘鳥讀後感4

在5月24日我曾寫過一篇《荊棘鳥》讀後感。讀這本書還是在十年前,當我重新想讀起它的時候我的春春已老去。我用了五十天的時間重新回味了我心中的經典,讀後的感覺較我在上篇文章所寫的有了很大不同。經典不會變,改變的只是自己的心情,或許在很多年後再次讀起的時候我會有更深刻地感受。

主人公拉爾夫神父被作者描述成完美男人的化身,他有着俊朗的外表、內斂的性格、善良的心靈,唯一遺憾地是他把自己獻身給了教會,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所遵循的是禁慾和沒有愛情的終生。

然而,拉爾夫也是人,也是一個有激情、有血有肉的男人。在他二十八歲的時候他喜歡上了一個叫梅吉的小姑娘,隨着梅吉的不斷成長他的喜歡變成了愛,儘管他在努力地剋制着這份教會所不能容忍的愛情,但是愛情之火將他的心燃燒的焦灼和無奈。成年後的梅吉也愛上了拉爾夫,當她向神父表白時卻遭到了拒絕。

梅吉的姑媽臨終前將所有遺產給了拉爾夫,但遺囑中註明拉爾夫必須終身追隨上帝,如果把此筆可觀的遺產交給教會拉爾夫就會被提拔重用,如果拉爾夫放棄遺產娶了梅吉,那麼他就會違背自己的誓言與追求,艱難權衡之後的結果是拉爾夫最終選擇了上帝,確切地説是選擇了上帝賦予的至高無上的神權——羅馬教廷的紅衣主教。

故事講到這裏讀者或許已經知道了結果,是的,拉爾夫得到了權利而失去了愛情,那種心痛折磨了他的一生。梅吉的愛情之花在初戀中枯萎,她選擇了一位容貌酷似拉爾夫的工人做了丈夫,然而她錯了,容貌的酷似不能替代心靈的相通,梅吉在經過一段悲慘生活後重新回到了她的家鄉。

荊棘鳥讀後感5

一個朋友的網名叫"荊棘鳥",我知道這是一本書的名字,但不知道這代表什麼意義。這幾天,在找工作的焦慮中終於把這本小説看完了。

荊棘鳥,用荊棘刺穿自己的身體,一直謳歌,直到死去。鳥兒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不就好好唱歌就行?

可是看完書,我想我明白了。

菲愛着弗蘭克的親生父親,儘管她的丈夫帕迪對她愛和尊重,依舊得不到她的一點笑容。對於菲來説,她對弗蘭克的親生父親的愛情就是插在她心上的那根荊棘;而對帕迪來説,他對菲的愛就是插在他胸口的荊棘。

梅吉愛着拉爾夫,可她嫁給了和拉爾夫相貌相像的盧克,而對拉爾夫的愛是穿透她的心的荊棘。而對拉爾夫來説,紮在他胸膛的荊棘是他的梅吉和他的教會權力,對於這兩個不能兼得的事物,不管他怎麼選擇,他都不能免於痛楚。

而朱思婷和戴恩呢?朱思婷的荊棘是她的弟弟戴恩,她的演藝事業,或者雷恩,還是她自己?她的故事到最後也沒有結束,所以不能這麼早下判斷紮在她心上的是什麼。而很明顯,戴恩的荊棘是他的教會事業,他就像梅吉所相信的那種因果報應,他要被還給上帝。

那刺穿自身的荊棘隱喻一個人的執念,執着於什麼,什麼就會刺穿他的心,讓他痛。而他依舊不願意放下,在這種痛的驅使下,帶着執着的神情走向死亡。似乎,只有這種痛能證明他存在的意義。

假如沒有了荊棘,菲快樂地和帕迪生活在一起,拉爾夫和梅吉順利的在一起,戴恩做了個牧羊人。故事會像一碗糖水,多喝一口就會膩得慌。

這就是人的故事。人總不會把自己的人生弄成一碗糖水的,就算往裏邊撒一把塵土。

況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荊棘,並毫不猶豫的把它插在自己的心上,然後淌血的心帶來的痛感會給他源源不斷的叫做勇氣與堅持的東西。

荊棘鳥讀後感6

傳説中有這麼一種鳥,它一生只唱一次歌,終其一生尋找荊棘樹,用最尖最長的荊棘刺穿喉嚨,完成一生僅一次的絕唱。世界上真的有這種鳥嗎?用生命歌唱?你見過嗎?我好像似曾相識。

