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名人傳》讀後感必備(12篇)

《名人傳》讀後感必備(12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名人傳》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人傳》讀後感必備(12篇)

《名人傳》讀後感 篇1

閲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痛感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的歐洲是一個騷動不安、瀰漫着腐敗風氣的社會,是一個需要偉人的社會。他為此寫作了《名人傳》,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名人傳》敍述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讚美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

《名人傳》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貝多芬。貝多芬出生在平凡的家庭中,他的父親早就發現了他的音樂天分,就逼他學習音樂,不顧及貝多芬的心情,一個勁兒的`讓他學習,把他當成了一顆“搖錢樹”。貝多芬的童年是很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1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但是他沒有因此而沉淪,反而更加勤奮、認真的去學習音樂了。當他沉醉在他的音樂裏的時候,不幸的是:他的耳朵聾了。對於貝多芬而言,以音樂為生的他卻聾了耳朵,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啊,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由於貝多芬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能頑強的與命運抗爭,他後期才能寫出那麼多不朽的作品。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學習的。

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儘管他們的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所處的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都是各自領域裏的偉人。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為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精力。

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米開朗琪羅直到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着塑像,終於留下了傳世的傑作;托爾斯泰則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下定了擺脱貴族生活的決心。由此可見,他們是在經歷了超越常人的磨難之後才做成偉人的。

從古希臘神話開始,英雄都是戰功顯赫的將軍,而羅曼·羅蘭卻認為英雄的偉大不在於他的體魄,而在於他的心靈和品格。他認為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麪人生;唯有與苦難的搏鬥,才能使人經受殘酷的命運。因此偉人們的生涯往往就是長期地受難,他們的身心遭受悲慘命運的折磨,然而正是憂患造就了他們的偉大。

《名人傳》讀後感 篇2

《名人傳》讀後感:痛苦與磨難造就的偉人

自古以來,傳記幾乎都是記載名人的豐功偉績,而《名人傳》卻使我們看到了他們和常人一樣的痛苦、掙扎與矛盾。

——羅曼·羅蘭《名人傳》讀後感

羅曼·羅蘭是20世紀上半頁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痛感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的歐洲是一個躁動不安、瀰漫着腐敗風氣的社會,更是一個需要偉人精神的社會。面對這些種種社會弊端,他有感而發的寫出了自己心目中真正的偉人與他們的為人處事、心理變化。這就是《名人傳》,敍述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與列夫·托爾斯泰經歷過的坎坷與苦難的一生,熱情的讚美了他們的高尚品格與不向命運低頭的奮鬥精神。

羅曼·羅蘭想要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做鬥爭,不能輕易屈服於命運,要有堅強的意志,總有一天我們會改變命運,實現夢想。

從幾千年前的古希臘神話開始,但凡被人們載入史冊的英雄們都是戰功顯赫的戰士、將領或受人敬仰的神祗,但羅曼·羅蘭卻告訴我們,英雄們真正的偉大之處並不在於他們英勇的事蹟和高大的體魄,而在於他們的心靈與人格。羅曼·羅蘭認為,只有在真正的苦難之下,才能更好的去磨練出真正的堅強的意志,讓人們真正的去抬起頭面對現實與人生;只有勇敢的站起來,與苦難去搏鬥,才能使人變得堅強,這正所謂是“逆境出人才”。

羅曼·羅蘭説,一個遭受了家庭生活中的不幸與社會生活排斥的人要麼在生活的痛苦與心靈中的孤獨中死亡,要麼就堅強地不屈不撓與命運抗衡;書中的三位偉人都無一例外的屬於後者:貝多芬在雙耳失聰的生命的'末日仍堅持譜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米開朗琪羅每日都堅持不懈的站着塑像,終於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個傳世傑作;列夫·托爾斯泰在進退兩難的抉擇時刻,終於毅然下定了擺脱富貴生活的決心。由此可見,他們都是在經歷了超乎想象的磨難過後才成為受後人景仰的偉人的。我國偉大的先哲孟子所説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所講的也是一樣的道理。其實,羅曼·羅蘭也同他所讚頌的偉人們一樣堅忍不拔。羅蘭這種博大的胸襟正如他在《約翰·克里斯多夫》中所描寫的那樣——“他不知道自己滿腔的熱愛在四周發射出光芒,而便是在這個時候,他自以為永遠孤獨的時候,他所得到的愛比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還要豐富”。