“鳥兒胸前帶着荊棘,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荊棘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刺扎進胸膛。”這種舉動或許令人驚歎,費解,但一個真正為了愛和心中追求的人會毅然地點燃生命之燭,燃燒自我點亮前方的路砥礪前行。在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千千萬萬的炎黃子孫為其拋頭顱灑熱血,正是他們的頑強抗爭才有了當今的太平盛世。幸福來之不易,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建立在一定基礎上的,而這基礎是要以難以想象的代價去建成。出生高貴的奧菲娜遵循心的方向愛的轟轟烈烈無怨無悔,而這短暫的幸福卻使她失去了錦衣玉食的生活,被迫在一段無愛的婚姻中堅守心中所愛;勤勞忠厚的帕迪處處寬容,謙讓妻子,以無聲的方式默默守護着她;自幼深得神父拉爾夫喜愛的梅吉心中暗生情愫,而信仰是他們之間無法跨越的巨大鴻溝,一時的逾越讓彼此幸福又痛苦;立志要做上帝僕人的戴恩決意奉獻自我投身到宗教事業中去,本能的救助使他奔向上帝的懷抱;特立獨行思想開放的朱絲婷追求自我解放自我,在堅持自我的道路上找到了幸福。這三代人在佈滿荊棘的道路上唱出了生命最動聽的歌聲,是那樣的響亮。正如我們的主席所説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越努力越幸運。對於你所認定的幸福,是否會忘我的投入你所擁有的一切來得到它,這是一個問號。

在生活中,幸福絕不是與自我毀滅形影不離的,有的只需要放棄才能獲得,有的需要努力才能靠近,有的需要接受才能擁有。追尋的方式不盡相同,卻殊途同歸。

荊棘鳥讀後感7

至於拉爾夫,我是無法評判的。他終其一生都在矛盾,在上帝與梅吉之間徘徊。是的,他愛梅吉,從第一次見面起,從她還是個孩子起。梅吉是他看着長大的,也是他一手塑造的。梅吉的母親對於這個唯一的女兒是視而不見的,只是覺得她可以分擔一些家務。她們母女不親密,就像菲説的,看到梅吉,只會讓她想起那個年輕的自己,她是自己的翻版,所以她寧願選擇不去在意。

幸虧有了拉爾夫,梅吉才得以成長這麼好,是他的關注和關心給了梅吉存在感,也助長了她心內日益增長的愛戀,直至情根深種。拉爾夫一直是不希望梅吉長大的,那樣他才可以安心的待在她身邊,所以隨着梅吉的長大,他內心的掙扎也就日益激烈。卡森夫人的遺囑給了拉爾夫一個飛黃騰達的機會,也給了他一個難題。最終他選擇了他了事業,實現了自己的抱負,卻也不得不離開梅吉。可他是放不下的,所以才會如此痛苦,內心未曾得到真正的安寧。最後,在他行將老去的時候,戴恩死了,他得知戴恩是自己的兒子,最終承受不住這個打擊,死在梅吉的懷裏,並在最後一刻,把她忘了。他和梅吉,他和上帝,在作為一個男人和作為一個教士之間,他做出了選擇,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他的心始終被撕扯着,在痛着。

鳥兒胸前帶着棘刺,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棘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棘刺扎進胸膛。這是結尾的一段話,那個傳説,那隻尋找的,流着血的,歌唱的荊棘鳥。

德羅海達的時代要終止了。是的,不僅僅是時代。讓未知的後人去重新開始這種循環吧。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誰都不怨恨。我不能對此有片刻的追悔。我們都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不管怎樣,追悔是毫無意義的。

荊棘鳥讀後感8

上帝創造人類,人類衍生出善與惡,上帝同時放出潘多拉魔盒使人受到多元的挑戰,正如他雖清楚,但仍很仁慈的留給人以選擇權一樣,人在無法選擇或面臨多種選擇時必然會犯許多錯誤,進而修正,因此上帝拯救的應該是行動中的人,以達到一種相對完美的境界。

人在完善自我之時,也即上帝對人格,生命底藴的內在轉化。古人云:“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是謂之知。”這樣説來,應盡天道無餘常與善人,然而當一種追求與神冥冥相對時,人的生命不過是自然界的一根蘆葦,任何來自自然界的渺小力量都能使其歸於毀滅。麥吉,拉爾夫就是如此,拉爾夫很象《巴黎聖母院》中的那個牧師,不同的只是形式,其情之專感人肺腑,美麗的東西不過是瞬間的燦爛,抓住一個足以樂終身。相比而言,拉爾夫是幸運的,神的力量還沒有完全扼住其情感的咽喉,痛苦的理性最終讓位於純真的本能,從而也就抓住了永恆的瞬間,他死了——在愛人的懷中,留下了悽楚的麥吉。幸福總是伴隨着多倍的痛苦,美總是短暫到讓人來不及為之駐足,痛並快樂着,亦或樂並痛苦着。福兮,禍兮?

一切束縛人的本能的宗教或法則總會在人的持久的沉默後的爆發中被突破,牧師和和尚相似。無獨有偶,《巴黎聖母院》中也着力刻畫牧師受着相思煎熬後的種種痛苦乃至扭曲的心靈,難道僅僅是巧合嗎?生理的慾望只能順勢引導,因地制宜,才能使肉體的凡俗昇華到精神的神聖。

由此種種,經典的愛情總是以悲劇而告終的。《亂世佳人》,《呼嘯山莊》,《簡。愛》,《紅樓夢》等著作能流芳百世,悲劇的意義在於把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悲劇作家的靈性在於他以大悲的眼光透過現象看本質,由一而衍生出二乃至無數,將個體的悲昇華到整個人類的一種發自脊髓深處的.寒氣來,正因為如此,他本人倒是往往樂觀的,因為他悲在質量而非數量,在本質而非現象本身。當這種悲超越了人的承受力的時候,喜劇作為一種替代品便出台了。

荊棘鳥讀後感9

很久以前便讀到過這樣一段文字,“傳説中有那麼一隻鳥,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停歇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黃鸝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十幾二都在靜靜的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的東西,只有深痛巨創才能換取”讀完之後是久久徘徊於心的震撼,這是怎樣一個悲傷的故事,如此悲壯惋惜,讓人驚歎。命運給予無限痛苦,卻可以憑着一念執着,拼盡一身傷痛,終於來到勝利的終點,而更大的代價卻是生命終結……

這是一個美麗而悽婉的愛情悲劇,卻也是一首對生命堅毅永恆的謳歌。

《荊棘鳥》是一部澳大利亞的家世小説,全書分七部分,每部分以一人為中心,但又彼此聯繫,本書主要以女主人公梅吉與神父拉爾夫之間不為世俗所認可的愛戀糾葛為主線,描寫克利裏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作為一個美麗的女性,梅吉又有着與生俱來的堅韌,而她最打動人的精神力量,也是個女性永久美的力量——執着。拉夫爾幾乎是梅吉所有的夢想,他給予她最初認知世界的勇氣,他的英俊優雅,父親般地慈愛,兄長般地關懷與陪伴,讓被母親漠視的她燃起了對生命的熱情。然而她戀上的這個男人卻把自己給了上帝,她無法得到他,這就是對於梅吉最鋒利,最長的荊棘。儘管梅吉在執着的追求愛的過程中受到深痛巨創,然而生命卻有了完整的意義。在失去最心愛的兒子後,她終於發現並從心底真正接受了自己的女兒。上帝並沒有帶走一切。梅吉因無法得到而顯得孤單與可憐,她的靈魂只是在戴恩和拉爾夫死後才得到真正的解放。花開花會落,即便消亡也會變成春泥,這無窮無盡的循環,生生不息,這便是生命的意義。

荊棘鳥讀後感10

有一個傳説,説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説。

這是這本書的開頭。當我看到這個開頭的時候,我就知道,它已深深的吸引了我,也打動了我。

這本書的卻是一個悲劇,但卻也悽美。這本書是一部澳大利亞的家世小説,以女主人公梅吉與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裏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時間跨度長達半個多世紀之久。

他們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因為權力麼,地位麼?男人總是想要得更多,但是當愛情與榮譽不能兼得,便義無反顧的選擇榮譽,而無奈捨棄愛的人,即使內心會痛苦,但他們無法做到放棄理想。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讓我平靜的心情突然泛起漣漪:“回憶就是這樣的:即使是那些充滿深情厚愛的回憶也概莫能外,好像腦子裏有一種無意識的癒合過程,儘管我們曾痛下決心永勿忘,但它依然能使創傷彌合。”每個人心中都會有這樣一個人吧,也許是受了傷害離開,也許是生離死別。曾經以為的天長地久,曾經一輩子的約定,曾經覺得終生難忘的人兒,曾經在心中生生割開的深深溝壑。卻都在時間的遷移中,沖刷得乾淨,即使再努力的鐫刻,也會被時間沖淡,再深的溝壑,也會由時間填滿。