《名人傳》讀後感 篇3

一位是德國的音樂家,一位是意大利的藝術家,一位是俄國的文學家。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領域,不同的過度,卻有着同樣的人性的真、善、美,同樣為了一份事業而獻出畢生精力。永遠堅信只要自己堅忍果敢,不因痛苦與劫難而一味地淪落,就能衝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輝煌。

貝多芬“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

年少的貝多芬就具有很高的音樂天賦,在父親的強制逼迫下學習音樂,也開始了悲慘的童年。貝多芬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當他遇見莫扎特時,增加了不少經驗,但災難又一次降臨,貝多芬雙耳失聰。正如傅雷所説:“耳聾,對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滅”。但貝多芬沒有放棄作曲、放棄生活。終於戰勝了命運,寫出了《英雄》、《田園》等不朽的佳作。整個世界死滅了而貝多芬不曾死!並且他還重造那已經死滅的世界,重造音響的王國。

米開朗琪羅“愈受苦愈使我喜歡”。

米開朗琪羅出生於市民家庭,有很深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教皇們給他的巨大壓力使他喘不過氣來,他在建造尤里烏斯二世的陵墓時還要受着新教皇的壓迫。他沒有自由,沒有反抗,只有被教皇當成牛馬來使喚。七十餘歲還需爬上梯子彎腰作畫。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他的忍讓成就了他的藝術,卻也摧殘了他的靈魂。這個時代成就了他的偉大,卻也限制了他天才的發揮。

托爾斯泰“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托爾斯泰出身於貴族家庭,享受着高等教育,富足的生活。但他並不快樂,他因自己的富裕與安逸而羞愧不安;他身居上層,卻永遠為下層人民着想。他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與社會決裂,但他沒有力量,沒有支持,永遠孤獨。他與上層貴族為敵,得到了開除教籍的結果。八十二歲時,他離家出走,最終死在了一個火車站。托爾斯泰一生都在關心廣大生靈的脆弱與渺小,傳播着愛與寬容。不愧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學習貝多芬的堅持,米開朗基羅的隱忍,托爾斯泰的博愛。他們永遠是精神的傳承者,傳奇的創造者,世界的征服者。

《名人傳》讀後感 篇4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名人傳》描述了處於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令我們啟示更多,獲得更多。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説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麼支持着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着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峯,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説:“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説道;

“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裏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迴應,在這裏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只要我們體會到《名人傳》給我們心靈崇高的昇華,使英雄的鮮血呈現在我們面前,英雄的紅旗在我們的頭頂上飄揚,我們就慢慢地感受到,在這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我們的靈魂也被所昇華為一種崇高。

《名人傳》讀後感 篇5

歷史染上了太多的塵埃,雙眼露出迷茫的目光,從不曾想未來會怎樣……

沒有莎士比亞的天份,並不表明成功會是彼岸的落花,那麼輕輕地飄下,伸手,卻離得那麼遠。

在我的印象中,貝多芬是個暴躁且冷漠的糟老頭子。他厭惡這個虛華的塵世。只是我從未想過,也許是生活在逼他改變,抑或是我並沒有真正地認知過這位偉大的音樂家。

現在,我知道了,他是以為願用生命來譜寫樂曲的音樂家。他用音樂精華了人類一代又一代的靈魂。

也許苦難就是鑄就偉人的熔爐。貝多芬醫生困頓,但不屈的靈魂並未使他低下高貴的頭顱。他吧戰鬥的靈魂緊緊融入他的作品中,音樂正式他靈魂與內心的寫真。有過傷痛也有過愛,有過搏鬥,也有過容忍。他用頑強的毅力奮力扼住命運的`喉嚨,綻放出生命的光華。

——品人名事、知多人心

貝多芬的鋼琴聲還盪漾在萊茵河畔;米開朗基羅的希斯汀教堂還在夢中顯影;列爾托夫斯泰的金色花朵還在空中飛舞。羅曼·曼蘭寫下了這本流傳千古的《名人傳》。

與命運抗爭的偉大音樂家:貝多芬。不幸的愛情、悽慘的遭遇、身體的疾病、痛心的爭議把他折磨的千瘡百孔,他在內心深處的痛苦是我們不能瞭解的,但是他將內心的痛苦轉變成了創作力量的源泉,創作出了一部部不朽的千古名曲。他在樂章中極力彰顯生命力。他告訴我們:不能被眼前的挫折