荊棘鳥讀後感11

讀書的過程,包括讀完書很久之後心裏一直有個疑問:這本書的名字為什麼要叫“荊棘鳥”,荊棘鳥那用巨痛換來幸福的精神到底在這本書的那裏能夠得以體現呢?帶着這個疑問,上網查看了別人的評論,讀後感——荊棘鳥。

看完別人的評價的當時自己仍舊是沒有太大的感想,直到某天早上,堵車的時候,心裏忽然想到了,有人提到梅吉,心裏頓時開竅。或許拉爾夫本身就是那根又長又尖的荊棘,梅吉自己則是那火紅漂亮的荊棘鳥,而梅吉的經歷則是以她對拉爾夫的愛為主旋律而唱出的那首優美動聽、技藝超過其他所有美妙聲音的歌聲。在荊棘鳥唱出打動人心的歌聲的同時也尋找到了那根讓它深深眷戀的荊棘,所以她勇敢而快樂的選擇了將自己的身體永遠留在那裏,將自己一生的印跡留在她深愛的人身上。

直到最後,直到身體已被刺穿,仍舊用那悽婉的喉嚨唱出梵唱的尾曲,來抒寫自己的情感,併為自己完滿的人生劃上一個終結的句號。在別人眼裏,它的結局或許是悲哀的,更算不上是完美,可是在它自己看來,它的人生,在找到屬於它的那唯一的荊棘的時候已經是完美,而自己最後的作為雖然痛,但是卻是使它走向更加的完美。巨大的代價往往能夠換來無以代替的幸福!對於裏面的人物究竟是人情淡漠、自私還是利慾薰心,我想我還是沒有權利去評説的。考琳麥卡洛,或許她是最瞭解人物個性的,所以才安排了這樣的結局。

其實這樣的結局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完美,因為它能夠給人真實的感覺。假想如果當初作者安排男女主人公梅吉和拉爾夫最後在一起了,這樣的結局太過完美,完美的有點類似童話故事裏王子與公主的故事,反而失去了真實性,也就不會引起讀者的深思了。這樣的寫作手法,不可不算是最好的,且這樣的結局安排也被現在的書籍或者是電影電視等廣泛應用。

荊棘鳥讀後感12

故事以小女兒梅吉四歲生日展開敍述。媽媽在沒有閒錢的情況下,給梅吉買了個生日禮物,洋娃娃,梅吉非常喜愛,給它取名艾格尼絲,哥哥們看着這洋娃娃也很喜歡,搶過去玩耍,並把洋娃娃弄壞了,梅吉坐在石頭上哭得很傷心。大哥弗蘭克在回家的路上看到這一幕,咒罵弟弟,並撿起洋娃娃安慰梅吉,告訴他要怎麼修復洋娃娃。

在這家人因為生活而陷入困境時,收到了帊迪姐姐的一封信,她年事已高,希望他們能夠移民德羅海達,好陪在她身邊,順便繼承她的豐厚遺產。故事的所有情節都在德羅海達開始。

雖然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梅吉和拉爾夫,相愛最後卻沒有在一起的愛情。最打動我的卻是朱絲婷和雷納的愛情。

當我讀到最後幾頁朱絲婷明明深愛雷納,希望得到他的挽留,任性的跟雷納告別説要回德羅海達。當我讀到雷納明明想要朱絲婷留下來,卻不做任何挽留時,我很焦急,恨不能一頁十行的去看結果,然而我忍住了,因為捨不得。

當我讀到朱絲婷穿過房間,跪下來,把前額放在雷恩膝頭上,微笑的問她:“你從來也沒有中止過對我的愛,對嗎?”

雷恩把她拉到自己身上,也跪倒在他旁邊的地板上回答:“是的,親愛的,從來也沒有過。不是你想的那種方式。我知道你愛我,我可以等待。我總是相信,一個有耐性的男人最終會勝利。”

我緊繃的心終於輕鬆下來。我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我緊握的書籤的手終於放了下來。

還有最有一頁的一句話也讓我深有感觸:

雷恩對朱絲婷説:“朱絲婷,我不會讓你改變現在的樣子,變成另外一個樣。就連你臉上的一個雀斑或大腦裏的一個細胞都不會變的。”

愛一個人或許就是愛她最真實的模樣,然後保護她最真實的模樣吧。

荊棘鳥讀後感13

有一個傳説,説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説。

荊棘鳥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命運,被刺穿身體,被驅感着,唱着歌死去。在我看來,荊刺鳥為唱歌獻身,為唱歌而盲目,而人類呢?人類為愛情盲目。

就如同自然規律,沒有人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可是,兩個世界的人,就算遇到了,心動了,又如何?