孤獨的米開朗基羅:懦弱和膽小是他的代言詞。因為他的懦弱和膽怯讓他一次又一次地落入被嘲笑,被挖苦的地步,他的朋友在眾多人的面前貶低他,他並不想傷害他的朋友,他只能選擇離開,所以大家優惠覺得他是一個軟弱的人。他是一個因為愛而產生的矛盾體。他把一生獻給了其他的人,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在乎着他的一生。

錯位的托爾斯泰:他內心的正義感和善良的心深深地打動了每一位讀者,但是他的善良與出身問題讓他產生了錯位,同時還讓他軟弱。他在奮鬥與彷徨中垂死掙扎。到了暮年,他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他懷着一顆敏感而又能夠愛的善良的心離家出走。他將自己的全部財產分給窮人,並且自己也身體力行,開始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逐步變得平民化,布衣素食,他只為了不受到良心的譴責。

讀《名人傳》品人名事、知多人心.

《名人傳》讀後感 篇6

“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題記

《名人傳》描述了處於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令我們啟示更多,獲得更多。

本書的首位譯者傅雷先生説,“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正如傅雷所説《名人傳》的三個主人公他們的骨子裏都有那麼一種品格叫頑強;有一種精神叫不屈;有一種人格叫奉獻,這就叫做偉人。

像貝多芬那樣堅強、潑辣而又富有人情的人物,他的振撼和扶掖我們,不用多説了。托爾斯泰和米開朗琪羅——特別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點的人,可是我們在傳記裏和他們接觸,卻感奮地分了他們的痛苦、失敗,同時也分了他們的誠摯和成功。我們的生命和他們的差不多融成一片,決不只“枕着他們休息一會”而已。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有了一個定位,在世界上可以站在哪個位置,讓大家都彼此得清醒着,不要再自欺欺人.

《名人傳》讀後感 篇7

貝多芬——激情四射的音樂家,米開朗基羅——超凡脱俗的雕塑家,托爾斯泰——妙筆生輝的小説家,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年代是不同的,但是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為文學與藝術奉獻一切。

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説,就好像是一場悲慘的戲劇。在父親的暴力下長大的他,被迫學習各種樂器。然而他又是幸運的,在法國大革命爆發時,貝多芬遇見莫扎特,並互相交流,接着他又拜海頓為師。就在貝多芬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災難又一次降臨,貝多芬的.聽覺逐漸衰退,他的身體也遭受着巨大折磨。但他還是隱瞞着所有人,獨自一人承受痛苦,直到他的病越來越惡化,他的兩位朋友才得知他的病情。

病痛帶給他的折磨激起了他創作音樂的熱情,他堅持創作,他渴望健康,渴望幸福,他用行動來證明他從未因病痛而放棄音樂,正如他始終不放棄自己一樣!

在書中,我們還看到另一個鮮活的人物,一個真實的米開朗基羅,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之一。他用自己完美真實的作品來詮釋着他對藝術瘋狂熱愛。上天賦予他無與倫比的藝術細胞和大膽的想象力,他的作品,處處都體現出他所追求的真善美。他的追求使他的創作熱情猛然爆發,正因他的熱情,才能夠為後世留下一件又一件不朽的藝術作品。

這本書的第三個主角就是列夫·托爾斯泰。在看文章開頭部分的時候我有點驚訝,一個出生在貴族的大作家竟然長着這副邋遢的樣貌。可是,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才深深的感覺到,他那副邋遢的面孔下藴藏着多麼高貴的靈魂。他同情沙俄時代底層人民的命運,並用自己文學作品揭露社會的醜惡,為生活在底層的人民吶喊。外表邋遢的列夫·托爾斯泰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正直,他的勇敢,讓我們體會到了他為底層人民吶喊的高尚的心。

這本書在對人物的描寫上,作者讓我們感受到了文中主人公對他們信念的執着追求。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反抗命運的不公。有人説他們成功了,有人説他們失敗了,但不管成功或失敗,他們都付出了自己的汗水,都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財富。

《名人傳》讀後感 篇8

無數次駐足,無數次徘徊,我實在不願去窺探您耳聾時最初的心境,也不了忍撩起那段我認為痛苦的記憶……

於是,我只是悄悄地、悄悄地諦聽,諦聽您的命運、田園、第九交響曲;只是默默地品味,品味名人傳上有關您的文字。但,您卻毫無保留地告訴我: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我有些迷茫,您雙耳失聰,感情破裂,生活悲苦……命運,還掌握在自己手裏嗎?