但是,當我們把荊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可命運就是這樣,它認定的事,又有誰能改變呢?梅吉儘管自己明白,可她還是不顧一切地得到了戴恩,可她並沒有改變自己的命,運,戴恩死了,拉夫爾死了,最後的最後,年邁的的她只能獨自生活,擁有建材,卻無人陪伴。如果能放棄,放棄對拉夫爾的愛,事情也不會發展成這樣,相比之下,梅吉的母親是純美的。

可是喜歡一個人,那是説放棄,就能放棄的呢?

就像白蛇和許仙,他明明白白的知道,人妖殊途,可是,她依然選擇了感情,別人看來白蛇很傻太過於痴情,可是在我看來,她是勇敢的,如果荊棘鳥不把胸膛扎棘刺,那它就不叫荊棘鳥了。

你看紫霞和至尊寶,悽美的愛情故事不止濡濕了多少痴情者的淚,每一個愛到極致的故事,都有一道無法攀越的屏障,因為愛到極致,所以無所畏懼,無所畏懼所以愛到極致。

看透了人生的規則與伎倆,我們依然這麼做,我們依然把荊棘扎進胸膛。

荊棘鳥讀後感14

也許看過這部小説的人會説我小題大作,煽情得有點過。但我在看這本書的大部分時間,眼睛的確是濕潤的——這並不需要得到大多數人的相信和理解。我總是驚訝於作者那種行雲流水般的文筆和對人性,感情的深刻透漏。我一直在想,這是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天可憐見,看得途中我總是想起這句話。雖然它的大抵意思我並不很瞭解,但我知道,倘若天可憐見,會喜歡小説裏面的每一個人,如果我們也同樣以寬容的眼光來看待,不會去恨裏面的任何一個人———當然,我還沒有看完全部的小説,只是有些話不吐不快。

首先使我觸到悲傷的是弗蘭克——這個私生子,我總是不可避免把它和希斯克裏夫放在一起想象。儘管他們沒有任何背景的相似。他的出場也太少,只有幾年的時間他的生活對我來説是可知的,它使我悲傷,是因為他對於母親和妹妹那種不可比擬的愛。我總是細細去品味這一個細節,當在學校被阿加莎鞭打了的梅吉找到弗蘭克,撲在他懷裏尋求安慰。只有在弗蘭克懷裏梅吉才能毫無顧忌地哭出來。對於梅吉來講,弗蘭克是她幼年時期的唯一一個可以依靠和信任的港灣吧。

可是弗蘭克一出場就註定要走,不只是因為他的身世。更因為他對現有生活的一種厭惡和悲哀,在他心目中,母親永遠像一個女神般美麗,而即使父親對母親足夠的重視和崇拜,也不能彌補他氣質上的差距—————在我看來的確如此,一個美麗的貴婦人,一個憨厚老實的長工,完全不是可以生活的人。弗蘭克總是固執地認為父親侵犯了母親,她在弗蘭克明白男女之事後的日子裏,每一次懷孕都讓弗蘭克大為光火———他怎麼能忍受一個老大粗騎在自己那高貴的母親的身上呢?

弗蘭克因為身高矮小而自卑,他不得不用強壯的身體來彌補這一不足,於是他成了全鎮氣力最大的人——這一優勢也讓他成為打架的一把好手,事實上,他更樂於以此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荊棘鳥讀後感15

細細口味了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長篇小説《荊棘鳥》,富有詩意的環境描寫,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美麗而悽婉的愛情悲歌,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動了我。但是讀後感觸最深的還是那種痛,那種無奈,那種由於自己造成的無奈,正如荊棘鳥,之所以會痛就是因為自己找的荊棘。

其實這種痛我們從作者的開卷語中就能深深體會,“有一個傳説,説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問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反正那個傳説是這麼講的。”每每回味這段話,總會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小説是一個經典的愛情故事,之所以經典,也許是因為這是一個愛情悲劇——從兩人(拉爾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的悲劇。在我看來,《荊棘鳥》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鮮活的人物描寫。從菲到梅吉,再到朱絲婷,作者在讀者面前展現了女人們或悲慘或坎坷的命運,以及內心痛苦的掙扎;從帕迪到拉爾夫,再到雷恩,展現了三代男人對愛不同的詮釋;從弗蘭克到戴恩,最受寵的孩子被母親極力挽留卻被上帝愚弄……感人的愛情從門第間展開,延伸到宗教,爆發在都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構思刻畫方面所下的工夫。

標籤: 讀後感 荊棘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jn1q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