您似乎看到了我的不解,於是告訴我……

您雖然患有耳疾,但卻擁有音樂——這個可以讓您思想情感任意馳聘的海洋。您在這片浩森無垠的海洋中遨遊,擷取晶瑩的浪花。於是,一曲第九交響曲橫空出世了。它的出現,似乎孕育着革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你也獲得了釋放,將音樂掌握在自己手中。

您雖被愛情所遺棄,但心中卻從不缺乏愛。因為您對特蕾澤的愛,而綻開了一朵純潔的“花”散發着您生命中平靜的.芬芳,這朵奇葩便是第九交響曲,它的綻放,讓人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夢幻、温柔與愛。那一刻,所有的人們震憾了,狂暴的外表下,是您那顆被愛所棄盈的心!這一切都證明了,即使愛情離開了你,但是,愛並不會離開你!相反,您將愛永遠的留在自己的心中!

您雖生活貧苦,但卻有一顆高昴的頭顱。永遠都無法忘懷,那次您與歌德在大街上漫步忽然遇到了一支貴族隊伍。歌德脱帽致禮x您站立在那兒,讓那些貴族向您致禮!您可知道,這一舉動震憾了多少人的心扉?不向權貴低頭,您使自己的人格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您雖失去了一切的“歡樂”,但您卻給世人們留下了無數歡樂。您以一個失去歡樂而創造歡樂的人們的身份告訴我!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創造命運的不是上帝,而是自己。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得不面對許多災難,那時,我們常怨天尤人。驀然回頭時,才發現我們才是命運的締造者。

不要因為生活中的痛苦而放棄自己的人生,只要我們還有能力去完成一些有意義的事,便能將所有痛苦承擔,讓它們鑄成歡樂。這句概括貝多芬一生的話:“惟其痛苦,才有歡樂。”將一生激勵着我們,告訴着我們: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名人傳》讀後感 篇9

現在,我們的生活幾乎充滿了歡樂與幸福,沒有什麼磨難。但是,有些人難免會遇到磨難,能從中走下去的人,不是擁有強而有力的身體,要的是那份堅定不移的意志。

《名人傳》的作者是羅曼.羅蘭,他指出人生是艱苦的,生活裏充滿了貧困,憂慮,孤獨和辛勞,人們彼此存在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寫《名人傳》,把偉大的心靈獻給受苦難的人們,使他們得到安慰和鼓舞。

首先介紹的是貝多芬,之所以先介紹他,是因為貝多芬希望他自己的苦難經歷能給予別的'受苦難者以力量。

作者説他外貌平平,並用細膩的手法將外貌描繪得格外生動。貝多芬的童年與莫扎特相比,是無光的,艱苦的,並且少年時代的他就開始為經濟問題操心,中年疾病纏繞着他,但他依舊與病魔抗爭。

他飽受身與心的折磨,多次想向命運屈服,但他説:“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在別人的眼中,他是一個驕傲而孤獨的偉人,沒有人理解他,懂他。從他的經歷中,我知道他一生都處於困苦中,友情,親情,愛情,他也未能好好感受。羅曼.羅蘭説貝多芬的這一生就像是一個雷雨天。我能感到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抗爭,他對藝術的熱愛,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擁有力。

米開朗琪羅是一位雕塑家,他是天才,但天才的自由被教皇緊緊地束縛,因為西斯廷的工程,他有了一個病態的軀體。因為天才的聰穎,使他無法逃脱教皇的使喚。這是多麼令人苦惱的。他光榮着,又痛苦着。

讀了他的經歷,我知道他的處境有多麼艱難,面對家庭,面對對手,他們不停地中傷着米開朗琪羅。但他愛他父親,他説:“只要我還有什麼東西,我就絕不會讓你缺少什麼,我寧願自己貧窮也不願看到你受苦。

托爾斯泰是俄羅斯的一位文學家,他面對的是上流社會的人,因為他追求真理,所以被教會開除了教籍。他用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了一部部着作,影響着世界。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三位偉人的困難與苦楚。他們是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英雄,是與命運抗爭的戰士。他們是世界的征服者,是自己本身的征服者。

《名人傳》這本書,又讓我們呼吸到英雄們的氣息。人類中最優秀的人正與我同行,我怎能不從中汲取勇氣和力量?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困難,但比起偉人們,我們算的了什麼,不

如努力學習,學習他們可貴的品質,讓我們的人生也充滿意義。

《名人傳》讀後感 篇10

讀了這本書,眼前三個巨人有血有肉的身影代替了原來不食人間煙火的形象。

三人中貝多芬大概最不受上帝眷顧,家境貧寒,父親無道,使之一度厭惡藝術,他青年喪母,獨立支持家庭,在音樂創作高峯又喪失聽覺,再加上耳聾帶來的愛情失意米開朗琪羅雖不缺錢財,但由於其天才而被迫為依次上台的教皇無休止忙碌,性格中的悲觀、怯懦、多疑招致痛苦和與他人的矛盾,他在與仇敵鬥爭同時還防備着對他財產虎視眈眈的親人。托爾斯泰出身貴族,卻沉於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陷入內心的矛盾與愧疚中,最終出走並孤獨離世。在人生的低谷,他們哀歎,悲痛欲絕,但不變的信仰讓他們繼續忍受,更多的情感:對苦難的憂愁、對革命的激情、對真理的讚頌、對大眾的同情都集中在了作品上,使之多少年後依然令所有人歎服。

其實偉作後的他們和我們一樣,只是所在社會的一個分子,為自己的種種不足而憂慮,或為自己的生計疲於奔命,不同的是他們所處的特殊時代和人生中長期的.受難,或來自外界,或來自自我,並用意志和愛等其他力量使自己免於迷失方向。他們創作的激情背後,除了那“堅韌不拔之志”,還應有被苦難激發的對藝術的無限熱愛,苦難帶來痛苦同時也給予他們更細膩的感官,大自然的美妙、摯友和親人的關懷都支撐過他們的意志,成為創作的動力。

迴歸作者的寫作目的,這本書又為我們演奏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去除羅曼蒂克的幻想,唯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受殘酷的命運,有抱着”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且自私的民族’,這些似乎距離我們有些遙遠,畢竟我們未曾經歷那些苦難,也不會有名人們的意志和偉大情懷。但至少,明白收穫與努力的因果關係,少些急功近利,多些奮鬥與堅忍,能從容面對、熱愛睏境。我們不能以自己的苦難人生造就別人的歡樂,至少讓自己活得快樂、精彩。他們偉作的價值所在,除了高超的技藝,更多是通過其體現的人格力量不斷給人以激勵:“我並不是説普通人都能在高峯上生活。但是, 他們應一年一度上去頂禮朝拜。在那裏, 他們將可以吐故納新, 透析血管中的血液。在那裏, 他們將會感到自己更加接近永恆”。

“誰也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扼住命運的咽喉”、“ 為了要獲得幸福,我們應當相信幸福的可能”在巨人的身影下,我們將走得更遠。

《名人傳》讀後感 篇11

20xx年暑期,我買了一本《名人傳》,這部傳記中有三位人:一位是音樂家貝多芬,一位是雕塑家、兼畫家米開朗琪羅,一位是小説家托爾期泰。她們在人生道路又換困頓的上,為了更好地尋找正理和公平正義,為造就能主要表現真、善、美麗的不巧傑作,獻出了活力。

她們承受過病苦的摧殘,遭受的悽慘,心裏的惶惑分歧,深重的痛楚。這使基本上摧毀了理性,但她們一直堅持不懈自身的艱難過程,靠的是她們對人們和自信心。在其中貝多芬傳使我感觸很深。

貝多芬,他全名稱為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在科隆周邊的波斯,一所陳舊房間的閣樓上。他是弗蘭芒族的。他一開始的人生就像一場殘暴的抗爭,他爸爸想發展他的歌曲天賦,便讓貝多芬從4歲起每天“釘”在鋼琴邊或小關在家裏。貝多芬沒有厭煩那樣的日常生活就早已十分萬幸了,但他爸爸還用一些暴力行為的方式來驅使貝多芬學習培訓。在1787年,貝多芬缺失了疼惜他的媽媽,在貝多芬心中中媽媽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與他的媽媽一樣,都是有,但他依然堅持不懈着變成了音樂家,世界最傑出的音樂家!

我看完了貝多芬傳後,我認為,我比他幸福快樂到哪去也不知道。貝多芬他期盼母愛,而是我母愛,但還感覺不夠;貝多芬期盼有一個的人體,可是我儘管有時候會生點小病,但最少沒有像貝多芬那般,一病為好一病又來,一生中不知道患了是多少種;貝多芬他由於性子怪異,沒人想要與他做朋友,可是我,有盆友,但有時候也要看不上盆友西看不上盆友東的。因此,我認為,貝多芬的身上有過多我要學習的.了!

貝多芬的“在難過忍耐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吃苦愈使我很喜歡”,托爾斯泰的“我抽泣,我痛楚,我只是欲求真知”,莫不説明傑出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作戰。我們的時代千姿百態,充斥着機會,大家期盼取得成功,但大家卻不願拼搏。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心浮氣躁和急於求成也許會使大家獲得曇花。

《名人傳》證實了一句我們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工作者,非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強不屈之!

《名人傳》讀後感 篇12

故鄉只要想到總讓人的心變得無比柔軟苦難,只要經歷,總讓人心靈受傷。

對於一個熱愛音樂的人,疾病是何等的打擊,另一方面又必須和殘忍的現實作鬥爭,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多麼堅韌的精神啊!

現實的浪花又一次狠狠地打在了貝多芬身上,他仍舊渴望征服自己,就征服深受的困難。

一個音樂家,把一生的心血放在了藝術這條路上,獻身於藝術,併為它爭光,但人們的愚昧,使他的世界灰暗,即使同情也不能抵償他的痛苦。

貝多芬想永遠謳歌歡樂之美,多麼難得可貴的`歌唱,偉大的作品往往是絕境中的生命之花。

一個不幸的人,有貧窮殘廢,孤獨痛苦造就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的,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用痛苦換來的快樂卓越的天才高貴的人格,這是一個完整的人。

在貝多芬的書信當中,我們更多體會到的是他的悲痛欲絕與不甘,他的痛,使他不能立足於音樂人羣,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説是困難的。

貝多芬留戀世界,珍愛友情,可生命將終止之時,他依舊要愛他們,愛藝術,愛整個世界。

力,倘若他不能征服王國向拿破崙一樣,至少要征服心靈,感覺和情操像貝多芬,他是應當奉獻的,應當教人隱忍的。

時代精神,既還有最後幾朵鮮花需要開放音樂曲體,大半還在摸索着路子。

貝多芬的提琴與鋼琴奏鳴曲,是一場決鬥。兩種樂器的決鬥,兩種思想的決鬥。

在貝多芬的四重奏中,表現的是它的精神,重新獲得了勝利。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注視世界的真面目,並且愛世界,欲使我痛苦的我欲歡喜。

我願把這鮮血攤開,在大家眼前舉起英雄們的紅旗,在我們的頭上飄揚。

偉大的文學與偉大的藝術是相互激發的,它們都表現着世界的美麗。

這就是傳説中的米開朗琪羅,西斯庭的英雄,他的偉大面目應當永遠鐫刻在人類的記憶之中。 與善人行善會使其更善,與惡人行惡會使其更惡。

悲哀而清明的成熟時期,西斯廷時代狂熱,鎮靜了,好似波瀾洶湧的大海重歸平復一般。

做自己不想做的,被逼着説謊,違背了良心,都是讓人痛苦的。

當人生沒有美貌時,需要有美好的修養,獲得人心,靈質的內在美。

你開朗綺羅的晚年是失望的,也是貧窮的,但他對上帝卻充滿了信心,我們要努力面對生活,去打拼更加出彩的明天。

標籤: 讀後感 名人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jp05v1.html